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专题五:台湾问题与国共关系 一.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措施:

(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同内地的联系。

(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权。

(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加强了两岸的关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4)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5)1895年日本据《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此后长时期两岸隔绝。

(7)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两岸关系缓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二.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统一 第一次分离与统一:1642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派兵进军台湾,18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台湾才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 第二次分离与统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才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第三次分离;1949年12月,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从此,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坚持反共拒和,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 三.台湾:

1、课本链接: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2)1943年底,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国际社会公认台湾等属于中国领土。

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精神。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4)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蒋介石集团的残余势力逃亡到台湾。

(5)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后因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台湾问题被搁置下来。

(6)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

(7)中美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断交,撤军,废约”。

(8)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在公报中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9)1979.1.1,中美正式建交。从此,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0)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1)“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12)汪辜会谈:将“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

共识。

(13) 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小结: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

2、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蒋介石集团的残余势力逃亡到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

发后,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后因

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台湾问题被搁置下来。

3、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

(1)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①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

圣的任务,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

湾的思想。

(2)中共第二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①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大政方针。②不久,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3)中共第三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

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对台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的指导思想。

A.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B.1987年,台湾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逐步开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C.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

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D.1993年“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E.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F.2005年,宋楚瑜、连战先后访问大陆,揭开历史新篇章。

5、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主要障碍)有利因素分别是什么?海峡两岸一定能实现统一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⑴.不利因素(主要障碍):

①.台独势力的阻扰和破坏。 ②.美国的干涉。

⑵.有利因素:

我国综合国国力逐步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港澳成功回归;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等

①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的人员往来和交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②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③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

(3).统一的依据:

①.根本保证: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②.人心所向: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

华儿女的共 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③.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实略);

④.国际法依据:中美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献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

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港澳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

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强烈愿望,是顺应历史潮

流的;实现统一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及其他一切分裂势力;加强两岸交

流与合作,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只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大业

必将能实现。

7、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出怎样的努力(实际行动)?

答:通过与台湾和同龄人进行书信交往、电话交流、网上交流及开展夏令营活动,让他们

更多的了解祖国大陆的历史,了解祖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了解大陆对台湾基本政

策,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骨肉不再分离。(可以围绕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的

打算来说,只要突出我国的政策方针,言之有理即可)

答: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树立崇高和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

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维护

祖国的统一,坚决同分裂祖国领土、破坏祖国统一的一切言行作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认识:公民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要集中发展经济,增强综

合国力。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防意识。

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 基本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国策: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础 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积极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

四.国共关系(统一战线): 一、国共关系演变: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927年大革命时期)——目的:北伐(1926,7)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1)创办黄埔军校

(2)北伐:北伐的目的、对象、主要事件、战果(影响):

目的:为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

对象: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事件: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战果(影响):北伐军出师不到一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4.破裂: 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 ②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③国共两党关系破裂的标志: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分裂

(1)表现: ①政权的对峙:1927.4.18,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

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10月~1936

年10月)。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1)原因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最后上升为

主要矛盾。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12.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目的:抗日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初步形成;1937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4.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决战(1946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全面内

战)—分裂

①阶级利益的差别,阶级矛盾的上升。②美国的干涉。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蒋介石败逃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五)国共两党的长期对立(1949年—1979年)

1.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

2.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六)国共关系的缓和(1979年以后)

1、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表现:(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

一祖国的方针;同时,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2)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4)1992年,双方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5)1993年,第一次汪辜会谈。

(6)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席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

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来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国共两党

从1949年内战以后,隔绝了56年。这次连战到大陆来,给两岸关系的改善带来积极的影响。

连战大陆之行将揭开两党合作新的篇章。让人们看到了两岸关系出现的新曙光。

二、国共关系(统一战线)归纳及启示

[专题训练]

一、活动与探究题

1.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以台湾问题为主题的论坛.

(1) 准备活动:请你加入论坛,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的资料信息?

答: 查阅图书,上网搜集资料,看报刊杂志,关注电视广播等

(2) 知识竞答:

①近代史上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两次分离和一次回归: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

不同点:第一次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是国内矛盾所致.

