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服饰发展和演变与经济的关系

论明代服饰发展和演变与经济的关系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服饰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进化的一面镜子。因此,明清时期服饰从朴素保守渐趋转为华美高贵,甚至逾礼越制,这种发展和演变与当时的经济密不可分。

[关键词]明代 服饰 演变 经济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和时代进化的晴雨表。明代服饰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演变,反过来又促进了纺织等行业封建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经济对服饰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不振,服饰朴素守制

明立国之初,战火甫熄,经济萧条,百姓致力于耕稼、纺织以输徭役。自正统元年后,浙江、福建、两广等地赋税四百万石采取折色形式征收,折色银达百万余两。明前中期,地方上普遍出现了赋徭不均的现象,“郡多士大夫,其士大夫又多田产,民有产者无几耳,而傜则尽责之民”,[i]百姓赋徭沉重,消费能力有限。朝廷对各色人等服饰有明确规定,以“明尊卑,别贵贱”。

在妇女服饰上面,上至朝廷命妇,下至庶人妇女、奴婢,各有定制,禁止僭越。士庶妻女服制,洪武三年(1370)定为“服浅色团衫,用纻丝、绫罗、紬绢。”洪武五年(1372)又令:“民间妇女礼服惟用紫絁,不用金锈,袍衫止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只用蓝绢布”。而“凡婢使, 绢布狭领长袄,长裙。小婢使,长袖短衣,长裙。”[ii]因此,明初妇女服饰朴素守制。

(二)经济繁荣,服饰奢华越制

明中后期以来,一方面,手工业发展。“以纺织业为例,当时出现了苏州、杭州、松江、南京、北京、嘉兴、福州、潞安等专业生产地区。”[iii]丝织品名目繁多,棉布迅速普及,明代的服装原料空前丰富。与此同时,印染、刺绣、提花、缂丝、堆纱、镶嵌等服装工艺大大提高,又由于“花楼机”的改进和推广,人们能够在各种面料上织出变幻无穷的图案花纹,使得明人能够设计制做出无数美不胜

[iv]收的服饰佳作,日趋精细的手工业生产技艺为人们一反简朴之风追逐奢侈华丽

的服饰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繁荣。“闾檐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永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v]商品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批富商大贾和数量日增的中产家庭,而相对贫困之家也可靠辛勤劳动维持

温饱,甚至步入小康。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提高,费行为更加大胆超前,高消费的生活理念开始在普通民众中流传。

再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劳动效率和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丰盈, 财富的累积者不甘再过淡泊清苦的生活, 于是社会上逾越礼制的情况大量出现。凭借金钱恣意享受的闸门既经打开, 便如激流奔涌, 一发而不可遏制。”[vi]

因此明中后期服饰一改明初单调、保守、拘谨、呆板的情形, “去朴从艳”、“僭拟无涯”,趋于华丽高贵,甚至逾礼越制。妇女新式服装有“百裥裙”、“月华裙”等,发髻有所谓“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等种种新式,这三种发髻都属高髻,以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 其样式豪华,高高耸立达七寸余,犹如盛开的牡丹、荷花,晚明以来就连庶民妇女的服饰与配饰都模仿后妃命妇,像“女子饰金珠”已不再限于高官命妇了。[vii]如清乾隆《吴江县志》称, 明初吴江女子仅着“裙布荆钗”,“其嫁娶止以银为饰,外衣亦止用绢”,但“至嘉靖中,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循分者叹其不能顿革”。[viii]而且,一般说来,无论古今中外,男子服饰比之女子服饰都要简练平实得多,但在明代这种差异明显缩小,男服的变幻与女服相去无多。尤其是巾帽形制的繁盛,足以同时髦多变的女裙相媲美,明代史籍中留下正式名称的男子巾帽就不下40种[ix],“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人俱是轻裘,女人俱是锦绣。”[x]即便乡间亦受此风气影响, 如康熙《常熟县志》称, 当地“闺媛村媪迨不免焉,而冶容炫服间亦不少”。[xi]由此可见,在奢侈成风的社会背景下,各阶层妇女和男性都从明初传统的崇尚朴素、节俭中走出,参与到奢侈消费之中,在衣物方面的花费已超过生理的基本需要, 追求“时髦”。

二、服饰演变对经济的影响

明代妇女在穿衣打扮方面普遍追求新奇、华美,女性竞逐华服的情况,一方面促进了对服饰的大量需求, 带动了生产制造业, 特别是成衣业与纺织业的发展,使得服装行业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买卖更趋普遍,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滋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松江在“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署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xii]。这些以做袜为生的“合郡男妇”,表面上还维持着生产的独立性,实际上已成为在包买主控制下从暑袜店“给筹取值”的雇佣工人;而暑袜店商人不仅割断了小手工业者与原料市场的联系,而且也割断了他们与成品市场的联系,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包买主,商业资本转化成了产业资本[xiii]。另一方面,大量的手工业者亦借此营生,从而解决了一部分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回顾明代服饰的发展史,可清楚地看到经济的发展和服饰的演变是密不可分的,一部明代经济的变迁史,也就是一部明代服饰的变迁史。

参考文献: [i] 牛建强,汪维真. 《明代中后期江南周围地区风尚取向的改变及其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一期.

