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工程

农业工程与水利工程和土地利用工程的关系

农业工程是指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机械设计,机械装备,建筑设计;水土工程;灌溉和排水工程;作物收获,加工和储存;动物生产技术,畜禽舍建设和设施工程;精准农业;收获后加工和技术;农村发展;农业机械化;园艺工程;温室结构与工程,生物能源和水产养殖工程等。

农业工程的内容,在20世纪60年代前主要包括农业动力和机械、农业建筑、农田排灌和水土保持、农业电气化等4大分支。60年代后,又增加了食品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土地利用工程和农业生产环境工程等内容。但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发展重点各有不同。中国的农业结构自古以种植业为主,因此,在农业工程中优先发展与此有关的农业机具、土地规划和土地治理、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种植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利用。欧洲的农业自古以畜牧业为主,人的食物构成也以肉食为主,辅以谷物。因此,优先发展的是畜禽舍、越冬饲料仓库、青贮塔、畜产品加工贮藏等农业建筑以及各种农业机具

农业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三个: ①工程技术新成就的广泛应用,其结果是农业工程向大型化、密集化、自动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如功率达147~221千瓦的拖拉机用于田间作业,自动控制技术用于工厂化饲养设备、大型温室和农田排灌设施,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和系统工程应用于各项农业作业的管理和对产量的预测、病虫害的预报及防治、土地的开发利用等。 ②工程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的更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如拖拉机或自走式农业机械的行走装置对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已成为设

计拖拉机行走装置时的重要参数。这种有关工程技术与生物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和规律,实质上是现代农业工程的基础理论。③各种工程技术的综合利用,促使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动植物生产的环境以及饲养、栽培、采收、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和管理等工艺都要综合应用建筑、机械、水利、电气、电子、化工等科学技术。

农业工程科学技术研究的范围很广,而且在不断发展中,目前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 一是农业机械化,它又分两方面,一方面指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所需的各种机械实体;一方面指用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的途径、步骤和方法,及其组织管理、推广运用、维修配套等(见农业机械化)。 二是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利用水利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手段保持良好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防止水土流失(见农田水利)。 三是土地利用工程,根据农业生态平衡的原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利用目的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工程理论和工程技术,又称土地整治工程(见土地利用工程)。四是农村建筑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利用各种建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为农业生物生长和繁育,以及农产品贮藏保鲜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的工程科学。主要包括 3方面:①植物性生产环境工程。狭义指利用地膜覆盖、塑料棚、玻璃温室和人工气候室等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的工程技术;广义上还包括大田生产的防冻、防霜、防雹等工程技术。②动物性生产环境工程。一般指禽畜舍饲养所需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③农产品保鲜贮藏工程。指利用常温库、低温库、气调库等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对农产品进行保鲜贮藏(见农村建筑)。五是农副产品加工工程,具

体包括加工动植物产品所使用的各种工程技术的总称(见农副产品加工)。六是农村能源工程 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能源资源,提高用能效率的工程技术。农村能源资源主要有役畜、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矿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中国开发利用农村能源的工程设施有沼气发生器、水力机、风力机、太阳能利用设施等(见沼气、农用风力利用工程、农业太阳能利用工程、小水电)。七是农业电气化工程,指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广泛使用电力的各种工程技术,包括电能在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农村输配电工程,电气控制和安全用电等(见农业电气化)。农业工程科学技术的范围除上述 7个方面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农业工程师还把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工程之中,以促进农业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工程上,主要被用于数据处理和贮存、计算、控制以及预测预报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见电子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②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已成为研究农业工程的重要理论基础。流变力学以及农产品物理特性的研究,为田间作业、农产品短距离运输、农产品加工和其他农业工程的研究、设计、制造(施工)和使用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传热学和传质理论在农业工程上的应用,提高了农业工程中能量转换效率。③系统工程已用于土地或垦区的规划和设计,农业工程的系统分析和各种设备、设施的配套方案的制订,以及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见农业系统工程)。④人机工程学又称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其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拖拉机和自走式农业机械驾驶室的设计,使之具有隔音、防震、防尘、调温和安全等功能;各种仪表、操纵杆和座位的布置、结构也能符合驾驶员安全、舒适和操作方便的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并大大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土地利用工程是有关土地开发利用、治理改造、保护管理的各种工程的总称。是以生态系统平衡为理论依据,根据国民经济和各项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对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与治理改造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如荒地耕垦、滩涂围垦、水利灌溉、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种草、草原建设和改良、盐渍化、沙漠化、沼泽化土地的治理、土地污染防治、大江大河治理、堤防圩垸、水库、水闸、塘坝的修建等。其主要任务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防止土地退化和破坏,促进土地利用实现良性循环与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土地利用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的单项措施之处在于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它必须把土地资源的各个要素,利用和改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地进行整治,才能使土地得到有效的治理。

