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案例档

为她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案例研究 沧沟乡中心校 冉茂春

一、背景简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及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打工、经商。但受地域、户口等一系列政策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却不得不在家里生活、学习。这样,“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便产生了。他们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大多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同时,也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成绩偏低;言行方面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在管理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逐渐产生厌学、逃学的情绪,乃至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场所,引起价值观和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演变为亟待家长、老师及社会共同解决的难题。

我们学校积极响应教委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经过我的调查走访,我们班(一年级1班)共有10名留守儿童。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关爱这些留守儿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以自己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谈谈我对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想法。

二、案例描述

刘珊珊,女,7岁,该生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开学报名时我了解到,她的母亲是外地人,在生下她8个月后就离家出走了,至今仍杳无音信。其父亲患病数十年, 2010年11月因救治无效而离开了人世。从此家里就留下了她和她姐姐相依为命,由她们70岁的爷爷奶奶照顾。在她父亲举行葬礼的那一天,我来到她家,看到那个小小的身影,头上裹着白色的孝布,眼睛里挂着泪花,同时也挂着对未来的茫然和恐惧。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鼻子一酸,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当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地想:孩子,别怕,父母不在你身边,老师以后就是你的妈妈。

珊珊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很好,语文数学都很平均。也许真真如俗话所说“没妈的孩子早当家”,珊珊虽然年龄和个头都很小,但她比班上的其他孩子都要懂事。平时打扫卫生时很积极,上课发言非常积极。但她的自尊心特别强,只要做错了题或者考试没有考好,她都会特别安静,一个人在那里一言不发的要呆上半天。而平时在谈到她的爸爸妈妈时,她会马低下头,一言不发,任凭你怎样开导都没用。我想,刚失去了爸爸,妈妈也出走了,孩子的心理一定是受到了深深的创伤。作为班主任,一种责任感让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帮她走出这个阴影,还她一个快乐的明天。

三、关爱历程

1、解开她的心结

我知道,如果要让她完全对我敞开心扉的话,首先要让她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因此,在课堂上,我都注意用亲和的表情和柔和的声音讲课,对孩子们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我都给予极大的鼓励。在每一节课的渗透下,我要让她感受到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很亲近。在课下,我经常找她谈心,和她聊聊今天其他课上学了什么,班上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珊珊都显得特别兴奋,她把自己在美术课上做的小工艺品给我看,还眉飞色舞地讲起其他孩子闹的笑话。这个时候,我明白了,孩子都是喜欢夸奖和倾诉的,她回家没有爸爸妈妈可以给她鼓励,我就更应该给她营造这样一个温暖的环境,让她也感受到那短暂的幸福。

2、增强她的自信心

孩子从小失去父母,对于她的成长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是不管怎么艰难,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是非常必要的。珊珊的家离学校非常远,步行的话要3个多小时,所以上学不得不乘车。每天早上5点40分,珊珊就得从床上爬起来,和姐姐匆匆吃完饭后就去公路边等车,否则错过了就要迟到。每天下午4点钟放学后,他们要等到6点钟才有车回去。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给他爷爷提出建议,让她在学校住校,老人家觉得孩子太小,怕生活不能自理,我当时就给他做工作,对于孩子这种情况,要让她早日学会独立,同时我也承诺会在学校好好关爱她,让他放心。

为了让珊珊增强自信,对于她取得的每一点成就,我都在课堂上给予大大的鼓励。并让她当了班上的“小老师”,帮助其他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有了学习上的自信心后,我想珊珊在生活中也会慢慢的自信起来。

3、学习中的小收获

珊珊的家里为了给他爸爸治病,早已是一贫如洗,而现在她爸爸离开后,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而两个孩子在学习上的一些开销让两位爷爷奶奶很是吃不消。我利用她成绩好的优点,每次都买些文具用品对她进行奖励,在帮助她的同时也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对于以后对贫困生的资助上,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她争取,让她顺利完成学业。

四、小结

一百多年前,爱国志士梁启超就曾在《少年中国说》中高呼“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留守儿童不仅仅是一个亟待家长、老师解决的社会问题,更事关民族之兴衰,中国之未来。因此,不仅是家长、老师,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留守儿童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条充满荆棘之路上,我们应肩负责任,披荆斩棘,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给寒冬中的孩子们带去一份温暖的关怀。

2011年6月7日

为她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案例研究 沧沟乡中心校 冉茂春

一、背景简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及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打工、经商。但受地域、户口等一系列政策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却不得不在家里生活、学习。这样,“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便产生了。他们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大多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同时,也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成绩偏低;言行方面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在管理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逐渐产生厌学、逃学的情绪,乃至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场所,引起价值观和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演变为亟待家长、老师及社会共同解决的难题。

我们学校积极响应教委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经过我的调查走访,我们班(一年级1班)共有10名留守儿童。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关爱这些留守儿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以自己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谈谈我对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想法。

