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与健康 论文

论经络和腧穴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近年来,中医经络穴位健康说普遍获得科学证实,加深了西方人对经络学的高度兴趣。西方医学在急救、手术、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贡献值得肯定。现代疾病主流乃各种慢性病,以西医治疗方法必需一辈子吃药,却无法痊愈。而药物毒性又造成复杂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其实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刺激可以达到慢性病预防的效果。 古人相信“经络可以调虚实、治百病、决生死”。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其中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在人体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经络可联络沟通全身脏腑组织,脏腑与体表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系;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脏腑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即十二经脉各经都分别络属于一脏一腑和某些经脉还可联系多个脏腑两个方面;最后一个联系是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其主要体现在即十二正经阴阳表里相接,有一定的衔接和流注次序;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和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相互联系三个方面。二是、经络通行气血,可濡养脏腑组织。三是、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如针刺的“得气”、“行气”现象即是经络感传的体现。四是、经络可以调节机能平衡,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即可运用针灸等治法来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

个双穴、48个经外奇穴、共409个穴位。 中医讲究的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关于穴位预防疾病的方法。如颈椎不舒服时,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按风池穴,就在枕骨下,从后头往下摸,脖子后面有两个凹陷。这个穴位用力按就感觉到酸胀,压完之后再松手,会感觉头清气爽,一加压一放松,反复做二十次。也可以自我按压,按揉或者拿捏。整个脖子后面两侧都可以按下来。或者进行太阳经脉自我按摩。另外还可以按摩在脖子底下最高骨头下的大椎穴,这个大椎穴放血还可以退热,可以解决疲劳。如果颈椎病,在这个地方灸一灸,或者刮刮痧对颈椎病都有好处。可以经常对风池穴和大椎穴两旁的肌

肉做自我拿捏。如有一些胃痛,消化不是很好,嗳气的时候可以按摩足三里,它对保健非常有效果的。还有一个穴位是中脘穴,从肚脐向上4寸,胸部有一个骨头叫剑突和脐中点的位置。这个穴位可以用工具按,就像电影里焦裕禄肝痛时,就扶着椅子,用椅子作为工具去按。我们也可以拿一个笔,拿一个棍按一下,也可以用拇指按,按一下松一下,如果胃痛可以用力按。按压中脘穴,还可以减肥,吃饭之前用力的有节律的按压中脘,可以减少食欲。如上述的保健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经络和腧穴作为人体交通中的重要线路和枢纽,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它们,让它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应用的功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带领我们走出亚健康状态!

论经络和腧穴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近年来,中医经络穴位健康说普遍获得科学证实,加深了西方人对经络学的高度兴趣。西方医学在急救、手术、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贡献值得肯定。现代疾病主流乃各种慢性病,以西医治疗方法必需一辈子吃药,却无法痊愈。而药物毒性又造成复杂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其实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刺激可以达到慢性病预防的效果。 古人相信“经络可以调虚实、治百病、决生死”。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其中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在人体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经络可联络沟通全身脏腑组织,脏腑与体表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系;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脏腑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即十二经脉各经都分别络属于一脏一腑和某些经脉还可联系多个脏腑两个方面;最后一个联系是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其主要体现在即十二正经阴阳表里相接,有一定的衔接和流注次序;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和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相互联系三个方面。二是、经络通行气血,可濡养脏腑组织。三是、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如针刺的“得气”、“行气”现象即是经络感传的体现。四是、经络可以调节机能平衡,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即可运用针灸等治法来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

个双穴、48个经外奇穴、共409个穴位。 中医讲究的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关于穴位预防疾病的方法。如颈椎不舒服时,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按风池穴,就在枕骨下,从后头往下摸,脖子后面有两个凹陷。这个穴位用力按就感觉到酸胀,压完之后再松手,会感觉头清气爽,一加压一放松,反复做二十次。也可以自我按压,按揉或者拿捏。整个脖子后面两侧都可以按下来。或者进行太阳经脉自我按摩。另外还可以按摩在脖子底下最高骨头下的大椎穴,这个大椎穴放血还可以退热,可以解决疲劳。如果颈椎病,在这个地方灸一灸,或者刮刮痧对颈椎病都有好处。可以经常对风池穴和大椎穴两旁的肌

肉做自我拿捏。如有一些胃痛,消化不是很好,嗳气的时候可以按摩足三里,它对保健非常有效果的。还有一个穴位是中脘穴,从肚脐向上4寸,胸部有一个骨头叫剑突和脐中点的位置。这个穴位可以用工具按,就像电影里焦裕禄肝痛时,就扶着椅子,用椅子作为工具去按。我们也可以拿一个笔,拿一个棍按一下,也可以用拇指按,按一下松一下,如果胃痛可以用力按。按压中脘穴,还可以减肥,吃饭之前用力的有节律的按压中脘,可以减少食欲。如上述的保健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经络和腧穴作为人体交通中的重要线路和枢纽,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它们,让它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应用的功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带领我们走出亚健康状态!


相关内容

  • 中医养生与健康论文
  • 对中医的认识 选修了<健康与疾病>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使我了解了以前从未涉及的知识,纠正了我以前错误的观点.也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让我更加崇敬这个能救死扶伤的职业了.如果细说这门课的内容,每次上的课都可以写一篇论文了,我就写纠正了我以前的错误观点的这节课. 以前总是觉得中医 ...

  • 红外热像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红外热像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田光孟智宏, 红外热像咨询400-630-9181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红外热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情况: 红外热像技术广泛应用于 健康评估.疾病诊断.疗效评价.针灸经络研究.中医诊法及疗法的研究等诸多领域,具有操作简单,精 确度高,可动态全程观察体表温度变 ...

  • 中医论文范文
  • 针灸学入门感言 --关于中医方法调养身体 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经络通畅,气血充足,是以气色红润,身体健康.简析针灸,拔罐之类中医调养身体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 针灸 艾灸 拔罐 一. 对中医学的体会 (一) 中医学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 ...

  • 中医养生论文
  • 中医养生论文 --体质养生计划 2012级中医2班 [1**********]006 柴靖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 ...

  •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 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 2006-4-18 20:28:17 本科培养计划 (2004 年 9 月执行)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和 中医学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理论和诊疗技术以及运动医 ...

  • 蜂针联合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1)
  • 222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ofTCMUniv.ofHunan 2010年9月第30卷第9期 Sep.2010V01.30No.9 蜂针联合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 彭辉1.张志芳2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

  •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探讨
  • 第25卷第4期 2009年4月 Jo山mal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ofChifeng V01.25No.4Apr.2009 Unive倦ity(NatuJmScienceEdition)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探讨 尚敬红・,董尚朴2,张轶晖3 (1.石家庄现代中医血液肾病医院,河北石家庄0 ...

  • 2014-春季中医五运六气体质学小儿保健培训班通知.doc
  • 中医五运六气体质学 小儿保健培训班 中医养生师培训班 通知 世界中医运气学会(Word Chinese Medicine Yun Qi Association.Inc)将于2014年5月在中国与有关机构联合举办<中医五运六气体质学养生师培训班>和<中医五运六气体质学小儿保健培训班& ...

  • 中药学论文
  • 中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区别于西方的,自成一系的医疗学术.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通过字面意义解释: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