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现代建筑解析课程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姓名:曾昀 学号:[1**********]2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吴少昆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而传统建筑作为其中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源远流长、独具一格。随着历史的推进、时代的更替,传统建筑的形制和功能已不能满足今天高度发达的经济,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传统文化和争取传统建筑文化创新放在首要位置。纵观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通过对中国建筑现代继承思潮的分析,来探讨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的关系。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型转换是社会历史的必然产物,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不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来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碰撞给中国建筑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各个时期、各种形式的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上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探索,慢慢发展成熟起来,为现代中国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盛宴。

【关键词】: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现代建筑;现代表达

引言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将现代元素与古老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既有时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设计,又有传统的沉静与思考。中国的传统建筑的形式是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来的.具有成熟的结构体系和优美的建筑形式,对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已经不仅仅是对传统形式的简单的模仿.更不是某一局部构件的符号化处理.而应该是既能得到大众对传

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且也符合当今潮流的建筑形式,通过对传统建筑结构体系、屋顶形式、建筑材质、色彩组合、细部装饰等方面的借鉴和利用.将传统建筑的形式恰当地用现代建筑语素来重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因为人们最终还是要抛弃狂热的幻想,向往舒适的生活。尤其当人们希望摆脱那旋转着的世界带来的不由自主的焦虑和恐惧时,古老的元素总有着神秘的力量,给我们带来宁静与平和。有时不得不承认,那种内在的文化力量是如此强大、深入人心。

当前的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统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应该说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没有现代,也无所谓传统文化。它们是通过互相衬托来得以体现的。目前国内某些地区盲目追求现代,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至于城市建筑失去可识别性,形成“千城一貌”的尴尬局面。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建筑文化重新活跃起来,传统的建筑文化正逐步转化成适合现代建筑的建筑文化。使用对传统建筑的整体形式或者局部构造的提取和创新的表现方式,将传统形式或结构经过选择和再加工.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使其符合现代的功能和要求.将传统建筑形式原型加以抽象、简化运用到现代建筑中。采用片段的继承方式主张用“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或者“在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提出把传统建

筑形式的原型给予概括、变形、逆转、错位。提炼成具有表征性的符号。运用传统符号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接轨。许多现代建筑的设计上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化的设计手法,即将屋顶、斗拱、花格、砖墙、装饰图案等传统建筑的构件和特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层次运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上。这样既可以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尊重现实的技术和材料,又可以使传统建筑的特征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这种将传统建筑特征符号化的手法,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明显界限,寻找“既现代又传统”的模糊感。代表了将传统建筑的元素进行抽取和重构,是一种通过表象的模糊感实现传统建筑体验的手段。这种表现方法至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一些大型商业街,像上海金贸大厦、2010年的世博会展馆等,选择传统建筑中的特定形式加以概括提炼.并组织成为现代建筑语言.使其更具典型性 。

上海金贸大厦是以中国佛塔的形象为切人点设计了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与民族特色的塔式建筑,它的外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的佛塔造型.它的塔楼采取的是双轴对称的平面形式.使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完美的效果 金茂大厦是将现代摩天大楼与中国传统高塔造型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整栋大厦在散发高技派风格的机械美感的同时.又兼有中国古典塔之神韵,金茂大厦运用提炼与再创造的方式表达传统文化.而不是具象形式的模仿和僵硬照搬式的重复.是继承传统方面的典型成功之作

北京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的首都,现在仍保留有大量优秀的古建筑,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透出浓郁的古都气息。所以,在作为北

京的大门甚至中国的大门的西客站,更多借鉴传统建筑形象,给到达这一古都的中外旅客一个强烈的第一印象,是有充分理由的。西客站座南向北,以北立面为正面,常处于逆光之中,为减轻大片逆光面不可免地会产生的朦胧而沉重的印象,立面处理更强调天际轮廓线的高低错落,在正中开了一个大空洞,显得比较通透,又寓意为“大门”,构思是成功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改造主要借鉴唐代建筑形象并加以简化,显得气度不凡,雍容大度,明朗而简洁。传统中往往也有许多很符合现代观念的东西,越古的也可能越现代。

新疆迎宾馆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十分鲜明,又十分现代化。室外那一对喇叭形的冷却水塔高高耸立,内轮廓组合成尖拱,表面嵌砌来自维吾尔石膏花饰意匠的花格,造型秀雅而富特色,标志性很强。 2010年的世博会展馆,中国馆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斗冠结构造型、内部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有机统一,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除了结构方面,中国馆大面积地还采用大气、沉稳的“中国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国家馆以恢弘瑰丽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而且是简约化的装饰直线条,超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结语: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建筑设计领域还是室内设计领域.很多设计师都在寻求从传统建筑的形体上得到现代创作的灵感是最直观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法之一,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创作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使过去的东西融为今天的一部分,并让这种融合去说服世界。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认真学习和吸收全世界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自觉地融入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惟其如此,我们的古老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才有可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我们应该努力寻求一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创作道路。寻找传统文化的内涵,获得创作的灵感和题材,建造出既是传统的、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建筑物,从而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陈植,试谈建筑艺术的若干问题[J].建筑学报,1961(9).

