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研究_祁明德

2015年12月

(第12期,总第224期)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Dec.,2015(No.12, G eneral No.224)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研究

祁明德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文章以珠三角9个城市为例,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开放度、生态环境要:

治理能力等5个层面构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珠三角9个城市在2009-2013年期间

表现出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绩效普遍上升,其中深圳和

广州地区转型升级能力较强,但近两年出现了趋于缓和的迹象。最后针对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现状,从自主创

新、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营造创新环境氛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珠三角;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12-0068-04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基本上是承接海外产业转移的基础上结合本土产业发展而形成的,在

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基本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其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低成本伴随低利润、低技术含量伴随低

附加值、核心竞争力弱伴随缺乏自主品牌。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在商务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以及环保压

“十一五”时期开始陷入困境,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使这些力的上升,珠三角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从

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议题和战略。

经过多年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到底如何呢?正是本文尝试探讨的主题。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很多,相关经济理论的研究认为,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直接

相关关系。Grossman和Helpman的研究得出结论,重视高科技及创新的城市比其他城市有较高的经济增长

率,并且两种城市的人均收入存在偏差。[1]Frankel和Romer通过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也是提升劳动生产率,促

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2]Drucker和Feser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产业

结构调整。[3]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推进,国内学者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一类主要从单个影响因素的角

度研究对转型升级的影响,另一类主要从多因素角度开展研究。从单一影响因素角度来看:郑延智、黄顺春等

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第一产业比重具有负效应,对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影响为正,对第三产业比重影响

王翔选用1995—比较大,因此政府和企业要抓住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4]王修华、

2012年我国碳排放量的数据,对GDP增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比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收稿日期:2015-11-1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研究”(13YJAZH071)

作者简介:祁明德(1965-),藏族,甘肃天祝人,管理学博士,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企业转

型升级。

68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研究/祁明德

为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量,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低碳经济

[5][6]发展的耦合。张晓涛和李芳芳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从多因素角度来看:杜传忠和

[7]白洁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研究了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郭树龙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

[8]因素;程惠芳等人构建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9]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市场化水平、产

对外开放程度、环境管理能力等。但学者们从单一因素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的角度的研究较多,缺少业集聚、

对多因素综合考虑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综合考虑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珠三

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进行初步探讨。

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评价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可以由多个因素组成,结合珠

三角产业发展状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一般性原则,根据系统性、可操作、代表性、引导性等原则要

求,本文选取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开放程度、环境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的指

标来评价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上述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注:《广东统计年鉴2010—2014》、珠三角各市统计年鉴以及广东省统计局和各地市统计局。

三、产业转型升级绩效评价模型的设定

为有效针对珠三角9个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进行评价,本文采用线性权重法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综

合绩效评价模型,转型升级综合绩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Score TUI Á−−w n ?w nt ?−a ij , y ij ?

n −1t ?1i ?a g h k

其中,n、t、i分别代表一级指标个数、二级指标个数和三级指标个数;Wn和Wnt分别代表一级指标权重

)及其之下的二级指标权重;a ji 为各城市第i个三级指标权重;y ij =x ji ji (min×10为各城市三级指标得分,x ji ji (maxji (min))

是各城市第i个三级指标的原始指标数值;x ji (min是第j个城市第i个三级指标的最小基期指标值;x ji (max是第j))

个城市第i个三级指标的最大基期指标值。

数据变量的具体处理过程是:第一,消除各原始指标数值之间的计量单位和数量级差异,对原始数据进行

标准化处理。第二,逆向指标处理。由于单位产出能耗和单位产出三废排放量属于逆向指标,将其取倒数转变

为正向指标,然后再对其标准化处理。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现状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

产业最小,而且呈现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在本文研究的年份内,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69

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12期

有助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提升,因而也将其作为逆向指标处理。第三,采用客观复权法。本文以主成分分析

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为使不同年份的指标权重一致,各级指标的权重选取保持不变,鉴于近年来产业转型升

