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高三第十二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周练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 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无主体熟人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的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提出可以说使得费老(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的很多观点有了时代的呼应,让我们看到中国乡土社会在现代化中所体现的特点。

我们知道,熟人社会是由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由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作用,这个形态正在解体之中,可解体下的乡土社会有何特点呢?无主体熟人社会给了我们一个形态或类型上的说明。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一个有着自身文明、历史、思维和习性的社会中发生的。我个人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不能做两极式的或二元对立的处理。许多学者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似乎要现代就不能有传统,有传统就无法现代。但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呈现过这样的特征,可见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也应该是一个有张力的、交融性的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符合这一原理,因此它比较真实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态。

中国式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往往不是界定性的。如果套用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论来讲,就是带有触发性。所谓触发性,就是我们建构一个概念不是为了对这个概念进行定

义,然后将定义操作化,最后进行实证研究用,而是提出一个引导性的概念,由此引发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深度思考,并随着事物动态过程让其内涵发生一定的变化。

许多文化领域的学者都倾向于把儒家思想看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不但长久统治着中国人的灵魂,包括现代的中国人,而且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但如果我们理解了乡土社会的特点,便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实际上具有嵌入性的特点,而其嵌入的背景条件就是熟人社会。它的运作方式是伦理规范远大于法律诉讼。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将其归纳为“礼制秩序”和“无讼”;梁漱溟将其归纳为“伦理本位”;钱穆将其归纳为“和合”;许烺光将其归纳为“情境中心”。既然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自然该社会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可以通过舆论得到纠正,面子成为人生的追求,关系成为生活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可是,如果一个社会形态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强调儒家思想之重要,它也只能是有劲无处使。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伤害他人事件——从个人到团伙、从组织到企业都在不停地提醒我们,这样的伦理在如今的社会萎缩了,沦落了。(选自2011年9月2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第1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但是学界对这一变迁的理论研究还不够。

B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新生代农民工”等,都是理论概括,但类似概括太少。

C .《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在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研究上可谓是先走了一步。

D .“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算是我们这个时代对费老《乡土中国》中的观点给予了呼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熟人社会是由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但是这种形态正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作用下解体。

B .熟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正在解体,而无主体熟人社会则从形态或类型上揭示了解体下的乡土社会的特点。

C .中国式的概念还应具有触发性,即建构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

D .儒家思想和熟人社会的关系比较微妙,儒家思想嵌入熟人社会,其运作方式就是伦理规范远远大于法律诉讼。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对乡土中国发生着的社会变迁,我们之所以还多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性、成果总结性的水平上,是因为尚未有现成的理论和概念可用。

B .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从来不是二元对立,尽管也有学者误认为它们对立,所以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应是有张力、交融性的概念。

C .因为熟人社会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人的言行、面子、关系都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

D .如果一个社会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儒家思想想发挥其作用就失去了应有的载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肋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古国名)人之亡与?林回(假国之逃民)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

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选自《庄子·山木》)

4.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公任往吊之 慰问 .

B. 自伐者无功 夸耀 .

C. 为其布与 财帛 .

D. 绝学捐书 捐献 .

5. 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孔子“全身远祸”的一项是( )(3分)

①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

④伐树于宋,削迹于卫 ②辞其交游 ③逃于大泽 ⑤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 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 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 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5分)

(2)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7分)

听 筝(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8.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9.颈联中有两个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是哪两个字?为什么?(4分) (三)10.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

(2) 感我此言良久立, 。(白居易《琵琶行》)

(3)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去辞》)

(6)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第Ⅱ卷

乙 必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语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马,原来是你啊! ”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和浓重的油腻气味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

尾、紧闭着的、不知借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苍蝇和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我多少次对着邻村的小孩子炫耀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 ——我多少次猜测它瞎眼的经过,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它: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把你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从它的口腔里喷出来的腐草的气味熏得我昏昏欲醉。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竦,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马说:

“你应该知道,日本国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着,我知道在这种时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用烧红的烙铁打印记时的痛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

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折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 ……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 ”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

