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某城市道路设计说明-路基路面施工图水泥砼路面

一、工程概述

本设计道路位于启东市吕四港镇镇区内,北起堤顶公路南至335省道。本次设计道路宽40m ,范围为K0+000~K2+087.974,长2087.974m 。设计行车道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道路横跨十六总河和北串场河时均采用13m 单跨混凝土简支梁桥的形式。横跨位于K0+226处河道采用3m 钢筋砼盖板方涵过水。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及排水工程。

随着吕四港镇区建设的进一步开发建设,环城东路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本道路的实施基本符合启东市吕四港镇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 二、设计依据

1. 工程场地地形图及断面图 2. 环城东路规划红线图

3.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88) 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5.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7.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1989) 8.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9.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2-96) 10. 《城市道路-路拱》(05MR104)

11.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05MR301) 1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13. 其它相关规划及有关技术标准。 14. 业主的相关要求

15. 《启东市吕四港镇环城东路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勘测编号:2009-019)

三、道路工程设计概要 (一) 、技术标准

1.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Ⅱ级) 2. 计算行车速度:50km/h 3. 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4. 路面宽度:

5m人行道+4m非机动车道+3 m绿化隔离带+16m机动车道

+3m绿化隔离带+4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40m红线

5. 行车道正常横坡:1.5%(向两侧) 6.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

7. 车辆设计荷载:BZZ —100,中等交通量 8. 设计洪水频率:1/50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 区域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江苏部分,中国地震局,1992)规定,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 地质概况

本次设计依据的是《启东市吕四港镇环城东路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勘区地貌单元为第四系长江下游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平原。所经区域以农田为主,受后期人工改造变化较大,地势略有起伏,地面高程一般在▽3.00m ~▽3.59m 之间。

工程场地土层分类及土性描述如下:

场地地层一览表

3. 气象、水文

该段沿线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支配,干湿热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10.8℃。年平均降水量1028.4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72.2mm ,降雨多集中在6月下旬~7月上旬,年降雨166天。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偏北风,夏秋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秋夏之交常受台风袭击。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日照2016.8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374mm 。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长江河口三角洲平原,地貌形态单一。水系发达,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资源丰富。零星河沟较多,主要供农田排灌之用。水质属微硬水,不含侵蚀性CO 2 ,PH 值中微碱矿化度低,可供人畜饮用和工程用水,对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 4. 沿线地形

路线所经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地势平坦,沟渠纵

横,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河网水系发达。本标段全线地面标高在3.00~3.59米之间(国家85高程)。 (三)、路线设计 1. 平面线形设计

本设计道路路线基本服从道路规划红线走向, 并根据业主意见作了部分细部优化调整。全线采用三块板形式。道路沿线共有五个交叉口,分别与纬一路、新城路、北串场路、香堂路、兴区路、龚吕公路及335省道相交,均为平面交叉,均为本次设计内容。本道路具体指标如下:

实施路线长度:2087.974m 最大、最小纵坡: 3.6%,0.15% 最长、最短坡长:289.336m ,104.78m 2. 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道路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主要考虑原有道路路面标高、业主意见、近远期结合、相交道路设计标高、地下水位标高及排水要求。结合行车安全、舒适、施工要求及造价,进行过多次局部细化及优化调整。纵向控制点为本道路与堤顶公路衔接处标高7.867m ,以及与335省道衔接处标高4.510m ,85高程基准。 3. 横断面设计

根据业主的要求,本道路横断面布臵如下:

5m 人行道+4m非机动车道+3 m绿化隔离带+16m机动车道+3m绿化隔离带+4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40m红线 行车道正常横坡:1.5%(向两侧) 横断面路拱为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

(四) 、路基路面设计 A .路基设计

1. 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设计中心线处路基顶面标高。路基横坡型式同路面横坡,全线路段边坡以1:1放坡。

2. 一般路基施工时必须先清除20cm 表层耕植土及所有建筑垃圾,并形成双向路拱,严禁出现坑塘及凹面,应做到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行车道土路基原地翻松20cm ,以水泥石灰土进行处理并压实。保证施工期间路基排水边沟的畅通,使其在施工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3. 路基应密实、均匀、稳定。为了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性能力,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根据规范的要求,路基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法施工,均匀压实。对于弯沉或压实度达不到相关指标的应通过晾晒掺灰等加固措施对基底进行处理,仍达不到的建议再掺1~3%水泥。在下一层未达到相应的压实度及弯沉指标时不得进行上一层的铺筑。行车道部分压实度指标不应低于下表规定:

