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哈尔滨师范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跨文化交际

任课教师王丹丹

题目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

姓名吕菲菲

学号2014041218

学院管理学院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COURSE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SUPERVISORDandan Wang

TITLESee Culture Collision And Fusi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Joy Luck

Club

NAMEFeifeiLv

NUMBER 00108

COLLEGECollegeofManagement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碰撞与兼容

吕菲菲(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Abstract]As we all know,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circumstances,there are tangible differences both in people ’s values and modes of thinking.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pproach and analyze som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culture collision and fus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rom The Joy Luck Club.It aims to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promote the country’s progress together.

【关键词】《喜福会》; 中美文化; 碰撞; 兼容

引言

《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思美发表于1989年《纽约时报》的处女作,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9个月上榜,并获LA.Times 书籍类及美国国家书籍奖、最佳小说奖等。《喜福会》被翻译成25种语言,并在1994年被王颖导演拍成电影。《喜福会》描写了四位从中国大陆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与四个自幼在美国为美化熏陶下成长的女儿之间的代购有隔阂冲突。而在小说中四个来自处于封建时期的中国有着不同经历的母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而四个女儿则是完全受到的美国式教育,则是代表着美国文化。因此,描写四位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也代表着中美文化之间的冲突。而随后,母女之间的爱与理解,也是中美文化兼容的体现。

1. 中美文化之间的碰撞

1.1中美文化在语言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少言寡语”一直被中国人当成美德的象征, 而在美国,往往被认为是能力欠缺或是阴险狡诈、难以捉摸。由于中国人交流时讲究模棱两可、委婉含蓄而又意味深长; 而美国人则喜欢直来直去、言简意赅。“在中国 , 十分注意措辞和用词 ,尽量使之婉转。小说中龚琳达和吴素云的一段精彩对话就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特点。“薇弗莱整天只顾着下棋 , 我可忙坏了。每天 ,就光擦拭她捧回的那些奖杯,就够我忙的了。你真福气 , 你可没这种烦心事。”对于龚琳达的夸耀 ,吴素云心里自然明白,便也高高的耸起双肩,以一种得意的无奈说: “我可比你还要烦心呢。我们的精妹,满耳只有音乐,叫她洗盆子,你叫哑了嗓子她也听不见。有啥办法 , 她天生这样一副对音乐失魂落魄的模样。”在此 , 她们心照不宣地运用“中国式的谦虚” , 以达到自己炫耀女儿的本意。可当龚琳达把这

种技巧运用到与欧美血统的美国人的对话中时 ,得到的结果却与此相反,薇弗莱的男朋友里奇初次到她家做客 , 龚琳达端上她拿手的清蒸排骨和腌菜 , 这本来是她的精心之作,也是她的骄傲。尝了一小口后 , 她便故意抱怨着: “哎呀 , 这菜不够咸 , 淡而无味。”她不满地摇摇头 , “简直无法入口。”这从来是龚家的惯例: 奇便拿起桌上的酱油倒进了排骨,妈妈感到很诧异,同时也感到很尴尬,因此,餐桌上的氛围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和谐。