[ii] 张廷玉, 等. 《舆服》[M].明史:卷六十七志四十三.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iii] 陈茂同. 《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 百苑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第190页.

[iv] 李小虎. 《中的服饰制度研究》[A].天津师范大学.2009. 第12页.

[v] 王锜. 吴中近年之盛[M] //寓圃杂记:卷五. 北京:中华书局,1997.

[vi] 王卫平. 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vii] 宣花.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viii]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M] //中国地方志集成.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ix] 宣花.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x] 钱泳. 《骄奢》[M].履园丛话:卷七.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xi] 康熙·常熟县志:卷九[M] //中国地方志集成.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xii]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2记风俗[A].笔记小说大观[M].

[xiii] 北冥有鱼. 《明朝中后期服饰文化特征探》[DB/OL].北冥有鱼资料BLOG.2008.

论明代服饰发展和演变与经济的关系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服饰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进化的一面镜子。因此,明清时期服饰从朴素保守渐趋转为华美高贵,甚至逾礼越制,这种发展和演变与当时的经济密不可分。

[关键词]明代 服饰 演变 经济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和时代进化的晴雨表。明代服饰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演变,反过来又促进了纺织等行业封建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经济对服饰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不振,服饰朴素守制

明立国之初,战火甫熄,经济萧条,百姓致力于耕稼、纺织以输徭役。自正统元年后,浙江、福建、两广等地赋税四百万石采取折色形式征收,折色银达百万余两。明前中期,地方上普遍出现了赋徭不均的现象,“郡多士大夫,其士大夫又多田产,民有产者无几耳,而傜则尽责之民”,[i]百姓赋徭沉重,消费能力有限。朝廷对各色人等服饰有明确规定,以“明尊卑,别贵贱”。

在妇女服饰上面,上至朝廷命妇,下至庶人妇女、奴婢,各有定制,禁止僭越。士庶妻女服制,洪武三年(1370)定为“服浅色团衫,用纻丝、绫罗、紬绢。”洪武五年(1372)又令:“民间妇女礼服惟用紫絁,不用金锈,袍衫止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只用蓝绢布”。而“凡婢使, 绢布狭领长袄,长裙。小婢使,长袖短衣,长裙。”[ii]因此,明初妇女服饰朴素守制。

(二)经济繁荣,服饰奢华越制

明中后期以来,一方面,手工业发展。“以纺织业为例,当时出现了苏州、杭州、松江、南京、北京、嘉兴、福州、潞安等专业生产地区。”[iii]丝织品名目繁多,棉布迅速普及,明代的服装原料空前丰富。与此同时,印染、刺绣、提花、缂丝、堆纱、镶嵌等服装工艺大大提高,又由于“花楼机”的改进和推广,人们能够在各种面料上织出变幻无穷的图案花纹,使得明人能够设计制做出无数美不胜

[iv]收的服饰佳作,日趋精细的手工业生产技艺为人们一反简朴之风追逐奢侈华丽

的服饰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繁荣。“闾檐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永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v]商品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批富商大贾和数量日增的中产家庭,而相对贫困之家也可靠辛勤劳动维持

温饱,甚至步入小康。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提高,费行为更加大胆超前,高消费的生活理念开始在普通民众中流传。

再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劳动效率和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丰盈, 财富的累积者不甘再过淡泊清苦的生活, 于是社会上逾越礼制的情况大量出现。凭借金钱恣意享受的闸门既经打开, 便如激流奔涌, 一发而不可遏制。”[vi]

因此明中后期服饰一改明初单调、保守、拘谨、呆板的情形, “去朴从艳”、“僭拟无涯”,趋于华丽高贵,甚至逾礼越制。妇女新式服装有“百裥裙”、“月华裙”等,发髻有所谓“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等种种新式,这三种发髻都属高髻,以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 其样式豪华,高高耸立达七寸余,犹如盛开的牡丹、荷花,晚明以来就连庶民妇女的服饰与配饰都模仿后妃命妇,像“女子饰金珠”已不再限于高官命妇了。[vii]如清乾隆《吴江县志》称, 明初吴江女子仅着“裙布荆钗”,“其嫁娶止以银为饰,外衣亦止用绢”,但“至嘉靖中,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循分者叹其不能顿革”。[viii]而且,一般说来,无论古今中外,男子服饰比之女子服饰都要简练平实得多,但在明代这种差异明显缩小,男服的变幻与女服相去无多。尤其是巾帽形制的繁盛,足以同时髦多变的女裙相媲美,明代史籍中留下正式名称的男子巾帽就不下40种[ix],“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人俱是轻裘,女人俱是锦绣。”[x]即便乡间亦受此风气影响, 如康熙《常熟县志》称, 当地“闺媛村媪迨不免焉,而冶容炫服间亦不少”。[xi]由此可见,在奢侈成风的社会背景下,各阶层妇女和男性都从明初传统的崇尚朴素、节俭中走出,参与到奢侈消费之中,在衣物方面的花费已超过生理的基本需要, 追求“时髦”。