[2】矫苏平.国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艺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1贝聿铭谈建筑创作侧记[J】.建筑学报,1998(4).

[4郝曙光.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颜红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6]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当代中国建筑大师:戴念慈》,张祖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总版社,2000、3。

[8] “对传统的理解”,武建强,《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3、12第十二期。

[9] “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吴良镛,《建筑学报》,1999、8。

[10]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一文,作者:周新萌 刘 塨。

[11] “谁来为千城一面的建筑风格埋单”,作者:卢铿。

现代建筑解析课程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姓名:曾昀 学号:[1**********]2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吴少昆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而传统建筑作为其中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源远流长、独具一格。随着历史的推进、时代的更替,传统建筑的形制和功能已不能满足今天高度发达的经济,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传统文化和争取传统建筑文化创新放在首要位置。纵观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通过对中国建筑现代继承思潮的分析,来探讨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的关系。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型转换是社会历史的必然产物,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不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来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碰撞给中国建筑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各个时期、各种形式的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上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探索,慢慢发展成熟起来,为现代中国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盛宴。

【关键词】: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现代建筑;现代表达

引言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将现代元素与古老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既有时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设计,又有传统的沉静与思考。中国的传统建筑的形式是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来的.具有成熟的结构体系和优美的建筑形式,对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已经不仅仅是对传统形式的简单的模仿.更不是某一局部构件的符号化处理.而应该是既能得到大众对传

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且也符合当今潮流的建筑形式,通过对传统建筑结构体系、屋顶形式、建筑材质、色彩组合、细部装饰等方面的借鉴和利用.将传统建筑的形式恰当地用现代建筑语素来重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因为人们最终还是要抛弃狂热的幻想,向往舒适的生活。尤其当人们希望摆脱那旋转着的世界带来的不由自主的焦虑和恐惧时,古老的元素总有着神秘的力量,给我们带来宁静与平和。有时不得不承认,那种内在的文化力量是如此强大、深入人心。

当前的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统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应该说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没有现代,也无所谓传统文化。它们是通过互相衬托来得以体现的。目前国内某些地区盲目追求现代,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至于城市建筑失去可识别性,形成“千城一貌”的尴尬局面。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建筑文化重新活跃起来,传统的建筑文化正逐步转化成适合现代建筑的建筑文化。使用对传统建筑的整体形式或者局部构造的提取和创新的表现方式,将传统形式或结构经过选择和再加工.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使其符合现代的功能和要求.将传统建筑形式原型加以抽象、简化运用到现代建筑中。采用片段的继承方式主张用“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或者“在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提出把传统建

筑形式的原型给予概括、变形、逆转、错位。提炼成具有表征性的符号。运用传统符号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接轨。许多现代建筑的设计上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化的设计手法,即将屋顶、斗拱、花格、砖墙、装饰图案等传统建筑的构件和特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层次运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上。这样既可以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尊重现实的技术和材料,又可以使传统建筑的特征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这种将传统建筑特征符号化的手法,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明显界限,寻找“既现代又传统”的模糊感。代表了将传统建筑的元素进行抽取和重构,是一种通过表象的模糊感实现传统建筑体验的手段。这种表现方法至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一些大型商业街,像上海金贸大厦、2010年的世博会展馆等,选择传统建筑中的特定形式加以概括提炼.并组织成为现代建筑语言.使其更具典型性 。

上海金贸大厦是以中国佛塔的形象为切人点设计了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与民族特色的塔式建筑,它的外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的佛塔造型.它的塔楼采取的是双轴对称的平面形式.使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完美的效果 金茂大厦是将现代摩天大楼与中国传统高塔造型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整栋大厦在散发高技派风格的机械美感的同时.又兼有中国古典塔之神韵,金茂大厦运用提炼与再创造的方式表达传统文化.而不是具象形式的模仿和僵硬照搬式的重复.是继承传统方面的典型成功之作

北京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的首都,现在仍保留有大量优秀的古建筑,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透出浓郁的古都气息。所以,在作为北

京的大门甚至中国的大门的西客站,更多借鉴传统建筑形象,给到达这一古都的中外旅客一个强烈的第一印象,是有充分理由的。西客站座南向北,以北立面为正面,常处于逆光之中,为减轻大片逆光面不可免地会产生的朦胧而沉重的印象,立面处理更强调天际轮廓线的高低错落,在正中开了一个大空洞,显得比较通透,又寓意为“大门”,构思是成功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改造主要借鉴唐代建筑形象并加以简化,显得气度不凡,雍容大度,明朗而简洁。传统中往往也有许多很符合现代观念的东西,越古的也可能越现代。

