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

第4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

第一课时

【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我们来介绍茎的结构。

一、茎的结构

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

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让学生举例各种茎的常见植物。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变态茎有:根状茎—竹鞭 块茎—马铃薯 鳞茎—洋葱 肉质茎—仙人掌 虽然茎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茎的结构: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A、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木质部一般由导管、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不少木质部是良好的木材来源。

导管一般是死细胞构成的,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自下而上输导水分、无机盐的功能。木纤维的细胞壁比较厚,属于机械组织,对茎的直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多年生木质茎中,木质部常常构成茎的主要部分。

B、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具有形成层。所以茎能加粗。

C、韧皮部:筛管:输导有机物。

韧皮部是维管植物体内具有输导功能的一种复合组织。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其中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它们来完成。

D、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E、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思考】1、如果铁丝缠绕小树,阻碍了植物体中茎的有机物的运输,所以铁丝下面部分的茎和根得不到有机物或得到很少,最后会导致死亡或发育不良,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学生实验】观察木质部的结构

【读图】年轮

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 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课后练习:作业本

第二课时

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引入】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茎是如何把它们运输到其它部位的呢?

【实验】

实验说明: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放在阳光下照射,是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观察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剪取一段木本植物的枝条,把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过一段时间,当看到叶脉微红以后,把这段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看一看枝条的 木质部__(填“木质部”或“韧皮部”)被染红了。 解析: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

向枝端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因此,木质部会变红。

实验现象:木质部的中央变成了红色。纵切枝条,看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浅。 实验结论:水份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三、有机物的运输

【引入】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了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有机物在茎中是作用运输的呢?

【实验】观察有机物的运输

实验说明:⑴选取柳枝,是因为它容易在水中长出不定根,且它的外树皮特别容易进行“环割”处理。

⑵实使用土壤浸出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供植物生长需要。

⑶在培养过程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过环割处的下端,否则也会使环割处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干扰实验效果。

⑷“放在阳光下培养”使希望柳枝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对照实验,一根茎作环割处理,另一根不作处理。

实验现象:在处理过的茎上方会分泌汁液,而在未作处理的根部产生较多的不定根。

实验结论:有机物在茎的筛管中是自上而下地运输。

【事例解释】

①割橡胶。橡胶乳胶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橡胶,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而已。

②右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两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

⑴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⑵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

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

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

是形成了瘤状物。所以,A处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能继续长大,B处的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将逐渐萎缩、变小。

学生活动:讨论①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讨论②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哪

里来的?

【小结】

课堂练习:

1、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有机物、氧气

C、水、无机盐、有机物 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2、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3、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租是由于茎的______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_______,向内形成新的______。

4、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______向上运输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向下运输的。

5、推算树的年龄,可根据树干的_______数目。

课后作业

第5节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

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

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难点:实验设计证明气孔的存在、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第一课时

教 学 预 设/

【引入】我们知道将物体从低处运到高处是很费劲的(设置实验让学生体验)。那么,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后,通过茎运往高高在上的叶、化、果和枝等.据估计1株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需消耗四、五百斤水。那么,完成这么复杂的生理过程,靠的是什么?

【实验】植物的蒸腾作用

1、 实验说明:选用生长旺盛的阔叶植物,以及“不要透气、浇水后阳光照射”,都

是希望蒸腾作用能加强,而使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观察。

2、 实验观察: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植物,用一透明的塑料袋将邻近的叶

片包扎起来,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观察塑料袋上有无水珠生成,这说明___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________。

3、实验结论: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蒸腾作用的存在。

实验现象:能观察到水珠的产生。

一、蒸腾作用:

1、什么使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2、蒸腾作用的意义:

⑴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

⑵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后,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

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99%通过蒸腾作用从叶中散发出去,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同时也是根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由此可见,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补充】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成长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它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可加速无机盐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速率,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植物蒸腾丢失的水量是很大的。自养的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须和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不可避免地要顺着水势梯度丢失,这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必然结果。适当地抑制蒸腾作用,不仅可减少水分消耗,而且对植物生长也有利。在高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比较茂盛。蔬菜等作物生产中,采用喷灌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蒸腾,一般比土壤灌溉可增产。

