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私塾的作文教学及其现代价值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中国古代私塾的作文教学及其现代价值

姓名:周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指导教师:王凌皓

20070501

中文摘要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以文取仕的封建社会,学塾中作文训练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长久以来私塾中关于作文教学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图从教育史的视角,来梳理从汉代到明清传统语文教育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发展脉络,总结其教学程序和方法,用现代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审视传统私塾的作文教学并给予科学评价,挖掘适合中国汉语作文教学的优秀经验。

作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指把自己的生活和认识的_种操作活动,是社会中进行交际的手段,作文能力的培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些优秀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当今基础教育的作文教学中,针对现行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和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本文从历史经验入手,在新世纪语文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推进作文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古代私塾作文教学的概述,主要探讨我国古代私塾作文教学的产生、发展与嬗变,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作文教学的发展状况,总结作文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识字写字的基础Ⅺll练、阅读与作文的结合训练以及分步的作文教学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四种关于作文的教学原则;第二部分用现代的视角审视传统作文教学,分别在符合汉字特点,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方面阐述了中国占代塾师在教授蒙童作文时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并客观地评析应试作文的程式化和非主体性等弊端;第三部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对我国现今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有益启示及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私塾:蒙学;作文教学:现代价值

Abstract

TheprivmeschoolisoneofimportantformsoforganizationintheChinesetraditionaleducation,itmadethesignificantcontributiontotheChineseculturedevelopmenttalentedperson。sraisehas,InbyWenQu

atheSkifeudalsociety,studingintheprivateschoolthecompositiontrainingisveryimportantcurriculum,forthe

longtimeprivateschoolalsoaccumulatedtherichexperienceaboutthecompositionteaching.TIlisarticleattemptsfromtheperspectiveofthehistoryofeducationtocombfromtheHanDynastytotheMingandQingDynastiestraditionalchineseeducationabouttheveinofdevelopmentofthecompositionteachingsummarizesits

SOonteachingprocedureandthemethod,谢廿ltheoriesandmodemlinguistics,

psychology,pedagogycarefIlllyexaminesthetraditionalpfivmeschoolthethesisteachingandgivesthescienceappraisal,theexcavationstutstheChineseChinesethesisteachingtheoutstandingexperience.

Thethesis

understandingisreferswiththewrittenlanguageexpressionownlifeandtheOnonekindofoperationactivity,isinthesocietycarriesthehumanrelationsthemethod,thethesisabilityraisealwaysisinthe

indispensablepart.In

principlelanguageteachingtheoutstandingteachingthetraditionalthesisteachingaresomeandtheteachingmethodsuitablesimilarlyfornowintheelementary

andmiddleeducationthesisteaching,has

schoolsdiseaseinviewofthepresentandrestrictsitshealthyelementarylanguagethesisteachingindevelopmentthefactor,

centurylanguage

modernage,thisarticlefromhistoricalelementaryffxpel"ienceobtaining.inundertheneweducationreformbackground,unifiesthetraditionandthe

foradvancesthethesisteachingthereformtoprovidethereference.

ThisarticlecontentiSdividedthreeparts.thefirstpartWasabouttheancienttimespfivateschoolthesisteachingoutline,mainlydiscussedOur

timesthePrivateschoolthesisteachingproduction,thecountryAncientandthedevelopment

evolution,analyzedeachhistoricalperiodthesisteachingthedevelopmentcondition,summarizedthethesisteachingprocedureandthemethod:hicludmgisliteratethe

asfundamentaltraining.readingandthethesisuniontrainingaswelltheminutestep

thesisteachingprocedurewhichwrites,andinducesfourkindsinthisfoundationaboutthethesisteachingprinciple;Thesecondpartcarefullyexaminesthe

thesisteachingwiththemoderntraditionalangleofview,separatelyinconformstotheChineseIJ

charactercharacteristic,followedthechildcognitionruleandthelawsofeducation

childaspectelaboratedCl'unaancienttimesprivatetutorwhenprofessoruntaught

thesisaccumulatedthe

malpracticesand

aboveSOSuccessexperience.andevaluatedobjectivelytakesanexanlonthesisstylizationandnon—independent;ThethirdFartintheanalysisfoundation,obtmnssometoOurcountryNowadaysthe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sthesiseducationalreformbeneficiMenlightenmentandthemodelsignificance.

valueKeywords:Pnvateschool;Primary;Compositionteaching;Modern

I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f茎l苎红日期瘫s羔,2窒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指导教师签名:日圣:受鱼垄鳖:纠期:乎Z.£・20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电话:应2竖61f9j;jg邮编:£{盘口建望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f茎l苎红日期瘫s羔,2窒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指导教师签名:日圣:受鱼垄鳖:纠期:乎Z.£・20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电话:应2竖61f9j;jg邮编:£{盘口建望

