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莎士比亚对曹禺剧作的影响

  摘要:莎士比亚是外国剧作家中对曹禺影响最大的作家,曹禺在读西方文学的过程之中,吸取了其很多营养,为我所用,使他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有所突破,并创作出不少传世的精品巨著。本文通过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及曹禺的《雷雨》的,分析、阐述了莎士比亚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包括戏剧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戏剧语言方面。   关键词:莎士比亚 曹禺 作品 戏剧结构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戏剧语言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时期影响力巨大的人物,是被世人所公认的西方最优秀的剧作家,而曹禺作为东方极富天赋的剧作家,他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和灵感, 使其在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创作出了不少的精品巨著,如:《雷雨》、《日出》《北京人》《家》等。下面就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及曹禺的《雷雨》作一分析比较,从而阐述、说明莎士比亚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   一、从两剧的戏剧结构分析   两剧的戏剧结构,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和较为一致的发展脉络。戏剧结构可以理解为戏剧冲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雷雨》中8个人物,各有独特的经历和很强的个人意志,人物之间的意志冲突形成众多的矛盾冲突线,不仅有周朴园和繁漪、周朴园和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还有繁漪与周萍、周萍与四凤、周萍与鲁大海、侍萍与鲁贵的冲突。但每个人的命运又都和周朴园相牵连,贯串全剧始终的主要冲突还是繁漪与周朴园、周萍的冲突。众多的矛盾冲突与主要冲突彼此交织,互相影响,使剧情紧张曲折地向前发展. 《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这样一出剧。每个人都带着强烈的愿望和企图,互相发生或大或小的冲突,形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不能把这种安排看作巧合,莎翁是早于曹禺几百年,曹禺酷爱西洋文学,爱为我所用,取其所长,结合了民族特色,亲、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莎士比亚善于从冲突中来推动情节发展。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线索就是网状结构。比如朱丽叶与凯普莱特的矛盾,蒙太古与凯普莱特的矛盾,罗密欧与帕里斯的矛盾,罗密欧与提尔伯特的矛盾,这些矛盾有主有次。《雷雨》也一样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线索交织成网络。《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是最重要的冲突。   《雷雨》的冲突是由压迫与被压迫者组成的。压迫者是周朴园和周平,被压迫者是鲁侍萍,鲁四凤等。受害者以侍萍,鲁四凤为最深。《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凯普莱特与蒙太古的冲突贯穿全剧。从本质看,两家族的矛盾是全剧核心内容,一切冲突都在两家族间矛盾的背景下展开。《雷雨》也如此,把焦点集中在周鲁两家,一切矛盾的引发都与周朴园与鲁侍萍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雷雨》上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共同矛盾冲突的衍发。《罗密欧与朱丽叶》以罗与朱的悲剧为中心,这个线索的发展的前提是在凯普莱特与蒙太古家族矛盾。罗密欧在舞会上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并秘密地举行了婚礼,这些都是在凯普莱特与蒙太古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知道如果任何一人知道了这一事实,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干脆“先斩后奏”。这如同《雷雨》一样,《雷雨》也是两个家族中牵制着周平与鲁四凤,鲁侍萍找到四凤决意要带她走,而在这之前 “生米做成了熟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线索是完全一致的[1]。   还有更加相似的是,三角恋爱的线索都出现在两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要让朱丽叶嫁给帕里斯伯爵,而朱丽叶己经同罗密欧暗中举行了婚礼。凯普莱特以家长的威严痛斥:   “该死的贱妇!不孝的畜生!