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在诵读中领略美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江山多娇”中的一篇美文。本文是游记散文,作者吴功正以其妙笔生花,择取了游览中的典型景观,以移步换景的写法,为我们描绘了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阿里山美景的热爱与赞叹,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含蓄地表达了两岸和谐一心的愿望。文章不仅景美情美,而且文笔精美。学习本文,对于学生感受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意蕴,以及培养其审美意趣极具意义。

教学目标:

1.流利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阿里山的美好风光及作者情感。

2.了解文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初步学说导游词。

3.感受文章语言之美,品味文中富有音韵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4.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感受阿里山的美好风光及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语言之美,品味文中富有音韵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重难点突破的方法:

反复诵读为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阿里山的图片、歌曲及资料等,并制作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划出好词美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搜集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阿里山的风光图,同时以适当音量播放歌曲《高山青》作背景配乐。 师适时导入: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极具魅力,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大自然似乎也特别钟情这片美丽富饶的水土,降下阿里山这颗璀璨的明珠于宝岛的湖光山色间,令人陶醉流连,赞叹不已。今天,让我们紧随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吴功正先生的步伐,同游阿里山,领略这美好如画的风光。

【设计说明:开篇图片、歌曲及导语设计,一方面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对阿里山的风光有个初步的直观了解。】

二、朗读课文,初步领略美景。

1.请几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有感情地诵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美词美句。

2.师:听读课文后,同学们也划下了文中的美句,阿里山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美)请用文中一句话说一说,阿里山给作者留下的最大印象是什么呢?生: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3.师: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概括。

生思考,全班交流:古式风味的小火车、清澈的潭水、静谧的原始森林、染满青苔的曲径幽路、罕见的神木等。(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师有意按课文顺序板书)

4.师:这些美景的呈现,正是由作者游览行踪的变化体现的。请同学们在文中迅速捕捉能体现作者行踪变化的词句。

生循文本划句,明确:“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

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

师: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是游记散文常用的写法,这种写法叫什么呢?

师: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投影显示: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设计说明:本环节紧扣文本,让学生整体感知阿里山的风光特点,并能结合文本找到具体美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对文章有整体把握。】

三、诵读课文,感受景观之美。

师:阿里山风光秀美如画,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情感美美地诵读,并说说你品味到的美。生自由美读片断,品味美景。

全班交流。

1.指名诵读选段(句),并引导其他同学从语气、语调、停顿等角度评价同学的诵读。

2.评价后,教师适时指导全班同学以多种方式诵读相应片断,感受美点。 示例:

①“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水潭清澈美丽,山林静谧倒映,水潭与周围环境和谐相映,身在其中恍如入画。)

②“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这里环境的安宁与空气的静洁该有多好,才让作者与同行者放佛都舍不得打破这份宁静啊!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美好的一刻,全班齐读。)

师小结:小火车古朴,带领我们如到悠远的过去。水潭清澈、整肃的树木,给人以别样的享受。美景如画,可见台湾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之强。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片断美读文本,对说说体会到的美点,从而带领学生对阿里山风光由整体及细部细细欣赏领略,让学生能受到美的熏陶。】

三、研读文本,品味美的语言

师:美的景象还有赖于作家美的语言,作者是怎样将阿里山的美描绘出来的呢?(投影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并进行批注:修辞的运用、词语的特点、蕴含的情感等)

生结合所选的美句美段,动笔批注。

全班交流,评价,师生适时补充。

示例: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赏析①这里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以如蝉如蝇的细小声响,衬托森林里的静谧纯净,表达作者对这份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赏析②“潭无鱼鳖,林无鸟兽”等词对仗工整,用词精妙,生动表现森林的静谧,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语言富有音韵美、情韵美,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片断反复赏读,引导学生结合投影提示赏析美句。在读与赏的过程中,将“诵读”始终贯穿其间,以读促赏。让学生既感受美的意蕴,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力、表现力,培养其审美能力。】

