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岩石学]教学大纲-地质11

《变质岩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地球科学系 课程负责人:王茂成

适用于本科地质学专业 教学时数:40学时

一、课程概况

《变质岩岩石学》课程是地质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变质岩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变质岩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等课程,及将来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地球科学概论》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所占比例较大。实验内容与理论紧密相关。因此,实验的有关部分应与理论课并列进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各类变质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岩石,变质岩与矿产的关系及原岩的恢复。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 绪论

教学内容: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概念,变质作用类型,变质

岩石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变质岩的分布及有关矿产。 基本要求:掌握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概念,变质作用类型;了解变质岩石学的任务、研究方法,了解变质岩在中国及世界的分布及有关矿产。

重点: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概念,变质作用类型。 难点: 变质作用类型。 2. 变质作用因素及方式

教学内容: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变质作用方式。 基本要求:掌握变质作用因素及其导致的变化,变质作用方式。

重点: 变质作用因素及其导致的岩石变化,变质作用方式。 难点: 变质作用因素及其导致的岩石变化,变质结晶作用及变质分异作用。

3.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了解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重点: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难点: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特征、变成结构、变成构造。 4. 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教学内容:区域变质作用概念、类型,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及常见类型,区域变质作用的研究,变质原岩,区域变质岩石

组构的研究,区域变质作用与成矿。

基本要求:掌握区域变质作用概念、类型及常见组构,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及常见类型,区域变质作用与成矿。理解常见变质岩类型特征。

重点: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常见区域变质岩类型划分,区域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难点: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常见变质岩的矿物特征及变质原岩恢复。

5. 混合岩化作用及混合岩

教学内容: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地区的基本特征,混合岩的分类命名及主要岩石类型,混合岩化带的概念及划分,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与成矿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与成矿。

基本要求:掌握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地区的基本特征,混合岩的分类命名及主要岩石类型。理解混合岩化带的概念及划分,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与成矿的关系。了解花岗质岩石成因。

重点: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地区的基本特征,混合岩的分类命名及主要岩石类型。

难点:混合岩化带的概念及划分,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与成矿。

6. 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教学内容:热接触变质作用的概念,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基本要求:掌握热接触变质作用的概念,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理解矽卡岩及超基性岩中的接触交代岩,了解接触变质作用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重点:热接触变质作用的概念,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矽卡岩的形成条件及特征。

难点: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接触变质作用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7. 气-液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教学内容:气液变质作用的概念,主要岩石类型,其他成因的蚀变作用及蚀变岩。

基本要求:掌握气液变质作用的概念,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及成因。了其他成因的蚀变作用及蚀变岩。

重点:气液变质作用的概念,主要岩石类型。 难点: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及成因。 8. 动力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教学内容:动力变质作用的概念,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基本要求:掌握动力变质作用的概念,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重点: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难点: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9. 变质作用和地壳演化

教学内容:板块运动和变质带的形成,不同变质带的岩浆活

动,前寒武纪地盾的形成和大陆的生长,变质相和地质时代,变质建造及其研究意义。

基本要求:理解板块运动和变质带的形成,不同变质带的岩浆活动,前寒武纪地盾的形成和大陆的生长,变质相和地质时代。了其变质建造及其研究意义。

重点:板块运动和变质带的形成,变质相和地质时代。 难点:不同变质带的岩浆活动,变质建造及其研究意义。

注:各门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表格的内容进行增删。 五、实验:

开课实验:岩矿实验室

六、推荐教材、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王仁民主编. 《变质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1989。 2.推荐参考书

路凤香主编. 《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2004年 桑隆康主编:《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七、执行大纲说明

1.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实验课内容较多,应保证有充足的各类岩石标本与薄片。

2. 可能情况下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增加岩石薄片鉴定技巧训练。

3. 具体执行本大纲时,可在总学时不变时酌情调整。

制定:徐桂文 参与:王茂成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 2011年 12 月

《变质岩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地球科学系 课程负责人:王茂成

适用于本科地质学专业 教学时数:40学时

一、课程概况

《变质岩岩石学》课程是地质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变质岩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变质岩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等课程,及将来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地球科学概论》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所占比例较大。实验内容与理论紧密相关。因此,实验的有关部分应与理论课并列进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各类变质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岩石,变质岩与矿产的关系及原岩的恢复。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 绪论