B .小说以马开口向人倾诉这一荒诞手法写“我”和马重逢,写人与马的情感交流,蕴含着深刻哲理,给人以启示。

C .小说通过写马对主人“一往情深”而主人却因女人被摔而打马、骂马,谴责了那些背信弃义不顾友情的人。

D .小说巧设悬念,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E .马是装瞎的,可文章结尾说“不,我瞎了„„”,这里写出了马因一件小事败坏了自己之后的沉痛懊悔。

(2)简要概括作品中“马”的特点。(6分)

(3)马在诉说自己“为什么瞎了眼睛”前,为什么要讲述琴女春琴、俄狄浦斯、马文才等三个故事?(6分)

(4)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把自己弄“瞎”了。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

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 “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 .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 .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D .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王瑶先生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E .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请简要说明。(6分)

(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 .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新思维”给某些人提供了这样的口实: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局在于政府,“新思维”有问题,现在是改弦更张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B .我们正处于感官大解放的时代,“春晚”上声光电的刺激、“大片”上的大型场面、开幕式上的大型团体操等,都可以成为吸引大众的屡试不爽的手段。

C.春节长假期间,武汉百货类卖场、餐饮业、美容美发、娱乐业等,赚个盆满钵满。而消费热点与往年相比也有一些别样的“年味”。

D .李校长的书法大作曾获书法界最高奖――兰亭奖。品读其字中乾坤,但觉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看似随意,实则谨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 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B. “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 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的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 中国航母的入役体现了中国国防和外交战略正在试图对外部变化作出反映,特别是震慑对中国日益咄咄逼人的亚太邻居们。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那一场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改变了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文化的格局,也对未来中国文化进程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言以其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智慧,为解开这一艺术死结提供了精彩的范例。

①小说家莫言则是这场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的精神代言人。

②从《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系列”的发表到现在,

③莫言以自己特有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和蓬勃的文学创造力,在同时代作家中脱颖而出。

④作为先锋派作家的莫言,并未因其小说形式上的先锋性,而放弃对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境况的关注,

⑤同时,也并不因为对写作的伦理承诺的恪守,而把叙事艺术处理为一种简单粗劣的道德美餐。

⑥而这两个矛盾方面,正是当代中国作家难以解开的死结。

A .④⑤⑥①②③B .②③④①⑤⑥C .①②③④⑤⑥D .⑤⑥②③④①

16.“一群蚂蚁停在一根水中的枯枝上,突然,河流湍急,蚂蚁危急。而选择避险的方式决定了蚂蚁能否逃生”。——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明明白白的道理,却被下面的文字表达为高深莫测、不明不白的内容。

枯枝上的蚂蚁,(1)如果不能顾及各种动态与静态的综合效应,仅仅凭借观念史中原子化个人主义主张行动,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将使自身解救活动趋于低效甚至完全失败。(2)如果借助其肢体语言建立集体的意识,并且实现新的规范层面的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统一,进而得到狭义后果论意义上的集体的获救。

请你对上面的划线文字进行转换,使表达简单明白。要求:(1)化复杂为简单,化艰深为浅显;(2)每句字数在20字以内;(3)不要照抄题干内容。(6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

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6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小山问大山:“您吃什么才长得这么青翠巍峨呢?”大山说:“我每天吃清风一阵,闲云两片,鸟鸣和虎啸数声,早晚各吃朝霞和夕辉,有时也喝上朝露和山泉。”小山

问:“仅吃这些您就这么挺拔伟岸吗?”大山说:“还要感谢狂风暴雨,迅雷闪电。狂风为我剪裁身形,暴雨为我荡涤傲气,迅雷为我劈去放肆,闪电为我斩断高傲。”小山问:“为什么有些山总是风沙弥漫、低矮松垮呢?”大山说:“因为我们各自的食谱不同。他们选择的是嫌疑、抱怨、怯懦、黑暗等,因此就不能青翠巍峨。”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理论概括,但类似概括太少”错,应为“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语言,理论性不强”。

2. 【答案】C 【解析】“构建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错,这正是文本所否定的。

3. 【答案】C 【解析】因果错位,“熟人社会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应为“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所以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

4、【答案】 D【解析】捐:抛弃,据上下文“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可以推知,“捐”不是“捐献”的意思。

5、【答案】B 【解析】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弄明白“全身远祸”的含义是“孔子全身而退,远离祸患”,据此筛查:①说明孔子招致祸害的原因 ④叙述孔子在宋国卫国被驱逐

