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摘 要:以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剖析了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同时对其局限性简单进行介绍,有益于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全面认识和其在高职教育中的更好应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140-01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如今在欧美被奉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此理论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普通教育相比,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加强此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将对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内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风靡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多元智能理论(Multi2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   加德纳认为,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不是一种固定的数字概念,而是开放性的概念[1]。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以下8种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2、数理逻辑智能:指人对逻辑结果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4、音乐韵律智能:指人的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能:指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6、人际沟通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在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把多元智能理论正确应用到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将对我国高职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及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智能倾向是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总的来说,群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思维,此种类型可发展成为研究型、学术型或设计型人才;另一种是形象思维,此种类型可发展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或技艺型人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指明,高职教育不完全等同于高等教育,它为另一种类型教育,在学习生涯拓展空间上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观念上阐明我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2、培养对象。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的思想为职业院校树立“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力[2]。3、教学效果评价。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教育的价值观相一致,社会需求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标准[3]。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改革单一强调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的育人方式,而向学会做人做事的现代社会所需的多元智能教育发展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具体到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力求做到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应通过笔试、讨论、答辩、技能测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评价学习效果,其中突出技术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应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与任课教师来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局限性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与其他智力理论一样,多元智能理论在引起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极大震动的同时,对其局限性的争论也一直在持续。1、实践性研究的欠缺。一些批评者认为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是多元文化在认识科学上的反应,宣传了更为平等的智能观,却没有靠得住的依据,斯腾伯格说:“多元智能理论没有研究设计,是一种思辨性理论。”[4]事实上,加德纳本人确实并没有在理论建立后进行实验研究,但大量教育工作者用此理论对教育教学进行实践性指导的结果是有目共睹的。2、智能评价的不公平性。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对学生发展的公平评价,即使这样,其评价的局限性还是存在的。如多元智能评价标准强调文化公平性,以及由此对智能的内涵拓展,这为那些处于主流文化的学生拓展了发展的机会,但对那些处于非主流文化的学生并没有多大益处,甚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他们的边缘化。   职业教育,作为多元化的教育形式的一种,为那些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为弱项,而其他方面为强项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发展条件,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今后生涯发展做准备,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必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高效益和高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应用中灵活多变,使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使其为高职教育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赵俊萍.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3]廖昌荫.人力资源视野中的高职教育目标和对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4]赵清梅,王泽荣.从文化的视角反思多元智力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摘 要:以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剖析了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同时对其局限性简单进行介绍,有益于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全面认识和其在高职教育中的更好应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140-01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如今在欧美被奉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此理论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普通教育相比,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加强此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将对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内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风靡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多元智能理论(Multi2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   加德纳认为,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不是一种固定的数字概念,而是开放性的概念[1]。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以下8种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2、数理逻辑智能:指人对逻辑结果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4、音乐韵律智能:指人的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能:指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6、人际沟通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在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把多元智能理论正确应用到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将对我国高职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及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智能倾向是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总的来说,群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思维,此种类型可发展成为研究型、学术型或设计型人才;另一种是形象思维,此种类型可发展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或技艺型人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指明,高职教育不完全等同于高等教育,它为另一种类型教育,在学习生涯拓展空间上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观念上阐明我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2、培养对象。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的思想为职业院校树立“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力[2]。3、教学效果评价。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教育的价值观相一致,社会需求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标准[3]。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改革单一强调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的育人方式,而向学会做人做事的现代社会所需的多元智能教育发展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具体到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力求做到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应通过笔试、讨论、答辩、技能测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评价学习效果,其中突出技术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应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与任课教师来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局限性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与其他智力理论一样,多元智能理论在引起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极大震动的同时,对其局限性的争论也一直在持续。1、实践性研究的欠缺。一些批评者认为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是多元文化在认识科学上的反应,宣传了更为平等的智能观,却没有靠得住的依据,斯腾伯格说:“多元智能理论没有研究设计,是一种思辨性理论。”[4]事实上,加德纳本人确实并没有在理论建立后进行实验研究,但大量教育工作者用此理论对教育教学进行实践性指导的结果是有目共睹的。2、智能评价的不公平性。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对学生发展的公平评价,即使这样,其评价的局限性还是存在的。如多元智能评价标准强调文化公平性,以及由此对智能的内涵拓展,这为那些处于主流文化的学生拓展了发展的机会,但对那些处于非主流文化的学生并没有多大益处,甚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他们的边缘化。   职业教育,作为多元化的教育形式的一种,为那些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为弱项,而其他方面为强项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发展条件,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今后生涯发展做准备,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必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高效益和高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应用中灵活多变,使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使其为高职教育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赵俊萍.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3]廖昌荫.人力资源视野中的高职教育目标和对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4]赵清梅,王泽荣.从文化的视角反思多元智力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相关内容

  • 职业技术教育学[316套]
  • 21世纪初欧盟VET政策研究 ICT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于现代职教路径 STC:21世纪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向 WebLog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WY学习法中等职业学校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 "卫星式"校企合作中职办学模式研究--温州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经验的启示 &quo ...

  • 浅析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 ◎教柏 职业 第 3 期( 6 总第6 4 0 期)浅 析 高职 生职 业生 涯规 划 的影 响 因素 汪永 根 [ 摘要] 高职生职业生 涯规划受个人因素和环境 因素 的影响 , 高职 院校应从加 强职业生涯规 划教育 . 开展职业咨询辅导 . 校企共 筑信 息平台等方面为高职生创造职业生涯规划的 ...

  • 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组织观念创新
  • 摘 要 基于职业教育课程组织观念的历史演进逻辑和智能化时代生产体系特征分析,发现职业教育课程组织在手工业时代具有突出以技能辅助谋生.在大工业时代具有突出工作体系和在信息化时期具有突出趋于多元的面向过程特征,然而智能化时代却面临面向过程观念的解构.所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组织观念 ...

  • 论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科学发展价值
  • 论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科学发展价值 摘要 实行机电一体化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高职院校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之 一.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有广阔的实用范围和科学发展价值.实践证明,在机械技术中科学地引入电子技术,能够使产品的面貌和行业的面貌发生巨 ...

  •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总结
  •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总结 本成果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课题的成果,已经通过教育部委托的鉴定机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课题鉴定.2000年, ...

  • 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训练的重要性
  • 内容摘要:应用文写作逐渐成为21世纪人们的一项基本的重要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文用途和范围的扩大,应用文写作训练已是高职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应用文写作在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前进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 ...

  • 物联网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物联网工程毕业论文选题(1435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硕士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经验与启示的基础上,梳理和归纳了我国主流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七个构 ...

  • 商务英语专业优势与特色
  • 商务英语专业优势与特色 1. 有特色的观念体系 观念问题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对其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构建有特色的观念体系是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体系的基础. 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两类学生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