四、描绘画面,学当小导游

师:通过诵读文章,我们领略了阿里山如画的山水,感受到了作者对阿里山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请参照所给示例,分析导游词内容,然后选择钟情的一幅图片,给我们当一回小导游,介绍阿里山美好的风光。(先出示导游词示例,

接着再次出示图片:森林小火车、山岚雾霭、清澈水潭、浓绿青苔路、不屈的神木。五分钟左右)

1.学生在分析导游词示例的基础上,结合所选图片及选文,自由准备,可以写下来,可以自由结合文本说,还可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其余学生简单评价。

参照的导游词(以神木为例):

各位游客,大家好!穿过山岚云雾,踏过浓浓青苔,我们终于来到阿里山。看,那就是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神木。神木,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有58米,胸径6.5米,至今约有3000年树龄了。虽然曾经被雷劈伤,中间焦枯,只剩一段,但是它依然拔地参天,无可匹敌。它是阿里山的标志,更是我们民族之魂。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画面,结合相关语段及出示的导游示例,学当小导游,逐步深化学习口语交际“导游词”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联想想象发散思维,再次感受阿里山的美景】

五、总结全课,推荐阅读。

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吴功正以其妙笔生花以移步换景的笔法,择取了游览中的典型景观,为我们描绘了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阿里山美景的热爱与赞叹,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含蓄地表达了两岸融会一心的愿望。文章文笔精美,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课后:

1.根据所学,完善导游词并写下来。

2.从文中选取喜爱的语段反复诵读,作读书笔记。

3.推荐阅读台湾作家郭枫先生的《坐对一山青——日月潭的沉思》,并作读书笔记。

【设计说明:阅读是积累的最重要环节。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有效的积累

途径。课内外的阅读材料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强内化,从而不断为写作打基础。】

六、板书设计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森林小火车——古式风味

姊 妹 潭 ——清澈透亮

青苔曲径 ——厚密浓绿 阿里山的风光

原始森林 ——无垠 整肃 美如画

罕见神木 ——坚强不屈

(移步换景;融情于景;语言美)

【教学设计思路与依据】

《阿里山纪行》不仅景美情美,而且语言优美富有意境,因此,我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诵读,在诵读中领略自然之美,品味语言之美,教学过程便由此展开。针对八年级的学生要求,首先我以图片和歌曲导入,在直观形象的方式激发兴趣,带着学生走近文本;接着,初读课文,划出美句,并让学生初步地整体感知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接着选择美段美句指导诵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景色之美;接下来选择美句赏读,从修辞、语言、情感等角度感受文章语言的音韵美和情韵美;导游词的简单设计,是在文本基础上对本单元口语交际内容的有效延伸,由此突出教学重点之一——感受语言之美;最后的推荐文章《坐对一山青》,是台湾诗人、作家郭枫先生饱含情思的描绘日月潭美景的作品,文笔优美凝练,极富艺术魅力,对于学生阅读与积累大有裨益。本教学设计以诵读为主线,问题由浅入深,以体会自然美与语言美为重点,逐步完成“感受作者情感与自然之美语言之美”的教学任务学习,既充分体现了文本特点,又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诵读中领略美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江山多娇”中的一篇美文。本文是游记散文,作者吴功正以其妙笔生花,择取了游览中的典型景观,以移步换景的写法,为我们描绘了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阿里山美景的热爱与赞叹,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含蓄地表达了两岸和谐一心的愿望。文章不仅景美情美,而且文笔精美。学习本文,对于学生感受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意蕴,以及培养其审美意趣极具意义。

教学目标:

1.流利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阿里山的美好风光及作者情感。

2.了解文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初步学说导游词。

3.感受文章语言之美,品味文中富有音韵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4.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感受阿里山的美好风光及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语言之美,品味文中富有音韵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重难点突破的方法:

反复诵读为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阿里山的图片、歌曲及资料等,并制作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划出好词美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搜集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阿里山的风光图,同时以适当音量播放歌曲《高山青》作背景配乐。 师适时导入: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极具魅力,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大自然似乎也特别钟情这片美丽富饶的水土,降下阿里山这颗璀璨的明珠于宝岛的湖光山色间,令人陶醉流连,赞叹不已。今天,让我们紧随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吴功正先生的步伐,同游阿里山,领略这美好如画的风光。