机动车道土质路基压实度(重型)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土质路基压实度(重型)

注: 1)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

2)填方高度小于80cm 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范

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

4. 路基材料要求 ① 石灰

石灰应采用Ⅱ级或Ⅱ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并注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进行有效CaO 、MgO 含量的试验,达到Ⅱ级石灰要求时才允许使用。 ② 水泥

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抗冻性好的水泥,其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 ③ 土

土采用塑性指数6

消解石灰、拌制混合料及基层养生用水可用自来水或洁净的河水。当水质可疑时应预先进行试验鉴定。人或牲畜可以饮用的水源均可以用作工程。

5.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配合比为水泥:碎石=5:95(重量比),该配合比仅为设计推荐配合比,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季节及所购材料结合现场配合比试验采用合理且满足规范要求的配合比。其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 ,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8%;基层水泥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5%,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6MPa ;处理层水泥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3%,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6MPa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压实后应及

时检查各项指标,不得在压实后用薄层补贴法找平,以防夹层、剥皮等现象发生。

6. 路基填土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土,不得含有杂草、树根和农作物残根等杂质。同类土填同一地段,不同类土应分类、分段填筑,以免土基不均匀沉陷。填土路段的表层不得有积水,雨季应当天填筑、当天碾压,下雨应停止填筑,以免形成“弹簧土”。

7. 沟槽部分回填土在距沟壁1m 的范围内薄铺轻夯,每层填土厚不得超过30cm 。

8. 原地面若为斜坡,先将边坡挖成阶梯形,每级台高不小于30cm ,台阶高不小于1m ,底面稍向内倾斜。

9. 道路路基施工时遇到河浜、泯沟时,应先抽水清淤,清淤至原状土,然后用50cm 碎砖铺底,其上用4%水泥土回填(水位线以下)及6%石灰土回填(水位线以上),分层压实。两侧边坡所挖台阶数不少于三个。

10. 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叉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路基在平地机整平后方可开始碾压,同时还应在碾压过程中不停地进行整平,运输和整平机具的运行路线应均匀分布。 11. 路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每层压实厚度≤20cm 。 12. 为保证路基边坡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路基两侧需超宽碾压,每侧超宽值为25cm 。

13.对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以确保压实度满足要求。 B .路面设计

1. 根据路段所处的自然区划、道路等级、沿线的地基条件和地质条件,结合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本地区的路面施工工程实例,本着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确定路面方案。本次实施的行车道路面结构层设计及验收弯沉(BZZ-100)由上往下依次为:

(若原地面在20cm 处理层以下时,清表后填土部分均采用6%的石灰土填至地基处理层底,常水位以下用4%水泥土填筑。路基薄弱的可适当增加石灰剂量,仍达不到要求的再掺1~3%水泥,处理范围及深度现场确定)

2. 路面结构层材料要求 ①沥青混凝土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AC-13F 型,方孔筛,中粒式沥青

混凝土采用AC-20F 型,方孔筛。粗集料建议采用玄武岩(无玄

武岩时可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其级配及沥青含量应在施工前试验确定,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等级应不低于B 级,标号为AH-70,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4.2条的要求。集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4.8、4.9条的要求。细集料与沥青粘结性达不到4级时,可掺加消石灰粉、水泥等抗剥落剂。

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砂等)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1%。不得混有石灰、煤渣、草根等其他杂物。粗集料应质地坚硬并符合规定级配,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石料强度≥2级,压碎值小于20%,针片状颗粒含量≤15%,含泥量≤1%,不许使用石灰岩碎石。

②集料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集料应具有一定的级配,级配范围见下表,且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方孔筛);大于2.361mm 的粗集料质量宜为60%~80%。压碎值≤35%,含泥量

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

③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应符合质量要求。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生产至使用间隙时间不大于一个季度,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性的水泥。

④水泥石灰土

路面基层采用的石灰应为Ⅱ级或Ⅱ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并注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进行有效CaO 、MgO 含量的试验,达到Ⅱ级石灰要求时才允许使用。