新疆迎宾馆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十分鲜明,又十分现代化。室外那一对喇叭形的冷却水塔高高耸立,内轮廓组合成尖拱,表面嵌砌来自维吾尔石膏花饰意匠的花格,造型秀雅而富特色,标志性很强。 2010年的世博会展馆,中国馆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斗冠结构造型、内部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有机统一,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除了结构方面,中国馆大面积地还采用大气、沉稳的“中国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国家馆以恢弘瑰丽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而且是简约化的装饰直线条,超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结语: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建筑设计领域还是室内设计领域.很多设计师都在寻求从传统建筑的形体上得到现代创作的灵感是最直观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法之一,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创作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使过去的东西融为今天的一部分,并让这种融合去说服世界。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认真学习和吸收全世界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自觉地融入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惟其如此,我们的古老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才有可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我们应该努力寻求一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创作道路。寻找传统文化的内涵,获得创作的灵感和题材,建造出既是传统的、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建筑物,从而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陈植,试谈建筑艺术的若干问题[J].建筑学报,1961(9).

[2】矫苏平.国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艺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1贝聿铭谈建筑创作侧记[J】.建筑学报,1998(4).

[4郝曙光.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颜红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6]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当代中国建筑大师:戴念慈》,张祖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总版社,2000、3。

[8] “对传统的理解”,武建强,《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3、12第十二期。

[9] “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吴良镛,《建筑学报》,1999、8。

[10]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一文,作者:周新萌 刘 塨。

[11] “谁来为千城一面的建筑风格埋单”,作者:卢铿。


相关内容

  • 建筑的地域性
  • 首先黄总谈到了建筑的地域性,他说,建筑本质最简单直接的描述,仅仅是一个"上栋下宇,以蔽风雨"的空间,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掩避体",建筑就是人类的房子,首先是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住"的问题,其次才是美观和文化.建筑的存在需要场地,而后房子的 ...

  • 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以南齐谢赫六法为例
  • 第17卷第4期 Vol17,N04温州大学学报2004年8月Aug,2004JournalofWenzhouUniversity 浅议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启示 以南齐谢赫"六法''为例 朱产穹 (温州大学艺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着重于物象的内在精 ...

  • 浅析湖南大学校园建筑的美学传承
  • 摘要:通过对湖南大学校园公共建筑的背景.风格及文化的研究,了解到在岳麓山文化背景下的校园建筑的美学传承. 关键词:建筑:美学:传承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2-0062-02 1.前言 随着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当代中国建 ...

  • "现代景观建筑赏析"课程思考题(13)
  • 建筑融合环境 摘要: 关键词:隈研吾 建筑融合环境 建筑材料 引言:通过学习现代景观建筑这门课,对建筑景观的细节表达与建筑材料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促使我在平常的学习和欣赏大师作品中更重视看建筑的整体与环境的协调以及建筑师对建筑细节的表达.本文将从我欣赏的建筑师隈研吾的建筑思想开始,并且结合一些他的经典 ...

  • 传统装饰文化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 传统装饰文化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唐志伟,2009282,设计艺术学)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受到重视, 把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情趣运用到室内装饰中是许多优秀设计师的设计之源.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璀璨的过去..中国传统的建筑室内设计运用了大 ...

  • 民族中的艺术符号
  • 随着社会的进步,不仅物质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社会文化.人的精神等上层建筑也与其同步发展.技术越进步,人们追求精神生活平衡的愿望也就越强烈.现代的艺术设计已经发展为"人性化"设计,追求感性和理性,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除表达其目的性以外,还要透过一些符号元素来传达设计的文化内涵,表 ...

  • 传统中式家居设计理念
  • 浅谈传统中式家居的设计理念 摘 要:五千年的历史塑造出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塑造除了中国特有的传承文化,其中包括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家居环境的追求和创造.下面就以传统中式风格的代表明清传统家具和中国园林式建筑为重点,诠释传统中式风格的设计方法与设计要点.只有通过对这些传统中式家居设计的理解与分析,才能给现 ...

  • 解构主义与东西方文化
  • 解构主义与东西方文化 [作 者]罗汉军 [提 要]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现代解构思想的奠基者,解构建筑理论家埃森曼却认为:解构是个很东方的想法.理解现代解构的成就,走出解构的误区,迫切需要解构中的对话.现代语言理论.解构主义哲学与解构建筑的崛起,正在突破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局限,开拓现代哲学.现代建筑与东 ...

  • 浅析现代主义对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影响
  • 摘 要:有人把古典的中式风格比作文言文,有人则将兼融中式元素和现代材质的新中式风格比作一首清雅含蓄的散文诗.新中式更多的是一种包容,而不是一种摒弃.新中式并不是对中式风格的扬弃,更不是对纯粹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巧妙融合,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又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