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人性的微循环

重建人性的微循环(完整版) 笑蜀 更新于 2010 年 12 月 27 日

人性的复苏,人的权利的复苏是它最重要的主题。这在中国历史上绝 无仅有,人类历史上也只有一场革命可以跟她比拟,那就是欧洲的文 艺复兴

重建人性的微循环 笑蜀

从价值层面重建社会

围观和微观,可能是本年度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从围观到微观,可 能是本年度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演变趋势。

这里的微观不是名词,是动词。微者,普通也,日常也。微观即泛指 普通人的围观和参与。

中国启蒙百年, 走向共和百年, 但是江山依旧, 共和仍然是奋斗目标。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共和,民主,宪政的理念虽然在精 英圈中早已经烂熟,但始终不能突破小众层面,始终只是小众之间的 同质对话,同义反复。共和,民主,宪政,它们本来不只是理念,更 应该是生活方式,最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但是百年以来, 这些现代理念始终不能完成两个转换, 即从理念到日常生活方式的转 换,从小众话语到大众话语的转换。仿佛海市蜃楼,固然万般华美千 般绚烂,但始终接不上地气,与最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无缘。其 曲高和寡,无力影响现实轨道,也就是逻辑的必然。

电影《让子弹飞》里,与坐寇黄四郎势不两立的假县长张麻子,想尽 办法动员群众跟他们一起去攻打黄四郎的大本营。给群众发钱无效, 再给群众发枪。但即便领了枪的群众仍然都是沉默,都是观望。张麻 子和他的四个死党骑着马在广场上对群众连呼六遍: “枪在手,跟我 走”,但都没有用;万不得已,他们独自拔枪上阵,都把黄四郎的宅 门打成了马蜂窝,枪在手的群众仍然都是沉默。

这镜头虽然文艺,但真是一点不夸张。一个导演对我讲,刚开始她不 理解张麻子为什么要连喊六遍枪在手跟我走, 不嫌啰嗦啊?喊两三遍 不就得了吗?但后来细想一下她明白了, 真不是啰嗦, 真得连喊六遍, 否则不足以反映动员群众之苦。群众总是自私的,怯懦的和势利的, 给他们抽象地讲社会公正没用,给他们具体的发钱没用,甚至给他们

具体地发枪也没用,他们只要胜利不要奋斗,只要收获不要成本,必 须你先给他们打出一片天来,充分显出胜券在握的样子,他们才肯呼 啦一下涌上来,但那也不过是哄抢原始股而已。

于是,张麻子只好借黄四郎替身的头做文章,当众斩杀假黄四郎,制 造出一场虚幻的胜利鼓动群众。群众真以为黄四郎已死,倾城而出攻 打黄四郎大本营。张麻子的革命始大功告成。

但是,建立在欺骗暴民,利用暴民基础上的革命,其成功之日,亦即 其失败之日。革

命并没有带来社会公正,而蜕变成彻头彻尾的分赃。 就连张麻子屁股下的沙发都被分赃的暴民抢夺而去, 就连张麻子心爱 的女人也留不住。满身征尘一脸失落的张麻子,向往社会公正的张麻 子,最终被新的时代列车无情地抛弃了。这新的时代列车其实并无新 意,只不过换上了一批新人,说到底不过是电影开始时出场的那辆旧 时代列车的轮回而已。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的《让子弹飞》呢?这是因为,一部《让子弹飞》, 相当程度上浓缩了百年革命史。张麻子的革命,归根结底是宏大叙事 的革命,而不是微观的革命;归根结底是外来者人为制造的革命,而 不是从人心中内生的革命。这样的革命神话是到说破的时候了,这样 的革命模式是到终结的时候了。中国的转型,再不能够是只换一批新 人而根本不换车不换轨道的轮回。

如果把革命定义为质变,那么中国显然仍旧需要革命,革命这个词汇 对当下中国并不过时。只不过,它不再属于传统的政治革命的范畴, 而更多属于渐进的,点滴的,从普通人日常生活出发的,从人心中内 生的社会革命。或者毋宁说,是一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微革命。

孙立平教授近年来再三再四地呼吁重建社会, 这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 微革命,目的就是重建社会,但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建社会,而是 从价值层面重建社会,属于一场经典的价值革命。人性的复苏,人的 权利的复苏是它最重要的主题。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人类历史 上也只有一场革命可以跟她比拟,那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