1.2中美文化在婚姻观方面存在的差异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旧社会中国主流的婚姻价值观取向。薇弗莉的母亲林多自幼被由于生计所迫的母亲卖入黄家做童养媳。直到14 岁结婚当天, 才第一次见到自己丈夫的庐山真面目。这对于美国人而言,必定是抓破脑袋也百思不得其解。美国人信奉婚姻自由,结婚属于个人的私事,完全由自我主宰。而即便是现当代的中国,子女结婚仍然很在意父母的态度,期望得到父母的允许和支持。影片中即使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也深受母亲的影响。在薇弗莉身嘶力竭的呐喊中,她明确表示自己失败的第一次婚姻,就是为了取悦母亲,选择嫁给了一个中国人。当她开始第二段恋情时,尽管之前与母亲矛盾重重,但她还是将男友正式地介绍给母亲,内心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果然得到母亲应允,同意出席自己的婚礼,薇弗莉最终喜极而泣。受儒家文化熏陶,旧社会婚姻中要求遵守“夫为妻纲”的生活处事原则。林多嫁入黄家大门的那一刻起,深知自己的一生将从此掌握在丈夫手中,这个男人将决定她一生的幸福。新婚第一晚,小丈夫黄少爷便言辞凿凿:“我是丈夫,我是当家的。一切由我说了算。”另外,当丽娜的母亲顾莹莹遭受丈夫百般凌辱, 却也欲罢不能,因为潜意识告诉她:“如果我离开了他或是杀了他,我将一无所有。”作为丈夫的附属品,妻子只能任受摆布,毫无怨言。当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时候,故事的结局只能以惨剧收场,顾莹莹最终选择残忍地溺死自己襁褓中的儿子,以此来宣泄对丈夫积怨已久的愤恨。由一出悲剧引发出了另一个惨无人寰的苦果,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1.3中美文化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在《喜福会》这幅影片中,中美文化在价值方面的差异以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中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中庸之道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人的处世经典。中国社会尊崇儒家仁、义、礼、智、信,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必须做到温、良、恭、俭、让,谦虚使人进步, 反对过于表现自我。所以,群体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文化特征,这种特征要求个人价值应服从于群体利益。而在美国,强调自我和独立意识,鼓励个人奋斗,倡导自我,崇尚个性的张扬,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实现自我价值。龚琳达和薇弗莱母女的冲突正是在这方面差异的体现。母亲希望通过女儿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 以女儿的成功为全家人带来荣

誉。而女儿在厌倦了处处听从母亲的意志之后,坚信应该做好自己,拒绝母亲的介入。因此在发现薇弗莱具有超人的象棋天赋之后 ,母亲决定,为女儿创造一切条件。因此母亲自认是女儿的“同盟者”,不管练棋还是比赛,母亲都站在她身边 , “出谋划策”。女儿成了母亲炫耀的资本。每周六 , 母亲必定挽着女儿上市场去 , “然后不失时机地 , 骄傲地向任何对她多瞟一眼的人介绍着: “这就是薇弗莱·龚 , 我女儿。”这一切都令女儿觉得很恼火和尴尬。终于有一天 , 母女冲突白热化了,问母亲为什么非要拿自己出风头 ? 如果想出风头 , 为什么自己不学下棋?这也说明了西方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群体利益。在电影中安美的女儿罗丝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她默默地、无怨无悔地为丈夫无私奉献。她处处替丈夫着想,为了丈夫,甚至将爱达荷州给她提供奖学金上大学的机会也放弃了,仿佛完全失去了自我。而美国丈夫,却更加愿意看到自己的妻子能够更加独立自信,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见解。所以泰德对妻子所做的一切越来越不满意,最终向妻子说出了实情他认为妻子并不是丈夫的从属物,同样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私人空间。这也充分充分反映了中美文化在价值观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2. 中美文化之间的兼容

小说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母女关系从对抗走向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们渐渐老去,不再强制性地安排女儿的一切。女儿们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后,也逐渐开始意识到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正是这母女之间的爱融化了她们先前的对抗与矛盾。为了能够理解自己的女儿,母亲们做了积极的努力。当露丝与丈夫的婚姻出现危机时,她的母亲告诉她:“母亲是最好的,母亲知道你内心所想的一切。心理医生只会让你糊里糊涂,让你黑蒙蒙。”同样,另一位母亲告诉女儿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告诉女儿要自己独立坚强起来,不要去依赖其他人。正是由于这些积极的努力,母女之间的矛盾得以慢慢化解。精美在母亲去世后,才开始慢慢思考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了解母亲过往的生活。小说的最后,精美决定回中国去见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双胞胎姐姐。“当我们乘坐的火车离开香港边界, 驶入中国深圳的那一瞬间, 我感到自己有点异样。我能感觉到前额的皮肤在不停地颤动, 全身的血液正顺着一条全新的通道在奔腾, 浑身骨头也阵阵作痛, 那是一种旧有的、熟悉的疼痛。我想, 妈妈以前说的话是对的, 我正在变成一个中国人。”精美的这一行为既显示了她作为女儿对母亲的孝心, 另一方面她开始感受到自己和两位姐姐都是母亲的延续。这一幕作者谭恩美是有意为之,她的写作目的不言自明。虽然女儿与母亲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但是她们共同拥有中国的基因,她们拥有共同的血脉。当精美在机场与她的孪生姐姐拥抱在

