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主要区别

遇到侵权赔偿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点击>>http://s.yingle.com 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主要区别

本文介绍了无权代理与表现代理的主要区别。

无权代理是非基于代理权而以本人名义实施的旨在将效果归属于本人的代理。委托代理以本人授予代理权为要件,无权代理与有权代理的区别就是欠缺代理权。民法通则第66条第1款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

第一、构成要件不同。尽管表见代理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但其构成要件不同于狭义的无权代理。狭义的无权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本无代理权而从事代理行为,且其无权代理行为也不可能使相对人信赖其有代理权。因此,狭义无权代理也可以称为“纯粹的无权代理”。而在表见代理的情况下,无权代理人所从事的无权代理行为,使善意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

第二、法律效果不同。在狭义无权代理的情况下,本人享有追认权。狭义无权代理行为必须经过本人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效力; 如未经过本人追认,本人对该无权代理行为不承担责任。因此,无权代理行为能

否发生效力根本上取决于本人是否追认。在本人没有正式追认之前,无权代理行为处于一种效力待定的状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狭义无权代理行为在性质上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而在表见代理的情况下,无权代理行为无需经过本人的追认就可以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因此,一旦无权代理行为符合表见代理的要件,则本人便不享有追认权,即便该无权代理行为违反了本人的意志或利益,本人也不能否认该行为对其产生的拘束力,必须对之承担责任,因此,表见代理不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

第三、本人是否有权否认无权代理的效果。有人认为:“在本人认为表见代理的结果对自己有利时,则可首先行使这种追认权,以此对抗相对人的撤回权,确保表见代理的结果在其自愿的情况上归属自己,而不致于被相对人撤销。”这就是说,在代理人实施表见代理行为以后,如果相对人在法律行为成立以后,发现代理人无代理权,而要求撤回该法律行为,本人如果认为该行为对自己有利,可追认该行为的后果。我不赞成此种观点。我认为表见代理不同于狭义的无权代理之处在于本人不得享有追认权,也就是说,只要相对人提出符合表见代理的要件、主张表见代理的效力时,根本不考虑本人是否追认的问题。本人即使不追认,也不影响表见代理的构成。如果本人认为表见代理对自己有利,可以坚持合同的效力,但很难说这是一个追认权的行使问题。因为一旦认为本人享有追认权,就意味着本人享有不予追认的权利。这样,就必须承认本人的否认权,从而将否定了表见代理的效力,表见代理与狭义无权代理也将发生混淆。

在狭义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发生竞合的情况下,应当赋予相对人以选择权,即相对人可以主张狭义无权代理或表见代理。但相对人在主张狭义无权代理之后,则不能再主张表见代理。因为相对人对主张狭义无权代理,则意味着其在行为开始时即认为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表明其主观上并不是善意的,法律上没有必要予以特殊保护。例如,某人持他人的公章或介绍信订立合同,相对人对其是否有代理人权表示怀疑,但并没有向本人主张表见代理的效果,而是向本人发出催告,要求本人答复是否承认代理的效果。这种情况表明相对人已经相信代理人没有代理权,因此,相对人在主观上并不是善意的,不能按照表见代理处理。但是,如果相对人直接向代理人主张代理的效果,即使事后有关证据表明并不符合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相对人也可以继续向本人催告要求其表明是否承认这种行为的效力。

如果表见代理成立,将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所以相对人只能请求本人承担责任,而不应请求无权代理人承担责任。因为一方面,既然代理已经发生效力,合同已经生效,合同的当事人只能是本人和相对人,相对人不能请求代理人承担合同责任。另一方面,即使就损害赔偿而言,相对人也只基于合同向本人提出请求,而不能由相对人向无权代理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当然在相对人行使了撤销权以后,由于无权代理行为已经不发生使合同生效的效力,相对人不能请求本人承担合同责任,在此情况下,相对人有权要求无权代理人承担因其过错而给相对人造成的

