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情感分析.感悟题

经典例题一

一只手套

1.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地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这家百货小商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无所事事地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涂红色的指甲油,然后望着漂亮白皙的手独自陶醉了。

2.这时,店门上厚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身上陈旧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的积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女店主从自己修长的手指上移开目光,热情地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一批顾客。

3.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女店主说有,便热情地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起来,逐一问明价格。

4.好一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宜些。”母亲说:“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冻裂了,还是买羊皮的,羊皮的既暖和又好看。”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惟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挺好,就它了。”一问价钱,146元一双。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钞,先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币一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母亲说:“姑娘,我还差5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5元钱就算了? ”

5.女店主一口回绝:“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等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5元,我今天吃什么? ”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的游说,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少。儿子见母亲为难,说:“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6.母亲固执地说:“不,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她见女店主不肯降价,又试探着问:“姑娘,我钱不够,能不能给一半的钱,你卖一只手套给我? ”

7.女店主十分纳闷:“哪有买一只手套的? ”

8.母亲解释道:“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掉了一只。”

9.女店主直摇头:“绝对不行,剩下的一只我卖给谁? ”母亲无奈,便遗憾地从儿子左手上脱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货柜上,对儿子说:“咱们到别的店再看看吧。”她拉着儿子向店门走去,当他们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冷风呼地一声灌进店内。女店主忽然发现,被冷风掀起的少年的右手衣袖,像一只黑色的塑料袋软绵绵地飘荡着,原来这个少年压根儿就没有右手。

10.女店主陡然一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就在他们刚刚迈出店门的一刹那,她大声喊道:“请等一等!”母亲和少年回过头来,女店主说:“我卖给你们一只手套。”母亲付了73元钱,让儿子心满意足地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万谢而去。

11.女店主再次端详自己的双手,那双手健康而且修长。她猛然发现,这双可以创造无数财富和人生意义的手是多么宝贵,尤其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爱和精心呵护。惟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是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感到十分欣慰。人往往挣再多的钱都没满足的时候,而做了一件小小的善事,却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便是价钱与价值的区别。

这是一篇富有人情味的文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展现了哪些人情美。

经典例题二

外婆中医

1.她八十多岁了,却还在坐堂问诊,她替人看病不是为了钱,因为病人需要她。在她那儿看病,就像和外婆谈心,所以病患都亲切地称她“外婆中医”。

2.最近她突然感到身体不适,院方劝她退下来算了,但她说,她要把已预约了的患者全部看完,她职业生涯的句号不能在最后时刻画歪了。

3.最后一名预约患者是个农村高中生,他得了一种“怪病”,看一会儿书,眼前就出现许多游弋的幻影,学习效率急剧下降。陪他来的母亲说,花了不少钱换了几家医院治,也不见好转。离年三十还有几天,过了年,就是高三下学期,眼看高考在即,家里人心急如焚。

4.这个病她有把握治,她对高中生说,我要给你开的药方很便宜,乡里到处都能抓,只是药特别苦,开始吃时会呕吐不止,坚持几次就好了;药材煎熬的方法也有点特别;药方隔一段时间要微调一次,服几个月可彻底治愈。母子俩说,只要能缓解症状考上大学,再难的事都能做到。

5.她又叫他俩明天来拿药方。母子俩有点纳闷,医生都是当场开药的,这位老中医却卖关子,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6.外婆中医回到家中,翻箱倒柜,找出一只牛皮纸陈旧信封,抽出一叠更加陈旧的纸,上面全是用毛笔书写的繁体字药方。她开了个晚班车,将药方译成简体字,把计量单位“两”、“钱”化成“克”,誊写在医院的处方笺上。誊完后,她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衰竭感,她知道,该好好静休了。

7.第二天,她将首服药的药方交给母子俩,叮嘱道,服药二十天后给她写信,介绍服药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但一定要讲真话,尽可能写详细一点。她会及时回信,寄第二服药方。以后每次都这么办。她问高中生,你给我写信,就当作高考作文热身如何?高中生说,您的主意好,一举两得。

