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手稿].ppt.Convertor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析

1、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异化劳动理论

3、劳动创造美(美的根源) 4、“美的规律”

一、写作背景

1、外因:巴黎是革命中心。

2、内因:马克思从理论到实践,实现彻

底的唯物主义。 “普照光” 从后思索法 人体解剖法 读书法

1843年10月到1845年初,做读书笔记。

1932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朗兹胡特和迈

耶尔以节录的形式出版了这部手稿的第一个 德文版。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遗迹 “巴黎手稿” “巴黎笔记” 二、《手稿》结构和地位

1、结构:三部分(三个笔记本) 第一手稿:工资、利润、地租(36页) 1-16 17:地租

22-27:通栏,异化劳动 28-36:空白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建构共产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理论

基础:共43页,仅存3页

第三手稿:共68页,混乱叙述。共产主义的 世界观;哲学批判;《序言》、“增补”等

2、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端,也是第一个

制高点。并直接为《共产党宣言》 和《资本论》做了理论铺垫。

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1、劳动的对象化:劳动产品是固定在某 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 过程:对象形式发生变化 目的、力量的转移

结果:劳动产品 “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 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 2、“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人的本质:类的存在物 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 自我意识:感觉能力 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

(2)基本规定:三个“统一” 受动和能动的统一 个体与总体的统一

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

(3)实现途径:劳动

通过劳动在现实世界中证明人的

本质力量。

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在客观对象 上打上主体的印记,成为主体 力量的肯定,主体也得到提升。 因此,这是一个双向互动 的过程。

3、文学艺术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

(1)基本性质 (2)创造主体 (3)创造对象 (4)创造手段

4、劳动创造了美 (1)马克思一系列美学实践观点的基石

唯心主义美学认为美来自于人的意识 或者精神;(“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机械主义美学强调的现实的决

定作用 ,但是忽视了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既强调客观现实, 又强调能动性。

(2)美的生产 ◆人通过劳动改造了世界,也创造了美。 ◆动物按照自己的本能和尺度进行活动,人可以按照任何尺度来进行劳动。 “内在的尺度”:对象的内部规律、 主体的本质力量、 内在的精神需求。 “种的尺度”:对象的外部形态、 主体的外在的肉体需求

◆艺术生产是一种造型,即塑造艺术形象。

(3)“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

自然经过人的劳动就变成了“人化的 自然”。

人改造对象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动物是否存在对象化问题?

◆人的生产是由目的的,是自由的; ◆动物生产是没有自觉目的的,是不自由的。

(4)启示:艺术起源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1、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 异化:

德文:Entfremdung, 英文:alienation

德语Entfremdung 一词译自希腊 文,意为分离、疏远、陌生化。 把异化真正提升为 一个哲学概念始于 黑格尔。

“绝对观念”的异化

在费尔巴哈那里,异化才第一次被赋

予引申的哲学含义:

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

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

而且,反客为主,反转过来 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 费尔巴哈

“上帝越是万能,人就越是无能。 上帝越是无所不知,人就越是愚昧无

知。总之,“为了使上帝成为一切, 人就成了无。”

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他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

对经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1841年,他在写作博士论文的时候提到“异化”一词; 1843年,《德法年鉴》中提出“政治异化”; 1844年,《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

《资本论》中形成了“经济异化”的思想。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构成异化理论的出发点

马克思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

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 “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 同个人对立起来。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异化劳动的内容

一方面根据异化理论的思辨传统,另一方面立

足于经济事实的分析: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

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

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 成正比。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

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

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劳动者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活动和劳动者相异化 劳动者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和人相异化

(1)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 “劳动产品的异化” 劳动生产了美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同

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

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

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

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

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

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

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

对象了。因此,这个活动越多,工人

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产品

的东西,就不再是他本身的东西。”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

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

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

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

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

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 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 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毒奶粉” 圣元“早熟门” “健美猪” ……

(2)劳动活动和劳动产者相异化。 “但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

在生产行为中,„„那么生产本身就必然

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

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

“首先,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 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

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

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

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

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

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

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

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 强制劳动。

“最后,对工人说来,劳动的外在

性质,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

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

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

于 别人。”

“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的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

“同样,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 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 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3)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是类存在物

“类生活从肉体方面说来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的能力——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劳动异化的范本:富士康现象 “加班” “听话”

“ 如果说劳动产品对我说来是异己的,是作为异己的力量同我相对立,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如果我自己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己的活动、被迫的活动,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属于有别于我的另一个存在物。”

“这个存在物是谁呢?”

