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案例

走进留守儿童内心

五龙山小学 黄家友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2000多万,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七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开展联手行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我校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农村小学,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不少学生的父母双双到城市打工或者做生意,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于是,不得不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里。由此以来,在我们农村的学校,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这些孩子的年龄小,自制力差,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等因素,以致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性格、学习成绩等方面容易产生偏差。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些特殊的群体给予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帮助,多一分鼓励。 留守儿童在其内心有一片心灵的空白,那是亲情的缺憾所造成的。要弥补这一缺憾就需要走进孩子内心,打开他们心中的心锁。 在我班就有那么一个留守儿童古某,家距学校有5、6公里远,每天上学或放学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特别是放学回家,如果在路上再逗留的话,到家时就已经天黑了。虽然离学校远,但他却很少迟到。 前两年,他的父母远在广州打工,就把他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

照顾。其实他的爷爷奶奶更需要别人的照顾:奶奶身患重病,勉强能做一些家务,而爷爷更是瘫痪在床,每天都要像婴儿般精心照顾他。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的他却陋习连连。作业总是经常不认真完成,还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糊弄老师。教育一次,在短时间还能起到一点效果,时间一长,又变成了老样子。特别是喜欢从家里偷偷地拿钱出来用。一开始,还只是少数的几块,十几块。把从家里偷来的钱或是买东西请客,或是买玩具、打电子游戏等。在很短的时间里,钱就被他挥霍殆尽。不知情地同学还以为他家里一定很有钱。我也不止一次地教育他:父母的钱是怎样地来之不易,家庭条件又是多么的困境。从他紧皱的眉头,有时甚至后悔的眼泪中,分明已经感觉到了他的悔过。但过不了多久,他又故伎重演,于是就又有同学向老师反映他又从家里拿钱出来用,而且变本加厉,真让人不可理解。

最为严重的一次,他趁父亲回家探亲的时候,从父亲脱下来的衣服口袋里拿走了1800元现金,进行大肆地挥霍。被其父亲知道后,结果可想而知。几经追问,基本上把钱用到哪些地方搞清楚了。除了少部分从同学那里追回来,其它大部分被用光,他奶奶为此还大病一场。后来,我把他奶奶请到了学校,才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大人平常就很少给他零用钱。可以试想,一个年幼的孩子,当看到别的孩子嘴里吃着好吃的零食,手里拿着好玩的玩具时,心里是何感受?我把这样做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给他奶奶讲后,也把孩子找来,让他听听奶奶的心里话,当他听到奶奶对他说出表示歉意的话

时,眼泪夺眶而出,我想这泪水里既有得到别人理解的感动,也有对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的沉痛悔意。是啊,孩子更需要到别人,特别是父母长辈的理解。这理解其实就是打开心锁唯一的钥匙。

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照顾多病的父母,最近,他的母亲不得不留在家中。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又只好到镇上的鞋厂上班。确实,母亲的回归,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亲情的缺失。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在学校附近,新开了一家黑网吧。于是他又被电脑这一对于他来说是新鲜的玩意儿深深吸引,特别是里面的游戏。因此,常把零用钱拿去打游戏,有次被我从网吧里当场抓获,一顿批评过后,才发现他是把母亲给他买药的钱拿来玩游戏去了。听着他边抽咽边咳嗽的样子,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同情。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我离开后不久,他又钻到里面去,把剩下的时间玩完——这是我第二天从其他同学的口中得知的。因此,又少不了一顿批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让他作了一个选择:一面是好好学习,一面是马上拿着我从他那里缴获的10元看病钱继续去玩。在我的再三逼问下,他终于说出要好好学习。但我并不就此了结,我告诉他,如果再有下次,我会立马把钱给他,让他立马从这个班级离开——当然这只是威胁他的话。为了让他明白电脑并不只是玩游戏的工具而已,我让他试着用学校的电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没想到,他的兴趣还挺大,常把他解决后的喜悦拿到同学面前炫耀炫耀。到现在为止,他没再去游戏厅了。

我经常在想: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

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再加上孩子本身控制力很差,缺乏正确的判断,当看到别人拿着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的时候,他会作何感想?特别是电脑这一充满着诱惑力的事物,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对他产生遐想。这就无怪乎他会从家里偷钱,甚至可以把自己看病的钱拿去玩游戏。作为他的老师应该理解他引导他,作为他的父母也应该如此。如果一味地靠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总之,留守儿童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教育问题的关注和真正解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稳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迈向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走进留守儿童内心

五龙山小学 黄家友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2000多万,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七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开展联手行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我校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农村小学,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不少学生的父母双双到城市打工或者做生意,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于是,不得不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里。由此以来,在我们农村的学校,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这些孩子的年龄小,自制力差,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等因素,以致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性格、学习成绩等方面容易产生偏差。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些特殊的群体给予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帮助,多一分鼓励。 留守儿童在其内心有一片心灵的空白,那是亲情的缺憾所造成的。要弥补这一缺憾就需要走进孩子内心,打开他们心中的心锁。 在我班就有那么一个留守儿童古某,家距学校有5、6公里远,每天上学或放学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特别是放学回家,如果在路上再逗留的话,到家时就已经天黑了。虽然离学校远,但他却很少迟到。 前两年,他的父母远在广州打工,就把他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