人性的力量正开始触底反弹

这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微革命,必须具备一个首要条件,即人性的触 底反弹。

毋庸讳言,我们社会太多罪恶与丑恶。但再多的罪恶与丑恶都非但不 足以窒息,反而会最大限度强化人们对爱的需求、对善的需求、对宽 容与仁慈的需求。犹如严冬,愈是风雪交加,人们愈是向往阳光。苦 难一旦触底,必引爆人性反弹,拨乱反正的拐点就到了。

而这种拐点确实正在到来。新成长起来的几代人,主要是 80 后 90 后 两代人,他们没有经历过去时代严酷的阶级斗争的洗礼,丛林规则之 于他们不可能是天经地义。恰恰相反,他们所处的时代,注定了他们 更容易跟现代文明接轨。 现代文明的和煦阳光跟他们体验的人间冷暖 形成鲜明对照,他们不满意不甘心玻璃屋般的生存状态;即与现代文 明咫尺天涯,现代文明总是看得见摸不着的生存状态,他们坚信而且 渴望人性的力量,坚信而且渴望人性的力量能最终起作用,最终改变 这个世界, 让中国不单在经济上崛起、 物质上崛起, 更在价值上崛

起, 即人文的崛起,即爱和善、宽容与仁慈的崛起。

这是自主能力、行动能力极强的几代人。中国的中产阶级和白领,主 要就由他们构成。不是依附政府,而是民间自发的微公益,及借助互 联网尤其是 TWITTER、微博等现代传播载体,围观、推广和进一步 集结微公益,就构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现 代时尚。从安猪的多背一公斤到梁树新的铅笔换校舍,从李连杰的壹 基金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全民公益启动活动,从我做起,从日常 中践行自己的公益理念,这种人人可为的微公益正如春风野火。

从日常中寻找、 发掘人性之美, 享受人性之美, 用人性之美温暖自己, 改变自己;用人性之美温暖世界,改变世界;用爱、用善、用宽容与 仁慈重建价值,进而重建社会,这种从人心中悄悄生长着的力量,是 当下中国最根本的建设性的力量,也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微革命。经

历了政治丛林和商业丛林对人性的双重摧残, 人性早已经成了我们社 会最大的紧缺品。但是,人心不死,即便在最黑暗的时代,人性也未 曾绝灭,而如地火般潜滋暗长。今天,借着整个现代文明的力量,实 际上是整个人类的力量,人性在中国正开始触底反弹,而且这触底反 弹的力量将呈现出报复性增长的态势,不可阻挡。苦难有多大,创伤 有多大,修复的力量就有多大;需求有多大,紧缺有多大,供给的力 量就有多大。

于此可以理解, 为什么无论如何严格管制, 当下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 却越来越跟其他领域不一样,越来越脱离政府主导,越来越呈现出民 间千帆竞发的态势,越来越是民间唱主角。获准登记的民间公益慈善 组织全国不过六位数,但据专家统计,这不过是实际存活的民间公益 慈善组织总量的十分一。不需要登记和批准,随时,随地,情趣相投 的三五个人就可以是一个组织, 为社会提供自主的及个性化的公益和 慈善服务。严重落后于时代的管制已经被民间边缘化,甚至相当程度 上已经是一个笑话。

我一直怀有强烈自信,我们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只要有机会,她 一定能通过她自己的文艺复兴来证明自己。 而这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 微革命, 不正是当下中国的文艺复兴吗?她不是直接改变社会的政治 结构,而是侧重人心的修复,通过修复人心完成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 的基因革命,即对每个人、每个普通人的文化基因的革命。不再是电

影《让子弹飞》呈现的那种外来者掀起的狂风骤雨,那种不分青红皂 白的地毯式轰炸,那种纯粹分赃意义上的摧枯拉朽,多少生命代价和 文化代价都在所不计。而是有如医学上

的基因导弹,悄然潜入每个人 的文化机体,定点修复其文化基因,尽可能为每个人祛病除魔,为每 个人重建一个价值世界,一个意义世界。这样的微革命无疑是人类历 史上最精确的革命,收获最大而成本最小的革命。

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这种微革命能成为现实,人性触底反弹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力量,则是 技术进步的力量。主要当然是互联网的力量,尤其是 TWITTER 所开 创的微博客的力量。这力量来得如此迅猛,跟人性的触底反弹衔接得 如此紧密,配合得如此默契,似乎只能出自天意,让人不能不感叹造 化的神奇。微公益所代表的爱的革命,善的革命,如果没有互联网尤 其是没有微博客,将变得不可想象,因为,其沟通成本,组织成本, 传播和推广成本,这一切都将高到令几乎所有普通人无以承受的程 度,从而会将几乎所有普通人排除在外。人性触底反弹与微博客时代 几乎完全同步,犹如两种元素的化合,微公益所代表的爱的革命、善 的革命则是这种化合的产物。

