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时政热点专题精选

高考热点专题精选(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论述摘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

1.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 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4.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重要-------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1.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3.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

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1.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3.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2016年12月0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要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6.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7.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8. 你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同家庭成员一起,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都是好样的!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9.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1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12.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阅读篇目推荐】

1.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4. 《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5.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6.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学习指导】

◎经济生活角度

1. 经济活动参与者为什么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2)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企业成败。 (3)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4)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5)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根本措施: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重要举措: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另一个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3.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政治生活角度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3)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5)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我国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7)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8)我国公民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文化生活角度

1.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3)要求: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③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②必要性:人们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总是带有不同时代的印记;人们对思想道德的评判,总会因为不同的生活体验而有所差异。

③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2)我国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抓紧抓好。 ②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导人们学习道德模范身上体现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建设为原则。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⑤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⑥公民要更加努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公民要协调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公民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建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 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爱国主义是核心,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领域。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

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生活与哲学角度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3.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既要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4.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并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6.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7.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是正确价值观,我国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试题演练】

1.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②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③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决定作用 ④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为人们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3. 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它不仅影响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深刻影响国家的治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国家治理的作用体现在( ) ①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增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③有利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 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③“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④“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A. 民本、仁爱、诚信、正义 B. 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C. 诚信、民本、正义、仁爱 D. 正义、仁爱、诚信、民本

5. 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这就需要( ) ①创作出时代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

③弘扬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6.

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的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2016文综新课标III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之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材料一 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家风的浸润中,受到教育训导和打磨熏陶。要把家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材料二 领导干部应带头抓好家风,做家庭建设的表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出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作风,作风影响党风政风。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已身。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廉洁修身,树立“底线意识”,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同时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正确行使权力,坚持权为民所用。

(1)运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的意义。

(8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优秀传统家风对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12分)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C 6. C 7.C

8. (1)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兴盛。(3分)②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分)③有利于推动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2分) (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优秀传统家风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弘扬优秀传统家风,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家庭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点3分,共6分)

(3)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4分)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作风,作风影响党风政风,领导干部应带头树立良好家风。(4分)③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家风不正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本身,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廉洁修身。(4分)

高考时政热点专题精选(二)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提升治国理政能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论述摘录】

◎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 ◎空谈误国,实干兴帮

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鸡鸣而起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勤勉勤奋精神。雄鸡司晨,向我们昭示着时光之宝贵。中国人民拥有伟大梦想,更拥有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吃苦耐劳、实干苦干的伟大精神。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脊梁。

―-2017年1月26日在二〇一七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选自《之江新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

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2012年11月15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

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后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借鉴历史,反腐倡廉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讲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 ◎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6年4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2015年2月1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时指出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尊法守法,依法治国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在这点上,我们不会动摇。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国古代有徙木立信的典故,说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了取信于民,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说谁能将此木搬到城门,赏赐十金。搬一根木头就可以拿到十金,民众无人相信,后来把赏赐加到五十金,有人试着把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这就是说要言而有信。现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问题,有的是因为立法不够、规范无据,但更多是因为有法不依、失于规制乃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破坏法治。

——2013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阳光和空气,万物就不能生存生长。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节选自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讲话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生态性质的。儒家对于动物、植物、土地、山脉、河流都有系统的生态性认识,提出了“仁,爱人以及物”、“德至禽兽”、“泽及草木”、“恩至于土”、“恩至于水”、“德及深泉”、仁为“天地生物之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命题;大同社会也包含生态维度。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之江新语》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2014年4月1日在欧洲学院的讲话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

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

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阅读篇目推荐】

1.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2016年07月01日) 2.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3.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

【学习指导】

1.闻鸡起舞,撸起袖子加油干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空谈误国,实干兴帮,要发扬求真务实优良作风。古人将鸡视为“德禽”,因为中国人相信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这样,鸡就具备了“文武勇仁信”五种宝贵品质。 2.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弛则国乱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谈到法治问题,习近平引用法家思想家韩非子的话“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和王安石的话“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贴切说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3.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有导向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4.注重家庭家教家风,重视每个家庭建设

文化对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氛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又要重视局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家国两相依。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 5.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四个自信

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客观性,要一切以条件地点为转移。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泰山石”,不要“飞来峰”,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6.蓝天不能靠东风,关键就在“两座山”

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7.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

文化和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祖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 受益而不觉, 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 发展就无从谈起。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8. 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学会扬弃;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9.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0.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中国共产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的宣示,传达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试题演练】

1.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成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 .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 .反对我们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C .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 D .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2.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中国人自古崇尚“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促进政治社会发展 ③一定文化决定一定政治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当今世界有7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坚持包容互鉴。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B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针对外界对中国发展走向的疑虑,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要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想的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要

①以事实为依据,不要雾里看花、水中观月

②从实践经验出发,防止疑邻盗斧、三人成虎 ③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一叶知秋、管中窥豹 ④反对形而上学观点,防止瞎子摸象、坐井观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⑴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⑵材料如何体现了意识的作用。