8.高中生在毕业前彻底治愈,他前后给外婆中医写了六封信,外婆中医也按时回了六封信,开了六服微调药方。她首封回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来信已阅,苦药你已适应,病情也有所好转,我颇感欣慰!兹寄上这一轮微调药方和煎熬方法。祝早日康复!”字体飘逸潇洒,落款的签名更是龙飞凤舞,令人拍案叫绝。高中生说,看她的书信,像看大师的书法作品,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她最后一封回信的结尾有所变动:“祝高考金榜题名,学成后报效社会!”

9.高中生决心报考外婆中医所在的中医大学。他如愿以偿,到大学报到后,他要去面谢外婆中医。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她的家。他按下门铃,但无人开门,他反复按了几次,结果一样。她到哪里去了?他想物业保安也许知道。

10.“老太太到天堂里去了,走了有几个月了。”保安说。

11.“啊——?!这不可能!”他大吃一惊。他手头上有真凭实据,证明她没死。

12.“死人的事哪个敢造谣?那是要遭天打雷劈的,不信你去问她女儿。”

13.按照保安提供的地址,他在小区的另一栋楼里找到了她的女儿,一个头发已花白的女人。他自报家门后,对方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

14.原来外婆中医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已来日不多注。誊写完药方后,一次性地将七封回信、六服微调药方及信封提前写好,连落款处的“月”和“日”二字都已写在信里,并交代她女儿,收到来信后,只要将回信的日子,在“月”和“日”前,填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就可以。

15.每次都这么办。只有一封信至今未发,上面是这样写的:“实在抱歉,我已无能为力,请另请高明!”万一来信说,服药后病情没有好转,就把那封信发出去,以免贻误病情。

16.男儿有泪不轻弹,大学生哭了,他说,我要到你母亲墓地去祭拜。

17.我母亲没有墓地,你上《人体解剖学》时,在人体解剖实验室里,会看到她捐献的遗体。

大学生再一次失声痛哭。

文章最后两次写大学生因为感动而哭,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说说大学生被感动的原因。

经典例题三

善良的心

1.开春,他把自己像种子一样随意撒在一个海参养殖场。多次求职碰壁,无奈只能像现在这样以一个民工的身份被雇用。尽管他的专业就是海水养殖,可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谁能相信他,敢把动辄百万元的海参养殖池交给他?

2.秋天,突然接到了母亲因脑出血要做开颅手术的电话, 他惊得魂飞魄散。独自把他和弟弟抚养成人,又殚精竭虑供养他上大学的母亲,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忐忑不安地站在老板面前,卑微得像根草。他想支走半年的工钱,又嗫嚅着,乞求老板能借给他几千元钱,只要能救母亲的命,他自当竭尽全力为老板打工抵债。出乎意料,老板似乎没有半点迟疑,为他筹措了一万元钱。他怀揣着这份温暖,一刻也不敢停留,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凭据。临上火车,他对驱车来送他的老板递上欠条,不料被老板挡了回来:一百个欠条和誓言也抵不过一颗善良的心。他听了,心动如潮。他把那张欠条藏在贴身的内衣中,同时收藏起的还有一份感动和厚重的情谊。

3.半年过去了,再也没见到他的踪影。年终工友们领工资时有人提起了他,言语里除了对他的不屑,更多的是对老板过分善良的感喟。直到这时,老板才恍然想起,他的确是好长时间没有一个电话了。

4.年关逼近,打工的人还在回家的途中,不料这时候他回来了,带着成年的弟弟,背着半身不遂的母亲。他告诉老板,母亲的病刚稳定,知道现在这里正是缺人手的时候,就急急地赶来。他一家人执意要住在海边的一所简陋的屋子里,说晚上可以顺便守棚看护,多双眼睛,会少些不必要的损失。