【设计说明:开篇图片、歌曲及导语设计,一方面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对阿里山的风光有个初步的直观了解。】

二、朗读课文,初步领略美景。

1.请几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有感情地诵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美词美句。

2.师:听读课文后,同学们也划下了文中的美句,阿里山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美)请用文中一句话说一说,阿里山给作者留下的最大印象是什么呢?生: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3.师: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概括。

生思考,全班交流:古式风味的小火车、清澈的潭水、静谧的原始森林、染满青苔的曲径幽路、罕见的神木等。(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师有意按课文顺序板书)

4.师:这些美景的呈现,正是由作者游览行踪的变化体现的。请同学们在文中迅速捕捉能体现作者行踪变化的词句。

生循文本划句,明确:“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

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

师: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是游记散文常用的写法,这种写法叫什么呢?

师: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投影显示: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设计说明:本环节紧扣文本,让学生整体感知阿里山的风光特点,并能结合文本找到具体美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对文章有整体把握。】

三、诵读课文,感受景观之美。

师:阿里山风光秀美如画,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情感美美地诵读,并说说你品味到的美。生自由美读片断,品味美景。

全班交流。

1.指名诵读选段(句),并引导其他同学从语气、语调、停顿等角度评价同学的诵读。

2.评价后,教师适时指导全班同学以多种方式诵读相应片断,感受美点。 示例:

①“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水潭清澈美丽,山林静谧倒映,水潭与周围环境和谐相映,身在其中恍如入画。)

②“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这里环境的安宁与空气的静洁该有多好,才让作者与同行者放佛都舍不得打破这份宁静啊!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美好的一刻,全班齐读。)

师小结:小火车古朴,带领我们如到悠远的过去。水潭清澈、整肃的树木,给人以别样的享受。美景如画,可见台湾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之强。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片断美读文本,对说说体会到的美点,从而带领学生对阿里山风光由整体及细部细细欣赏领略,让学生能受到美的熏陶。】

三、研读文本,品味美的语言

师:美的景象还有赖于作家美的语言,作者是怎样将阿里山的美描绘出来的呢?(投影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并进行批注:修辞的运用、词语的特点、蕴含的情感等)

生结合所选的美句美段,动笔批注。

全班交流,评价,师生适时补充。

示例: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赏析①这里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以如蝉如蝇的细小声响,衬托森林里的静谧纯净,表达作者对这份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赏析②“潭无鱼鳖,林无鸟兽”等词对仗工整,用词精妙,生动表现森林的静谧,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语言富有音韵美、情韵美,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片断反复赏读,引导学生结合投影提示赏析美句。在读与赏的过程中,将“诵读”始终贯穿其间,以读促赏。让学生既感受美的意蕴,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力、表现力,培养其审美能力。】

四、描绘画面,学当小导游

师:通过诵读文章,我们领略了阿里山如画的山水,感受到了作者对阿里山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请参照所给示例,分析导游词内容,然后选择钟情的一幅图片,给我们当一回小导游,介绍阿里山美好的风光。(先出示导游词示例,

接着再次出示图片:森林小火车、山岚雾霭、清澈水潭、浓绿青苔路、不屈的神木。五分钟左右)

1.学生在分析导游词示例的基础上,结合所选图片及选文,自由准备,可以写下来,可以自由结合文本说,还可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其余学生简单评价。

参照的导游词(以神木为例):

各位游客,大家好!穿过山岚云雾,踏过浓浓青苔,我们终于来到阿里山。看,那就是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神木。神木,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有58米,胸径6.5米,至今约有3000年树龄了。虽然曾经被雷劈伤,中间焦枯,只剩一段,但是它依然拔地参天,无可匹敌。它是阿里山的标志,更是我们民族之魂。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画面,结合相关语段及出示的导游示例,学当小导游,逐步深化学习口语交际“导游词”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联想想象发散思维,再次感受阿里山的美景】

