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议,再评"在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改进落后的教学方式已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合作,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先学后议,再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先学后议,再评”的教学方式,即先让学生学习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最后师生共同评议这些看法的客观性、完整性、全面性、公正性。这样学生们自己都有参与教学的权力,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

  一、“先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学习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先学”就是强调发现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建军和万里长征”,我没有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解红军是怎样建军以及长征的起因、过程,只是问建军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把8月1日定为建军节?谁能讲一讲八一南昌起义?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踊跃发言。有了让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情绪很高,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一问不能设的太难,否则会打击学生积极性)接着我又问道:为什么要起义,起义后部队去了哪里?为什么要长征?有谁能把红军长征的整个历史事件给大家讲一讲?这些问题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都摇了摇头,没有人敢站起来讲。这时我又讲:“红军建军和万里长征都是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大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它?”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道:“想”。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都想全面了解红军建军和万里长征的全过程。这时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于是我就说:“那好,下面我们就学习第13课――‘红军建军和万里长征’,同学们自己学习,有问题可以和同学们讨论,也可以和老师讨论,学完后,同学们要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南昌起义后部队去了哪里和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看谁讲得好”。及时提出要求,指导了学法,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二、“后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即使有学生提出问题,我们也不愿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总是滔滔不绝讲解,直到学生听明白为止,没有给学生探究的机会。

  “后议”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们相互质疑和探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发展,让学生在讨论、探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中更好地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课堂发言的主动权从教师一方移交至学生一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例如,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洋务运动后,学生在评价李鸿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时,有的学生认为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罪魁祸首;有的学生认为他崇洋媚外,妥协退让的汉奸、卖国贼,是“乱臣贼子”;有的学生认为他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功臣。他所创办的近代企业,他还精心筹划了北洋海军……这时学生发现了自己的观点和别的同学不完全一致。于是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了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通过学生们之间的激烈争论、探讨和分析,最后每个小组基本上统一了意见,然后由一人持笔写出了对李鸿章的评价:鄙视他卖国求荣、苟且偷安的卑劣行径,敬佩他在洋务运动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意见不同到基本统一,这需要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小组中同学们的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个人的见解相比,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三、“再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评”是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处理经过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至于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已经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例如,在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学生已经对19世纪中后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为什么会侵略中国已有所了解,但在众多的原因中,哪些是主要的原因,哪些是次要的原因,恐怕学生未必分得清楚,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我于是引导学生:这些原因哪些是没有它列强仍会侵略中国,哪些是没有它列强可能不敢侵略中国。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讨论,认为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李鸿章的软弱等原因是次要原因,是外因。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闭关锁国政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是内因。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加速作用。西方列强的入侵让我们明白: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里,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学后议,再评”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灌”,而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讨论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达到“轻负高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改进落后的教学方式已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合作,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先学后议,再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先学后议,再评”的教学方式,即先让学生学习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最后师生共同评议这些看法的客观性、完整性、全面性、公正性。这样学生们自己都有参与教学的权力,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

  一、“先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学习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先学”就是强调发现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建军和万里长征”,我没有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解红军是怎样建军以及长征的起因、过程,只是问建军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把8月1日定为建军节?谁能讲一讲八一南昌起义?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踊跃发言。有了让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情绪很高,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一问不能设的太难,否则会打击学生积极性)接着我又问道:为什么要起义,起义后部队去了哪里?为什么要长征?有谁能把红军长征的整个历史事件给大家讲一讲?这些问题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都摇了摇头,没有人敢站起来讲。这时我又讲:“红军建军和万里长征都是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大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它?”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道:“想”。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都想全面了解红军建军和万里长征的全过程。这时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于是我就说:“那好,下面我们就学习第13课――‘红军建军和万里长征’,同学们自己学习,有问题可以和同学们讨论,也可以和老师讨论,学完后,同学们要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南昌起义后部队去了哪里和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看谁讲得好”。及时提出要求,指导了学法,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二、“后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即使有学生提出问题,我们也不愿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总是滔滔不绝讲解,直到学生听明白为止,没有给学生探究的机会。

  “后议”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们相互质疑和探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发展,让学生在讨论、探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中更好地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课堂发言的主动权从教师一方移交至学生一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例如,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洋务运动后,学生在评价李鸿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时,有的学生认为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罪魁祸首;有的学生认为他崇洋媚外,妥协退让的汉奸、卖国贼,是“乱臣贼子”;有的学生认为他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功臣。他所创办的近代企业,他还精心筹划了北洋海军……这时学生发现了自己的观点和别的同学不完全一致。于是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了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通过学生们之间的激烈争论、探讨和分析,最后每个小组基本上统一了意见,然后由一人持笔写出了对李鸿章的评价:鄙视他卖国求荣、苟且偷安的卑劣行径,敬佩他在洋务运动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意见不同到基本统一,这需要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小组中同学们的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个人的见解相比,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三、“再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评”是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处理经过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至于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已经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例如,在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学生已经对19世纪中后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为什么会侵略中国已有所了解,但在众多的原因中,哪些是主要的原因,哪些是次要的原因,恐怕学生未必分得清楚,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我于是引导学生:这些原因哪些是没有它列强仍会侵略中国,哪些是没有它列强可能不敢侵略中国。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讨论,认为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李鸿章的软弱等原因是次要原因,是外因。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闭关锁国政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是内因。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加速作用。西方列强的入侵让我们明白: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里,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学后议,再评”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灌”,而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讨论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达到“轻负高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关内容

  • 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
  • 作者:叶小兵 历史教学 2004年11期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此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新的编制,而且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评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 ...

  •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有效性 - 话题门
  • 作者:葫芦 摘要:史料是史学的基础,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中介,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史料的运用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提供人:黄红华老师 史料是史学的基础,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中介,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史 ...

  • 00775历史教育学新考纲(1)
  • 高纲143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0775 历史教育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特定教育现象为对象,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中一系列的理 ...

  • 教师资格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

  •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 一.考试目标 1. 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 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 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 ...

  • 高中历史教学运用史学研究新成果的现状研究
  • 高中历史教学运用史学研究新成果的现状研究 朱有灵 贵州遵义二中 [摘要]历史是人类对过去社会发展.人类活动的记载,反映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人类可以依据历史总结过去,吸收经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推动未来的发展,所以学好高中历史对每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而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随 ...

  •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一中 梁玉英 摘要:利用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优化了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教师调 ...

  • 基于情感体验的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
  • 摘 要:课程改革和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要求进行情境教学,通过设置问题.运用史料以及视频资料等创设各种情境进行情境教学,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思维能力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背景 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从侧重学科 ...

  • 简述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策略
  • 简述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策略 作者:张婷婷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4期 摘要: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制作科学的多媒体课件,灵活.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教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教 ...

  • 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作者:苏国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8期 摘 要: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传授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