5.就在这一年的元宵节,当人们还沉浸在欢庆的气氛中的时候,四十年一遇的风暴潮轻而易举地把养殖户多年经营的梦想和希望打得支离破碎。天刚放亮,一宿未眠的老板踏着厚厚的大雪跌跌撞撞赶往场里去,对于海中围堰的养参大池,老板不抱什么幻想,只奢望着老天能留给他一线生机,保住海岸边的育苗大棚。大棚里有越冬的参苗,倘若大棚被风吹走,参苗将全部被冻死。

6.蓦地,老板在一片歪七竖八的大棚周围,看到一个还倔强地站立的大棚,仔细辨认,那分明就是自己的大棚啊。他狂奔过去,近看才明白:不是老天保佑他,而是人在助他。加固在大棚上的一道道绳索,堆放在周围的一袋袋沙包,都是那兄弟俩所为。那价值几十万的财产,硬是被兄弟俩舍命保护下来了。他想象不出那兄弟俩在暴风雪中干了多长时间,更不敢想那样恶劣的气候,即使出再多的钱,又有谁会不惜冒着塌棚的危险来守候加固?

7.老板急于找到那兄弟俩。劫后的海滩,一片狼藉。许多人在奔跑着,整篮子地捡拾被浪卷上来的海参。想到那兄弟俩近水楼台会拾到许多海参,也算是对他们冒死守住大棚的一种补偿吧,老板心里稍感宽慰。转身走进大棚,老板惊住了,那兄弟俩正在棚里为苗池换水。“怎么不去捡海参?别人都捡发了。”

8.他说:“池里盐度太低,并且缺氧,不赶紧换水,参苗会大批死亡,损失的就不是捡几千元海参的价钱了!对了,最好赶紧投放一些光合细菌„„”老板诧异地看着他:一个民工能说出这些专业术语来?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自己学的就是这个专业。

9.在那场风暴潮中幸存的育苗大棚成了老板最骄傲的资本和财富。老板逢人便夸他的仁义和忠厚,称他是少见的好人,是难得的人才。那棚里的参苗成了抢手货,早已被高价预订一空。还有养殖户打他的主意,悄悄地“递高价”想挖老板的墙脚,却被他断然拒绝了。他说,不是自己有多么高尚,只不过是“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啊。

10.这是个真事,老板是我哥,每遇别人有求之事,哥总是倾力相助,还现身说法告诫我要与人为善,他说:“做生意,有投入不一定会有回报,唯有善举和爱,可以循环,无论投入多少,冥冥之中总会有回报,要么是平安如意,要么是逢凶化吉。即便没有奇迹出现,

也会收获快乐,得到愉悦和心安。”

结合全文,从老板和大学生两方面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以及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经典例题四

老人与树

1.老人躺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老人望着那瓶里的水通过一根橡皮管,正在一滴一滴流进自己的血管里。

2.医生说:“挂了水,烧便会退掉;烧退了,病自然也就会好的。”老人将信将疑,瞥了医生一眼,一副来去无牵挂的样子。

3.老人的老伴走得早了点,但儿子、媳妇还算孝顺,孙子聪明、乖巧,特让他欢欣。后来,儿子、儿媳去城里打工了,老人开始觉着家里有点儿冷清了。不过,还有孙子呢。后来,孙子长大了,上学了,也不再缠他了。再后来,孙子考上大学,也进城去了。老人心里牵挂,但并不埋怨孙子。再说,还有门前那棵老榆树呢。

4.这棵老榆树有多老,老人也不清楚。只是树干上长满了老疙瘩,树冠覆盖好大一片地。春天里,满树是一串串的榆树花,那淡淡的清香,满村都能闻得着。

5.孙子走后,老人去看老榆树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这棵老榆树可算得上是山里的奇迹、村里的宝贝了。几十年来,父母走了,老伴走了,村上的老人也一个个都走了。比自己老的,又比较熟悉的,也就是这棵老榆树了。儿子、媳妇,特别是孙子,离家去城里以后,老人的魂就好像拴在这棵老榆树上了。