损失。但如果相对人不请求本人承担责任,而请求无权代理人承担责任,则可以认为相对人已经放弃表见代理的请求,而愿意主张狭义的无权代理。

延伸阅读:无权代理与无因管理的区别

相关法律知识:

无权代理的特征

第一,无权代理在为无权代理行为时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无权代理尽管是没有代理权的行为,但它仍然是以他人的名义进行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以他人的名义,而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其行为结果只能由自己承担,与代理毫无关系。

第二,无权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这是无权代理最重要的特征。第三,根据法律规定,无权代理不是当然无效的行为,而是效力未定的行为。例如被代理人事后追认,可以使无权代理转化为有权代理,被代理人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民法通则》第66条还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赔偿法法律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赢了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法律服务的帮助。

来源:(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主要区别http://s.yingle.com/l/pc/318.html)

遇到侵权赔偿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点击>>http://s.yingle.com 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主要区别

本文介绍了无权代理与表现代理的主要区别。

无权代理是非基于代理权而以本人名义实施的旨在将效果归属于本人的代理。委托代理以本人授予代理权为要件,无权代理与有权代理的区别就是欠缺代理权。民法通则第66条第1款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

第一、构成要件不同。尽管表见代理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但其构成要件不同于狭义的无权代理。狭义的无权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本无代理权而从事代理行为,且其无权代理行为也不可能使相对人信赖其有代理权。因此,狭义无权代理也可以称为“纯粹的无权代理”。而在表见代理的情况下,无权代理人所从事的无权代理行为,使善意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

第二、法律效果不同。在狭义无权代理的情况下,本人享有追认权。狭义无权代理行为必须经过本人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效力; 如未经过本人追认,本人对该无权代理行为不承担责任。因此,无权代理行为能

否发生效力根本上取决于本人是否追认。在本人没有正式追认之前,无权代理行为处于一种效力待定的状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狭义无权代理行为在性质上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而在表见代理的情况下,无权代理行为无需经过本人的追认就可以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因此,一旦无权代理行为符合表见代理的要件,则本人便不享有追认权,即便该无权代理行为违反了本人的意志或利益,本人也不能否认该行为对其产生的拘束力,必须对之承担责任,因此,表见代理不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

第三、本人是否有权否认无权代理的效果。有人认为:“在本人认为表见代理的结果对自己有利时,则可首先行使这种追认权,以此对抗相对人的撤回权,确保表见代理的结果在其自愿的情况上归属自己,而不致于被相对人撤销。”这就是说,在代理人实施表见代理行为以后,如果相对人在法律行为成立以后,发现代理人无代理权,而要求撤回该法律行为,本人如果认为该行为对自己有利,可追认该行为的后果。我不赞成此种观点。我认为表见代理不同于狭义的无权代理之处在于本人不得享有追认权,也就是说,只要相对人提出符合表见代理的要件、主张表见代理的效力时,根本不考虑本人是否追认的问题。本人即使不追认,也不影响表见代理的构成。如果本人认为表见代理对自己有利,可以坚持合同的效力,但很难说这是一个追认权的行使问题。因为一旦认为本人享有追认权,就意味着本人享有不予追认的权利。这样,就必须承认本人的否认权,从而将否定了表见代理的效力,表见代理与狭义无权代理也将发生混淆。

在狭义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发生竞合的情况下,应当赋予相对人以选择权,即相对人可以主张狭义无权代理或表见代理。但相对人在主张狭义无权代理之后,则不能再主张表见代理。因为相对人对主张狭义无权代理,则意味着其在行为开始时即认为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表明其主观上并不是善意的,法律上没有必要予以特殊保护。例如,某人持他人的公章或介绍信订立合同,相对人对其是否有代理人权表示怀疑,但并没有向本人主张表见代理的效果,而是向本人发出催告,要求本人答复是否承认代理的效果。这种情况表明相对人已经相信代理人没有代理权,因此,相对人在主观上并不是善意的,不能按照表见代理处理。但是,如果相对人直接向代理人主张代理的效果,即使事后有关证据表明并不符合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相对人也可以继续向本人催告要求其表明是否承认这种行为的效力。