“是神吗?神从来不单独是劳动的主人。自然界也不是主人。”

(4)人与人相异化。

“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同他人、同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

“一般地说人同自身的任何关系,

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 实现和表现。”

“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

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 只能是人本身。”

“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

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

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

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

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不是神也不

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 异己力量。”

“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

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

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

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

给雇主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同这个 劳动的关系。从而,私有财产是 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 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文学的异化:

1、选题偏颇或者偏激 2、人文精神的缺失

“一切为市场,一切为点击率” 3、“异化”成为文学描写的重要内

文学的异化: 作家的异化 创作过程的异化 接受者的异化 作品的异化

异化劳动是不美的? 异化劳动能否产生美?

(人类对美的创造是人的类本质和类生活的 内在要求)

3、“异化劳动理论”与文学

(1)对人的关注(文学即人学) 人是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

想象的东西出发,„„,我们的出发点是从

事实际活动的人„„”

高尔基:在文学领域,一切都是从人出发,

一切都是为了人。

周作人:“人的文学”

新文学即人的文学,是灵-肉一致的文学。

关怀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题:尊重人的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归宿: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人的个性的充分发挥;

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文艺观的价值取向 ◆依据: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特点:与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实现紧密联系 主要内涵: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 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能力的全面提高;

个性的充分发挥; 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和谐。

◆基本内涵:

之一: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对人自由创造特性的充分肯定;

之二:创造具有全部感观之丰富性的人:

具有完整性与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3)文学的基础和来源

把人置于劳动实践关系中考察。 “我们且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 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 的。

(4)文学的批判精神 对社会现实的反作用

(5)文学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文学的现实性 文学的批判性

三、文学艺术的根本规律:“美的规律” (P9)(“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对比分析:人的生产是自觉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具有社会性的;

动物的生产是盲目的、受动的、下意识的、本能的。

美的规律与人的自由自在的活动紧密相关;

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体现。

基本内涵和前提条件:“两个尺度” 1、“种的尺度”:感性特征、肉体需要 2、“内在的尺度”:内部规律、精神需求

“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统一。

1、审美对象的特征:多层次性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鲍姆嘉通:个别事物的观念最能显示诗 的特质。

黑格尔:美“只有在具体个别事物里才 能得到”。 恩格斯:“每个人都是典型, 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59

马克思:

“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 卓越的个性描写:文学描写人化的自然,特别是能够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

如:农民的个性描写

2、审美主体的特征: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

(1)艺术认识和艺术发现是基础(p14)

◆深入认识和发现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

莎士比亚:“把货币的本质描绘得十分出色” 巴尔扎克:“用编年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

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

会日盛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切

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2)激情和热情(个人情感p15) ◆激情和热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组 成部分。 马克思:“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

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对象化的方式不同,形成的 个性和风格也不同。

(3)创作客体和创作主体的相互关系:

辨证统一

(客体的自然尺度和主体的精神尺度的结合,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小结: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文艺观:文学本质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1)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反映论”、现实主义文论)

(2)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3)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4) 文艺的党性原则

(5)文艺的特殊性、内在特征(真实性与倾向性) ……

二、文艺批评观 1、“美学和史学的观点”(恩格斯) 2、主要论证范例

(1)希腊艺术具有永恒魅力(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2)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析

1、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异化劳动理论

3、劳动创造美(美的根源) 4、“美的规律”

一、写作背景

1、外因:巴黎是革命中心。

2、内因:马克思从理论到实践,实现彻

底的唯物主义。 “普照光” 从后思索法 人体解剖法 读书法

1843年10月到1845年初,做读书笔记。

1932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朗兹胡特和迈

耶尔以节录的形式出版了这部手稿的第一个 德文版。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遗迹 “巴黎手稿” “巴黎笔记” 二、《手稿》结构和地位

1、结构:三部分(三个笔记本) 第一手稿:工资、利润、地租(36页) 1-16 17:地租

22-27:通栏,异化劳动 28-36:空白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建构共产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理论

基础:共43页,仅存3页

第三手稿:共68页,混乱叙述。共产主义的 世界观;哲学批判;《序言》、“增补”等

2、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端,也是第一个

制高点。并直接为《共产党宣言》 和《资本论》做了理论铺垫。

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1、劳动的对象化:劳动产品是固定在某 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 过程:对象形式发生变化 目的、力量的转移

结果:劳动产品 “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 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 2、“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人的本质:类的存在物 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 自我意识:感觉能力 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