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产物。微革命不只是生长,不只是建设,她还 必然包括了批评,批判。微博客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围观主体、传

播主体,而人们当然不会只是围观、传播爱与善;更要以爱与善,以 宽容与仁慈这些新的时代标准来丈量一切, 对背离这些标准的一切的 罪恶与丑恶,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譬如散步、饭醉等富有中国特色的 方式,展开柔性然而强大的抗争。围观因此不再是麻木的代名词,而 开始具备积极的意义,构成社会的正能量,实际上是以千夫所指,以 千千万万普通人逼视和鄙视的目光, 让罪恶的力量、 丑恶的力量发抖, 让他们知道人心可畏,有所收敛。在既不存在现代权力制衡,又不存 在传统言官力量、道统力量的情况下,即在权力信马由缰几无任何忌 惮的情况下,这是惟一可以借助的制衡力量,是中国特色的压力政治 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然,跟民间公益、民间慈善受到严格管制一样,这种技术进步的力 量,也受到严格管制。但也如人性不可管制一样,这种技术进步的力 量归根结底也是不可管制的,因为,这种力量来自人类历史从未有过 的巨大而持续的创新机器,即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管制的力量与那 部巨大而持续的创新机器的力量,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永远是魔 高一尺道高一丈,永远只能对创新机器被动地亦步亦趋。事实上也是 如此,尽管管制在不断升级,但是在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尤其是微博 客的带动下,最大多数普通人的话语权也在不断升级,管制的升级并 没有能够阻断这个升级的进程, 并没有能够阻断

最大多数普通人参与 公共事务的过程, 并没有能够阻断中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和壮大的进 程。

以最大多数普通人的力量,从日常生活中,围观善也围观恶,鞭挞恶 更奖掖善、传播善和践行善,这就是中国围观时代的至高主题。而其 最重要的作用,则是通过修复人性这种基因革命,激活社会学意义上 的、 人文意义上的毛细血管, 实现人性的微循环。 通过人性的微循环, 最终改变每个人的小宇宙, 进而改变整个世界。 社会当然需要大动脉, 为此需要铺路架桥,需要整体规划、宏大叙事,但所有这些工程,都 应该以毛细血管的畅通,人性的微循环正常运行为前提,否则,一切 都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就此来说,重建社会不仅是价值重建,更是 毛细血管意义上的价值重建,更是人性微循环意义上的价值重建。这 种重建很细微,细微到难以觉察;这种重建很慢,也慢到难以觉察。 但它一旦推进就不可逆转,一旦积累就不会丧失,比起《让子弹飞》 折射的那种大起大落、 大拆大建式的传统革命, 当然更科学, 更健康, 因而也更可取。

只是,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如何能够以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来抗 拒《让子弹飞》那种狂飙突进的诱惑,使社会转型不至堕入新一轮的 轮回之中,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核心之核心的、关键之关键的问题, 值得关心民族命运的每个中国人深长思之。

重建人性的微循环(完整版) 笑蜀 更新于 2010 年 12 月 27 日

人性的复苏,人的权利的复苏是它最重要的主题。这在中国历史上绝 无仅有,人类历史上也只有一场革命可以跟她比拟,那就是欧洲的文 艺复兴

重建人性的微循环 笑蜀

从价值层面重建社会

围观和微观,可能是本年度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从围观到微观,可 能是本年度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演变趋势。

这里的微观不是名词,是动词。微者,普通也,日常也。微观即泛指 普通人的围观和参与。

中国启蒙百年, 走向共和百年, 但是江山依旧, 共和仍然是奋斗目标。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共和,民主,宪政的理念虽然在精 英圈中早已经烂熟,但始终不能突破小众层面,始终只是小众之间的 同质对话,同义反复。共和,民主,宪政,它们本来不只是理念,更 应该是生活方式,最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但是百年以来, 这些现代理念始终不能完成两个转换, 即从理念到日常生活方式的转 换,从小众话语到大众话语的转换。仿佛海市蜃楼,固然万般华美千 般绚烂,但始终接不上地气,与最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无缘。其 曲高和寡,无力影响现实轨道,也就是逻辑的必然。