级的意识和紧迫感的增强,采用2009年基期年份指标数据为依据计算所得权重值。第四,以2009年为对比基

期年份,对其指标数据极大值(x ji (max))和极小值x ji (min,按y ij =x ×10得到各城市第i个三级指标得分,)ji (max)ji (min)

以此将各城市基期年份的单个指标得分确定在0到10之间,便于将各城市基期年份与往后各年份进行比较,

从而反映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基期以后各年份的得分可以大于10或小于0。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

权重。第五,依次根据相应的指标权重,将三级指标层层递进合成为综合指数。该综合指标的指数分值与产业

转型升级能力呈正相关,其得分越高表示转型升级绩效越好,反之则转型升级绩效较差。

四、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评价模型计算出2009-2013年珠三角9个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绩效综合指数,具体计算结果如

表2所示:

表2珠三角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绩效表现

1.珠三角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向关系。综合珠三角9个城市的产业

转型升级综合绩效平均得分,各个城市的排行从高到低依次为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

肇庆。各城市产业转型综合绩效排序表明,产业转型升级绩效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关系,且成呈

从近5年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排名正相关性,经济越发达的地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越好。但是,

看,东莞的排名很靠后,到2013年也仅排在第八,某种程度上说明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比较艰难。东莞作为珠

三角重要的产业发展基地,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

2.珠三角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绩效总体明显上升。将各年份9个城市转型升级综合指数计算简单算数平

均数,可以看出,珠三角9个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平均绩效指数从2009年的9.7上升到了2013年17.8,表明珠

三角各城市转型升级绩效总体上升明显,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3.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指数排名具有相对稳定性。多数城市的排名比较稳定,珠三角各地区产

业转型升级绩效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从各要素对指数的贡献来看,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提升、技

术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能力的提升。其中江门和肇庆转型升级绩效指数上升较明显,其主要原因

是城市经济水平较以往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

4.珠三角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绩效指数增长普遍呈现高速增长后开始趋于减缓,且较发达城市保持同一

水平的增速,较不发达城市增长速度加快。2009-2013年期间,珠三角各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绩效指数增长率

分别为广州12.1%、深圳10.6%、珠海16.8%、佛山16.9%、江门32.4%、东莞11.2%、中山16.8%、惠州31.9%、

肇庆22.7%。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珠三角核心城市转型升级进入攻坚阶段,其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取得积

极成效。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上述研究说明,经过这些年珠三角地区的不断努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珠三角9个城市整

70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研究/祁明德体产业转型升级能力都有明显提升。但是,其转型升级也开始出现了减缓的趋势,因此,进一步的转型升级任

转型升级进展很艰难。因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务依然十分艰巨。特别是类似东莞这样的珠三角核心城市,

1.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之一。正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深圳是珠三角乃至全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因此,稳居珠三角转型升级之首,且转型升级能力逐步上升。

因此,进一步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新型自主创新体制,加大投入自主创新力度,才能进一步促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力量,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使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紧密进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首先,

积极鼓励结合,企业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通过市场的手段,

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与广东产业界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其次,积极主动学习国外的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先进经验,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形成若干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中心,从而形成市场化的技术创新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逐步提高珠三角集聚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再次,优化政府支持,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从重视物质性基本建设向重视科技创新转变,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2.坚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能力的提升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因此,坚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据有关数据统计,到2013年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超越了第二产业。近几年,珠三角加大了在创意产业、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现代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力度。随着高端服务业发展,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科技、采购、物流、信息、营销服务环节将逐步做强做大,成为未来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将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相融合,实现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将会成为增强珠三角产业不断升级发展的新动力。

3.强化良好创新环境,积极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具有天然内生的良好创新环境和氛围。珠三角地区存在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和企业家,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的创新资源流向珠三角。珠三角特别是深圳的很多企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愿、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但是,对于其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的中小

针对这类企业的需求,珠三角地区应该扎实推进、落实大微企业而言,它们没有研发机构,缺乏创新研发资金。

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借助这一政策契机,再造一批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企业,大幅提升珠三角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珠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措施应该包括:第一,建设若干高效、方便、快捷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将具有创新需求的各类企业、机构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做到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共享,助力企业创新研发

第二,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负,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税负。税负减少会是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减轻,从而能够活动。

对珠三角地区来讲,这些中小微企业的职责不是为地方增加税收,主要在于做更有能力在创新方面增加投入。

强做大,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未来创新的主力。

参考文献

[1]

[2]

[3]GROSSMAN ,HELPMAN.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 1991:206-237.FRANKEL J A, ROMER D. Does Trade Cause Growth?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89(3) :379-399.DRUCKER J., FESER 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an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in thre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012, 42(1):1-14.