6.可是,谁会想到,老榆树竟然也离开他,进了城。

7.那天,开来一辆大吊车,把老榆树连根挖起,拖到城里去了。老人忍不住冲着挖树的人责问:“这树碍着你们啥事啦,大老远跑来动它?”一个中年人向老人作了解释,市里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突击购树、栽树。还说,这棵树市里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村里准备用这笔钱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后,再也不必跑好几里山路去挑水了。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8.老人无言以对。

9.一般来说,想通了的事,老人便会释然。可这次不知怎的,道理似乎明白了,可心里老是憋屈得慌。自从老榆树被拖走后,老人像掉了魂似的,丢三落四,恍恍惚惚,竟不知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10.春天又来了,老榆树又该冒出新芽了,无须多久,那盛开的榆树花又要串串挂挂,满树摇曳了。老人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得进城去看看那棵老榆树。

11.老人还是好多年前去过城里,这次一看,城里的变化委实让他吃惊不小。市中心新建了一个好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是一个环形的林带,全是新栽的树木。他一棵棵看过去,多是银杏、香樟等名贵树木,只是不见他的老榆树。他仔细寻了一遍,仍然不见踪影。他鼓起勇气问正在给树浇水的园工:“可有榆树?”那人指指不远处一个角落,不屑地回道:“那儿好像有棵榆木疙瘩。”老人瞪了那人一眼,径自朝广场边上走去。

12.没多远,老人一眼就认出那疙瘩累累的老榆树,不觉加快步伐赶了过去。待到跟前时,老人不禁愣住了:那庞大的树冠没了,树干上面那繁密而舒展的枝杈被截得七零八落,参差不齐。最让他诧异的是,老榆树的树干上还吊着两个水袋子——城里人正在给树挂水。

13.老人面对着老榆树,坐了好一阵,然后起身,上上下下又把老榆树打量了一番,还拍了拍那疙瘩累累的树干,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

14.折回的途中,忍不住问那个园工:“小师傅,这树干吗要挂水呢?”园工解释道:“挂水是救它的命呀!”他还指着老榆树,叹了口气:“这么老的树,突击搬动移栽,要遭一劫了!”老人不再言语,脚步明显地沉重起来。老人回家后不吃不喝,倒头睡了三天。被人送到乡卫生院。

15.老人躺在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当瓶子里的水就要滴完的时候,医生又进来了。老人一改原来那副无所谓的样子,郑重地问医生:“大夫,这挂水,

真的就那么顶用吗?”老人态度的转变令医生甚为惊奇,但他只是笑笑说:“当然。”老人脱口又问道:“那么,树呢?”

16.“树?”医生怔怔地望着老人,一头雾水。

对移栽老榆树这件事,中年人和老人的评价或感受各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移栽老榆树这件事的态度和理由。

使用注意事项:

题目来源期末试题、模拟试题

题目有新有旧,但你会发现:知识点是不变的

做题后认真总结、积累

经典例题一

一只手套

1.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地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这家百货小商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无所事事地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涂红色的指甲油,然后望着漂亮白皙的手独自陶醉了。

2.这时,店门上厚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身上陈旧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的积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女店主从自己修长的手指上移开目光,热情地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一批顾客。

3.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女店主说有,便热情地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起来,逐一问明价格。

4.好一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宜些。”母亲说:“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冻裂了,还是买羊皮的,羊皮的既暖和又好看。”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惟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挺好,就它了。”一问价钱,146元一双。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钞,先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币一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母亲说:“姑娘,我还差5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5元钱就算了? ”

5.女店主一口回绝:“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等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5元,我今天吃什么? ”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的游说,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少。儿子见母亲为难,说:“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6.母亲固执地说:“不,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她见女店主不肯降价,又试探着问:“姑娘,我钱不够,能不能给一半的钱,你卖一只手套给我? ”

7.女店主十分纳闷:“哪有买一只手套的? ”

8.母亲解释道:“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掉了一只。”