土地利用工程主要包括:一是土地开发工程,即对土地资源尚未被利用或利用还不充分的地区进行合理垦殖,发展交通,建设居民点,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工程措施,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土地治理工程,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难以利用或由于使用不当而退化了的土地,进行有计划的综合治理,以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设有利于集约利用的土地生态系统。三是土地改良工程,为改变土地的不良性状,防止土地退化,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主要包括:农业工程措施,如兴建农田水利工程、修筑梯田、改造坡耕地、平整土地、实行耕地园田化等;生物措施,如营造护坡林、护田林、固沙林、固沙草等;农业技术

措施,如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制度等。根据当地土地在提高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和土地退化的主要危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提高土地改良效果的重要途径。进行土地改良,还需要制订好规划;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分期分批有步骤地进行。四是土地保护工程,为防止土地遭受破坏、导致土地退化和保护土壤防止污染的各种科学技术措施和工程设施的总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土地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常造成土壤侵蚀,江河、湖泊、水库的淤塞,土壤盐渍化、沙漠化和贫瘠化,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污水进入农田,引起土壤和水质污染等(见污水灌溉)。为此需要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化害为利;采取积极防治和预防为主的措施,保护土地资源,并促使农业土地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见水土保持)。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可同时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影响面广。水利工

程规划是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的组成部分,而一项水利工程的兴建,对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 既有兴利除害有利的一面,又有淹没、浸没、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为此,制定水利工程规划,必须从流域或地区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以期减免不利影响,收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果。②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工期较长。

水利工程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①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单项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区内各项水利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工程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单项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综合性的,各服务目标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矛盾。水利工程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也是紧密相关的。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系统地、综合地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到最为经济合理的优化方案。

②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水利工程不仅通过其建设任务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生影响,而且对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规划设计时必须对这种影响进行充分估计,努力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

③工作条件复杂。水利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都是在难以确切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进行施工和运行的,它们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渗透力、冲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条件较其他建筑物更为复杂。

④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随机性,根据每年水文状况不同而效益不同,农田水利工程还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影响面广。水利工程规划是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的组成部分,而一项水利工程的兴建,对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 既

有兴利除害有利的一面,又有淹没、浸没、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为此,制定水利工程规划,必须从流域或地区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以期减免不利影响,收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果。

⑤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兴建时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进行。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农业工程包括水利工程和土地利用工程,水利工程和土地利用工程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水利工程与土地利用工程又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农业工程与水利工程和土地利用工程的关系

农业工程是指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机械设计,机械装备,建筑设计;水土工程;灌溉和排水工程;作物收获,加工和储存;动物生产技术,畜禽舍建设和设施工程;精准农业;收获后加工和技术;农村发展;农业机械化;园艺工程;温室结构与工程,生物能源和水产养殖工程等。

农业工程的内容,在20世纪60年代前主要包括农业动力和机械、农业建筑、农田排灌和水土保持、农业电气化等4大分支。60年代后,又增加了食品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土地利用工程和农业生产环境工程等内容。但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发展重点各有不同。中国的农业结构自古以种植业为主,因此,在农业工程中优先发展与此有关的农业机具、土地规划和土地治理、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种植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利用。欧洲的农业自古以畜牧业为主,人的食物构成也以肉食为主,辅以谷物。因此,优先发展的是畜禽舍、越冬饲料仓库、青贮塔、畜产品加工贮藏等农业建筑以及各种农业机具