教学内容: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概念,变质作用类型,变质

岩石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变质岩的分布及有关矿产。 基本要求:掌握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概念,变质作用类型;了解变质岩石学的任务、研究方法,了解变质岩在中国及世界的分布及有关矿产。

重点: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概念,变质作用类型。 难点: 变质作用类型。 2. 变质作用因素及方式

教学内容: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变质作用方式。 基本要求:掌握变质作用因素及其导致的变化,变质作用方式。

重点: 变质作用因素及其导致的岩石变化,变质作用方式。 难点: 变质作用因素及其导致的岩石变化,变质结晶作用及变质分异作用。

3.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了解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重点: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难点: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特征、变成结构、变成构造。 4. 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教学内容:区域变质作用概念、类型,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及常见类型,区域变质作用的研究,变质原岩,区域变质岩石

组构的研究,区域变质作用与成矿。

基本要求:掌握区域变质作用概念、类型及常见组构,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及常见类型,区域变质作用与成矿。理解常见变质岩类型特征。

重点: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常见区域变质岩类型划分,区域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难点: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常见变质岩的矿物特征及变质原岩恢复。

5. 混合岩化作用及混合岩

教学内容: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地区的基本特征,混合岩的分类命名及主要岩石类型,混合岩化带的概念及划分,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与成矿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与成矿。

基本要求:掌握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地区的基本特征,混合岩的分类命名及主要岩石类型。理解混合岩化带的概念及划分,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与成矿的关系。了解花岗质岩石成因。

重点: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地区的基本特征,混合岩的分类命名及主要岩石类型。

难点:混合岩化带的概念及划分,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与成矿。

6. 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教学内容:热接触变质作用的概念,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基本要求:掌握热接触变质作用的概念,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理解矽卡岩及超基性岩中的接触交代岩,了解接触变质作用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重点:热接触变质作用的概念,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矽卡岩的形成条件及特征。

难点: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接触变质作用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7. 气-液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教学内容:气液变质作用的概念,主要岩石类型,其他成因的蚀变作用及蚀变岩。

基本要求:掌握气液变质作用的概念,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及成因。了其他成因的蚀变作用及蚀变岩。

重点:气液变质作用的概念,主要岩石类型。 难点: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及成因。 8. 动力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教学内容:动力变质作用的概念,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基本要求:掌握动力变质作用的概念,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重点: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难点: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9. 变质作用和地壳演化

教学内容:板块运动和变质带的形成,不同变质带的岩浆活

动,前寒武纪地盾的形成和大陆的生长,变质相和地质时代,变质建造及其研究意义。

基本要求:理解板块运动和变质带的形成,不同变质带的岩浆活动,前寒武纪地盾的形成和大陆的生长,变质相和地质时代。了其变质建造及其研究意义。

重点:板块运动和变质带的形成,变质相和地质时代。 难点:不同变质带的岩浆活动,变质建造及其研究意义。

注:各门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表格的内容进行增删。 五、实验:

开课实验:岩矿实验室

六、推荐教材、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王仁民主编. 《变质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1989。 2.推荐参考书

路凤香主编. 《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2004年 桑隆康主编:《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七、执行大纲说明

1.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实验课内容较多,应保证有充足的各类岩石标本与薄片。

2. 可能情况下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增加岩石薄片鉴定技巧训练。

3. 具体执行本大纲时,可在总学时不变时酌情调整。

制定:徐桂文 参与:王茂成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 2011年 12 月


相关内容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课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岩石,要求的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岩石圈即地 ...

  • 2.1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壳循环(一)教学案
  • 2.1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壳循环(一) 教学案 课型:新授课 编号:011 时间:2014/10/27 主备人:张保华 高一地理组 C.是矿物必定是矿产 D.矿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第 5 周 第 1 课时 总第 8 课时 备课组长:张风丽 段长签字: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 ...

  •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1
  •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理解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相对应的地貌.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学生能够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并利用地质构造的特点指导生产实践: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详细教案
  •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 ...

  •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   一、实习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   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 ...

  • 1-04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a
  • 1-4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 (DZ/T 0001-91)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 本总则适用于 ...

  • 课程标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 课程标准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设计 唐小军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中学 518105 [教学目标]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 长江大学 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 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一.基本学制:四 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地质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进行地质学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培养的学生能成为科 ...

  • 2011年5月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南阳师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 指导老师: 江富建 蒋国富 岳紫龙 姓名:张超 学号:******** 班级:地理科学 10 级 1 班 日期: 日期:2011.05.20 目录 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