[4]郑延智,黄顺春,黄靓.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影响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4):113-117.

[5]王修华,王翔.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的耦合研究[J].软科学,2012,(3):29-32.

吴敏洁. 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6):101-103. [6]徐常萍,

[7]张晓涛,李芳芳. 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2013,(5):39-47.

[8]杜传忠,郭树龙.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J].广东社会科学,

2011,(4):60-66.

[9]白洁. 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来自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证据[J].江汉论坛,2013,(7):89-93.

[10]程惠芳,唐辉亮,陈超. 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11,(8):173-174.

[责任编校:周玉林]

[实习编校:粟红蕾]

71

2015年12月

(第12期,总第224期)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Dec.,2015(No.12, G eneral No.224)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研究

祁明德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文章以珠三角9个城市为例,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开放度、生态环境要:

治理能力等5个层面构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珠三角9个城市在2009-2013年期间

表现出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绩效普遍上升,其中深圳和

广州地区转型升级能力较强,但近两年出现了趋于缓和的迹象。最后针对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现状,从自主创

新、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营造创新环境氛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珠三角;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12-0068-04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基本上是承接海外产业转移的基础上结合本土产业发展而形成的,在

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基本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其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低成本伴随低利润、低技术含量伴随低

附加值、核心竞争力弱伴随缺乏自主品牌。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在商务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以及环保压

“十一五”时期开始陷入困境,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使这些力的上升,珠三角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从

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议题和战略。

经过多年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到底如何呢?正是本文尝试探讨的主题。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很多,相关经济理论的研究认为,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直接

相关关系。Grossman和Helpman的研究得出结论,重视高科技及创新的城市比其他城市有较高的经济增长

率,并且两种城市的人均收入存在偏差。[1]Frankel和Romer通过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也是提升劳动生产率,促

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2]Drucker和Feser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产业

结构调整。[3]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推进,国内学者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一类主要从单个影响因素的角

度研究对转型升级的影响,另一类主要从多因素角度开展研究。从单一影响因素角度来看:郑延智、黄顺春等

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第一产业比重具有负效应,对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影响为正,对第三产业比重影响

王翔选用1995—比较大,因此政府和企业要抓住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4]王修华、

2012年我国碳排放量的数据,对GDP增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比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收稿日期:2015-11-1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研究”(13YJAZH071)

作者简介:祁明德(1965-),藏族,甘肃天祝人,管理学博士,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企业转

型升级。

68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研究/祁明德

为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量,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低碳经济

[5][6]发展的耦合。张晓涛和李芳芳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从多因素角度来看:杜传忠和

[7]白洁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研究了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郭树龙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

[8]因素;程惠芳等人构建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9]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市场化水平、产

对外开放程度、环境管理能力等。但学者们从单一因素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的角度的研究较多,缺少业集聚、

对多因素综合考虑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综合考虑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珠三

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进行初步探讨。

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评价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可以由多个因素组成,结合珠

三角产业发展状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一般性原则,根据系统性、可操作、代表性、引导性等原则要

求,本文选取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开放程度、环境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的指

标来评价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上述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注:《广东统计年鉴2010—2014》、珠三角各市统计年鉴以及广东省统计局和各地市统计局。

三、产业转型升级绩效评价模型的设定

为有效针对珠三角9个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进行评价,本文采用线性权重法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综

合绩效评价模型,转型升级综合绩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Score TUI Á−−w n ?w nt ?−a ij , y ij ?