二、服饰演变对经济的影响

明代妇女在穿衣打扮方面普遍追求新奇、华美,女性竞逐华服的情况,一方面促进了对服饰的大量需求, 带动了生产制造业, 特别是成衣业与纺织业的发展,使得服装行业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买卖更趋普遍,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滋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松江在“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署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xii]。这些以做袜为生的“合郡男妇”,表面上还维持着生产的独立性,实际上已成为在包买主控制下从暑袜店“给筹取值”的雇佣工人;而暑袜店商人不仅割断了小手工业者与原料市场的联系,而且也割断了他们与成品市场的联系,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包买主,商业资本转化成了产业资本[xiii]。另一方面,大量的手工业者亦借此营生,从而解决了一部分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回顾明代服饰的发展史,可清楚地看到经济的发展和服饰的演变是密不可分的,一部明代经济的变迁史,也就是一部明代服饰的变迁史。

参考文献: [i] 牛建强,汪维真. 《明代中后期江南周围地区风尚取向的改变及其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一期.

[ii] 张廷玉, 等. 《舆服》[M].明史:卷六十七志四十三.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iii] 陈茂同. 《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 百苑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第190页.

[iv] 李小虎. 《中的服饰制度研究》[A].天津师范大学.2009. 第12页.

[v] 王锜. 吴中近年之盛[M] //寓圃杂记:卷五. 北京:中华书局,1997.

[vi] 王卫平. 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vii] 宣花.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viii]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M] //中国地方志集成.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ix] 宣花.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x] 钱泳. 《骄奢》[M].履园丛话:卷七.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xi] 康熙·常熟县志:卷九[M] //中国地方志集成.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xii]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2记风俗[A].笔记小说大观[M].

[xiii] 北冥有鱼. 《明朝中后期服饰文化特征探》[DB/OL].北冥有鱼资料BLOG.2008.


相关内容

  • 编结纽扣在服装制作中的作用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 2009年第1期第8卷(总第40期)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12009 General No.40Vol.8 [文章编号]1671 ...

  • 中外服装的发展与演变
  • 中外服装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服装发展史,简而言之是把服装的进程记录下来,是一门历史学.也是一定地域的社会风俗史,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追溯历史服装是从何而来有几种说法:保护说.遮羞说.装饰说.等.我们的祖先猿猴在历史的演变,先披 ...

  •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演变0
  • 中国古代各朝女子服饰的演变 [主要摘要]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由原本的男女通用的深衣慢慢演变,开始流行衣裙,并且款式越来越丰富,但平民女子的服饰较为简单且颜色单一,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改变,不过速度缓慢.唐朝的女子服饰最为开放且样式丰富,并流行女装男性化.清朝满族女子多着旗袍. [关键词]女子 服饰 演变 ...

  • 明代商人的法权地位
  • 作者:常文相 古代文明 2014年01期 明代的中国,无论就其国际处境还是国内社会经济结构而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国内外诸多学者大致的共识.不过,在如何呈现当时社会变化的基本事实面貌以及如何解释那时的变化方面,学界的看法则有诸多不同.近年有学者提出了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说, ...

  •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及对周边国家服饰的影响
  •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及对周边国家服饰的影响 寒假在家看了一些关于中国服装历史方面的书,对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与传播产生了一些看法.人类文明史以来无论哪个时代服饰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饰的发展受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因素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服饰具有自身的特性,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 ...

  • 魏晋南北朝
  • 如梦霓裳话汉服(民间艺术知识堂第一辑) 来源: 梅兰坊的日志 Promo 的时候, 民艺坊候选内阁梅兰坊一直以汉服作为我们的特色(包括PMP re-u时雷人的 Poker Fac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M-fzL8f_3s) 在候选内阁里,女生穿的款式叫& ...

  • 魏晋南北朝时期袍服的研究
  • 40 服饰导刊2015年3月第1期FASHIONGUIDE服饰与文化:源流考据 魏晋南北朝时期袍服的研究 文/赵 波 朝时期是袍服演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袍服开始成为便服.同时由于民族的融合,袍 服开始出现多种款式,并且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服装元素.文章通过对经史文献.壁画.出土绘画.博物馆馆藏绘画等 ...

  • 从汉族服饰演变看中国传统文化
  • 从汉族服饰演变看中国传统文化 郭沫若先生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出服饰与人类和社会的关系.服饰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服饰体现的则是一种社会文化.汉族文化博大精深,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汉族的传统服饰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

  • 中国艺术设计史3
  • 中国艺术设计史 1.旧石器时期工具的设计特点是什么? 旧石器时期打制的工具虽然具有砍.砸.劈.刮等功能,但是由于选择偶然性大,加工粗糙,使用费力,打制时间长,效果不太好. 2.为什么说石器时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 石器时期是指原始社会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是人类萌生和发展初级阶段,是人类文化的起源,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