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分清课文层次,理解新闻的结构;

3、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

[补充资料]

[资料一]: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资料二]:

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要塞( ) 阻塞( ) 堵塞( ) 塞子 ( ) 荻港( ) 获得( ) 溃退( )

歼灭( ) 阡陌( ) 纤维( )

锐不可当( ) 当真( )

不含: 业已: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4、主体部分分层,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三、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3.选词填空

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_______(A.溃退 B.溃败 C.溃逃),毫无斗志。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__(A.顽固 B.顽强 C.坚强)。

③我已________(A.战胜 B.消灭 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地区,正在向南________(A.扩大 B.发展 C.扩展)中。

二、判断

1.对本文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2.对本文中第⑧⑨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三、阅读与简析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

3.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4.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分清课文层次,理解新闻的结构;

3、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

[补充资料]

[资料一]: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资料二]:

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要塞( ) 阻塞( ) 堵塞( ) 塞子 ( ) 荻港( ) 获得( ) 溃退( )

歼灭( ) 阡陌( ) 纤维( )

锐不可当( ) 当真( )

不含: 业已: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4、主体部分分层,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三、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3.选词填空

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_______(A.溃退 B.溃败 C.溃逃),毫无斗志。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__(A.顽固 B.顽强 C.坚强)。

③我已________(A.战胜 B.消灭 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地区,正在向南________(A.扩大 B.发展 C.扩展)中。

二、判断

1.对本文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2.对本文中第⑧⑨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三、阅读与简析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

3.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4.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相关内容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2).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及结构特点. (4). 体味新闻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 ...

  • 新闻两则课堂实录
  • 师:听了以上几则新闻,根据你的认识,你觉得新闻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呢? 生:把发生的事写出来. 师:把2000年以前的事写出来是新闻吗? 生:把最近发生的事写出来. 师:对.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 生齐:写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 1.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3.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4
  •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 ...

  • [新闻两则]教案3
  • <新闻两则>教案3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 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二. 教学设想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 ...

  •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 新闻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新闻常识. 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2. 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3.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重点.难点] 1. 掌握新闻知识. 2.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法.学法] 1. 诵读法 ...

  • [新闻两则]导学案(4)
  • 七年级语文 <新闻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 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3.从 ...

  • 第一课新闻
  • 课题: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 [一]课前预习题及指导 1.给加粗字注音: 横渡(héng) 荻港(dí)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āng) 协定(xié) 泄气(xiè)督战(dū) 歼灭(jiān)要塞(sài) 阻塞(sè) 瓶塞(sāi) 2.解释词语: 横渡:从水流的流向 ...

  • 初二语文预习教材--新闻两则
  • 1 新闻两则 毛泽东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是实用文体中的重要门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胡乔木同志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文 章,文章中写道:"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正是辽 阔无边.如果人人都学会这门科学和艺术,不但对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