我告诉你,星期四随我们到教堂里去,不然以后再也不要见我的面。不许说话,不要回答我;我的手指痒着呢。夫人,我们常常怨叹自己福薄,只生下这一个孩子,可是现在我才知道就是这一个已经太多了,总是家门不幸,出了这一个冤孽!不要脸的贱货。”   朱丽叶违心地答应了父母的安排,接着情节的发展,朱丽叶死了,罗密欧也死了,三个人都是在爱情纠葛中死去的。   《雷雨》也一样,周冲喜欢四凤,并表达了爱意。四凤知道自己己经是“周平”的人,而周平呢不愿见到喜爱的人同别人在一起,这就同样把矛盾集中在“爱情”线索上[2]。   二、从两剧的故事情节分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终场上的处理与《雷雨》上的相似之处不仅限于此,悲剧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封建礼法的第一次冲突,戏剧化场面妙趣横生。在凯普莱特家的假面舞会上, 男女主人公相遇, 虽然素不相识, 却爱心萌动, 一见钟情。剧作家用一种十四行诗式的对话, 表达了这一对情人的心曲。罗密欧通过“信徒”的口吻, 倾诉了求爱的情感, 要把朱丽叶的嘴唇当作“圣品”来吻, 朱丽叶欣然同意, 明确表示:“你的祷告已蒙神明允准”。这是未来的苦难情侣的“灵与肉”的对话。他俩相遇相爱是借助一种特殊的“风习”来完成的, 殷勤好客的假面舞会要求所有的参加者都“和和气气”, 欢欢喜喜。提伯尔特试图破坏这种“风习”, 但受到凯普莱特的斥责。朱丽叶一个弱女子不能不违心地答应了父母的安排,这正给帕里斯以绝好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在时间上那是迫不及待的,接着情节的发展,最后是帕里斯死了,朱丽叶死了,罗密欧也死了,可以说三个人都是在这样好的一场爱情纠葛中死去的。《雷雨》不也是如此吗?天真烂漫的周冲,从心里是喜欢四凤的,甚至想把自己的学费的一部分拿出来给四风读书,他甚至说很喜欢和四凤在一起,并表达了对四凤的爱意。这时的四凤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上,因为她己经是“周平”的人,所以回答周冲的是“已许了人家”,而周平呢?他不愿见到自己喜爱的人同别人在一起,包括他的亲弟弟周冲。这显然是把三人的矛盾冲突集中在“爱情”这条线索上。显而易见,周平四凤是主线,而四凤与周冲是支线。如果拿《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与《雷雨》剧做一下比对,会不难发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心甘情愿的,排斥的是帕里斯。周平与四凤是心甘情愿的,排斥的是周冲。而且在他们各处的爱情悲剧中,都设置了“死亡”的顺序,都是先以女主人公死去(尽管朱丽叶是假死)而后这场爱情悲剧的支线人物(帕里斯与周冲)随后死,最后才是男主人公的死。这里极其相似的安排。我们不能把这种安排看作是莎翁与曹禺之间的偶合,毕竟莎翁是早于曹禺几个世纪,对于酷爱西洋文学的曹禺来说,爱及莎翁的作品是人所共知的,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不是不可能。相比之下,曹禺显然在处理上结合了民族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的[3]。   有时,莎翁与曹禺在某些支线上,集中在次要人物笔墨也有相一致的地方。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的乳娟与《雷雨》剧中的鲁贵。都是穿插在男女主人公之间,起着某种调剂的作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乳娟为朱丽叶与罗密欧穿针引线,《雷雨》剧中鲁贵暗点四凤与周平的关系,虽是一正一反却都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代表了一个层次的社会中人,这样的安排,只不过是变换着性别,而其个性与地位并没有改变[4]。   三、 从两剧的人物形象分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这对年轻人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相遇,并且很快地喜欢上了对方。可是因为家族世仇的缘故,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家族的阻挠,凯普莱特要包办女儿的婚姻“不管怎样,我决定了,我替女儿做主,把她的爱献给你,我说的话她句句听,都顺从,这不消得。”凯普莱特充分代表了当时的封建家长,在他的眼里,他拥有家庭的决定权,他的话就是命令。然而,朱丽叶对父亲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她追求恋爱自由,她要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铤而走险,喝下了假死药,但是最终不幸的是陡生意外,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送命。可以说,封建家长凯普莱特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催化剂,凯普莱特,作为朱丽叶的父亲,当他为女儿操办婚姻大事时,他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单纯地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与地位,而没有考虑女儿的立场,他实际上代表的封建旧势力。正是这种封建家长制酿成了这对青年人的爱情悲剧,摧毁了他们的爱情生活[5]。

