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德育研究

浅谈“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

的重要现实意义

郭玉珍◆

“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创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提倡这一精

神的重要现实意义,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方法。

修身养性

治国平天下和谐社会

大学生道德修养

  从古到今,在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

展模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民族精神,这些都体现在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我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就是在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特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民族心理以及文化观念,凝聚着勤劳勇敢、英勇顽强、无私奉献、不折不挠等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精华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闪烁着光芒。

一、“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内涵“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被许

多知识分子当作一种人生的信条。“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来源于

儒家学说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养性”指的是自身道德修养和自律问题,道德的自律并非与生俱来,而有赖于后天的修养。治国”和“平天下”说的是使社会和谐的问题。“治国”,即整治国家,就是通过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以达到长治久安,使社会群体实现和谐。“平天下”,寻求的是一种普天之下的大和谐。《大学》里是这样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治国”,平天下”都是以“修身养性”为前提的,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从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起。

二、“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现实意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提倡“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口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有关大学生道德素质与修养的讨论屡见于报端。

2004年12月25日的《扬子晚报》报道,据金瑞典当行的工作人员反映,某理工大学的学生,当了4日才买的一台价值1.4万元的索尼笔记本电脑换取了2000元,居然是为了保证圣诞夜的浪漫氛围。金陵典当行刘总经理说,典当行12月生意特别好,大学生客户占了近一半。某高校视光专业学生,节前典当了奶奶给的戒指,他为自己解释道:“手机是通讯工具,MP3是用来享受的,只能当戒指了。”

确实,有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极端的现实主义倾向,贪图安逸,缺少为人民服务、为祖国腾飞而奋斗的胸襟和眼界。这种状况与当今的社会密切相关。重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价值取向必然使理想教育边缘化,而理想教育的缺失可能损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激情。校园内,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然而这种追求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每人都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不满或失望就产生了,有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淡薄,甚至出现了心理扭曲现象。

因此,重提“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有两方面的现实意义。其一,通过道德的修炼,实现道德自律,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道德底线,人与人之间摆脱狭隘的功利化倾向,实现人际和谐便有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人际和谐,是人类社会一切和谐之源。然而,要做到人际和谐,首先,要在实现个人自身和谐上下功夫;其二,树立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的大和谐思想,培养审视现实的目光,达到物我合一、厚德载物,这是和谐的最高境界。这两点也正是部分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

三、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做法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提倡“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重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

10

04/2008

首先,培养厚德载物,爱人如己的仁爱精神。《周易》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说法,意思就是大地的气势是宽厚和顺的,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有宽容的精神、广大的胸怀,能包容多种观念,听取不同的意见,而不局限于自己那片狭隘的小天地中间。同时,要有爱护一切生命的博大胸襟,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友善。这对于大学生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矛盾冲突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培养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诚信观念。一个人能否立足于世,关键在于是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不是有信用。而当今社会诚信危机日益严重,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作风也屡见不鲜。有的在校大学生以缴

纳书费等理由从父母手中要钱挥霍,在家长和学校之间骗来骗去;有的考

试作弊,雇用或者充当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枪手”,等等。所以,大力提倡和弘扬诚信的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培养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说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要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自我奋发、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勇气,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恒心和毅力,发扬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克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静下心来踏实认真地做事。

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之见牛津》中深有感触地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的影响有时甚至要比被动地接受教育效果更快更好。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同时还要建设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和刚毅坚强的性格。重点加强学生科研、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和宿舍文化的建设。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创新、把知识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锻炼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脑力与体力相结合、提高自身素质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科研、实践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为宿舍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载体。

在奔腾澎湃的历史长河中,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这一先哲们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依然闪烁着光辉,它指导着当代的年轻人不断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开阔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迎接未来的挑战,奉献青春智慧,实现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地理解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感情,而且有利于他们通过提升道德修养水平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为创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真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潘亚暾.儒学的当代价值及其生命力[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1):102-104.

[2]任民.修身:先秦儒家思想的一个普适性向度———兼论大学生修养.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6):67-70.

[3]陈开亮.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大学生成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9(3):75-77.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德育研究

浅谈“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

的重要现实意义

郭玉珍◆

“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创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提倡这一精

神的重要现实意义,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方法。

修身养性

治国平天下和谐社会

大学生道德修养

  从古到今,在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

展模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民族精神,这些都体现在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我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就是在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特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民族心理以及文化观念,凝聚着勤劳勇敢、英勇顽强、无私奉献、不折不挠等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精华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闪烁着光芒。

一、“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内涵“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被许

多知识分子当作一种人生的信条。“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来源于

儒家学说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养性”指的是自身道德修养和自律问题,道德的自律并非与生俱来,而有赖于后天的修养。治国”和“平天下”说的是使社会和谐的问题。“治国”,即整治国家,就是通过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以达到长治久安,使社会群体实现和谐。“平天下”,寻求的是一种普天之下的大和谐。《大学》里是这样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治国”,平天下”都是以“修身养性”为前提的,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从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起。

二、“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现实意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提倡“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口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有关大学生道德素质与修养的讨论屡见于报端。