电影《让子弹飞》里,与坐寇黄四郎势不两立的假县长张麻子,想尽 办法动员群众跟他们一起去攻打黄四郎的大本营。给群众发钱无效, 再给群众发枪。但即便领了枪的群众仍然都是沉默,都是观望。张麻 子和他的四个死党骑着马在广场上对群众连呼六遍: “枪在手,跟我 走”,但都没有用;万不得已,他们独自拔枪上阵,都把黄四郎的宅 门打成了马蜂窝,枪在手的群众仍然都是沉默。

这镜头虽然文艺,但真是一点不夸张。一个导演对我讲,刚开始她不 理解张麻子为什么要连喊六遍枪在手跟我走, 不嫌啰嗦啊?喊两三遍 不就得了吗?但后来细想一下她明白了, 真不是啰嗦, 真得连喊六遍, 否则不足以反映动员群众之苦。群众总是自私的,怯懦的和势利的, 给他们抽象地讲社会公正没用,给他们具体的发钱没用,甚至给他们

具体地发枪也没用,他们只要胜利不要奋斗,只要收获不要成本,必 须你先给他们打出一片天来,充分显出胜券在握的样子,他们才肯呼 啦一下涌上来,但那也不过是哄抢原始股而已。

于是,张麻子只好借黄四郎替身的头做文章,当众斩杀假黄四郎,制 造出一场虚幻的胜利鼓动群众。群众真以为黄四郎已死,倾城而出攻 打黄四郎大本营。张麻子的革命始大功告成。

但是,建立在欺骗暴民,利用暴民基础上的革命,其成功之日,亦即 其失败之日。革

命并没有带来社会公正,而蜕变成彻头彻尾的分赃。 就连张麻子屁股下的沙发都被分赃的暴民抢夺而去, 就连张麻子心爱 的女人也留不住。满身征尘一脸失落的张麻子,向往社会公正的张麻 子,最终被新的时代列车无情地抛弃了。这新的时代列车其实并无新 意,只不过换上了一批新人,说到底不过是电影开始时出场的那辆旧 时代列车的轮回而已。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的《让子弹飞》呢?这是因为,一部《让子弹飞》, 相当程度上浓缩了百年革命史。张麻子的革命,归根结底是宏大叙事 的革命,而不是微观的革命;归根结底是外来者人为制造的革命,而 不是从人心中内生的革命。这样的革命神话是到说破的时候了,这样 的革命模式是到终结的时候了。中国的转型,再不能够是只换一批新 人而根本不换车不换轨道的轮回。

如果把革命定义为质变,那么中国显然仍旧需要革命,革命这个词汇 对当下中国并不过时。只不过,它不再属于传统的政治革命的范畴, 而更多属于渐进的,点滴的,从普通人日常生活出发的,从人心中内 生的社会革命。或者毋宁说,是一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微革命。

孙立平教授近年来再三再四地呼吁重建社会, 这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 微革命,目的就是重建社会,但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建社会,而是 从价值层面重建社会,属于一场经典的价值革命。人性的复苏,人的 权利的复苏是它最重要的主题。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人类历史 上也只有一场革命可以跟她比拟,那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

人性的力量正开始触底反弹

这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微革命,必须具备一个首要条件,即人性的触 底反弹。

毋庸讳言,我们社会太多罪恶与丑恶。但再多的罪恶与丑恶都非但不 足以窒息,反而会最大限度强化人们对爱的需求、对善的需求、对宽 容与仁慈的需求。犹如严冬,愈是风雪交加,人们愈是向往阳光。苦 难一旦触底,必引爆人性反弹,拨乱反正的拐点就到了。

而这种拐点确实正在到来。新成长起来的几代人,主要是 80 后 90 后 两代人,他们没有经历过去时代严酷的阶级斗争的洗礼,丛林规则之 于他们不可能是天经地义。恰恰相反,他们所处的时代,注定了他们 更容易跟现代文明接轨。 现代文明的和煦阳光跟他们体验的人间冷暖 形成鲜明对照,他们不满意不甘心玻璃屋般的生存状态;即与现代文 明咫尺天涯,现代文明总是看得见摸不着的生存状态,他们坚信而且 渴望人性的力量,坚信而且渴望人性的力量能最终起作用,最终改变 这个世界, 让中国不单在经济上崛起、 物质上崛起, 更在价值上崛