6、【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7. 【答案】(1)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2)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8、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1分)以视角与听觉化无形为有形(1分)。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写。写出了别后的伤感和离别(1分)。

9、“独”和“空”二字,“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

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由于和思念。10、略。

【参考译文】说明: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理解,请自行参照不同版本。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隐晦的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

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

孔子问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

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孔子说:“我会由衷地听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闲放自得地走了回来,终止了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可是他们对老师的敬爱反而更加深厚了。

有一天,桑雽又说:“舜将死的时候,用真道晓谕夏禹说:‘你要警惕啊!身形不如顺应,情感不如率真。顺应就不会背离,率真就不会劳苦;不背离不劳神,那么也就不需要用纹饰来装扮身形;无须纹饰来矫造身形,当然也就不必有求于外物。’”

11.(1)(5分)C E(C 、理解上偏离了主题。小说是马通过自己被打骂一事说明自己看错了人,而不是为了谴责什么样的人,且背信弃义的说法也无文本依据。E 、“因一件„„懊悔”错。自己为主人出生入死,而主人却为“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骂自己“瞎马”,是对自己投错了主人、是“睁眼瞎”的沉痛的悔恨。)(全答对得5分,答对一项得3分)

(2)(6分) 外部形象: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的双目(2分) 内在品格:力大无穷,任劳任怨(2分)有尊严,有傲骨,坚持自我。(2分)

(3)(6分) 对比映衬的手法:意在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2分) 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其自叙经历预设伏笔,揭示眼瞎的原因,(2分),隐含着“以马喻人”的写作意图,揭示主旨。(2分)

(4).(8分)(1)答“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①保住了自己的尊严;②没在战场上驰骋,却可以为生产服务,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尊严,这同样也是

自身价值的体现。(2)答“不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①它可以继续为军官服务,用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没“瞎”:②它可以跑到别的部队,继续驰骋疆场;③没必要自暴自弃,沦落为普通的难看的“心事重重”的瞎马。(观点明确1分,结合文本说出2条理由得6分,结合现实1分)

12、【答案】(1) E(3分)C (2分)B (1分) AD不给分 解析: A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可能到现在„„还很少有”;D 项错,肖像描写并非是本文塑造王瑶形象的主要手法,唯一有关人物外貌的信息来自王瑶的《自我介绍》,而这依然属于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塑造王瑶“出语多谐”的个性。

(2)【参考答案】

含义:“颠倒黑白”意思是自己头发本来是黑的,年纪大了,就变成白发;人的牙齿一

般都是白的,然而自己吸烟太多,所以牙齿呈黄黑色。“水深火热”意思是喜欢

饮茶和吸烟。(2分)这两句话也道出了王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同时

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形象概括。(或:这一代人曾经生活在“颠倒黑白”的时代,身

处“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体味了难以计数的辛酸) (2分)

作用:引出并从侧面证实了后文所说的王瑶“出语多谐”的特点;严酷的事实被他以幽

默的语言说出,也表现了作为学者的王瑶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的

心态。(2分)

(3)【参考答案】①描述自我:王瑶说自己“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2分) ②审视他人:王瑶分别将一些学者概括为“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二道贩子”和“学霸”等。(2分) ③看待人生:王瑶把“有为”和“无为”两种人生选择比作“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 (2分)

(4)【参考答案】人生哲理——所有人都要面对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无可选择的“死亡”;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2分)。 我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1分)。 ①人生既是追求的过程,也是结果的诠释。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序,结果是一定阶段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后状态。在人的自我实现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苦难,人应该在不断拼搏和奋斗的过程中,有所作为,让生命爆发出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人生就拥有了某种意义和价值;例如:巴金年老时《巴金随想录》。②(反面说)如果选择消极退避、无所作为,这样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

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王瑶先生的人生选择恰恰说明重视过程的意义所在。(5分)(反面观点请视表达酌情给分)

13、A (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与“这种状况”有重复,应删去“这种状况”) ;B.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C .盆满钵满:形容赚钱很多;D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14.A (B 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C 项成分赘余,“目之所及”与“看到的是”重复;D. 不搭配“反映”应为“反应”。)