② 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个方针已经成功解决领土问题的范例有哪两个?

答: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范例: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 你认为当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台湾问题?

答: 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④请你为这个论坛写一个最贴切的主题

答:如“海峡情”.“海峡两岸的交往”等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做出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钟情况下,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材料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答: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2)材料一这一事件发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逼蒋抗日

(3)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在上述两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落实:抗日民族统—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

(5)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答: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3:

(1)国共之间曾经有哪两次合作?目的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合作: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

目的:北伐;抗日。

成就:第一次:创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第二次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分裂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答:在全国形成内战局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后果。

(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因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

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4)你认为做此题有何现实意义?

答:增强海峡两岸的交往,反对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

专题五:台湾问题与国共关系 一.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措施:

(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同内地的联系。

(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权。

(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加强了两岸的关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4)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5)1895年日本据《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此后长时期两岸隔绝。

(7)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两岸关系缓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二.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统一 第一次分离与统一:1642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派兵进军台湾,18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台湾才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 第二次分离与统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才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第三次分离;1949年12月,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从此,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坚持反共拒和,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 三.台湾:

1、课本链接: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2)1943年底,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国际社会公认台湾等属于中国领土。

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精神。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4)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蒋介石集团的残余势力逃亡到台湾。

(5)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后因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台湾问题被搁置下来。

(6)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

(7)中美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断交,撤军,废约”。

(8)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在公报中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9)1979.1.1,中美正式建交。从此,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0)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1)“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12)汪辜会谈:将“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

共识。

(13) 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小结: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

2、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蒋介石集团的残余势力逃亡到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

发后,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后因

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台湾问题被搁置下来。

3、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

(1)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①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

圣的任务,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

湾的思想。

(2)中共第二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①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大政方针。②不久,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3)中共第三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

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对台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的指导思想。

A.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B.1987年,台湾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逐步开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C.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

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D.1993年“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E.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F.2005年,宋楚瑜、连战先后访问大陆,揭开历史新篇章。

5、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主要障碍)有利因素分别是什么?海峡两岸一定能实现统一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⑴.不利因素(主要障碍):

①.台独势力的阻扰和破坏。 ②.美国的干涉。

⑵.有利因素:

我国综合国国力逐步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港澳成功回归;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等

①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的人员往来和交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②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③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

(3).统一的依据:

①.根本保证: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②.人心所向: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

华儿女的共 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③.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实略);

④.国际法依据:中美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献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

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港澳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

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强烈愿望,是顺应历史潮

流的;实现统一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及其他一切分裂势力;加强两岸交

流与合作,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只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大业

必将能实现。

7、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出怎样的努力(实际行动)?

答:通过与台湾和同龄人进行书信交往、电话交流、网上交流及开展夏令营活动,让他们

更多的了解祖国大陆的历史,了解祖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了解大陆对台湾基本政

策,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骨肉不再分离。(可以围绕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的

打算来说,只要突出我国的政策方针,言之有理即可)

答: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树立崇高和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

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维护

祖国的统一,坚决同分裂祖国领土、破坏祖国统一的一切言行作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认识:公民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要集中发展经济,增强综

合国力。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防意识。

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 基本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国策: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础 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积极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

四.国共关系(统一战线): 一、国共关系演变: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927年大革命时期)——目的:北伐(1926,7)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1)创办黄埔军校

(2)北伐:北伐的目的、对象、主要事件、战果(影响):

目的:为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

对象: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事件: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战果(影响):北伐军出师不到一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4.破裂: 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 ②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③国共两党关系破裂的标志: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分裂

(1)表现: ①政权的对峙:1927.4.18,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

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10月~1936

年10月)。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1)原因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最后上升为

主要矛盾。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12.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目的:抗日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初步形成;1937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4.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决战(1946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全面内

战)—分裂

①阶级利益的差别,阶级矛盾的上升。②美国的干涉。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蒋介石败逃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五)国共两党的长期对立(1949年—1979年)

1.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

2.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六)国共关系的缓和(1979年以后)

1、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表现:(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

一祖国的方针;同时,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2)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4)1992年,双方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5)1993年,第一次汪辜会谈。

(6)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席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

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来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国共两党

从1949年内战以后,隔绝了56年。这次连战到大陆来,给两岸关系的改善带来积极的影响。

连战大陆之行将揭开两党合作新的篇章。让人们看到了两岸关系出现的新曙光。

二、国共关系(统一战线)归纳及启示

[专题训练]

一、活动与探究题

1.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以台湾问题为主题的论坛.