如果表见代理成立,将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所以相对人只能请求本人承担责任,而不应请求无权代理人承担责任。因为一方面,既然代理已经发生效力,合同已经生效,合同的当事人只能是本人和相对人,相对人不能请求代理人承担合同责任。另一方面,即使就损害赔偿而言,相对人也只基于合同向本人提出请求,而不能由相对人向无权代理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当然在相对人行使了撤销权以后,由于无权代理行为已经不发生使合同生效的效力,相对人不能请求本人承担合同责任,在此情况下,相对人有权要求无权代理人承担因其过错而给相对人造成的

损失。但如果相对人不请求本人承担责任,而请求无权代理人承担责任,则可以认为相对人已经放弃表见代理的请求,而愿意主张狭义的无权代理。

延伸阅读:无权代理与无因管理的区别

相关法律知识:

无权代理的特征

第一,无权代理在为无权代理行为时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无权代理尽管是没有代理权的行为,但它仍然是以他人的名义进行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以他人的名义,而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其行为结果只能由自己承担,与代理毫无关系。

第二,无权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这是无权代理最重要的特征。第三,根据法律规定,无权代理不是当然无效的行为,而是效力未定的行为。例如被代理人事后追认,可以使无权代理转化为有权代理,被代理人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民法通则》第66条还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赔偿法法律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赢了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法律服务的帮助。

来源:(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主要区别http://s.yingle.com/l/pc/318.html)


相关内容

  • 表见代理合同有效吗
  • 篇一:效力待定合同与表见代理的区别 效力待定合同与表见代理的区别 来源: 作者: 日期:2011-05-29 1.效力待定合同与表见代理的区别 表见代理是指善意相对人通过被代理人的行为足以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并依据这种信赖与无权代理人进行订立合同的行为.表见代理的过错在于被代理人,其法律后果由 ...

  • 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的区别
  • 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的区别 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都属于广义无权代理的范畴, 狭义无权代理 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 表见代理是 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无权代理人,以被代 理人名义进行的在客观上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而事实的代理行 为. 狭义无权代理和 ...

  • 狭义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之比较
  • 前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化发展,代理制度的积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使人们摆脱了事必躬亲的束缚,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实践中无权代理的存在却严重损害代理制度的信用,危害着社会交易的安全和本人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之加以规范.以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归属之不同为根据,确立分为狭义无权代 ...

  • 2010民法辅导: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无权处分
  • 2010民法辅导: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无权处分 无权代理包括狭义的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狭义的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虽不具备代理权,但因某种表象,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代理人对本人有代理权而与代理人为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依法直接归本人承担的 ...

  • 效力待定合同与其他合同有什么不同
  •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点击>>http://s.yingle.com 效力待定合同与其他合同有什么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顾名思义,就是该合同的法定效力还尚未确定.那么,问题来了,效力待定合同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与其他种类的合同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就由赢了网小编就为您整 ...

  • 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法律属性
  • 董学立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教授 上传时间:2013-1-21 浏览次数:185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关键词: 民事行为 效力未定 可撤销 附条件 法律属性 内容提要: 民法著述关于民事行为的理论多有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内容,其意为"已经成立但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民事行为", ...

  • 论表见代理制度
  • 论表见代理制度 摘要:表见代理制度属于传流民法上代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保障民事交易的安全,促进民事流转的顺利进行.我国<民法通则>对表见代理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修改后的合同法明确了这一制度,使得我国的表见代理制度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维护民事交 ...

  • 民法通则中两个代理权的相关问题
  • 民法通则中两个代理权的相关问题 1. 无权代理 2. 表见代理 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的现象.可见,无权代理并非代理的种类,而只 是徒具代理的表象却因其欠缺代理权而不产生代理效力的行为. 无权代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表见代理和表见代理以外的无权代 ...

  • 民法总论主要知识点
  • 民法复习要点 一.基本概念 民法: 以民事的方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以及其他应由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是私法的典型形态,是权利法.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贯穿于整个民法,对各项民事制度和全部民法规范起统帅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