【讨论】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1、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水银柱会上升。

--因为在春天的阳光下,使气孔打开,且气温升高,蒸腾作用会加强。

2、放在烈日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夏天的烈日下,水柱不会缩短。

--因为夏天的烈日下,气孔会关闭,蒸腾作用基本停止。

3、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阴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上升,但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

--因为阴湿的环境中,湿度大,气孔开放程度不大,蒸腾作用就弱。

4、用电吹风吹叶片,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水银柱会迅速上升。

--因为电吹风可以营造气孔周围的小气候--水分散失快,气温高,蒸腾作用会加强。

5、设计关于蒸腾作用的实验:

【课堂练习】

①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 ( )

A.降低光合作用 B.减小呼吸作用 C.减少水分蒸腾作用 D.移栽方便

②仙人掌在强烈的阳光下,不会被太阳光灼伤的原因是( )

A、吸水力大 B、储水多 C、蒸腾作用强 D、叶变成刺

③关于植物体水分散失的意义,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B、促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促进溶于水的矿质元素的吸收 D、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

④北方果树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植物的生长 D、果实的形成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二、叶的结构

【引入】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实验】

1、实验观察1:①选取一张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 ②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

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

③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的颜色变化。哪一张纸先变色?

哪一张纸的颜色会深一点?

【设问】从刚才的实验可知,不是叶表皮的每一处都在散发水分。那么,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实验观察2:①在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撕取蚕豆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栽玻片上,展开后加盖

玻片。

③在低倍镜下观察叶的表皮细胞。

④换用高倍镜观察半月形细胞,并将结果绘制下来。

⑤另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两面

的气泡数目哪面多?为什么?

2、实验说明:

1、氯化钴蓝色滤纸:氯化钴如果不含结晶水,则呈蓝色,若含结晶水,则呈红色。因此,向氯化钴蓝色滤纸呵气,水汽会使滤纸变红色。

2、实验前要用滤纸将上下表皮上的水分洗干,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选用同一张叶片,目的是进行对照,因为叶片大小会影响实验结构。

3、实验现象:1、表皮细胞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保卫细胞呈现半月形。

2、保卫细胞里面有叶绿素,气孔周围得细胞壁较厚。

3、叶片受热后,气孔内的气体会排出体外,在叶表皮表面形成气泡。形成气泡数目多,说明气孔就多。

4、实验结论: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叶片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以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导管里的水分。这样,就促使水分从根上升到叶里,同时,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在水分上升的时候,进入根里的无机盐也随着上升,

最终进入叶片。

5、叶片的结构:

①表皮: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的里面有绿色的颗粒――叶绿体。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

②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个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③叶脉:分布在叶肉当中,具有支持作用。

⑵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根毛从泥土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

6、课堂讨论: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请你例举它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结】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经导管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根尖吸收--根、茎木质部中的导管--叶柄中的导管--叶肉细胞(利用或经气孔散失)

布置作业

第4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

第一课时

【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我们来介绍茎的结构。

一、茎的结构

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

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让学生举例各种茎的常见植物。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变态茎有:根状茎—竹鞭 块茎—马铃薯 鳞茎—洋葱 肉质茎—仙人掌 虽然茎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茎的结构: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A、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木质部一般由导管、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不少木质部是良好的木材来源。

导管一般是死细胞构成的,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自下而上输导水分、无机盐的功能。木纤维的细胞壁比较厚,属于机械组织,对茎的直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多年生木质茎中,木质部常常构成茎的主要部分。

B、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具有形成层。所以茎能加粗。

C、韧皮部:筛管:输导有机物。

韧皮部是维管植物体内具有输导功能的一种复合组织。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其中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它们来完成。

D、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E、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思考】1、如果铁丝缠绕小树,阻碍了植物体中茎的有机物的运输,所以铁丝下面部分的茎和根得不到有机物或得到很少,最后会导致死亡或发育不良,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学生实验】观察木质部的结构

【读图】年轮

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 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课后练习:作业本

第二课时

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引入】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茎是如何把它们运输到其它部位的呢?