  正是这种人物性格,使我们联想到曹禺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形象时,是不是有所借鉴?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反映在曹禺在塑造周朴园上面,《雷雨》中周朴园对待侍萍怀念与愧疚,对于他对繁漪的冷酷,十分惹人注目,周朴园想到侍萍自杀时,也会感到内疚,为了“平息自己的内疚,安慰自己的心灵,好象借此可以赎回年轻时的罪过。”到了暮年,他对为他牺牲了的侍萍更加深深眷念。这种的回忆填充了他的心。然而,当侍萍真的出现在面前时,他又变得十分冷酷。这种矛盾看似不调和,实质是统一的,周朴园 “来见侍萍前,怀念侍萍,见了侍萍,表示要承担抚养责任,为避免麻烦,辞退了鲁贵四凤,虽表示断绝关系,但“于心不忍”,“藕断丝连”;最后误以为侍萍又找上门来,“再次剖白心迹,教育周平,抚养生母,弥补过错。”这体现了周朴园传统的道德观念。因为他是受着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意在名声上打折扣,所以用折中的方法来处理彼此的关系。   四、从两剧的戏剧语言分析   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创设了积怨的两家的矛盾,非把对方置于死地。矛盾的加剧,使家族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下一代的年轻人却不愿看到这种局面。罗密欧去参加凯普莱特家举行假面舞会,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并没有回家,停留在花园里倾听朱丽叶自语:   “罗密欧,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做,那么只要你发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意再姓凯普莱特了。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敌,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的一个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脚,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脸,又不是身体上的任何其他部分。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他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这一独白把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6]。   《雷雨》中,周平热烈喊着“凤儿”时,就如同朱丽叶强烈的内心独白一样,这种感情表达把东西方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缘文化表达得情真意切。四凤对周平的偷偷摸摸感到不安,而罗密欧在花园中也是偷偷摸摸的,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具有巨大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再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二幕为例,朱丽叶问及罗密欧如何进入的花园,罗密欧说:   “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我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   罗密欧的语言淋漓尽致表达出爱情的巨大力量,显示着爱情的决心。从他们的海誓山盟中,家族与爱情间的矛盾已经被充分地展示。这种冲突的内涵与意蕴,令人扼腕,为之落泪。   展示爱情的语言在《雷雨》之中也一样具有打动人的力量,周平向四凤表达爱意时:   周平:我没有叫你不跟他说话。   鲁四凤:可是你每次见我跟他在一块儿,你的神气,偏偏……   周平:我的神气那自然是不快活的。我看见我最爱的女人时常跟别人在一块儿,哪怕是我的亲弟弟,我也不情愿。   鲁四凤:你看你又扯到别处,你不要扯,你现在到底对我怎么样,你要跟我说明白。   周平:我对你怎么样?(他笑了,他讲不出来,他觉得女人们都有些呆气,这一句话有一个女人也这样问过他),要我说出来?(笑)那么,你要我怎么说呢?   鲁四风:(苦恼地)平,你别这样待我好不好?你明知到我现在什么都是你的,你还这样欺负人。   周平:(不喜欢她这样讲,同时还以为她容易有些不明白他了)哦!(叹一口气)天哪!   鲁四凤:平,我父亲只会跟人要钱,我哥哥瞧不起我,说我没志气,我母亲如果知道了这件事,她一定不要我。没有你就没有我。他们也许有一天会不理我,你不能够,不能够的。   这简直就是罗米欧与朱丽叶的中国版本,传统的观点总认为四凤是周平玩弄的对象。他们从阶级论出发,抹杀了人情中积极的一面。其实,周平之所以陷入乱伦,是精神上的无可奈何。如周平所说:   “我看见我最喜欢的女人时常跟别人在一块,哪怕是我的亲弟弟,我也不情愿”。   这是周平真切的表白。他的语言不如罗密欧直接,这是民族习惯所造成的。无论是周平与鲁四凤,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作者运用语言时所展示的内涵同样具有无穷魅力。作为东西方的两位艺术大师,曹禺的剧作和莎翁的剧作在人物的塑造上都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剧中人物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主要取决于人物的生动。莎士比亚和曹禺都处在时代变革的大环境中,对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在生动的人物形象中寄予了深厚的思想感情,从朱丽叶到四凤,从罗密欧到周平,从凯普莱特到周朴园等人物的种种行为中,都能看到这一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肯定,曹禺所受外国作家影响的一些主要方面,表面看来似乎芜杂,不成体系,但正像身体的营养正需要取之于不同的食物,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胃把这些成分化成一体。曹禺没有因为契诃夫与易卜生有着较大差别而拒绝学习,相反,正因为有所不同才去借鉴。这正是曹禺的创作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的重要原因。在曹禺看来,凡是成功的都是值得学习的,因此,他博采众长,集于一身,经过自己的消化,变成自己的财富。总之,莎士比亚是外国剧作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曹禺在读西方文学的过程之中,受西方诸多的戏剧大师的影响,吸取营养,为之所用,使作品地在创作风格上有所突破,创作出不少传世的精品巨著。   参考文献:   [1]邵伯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学林出版社2008年1月   [2] 孟繁华:《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钱理群、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王文英《曹禺与契柯夫的戏剧创作》.《文学评论》.1983年4期   [6]田本相《曹禺剧作艺术探索》.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   徐艳萍 江西上饶师范学院音乐系