二、案例描述

刘珊珊,女,7岁,该生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开学报名时我了解到,她的母亲是外地人,在生下她8个月后就离家出走了,至今仍杳无音信。其父亲患病数十年, 2010年11月因救治无效而离开了人世。从此家里就留下了她和她姐姐相依为命,由她们70岁的爷爷奶奶照顾。在她父亲举行葬礼的那一天,我来到她家,看到那个小小的身影,头上裹着白色的孝布,眼睛里挂着泪花,同时也挂着对未来的茫然和恐惧。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鼻子一酸,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当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地想:孩子,别怕,父母不在你身边,老师以后就是你的妈妈。

珊珊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很好,语文数学都很平均。也许真真如俗话所说“没妈的孩子早当家”,珊珊虽然年龄和个头都很小,但她比班上的其他孩子都要懂事。平时打扫卫生时很积极,上课发言非常积极。但她的自尊心特别强,只要做错了题或者考试没有考好,她都会特别安静,一个人在那里一言不发的要呆上半天。而平时在谈到她的爸爸妈妈时,她会马低下头,一言不发,任凭你怎样开导都没用。我想,刚失去了爸爸,妈妈也出走了,孩子的心理一定是受到了深深的创伤。作为班主任,一种责任感让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帮她走出这个阴影,还她一个快乐的明天。

三、关爱历程

1、解开她的心结

我知道,如果要让她完全对我敞开心扉的话,首先要让她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因此,在课堂上,我都注意用亲和的表情和柔和的声音讲课,对孩子们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我都给予极大的鼓励。在每一节课的渗透下,我要让她感受到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很亲近。在课下,我经常找她谈心,和她聊聊今天其他课上学了什么,班上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珊珊都显得特别兴奋,她把自己在美术课上做的小工艺品给我看,还眉飞色舞地讲起其他孩子闹的笑话。这个时候,我明白了,孩子都是喜欢夸奖和倾诉的,她回家没有爸爸妈妈可以给她鼓励,我就更应该给她营造这样一个温暖的环境,让她也感受到那短暂的幸福。

2、增强她的自信心

孩子从小失去父母,对于她的成长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是不管怎么艰难,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是非常必要的。珊珊的家离学校非常远,步行的话要3个多小时,所以上学不得不乘车。每天早上5点40分,珊珊就得从床上爬起来,和姐姐匆匆吃完饭后就去公路边等车,否则错过了就要迟到。每天下午4点钟放学后,他们要等到6点钟才有车回去。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给他爷爷提出建议,让她在学校住校,老人家觉得孩子太小,怕生活不能自理,我当时就给他做工作,对于孩子这种情况,要让她早日学会独立,同时我也承诺会在学校好好关爱她,让他放心。

为了让珊珊增强自信,对于她取得的每一点成就,我都在课堂上给予大大的鼓励。并让她当了班上的“小老师”,帮助其他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有了学习上的自信心后,我想珊珊在生活中也会慢慢的自信起来。

3、学习中的小收获

珊珊的家里为了给他爸爸治病,早已是一贫如洗,而现在她爸爸离开后,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而两个孩子在学习上的一些开销让两位爷爷奶奶很是吃不消。我利用她成绩好的优点,每次都买些文具用品对她进行奖励,在帮助她的同时也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对于以后对贫困生的资助上,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她争取,让她顺利完成学业。

四、小结

一百多年前,爱国志士梁启超就曾在《少年中国说》中高呼“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留守儿童不仅仅是一个亟待家长、老师解决的社会问题,更事关民族之兴衰,中国之未来。因此,不仅是家长、老师,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留守儿童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条充满荆棘之路上,我们应肩负责任,披荆斩棘,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给寒冬中的孩子们带去一份温暖的关怀。

2011年6月7日


相关内容

  •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我校留守儿童情感世界个案分析调查 高家庄中学 马翠娟 [摘要]: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他们的生活学习基本交由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负责,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

  •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 关爱留守儿童创新案例 清水县原泉小学 马小英 2014年6月 一.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子女却成了留守儿童.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有的出现心理障碍或缺陷,有的受到社会消极现象 ...

  •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1)
  •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清水县原泉小学 王娟丰 2015年6月 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已走了30多年了,改革开放的日益全面深入,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品,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缩短的城乡的差距而且在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同时也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 ...

  •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 关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清水县原泉小学 王少华 2014年6月 一.基本情况: 马文强,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课堂上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课间活动时也总是默默地趴在座位上,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刚接手二(2)班的数学学科教 ...

  • 留守儿童案例
  • 走进留守儿童内心 五龙山小学 黄家友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2000多万,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七部门日 ...

  • 20161116留守儿童文章
  • 留守儿童,如何留住明天的希望 岳颖 当你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当你徜徉在校园里景色优美的林荫小路的时候:当你"嫌弃"学校餐厅里的饭菜不合口味的时候---你是否知道截止目前中国还有902万名留守儿童,他们没有钱吃饭与读书:由于缺乏有效地监护,犯罪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根据 ...

  • 论文案例2
  • 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农民工子女成长问题研究 ------基于安徽省的现实分析 司爱丽 [摘 要]近几年随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大量儿童留置在户籍地成为"留守儿童",另有一部分儿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成为"随迁子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均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 ...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策略-杨刚
  • 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及案例评选 美沙小学:杨刚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已经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他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了解,发现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性格.道德行为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又针对这 ...

  •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大约有 23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的20%,这一比例在四川、重庆、安徽、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会更高些,达到50%甚至70%。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