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叠加之名句赏析

意象叠加之名句赏析(xx1966整理)

意象叠加的方法,即全用实体性的名词意象拼接浓缩,省去诸名词意象之间的关联词语,“语不接而意接”,以高度的诗化语言,扩大了近体诗的容量,达到了言约义丰、以少总多的艺术境界,增添了审美价值。表面上看,意象间形成一个个断裂的空白,造成意象间的脱节;实际上这是诗人有意为欣赏者留下的空白,它延长了欣赏者的审美感知过程,增加了审美趣

味。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难忘桃李盛开、春风吹拂,我们一起畅饮的日子,在这细雨孤灯的长夜,我深深思念飘泊江湖十年的挚友。

[赏析]诗人与友人分离已经十年,各自飘泊江湖,他想到清正廉洁、才华横溢的友人委曲于穷乡僻壤,特作此诗以表怀念。此联被张耒称为“真奇语”(见《王直方诗话》)。上句用“桃李春风”的良辰美景衬托出当年友朋饮酒聚会的欢乐。下句抒发别后思念之情。“江湖”,点出十年中两人都飘泊流离,远离京都。每当不眠的长夜,绵绵细雨,独对孤灯,常常引起怀友的深情。二句形成欢乐与悲哀,暂聚与久别的对照,不用一个动词,却创造了对比强烈的独特意境。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 马戴

《灞上秋居》

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茕茕孤旅,漫漫长途;空谷足音,透出悲凉。静态的造影,动态的剪辑;直白的素描,曲折的写意;无序的排列,有机的组合;拙似人工,巧若天成。鸡声悦耳,使人想起居家生活;晨月残天,使人生出别离忧伤;茅草旅店,说明人在旅途。不见人影,却见足迹,赶路何其辛苦,行者何其孤独!板桥区区,却是一道山村的风景;早春乍暖还寒,所以才有了夜来一桥霜的景观。静中含动,动中见静,一幅天然的画卷,写尽人在旅途的万千情状。 一阵铎铃脆响,需要赶路的旅人被从乡梦中唤起。鸡鸣声声,时远时近;月残天边,若即若离;茅草旅店,半明半暗。水上板桥,朦胧可见;春霜月色,一眼银白;行者足迹,历历目前。檞树该发新芽了,干巴巴的老叶,掉落在山间的路上;枳树已开新花了,明亮亮的颜色,映白了一道驿墙。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昨天夜里,梦回故乡,杜陵的早春是另一番景象:池塘水暖,燕子翻飞;春回乡间,春色可人。偏在这个时节,诗人却背井离乡,奔波在晓行夜宿的旅途,怀揣着功名的失意,身受着早春的寒凉,一种心情,万千落寞;一腔愁绪,万千苦涩。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杜甫《洗兵马》

“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于欢快词中小作波折,不一味流走,极抑扬顿挫之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两个无比精美的对仗句,没有用一个秋字,却将悲秋的情怀讲得很浓烈。

一首诗里最好的意境不是作者强加给读者的,而是在字里行间慢慢渗透出来的。雨中黄叶树,给读者一个最初的物体是雨,于是在读者的脑海里开始出现一幅雨景,接下来,树这种物体紧接着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棵已经黄了树叶的树。原来已经是秋天了。黄透的树叶在雨中会是什么样子呢,意境里延伸出来的情景很明显,雨点打下来,树叶只会飘零得更快吧。下一句灯下白头人。一盏灯,一个人,还是一个已经白了头的人,在做什么呢?读书?做事?应该不是在玩吧。同样的苦楚,同样轻易地勾引起读者心底深处的共鸣。

意象叠加之名句赏析(xx1966整理)

意象叠加的方法,即全用实体性的名词意象拼接浓缩,省去诸名词意象之间的关联词语,“语不接而意接”,以高度的诗化语言,扩大了近体诗的容量,达到了言约义丰、以少总多的艺术境界,增添了审美价值。表面上看,意象间形成一个个断裂的空白,造成意象间的脱节;实际上这是诗人有意为欣赏者留下的空白,它延长了欣赏者的审美感知过程,增加了审美趣

味。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难忘桃李盛开、春风吹拂,我们一起畅饮的日子,在这细雨孤灯的长夜,我深深思念飘泊江湖十年的挚友。

[赏析]诗人与友人分离已经十年,各自飘泊江湖,他想到清正廉洁、才华横溢的友人委曲于穷乡僻壤,特作此诗以表怀念。此联被张耒称为“真奇语”(见《王直方诗话》)。上句用“桃李春风”的良辰美景衬托出当年友朋饮酒聚会的欢乐。下句抒发别后思念之情。“江湖”,点出十年中两人都飘泊流离,远离京都。每当不眠的长夜,绵绵细雨,独对孤灯,常常引起怀友的深情。二句形成欢乐与悲哀,暂聚与久别的对照,不用一个动词,却创造了对比强烈的独特意境。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 马戴