  摘要:莎士比亚是外国剧作家中对曹禺影响最大的作家,曹禺在读西方文学的过程之中,吸取了其很多营养,为我所用,使他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有所突破,并创作出不少传世的精品巨著。本文通过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及曹禺的《雷雨》的,分析、阐述了莎士比亚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包括戏剧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戏剧语言方面。   关键词:莎士比亚 曹禺 作品 戏剧结构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戏剧语言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时期影响力巨大的人物,是被世人所公认的西方最优秀的剧作家,而曹禺作为东方极富天赋的剧作家,他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和灵感, 使其在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创作出了不少的精品巨著,如:《雷雨》、《日出》《北京人》《家》等。下面就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及曹禺的《雷雨》作一分析比较,从而阐述、说明莎士比亚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   一、从两剧的戏剧结构分析   两剧的戏剧结构,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和较为一致的发展脉络。戏剧结构可以理解为戏剧冲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雷雨》中8个人物,各有独特的经历和很强的个人意志,人物之间的意志冲突形成众多的矛盾冲突线,不仅有周朴园和繁漪、周朴园和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还有繁漪与周萍、周萍与四凤、周萍与鲁大海、侍萍与鲁贵的冲突。但每个人的命运又都和周朴园相牵连,贯串全剧始终的主要冲突还是繁漪与周朴园、周萍的冲突。众多的矛盾冲突与主要冲突彼此交织,互相影响,使剧情紧张曲折地向前发展. 《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这样一出剧。每个人都带着强烈的愿望和企图,互相发生或大或小的冲突,形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不能把这种安排看作巧合,莎翁是早于曹禺几百年,曹禺酷爱西洋文学,爱为我所用,取其所长,结合了民族特色,亲、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莎士比亚善于从冲突中来推动情节发展。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线索就是网状结构。比如朱丽叶与凯普莱特的矛盾,蒙太古与凯普莱特的矛盾,罗密欧与帕里斯的矛盾,罗密欧与提尔伯特的矛盾,这些矛盾有主有次。《雷雨》也一样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线索交织成网络。《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是最重要的冲突。   《雷雨》的冲突是由压迫与被压迫者组成的。压迫者是周朴园和周平,被压迫者是鲁侍萍,鲁四凤等。受害者以侍萍,鲁四凤为最深。《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凯普莱特与蒙太古的冲突贯穿全剧。从本质看,两家族的矛盾是全剧核心内容,一切冲突都在两家族间矛盾的背景下展开。《雷雨》也如此,把焦点集中在周鲁两家,一切矛盾的引发都与周朴园与鲁侍萍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雷雨》上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共同矛盾冲突的衍发。《罗密欧与朱丽叶》以罗与朱的悲剧为中心,这个线索的发展的前提是在凯普莱特与蒙太古家族矛盾。罗密欧在舞会上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并秘密地举行了婚礼,这些都是在凯普莱特与蒙太古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知道如果任何一人知道了这一事实,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干脆“先斩后奏”。这如同《雷雨》一样,《雷雨》也是两个家族中牵制着周平与鲁四凤,鲁侍萍找到四凤决意要带她走,而在这之前 “生米做成了熟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线索是完全一致的[1]。   还有更加相似的是,三角恋爱的线索都出现在两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要让朱丽叶嫁给帕里斯伯爵,而朱丽叶己经同罗密欧暗中举行了婚礼。凯普莱特以家长的威严痛斥:   “该死的贱妇!不孝的畜生!我告诉你,星期四随我们到教堂里去,不然以后再也不要见我的面。不许说话,不要回答我;我的手指痒着呢。