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风 波

定 风 波

苏 轼

一、导入

很多学生作文中喜欢引用这样一句话:(投影)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 明〃洪应明《幽窗小记》

请一位同学解释这幅对联的意思,并点评其人生境界。

意思:受到宠信或是侮辱都不必在意,就像闲暇时候看见庭前的花开了又落;职位去和留都不必在意,任凭天上的云或卷或舒。

点评:这是一种豁达、平和,笑对人生的境界。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其实大家喜欢的,也许只是这个句子本身的美,你何曾真正用心体会过其中包含的人生况味!凡夫俗子,难免不受名缰利锁、恩怨情思的牵绊。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词《定风波》,看他是如何看待名利得失的。

二、作者简介

哪位同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苏轼?

(1)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中期最伟大、最全能的文学家。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2)成就:(投影)

词:豪放派的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诗:“东坡体”的独创人,与黄庭里并称“苏黄”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三苏”之首

书法:“宋四家”之首

画:文人画的开创者,“湖州画派”的代表

三、检查预习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投影)(板演)

同行(xíng) 吟(yín)啸 料峭(liào qiào) 一蓑(suō)

四、文本分析

指名学生朗诵课文。

(一) 解读小序

自读小序,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写作背景),词的由来(“故”)。

(二)解读上片

齐读上片,思考: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

大,(从听觉角度)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同行皆狼狈可见应是疾风骤雨。

2、雨骤风狂,作者没有选择躲雨,而是穿行于雨中,从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作者情态的词语,并说明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态。

(1)“莫听”“何妨”“谁怕”——沉着(坦然、从容、闲适)。(再大的风雨声,都打不乱词人既有的步伐,他无视所有的风雨,畅怀高歌,仰天长啸。)

(2)“轻胜马”——豪迈(轻松、乐观)。(竹杖草鞋并不可惧,只要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3、作者一生五起五落,他曾在晚年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大家来看这首诗:(投影)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按理说词人这时被贬黄州,心情应该抑郁的,但他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为什么他的内心还会感到轻松呢?

这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实

际上是以“竹杖芒鞋”喻指闲散江湖的世间闲客,以“马”(官员忙人的坐骑)喻指奔波官场。现在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

4、小序中云“雨具先去”,为什么这里还用“一蓑”呢?“一蓑烟雨任平生”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因此,“烟雨”则是指江湖上烟波浩渺、斜风细雨的景象。苏轼认为:我的一生就是顶笠披蓑在人生风雨中穿行的,任凭风吹雨打,我都会泰然处之。此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词人面对人生风风雨雨,不仅胸怀博大,情怀旷达,潇洒镇静,亦有几分倔强与孤傲。

5、这“雨”苏轼赋予了它深刻的含义——人生风雨,那么苏轼的“人生风雨”所指为何呢?

(“政治风雨”——学生介绍背景)

苏轼一生五起五落,历经坎坷。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苏轼共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即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风雨:隐喻、双关,既是自然背景,也是社会背景。既指自然的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

齐读上片。

如果把这首词按时间的顺序划分,应是两个阶段,即:雨中 雨后。 雨中(上片):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板书)

人物形象:镇定 藐视祸难 (板书)

(三)解读下片

齐读下片。

1、料峭的春风吹醒了酒意。这时出现了另外一种景象:山头斜照却相迎。请探究这自然景象变化中包含有怎样的社会内涵?

刚才还是风雨交加,现在已是山头斜照了。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人生亦如此,祸福难晓,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也是升沉不定。

2、人生虽然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作者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表达什么?

“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也无风雨也无晴”,表层意是回头看先前风雨肆虐的地方还下不下雨了,而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这一句道出了词人从大自然中获得的顿悟和启示:无论是顺境逆境,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

3、讨论:怎样理解一个“归(去)”字?苏轼要归往哪里?是如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还是如庄子那样出世归去?请结合苏轼的生平与思想加以探讨。(投影)

苏轼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希望有所作为,但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无为思想又占上风,产生了归去的念头。可是,苏轼又绝不会像陶渊明那样去“归隐”,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无可躲藏。他将“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他想归哪儿?归于心,这最好的避风港,他要做一个心灵层面上的“渔父”,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他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宁静、超脱和通达。

雨定酒醒,蓦然回首,云淡风清。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

下片:蓦然回首,云淡风清(雨后) (板书)

人物形象:欣慰 超脱旷达 (板书)

(四)探讨: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词,认识到了苏轼旷达的一面。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世上无难题”,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请写一篇150字的短文。

学生读出自己关于人生思考的认识。如: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默写本文。(板演)

五、总结 (投影)

的确,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六、作业设计

1. 背诵并默写《定风波》。

2. 完成《凤凰新学案》的练习。

上片 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镇定 藐视祸难

下片 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 欣慰 超脱旷达 以小见大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高声吟唱着,一边悠然地继续前行。 竹杖和芒鞋比马还轻灵快捷,怕什么!穿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上初晴的斜阳却殷切地相迎。 回头望一眼刚才走过的风雨萧瑟的路途,信步归去。在我的眼里,哪有什么风雨或者是天晴。

心情好像燃烧得已经成灰的木头,身子好像没有停锚的小船到处飘

荡。

眼前景—————— 心中事 ——人生理

定 风 波

苏 轼

一、导入

很多学生作文中喜欢引用这样一句话:(投影)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 明〃洪应明《幽窗小记》

请一位同学解释这幅对联的意思,并点评其人生境界。

意思:受到宠信或是侮辱都不必在意,就像闲暇时候看见庭前的花开了又落;职位去和留都不必在意,任凭天上的云或卷或舒。

点评:这是一种豁达、平和,笑对人生的境界。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其实大家喜欢的,也许只是这个句子本身的美,你何曾真正用心体会过其中包含的人生况味!凡夫俗子,难免不受名缰利锁、恩怨情思的牵绊。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词《定风波》,看他是如何看待名利得失的。

二、作者简介

哪位同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苏轼?