15.C

16.(6分)示例:(1)如果蚂蚁各自逃生,就有可能跌入河水而丧生。(2)如果它们抱成一团,这群蚂蚁就会因此而得救。(每句3分)

17、(1)养亲。即子女在生活上要赡养父母。(2)敬亲。即子女在人格上要尊重父母。(3)顺亲。即子女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4)显亲。即子女要建功立业为父母增光,光宗耀祖。 18、⑴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寓言类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命题意图在于引导高中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不仅要吸收生活中的精华,学习生活中的美 德,更要笑对人生挫折,珍爱生命。审题的关键在于读懂三问三答的内涵。针对小山怎样长得青翠巍峨的问题,大山的回答,表明了要吸收大自然的精华,吸收后可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营养,且要经受风雪雷电的洗礼,在挫折中经受磨砺;拒绝阴暗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且趋于完美。

参考立意:①人生的高度在于追求的态度②吸收生命的芬芳③直面人生的风霜雨雪④ 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⑤选择好生命的菜单等等。其他立意,只要在材料的范围内,亦可。不论运用哪种思路,不论选择哪种文体,都应注意文章的整体表达。评分要依文论 文。

高二语文周练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 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无主体熟人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的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提出可以说使得费老(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的很多观点有了时代的呼应,让我们看到中国乡土社会在现代化中所体现的特点。

我们知道,熟人社会是由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由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作用,这个形态正在解体之中,可解体下的乡土社会有何特点呢?无主体熟人社会给了我们一个形态或类型上的说明。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一个有着自身文明、历史、思维和习性的社会中发生的。我个人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不能做两极式的或二元对立的处理。许多学者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似乎要现代就不能有传统,有传统就无法现代。但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呈现过这样的特征,可见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也应该是一个有张力的、交融性的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符合这一原理,因此它比较真实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态。

中国式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往往不是界定性的。如果套用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论来讲,就是带有触发性。所谓触发性,就是我们建构一个概念不是为了对这个概念进行定

义,然后将定义操作化,最后进行实证研究用,而是提出一个引导性的概念,由此引发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深度思考,并随着事物动态过程让其内涵发生一定的变化。

许多文化领域的学者都倾向于把儒家思想看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不但长久统治着中国人的灵魂,包括现代的中国人,而且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但如果我们理解了乡土社会的特点,便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实际上具有嵌入性的特点,而其嵌入的背景条件就是熟人社会。它的运作方式是伦理规范远大于法律诉讼。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将其归纳为“礼制秩序”和“无讼”;梁漱溟将其归纳为“伦理本位”;钱穆将其归纳为“和合”;许烺光将其归纳为“情境中心”。既然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自然该社会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可以通过舆论得到纠正,面子成为人生的追求,关系成为生活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可是,如果一个社会形态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强调儒家思想之重要,它也只能是有劲无处使。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伤害他人事件——从个人到团伙、从组织到企业都在不停地提醒我们,这样的伦理在如今的社会萎缩了,沦落了。(选自2011年9月2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第1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但是学界对这一变迁的理论研究还不够。

B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新生代农民工”等,都是理论概括,但类似概括太少。

C .《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在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研究上可谓是先走了一步。

D .“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算是我们这个时代对费老《乡土中国》中的观点给予了呼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熟人社会是由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但是这种形态正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作用下解体。

B .熟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正在解体,而无主体熟人社会则从形态或类型上揭示了解体下的乡土社会的特点。

C .中国式的概念还应具有触发性,即建构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

D .儒家思想和熟人社会的关系比较微妙,儒家思想嵌入熟人社会,其运作方式就是伦理规范远远大于法律诉讼。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对乡土中国发生着的社会变迁,我们之所以还多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性、成果总结性的水平上,是因为尚未有现成的理论和概念可用。

B .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从来不是二元对立,尽管也有学者误认为它们对立,所以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应是有张力、交融性的概念。

C .因为熟人社会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人的言行、面子、关系都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

D .如果一个社会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儒家思想想发挥其作用就失去了应有的载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肋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古国名)人之亡与?林回(假国之逃民)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

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选自《庄子·山木》)

4.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公任往吊之 慰问 .