夫人,我们常常怨叹自己福薄,只生下这一个孩子,可是现在我才知道就是这一个已经太多了,总是家门不幸,出了这一个冤孽!不要脸的贱货。”   朱丽叶违心地答应了父母的安排,接着情节的发展,朱丽叶死了,罗密欧也死了,三个人都是在爱情纠葛中死去的。   《雷雨》也一样,周冲喜欢四凤,并表达了爱意。四凤知道自己己经是“周平”的人,而周平呢不愿见到喜爱的人同别人在一起,这就同样把矛盾集中在“爱情”线索上[2]。   二、从两剧的故事情节分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终场上的处理与《雷雨》上的相似之处不仅限于此,悲剧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封建礼法的第一次冲突,戏剧化场面妙趣横生。在凯普莱特家的假面舞会上, 男女主人公相遇, 虽然素不相识, 却爱心萌动, 一见钟情。剧作家用一种十四行诗式的对话, 表达了这一对情人的心曲。罗密欧通过“信徒”的口吻, 倾诉了求爱的情感, 要把朱丽叶的嘴唇当作“圣品”来吻, 朱丽叶欣然同意, 明确表示:“你的祷告已蒙神明允准”。这是未来的苦难情侣的“灵与肉”的对话。他俩相遇相爱是借助一种特殊的“风习”来完成的, 殷勤好客的假面舞会要求所有的参加者都“和和气气”, 欢欢喜喜。提伯尔特试图破坏这种“风习”, 但受到凯普莱特的斥责。朱丽叶一个弱女子不能不违心地答应了父母的安排,这正给帕里斯以绝好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在时间上那是迫不及待的,接着情节的发展,最后是帕里斯死了,朱丽叶死了,罗密欧也死了,可以说三个人都是在这样好的一场爱情纠葛中死去的。《雷雨》不也是如此吗?天真烂漫的周冲,从心里是喜欢四凤的,甚至想把自己的学费的一部分拿出来给四风读书,他甚至说很喜欢和四凤在一起,并表达了对四凤的爱意。这时的四凤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上,因为她己经是“周平”的人,所以回答周冲的是“已许了人家”,而周平呢?他不愿见到自己喜爱的人同别人在一起,包括他的亲弟弟周冲。这显然是把三人的矛盾冲突集中在“爱情”这条线索上。显而易见,周平四凤是主线,而四凤与周冲是支线。如果拿《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与《雷雨》剧做一下比对,会不难发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心甘情愿的,排斥的是帕里斯。周平与四凤是心甘情愿的,排斥的是周冲。而且在他们各处的爱情悲剧中,都设置了“死亡”的顺序,都是先以女主人公死去(尽管朱丽叶是假死)而后这场爱情悲剧的支线人物(帕里斯与周冲)随后死,最后才是男主人公的死。这里极其相似的安排。我们不能把这种安排看作是莎翁与曹禺之间的偶合,毕竟莎翁是早于曹禺几个世纪,对于酷爱西洋文学的曹禺来说,爱及莎翁的作品是人所共知的,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不是不可能。相比之下,曹禺显然在处理上结合了民族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的[3]。   有时,莎翁与曹禺在某些支线上,集中在次要人物笔墨也有相一致的地方。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的乳娟与《雷雨》剧中的鲁贵。都是穿插在男女主人公之间,起着某种调剂的作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乳娟为朱丽叶与罗密欧穿针引线,《雷雨》剧中鲁贵暗点四凤与周平的关系,虽是一正一反却都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代表了一个层次的社会中人,这样的安排,只不过是变换着性别,而其个性与地位并没有改变[4]。   三、 从两剧的人物形象分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这对年轻人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相遇,并且很快地喜欢上了对方。可是因为家族世仇的缘故,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家族的阻挠,凯普莱特要包办女儿的婚姻“不管怎样,我决定了,我替女儿做主,把她的爱献给你,我说的话她句句听,都顺从,这不消得。”凯普莱特充分代表了当时的封建家长,在他的眼里,他拥有家庭的决定权,他的话就是命令。然而,朱丽叶对父亲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她追求恋爱自由,她要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铤而走险,喝下了假死药,但是最终不幸的是陡生意外,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送命。可以说,封建家长凯普莱特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催化剂,凯普莱特,作为朱丽叶的父亲,当他为女儿操办婚姻大事时,他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单纯地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与地位,而没有考虑女儿的立场,他实际上代表的封建旧势力。正是这种封建家长制酿成了这对青年人的爱情悲剧,摧毁了他们的爱情生活[5]。