水泥石灰土底基层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0.6MPa 。土采用塑性指数6

⑥其他

水的要求同路基。

3. 施工时可在征得建设单位及监理同意后更改侧石长度。侧石规格:30×12.5×99cm ,C30砼,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 。两节路缘石之间用1:3水泥砂浆挤浆并勾缝,对接整齐美观。

4.交叉口处高程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四、排水工程设计概要

本工程开工前请对沿线作充分调查,如遇有各种管线,在地面及地下的位臵应明确调查标示,并会同有关单位核实坐标位臵、标高、桩号及施工处理方案,施工中应确保各种管线不被损坏。雨水口布臵须与道路纵断面设计图核准后实施,交叉口处雨水口应与竖向设计协调一致。其它有关说明详见排水施工图。

五、注意事项

1、本工程所有用材必须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要求。 2、设计不详之处,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

一、工程概述

本设计道路位于启东市吕四港镇镇区内,北起堤顶公路南至335省道。本次设计道路宽40m ,范围为K0+000~K2+087.974,长2087.974m 。设计行车道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道路横跨十六总河和北串场河时均采用13m 单跨混凝土简支梁桥的形式。横跨位于K0+226处河道采用3m 钢筋砼盖板方涵过水。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及排水工程。

随着吕四港镇区建设的进一步开发建设,环城东路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本道路的实施基本符合启东市吕四港镇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 二、设计依据

1. 工程场地地形图及断面图 2. 环城东路规划红线图

3.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88) 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5.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7.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1989) 8.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9.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2-96) 10. 《城市道路-路拱》(05MR104)

11.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05MR301) 1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13. 其它相关规划及有关技术标准。 14. 业主的相关要求

15. 《启东市吕四港镇环城东路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勘测编号:2009-019)

三、道路工程设计概要 (一) 、技术标准

1.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Ⅱ级) 2. 计算行车速度:50km/h 3. 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4. 路面宽度:

5m人行道+4m非机动车道+3 m绿化隔离带+16m机动车道

+3m绿化隔离带+4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40m红线

5. 行车道正常横坡:1.5%(向两侧) 6.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

7. 车辆设计荷载:BZZ —100,中等交通量 8. 设计洪水频率:1/50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 区域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江苏部分,中国地震局,1992)规定,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 地质概况

本次设计依据的是《启东市吕四港镇环城东路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勘区地貌单元为第四系长江下游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平原。所经区域以农田为主,受后期人工改造变化较大,地势略有起伏,地面高程一般在▽3.00m ~▽3.59m 之间。

工程场地土层分类及土性描述如下:

场地地层一览表

3. 气象、水文

该段沿线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支配,干湿热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10.8℃。年平均降水量1028.4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72.2mm ,降雨多集中在6月下旬~7月上旬,年降雨166天。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偏北风,夏秋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秋夏之交常受台风袭击。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日照2016.8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374mm 。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长江河口三角洲平原,地貌形态单一。水系发达,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资源丰富。零星河沟较多,主要供农田排灌之用。水质属微硬水,不含侵蚀性CO 2 ,PH 值中微碱矿化度低,可供人畜饮用和工程用水,对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 4. 沿线地形

路线所经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地势平坦,沟渠纵

横,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河网水系发达。本标段全线地面标高在3.00~3.59米之间(国家85高程)。 (三)、路线设计 1. 平面线形设计

本设计道路路线基本服从道路规划红线走向, 并根据业主意见作了部分细部优化调整。全线采用三块板形式。道路沿线共有五个交叉口,分别与纬一路、新城路、北串场路、香堂路、兴区路、龚吕公路及335省道相交,均为平面交叉,均为本次设计内容。本道路具体指标如下:

实施路线长度:2087.974m 最大、最小纵坡: 3.6%,0.15% 最长、最短坡长:289.336m ,104.78m 2. 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道路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主要考虑原有道路路面标高、业主意见、近远期结合、相交道路设计标高、地下水位标高及排水要求。结合行车安全、舒适、施工要求及造价,进行过多次局部细化及优化调整。纵向控制点为本道路与堤顶公路衔接处标高7.867m ,以及与335省道衔接处标高4.510m ,85高程基准。 3. 横断面设计

根据业主的要求,本道路横断面布臵如下:

5m 人行道+4m非机动车道+3 m绿化隔离带+16m机动车道+3m绿化隔离带+4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40m红线 行车道正常横坡:1.5%(向两侧) 横断面路拱为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