一起时,东西方文化完全交融在一起。正是这浓浓的母女亲情将她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结语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完全相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北京影响下造就了人们不同的处事原则与方式,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而《喜福会》正是根据由于不同的处事方式而产生的一系列冲突与隔阂说明了这一点,又通过母女之间关系的缓和说明了中美文化的兼容。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重文化差异,增强政治和文化交流、理解,同时也应该尊重文化差异,寻求共同点,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减少冲突,和谐相处,共同促进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华. 解析《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冲突折射出的中美文化差异[J].读与写杂志,2009

(11)

[2]景晨.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作家杂志,2013(3) [3]张从益.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4]陶彩虹.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与交融,2014

[5]周彦军. 解读《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J].安徽文学,2014(5)

哈尔滨师范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跨文化交际

任课教师王丹丹

题目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

姓名吕菲菲

学号2014041218

学院管理学院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COURSE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SUPERVISORDandan Wang

TITLESee Culture Collision And Fusi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Joy Luck

Club

NAMEFeifeiLv

NUMBER 00108

COLLEGECollegeofManagement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碰撞与兼容

吕菲菲(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Abstract]As we all know,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circumstances,there are tangible differences both in people ’s values and modes of thinking.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pproach and analyze som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culture collision and fus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rom The Joy Luck Club.It aims to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promote the country’s progress together.

【关键词】《喜福会》; 中美文化; 碰撞; 兼容

引言

《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思美发表于1989年《纽约时报》的处女作,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9个月上榜,并获LA.Times 书籍类及美国国家书籍奖、最佳小说奖等。《喜福会》被翻译成25种语言,并在1994年被王颖导演拍成电影。《喜福会》描写了四位从中国大陆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与四个自幼在美国为美化熏陶下成长的女儿之间的代购有隔阂冲突。而在小说中四个来自处于封建时期的中国有着不同经历的母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而四个女儿则是完全受到的美国式教育,则是代表着美国文化。因此,描写四位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也代表着中美文化之间的冲突。而随后,母女之间的爱与理解,也是中美文化兼容的体现。

1. 中美文化之间的碰撞

1.1中美文化在语言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少言寡语”一直被中国人当成美德的象征, 而在美国,往往被认为是能力欠缺或是阴险狡诈、难以捉摸。由于中国人交流时讲究模棱两可、委婉含蓄而又意味深长; 而美国人则喜欢直来直去、言简意赅。“在中国 , 十分注意措辞和用词 ,尽量使之婉转。小说中龚琳达和吴素云的一段精彩对话就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特点。“薇弗莱整天只顾着下棋 , 我可忙坏了。每天 ,就光擦拭她捧回的那些奖杯,就够我忙的了。你真福气 , 你可没这种烦心事。”对于龚琳达的夸耀 ,吴素云心里自然明白,便也高高的耸起双肩,以一种得意的无奈说: “我可比你还要烦心呢。我们的精妹,满耳只有音乐,叫她洗盆子,你叫哑了嗓子她也听不见。有啥办法 , 她天生这样一副对音乐失魂落魄的模样。”在此 , 她们心照不宣地运用“中国式的谦虚” , 以达到自己炫耀女儿的本意。可当龚琳达把这

种技巧运用到与欧美血统的美国人的对话中时 ,得到的结果却与此相反,薇弗莱的男朋友里奇初次到她家做客 , 龚琳达端上她拿手的清蒸排骨和腌菜 , 这本来是她的精心之作,也是她的骄傲。尝了一小口后 , 她便故意抱怨着: “哎呀 , 这菜不够咸 , 淡而无味。”她不满地摇摇头 , “简直无法入口。”这从来是龚家的惯例: 奇便拿起桌上的酱油倒进了排骨,妈妈感到很诧异,同时也感到很尴尬,因此,餐桌上的氛围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和谐。