(1)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中期最伟大、最全能的文学家。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2)成就:(投影)

词:豪放派的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诗:“东坡体”的独创人,与黄庭里并称“苏黄”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三苏”之首

书法:“宋四家”之首

画:文人画的开创者,“湖州画派”的代表

三、检查预习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投影)(板演)

同行(xíng) 吟(yín)啸 料峭(liào qiào) 一蓑(suō)

四、文本分析

指名学生朗诵课文。

(一) 解读小序

自读小序,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写作背景),词的由来(“故”)。

(二)解读上片

齐读上片,思考: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

大,(从听觉角度)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同行皆狼狈可见应是疾风骤雨。

2、雨骤风狂,作者没有选择躲雨,而是穿行于雨中,从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作者情态的词语,并说明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态。

(1)“莫听”“何妨”“谁怕”——沉着(坦然、从容、闲适)。(再大的风雨声,都打不乱词人既有的步伐,他无视所有的风雨,畅怀高歌,仰天长啸。)

(2)“轻胜马”——豪迈(轻松、乐观)。(竹杖草鞋并不可惧,只要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3、作者一生五起五落,他曾在晚年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大家来看这首诗:(投影)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按理说词人这时被贬黄州,心情应该抑郁的,但他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为什么他的内心还会感到轻松呢?

这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实

际上是以“竹杖芒鞋”喻指闲散江湖的世间闲客,以“马”(官员忙人的坐骑)喻指奔波官场。现在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

4、小序中云“雨具先去”,为什么这里还用“一蓑”呢?“一蓑烟雨任平生”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因此,“烟雨”则是指江湖上烟波浩渺、斜风细雨的景象。苏轼认为:我的一生就是顶笠披蓑在人生风雨中穿行的,任凭风吹雨打,我都会泰然处之。此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词人面对人生风风雨雨,不仅胸怀博大,情怀旷达,潇洒镇静,亦有几分倔强与孤傲。

5、这“雨”苏轼赋予了它深刻的含义——人生风雨,那么苏轼的“人生风雨”所指为何呢?

(“政治风雨”——学生介绍背景)

苏轼一生五起五落,历经坎坷。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苏轼共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即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风雨:隐喻、双关,既是自然背景,也是社会背景。既指自然的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

齐读上片。

如果把这首词按时间的顺序划分,应是两个阶段,即:雨中 雨后。 雨中(上片):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板书)

人物形象:镇定 藐视祸难 (板书)

(三)解读下片

齐读下片。

1、料峭的春风吹醒了酒意。这时出现了另外一种景象:山头斜照却相迎。请探究这自然景象变化中包含有怎样的社会内涵?

刚才还是风雨交加,现在已是山头斜照了。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人生亦如此,祸福难晓,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也是升沉不定。

2、人生虽然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作者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表达什么?

“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也无风雨也无晴”,表层意是回头看先前风雨肆虐的地方还下不下雨了,而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这一句道出了词人从大自然中获得的顿悟和启示:无论是顺境逆境,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

3、讨论:怎样理解一个“归(去)”字?苏轼要归往哪里?是如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还是如庄子那样出世归去?请结合苏轼的生平与思想加以探讨。(投影)

苏轼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希望有所作为,但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无为思想又占上风,产生了归去的念头。可是,苏轼又绝不会像陶渊明那样去“归隐”,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无可躲藏。他将“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他想归哪儿?归于心,这最好的避风港,他要做一个心灵层面上的“渔父”,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他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宁静、超脱和通达。

雨定酒醒,蓦然回首,云淡风清。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

下片:蓦然回首,云淡风清(雨后) (板书)

人物形象:欣慰 超脱旷达 (板书)

(四)探讨: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词,认识到了苏轼旷达的一面。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世上无难题”,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请写一篇150字的短文。

学生读出自己关于人生思考的认识。如: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默写本文。(板演)

五、总结 (投影)

的确,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六、作业设计

1. 背诵并默写《定风波》。

2. 完成《凤凰新学案》的练习。

上片 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镇定 藐视祸难

下片 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 欣慰 超脱旷达 以小见大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高声吟唱着,一边悠然地继续前行。 竹杖和芒鞋比马还轻灵快捷,怕什么!穿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上初晴的斜阳却殷切地相迎。 回头望一眼刚才走过的风雨萧瑟的路途,信步归去。在我的眼里,哪有什么风雨或者是天晴。

心情好像燃烧得已经成灰的木头,身子好像没有停锚的小船到处飘

荡。

眼前景—————— 心中事 ——人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