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

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45分)

1.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句话,用工整的正楷字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2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震悚(sǒng) 荒谬(miào) 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āng)

B. 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jiān)

C.俨然(yǎn) 幽咽(yàn) 诘问(jié) 差使(chāi )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zè)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瓦砾 张惶失措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B.孤孀 不可明状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C.赃物 眼花缭乱 情郁于中 月明风清

D.狼籍 触目伤怀 莫名其妙 富丽堂皇

4、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典质(抵押) 举箸 (筷子) 宜乎众矣 (应当)

B、清涟(清水) 惧惮(害怕) 便扶向路(沿,顺着)

C、鸿儒(大) 箱箧(箱子) 无人问津(唾液)

D、绥靖(安抚,平定) 叹惋(感叹) 触目伤怀 (心)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

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B.嘻,技亦灵怪矣哉!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学过的《爱莲说》、《陋室铭》,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D.有时说话就应照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7.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 (2分)

A.《阿长与》——鲁迅——《朝花夕拾》

B.《芦花荡》——孙犁———《孙犁文集》

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

D.《核舟记》——张潮——《虞初新志》

8.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二是写他的“苦”。

B、《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沉重代价。

C、《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信客》的语言既质朴又典雅,而且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佳句。

D、《背影》的作者朱自清说他写本文是因为离家太久,为思念父母而写,文中所写不是真实的事。

10、根据提示默写(19分)

(1) ,山山唯落辉。

(2) ,白云千载空悠悠。

(3)《爱莲说》一文中可以用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 《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6)杜甫《春望》中写家信珍贵的句子是

(7) 《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暗示老妇也被抓去的诗句是,。

(8)《陋室铭》一文中的主旨句是:。文中描写作者居住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9)、《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11、综合性学习。( 8分)

(1)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初中阶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大致的印象以及感受最深的一点。

名著:《 》 (1分)

①作者: ②主人公:( 1分)

③感受最深:( 1 分)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①请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2分) ②写出两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1分)

③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就人类和平事业设计一则公益广告。(2分)

三、阅读部分(共55分)

(一)(共17分)

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2、给下面两个词在括号内注音,横线上释义。(2分)

拭( ) 蹒跚( )

13、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动词。(3分)

14、上文对父亲刻画运用了和两种描写方法。(2分)

15、文内划波浪线的一句话表现了父亲。(1分)

16、我两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①;②。(2分)

17、文中加点的“再”字表现“我”:。(1分)

18、父亲买回橘子后“心里很轻松似的”这是因为:

① ②。(2分)

19、用一句话归纳这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2分)

20、父爱是伟大的,母爱也一样。请你用比喻写歌颂父母亲的两句话:

② ( 2 分)

(二)(共2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开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然黄发垂髻并怡自乐。

21、第二段的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2分)

22、写出下面两个句子中带点词的古义和今义。(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 今义: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渔人甚异之。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归往。

25.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6、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达了桃源人怎样的意愿?(3分)

答:

27、渔人偶遇桃花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三)海中救援(18分)

①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③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⑤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⑥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28. 第①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2分)

29. 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第④段中的“应声而出”表现了汉斯的精神(2分)

31. 第⑤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2分)

32. 第⑤段中“汉斯吻了他的母亲”中的“吻”一词表现了:(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第⑥段中,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部分(50分)

从下面两个题型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诗人说,人生没有爱,就像春天里没有鲜花。哲人说,爱,这是标志人类高尚气度之美的花朵。我们说,爱,常常让我们欢欣,有时,也让我们烦忧。请结合你的生活感受,选择一个方面,以“爱,带给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感受。

2、有一位科学家说“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是的,每个人都很重要,只要我们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奋斗着,我们就无比重要的生活着。请以“我很重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45分)

1.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句话,用工整的正楷字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2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震悚(sǒng) 荒谬(miào) 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āng)

B. 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jiān)

C.俨然(yǎn) 幽咽(yàn) 诘问(jié) 差使(chāi )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zè)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瓦砾 张惶失措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B.孤孀 不可明状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C.赃物 眼花缭乱 情郁于中 月明风清

D.狼籍 触目伤怀 莫名其妙 富丽堂皇

4、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典质(抵押) 举箸 (筷子) 宜乎众矣 (应当)

B、清涟(清水) 惧惮(害怕) 便扶向路(沿,顺着)

C、鸿儒(大) 箱箧(箱子) 无人问津(唾液)

D、绥靖(安抚,平定) 叹惋(感叹) 触目伤怀 (心)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

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B.嘻,技亦灵怪矣哉!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学过的《爱莲说》、《陋室铭》,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D.有时说话就应照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7.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 (2分)

A.《阿长与》——鲁迅——《朝花夕拾》

B.《芦花荡》——孙犁———《孙犁文集》

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

D.《核舟记》——张潮——《虞初新志》

8.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二是写他的“苦”。

B、《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沉重代价。

C、《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信客》的语言既质朴又典雅,而且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佳句。