9.女店主直摇头:“绝对不行,剩下的一只我卖给谁? ”母亲无奈,便遗憾地从儿子左手上脱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货柜上,对儿子说:“咱们到别的店再看看吧。”她拉着儿子向店门走去,当他们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冷风呼地一声灌进店内。女店主忽然发现,被冷风掀起的少年的右手衣袖,像一只黑色的塑料袋软绵绵地飘荡着,原来这个少年压根儿就没有右手。

10.女店主陡然一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就在他们刚刚迈出店门的一刹那,她大声喊道:“请等一等!”母亲和少年回过头来,女店主说:“我卖给你们一只手套。”母亲付了73元钱,让儿子心满意足地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万谢而去。

11.女店主再次端详自己的双手,那双手健康而且修长。她猛然发现,这双可以创造无数财富和人生意义的手是多么宝贵,尤其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爱和精心呵护。惟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是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感到十分欣慰。人往往挣再多的钱都没满足的时候,而做了一件小小的善事,却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便是价钱与价值的区别。

这是一篇富有人情味的文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展现了哪些人情美。

经典例题二

外婆中医

1.她八十多岁了,却还在坐堂问诊,她替人看病不是为了钱,因为病人需要她。在她那儿看病,就像和外婆谈心,所以病患都亲切地称她“外婆中医”。

2.最近她突然感到身体不适,院方劝她退下来算了,但她说,她要把已预约了的患者全部看完,她职业生涯的句号不能在最后时刻画歪了。

3.最后一名预约患者是个农村高中生,他得了一种“怪病”,看一会儿书,眼前就出现许多游弋的幻影,学习效率急剧下降。陪他来的母亲说,花了不少钱换了几家医院治,也不见好转。离年三十还有几天,过了年,就是高三下学期,眼看高考在即,家里人心急如焚。

4.这个病她有把握治,她对高中生说,我要给你开的药方很便宜,乡里到处都能抓,只是药特别苦,开始吃时会呕吐不止,坚持几次就好了;药材煎熬的方法也有点特别;药方隔一段时间要微调一次,服几个月可彻底治愈。母子俩说,只要能缓解症状考上大学,再难的事都能做到。

5.她又叫他俩明天来拿药方。母子俩有点纳闷,医生都是当场开药的,这位老中医却卖关子,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6.外婆中医回到家中,翻箱倒柜,找出一只牛皮纸陈旧信封,抽出一叠更加陈旧的纸,上面全是用毛笔书写的繁体字药方。她开了个晚班车,将药方译成简体字,把计量单位“两”、“钱”化成“克”,誊写在医院的处方笺上。誊完后,她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衰竭感,她知道,该好好静休了。

7.第二天,她将首服药的药方交给母子俩,叮嘱道,服药二十天后给她写信,介绍服药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但一定要讲真话,尽可能写详细一点。她会及时回信,寄第二服药方。以后每次都这么办。她问高中生,你给我写信,就当作高考作文热身如何?高中生说,您的主意好,一举两得。

8.高中生在毕业前彻底治愈,他前后给外婆中医写了六封信,外婆中医也按时回了六封信,开了六服微调药方。她首封回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来信已阅,苦药你已适应,病情也有所好转,我颇感欣慰!兹寄上这一轮微调药方和煎熬方法。祝早日康复!”字体飘逸潇洒,落款的签名更是龙飞凤舞,令人拍案叫绝。高中生说,看她的书信,像看大师的书法作品,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她最后一封回信的结尾有所变动:“祝高考金榜题名,学成后报效社会!”