(1) 准备活动:请你加入论坛,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的资料信息?

答: 查阅图书,上网搜集资料,看报刊杂志,关注电视广播等

(2) 知识竞答:

①近代史上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两次分离和一次回归: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

不同点:第一次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是国内矛盾所致.

② 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个方针已经成功解决领土问题的范例有哪两个?

答: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范例: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 你认为当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台湾问题?

答: 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④请你为这个论坛写一个最贴切的主题

答:如“海峡情”.“海峡两岸的交往”等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做出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钟情况下,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材料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答: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2)材料一这一事件发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逼蒋抗日

(3)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在上述两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落实:抗日民族统—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

(5)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答: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3:

(1)国共之间曾经有哪两次合作?目的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合作: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

目的:北伐;抗日。

成就:第一次:创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第二次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分裂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答:在全国形成内战局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后果。

(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因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

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4)你认为做此题有何现实意义?

答:增强海峡两岸的交往,反对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


相关内容

  •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1)列强侵略,人民反抗,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与抗争史
  • 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考点1. 近代五次侵略战争 1. 五次次侵略战争 2. 三大不平等条约 本专题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具体表现在: (1)列强的侵华战争.这一内容在2015.2013年中考中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及其相关影响.这一内容在未来的中考中还会以 ...

  • 2012-2013年第二学期初中历史教研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改革为重点,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研工作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先进地区的教科研经验,把经验落到实处.针对我区学科师 ...

  • 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计划
  • 篇一:2014年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赵守东 唐丽英 2014.2 一.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贯彻 2014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河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努 力提高个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做好九年级历史 教学工作,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争取做 ...

  • 历届初中生物重点资料汇总
  • 历届 学期 下学期 月考/期中/期末 开学/2月月考 期末 第四次月考 推荐专题 2016年中考生物小题精做系列 2016年中考生物大题狂做系列(更新中) 2016年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更新中)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更新中) ...

  • 中考冲刺计划2014
  • 中考冲刺计划2013 第一篇:中考冲刺2013范文 距离中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怎样复习收效才更好呢?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初三考生,中考专家组的老师们特地就语数外三科最后一个月如何进行复习作出了解答. 数学:课内外复习要结合 从3月9日同学们集中复习到中考刚好只有三个月时间.最后这三个月复习时间里,老师 ...

  • 2013-2014年九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 2013-2014年九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腾冲县曲石中学 康立芬 2014年3月2日 2014-2015年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本学年我担任182.185两个班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现在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内容已经结束,进而将专入复习阶段.决胜在即,中考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求学生涯的转折,作为老 ...

  • 初三数学圆知识点专题训练:圆的切线与垂径定理
  • 全国站 中考报考 中考备考 知识点库 试题大全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英语 重点高中 中考大事记 展开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中考政策中考体育中考分数线2016中考中考报名中招计划中考查分志愿填报教育动态中考大事记 中考备考 中考复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 中考真题:数学语文英 ...

  • 2013年中考各版本语文夺分宝典课件(教材梳理+各大专题突破)
  • 2013年中考天津语文夺分宝典课件-教材梳理+各大专题突破(共1045张,ppt) 2013年中考人教语文夺分宝典课件-各大专题突破(共814张,ppt) 2013年中考语文版语文夺分宝典课件-教材梳理+各大专题突破(共1116张,ppt) 2013年中考苏教语文夺分宝典课件-教材梳理+各大专题突破 ...

  • 2013教学计划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县"高效课堂"和我校"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务处工作计划为依据,加强课堂教学,有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所在科组的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