1.2中美文化在婚姻观方面存在的差异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旧社会中国主流的婚姻价值观取向。薇弗莉的母亲林多自幼被由于生计所迫的母亲卖入黄家做童养媳。直到14 岁结婚当天, 才第一次见到自己丈夫的庐山真面目。这对于美国人而言,必定是抓破脑袋也百思不得其解。美国人信奉婚姻自由,结婚属于个人的私事,完全由自我主宰。而即便是现当代的中国,子女结婚仍然很在意父母的态度,期望得到父母的允许和支持。影片中即使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也深受母亲的影响。在薇弗莉身嘶力竭的呐喊中,她明确表示自己失败的第一次婚姻,就是为了取悦母亲,选择嫁给了一个中国人。当她开始第二段恋情时,尽管之前与母亲矛盾重重,但她还是将男友正式地介绍给母亲,内心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果然得到母亲应允,同意出席自己的婚礼,薇弗莉最终喜极而泣。受儒家文化熏陶,旧社会婚姻中要求遵守“夫为妻纲”的生活处事原则。林多嫁入黄家大门的那一刻起,深知自己的一生将从此掌握在丈夫手中,这个男人将决定她一生的幸福。新婚第一晚,小丈夫黄少爷便言辞凿凿:“我是丈夫,我是当家的。一切由我说了算。”另外,当丽娜的母亲顾莹莹遭受丈夫百般凌辱, 却也欲罢不能,因为潜意识告诉她:“如果我离开了他或是杀了他,我将一无所有。”作为丈夫的附属品,妻子只能任受摆布,毫无怨言。当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时候,故事的结局只能以惨剧收场,顾莹莹最终选择残忍地溺死自己襁褓中的儿子,以此来宣泄对丈夫积怨已久的愤恨。由一出悲剧引发出了另一个惨无人寰的苦果,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1.3中美文化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在《喜福会》这幅影片中,中美文化在价值方面的差异以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中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中庸之道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人的处世经典。中国社会尊崇儒家仁、义、礼、智、信,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必须做到温、良、恭、俭、让,谦虚使人进步, 反对过于表现自我。所以,群体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文化特征,这种特征要求个人价值应服从于群体利益。而在美国,强调自我和独立意识,鼓励个人奋斗,倡导自我,崇尚个性的张扬,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实现自我价值。龚琳达和薇弗莱母女的冲突正是在这方面差异的体现。母亲希望通过女儿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 以女儿的成功为全家人带来荣

誉。而女儿在厌倦了处处听从母亲的意志之后,坚信应该做好自己,拒绝母亲的介入。因此在发现薇弗莱具有超人的象棋天赋之后 ,母亲决定,为女儿创造一切条件。因此母亲自认是女儿的“同盟者”,不管练棋还是比赛,母亲都站在她身边 , “出谋划策”。女儿成了母亲炫耀的资本。每周六 , 母亲必定挽着女儿上市场去 , “然后不失时机地 , 骄傲地向任何对她多瞟一眼的人介绍着: “这就是薇弗莱·龚 , 我女儿。”这一切都令女儿觉得很恼火和尴尬。终于有一天 , 母女冲突白热化了,问母亲为什么非要拿自己出风头 ? 如果想出风头 , 为什么自己不学下棋?这也说明了西方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群体利益。在电影中安美的女儿罗丝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她默默地、无怨无悔地为丈夫无私奉献。她处处替丈夫着想,为了丈夫,甚至将爱达荷州给她提供奖学金上大学的机会也放弃了,仿佛完全失去了自我。而美国丈夫,却更加愿意看到自己的妻子能够更加独立自信,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见解。所以泰德对妻子所做的一切越来越不满意,最终向妻子说出了实情他认为妻子并不是丈夫的从属物,同样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私人空间。这也充分充分反映了中美文化在价值观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2. 中美文化之间的兼容

