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药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传承中医药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解说

毛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曾盛赞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推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最佳载体,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古老而神奇的中医药学,激发他们爱科学、懂科学,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共同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建成于2010年,占地面积6300㎡,陈列展出面积4100㎡,年接待量24000人次。博物馆由序厅、校史馆、中国医史馆、中药标本馆组成,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旨在弘扬华夏文化,展示国医辉煌,增加民族自信,启迪后昆智能,弘文励教,道业两昌。

走进博物馆,穿越神农尝百草、医圣张仲景、李时珍采药三幅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绘,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校史馆。校史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史料展示了我校在“厚德 博学 济世 日新”的校训指引下,50多年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

走过五十年悠悠校史,中国医史馆以古朴、厚重的风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医史馆以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中国医史、安徽医药(北华佗,南新安)和芜湖近代医药发展三部分。中华医药起源于远古,经历了早期的医药卫生实践、初步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医药学的全面发展、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等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2009年,包括我省“新安医学”研究领域奠基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内科”第十四代传承人——李济仁在内的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获得了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提起李

济仁和“新安医学”,就不得不提在中国医药学形成和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篇章安徽中医药历史和名家。其中,“北华佗,南新安”是安徽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新安医学则是徽州文化的分支,世代相传,专科齐全,名医辈出,著作林立,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芜湖作为新安医学流经的门户,名医、名院、名药众多,如中医临床医学专家,被誉为中医界“芜湖三少(绍)”的李少白、徐少鳌、杨绍祥;享有“江南中医一枝花”美誉的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医院;创立于19世纪中期,与北京同仁堂等并称国药界“三块半招牌”之一的“张恒春国药号”。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汉族医学家发明的供针灸教学用的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针灸铜人是汉族传统医学史上的稀世奇珍,对中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始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及现代均有制作,是经络腧穴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具。

中药是中医治病、防病的武器,与中医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现在,我们步入的就是中药标本馆。中药标本馆包括标本展示区和教学实训区。标本展示区有我国常用中药材、安徽道地(地产)药材、皖南地区草本、中药饮片、浸制标本等,玲琅满目,应接不暇,所陈列展品覆盖中药常用品种的95%以上;教学实训区是中药饮片识别、中药材传统鉴定、蜡叶标本制作的专业性实训基地。灵芝,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女主人公白娘子只身前往娥眉山盗仙草,以救夫君许仙。历经艰辛、危险,终于感动了南极仙翁,取回了能“起死回生”的仙草灵芝。这一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被改编成小说、戏曲、电影、年画,在我国广为流传。 中药标本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融知识性、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为实验教学提供了鲜活的中药标本教具,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安徽

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自建馆以来,便以“为社会服务、宣传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特色优势,积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参观中医药博物馆,让同学们从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中感受五千年中医历史、新安医学的传承和芜湖近代医药的发展已成为我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大大增强了同学们对优秀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中医药博物馆还为社会各级人士提供了多视角、多方位的科普知识,有力助推了中医药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进程,促进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传承中医药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解说

毛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曾盛赞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推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最佳载体,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古老而神奇的中医药学,激发他们爱科学、懂科学,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共同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建成于2010年,占地面积6300㎡,陈列展出面积4100㎡,年接待量24000人次。博物馆由序厅、校史馆、中国医史馆、中药标本馆组成,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旨在弘扬华夏文化,展示国医辉煌,增加民族自信,启迪后昆智能,弘文励教,道业两昌。

走进博物馆,穿越神农尝百草、医圣张仲景、李时珍采药三幅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绘,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校史馆。校史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史料展示了我校在“厚德 博学 济世 日新”的校训指引下,50多年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

走过五十年悠悠校史,中国医史馆以古朴、厚重的风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医史馆以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中国医史、安徽医药(北华佗,南新安)和芜湖近代医药发展三部分。中华医药起源于远古,经历了早期的医药卫生实践、初步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医药学的全面发展、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等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2009年,包括我省“新安医学”研究领域奠基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内科”第十四代传承人——李济仁在内的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获得了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提起李

济仁和“新安医学”,就不得不提在中国医药学形成和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篇章安徽中医药历史和名家。其中,“北华佗,南新安”是安徽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新安医学则是徽州文化的分支,世代相传,专科齐全,名医辈出,著作林立,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芜湖作为新安医学流经的门户,名医、名院、名药众多,如中医临床医学专家,被誉为中医界“芜湖三少(绍)”的李少白、徐少鳌、杨绍祥;享有“江南中医一枝花”美誉的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医院;创立于19世纪中期,与北京同仁堂等并称国药界“三块半招牌”之一的“张恒春国药号”。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汉族医学家发明的供针灸教学用的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针灸铜人是汉族传统医学史上的稀世奇珍,对中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始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及现代均有制作,是经络腧穴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具。

中药是中医治病、防病的武器,与中医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现在,我们步入的就是中药标本馆。中药标本馆包括标本展示区和教学实训区。标本展示区有我国常用中药材、安徽道地(地产)药材、皖南地区草本、中药饮片、浸制标本等,玲琅满目,应接不暇,所陈列展品覆盖中药常用品种的95%以上;教学实训区是中药饮片识别、中药材传统鉴定、蜡叶标本制作的专业性实训基地。灵芝,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女主人公白娘子只身前往娥眉山盗仙草,以救夫君许仙。历经艰辛、危险,终于感动了南极仙翁,取回了能“起死回生”的仙草灵芝。这一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被改编成小说、戏曲、电影、年画,在我国广为流传。 中药标本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融知识性、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为实验教学提供了鲜活的中药标本教具,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安徽

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自建馆以来,便以“为社会服务、宣传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特色优势,积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参观中医药博物馆,让同学们从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中感受五千年中医历史、新安医学的传承和芜湖近代医药的发展已成为我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大大增强了同学们对优秀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中医药博物馆还为社会各级人士提供了多视角、多方位的科普知识,有力助推了中医药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进程,促进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复习
  • <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复习 1.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 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 的宣纸."功深熔琢, 气无烟火" 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 使我们成为我们, 让我们懂 ...

  • 2017年高考作文热点之五: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 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

  • 学校如何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 导语: 3月4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味强化应试教育,会导致学生太缺乏常识,其实现在学生最应该具备的是常识教育.而常识教育的落实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要想保护.传承.诠释.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该从娃娃抓起,从下一代抓起,学校是 ...

  •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稿
  •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稿 (2012年4月修订)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1.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提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 ...

  • 弘扬长征精神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 弘扬长征精神 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记云南红色旅游宣传活动暨红色旅游景区的<长征.云南不朽记 忆>电视纪录片首播仪式 作者:吴云忠 七月的扎西,朝阳似锦,湛蓝的天空偶尔飘过几抹白云,夏日的暖风温柔地拂过脸面,扎西体育广场的绿色景观树在轻风中起舞,伴随着几丝夏日的清凉,像演绎着一曲不变的历史 ...

  •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档
  • 201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材料 文章来源于易贤网http://www.ynpxrz.com/n51660c972.aspx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以不同的文化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作为 ...

  • 井冈山精神系列文章
  • 井冈魂·红土情·中国梦 南昌航空大学辅导员 谢大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谢大进,是南昌航空大学一名普通辅导员.井冈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今天,就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从一名辅导员的视角,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出生在大山,井冈山精神伴我成长 我家保存着一个箩筐 ...

  • 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医院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 ...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调查报告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 ( 2016 至 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 号2016210026 姓 名王树苗 题 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入学年月 2016年9月 培养方式 全日制 非全日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