【实验】

实验说明: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放在阳光下照射,是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观察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剪取一段木本植物的枝条,把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过一段时间,当看到叶脉微红以后,把这段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看一看枝条的 木质部__(填“木质部”或“韧皮部”)被染红了。 解析: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

向枝端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因此,木质部会变红。

实验现象:木质部的中央变成了红色。纵切枝条,看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浅。 实验结论:水份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三、有机物的运输

【引入】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了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有机物在茎中是作用运输的呢?

【实验】观察有机物的运输

实验说明:⑴选取柳枝,是因为它容易在水中长出不定根,且它的外树皮特别容易进行“环割”处理。

⑵实使用土壤浸出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供植物生长需要。

⑶在培养过程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过环割处的下端,否则也会使环割处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干扰实验效果。

⑷“放在阳光下培养”使希望柳枝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对照实验,一根茎作环割处理,另一根不作处理。

实验现象:在处理过的茎上方会分泌汁液,而在未作处理的根部产生较多的不定根。

实验结论:有机物在茎的筛管中是自上而下地运输。

【事例解释】

①割橡胶。橡胶乳胶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橡胶,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而已。

②右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两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

⑴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⑵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

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

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

是形成了瘤状物。所以,A处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能继续长大,B处的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将逐渐萎缩、变小。

学生活动:讨论①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讨论②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哪

里来的?

【小结】

课堂练习:

1、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有机物、氧气

C、水、无机盐、有机物 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2、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3、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租是由于茎的______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_______,向内形成新的______。

4、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______向上运输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向下运输的。

5、推算树的年龄,可根据树干的_______数目。

课后作业

第5节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

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

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难点:实验设计证明气孔的存在、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第一课时

教 学 预 设/

【引入】我们知道将物体从低处运到高处是很费劲的(设置实验让学生体验)。那么,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后,通过茎运往高高在上的叶、化、果和枝等.据估计1株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需消耗四、五百斤水。那么,完成这么复杂的生理过程,靠的是什么?

【实验】植物的蒸腾作用

1、 实验说明:选用生长旺盛的阔叶植物,以及“不要透气、浇水后阳光照射”,都

是希望蒸腾作用能加强,而使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观察。

2、 实验观察: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植物,用一透明的塑料袋将邻近的叶

片包扎起来,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观察塑料袋上有无水珠生成,这说明___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________。

3、实验结论: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蒸腾作用的存在。

实验现象:能观察到水珠的产生。

一、蒸腾作用:

1、什么使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2、蒸腾作用的意义:

⑴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

⑵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后,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

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99%通过蒸腾作用从叶中散发出去,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同时也是根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由此可见,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补充】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成长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它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可加速无机盐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速率,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植物蒸腾丢失的水量是很大的。自养的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须和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不可避免地要顺着水势梯度丢失,这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必然结果。适当地抑制蒸腾作用,不仅可减少水分消耗,而且对植物生长也有利。在高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比较茂盛。蔬菜等作物生产中,采用喷灌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蒸腾,一般比土壤灌溉可增产。

【讨论】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1、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水银柱会上升。

--因为在春天的阳光下,使气孔打开,且气温升高,蒸腾作用会加强。

2、放在烈日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夏天的烈日下,水柱不会缩短。

--因为夏天的烈日下,气孔会关闭,蒸腾作用基本停止。

3、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阴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上升,但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

--因为阴湿的环境中,湿度大,气孔开放程度不大,蒸腾作用就弱。

4、用电吹风吹叶片,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水银柱会迅速上升。

--因为电吹风可以营造气孔周围的小气候--水分散失快,气温高,蒸腾作用会加强。

5、设计关于蒸腾作用的实验:

【课堂练习】

①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 ( )

A.降低光合作用 B.减小呼吸作用 C.减少水分蒸腾作用 D.移栽方便

②仙人掌在强烈的阳光下,不会被太阳光灼伤的原因是( )

A、吸水力大 B、储水多 C、蒸腾作用强 D、叶变成刺

③关于植物体水分散失的意义,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B、促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促进溶于水的矿质元素的吸收 D、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

④北方果树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植物的生长 D、果实的形成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二、叶的结构

【引入】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实验】

1、实验观察1:①选取一张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 ②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

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

③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的颜色变化。哪一张纸先变色?