  正是这种人物性格,使我们联想到曹禺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形象时,是不是有所借鉴?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反映在曹禺在塑造周朴园上面,《雷雨》中周朴园对待侍萍怀念与愧疚,对于他对繁漪的冷酷,十分惹人注目,周朴园想到侍萍自杀时,也会感到内疚,为了“平息自己的内疚,安慰自己的心灵,好象借此可以赎回年轻时的罪过。”到了暮年,他对为他牺牲了的侍萍更加深深眷念。这种的回忆填充了他的心。然而,当侍萍真的出现在面前时,他又变得十分冷酷。这种矛盾看似不调和,实质是统一的,周朴园 “来见侍萍前,怀念侍萍,见了侍萍,表示要承担抚养责任,为避免麻烦,辞退了鲁贵四凤,虽表示断绝关系,但“于心不忍”,“藕断丝连”;最后误以为侍萍又找上门来,“再次剖白心迹,教育周平,抚养生母,弥补过错。”这体现了周朴园传统的道德观念。因为他是受着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意在名声上打折扣,所以用折中的方法来处理彼此的关系。   四、从两剧的戏剧语言分析   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创设了积怨的两家的矛盾,非把对方置于死地。矛盾的加剧,使家族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下一代的年轻人却不愿看到这种局面。罗密欧去参加凯普莱特家举行假面舞会,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并没有回家,停留在花园里倾听朱丽叶自语:   “罗密欧,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做,那么只要你发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意再姓凯普莱特了。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敌,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的一个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脚,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脸,又不是身体上的任何其他部分。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他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这一独白把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6]。   《雷雨》中,周平热烈喊着“凤儿”时,就如同朱丽叶强烈的内心独白一样,这种感情表达把东西方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缘文化表达得情真意切。四凤对周平的偷偷摸摸感到不安,而罗密欧在花园中也是偷偷摸摸的,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具有巨大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再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二幕为例,朱丽叶问及罗密欧如何进入的花园,罗密欧说:   “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我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   罗密欧的语言淋漓尽致表达出爱情的巨大力量,显示着爱情的决心。从他们的海誓山盟中,家族与爱情间的矛盾已经被充分地展示。这种冲突的内涵与意蕴,令人扼腕,为之落泪。   展示爱情的语言在《雷雨》之中也一样具有打动人的力量,周平向四凤表达爱意时:   周平:我没有叫你不跟他说话。   鲁四凤:可是你每次见我跟他在一块儿,你的神气,偏偏……   周平:我的神气那自然是不快活的。我看见我最爱的女人时常跟别人在一块儿,哪怕是我的亲弟弟,我也不情愿。   鲁四凤:你看你又扯到别处,你不要扯,你现在到底对我怎么样,你要跟我说明白。   周平:我对你怎么样?(他笑了,他讲不出来,他觉得女人们都有些呆气,这一句话有一个女人也这样问过他),要我说出来?(笑)那么,你要我怎么说呢?   鲁四风:(苦恼地)平,你别这样待我好不好?你明知到我现在什么都是你的,你还这样欺负人。   周平:(不喜欢她这样讲,同时还以为她容易有些不明白他了)哦!(叹一口气)天哪!   鲁四凤:平,我父亲只会跟人要钱,我哥哥瞧不起我,说我没志气,我母亲如果知道了这件事,她一定不要我。没有你就没有我。他们也许有一天会不理我,你不能够,不能够的。   这简直就是罗米欧与朱丽叶的中国版本,传统的观点总认为四凤是周平玩弄的对象。他们从阶级论出发,抹杀了人情中积极的一面。其实,周平之所以陷入乱伦,是精神上的无可奈何。如周平所说:   “我看见我最喜欢的女人时常跟别人在一块,哪怕是我的亲弟弟,我也不情愿”。   这是周平真切的表白。他的语言不如罗密欧直接,这是民族习惯所造成的。无论是周平与鲁四凤,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作者运用语言时所展示的内涵同样具有无穷魅力。作为东西方的两位艺术大师,曹禺的剧作和莎翁的剧作在人物的塑造上都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剧中人物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主要取决于人物的生动。莎士比亚和曹禺都处在时代变革的大环境中,对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在生动的人物形象中寄予了深厚的思想感情,从朱丽叶到四凤,从罗密欧到周平,从凯普莱特到周朴园等人物的种种行为中,都能看到这一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肯定,曹禺所受外国作家影响的一些主要方面,表面看来似乎芜杂,不成体系,但正像身体的营养正需要取之于不同的食物,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胃把这些成分化成一体。曹禺没有因为契诃夫与易卜生有着较大差别而拒绝学习,相反,正因为有所不同才去借鉴。这正是曹禺的创作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的重要原因。在曹禺看来,凡是成功的都是值得学习的,因此,他博采众长,集于一身,经过自己的消化,变成自己的财富。总之,莎士比亚是外国剧作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曹禺在读西方文学的过程之中,受西方诸多的戏剧大师的影响,吸取营养,为之所用,使作品地在创作风格上有所突破,创作出不少传世的精品巨著。   参考文献:   [1]邵伯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学林出版社2008年1月   [2] 孟繁华:《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钱理群、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王文英《曹禺与契柯夫的戏剧创作》.《文学评论》.1983年4期   [6]田本相《曹禺剧作艺术探索》.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   徐艳萍 江西上饶师范学院音乐系