n −1t ?1i ?a g h k

其中,n、t、i分别代表一级指标个数、二级指标个数和三级指标个数;Wn和Wnt分别代表一级指标权重

)及其之下的二级指标权重;a ji 为各城市第i个三级指标权重;y ij =x ji ji (min×10为各城市三级指标得分,x ji ji (maxji (min))

是各城市第i个三级指标的原始指标数值;x ji (min是第j个城市第i个三级指标的最小基期指标值;x ji (max是第j))

个城市第i个三级指标的最大基期指标值。

数据变量的具体处理过程是:第一,消除各原始指标数值之间的计量单位和数量级差异,对原始数据进行

标准化处理。第二,逆向指标处理。由于单位产出能耗和单位产出三废排放量属于逆向指标,将其取倒数转变

为正向指标,然后再对其标准化处理。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现状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

产业最小,而且呈现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在本文研究的年份内,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69

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12期

有助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提升,因而也将其作为逆向指标处理。第三,采用客观复权法。本文以主成分分析

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为使不同年份的指标权重一致,各级指标的权重选取保持不变,鉴于近年来产业转型升

级的意识和紧迫感的增强,采用2009年基期年份指标数据为依据计算所得权重值。第四,以2009年为对比基

期年份,对其指标数据极大值(x ji (max))和极小值x ji (min,按y ij =x ×10得到各城市第i个三级指标得分,)ji (max)ji (min)

以此将各城市基期年份的单个指标得分确定在0到10之间,便于将各城市基期年份与往后各年份进行比较,

从而反映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基期以后各年份的得分可以大于10或小于0。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

权重。第五,依次根据相应的指标权重,将三级指标层层递进合成为综合指数。该综合指标的指数分值与产业

转型升级能力呈正相关,其得分越高表示转型升级绩效越好,反之则转型升级绩效较差。

四、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评价模型计算出2009-2013年珠三角9个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绩效综合指数,具体计算结果如

表2所示:

表2珠三角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绩效表现

1.珠三角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向关系。综合珠三角9个城市的产业

转型升级综合绩效平均得分,各个城市的排行从高到低依次为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

肇庆。各城市产业转型综合绩效排序表明,产业转型升级绩效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关系,且成呈

从近5年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排名正相关性,经济越发达的地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越好。但是,

看,东莞的排名很靠后,到2013年也仅排在第八,某种程度上说明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比较艰难。东莞作为珠

三角重要的产业发展基地,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

2.珠三角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绩效总体明显上升。将各年份9个城市转型升级综合指数计算简单算数平

均数,可以看出,珠三角9个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平均绩效指数从2009年的9.7上升到了2013年17.8,表明珠

三角各城市转型升级绩效总体上升明显,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3.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绩效指数排名具有相对稳定性。多数城市的排名比较稳定,珠三角各地区产

业转型升级绩效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从各要素对指数的贡献来看,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提升、技

术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能力的提升。其中江门和肇庆转型升级绩效指数上升较明显,其主要原因

是城市经济水平较以往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

4.珠三角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绩效指数增长普遍呈现高速增长后开始趋于减缓,且较发达城市保持同一

水平的增速,较不发达城市增长速度加快。2009-2013年期间,珠三角各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绩效指数增长率

分别为广州12.1%、深圳10.6%、珠海16.8%、佛山16.9%、江门32.4%、东莞11.2%、中山16.8%、惠州31.9%、

肇庆22.7%。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珠三角核心城市转型升级进入攻坚阶段,其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取得积

极成效。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上述研究说明,经过这些年珠三角地区的不断努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珠三角9个城市整

70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研究/祁明德体产业转型升级能力都有明显提升。但是,其转型升级也开始出现了减缓的趋势,因此,进一步的转型升级任

转型升级进展很艰难。因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务依然十分艰巨。特别是类似东莞这样的珠三角核心城市,

1.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之一。正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深圳是珠三角乃至全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因此,稳居珠三角转型升级之首,且转型升级能力逐步上升。

因此,进一步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新型自主创新体制,加大投入自主创新力度,才能进一步促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力量,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使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紧密进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首先,