(四) 、路基路面设计 A .路基设计

1. 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设计中心线处路基顶面标高。路基横坡型式同路面横坡,全线路段边坡以1:1放坡。

2. 一般路基施工时必须先清除20cm 表层耕植土及所有建筑垃圾,并形成双向路拱,严禁出现坑塘及凹面,应做到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行车道土路基原地翻松20cm ,以水泥石灰土进行处理并压实。保证施工期间路基排水边沟的畅通,使其在施工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3. 路基应密实、均匀、稳定。为了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性能力,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根据规范的要求,路基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法施工,均匀压实。对于弯沉或压实度达不到相关指标的应通过晾晒掺灰等加固措施对基底进行处理,仍达不到的建议再掺1~3%水泥。在下一层未达到相应的压实度及弯沉指标时不得进行上一层的铺筑。行车道部分压实度指标不应低于下表规定:

机动车道土质路基压实度(重型)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土质路基压实度(重型)

注: 1)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

2)填方高度小于80cm 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范

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

4. 路基材料要求 ① 石灰

石灰应采用Ⅱ级或Ⅱ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并注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进行有效CaO 、MgO 含量的试验,达到Ⅱ级石灰要求时才允许使用。 ② 水泥

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抗冻性好的水泥,其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 ③ 土

土采用塑性指数6

消解石灰、拌制混合料及基层养生用水可用自来水或洁净的河水。当水质可疑时应预先进行试验鉴定。人或牲畜可以饮用的水源均可以用作工程。

5.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配合比为水泥:碎石=5:95(重量比),该配合比仅为设计推荐配合比,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季节及所购材料结合现场配合比试验采用合理且满足规范要求的配合比。其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 ,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8%;基层水泥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5%,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6MPa ;处理层水泥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3%,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6MPa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压实后应及

时检查各项指标,不得在压实后用薄层补贴法找平,以防夹层、剥皮等现象发生。

6. 路基填土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土,不得含有杂草、树根和农作物残根等杂质。同类土填同一地段,不同类土应分类、分段填筑,以免土基不均匀沉陷。填土路段的表层不得有积水,雨季应当天填筑、当天碾压,下雨应停止填筑,以免形成“弹簧土”。

7. 沟槽部分回填土在距沟壁1m 的范围内薄铺轻夯,每层填土厚不得超过30cm 。

8. 原地面若为斜坡,先将边坡挖成阶梯形,每级台高不小于30cm ,台阶高不小于1m ,底面稍向内倾斜。

9. 道路路基施工时遇到河浜、泯沟时,应先抽水清淤,清淤至原状土,然后用50cm 碎砖铺底,其上用4%水泥土回填(水位线以下)及6%石灰土回填(水位线以上),分层压实。两侧边坡所挖台阶数不少于三个。

10. 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叉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路基在平地机整平后方可开始碾压,同时还应在碾压过程中不停地进行整平,运输和整平机具的运行路线应均匀分布。 11. 路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每层压实厚度≤20cm 。 12. 为保证路基边坡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路基两侧需超宽碾压,每侧超宽值为25cm 。

13.对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以确保压实度满足要求。 B .路面设计

1. 根据路段所处的自然区划、道路等级、沿线的地基条件和地质条件,结合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本地区的路面施工工程实例,本着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确定路面方案。本次实施的行车道路面结构层设计及验收弯沉(BZZ-100)由上往下依次为:

(若原地面在20cm 处理层以下时,清表后填土部分均采用6%的石灰土填至地基处理层底,常水位以下用4%水泥土填筑。路基薄弱的可适当增加石灰剂量,仍达不到要求的再掺1~3%水泥,处理范围及深度现场确定)

2. 路面结构层材料要求 ①沥青混凝土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AC-13F 型,方孔筛,中粒式沥青

混凝土采用AC-20F 型,方孔筛。粗集料建议采用玄武岩(无玄

武岩时可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其级配及沥青含量应在施工前试验确定,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等级应不低于B 级,标号为AH-70,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4.2条的要求。集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4.8、4.9条的要求。细集料与沥青粘结性达不到4级时,可掺加消石灰粉、水泥等抗剥落剂。

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砂等)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1%。不得混有石灰、煤渣、草根等其他杂物。粗集料应质地坚硬并符合规定级配,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石料强度≥2级,压碎值小于20%,针片状颗粒含量≤15%,含泥量≤1%,不许使用石灰岩碎石。