小说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母女关系从对抗走向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们渐渐老去,不再强制性地安排女儿的一切。女儿们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后,也逐渐开始意识到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正是这母女之间的爱融化了她们先前的对抗与矛盾。为了能够理解自己的女儿,母亲们做了积极的努力。当露丝与丈夫的婚姻出现危机时,她的母亲告诉她:“母亲是最好的,母亲知道你内心所想的一切。心理医生只会让你糊里糊涂,让你黑蒙蒙。”同样,另一位母亲告诉女儿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告诉女儿要自己独立坚强起来,不要去依赖其他人。正是由于这些积极的努力,母女之间的矛盾得以慢慢化解。精美在母亲去世后,才开始慢慢思考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了解母亲过往的生活。小说的最后,精美决定回中国去见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双胞胎姐姐。“当我们乘坐的火车离开香港边界, 驶入中国深圳的那一瞬间, 我感到自己有点异样。我能感觉到前额的皮肤在不停地颤动, 全身的血液正顺着一条全新的通道在奔腾, 浑身骨头也阵阵作痛, 那是一种旧有的、熟悉的疼痛。我想, 妈妈以前说的话是对的, 我正在变成一个中国人。”精美的这一行为既显示了她作为女儿对母亲的孝心, 另一方面她开始感受到自己和两位姐姐都是母亲的延续。这一幕作者谭恩美是有意为之,她的写作目的不言自明。虽然女儿与母亲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但是她们共同拥有中国的基因,她们拥有共同的血脉。当精美在机场与她的孪生姐姐拥抱在

一起时,东西方文化完全交融在一起。正是这浓浓的母女亲情将她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结语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完全相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北京影响下造就了人们不同的处事原则与方式,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而《喜福会》正是根据由于不同的处事方式而产生的一系列冲突与隔阂说明了这一点,又通过母女之间关系的缓和说明了中美文化的兼容。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重文化差异,增强政治和文化交流、理解,同时也应该尊重文化差异,寻求共同点,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减少冲突,和谐相处,共同促进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华. 解析《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冲突折射出的中美文化差异[J].读与写杂志,2009

(11)

[2]景晨.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作家杂志,2013(3) [3]张从益.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4]陶彩虹.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与交融,2014

[5]周彦军. 解读《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J].安徽文学,2014(5)


相关内容

  • 论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作者:闫岩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7期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基础在于教育.作为一门世界各国进行沟通的主要语言,我国的英语教 ...

  •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以体育舞蹈为例 学 号 1210110087 姓 名 项朝辉 院 系 术科系 专 业 表演 指导教师 侯骁 2015年8月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以体育舞蹈为例 摘 要: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经过了漫长的演 ...

  • 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 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李晓军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本文主要从语言.餐饮.服饰等方面谈论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进而探讨中西礼仪文化合理有效的融合,创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中西礼仪差异融合 礼仪,是人与 ...

  • 毕业论文周记范文
  • 光阴如梭,转眼间大学已经到了尾声,也该决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了,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最终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李安电影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电影是我的爱好之一,至高中起我就对电影有着独特的兴趣.上了大学之后,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接触了许多外文电影也同时扩宽了我的视野,老师们会时常在课堂上放一些电影以及跟 ...

  •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文化碰撞和融合--探讨少数裔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下的生存 2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 3 英语新闻中委婉语的社会功用 4 人文主义思想在<皆大欢喜>中的运用 5 Colonialist Ideology in The Last of the M ...

  • "东方+西方"的教育融合带来"1+1 2"的成效·杭州日报
  • "东方+西方"的教育融合带来"1+1>2"的成效 莫干山外国语小学"中美星睿"班给孩子打造的就是这样开放的教育平台 2014-04-03 通讯员 向文凯 记者 张向瑜 中国的教育以基础扎实著称,西方的教育以个性创新见长,各有千秋.当下 ...

  • 浅谈红黑二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 浅谈红黑二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摘要: 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它附着在各种事物中,使得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绚丽色彩.人们对各种颜色的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但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地理.历史.思维.民族心理.宗教等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人们对各种颜色所产生的联想大不相同.只要语言.民族文化的差异 ...

  • 大学生英语演讲稿
  • the east and the west, let's enjo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ultures? kipling said:"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and never the twain shall m ...

  •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
  • ・350・ 第34卷第5期2008年2,q 山 SHANXI 西 建筑 ARCHITEOFURE V01.34No.5Feb.2008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5.0350-02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 杨固宁 摘要:针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以风格时代服务对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