9.高中生决心报考外婆中医所在的中医大学。他如愿以偿,到大学报到后,他要去面谢外婆中医。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她的家。他按下门铃,但无人开门,他反复按了几次,结果一样。她到哪里去了?他想物业保安也许知道。

10.“老太太到天堂里去了,走了有几个月了。”保安说。

11.“啊——?!这不可能!”他大吃一惊。他手头上有真凭实据,证明她没死。

12.“死人的事哪个敢造谣?那是要遭天打雷劈的,不信你去问她女儿。”

13.按照保安提供的地址,他在小区的另一栋楼里找到了她的女儿,一个头发已花白的女人。他自报家门后,对方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

14.原来外婆中医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已来日不多注。誊写完药方后,一次性地将七封回信、六服微调药方及信封提前写好,连落款处的“月”和“日”二字都已写在信里,并交代她女儿,收到来信后,只要将回信的日子,在“月”和“日”前,填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就可以。

15.每次都这么办。只有一封信至今未发,上面是这样写的:“实在抱歉,我已无能为力,请另请高明!”万一来信说,服药后病情没有好转,就把那封信发出去,以免贻误病情。

16.男儿有泪不轻弹,大学生哭了,他说,我要到你母亲墓地去祭拜。

17.我母亲没有墓地,你上《人体解剖学》时,在人体解剖实验室里,会看到她捐献的遗体。

大学生再一次失声痛哭。

文章最后两次写大学生因为感动而哭,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说说大学生被感动的原因。

经典例题三

善良的心

1.开春,他把自己像种子一样随意撒在一个海参养殖场。多次求职碰壁,无奈只能像现在这样以一个民工的身份被雇用。尽管他的专业就是海水养殖,可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谁能相信他,敢把动辄百万元的海参养殖池交给他?

2.秋天,突然接到了母亲因脑出血要做开颅手术的电话, 他惊得魂飞魄散。独自把他和弟弟抚养成人,又殚精竭虑供养他上大学的母亲,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忐忑不安地站在老板面前,卑微得像根草。他想支走半年的工钱,又嗫嚅着,乞求老板能借给他几千元钱,只要能救母亲的命,他自当竭尽全力为老板打工抵债。出乎意料,老板似乎没有半点迟疑,为他筹措了一万元钱。他怀揣着这份温暖,一刻也不敢停留,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凭据。临上火车,他对驱车来送他的老板递上欠条,不料被老板挡了回来:一百个欠条和誓言也抵不过一颗善良的心。他听了,心动如潮。他把那张欠条藏在贴身的内衣中,同时收藏起的还有一份感动和厚重的情谊。

3.半年过去了,再也没见到他的踪影。年终工友们领工资时有人提起了他,言语里除了对他的不屑,更多的是对老板过分善良的感喟。直到这时,老板才恍然想起,他的确是好长时间没有一个电话了。

4.年关逼近,打工的人还在回家的途中,不料这时候他回来了,带着成年的弟弟,背着半身不遂的母亲。他告诉老板,母亲的病刚稳定,知道现在这里正是缺人手的时候,就急急地赶来。他一家人执意要住在海边的一所简陋的屋子里,说晚上可以顺便守棚看护,多双眼睛,会少些不必要的损失。

5.就在这一年的元宵节,当人们还沉浸在欢庆的气氛中的时候,四十年一遇的风暴潮轻而易举地把养殖户多年经营的梦想和希望打得支离破碎。天刚放亮,一宿未眠的老板踏着厚厚的大雪跌跌撞撞赶往场里去,对于海中围堰的养参大池,老板不抱什么幻想,只奢望着老天能留给他一线生机,保住海岸边的育苗大棚。大棚里有越冬的参苗,倘若大棚被风吹走,参苗将全部被冻死。

6.蓦地,老板在一片歪七竖八的大棚周围,看到一个还倔强地站立的大棚,仔细辨认,那分明就是自己的大棚啊。他狂奔过去,近看才明白:不是老天保佑他,而是人在助他。加固在大棚上的一道道绳索,堆放在周围的一袋袋沙包,都是那兄弟俩所为。那价值几十万的财产,硬是被兄弟俩舍命保护下来了。他想象不出那兄弟俩在暴风雪中干了多长时间,更不敢想那样恶劣的气候,即使出再多的钱,又有谁会不惜冒着塌棚的危险来守候加固?