D、《背影》的作者朱自清说他写本文是因为离家太久,为思念父母而写,文中所写不是真实的事。

10、根据提示默写(19分)

(1) ,山山唯落辉。

(2) ,白云千载空悠悠。

(3)《爱莲说》一文中可以用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 《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6)杜甫《春望》中写家信珍贵的句子是

(7) 《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暗示老妇也被抓去的诗句是,。

(8)《陋室铭》一文中的主旨句是:。文中描写作者居住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9)、《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11、综合性学习。( 8分)

(1)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初中阶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大致的印象以及感受最深的一点。

名著:《 》 (1分)

①作者: ②主人公:( 1分)

③感受最深:( 1 分)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①请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2分) ②写出两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1分)

③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就人类和平事业设计一则公益广告。(2分)

三、阅读部分(共55分)

(一)(共17分)

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2、给下面两个词在括号内注音,横线上释义。(2分)

拭( ) 蹒跚( )

13、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动词。(3分)

14、上文对父亲刻画运用了和两种描写方法。(2分)

15、文内划波浪线的一句话表现了父亲。(1分)

16、我两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①;②。(2分)

17、文中加点的“再”字表现“我”:。(1分)

18、父亲买回橘子后“心里很轻松似的”这是因为:

① ②。(2分)

19、用一句话归纳这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2分)

20、父爱是伟大的,母爱也一样。请你用比喻写歌颂父母亲的两句话:

② ( 2 分)

(二)(共2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开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然黄发垂髻并怡自乐。

21、第二段的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2分)

22、写出下面两个句子中带点词的古义和今义。(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 今义: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渔人甚异之。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归往。

25.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6、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达了桃源人怎样的意愿?(3分)

答:

27、渔人偶遇桃花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三)海中救援(18分)

①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③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⑤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⑥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28. 第①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2分)

29. 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第④段中的“应声而出”表现了汉斯的精神(2分)

31. 第⑤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2分)

32. 第⑤段中“汉斯吻了他的母亲”中的“吻”一词表现了:(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第⑥段中,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部分(50分)

从下面两个题型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诗人说,人生没有爱,就像春天里没有鲜花。哲人说,爱,这是标志人类高尚气度之美的花朵。我们说,爱,常常让我们欢欣,有时,也让我们烦忧。请结合你的生活感受,选择一个方面,以“爱,带给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感受。

2、有一位科学家说“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是的,每个人都很重要,只要我们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奋斗着,我们就无比重要的生活着。请以“我很重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期中考试通知
  • 武教研发[2015] 05 号 关于全区中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统一测试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对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强化教学与管理的有效性,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对全区中小学2014-2 ...

  • 一年级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 一年级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一年级语文期中考后总结反思 大上个周,我校统一时间,严格布置考场,单人单桌单行举行了期中考试.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组织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中考试是就我们学生一个方面而言,是对我们学习情况的检查和总结,是学习态度.学习作风,学习效果,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的 ...

  • 2014年秋季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2014年秋季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东川三小 赵燕彩 一. 考试基本情况简述 一年级语文平均分90.59,二年级语文平均分88.5分,三年级语文平均分74.8分,四年级语文平均分67.7分,五年级语文平均分73.81分,除了一年级第一次参加考试外,其他年级明显比上学期期末考试低了很多,在下半个学 ...

  • 王虹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反思
  •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红桥中学:王虹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六年级的教学一晃而过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作为六年级的语文教师,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半年工作的得失.本次语文考试试卷是自己出的,涉及的层面和内容不算多,知识点也分布的不是很大.现对本学期六年级期中试卷及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班 ...

  •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分析及整改
  •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分析及整改 4月27日,我们一年级如期举行了期中测试,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出题情况: 本次检测共有十一道大题,试卷内容涵盖丰富,字词句段都有涉猎,试卷出题注重识字.写字.词句积累,很好地体现了学段特点,试卷题型多样,题量和难度较为适中. 二.试卷分析: 本次成绩虽然较为 ...

  •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2
  •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本学期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 38个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 78,优秀率57.9%,及格率92%.考试成绩正常.细细回顾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抓好平时的积累和归纳.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 学的东西,在平时,我很注意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测.六年级的课堂作业是可以不用写 ...

  •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加强下学期的教学,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本次期中考试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参加人数共有55人,总分100分,平均分91.16分,全班考试90分以上的有x个同学,80分以上的有,70-60分以 ...

  • 三.四.五.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
  •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依次为: 词典 燃烧 窗帘 胡作非为 嘱咐 防止 侵略 兴风作浪 二.略 三.根深蒂固 叶落归根 千岩竞秀 老马识途 鸡鸣狗叫 发奋图强 四.五.六(略) 七.1.句子通顺即可给分. 2.泥土 湖泊里 沙漠. 我明白了,无论是动.植物,要有合适的环境,才能健康成长 ...

  • 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 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反思 马村小学 路梅梅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从考试的成绩来看,不大理想,从中看到考试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