哪一张纸的颜色会深一点?

【设问】从刚才的实验可知,不是叶表皮的每一处都在散发水分。那么,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实验观察2:①在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撕取蚕豆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栽玻片上,展开后加盖

玻片。

③在低倍镜下观察叶的表皮细胞。

④换用高倍镜观察半月形细胞,并将结果绘制下来。

⑤另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两面

的气泡数目哪面多?为什么?

2、实验说明:

1、氯化钴蓝色滤纸:氯化钴如果不含结晶水,则呈蓝色,若含结晶水,则呈红色。因此,向氯化钴蓝色滤纸呵气,水汽会使滤纸变红色。

2、实验前要用滤纸将上下表皮上的水分洗干,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选用同一张叶片,目的是进行对照,因为叶片大小会影响实验结构。

3、实验现象:1、表皮细胞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保卫细胞呈现半月形。

2、保卫细胞里面有叶绿素,气孔周围得细胞壁较厚。

3、叶片受热后,气孔内的气体会排出体外,在叶表皮表面形成气泡。形成气泡数目多,说明气孔就多。

4、实验结论: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叶片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以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导管里的水分。这样,就促使水分从根上升到叶里,同时,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在水分上升的时候,进入根里的无机盐也随着上升,

最终进入叶片。

5、叶片的结构:

①表皮: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的里面有绿色的颗粒――叶绿体。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

②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个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③叶脉:分布在叶肉当中,具有支持作用。

⑵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根毛从泥土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

6、课堂讨论: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请你例举它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结】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经导管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根尖吸收--根、茎木质部中的导管--叶柄中的导管--叶肉细胞(利用或经气孔散失)

布置作业


相关内容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植物向性运动的概念及意义.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 ...

  •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设计章节:必修本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设计理念:渐进探究式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 ...

  • 高中生物必修一[考一本]练习答案
  • 第一章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基础整合: 1. 细胞 活细胞 细胞 2. 不具有 DNA或者RNA 蛋白质外壳 3. 细胞 4. 单个细胞 多个分化的细胞 5.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个体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细胞 生物圈 组成结构和功能 能力训练: 1-7 ADBBD CB 8.(1) ...

  •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 植物的激素调节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用燕麦胚芽鞘作实验材料,下列实验中,将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解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因此,可通过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素的分布情况来判断胚芽鞘的生长情况.由于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不能透过玻璃片和 ...

  • 组成细胞的分子教案(3课时)
  • 第二讲 组成细胞的分子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说出核酸的种类.概述糖类和脂质的种类. 4.说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5.说出水和无 ...

  • 中考突破答案
  •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考点突破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课时 生物的特征 [课前预习梳理] 2.明确目的 计划3.①营养 ②呼吸 ③废物 ④作出反应 ⑤生长 繁殖 [中考备考训练] 1-5. ACCBC 6-10. CBCAD 11-15. DDCAC 第二课时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 ...

  • 细胞器第二课时
  •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②掌握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内涵及功能: ③学习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学习重点] 1.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掌握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内涵及功能: 3. 了解生物膜系统对于 ...

  •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学教案
  •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细胞的两种吸水方式. 2.使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 3.理解植物体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等过程. 4.理解蒸腾作用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5.使学生了解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二.能力方面 1.通过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 ...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了解激素的概念:了解植物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和作用特点,并通过对植物生长素的认识,初步了解激素的作用特点:初步了解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学生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植物激素的实验方法,激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