起, 即人文的崛起,即爱和善、宽容与仁慈的崛起。

这是自主能力、行动能力极强的几代人。中国的中产阶级和白领,主 要就由他们构成。不是依附政府,而是民间自发的微公益,及借助互 联网尤其是 TWITTER、微博等现代传播载体,围观、推广和进一步 集结微公益,就构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现 代时尚。从安猪的多背一公斤到梁树新的铅笔换校舍,从李连杰的壹 基金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全民公益启动活动,从我做起,从日常 中践行自己的公益理念,这种人人可为的微公益正如春风野火。

从日常中寻找、 发掘人性之美, 享受人性之美, 用人性之美温暖自己, 改变自己;用人性之美温暖世界,改变世界;用爱、用善、用宽容与 仁慈重建价值,进而重建社会,这种从人心中悄悄生长着的力量,是 当下中国最根本的建设性的力量,也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微革命。经

历了政治丛林和商业丛林对人性的双重摧残, 人性早已经成了我们社 会最大的紧缺品。但是,人心不死,即便在最黑暗的时代,人性也未 曾绝灭,而如地火般潜滋暗长。今天,借着整个现代文明的力量,实 际上是整个人类的力量,人性在中国正开始触底反弹,而且这触底反 弹的力量将呈现出报复性增长的态势,不可阻挡。苦难有多大,创伤 有多大,修复的力量就有多大;需求有多大,紧缺有多大,供给的力 量就有多大。

于此可以理解, 为什么无论如何严格管制, 当下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 却越来越跟其他领域不一样,越来越脱离政府主导,越来越呈现出民 间千帆竞发的态势,越来越是民间唱主角。获准登记的民间公益慈善 组织全国不过六位数,但据专家统计,这不过是实际存活的民间公益 慈善组织总量的十分一。不需要登记和批准,随时,随地,情趣相投 的三五个人就可以是一个组织, 为社会提供自主的及个性化的公益和 慈善服务。严重落后于时代的管制已经被民间边缘化,甚至相当程度 上已经是一个笑话。

我一直怀有强烈自信,我们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只要有机会,她 一定能通过她自己的文艺复兴来证明自己。 而这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 微革命, 不正是当下中国的文艺复兴吗?她不是直接改变社会的政治 结构,而是侧重人心的修复,通过修复人心完成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 的基因革命,即对每个人、每个普通人的文化基因的革命。不再是电

影《让子弹飞》呈现的那种外来者掀起的狂风骤雨,那种不分青红皂 白的地毯式轰炸,那种纯粹分赃意义上的摧枯拉朽,多少生命代价和 文化代价都在所不计。而是有如医学上

的基因导弹,悄然潜入每个人 的文化机体,定点修复其文化基因,尽可能为每个人祛病除魔,为每 个人重建一个价值世界,一个意义世界。这样的微革命无疑是人类历 史上最精确的革命,收获最大而成本最小的革命。

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这种微革命能成为现实,人性触底反弹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力量,则是 技术进步的力量。主要当然是互联网的力量,尤其是 TWITTER 所开 创的微博客的力量。这力量来得如此迅猛,跟人性的触底反弹衔接得 如此紧密,配合得如此默契,似乎只能出自天意,让人不能不感叹造 化的神奇。微公益所代表的爱的革命,善的革命,如果没有互联网尤 其是没有微博客,将变得不可想象,因为,其沟通成本,组织成本, 传播和推广成本,这一切都将高到令几乎所有普通人无以承受的程 度,从而会将几乎所有普通人排除在外。人性触底反弹与微博客时代 几乎完全同步,犹如两种元素的化合,微公益所代表的爱的革命、善 的革命则是这种化合的产物。

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产物。微革命不只是生长,不只是建设,她还 必然包括了批评,批判。微博客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围观主体、传

播主体,而人们当然不会只是围观、传播爱与善;更要以爱与善,以 宽容与仁慈这些新的时代标准来丈量一切, 对背离这些标准的一切的 罪恶与丑恶,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譬如散步、饭醉等富有中国特色的 方式,展开柔性然而强大的抗争。围观因此不再是麻木的代名词,而 开始具备积极的意义,构成社会的正能量,实际上是以千夫所指,以 千千万万普通人逼视和鄙视的目光, 让罪恶的力量、 丑恶的力量发抖, 让他们知道人心可畏,有所收敛。在既不存在现代权力制衡,又不存 在传统言官力量、道统力量的情况下,即在权力信马由缰几无任何忌 惮的情况下,这是惟一可以借助的制衡力量,是中国特色的压力政治 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然,跟民间公益、民间慈善受到严格管制一样,这种技术进步的力 量,也受到严格管制。但也如人性不可管制一样,这种技术进步的力 量归根结底也是不可管制的,因为,这种力量来自人类历史从未有过 的巨大而持续的创新机器,即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管制的力量与那 部巨大而持续的创新机器的力量,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永远是魔 高一尺道高一丈,永远只能对创新机器被动地亦步亦趋。事实上也是 如此,尽管管制在不断升级,但是在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尤其是微博 客的带动下,最大多数普通人的话语权也在不断升级,管制的升级并 没有能够阻断这个升级的进程, 并没有能够阻断