B. 自伐者无功 夸耀 .

C. 为其布与 财帛 .

D. 绝学捐书 捐献 .

5. 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孔子“全身远祸”的一项是( )(3分)

①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

④伐树于宋,削迹于卫 ②辞其交游 ③逃于大泽 ⑤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 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 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 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5分)

(2)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7分)

听 筝(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8.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9.颈联中有两个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是哪两个字?为什么?(4分) (三)10.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

(2) 感我此言良久立, 。(白居易《琵琶行》)

(3)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去辞》)

(6)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第Ⅱ卷

乙 必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语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马,原来是你啊! ”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和浓重的油腻气味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

尾、紧闭着的、不知借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苍蝇和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我多少次对着邻村的小孩子炫耀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 ——我多少次猜测它瞎眼的经过,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它: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把你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从它的口腔里喷出来的腐草的气味熏得我昏昏欲醉。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竦,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马说:

“你应该知道,日本国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着,我知道在这种时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用烧红的烙铁打印记时的痛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

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折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 ……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 ”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

B .小说以马开口向人倾诉这一荒诞手法写“我”和马重逢,写人与马的情感交流,蕴含着深刻哲理,给人以启示。

C .小说通过写马对主人“一往情深”而主人却因女人被摔而打马、骂马,谴责了那些背信弃义不顾友情的人。

D .小说巧设悬念,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E .马是装瞎的,可文章结尾说“不,我瞎了„„”,这里写出了马因一件小事败坏了自己之后的沉痛懊悔。

(2)简要概括作品中“马”的特点。(6分)

(3)马在诉说自己“为什么瞎了眼睛”前,为什么要讲述琴女春琴、俄狄浦斯、马文才等三个故事?(6分)

(4)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把自己弄“瞎”了。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

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 “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 .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 .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D .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王瑶先生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E .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请简要说明。(6分)

(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 .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新思维”给某些人提供了这样的口实: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局在于政府,“新思维”有问题,现在是改弦更张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B .我们正处于感官大解放的时代,“春晚”上声光电的刺激、“大片”上的大型场面、开幕式上的大型团体操等,都可以成为吸引大众的屡试不爽的手段。

C.春节长假期间,武汉百货类卖场、餐饮业、美容美发、娱乐业等,赚个盆满钵满。而消费热点与往年相比也有一些别样的“年味”。

D .李校长的书法大作曾获书法界最高奖――兰亭奖。品读其字中乾坤,但觉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看似随意,实则谨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 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B. “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 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的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 中国航母的入役体现了中国国防和外交战略正在试图对外部变化作出反映,特别是震慑对中国日益咄咄逼人的亚太邻居们。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那一场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改变了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文化的格局,也对未来中国文化进程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言以其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智慧,为解开这一艺术死结提供了精彩的范例。

①小说家莫言则是这场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的精神代言人。

②从《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系列”的发表到现在,

③莫言以自己特有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和蓬勃的文学创造力,在同时代作家中脱颖而出。

④作为先锋派作家的莫言,并未因其小说形式上的先锋性,而放弃对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境况的关注,

⑤同时,也并不因为对写作的伦理承诺的恪守,而把叙事艺术处理为一种简单粗劣的道德美餐。

⑥而这两个矛盾方面,正是当代中国作家难以解开的死结。

A .④⑤⑥①②③B .②③④①⑤⑥C .①②③④⑤⑥D .⑤⑥②③④①

16.“一群蚂蚁停在一根水中的枯枝上,突然,河流湍急,蚂蚁危急。而选择避险的方式决定了蚂蚁能否逃生”。——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明明白白的道理,却被下面的文字表达为高深莫测、不明不白的内容。

枯枝上的蚂蚁,(1)如果不能顾及各种动态与静态的综合效应,仅仅凭借观念史中原子化个人主义主张行动,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将使自身解救活动趋于低效甚至完全失败。(2)如果借助其肢体语言建立集体的意识,并且实现新的规范层面的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统一,进而得到狭义后果论意义上的集体的获救。

请你对上面的划线文字进行转换,使表达简单明白。要求:(1)化复杂为简单,化艰深为浅显;(2)每句字数在20字以内;(3)不要照抄题干内容。(6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

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6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小山问大山:“您吃什么才长得这么青翠巍峨呢?”大山说:“我每天吃清风一阵,闲云两片,鸟鸣和虎啸数声,早晚各吃朝霞和夕辉,有时也喝上朝露和山泉。”小山