⑶结合材料,就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两条方法论建议。 6.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怎样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借鉴? ⑵运用矛盾观点,结合材料分析怎样看待文化多姿多彩。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对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是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既是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其中蕴含着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根据节气变化来添减衣物,已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要做好继承和保护,使“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展现新的活力。 ⑴结合材料分析“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原因,以及审遗成功的文化价值。 ⑵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 ⑶入遗只是一个起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 请你为其传承和保护拟两个方案。

高考时政热点专题精选(二)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提升治国理政能力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⑴要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主体作用,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让文物、遗产和文字都活起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文化。

⑵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⑶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坚持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6.⑴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主动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⑵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文化多姿多彩;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不同文化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文化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不同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促进多姿多彩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创新发展。

7.⑴“二十四节气”属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继承性; 今天,对生产生活仍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得到创新和发展。

有利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自信,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⑵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时间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验证和深化;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把握时序变化的规律;坚持联系观点,认识到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分析二十四节气的不同特点;承认自然物质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⑶让“二十四节气”进入中小学课程;研究和挖掘“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文献、传统知识及民俗实践活动;开展“二十四节气”相关调查、传承和宣传活动;举办和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仪式实践和民俗活动。

高考热点专题精选(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论述摘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

1.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 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4.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重要-------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1.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3.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

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1.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3.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2016年12月0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要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6.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7.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8. 你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同家庭成员一起,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都是好样的!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9.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1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12.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阅读篇目推荐】

1.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4. 《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5.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6.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学习指导】

◎经济生活角度

1. 经济活动参与者为什么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2)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企业成败。 (3)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4)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5)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根本措施: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重要举措: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另一个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3.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政治生活角度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3)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5)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我国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7)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8)我国公民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文化生活角度

1.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3)要求: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③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②必要性:人们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总是带有不同时代的印记;人们对思想道德的评判,总会因为不同的生活体验而有所差异。

③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2)我国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抓紧抓好。 ②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导人们学习道德模范身上体现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建设为原则。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⑤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⑥公民要更加努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公民要协调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公民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建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 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爱国主义是核心,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领域。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

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生活与哲学角度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3.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既要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4.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并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6.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7.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是正确价值观,我国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试题演练】

1.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②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③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决定作用 ④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为人们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3. 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它不仅影响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深刻影响国家的治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国家治理的作用体现在( ) ①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增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③有利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 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③“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④“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A. 民本、仁爱、诚信、正义 B. 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C. 诚信、民本、正义、仁爱 D. 正义、仁爱、诚信、民本

5. 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这就需要( ) ①创作出时代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

③弘扬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6.

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的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2016文综新课标III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之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材料一 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家风的浸润中,受到教育训导和打磨熏陶。要把家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材料二 领导干部应带头抓好家风,做家庭建设的表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出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作风,作风影响党风政风。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已身。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廉洁修身,树立“底线意识”,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同时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正确行使权力,坚持权为民所用。

(1)运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的意义。

(8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优秀传统家风对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12分)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C 6. C 7.C

8. (1)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兴盛。(3分)②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分)③有利于推动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2分) (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优秀传统家风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弘扬优秀传统家风,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家庭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点3分,共6分)

(3)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4分)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作风,作风影响党风政风,领导干部应带头树立良好家风。(4分)③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家风不正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本身,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廉洁修身。(4分)

高考时政热点专题精选(二)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提升治国理政能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论述摘录】

◎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 ◎空谈误国,实干兴帮

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鸡鸣而起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勤勉勤奋精神。雄鸡司晨,向我们昭示着时光之宝贵。中国人民拥有伟大梦想,更拥有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吃苦耐劳、实干苦干的伟大精神。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脊梁。

―-2017年1月26日在二〇一七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选自《之江新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

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2012年11月15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

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后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借鉴历史,反腐倡廉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讲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 ◎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6年4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2015年2月1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时指出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尊法守法,依法治国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在这点上,我们不会动摇。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国古代有徙木立信的典故,说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了取信于民,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说谁能将此木搬到城门,赏赐十金。搬一根木头就可以拿到十金,民众无人相信,后来把赏赐加到五十金,有人试着把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这就是说要言而有信。现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问题,有的是因为立法不够、规范无据,但更多是因为有法不依、失于规制乃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破坏法治。

——2013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阳光和空气,万物就不能生存生长。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节选自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讲话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生态性质的。儒家对于动物、植物、土地、山脉、河流都有系统的生态性认识,提出了“仁,爱人以及物”、“德至禽兽”、“泽及草木”、“恩至于土”、“恩至于水”、“德及深泉”、仁为“天地生物之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命题;大同社会也包含生态维度。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之江新语》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2014年4月1日在欧洲学院的讲话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

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

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阅读篇目推荐】

1.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2016年07月01日) 2.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3.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