积极鼓励结合,企业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通过市场的手段,

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与广东产业界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其次,积极主动学习国外的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先进经验,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形成若干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中心,从而形成市场化的技术创新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逐步提高珠三角集聚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再次,优化政府支持,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从重视物质性基本建设向重视科技创新转变,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2.坚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能力的提升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因此,坚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据有关数据统计,到2013年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超越了第二产业。近几年,珠三角加大了在创意产业、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现代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力度。随着高端服务业发展,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科技、采购、物流、信息、营销服务环节将逐步做强做大,成为未来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将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相融合,实现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将会成为增强珠三角产业不断升级发展的新动力。

3.强化良好创新环境,积极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具有天然内生的良好创新环境和氛围。珠三角地区存在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和企业家,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的创新资源流向珠三角。珠三角特别是深圳的很多企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愿、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但是,对于其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的中小

针对这类企业的需求,珠三角地区应该扎实推进、落实大微企业而言,它们没有研发机构,缺乏创新研发资金。

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借助这一政策契机,再造一批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企业,大幅提升珠三角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珠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措施应该包括:第一,建设若干高效、方便、快捷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将具有创新需求的各类企业、机构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做到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共享,助力企业创新研发

第二,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负,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税负。税负减少会是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减轻,从而能够活动。

对珠三角地区来讲,这些中小微企业的职责不是为地方增加税收,主要在于做更有能力在创新方面增加投入。

强做大,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未来创新的主力。

参考文献

[1]

[2]

[3]GROSSMAN ,HELPMAN.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 1991:206-237.FRANKEL J A, ROMER D. Does Trade Cause Growth?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89(3) :379-399.DRUCKER J., FESER 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an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in thre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012, 42(1):1-14.

[4]郑延智,黄顺春,黄靓.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影响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4):113-117.

[5]王修华,王翔.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的耦合研究[J].软科学,2012,(3):29-32.

吴敏洁. 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6):101-103. [6]徐常萍,

[7]张晓涛,李芳芳. 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2013,(5):39-47.

[8]杜传忠,郭树龙.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J].广东社会科学,

2011,(4):60-66.

[9]白洁. 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来自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证据[J].江汉论坛,2013,(7):89-93.

[10]程惠芳,唐辉亮,陈超. 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11,(8):173-174.

[责任编校:周玉林]

[实习编校:粟红蕾]

71


相关内容

  •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作者:薛继亮 产业经济研究 2013年12期 伴随着技术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力量,同时产业优化升级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撑.因此,选择那些对经济增长和国家强盛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并且进行创新和 ...

  • 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 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深圳市物流业为例 阮清芳 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 清华大学博士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现代物流业已扩展为以管理.信息技术.金融为支撑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对全球产业经济体系产生革命性影响.中国各级政府早在十年前就明确指出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与新经济增长点.近 ...

  • 关于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 关于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区国有企业的特点与作用: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与思路:推动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旨在抛砖引玉,供我区各级领导决策参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 ...

  • 从"制造"到"智造"--中国制造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
  • 从"制造"到"智造", 中国制造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 智慧时代 点"十"成金 制造企业转型在线调查报告 从"制造"到"智造", 中国制造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 智慧时代 点"十"成金 制 ...

  • 深耕转型升级,释放城市发展新动力    浙江日报
  • 深耕转型升级,释放城市发展新动力 深耕转型升级,释放城市发展新动力 2016年底,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入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为深度转型升级的中国增添了浓重的杭州印记. 4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75家,占杭州 ...

  •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科技局 科 技创新 平台是 科技基 础设施 建设的 重要内 容,具 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 ...

  • 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
  • 汕头市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 (2011-2015年)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制定本计划. 一.实施传统优势产业 ...

  •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百位企业CEO调查报告
  •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百位企业CEO调查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 22:27 新浪财经 序言 经过近30年的高速成长,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的三重因素驱动下,中国企业进入全面转型升级时期. 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或从外销转向内销. ...

  • _广东省外贸区域发展差异与外贸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 0卷第1 期第3 2014年1月 国际经贸探索 30N o. 1Vol. J A N . 2014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广东省外贸区域发展差异与外贸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杨友孝,陈文良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广东广州5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