7.老板急于找到那兄弟俩。劫后的海滩,一片狼藉。许多人在奔跑着,整篮子地捡拾被浪卷上来的海参。想到那兄弟俩近水楼台会拾到许多海参,也算是对他们冒死守住大棚的一种补偿吧,老板心里稍感宽慰。转身走进大棚,老板惊住了,那兄弟俩正在棚里为苗池换水。“怎么不去捡海参?别人都捡发了。”

8.他说:“池里盐度太低,并且缺氧,不赶紧换水,参苗会大批死亡,损失的就不是捡几千元海参的价钱了!对了,最好赶紧投放一些光合细菌„„”老板诧异地看着他:一个民工能说出这些专业术语来?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自己学的就是这个专业。

9.在那场风暴潮中幸存的育苗大棚成了老板最骄傲的资本和财富。老板逢人便夸他的仁义和忠厚,称他是少见的好人,是难得的人才。那棚里的参苗成了抢手货,早已被高价预订一空。还有养殖户打他的主意,悄悄地“递高价”想挖老板的墙脚,却被他断然拒绝了。他说,不是自己有多么高尚,只不过是“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啊。

10.这是个真事,老板是我哥,每遇别人有求之事,哥总是倾力相助,还现身说法告诫我要与人为善,他说:“做生意,有投入不一定会有回报,唯有善举和爱,可以循环,无论投入多少,冥冥之中总会有回报,要么是平安如意,要么是逢凶化吉。即便没有奇迹出现,

也会收获快乐,得到愉悦和心安。”

结合全文,从老板和大学生两方面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以及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经典例题四

老人与树

1.老人躺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老人望着那瓶里的水通过一根橡皮管,正在一滴一滴流进自己的血管里。

2.医生说:“挂了水,烧便会退掉;烧退了,病自然也就会好的。”老人将信将疑,瞥了医生一眼,一副来去无牵挂的样子。

3.老人的老伴走得早了点,但儿子、媳妇还算孝顺,孙子聪明、乖巧,特让他欢欣。后来,儿子、儿媳去城里打工了,老人开始觉着家里有点儿冷清了。不过,还有孙子呢。后来,孙子长大了,上学了,也不再缠他了。再后来,孙子考上大学,也进城去了。老人心里牵挂,但并不埋怨孙子。再说,还有门前那棵老榆树呢。

4.这棵老榆树有多老,老人也不清楚。只是树干上长满了老疙瘩,树冠覆盖好大一片地。春天里,满树是一串串的榆树花,那淡淡的清香,满村都能闻得着。

5.孙子走后,老人去看老榆树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这棵老榆树可算得上是山里的奇迹、村里的宝贝了。几十年来,父母走了,老伴走了,村上的老人也一个个都走了。比自己老的,又比较熟悉的,也就是这棵老榆树了。儿子、媳妇,特别是孙子,离家去城里以后,老人的魂就好像拴在这棵老榆树上了。

6.可是,谁会想到,老榆树竟然也离开他,进了城。

7.那天,开来一辆大吊车,把老榆树连根挖起,拖到城里去了。老人忍不住冲着挖树的人责问:“这树碍着你们啥事啦,大老远跑来动它?”一个中年人向老人作了解释,市里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突击购树、栽树。还说,这棵树市里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村里准备用这笔钱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后,再也不必跑好几里山路去挑水了。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8.老人无言以对。

9.一般来说,想通了的事,老人便会释然。可这次不知怎的,道理似乎明白了,可心里老是憋屈得慌。自从老榆树被拖走后,老人像掉了魂似的,丢三落四,恍恍惚惚,竟不知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10.春天又来了,老榆树又该冒出新芽了,无须多久,那盛开的榆树花又要串串挂挂,满树摇曳了。老人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得进城去看看那棵老榆树。

11.老人还是好多年前去过城里,这次一看,城里的变化委实让他吃惊不小。市中心新建了一个好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是一个环形的林带,全是新栽的树木。他一棵棵看过去,多是银杏、香樟等名贵树木,只是不见他的老榆树。他仔细寻了一遍,仍然不见踪影。他鼓起勇气问正在给树浇水的园工:“可有榆树?”那人指指不远处一个角落,不屑地回道:“那儿好像有棵榆木疙瘩。”老人瞪了那人一眼,径自朝广场边上走去。