照顾。其实他的爷爷奶奶更需要别人的照顾:奶奶身患重病,勉强能做一些家务,而爷爷更是瘫痪在床,每天都要像婴儿般精心照顾他。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的他却陋习连连。作业总是经常不认真完成,还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糊弄老师。教育一次,在短时间还能起到一点效果,时间一长,又变成了老样子。特别是喜欢从家里偷偷地拿钱出来用。一开始,还只是少数的几块,十几块。把从家里偷来的钱或是买东西请客,或是买玩具、打电子游戏等。在很短的时间里,钱就被他挥霍殆尽。不知情地同学还以为他家里一定很有钱。我也不止一次地教育他:父母的钱是怎样地来之不易,家庭条件又是多么的困境。从他紧皱的眉头,有时甚至后悔的眼泪中,分明已经感觉到了他的悔过。但过不了多久,他又故伎重演,于是就又有同学向老师反映他又从家里拿钱出来用,而且变本加厉,真让人不可理解。

最为严重的一次,他趁父亲回家探亲的时候,从父亲脱下来的衣服口袋里拿走了1800元现金,进行大肆地挥霍。被其父亲知道后,结果可想而知。几经追问,基本上把钱用到哪些地方搞清楚了。除了少部分从同学那里追回来,其它大部分被用光,他奶奶为此还大病一场。后来,我把他奶奶请到了学校,才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大人平常就很少给他零用钱。可以试想,一个年幼的孩子,当看到别的孩子嘴里吃着好吃的零食,手里拿着好玩的玩具时,心里是何感受?我把这样做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给他奶奶讲后,也把孩子找来,让他听听奶奶的心里话,当他听到奶奶对他说出表示歉意的话

时,眼泪夺眶而出,我想这泪水里既有得到别人理解的感动,也有对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的沉痛悔意。是啊,孩子更需要到别人,特别是父母长辈的理解。这理解其实就是打开心锁唯一的钥匙。

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照顾多病的父母,最近,他的母亲不得不留在家中。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又只好到镇上的鞋厂上班。确实,母亲的回归,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亲情的缺失。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在学校附近,新开了一家黑网吧。于是他又被电脑这一对于他来说是新鲜的玩意儿深深吸引,特别是里面的游戏。因此,常把零用钱拿去打游戏,有次被我从网吧里当场抓获,一顿批评过后,才发现他是把母亲给他买药的钱拿来玩游戏去了。听着他边抽咽边咳嗽的样子,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同情。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我离开后不久,他又钻到里面去,把剩下的时间玩完——这是我第二天从其他同学的口中得知的。因此,又少不了一顿批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让他作了一个选择:一面是好好学习,一面是马上拿着我从他那里缴获的10元看病钱继续去玩。在我的再三逼问下,他终于说出要好好学习。但我并不就此了结,我告诉他,如果再有下次,我会立马把钱给他,让他立马从这个班级离开——当然这只是威胁他的话。为了让他明白电脑并不只是玩游戏的工具而已,我让他试着用学校的电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没想到,他的兴趣还挺大,常把他解决后的喜悦拿到同学面前炫耀炫耀。到现在为止,他没再去游戏厅了。

我经常在想: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

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再加上孩子本身控制力很差,缺乏正确的判断,当看到别人拿着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的时候,他会作何感想?特别是电脑这一充满着诱惑力的事物,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对他产生遐想。这就无怪乎他会从家里偷钱,甚至可以把自己看病的钱拿去玩游戏。作为他的老师应该理解他引导他,作为他的父母也应该如此。如果一味地靠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总之,留守儿童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教育问题的关注和真正解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稳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迈向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内容

  •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 关爱留守儿童创新案例 清水县原泉小学 马小英 2014年6月 一.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子女却成了留守儿童.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有的出现心理障碍或缺陷,有的受到社会消极现象 ...

  •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 关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清水县原泉小学 王少华 2014年6月 一.基本情况: 马文强,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课堂上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课间活动时也总是默默地趴在座位上,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刚接手二(2)班的数学学科教 ...

  •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我校留守儿童情感世界个案分析调查 高家庄中学 马翠娟 [摘要]: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他们的生活学习基本交由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负责,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

  • 20161116留守儿童文章
  • 留守儿童,如何留住明天的希望 岳颖 当你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当你徜徉在校园里景色优美的林荫小路的时候:当你"嫌弃"学校餐厅里的饭菜不合口味的时候---你是否知道截止目前中国还有902万名留守儿童,他们没有钱吃饭与读书:由于缺乏有效地监护,犯罪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根据 ...

  •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1)
  •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清水县原泉小学 王娟丰 2015年6月 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已走了30多年了,改革开放的日益全面深入,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品,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缩短的城乡的差距而且在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同时也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 ...

  • 农村留守儿童案例档
  • 为她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案例研究 沧沟乡中心校 冉茂春 一.背景简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及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打工.经商.但受地域.户口等一系列政策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却不得不在家里生活.学习.这样,"留守儿童"这一 ...

  •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黄金枝
  •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他也能在自信与快乐的蓝天下成长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 ...

  • 论文案例2
  • 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农民工子女成长问题研究 ------基于安徽省的现实分析 司爱丽 [摘 要]近几年随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大量儿童留置在户籍地成为"留守儿童",另有一部分儿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成为"随迁子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均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 ...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策略-杨刚
  • 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及案例评选 美沙小学:杨刚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已经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他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了解,发现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性格.道德行为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又针对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