相关内容

  • 艺术-论以人文主义情怀诠释悲剧的精神内涵
  • 论文关键词:莎士比亚 曹禺 人文主义 影响 论文摘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悲剧作品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客观现实产生的剧烈冲突.他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现 ...

  • "家"的梦魇
  •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与巴金两位文坛巨匠,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曹老从<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到改编巴老的<家>:巴老从<激流三部曲>.<憩园>及其<寒夜>,他 ...

  • 论曹禺话剧
  •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现代文学>课程作业 题 目 曹禺戏剧中的"诗意"之我见 班 级 汉语言文学10-1班 作 者 房存 学 号 11104741 2013 年 1 月 4日 曹禺戏剧中的"诗意"之我见 30年代中期开始,曹禺向剧坛奉献了几 ...

  • 评易卜生社会问题剧(2)
  • 评易卜生社会问题剧 (衡水学院 文学系 梁圣强 指导教师:李咏梅)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 日)生于挪威希恩.他的剧作有着丰富广泛的题材,思想十分深刻,艺术技巧精湛,对世界各国的戏剧产生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现代戏 ...

  • 清明时节忆先贤
  • 清明时节忆先贤 五(1)班 从浩南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求索中远去,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时.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绪齐聚曹禺陵前,阳光下曹禺陵园那巍然庄重的石像,仿佛正引领着我们向远方眺望,似乎是要提醒我们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学习,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不断奋斗. 曹禺,中国著名剧作家,本名万家宝, ...

  • 曹禺的包容
  • 戏剧<雷雨>的问世,曹禺的名字可谓迅速红遍中国文坛,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即便如此,然而在八十年代他还是被人批评指责过. 1983年的一天,曹禺收到了著名画家黄永玉写的一封信.信上说:"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都不喜 ...

  • 40年代现代诗歌
  • 40年代现代诗歌 冯至和穆旦等 • 一.冯承植 ,河北涿县人,1921 入北大预科,1927 本科毕业,去哈尔滨教中学, 1930 留学德国,1935 回国,1938 到昆明,进西南联大任教授. 他的早期诗集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代表作<我是一条小河>& ...

  • 曹禺的作品读后感
  •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 ...

  • 雷雨问题化教学设计(1)
  • 贵州省首届重点课题"高中语文活动化生态课堂研究与实验" (2013A11) 铜仁二中课程改革语文校本化探索与实践 <雷雨>"问题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情节. [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