《灞上秋居》

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茕茕孤旅,漫漫长途;空谷足音,透出悲凉。静态的造影,动态的剪辑;直白的素描,曲折的写意;无序的排列,有机的组合;拙似人工,巧若天成。鸡声悦耳,使人想起居家生活;晨月残天,使人生出别离忧伤;茅草旅店,说明人在旅途。不见人影,却见足迹,赶路何其辛苦,行者何其孤独!板桥区区,却是一道山村的风景;早春乍暖还寒,所以才有了夜来一桥霜的景观。静中含动,动中见静,一幅天然的画卷,写尽人在旅途的万千情状。 一阵铎铃脆响,需要赶路的旅人被从乡梦中唤起。鸡鸣声声,时远时近;月残天边,若即若离;茅草旅店,半明半暗。水上板桥,朦胧可见;春霜月色,一眼银白;行者足迹,历历目前。檞树该发新芽了,干巴巴的老叶,掉落在山间的路上;枳树已开新花了,明亮亮的颜色,映白了一道驿墙。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昨天夜里,梦回故乡,杜陵的早春是另一番景象:池塘水暖,燕子翻飞;春回乡间,春色可人。偏在这个时节,诗人却背井离乡,奔波在晓行夜宿的旅途,怀揣着功名的失意,身受着早春的寒凉,一种心情,万千落寞;一腔愁绪,万千苦涩。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杜甫《洗兵马》

“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于欢快词中小作波折,不一味流走,极抑扬顿挫之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两个无比精美的对仗句,没有用一个秋字,却将悲秋的情怀讲得很浓烈。

一首诗里最好的意境不是作者强加给读者的,而是在字里行间慢慢渗透出来的。雨中黄叶树,给读者一个最初的物体是雨,于是在读者的脑海里开始出现一幅雨景,接下来,树这种物体紧接着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棵已经黄了树叶的树。原来已经是秋天了。黄透的树叶在雨中会是什么样子呢,意境里延伸出来的情景很明显,雨点打下来,树叶只会飘零得更快吧。下一句灯下白头人。一盏灯,一个人,还是一个已经白了头的人,在做什么呢?读书?做事?应该不是在玩吧。同样的苦楚,同样轻易地勾引起读者心底深处的共鸣。


相关内容

  • 书愤精品教案
  • <书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②赏析<书愤>,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③通过对内容.语言等方面的赏析,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④通过诵读.讲析.问答与探究等方法,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⑤继承陆游&quo ...

  • 中考古诗词阅读考点解读
  • 从近年来各地的中考情况看,古诗词阅读试题不仅考查角度多,形式也活泼多样,充分休现了课标和大纲的要求. 现以2013年各地市的中考古诗词阅读试题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点解读. 一.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 概括内容主旨,一般要求从整体上对全诗进行赏析,涉及时令.背景.人物.事件.特点等基本要素. ...

  • 雨霖铃说课稿
  •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雨霖铃> 教师考试直播课堂 每周一晚19:30 [湖北教师招聘网校提分课程!] 2014年湖北省农 村义务教师招聘笔试辅导课程 一.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 教学重点 ...

  •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
  •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 一.思想感情.语言特色 1.体会思想情感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是要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古诗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观 ...

  • 诗歌--分析妙处
  • 分析妙处,应该依次考虑(1)诗句的意思,(2)词类v n(3)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4)在文中结构的作用,(5)与意境主题情感的作用(6)注意描写的角度有:动静明暗,声光色态,视听触嗅. 确定题目类型:翻译型 概括型 归纳型 鉴赏型 情感型 母题1-象征类诗歌 屈原 母题2-愁情类诗歌 母题3-写景 ...

  •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2010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22.简析第 ...

  • 登高教案设计定稿
  • <登高>课堂设计 南阳电力技校 张荧 [本课设计思路]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中的压轴之作,被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也是更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格的作品.("沉郁"指思想内容."沉"即&qu ...

  • [浣溪沙][赤壁][次北固山下]古诗词赏析
  • <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教学案 教案背景:古诗赏析一直是学生较为头疼的项目,为了帮助学生,我采用文本赏析与问题引导这样双保险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这三首古诗词.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每 ...

  • [古诗词赏析]教学案例
  • <古诗词赏析>案例 教材分析: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部分,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思想和语言精华,不论其形式还是内涵,都历经推敲而魅力独存.也 正因为如此,对诗词曲的赏析成为中考考查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 复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能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