2004年12月25日的《扬子晚报》报道,据金瑞典当行的工作人员反映,某理工大学的学生,当了4日才买的一台价值1.4万元的索尼笔记本电脑换取了2000元,居然是为了保证圣诞夜的浪漫氛围。金陵典当行刘总经理说,典当行12月生意特别好,大学生客户占了近一半。某高校视光专业学生,节前典当了奶奶给的戒指,他为自己解释道:“手机是通讯工具,MP3是用来享受的,只能当戒指了。”

确实,有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极端的现实主义倾向,贪图安逸,缺少为人民服务、为祖国腾飞而奋斗的胸襟和眼界。这种状况与当今的社会密切相关。重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价值取向必然使理想教育边缘化,而理想教育的缺失可能损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激情。校园内,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然而这种追求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每人都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不满或失望就产生了,有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淡薄,甚至出现了心理扭曲现象。

因此,重提“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有两方面的现实意义。其一,通过道德的修炼,实现道德自律,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道德底线,人与人之间摆脱狭隘的功利化倾向,实现人际和谐便有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人际和谐,是人类社会一切和谐之源。然而,要做到人际和谐,首先,要在实现个人自身和谐上下功夫;其二,树立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的大和谐思想,培养审视现实的目光,达到物我合一、厚德载物,这是和谐的最高境界。这两点也正是部分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

三、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做法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提倡“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重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

10

04/2008

首先,培养厚德载物,爱人如己的仁爱精神。《周易》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说法,意思就是大地的气势是宽厚和顺的,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有宽容的精神、广大的胸怀,能包容多种观念,听取不同的意见,而不局限于自己那片狭隘的小天地中间。同时,要有爱护一切生命的博大胸襟,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友善。这对于大学生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矛盾冲突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培养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诚信观念。一个人能否立足于世,关键在于是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不是有信用。而当今社会诚信危机日益严重,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作风也屡见不鲜。有的在校大学生以缴

纳书费等理由从父母手中要钱挥霍,在家长和学校之间骗来骗去;有的考

试作弊,雇用或者充当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枪手”,等等。所以,大力提倡和弘扬诚信的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培养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说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要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自我奋发、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勇气,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恒心和毅力,发扬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克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静下心来踏实认真地做事。

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之见牛津》中深有感触地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的影响有时甚至要比被动地接受教育效果更快更好。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同时还要建设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和刚毅坚强的性格。重点加强学生科研、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和宿舍文化的建设。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创新、把知识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锻炼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脑力与体力相结合、提高自身素质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科研、实践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为宿舍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载体。

在奔腾澎湃的历史长河中,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这一先哲们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依然闪烁着光辉,它指导着当代的年轻人不断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开阔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迎接未来的挑战,奉献青春智慧,实现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地理解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感情,而且有利于他们通过提升道德修养水平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为创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真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潘亚暾.儒学的当代价值及其生命力[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1):102-104.

[2]任民.修身:先秦儒家思想的一个普适性向度———兼论大学生修养.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6):67-70.

[3]陈开亮.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大学生成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9(3):75-77.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相关内容

  • 宣晓伟:传统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集权制背后的观念系统
  • 前面的文章分析了西方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接下来将讨论中国传统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我们首先围绕传统时期支撑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观念系统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中国文化传统中超越层面的终极价值观念,以及在此价值观念下所形成支撑"中央集权制"的相关理念,尤其是有关治理和权威 ...

  • 从士大夫操守到企业家精神
  • 用了两个晚上读完了左鸣先生著作<用企业家精神点燃时代引擎>的清样,我的最突出的感受是:这既是一本具有时代感的著作,同时也是一本有着独特视角的历史著作.这个视角就是:企业家精神.依照我的理解,本书回答了至少四个关键问题. 问题一:推动人类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作者的答案是企业家精神. ...

  • 书记2015三严三实专题一发言稿
  • 书记2015三严三实专题一发言稿 按照厅党组<关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的安排,今天学习的主题是"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上的„总开关‟".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下心得体会. 一.严以修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永恒 ...

  • 儒典读书笔记
  • 一.孔老夫子一生所行持,实际上就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奔走呼吁,这是有当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此外,孔老夫子本人,他是有深厚的内修功底的.因为他首先应是"修身"的典范,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否则,若没有内 ...

  •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主题班会教案 教育目的: 1.了解"家风"定义和由来. 2."家风"的传统意义. 3.重提"家风"的意义 教育方法:典型事例举例法.提问讨论法 活动前的准备: 1.收集关于"家风" ...

  • 201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
  • 中考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 (二十七)<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

  • 3.樊迟.仲弓问仁
  • 樊迟.仲弓问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关"仁"的思想内涵,从而加深对民族传统人文思想的积极探讨. 2. 学习本文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对孔子"仁"的思想内涵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孔子简介 ...

  • _淮南子_的人生修养说
  • 2011.11 LAN ZHOU XUE KAN <淮南子>的人生修养说 罗毓平 (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系,陕西 西安710062) [摘要]<淮南子>的人生修养说以人性平等.人有三等为直接的理论前提,以自我修养和接受圣人教化的方式实现治身.治国的目的.人性不变而且人性平等,人 ...

  • 以德治国与大学德育
  • 作者:罗映光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3年05期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新方略,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学说的新发展,而且为新世纪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