(2)基本规定:三个“统一” 受动和能动的统一 个体与总体的统一

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

(3)实现途径:劳动

通过劳动在现实世界中证明人的

本质力量。

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在客观对象 上打上主体的印记,成为主体 力量的肯定,主体也得到提升。 因此,这是一个双向互动 的过程。

3、文学艺术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

(1)基本性质 (2)创造主体 (3)创造对象 (4)创造手段

4、劳动创造了美 (1)马克思一系列美学实践观点的基石

唯心主义美学认为美来自于人的意识 或者精神;(“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机械主义美学强调的现实的决

定作用 ,但是忽视了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既强调客观现实, 又强调能动性。

(2)美的生产 ◆人通过劳动改造了世界,也创造了美。 ◆动物按照自己的本能和尺度进行活动,人可以按照任何尺度来进行劳动。 “内在的尺度”:对象的内部规律、 主体的本质力量、 内在的精神需求。 “种的尺度”:对象的外部形态、 主体的外在的肉体需求

◆艺术生产是一种造型,即塑造艺术形象。

(3)“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

自然经过人的劳动就变成了“人化的 自然”。

人改造对象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动物是否存在对象化问题?

◆人的生产是由目的的,是自由的; ◆动物生产是没有自觉目的的,是不自由的。

(4)启示:艺术起源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1、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 异化:

德文:Entfremdung, 英文:alienation

德语Entfremdung 一词译自希腊 文,意为分离、疏远、陌生化。 把异化真正提升为 一个哲学概念始于 黑格尔。

“绝对观念”的异化

在费尔巴哈那里,异化才第一次被赋

予引申的哲学含义:

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

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

而且,反客为主,反转过来 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 费尔巴哈

“上帝越是万能,人就越是无能。 上帝越是无所不知,人就越是愚昧无

知。总之,“为了使上帝成为一切, 人就成了无。”

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他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

对经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1841年,他在写作博士论文的时候提到“异化”一词; 1843年,《德法年鉴》中提出“政治异化”; 1844年,《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

《资本论》中形成了“经济异化”的思想。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构成异化理论的出发点

马克思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

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 “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 同个人对立起来。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异化劳动的内容

一方面根据异化理论的思辨传统,另一方面立

足于经济事实的分析: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

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

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 成正比。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

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

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劳动者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活动和劳动者相异化 劳动者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和人相异化

(1)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 “劳动产品的异化” 劳动生产了美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同

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

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

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

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

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

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

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

对象了。因此,这个活动越多,工人

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产品

的东西,就不再是他本身的东西。”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

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

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

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

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

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 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 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毒奶粉” 圣元“早熟门” “健美猪” ……

(2)劳动活动和劳动产者相异化。 “但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

在生产行为中,„„那么生产本身就必然

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

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

“首先,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 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

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

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

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

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

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

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

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 强制劳动。

“最后,对工人说来,劳动的外在

性质,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

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

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

于 别人。”

“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的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

“同样,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 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 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3)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是类存在物

“类生活从肉体方面说来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的能力——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劳动异化的范本:富士康现象 “加班” “听话”

“ 如果说劳动产品对我说来是异己的,是作为异己的力量同我相对立,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如果我自己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己的活动、被迫的活动,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属于有别于我的另一个存在物。”

“这个存在物是谁呢?”

“是神吗?神从来不单独是劳动的主人。自然界也不是主人。”

(4)人与人相异化。

“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同他人、同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

“一般地说人同自身的任何关系,

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 实现和表现。”

“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

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 只能是人本身。”

“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

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

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

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

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不是神也不

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 异己力量。”

“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

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

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

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

给雇主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同这个 劳动的关系。从而,私有财产是 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 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文学的异化:

1、选题偏颇或者偏激 2、人文精神的缺失

“一切为市场,一切为点击率” 3、“异化”成为文学描写的重要内

文学的异化: 作家的异化 创作过程的异化 接受者的异化 作品的异化

异化劳动是不美的? 异化劳动能否产生美?