农业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三个: ①工程技术新成就的广泛应用,其结果是农业工程向大型化、密集化、自动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如功率达147~221千瓦的拖拉机用于田间作业,自动控制技术用于工厂化饲养设备、大型温室和农田排灌设施,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和系统工程应用于各项农业作业的管理和对产量的预测、病虫害的预报及防治、土地的开发利用等。 ②工程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的更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如拖拉机或自走式农业机械的行走装置对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已成为设

计拖拉机行走装置时的重要参数。这种有关工程技术与生物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和规律,实质上是现代农业工程的基础理论。③各种工程技术的综合利用,促使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动植物生产的环境以及饲养、栽培、采收、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和管理等工艺都要综合应用建筑、机械、水利、电气、电子、化工等科学技术。

农业工程科学技术研究的范围很广,而且在不断发展中,目前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 一是农业机械化,它又分两方面,一方面指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所需的各种机械实体;一方面指用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的途径、步骤和方法,及其组织管理、推广运用、维修配套等(见农业机械化)。 二是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利用水利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手段保持良好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防止水土流失(见农田水利)。 三是土地利用工程,根据农业生态平衡的原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利用目的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工程理论和工程技术,又称土地整治工程(见土地利用工程)。四是农村建筑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利用各种建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为农业生物生长和繁育,以及农产品贮藏保鲜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的工程科学。主要包括 3方面:①植物性生产环境工程。狭义指利用地膜覆盖、塑料棚、玻璃温室和人工气候室等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的工程技术;广义上还包括大田生产的防冻、防霜、防雹等工程技术。②动物性生产环境工程。一般指禽畜舍饲养所需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③农产品保鲜贮藏工程。指利用常温库、低温库、气调库等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对农产品进行保鲜贮藏(见农村建筑)。五是农副产品加工工程,具

体包括加工动植物产品所使用的各种工程技术的总称(见农副产品加工)。六是农村能源工程 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能源资源,提高用能效率的工程技术。农村能源资源主要有役畜、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矿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中国开发利用农村能源的工程设施有沼气发生器、水力机、风力机、太阳能利用设施等(见沼气、农用风力利用工程、农业太阳能利用工程、小水电)。七是农业电气化工程,指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广泛使用电力的各种工程技术,包括电能在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农村输配电工程,电气控制和安全用电等(见农业电气化)。农业工程科学技术的范围除上述 7个方面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农业工程师还把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工程之中,以促进农业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工程上,主要被用于数据处理和贮存、计算、控制以及预测预报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见电子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②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已成为研究农业工程的重要理论基础。流变力学以及农产品物理特性的研究,为田间作业、农产品短距离运输、农产品加工和其他农业工程的研究、设计、制造(施工)和使用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传热学和传质理论在农业工程上的应用,提高了农业工程中能量转换效率。③系统工程已用于土地或垦区的规划和设计,农业工程的系统分析和各种设备、设施的配套方案的制订,以及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见农业系统工程)。④人机工程学又称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其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拖拉机和自走式农业机械驾驶室的设计,使之具有隔音、防震、防尘、调温和安全等功能;各种仪表、操纵杆和座位的布置、结构也能符合驾驶员安全、舒适和操作方便的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并大大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土地利用工程是有关土地开发利用、治理改造、保护管理的各种工程的总称。是以生态系统平衡为理论依据,根据国民经济和各项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对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与治理改造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如荒地耕垦、滩涂围垦、水利灌溉、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种草、草原建设和改良、盐渍化、沙漠化、沼泽化土地的治理、土地污染防治、大江大河治理、堤防圩垸、水库、水闸、塘坝的修建等。其主要任务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防止土地退化和破坏,促进土地利用实现良性循环与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土地利用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的单项措施之处在于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它必须把土地资源的各个要素,利用和改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地进行整治,才能使土地得到有效的治理。