问:“仅吃这些您就这么挺拔伟岸吗?”大山说:“还要感谢狂风暴雨,迅雷闪电。狂风为我剪裁身形,暴雨为我荡涤傲气,迅雷为我劈去放肆,闪电为我斩断高傲。”小山问:“为什么有些山总是风沙弥漫、低矮松垮呢?”大山说:“因为我们各自的食谱不同。他们选择的是嫌疑、抱怨、怯懦、黑暗等,因此就不能青翠巍峨。”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理论概括,但类似概括太少”错,应为“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语言,理论性不强”。

2. 【答案】C 【解析】“构建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错,这正是文本所否定的。

3. 【答案】C 【解析】因果错位,“熟人社会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应为“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所以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

4、【答案】 D【解析】捐:抛弃,据上下文“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可以推知,“捐”不是“捐献”的意思。

5、【答案】B 【解析】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弄明白“全身远祸”的含义是“孔子全身而退,远离祸患”,据此筛查:①说明孔子招致祸害的原因 ④叙述孔子在宋国卫国被驱逐

6、【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7. 【答案】(1)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2)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8、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1分)以视角与听觉化无形为有形(1分)。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写。写出了别后的伤感和离别(1分)。

9、“独”和“空”二字,“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

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由于和思念。10、略。

【参考译文】说明: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理解,请自行参照不同版本。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隐晦的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

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

孔子问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

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孔子说:“我会由衷地听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闲放自得地走了回来,终止了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可是他们对老师的敬爱反而更加深厚了。

有一天,桑雽又说:“舜将死的时候,用真道晓谕夏禹说:‘你要警惕啊!身形不如顺应,情感不如率真。顺应就不会背离,率真就不会劳苦;不背离不劳神,那么也就不需要用纹饰来装扮身形;无须纹饰来矫造身形,当然也就不必有求于外物。’”

11.(1)(5分)C E(C 、理解上偏离了主题。小说是马通过自己被打骂一事说明自己看错了人,而不是为了谴责什么样的人,且背信弃义的说法也无文本依据。E 、“因一件„„懊悔”错。自己为主人出生入死,而主人却为“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骂自己“瞎马”,是对自己投错了主人、是“睁眼瞎”的沉痛的悔恨。)(全答对得5分,答对一项得3分)

(2)(6分) 外部形象: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的双目(2分) 内在品格:力大无穷,任劳任怨(2分)有尊严,有傲骨,坚持自我。(2分)

(3)(6分) 对比映衬的手法:意在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2分) 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其自叙经历预设伏笔,揭示眼瞎的原因,(2分),隐含着“以马喻人”的写作意图,揭示主旨。(2分)

(4).(8分)(1)答“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①保住了自己的尊严;②没在战场上驰骋,却可以为生产服务,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尊严,这同样也是

自身价值的体现。(2)答“不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①它可以继续为军官服务,用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没“瞎”:②它可以跑到别的部队,继续驰骋疆场;③没必要自暴自弃,沦落为普通的难看的“心事重重”的瞎马。(观点明确1分,结合文本说出2条理由得6分,结合现实1分)

12、【答案】(1) E(3分)C (2分)B (1分) AD不给分 解析: A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可能到现在„„还很少有”;D 项错,肖像描写并非是本文塑造王瑶形象的主要手法,唯一有关人物外貌的信息来自王瑶的《自我介绍》,而这依然属于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塑造王瑶“出语多谐”的个性。

(2)【参考答案】

含义:“颠倒黑白”意思是自己头发本来是黑的,年纪大了,就变成白发;人的牙齿一

般都是白的,然而自己吸烟太多,所以牙齿呈黄黑色。“水深火热”意思是喜欢

饮茶和吸烟。(2分)这两句话也道出了王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同时

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形象概括。(或:这一代人曾经生活在“颠倒黑白”的时代,身

处“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体味了难以计数的辛酸) (2分)

作用:引出并从侧面证实了后文所说的王瑶“出语多谐”的特点;严酷的事实被他以幽

默的语言说出,也表现了作为学者的王瑶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的

心态。(2分)