五、总结全课,推荐阅读。

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吴功正以其妙笔生花以移步换景的笔法,择取了游览中的典型景观,为我们描绘了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阿里山美景的热爱与赞叹,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含蓄地表达了两岸融会一心的愿望。文章文笔精美,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课后:

1.根据所学,完善导游词并写下来。

2.从文中选取喜爱的语段反复诵读,作读书笔记。

3.推荐阅读台湾作家郭枫先生的《坐对一山青——日月潭的沉思》,并作读书笔记。

【设计说明:阅读是积累的最重要环节。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有效的积累

途径。课内外的阅读材料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强内化,从而不断为写作打基础。】

六、板书设计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森林小火车——古式风味

姊 妹 潭 ——清澈透亮

青苔曲径 ——厚密浓绿 阿里山的风光

原始森林 ——无垠 整肃 美如画

罕见神木 ——坚强不屈

(移步换景;融情于景;语言美)

【教学设计思路与依据】

《阿里山纪行》不仅景美情美,而且语言优美富有意境,因此,我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诵读,在诵读中领略自然之美,品味语言之美,教学过程便由此展开。针对八年级的学生要求,首先我以图片和歌曲导入,在直观形象的方式激发兴趣,带着学生走近文本;接着,初读课文,划出美句,并让学生初步地整体感知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接着选择美段美句指导诵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景色之美;接下来选择美句赏读,从修辞、语言、情感等角度感受文章语言的音韵美和情韵美;导游词的简单设计,是在文本基础上对本单元口语交际内容的有效延伸,由此突出教学重点之一——感受语言之美;最后的推荐文章《坐对一山青》,是台湾诗人、作家郭枫先生饱含情思的描绘日月潭美景的作品,文笔优美凝练,极富艺术魅力,对于学生阅读与积累大有裨益。本教学设计以诵读为主线,问题由浅入深,以体会自然美与语言美为重点,逐步完成“感受作者情感与自然之美语言之美”的教学任务学习,既充分体现了文本特点,又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相关内容

  •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
  •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 实验中学 郭艳丽 <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主要让学生感悟江山如此多娇.而本文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形象的描绘阿里山的迷人风光,抒发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的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 ...

  • 阿里山纪行教案
  • <阿里山纪行>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难点]: 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 ...

  • [阿里山纪行]教学教案
  • 龙山中学:肖梦华 教学目标: 1. 欣赏优美的语言,体会真切的感情: 2. 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本文融情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本文富有音乐美与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 1. 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 2. 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我的 ...

  • 阿里山纪行学案
  • <阿里山纪行>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阿里山的风光. 2.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 3.学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学习难点: 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

  • 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课题.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预习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

  • 八上第四单元语文
  •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 八上第四单元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 [自主复习引导](20分钟) 复习内容:第八上第四单元 方法与要求: 1.结合书后词语表及书下注释复习并掌握现代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 2.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用""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内 ...

  • 干杯,阿里山!阅读答案
  • 干杯,阿里山! ①去年11月,我第三次登上祖国宝岛台湾,特意请黄兄敬生安排到阿里山住几天.黄兄说:"阿里山邹族的兄弟们早闻你的大名,很仰慕你,你做好'挂掉'(醉倒)的准备吧!" ②11月23日,我们从日月潭出发,一路在山中盘旋颠簸,也不记得过了几个小时,下午抵达阿里山上,黄兄安排 ...

  • 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经过这几年对这一模式操作和理解,我个人认为,"三疑三探"最大的亮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而这一两点也正是整个课堂环节中最难以掌控和把握的地方.很多初次尝试的同事有这样的困惑:为何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愿意主动提问题?即使勉强提了, ...

  • 2015.12月考试卷
  • 三门峡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 第3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8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风靡(mǐ) 山岚(fēng) 堪称(kān) 谛听(dì) B.清洌(liâ) 为坻(chí) 佁然(yǐ) 俶尔(chù) C.参禅(chán) 红桧(g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