12.没多远,老人一眼就认出那疙瘩累累的老榆树,不觉加快步伐赶了过去。待到跟前时,老人不禁愣住了:那庞大的树冠没了,树干上面那繁密而舒展的枝杈被截得七零八落,参差不齐。最让他诧异的是,老榆树的树干上还吊着两个水袋子——城里人正在给树挂水。

13.老人面对着老榆树,坐了好一阵,然后起身,上上下下又把老榆树打量了一番,还拍了拍那疙瘩累累的树干,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

14.折回的途中,忍不住问那个园工:“小师傅,这树干吗要挂水呢?”园工解释道:“挂水是救它的命呀!”他还指着老榆树,叹了口气:“这么老的树,突击搬动移栽,要遭一劫了!”老人不再言语,脚步明显地沉重起来。老人回家后不吃不喝,倒头睡了三天。被人送到乡卫生院。

15.老人躺在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当瓶子里的水就要滴完的时候,医生又进来了。老人一改原来那副无所谓的样子,郑重地问医生:“大夫,这挂水,

真的就那么顶用吗?”老人态度的转变令医生甚为惊奇,但他只是笑笑说:“当然。”老人脱口又问道:“那么,树呢?”

16.“树?”医生怔怔地望着老人,一头雾水。

对移栽老榆树这件事,中年人和老人的评价或感受各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移栽老榆树这件事的态度和理由。

使用注意事项:

题目来源期末试题、模拟试题

题目有新有旧,但你会发现:知识点是不变的

做题后认真总结、积累


相关内容

  • 怎样学写散文
  • 怎样学写散文 所谓散文,从广义说,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从狭义说,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实感情的文体. 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称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物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入升华,敷衍成 ...

  • 初中语文知识
  • 修辞手法作用类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 ...

  • 中考试卷结构总复习
  • 一.积累与运用 1.字音字形 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 排除法与直选法相结合:逐词审查,一一落实:项项看到,相互比验. 2.词语运用 A.关联词:考虑关联词的搭配习惯:考虑上下句的关系. B同义词:词意范围大小:词意轻重程度:词语感情色彩:词语侧重点:词语搭配习惯.结合语境思考选择 3.名著阅读及语 ...

  •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一)
  •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一)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一) 第一课时 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记叙文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考生受思维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真知灼见的文章的:而记叙文则不同,只要把事情说清楚或者把人写&quo ...

  • 2016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 2016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下面就本试卷的特点略加解说. 1.覆盖面广,考查到位 全套试题26个小题,出题范围覆盖字音.字形.病句的修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古诗文积累等,同时又涉及到了提取与加工信息.语言的理解.语言的赏析与运用以及品读关键性 ...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考点
  • 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 一.基础知识点串讲 1.识字.写字我拿手 2.多音字我来变 3.课文内容我知道 4.读读背背我最棒 5.句式转换我能行(8个) ①把字句,被字句转换 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③陈述句转换成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 ④肯定句转换成双重否定句 ⑤修改病句 ⑥口语交际(语言得体) ⑦句子 ...

  • 作文考前辅导
  • 期末作文考前辅导 三年级作文训练,在思维和技能方面,我们以为应该仍然是认识生活(自然.社会).思考和感悟生活(自然.社会),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表现(达)自己对生活(自然.社会)的认识.思考和感悟,只是要求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比一.二年级更为成熟,技能比一.二年级更为熟练和全面. 1."原 ...

  •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照写作内容记叙文可分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 ...

  • [中考专题]2012年山西省语文考试科目说明
  • 3月12日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大 中 小 [中考专题]2012年山西省语文考试科目说明 (2012-03-12 09:50:21) 2012年山西省语文考试科目说明及题型示例及答题方法解析 I.命题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 阅读与赏析技巧
  • 阅读与赏析技巧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 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 :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 1.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