(3)【参考答案】①描述自我:王瑶说自己“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2分) ②审视他人:王瑶分别将一些学者概括为“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二道贩子”和“学霸”等。(2分) ③看待人生:王瑶把“有为”和“无为”两种人生选择比作“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 (2分)

(4)【参考答案】人生哲理——所有人都要面对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无可选择的“死亡”;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2分)。 我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1分)。 ①人生既是追求的过程,也是结果的诠释。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序,结果是一定阶段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后状态。在人的自我实现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苦难,人应该在不断拼搏和奋斗的过程中,有所作为,让生命爆发出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人生就拥有了某种意义和价值;例如:巴金年老时《巴金随想录》。②(反面说)如果选择消极退避、无所作为,这样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

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王瑶先生的人生选择恰恰说明重视过程的意义所在。(5分)(反面观点请视表达酌情给分)

13、A (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与“这种状况”有重复,应删去“这种状况”) ;B.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C .盆满钵满:形容赚钱很多;D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14.A (B 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C 项成分赘余,“目之所及”与“看到的是”重复;D. 不搭配“反映”应为“反应”。)

15.C

16.(6分)示例:(1)如果蚂蚁各自逃生,就有可能跌入河水而丧生。(2)如果它们抱成一团,这群蚂蚁就会因此而得救。(每句3分)

17、(1)养亲。即子女在生活上要赡养父母。(2)敬亲。即子女在人格上要尊重父母。(3)顺亲。即子女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4)显亲。即子女要建功立业为父母增光,光宗耀祖。 18、⑴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寓言类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命题意图在于引导高中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不仅要吸收生活中的精华,学习生活中的美 德,更要笑对人生挫折,珍爱生命。审题的关键在于读懂三问三答的内涵。针对小山怎样长得青翠巍峨的问题,大山的回答,表明了要吸收大自然的精华,吸收后可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营养,且要经受风雪雷电的洗礼,在挫折中经受磨砺;拒绝阴暗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且趋于完美。

参考立意:①人生的高度在于追求的态度②吸收生命的芬芳③直面人生的风霜雨雪④ 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⑤选择好生命的菜单等等。其他立意,只要在材料的范围内,亦可。不论运用哪种思路,不论选择哪种文体,都应注意文章的整体表达。评分要依文论 文。


相关内容

  • 数列的基本运算大题
  • [三年真题重温] 1. [2012⋅新课标全国理]已知{a n }为等比数列,a 4+a 7=2,a 5⋅a 6=-8,则a 1+a 10=( ) A .7 B .5 C .-5 D .-7 2. [2012⋅新课标全国文]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3S2=0,则公比q ...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总结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总结 周照伟 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3年1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总结 蓦然回首,我们已经进入2013年了.当机遇一个个迎面扑来,当挑战一个个被战胜,我们不得不像孔子一样发出相同的感慨:逝者如斯矣,不舍昼夜!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 ...

  • 2014届高三年级组工作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 高三年级工作计划 高三年级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学年,为了搞好高三年级管理工作,完成学校以及各部门对高三年级制定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级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备考质量为中心,以"五实"(实抓.实教.实学.实严 ...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2012-2013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从接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 ...

  •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对高三学生语文学科的考查要求,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高效高质的方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集思广益,挖掘教学教研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卓有成效地提高高三教学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 ...

  • 2012-2013学年高三英语教学总结及反思
  •   高三这一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随着今年考试题型的突然变化,曾有一定的迷茫感,但同时这也是一件好事,促使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回首高三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对学生的考试技巧指导及 ...

  • 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
  • 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泰安市教育局"幸福教育工程"和"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为总抓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保障,以考试管理为主要检测手段,以规范办学行为.不违规办学 ...

  • 2013届高三年级组工作计划
  •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2012-2013年度秋季学期 高 三 年 级 工 作 计 划 执笔:刘甘露 2013届高三是新洲职高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一届.技能高考学生人数再创新高.如何确保传统高考优势,又如何发挥技能高考的特点,是摆在本届高三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新洲职高是一所正在成长的名校,学校影响力不 ...

  •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
  •  转眼间,一学期有结束了,总结本学期来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和谐、自信中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高三的班级管理工作其有利的地方是:学生身心发育更加成熟,学习习惯逐渐稳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班级管理保持了一种良好的惯性。但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