(人类对美的创造是人的类本质和类生活的 内在要求)

3、“异化劳动理论”与文学

(1)对人的关注(文学即人学) 人是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

想象的东西出发,„„,我们的出发点是从

事实际活动的人„„”

高尔基:在文学领域,一切都是从人出发,

一切都是为了人。

周作人:“人的文学”

新文学即人的文学,是灵-肉一致的文学。

关怀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题:尊重人的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归宿: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人的个性的充分发挥;

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文艺观的价值取向 ◆依据: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特点:与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实现紧密联系 主要内涵: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 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能力的全面提高;

个性的充分发挥; 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和谐。

◆基本内涵:

之一: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对人自由创造特性的充分肯定;

之二:创造具有全部感观之丰富性的人:

具有完整性与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3)文学的基础和来源

把人置于劳动实践关系中考察。 “我们且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 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 的。

(4)文学的批判精神 对社会现实的反作用

(5)文学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文学的现实性 文学的批判性

三、文学艺术的根本规律:“美的规律” (P9)(“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对比分析:人的生产是自觉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具有社会性的;

动物的生产是盲目的、受动的、下意识的、本能的。

美的规律与人的自由自在的活动紧密相关;

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体现。

基本内涵和前提条件:“两个尺度” 1、“种的尺度”:感性特征、肉体需要 2、“内在的尺度”:内部规律、精神需求

“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统一。

1、审美对象的特征:多层次性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鲍姆嘉通:个别事物的观念最能显示诗 的特质。

黑格尔:美“只有在具体个别事物里才 能得到”。 恩格斯:“每个人都是典型, 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59

马克思:

“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 卓越的个性描写:文学描写人化的自然,特别是能够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

如:农民的个性描写

2、审美主体的特征: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

(1)艺术认识和艺术发现是基础(p14)

◆深入认识和发现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

莎士比亚:“把货币的本质描绘得十分出色” 巴尔扎克:“用编年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

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

会日盛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切

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2)激情和热情(个人情感p15) ◆激情和热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组 成部分。 马克思:“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

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对象化的方式不同,形成的 个性和风格也不同。

(3)创作客体和创作主体的相互关系:

辨证统一

(客体的自然尺度和主体的精神尺度的结合,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小结: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文艺观:文学本质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1)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反映论”、现实主义文论)

(2)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3)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4) 文艺的党性原则

(5)文艺的特殊性、内在特征(真实性与倾向性) ……

二、文艺批评观 1、“美学和史学的观点”(恩格斯) 2、主要论证范例

(1)希腊艺术具有永恒魅力(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2)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 ……


相关内容

  • PPT02-刑事诉讼基本范畴.ppt.Convertor
  • 主讲人 陈 群 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法学教研室 001 第二章 [2-0-1] --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念比规则更重要 002 第二章 刑事诉讼基本范畴 [2-0-2] 本章要点提示 ◆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价值 ◆刑事诉讼职能与结构 第二章 003 一.刑事诉讼目的概念 (一)刑事诉讼目的之含 ...

  • 第八章 酒与名人.ppt.Convertor
  • Page No.1 WordsFromSlide 第八章 酒与名人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 WordsFromSlide 思考题 说出唐宋以来与酒有关的几个文人.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3 WordsFromSlide 纵观古代文坛,酒与 ...

  • 第一节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ppt.Convertor
  • 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一.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1.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跨国公司获得.分配和有效使用人力资源的过程. 2.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目公司所在国公民 ...

  • 01第一章_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制备.ppt.Convertor
  • 第一章 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制备 第一节 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第二节 确立测定方法 第三节 细胞的破碎 第四节 抽 提 第五节 浓 缩 第六节 纯化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七节 有效成分纯度和性质的分析 第八节 应用实例 生命大分子物质通常是指: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进行新陈代谢时所产生的蛋白质(包括酶) 和 ...

  •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 白
  •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 名词解释4*5 简答题2*10 论述题2*30 第一章 1. 回到马克思 PPT "回到马克思"不能被狭义地修饰成一种原教旨意味,"回到马克思"不是唆使人们脱离现代,无视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回到过去的书本,停留在对文 ...

  • 马克思为资本论写了多少手稿
  • 马克思为<资本论>写了多少手稿? 2014.04.28 11:00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卫华 字号:[ 大 中 小 ]. 马克思为<资本论>撰写了多少手稿?不久之前,对此还很难作出明确回答. 2012年8月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第二部 ...

  • 异化的扬弃与共产主义_读马克思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异化的扬弃与共产主义 -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1周可.}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经济学的哲学批判,提出 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把人的自由的有愈识的活动视为人的类本质,认为共产主义 是通过异化的扬弃所实现的人 ...

  • [手稿]与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手稿
  • <手稿>与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 [摘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一柯学手稿>是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的重要理 论资源:童庆炳的文学审美功能论来源于<手稿>中"人的复归‟‟思想:童庆炳的文学审美 活动论来源 ...

  • [手稿]与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
  • <手稿>与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 [摘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的重要理论资源:童庆炳的文学审美功能论来源于<手稿>中"人的复归"思想:童庆炳的文学审美活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