②集料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集料应具有一定的级配,级配范围见下表,且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方孔筛);大于2.361mm 的粗集料质量宜为60%~80%。压碎值≤35%,含泥量

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

③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应符合质量要求。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生产至使用间隙时间不大于一个季度,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性的水泥。

④水泥石灰土

路面基层采用的石灰应为Ⅱ级或Ⅱ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并注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进行有效CaO 、MgO 含量的试验,达到Ⅱ级石灰要求时才允许使用。

水泥石灰土底基层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0.6MPa 。土采用塑性指数6

⑥其他

水的要求同路基。

3. 施工时可在征得建设单位及监理同意后更改侧石长度。侧石规格:30×12.5×99cm ,C30砼,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 。两节路缘石之间用1:3水泥砂浆挤浆并勾缝,对接整齐美观。

4.交叉口处高程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四、排水工程设计概要

本工程开工前请对沿线作充分调查,如遇有各种管线,在地面及地下的位臵应明确调查标示,并会同有关单位核实坐标位臵、标高、桩号及施工处理方案,施工中应确保各种管线不被损坏。雨水口布臵须与道路纵断面设计图核准后实施,交叉口处雨水口应与竖向设计协调一致。其它有关说明详见排水施工图。

五、注意事项

1、本工程所有用材必须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要求。 2、设计不详之处,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


相关内容

  • 图纸设计总说明
  • 广东省珠海市三灶镇定家湾工业区滨河路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下达的设计委托书: 2.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定家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定家湾工业园区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

  • 沿海城市市政工程人行道湿铺文本
  • 沿海城市市政工程人行道湿铺 施工工法 完成人:范玺君 陈琼 张顺哲 贾春超 栾兴良 青岛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09月 目 录 一.前言 二.工法特点 三.适用范围 四.工艺原理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六.人工.材料与设备 七.质量控制 八.安全措施 九.环保措施 十.经济效益 十一. ...

  • 安置区平面图设计说明
  • 道 路 设 计 说 明 一.概述 本项目根据<关于玉林龙潭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搬迁安置小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要求进行初步设计. 1.设计依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龙潭镇总体规划>(2009-2030):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玉林龙潭产 ...

  •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任务书2013
  •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柳州市阳和开发区道路改扩建工程 系 别: 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蔡云飞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黄世斌 教研室主任: 李红远 系常务副主任: 琚宏昌 二〇 年 十一 月 十九 日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一)毕业设计任务 柳州 ...

  •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定稿)
  •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述 1.1工程位置及建设意义 硅谷大街拓宽改造工程位于范家屯镇的东南部,为范家屯镇与长春市区联系的主要通道.该工程的建设将更近一步的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开发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1.2设计主要内容及工程规模 本次设计研究范围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及所涉 ...

  • 北侧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 道路设计说明 1 设计过程 邛崃市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根据邛崃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我院于2014年5月开始进行施工图设计,本次提交施工图为送审版,仅作为施工图审查用图. 2执行前期设计阶段批复情况 根据邛崃市规划局的要求道路线形.横断面形式严格按照规划平面设计. 3 采用的规范.规程 ...

  •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 XX路 市政工程 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全线无现况道路,项目两侧主要为空地,除了桩号K0+246处涉及拆迁现况水塔一座外,基本不涉及拆迁问题.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一)项目背景 XX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能源基地.XX省北部的中心城市,依据国务院批准的<XX市 ...

  • 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设计使用年限20
  • 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设计使用年限20~100年,在设计荷载内使用情况下,期间不允许路面10年内出现结构裂缝和下沉,要达到以上技术要素,一般规定: (一)原土路基达到一定的承载力要求(一般不少于150kPa,密实度达到85%及以上,土基回弹模量Eo≥30MPa). (二)回填土路基密实度:路面结 ...

  • 2016年_一建[市政实务一本通](总结版)
  • 说明: 本Word 文档包含的相关内容: 1.含2016年版实务教材完整内容及增加公共科涉及实务案例的重点内容: 2.含考试重点内容,用颜色黑.红.蓝色.紫色(部分加粗)进行标记区分:涉及案例部分采用灰色底纹进行标示: 3.含2012-2014年实务真题考点出处,用绿色字体进行标注,例:(2012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