土地利用工程主要包括:一是土地开发工程,即对土地资源尚未被利用或利用还不充分的地区进行合理垦殖,发展交通,建设居民点,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工程措施,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土地治理工程,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难以利用或由于使用不当而退化了的土地,进行有计划的综合治理,以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设有利于集约利用的土地生态系统。三是土地改良工程,为改变土地的不良性状,防止土地退化,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主要包括:农业工程措施,如兴建农田水利工程、修筑梯田、改造坡耕地、平整土地、实行耕地园田化等;生物措施,如营造护坡林、护田林、固沙林、固沙草等;农业技术

措施,如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制度等。根据当地土地在提高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和土地退化的主要危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提高土地改良效果的重要途径。进行土地改良,还需要制订好规划;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分期分批有步骤地进行。四是土地保护工程,为防止土地遭受破坏、导致土地退化和保护土壤防止污染的各种科学技术措施和工程设施的总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土地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常造成土壤侵蚀,江河、湖泊、水库的淤塞,土壤盐渍化、沙漠化和贫瘠化,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污水进入农田,引起土壤和水质污染等(见污水灌溉)。为此需要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化害为利;采取积极防治和预防为主的措施,保护土地资源,并促使农业土地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见水土保持)。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可同时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影响面广。水利工

程规划是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的组成部分,而一项水利工程的兴建,对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 既有兴利除害有利的一面,又有淹没、浸没、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为此,制定水利工程规划,必须从流域或地区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以期减免不利影响,收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果。②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工期较长。

水利工程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①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单项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区内各项水利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工程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单项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综合性的,各服务目标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矛盾。水利工程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也是紧密相关的。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系统地、综合地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到最为经济合理的优化方案。

②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水利工程不仅通过其建设任务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生影响,而且对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规划设计时必须对这种影响进行充分估计,努力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

③工作条件复杂。水利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都是在难以确切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进行施工和运行的,它们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渗透力、冲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条件较其他建筑物更为复杂。

④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随机性,根据每年水文状况不同而效益不同,农田水利工程还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影响面广。水利工程规划是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的组成部分,而一项水利工程的兴建,对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 既

有兴利除害有利的一面,又有淹没、浸没、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为此,制定水利工程规划,必须从流域或地区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以期减免不利影响,收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果。

⑤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兴建时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进行。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农业工程包括水利工程和土地利用工程,水利工程和土地利用工程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水利工程与土地利用工程又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相关内容

  • 从土地环境解读我国的土地问题
  • 第20卷 第5期 2004年9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graphyandGeo-InformationScience Vol.20 No.5September2004 从土地环境解读我国的土地问题 张全景 1,2 ,欧名豪,王万茂,庞 英 111 (1.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 ...

  •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2010-4-19)
  • ICS××.×× P×× 备案号:J×××-××× TD TD/T××××.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 Regulation on Compiling Land Reclamation Plan-General Rules (征求意见稿) ××××-×× ...

  • 湖北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
  • 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布单位) 20110729(颁布时间) 20111001(实施时间)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44号(文号) 湖北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土地整治规划 第三章 项目立项与设计 第四章 项目实施与工程管护 第五章 土地权属调整管理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 ...

  • 土地复垦专家评审标准
  • 专家评审的标准: 1.总则 1.1 "编制目的".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明确提出生产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土地复垦责任和义务,落实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计划:目的是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用地 ...

  • 土地生态学终极版
  • .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生 态学.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 成的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性.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 和调控机制的学科.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 ...

  • 土地复垦标准
  •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一.总则 1. 制定依据:为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促进土地整治与保护, 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

  • 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鲥.Sci.2010,38(27):15394-15395责任编辑陈红红责任校对汪晶晶 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朱佳敏 (浙江省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从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土地权属的调整.农业结构的优化.城市化进程的 ...

  • 土地复垦评审标准
  • 2014年<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试行) 1.本标准编制依据为: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7]81号文件和黔国土资发 [2007]23号.黔国土资发[2007]79号文件. 2.本标准供<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 ...

  • 2010年土地估价师考试大纲电子版内容
  • 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 (2006年) 前 言 为了指导广大应考人员了解2006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决定编写<全国土地估计师资格考试大纲>,并由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了<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