最大多数普通人参与 公共事务的过程, 并没有能够阻断中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和壮大的进 程。

以最大多数普通人的力量,从日常生活中,围观善也围观恶,鞭挞恶 更奖掖善、传播善和践行善,这就是中国围观时代的至高主题。而其 最重要的作用,则是通过修复人性这种基因革命,激活社会学意义上 的、 人文意义上的毛细血管, 实现人性的微循环。 通过人性的微循环, 最终改变每个人的小宇宙, 进而改变整个世界。 社会当然需要大动脉, 为此需要铺路架桥,需要整体规划、宏大叙事,但所有这些工程,都 应该以毛细血管的畅通,人性的微循环正常运行为前提,否则,一切 都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就此来说,重建社会不仅是价值重建,更是 毛细血管意义上的价值重建,更是人性微循环意义上的价值重建。这 种重建很细微,细微到难以觉察;这种重建很慢,也慢到难以觉察。 但它一旦推进就不可逆转,一旦积累就不会丧失,比起《让子弹飞》 折射的那种大起大落、 大拆大建式的传统革命, 当然更科学, 更健康, 因而也更可取。

只是,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如何能够以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来抗 拒《让子弹飞》那种狂飙突进的诱惑,使社会转型不至堕入新一轮的 轮回之中,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核心之核心的、关键之关键的问题, 值得关心民族命运的每个中国人深长思之。


相关内容

  •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和进展
  • [关键词]超声检查 妇产科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76-02 超声检查是妇产科(尤其产科)临床重要的(乃至惟一的)影像检查方法,在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技术在超声医学中的应用推动了妇医学论文网产科超 ...

  •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带着对现实的更多个人的迷惑以及本着工作上的需要,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活动.通过<人格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自觉心灵有所成长,而对于人格心理学理论常识也有所增加和深化.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及感想. 在学习之初,课本中"人格 ...

  • 孝道的重建
  • 孝道的重建 --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 摘 要]"孝"乃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孔孟那里,孝道的建构本是立足于作为本源的生活情感的.但经过轴心期大转型以后,孝道逐渐僵化为一种道德教条,而遗忘了生活情感这个大本本源,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这个意义上 ...

  • 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时代的知识状况和现代哲学对传统知识论的超越,迫切要求课程领域建立一种以知识与人的意义关系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知识观."教化"是人的精神的转变,强调人既走出自身与知识和人类文化等客体精神交往.又回到自身的双向历程.在"教 ...

  •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
  • 城市交通第94第l期2011年1月 ●文章编号:1672.5328(2011)01.0040.07 UrbanTransportofChina,voLg,No.J.January201J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 ImprovementandPracticeinUrbanTraffi ...

  • 别有怀抱2012年第6期
  • 摘 要:沈从文是二十世纪独树一帜的作家,而他独特的创作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选择了一条走向内心的道路,构筑起自己的"人性小庙".本文试图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并结合他一生的经历来阐释他对于"人性小庙"的建构. 关 ...

  • 意韵悠长听竖琴
  • 我公务之后的一种积习,是秉灯夜读.这个静夜,有一弯新月.捧着陈竖琴新作散文集<大地众生>,今夜不能入眠.这本有思想深度.有作者体验和感悟的精美之作,使人似乎亲聆着自然与生命.人文与历史的交响. 散文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这种生命方式是以诗的审美性穿透日常生活的平庸,呈现出超越时空的意义和 ...

  • 中国文化的出路
  • 中国 文 化 的 瓶 颈 与 出 路 --以佛教文化破解历史怪圈 杨 笑 天 内容提要:近代,当中国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时,所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文化的差异,而历史上制约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因素主要也是来自于文化.那么,中国文化的瓶颈究竟在哪里?笔者以为,在于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对人性的无知和误解,以及基于此无 ...

  • 重建家园[散文欣赏]
  • 在水上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大地 生存无须洞察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藉心灵" (海子) "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