【学习指导】

1.闻鸡起舞,撸起袖子加油干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空谈误国,实干兴帮,要发扬求真务实优良作风。古人将鸡视为“德禽”,因为中国人相信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这样,鸡就具备了“文武勇仁信”五种宝贵品质。 2.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弛则国乱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谈到法治问题,习近平引用法家思想家韩非子的话“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和王安石的话“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贴切说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3.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有导向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4.注重家庭家教家风,重视每个家庭建设

文化对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氛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又要重视局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家国两相依。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 5.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四个自信

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客观性,要一切以条件地点为转移。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泰山石”,不要“飞来峰”,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6.蓝天不能靠东风,关键就在“两座山”

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7.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

文化和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祖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 受益而不觉, 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 发展就无从谈起。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8. 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学会扬弃;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9.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0.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中国共产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的宣示,传达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试题演练】

1.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成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 .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 .反对我们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C .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 D .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2.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中国人自古崇尚“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促进政治社会发展 ③一定文化决定一定政治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当今世界有7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坚持包容互鉴。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B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针对外界对中国发展走向的疑虑,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要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想的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要

①以事实为依据,不要雾里看花、水中观月

②从实践经验出发,防止疑邻盗斧、三人成虎 ③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一叶知秋、管中窥豹 ④反对形而上学观点,防止瞎子摸象、坐井观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⑴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⑵材料如何体现了意识的作用。

⑶结合材料,就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两条方法论建议。 6.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怎样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借鉴? ⑵运用矛盾观点,结合材料分析怎样看待文化多姿多彩。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对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是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既是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其中蕴含着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根据节气变化来添减衣物,已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要做好继承和保护,使“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展现新的活力。 ⑴结合材料分析“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原因,以及审遗成功的文化价值。 ⑵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 ⑶入遗只是一个起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 请你为其传承和保护拟两个方案。

高考时政热点专题精选(二)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提升治国理政能力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⑴要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主体作用,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让文物、遗产和文字都活起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文化。

⑵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⑶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坚持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6.⑴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主动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⑵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文化多姿多彩;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不同文化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文化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不同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促进多姿多彩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创新发展。

7.⑴“二十四节气”属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继承性; 今天,对生产生活仍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得到创新和发展。

有利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自信,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⑵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时间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验证和深化;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把握时序变化的规律;坚持联系观点,认识到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分析二十四节气的不同特点;承认自然物质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⑶让“二十四节气”进入中小学课程;研究和挖掘“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文献、传统知识及民俗实践活动;开展“二十四节气”相关调查、传承和宣传活动;举办和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仪式实践和民俗活动。


相关内容

  •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江苏省<历史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我区高三历史教学实际,特制定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意见. 一.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江苏省的高考历史命题随新课 ...

  • 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分析-民法总则-开启"民法典时代"
  • <民法总则>开启"民法典时代" [热点扫描] 2017年3月15日,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新中国几代人 ...

  • 高三高考备考方案
  • 卓尼县藏族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备考方案 高三教学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全体高三年级教师责无旁贷,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实干.真干.苦干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争取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高三年级是高 ...

  • 构建知识网络
  • 构建知识网络,精选精练.注重评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紧扣课程标准,吃透课标要求,减少学生无效看书时间,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命题主要是能力立意为主,也从不回避焦点和热点问题,整个试题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考察主体,以热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中心,根植于生活,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备考时要抓住时 ...

  • 高考加油 | 详细解读2017年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送给正在努力的你
  • 看60万高中生喜欢的杂志 2017年高考热点是什么?每一门课程哪些知识点出题率最高?随着省高考"一诊"的结束,高考备考也逐渐进入了最紧张阶段. 近日,省教科所组织召开了全省2017年高考备考研讨会,邀请省内外骨干教师对2017年的高考试题.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做了详细解读.预测与分 ...

  • 2009-2010上学期高三政治集备组工作总结
  • 本学期高三政治备课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秉承教师本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大教研力度,加强与高一、高二政治老师的合作,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各项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政治内容来补充教材的不足。2、学习课改的精神,落实课改要求。3、学习“加强未成 ...

  •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
  •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 理科(sciencedepartments)是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与文科相对立. 理科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还包括计算机软件部份. [如何学好理科Ways to learn it] 一.经验总结: I.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认真的学习.思考.总结,不断提 ...

  • 20综合10年高考高三历史百日冲刺计划
  • 1 1 2010年高考高三历史百日冲刺计划 高三历史备课组 高考百日之际,历史复习安排两轮:高三二轮复习从2010年3月开始,至5月初结束:第三轮从五月初到六月初.本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基本任务 1.进一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达到熟 ...

  •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这是我们谈论了多年的一个老话题,呼喊了多载的一个旧口号了。今天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地重提这个话题、重呼这个口号呢?因为我们觉得近些年来各校的教研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是一块“中低产田”,依然大有潜力可挖。一旦我们下大力气改造好了这块“中低产田”,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