引言

作文是指把自己的生活和认识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操作活动,是社会中进行交际的手段,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史料记载,我国有“以文取仕”的传统,因此从汉代开始就有了真正意义上作文教学。尤其私塾作为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作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人们对中国传统私塾的作文教学几乎是全盘否定,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孩子做官样文章,做八股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中国传统私垫中作文教学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认识。随着“语文教育民族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学者纷纷开始探究传统语文教育,试图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给民族语文教育一个科学的再认识。因此本文从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迪,试图从不同角度对古代私塾作文教学进行解读和探究。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私塾指的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是我国古代学制中的一种类型,与官学相对而言,多是私人所办的学校。“塾”的本义是古时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塾在西周时期属于乡学的一种,体现了“学在官府”的理念。至汉代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转变为私学的专有名词。汉代的私塾,唐代的村校等都有蒙学、经馆、乡塾和精舍等类别。宋以后,民间举办的私学可统称为私塾或家塾。

私塾的办学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富裕人家聘请教师前来设立的“家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二是由一村一族集资建立的村学或族学,延请教师教其子弟;三是塾师在自己家垦,或借祠堂、庙字,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附近学童就读。应该说第三类私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塾或家塾,在私学中最具代表性。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一股不由官学承担,即使贵胄子弟也必须进入私塾或延请私人教师来进行这一阶段的学习,因此私塾长期承担了中国古代的基础教育,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有力载体。

私塾中的学习是蒙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学教育一般是指幼童阶段的教育与学习,古代也称之为“蒙养教育”,取《易经》中“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目的是以启蒙儿童为主,使儿童还在蒙昧之时,认真学习,修养正道,日后成就至圣之功。传统的蒙学教学经验和方法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四部分,从而通过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规范训练”。,也具有奠定基础和普及教育的双重职能。

历史文献中,对于“作文”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记载,因为传统的蒙养时期的教育,常常是将识字、写字、读书、读经、修身等教育纽合在一起,并没有完全分离出来。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中对“作文”的解释是:“(1)写文章(多指学of凌昭中国教育史论:Mj.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8356l

生练习写作);(2)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在颐远明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皈社,1992年)中指出:“作文(1)中国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2)中国清末学常的教学科目。”可见,作文的主体指学习汉语文的学生,并要求在学习期间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学会~种最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作文的过程不同于作家的“创作”、非作家的社会人士的“写作”,作文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仞期而进行的语占表达和交流的方式。

私墼对蒙壹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一经验对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水平仍有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国有句老话“知今宜鉴占,无占不成今”,中华民族历来有继承优良传统的习惯。如今正进行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针对以往教学中的弊端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但目前学校中作文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作文教学盲目和不成体系,训练程式化,应试作文大行其道,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内容苍自无力等。针对以上诸问题,本文将通过历史角度,对传统中了解中国占代是如何培养儿童从入私塾识字、读书、练笔,学会简单作文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超凡的写作能力的。一脉相承的汉语作文教学应有规律可循的,几千年传承的优秀文化更是改革的有力基础。从经验看作文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有一定的训练程序和方法,因此对古代私塾中作文教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和科学地认识,理性分析,取其精华,摒弃糟粕,对指导当代中学作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三)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以及历史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典籍,深入了解各时期对我国古代私塾作文研究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揭示传统私塾作文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并运用现代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对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方法、原则等作现代性的分析。通过对占代私塾作文教学的考察和探讨,分析其方法和经验,对丰富当今作文教学提供历史借鉴。.2

一、私塾作文教学概述

私塾是私学的一种,属于私学的初级教育阶段,它发轫于春秋时期,盛行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兴于唐、宋、元、明、清,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私塾中并没有明确的语文教育,与历史、哲学等混杂在一起;作文的教学系统也没有在早期形成,只有到了宋以后才出现专门的教学法样的著作,儿童的作文也以识字、写字、读书、模仿为基础。因此要想了解私塾的作文教学发展情况,有必要从私塾的历史以及作文之前的识字、写字和阅读等基础阶段的变化来窥见其发展轨迹。

(一)私塾作文教学的产生、发展

秦代既禁私学,又不设官学,但对识字写字教学还是相当注意的,为了统一文字,秦始皇下令编写《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这样流传久远的字书。汉代重视识字教学,“书馆”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识字写字,并问世了《急就篇》。秦代民间教学童的大概是一些日常应用文和律令文书,汉代休养生息,对书面表达的能力要求提高,私塾中的作文教学和识字教学相配合,基础阶段主要是教授日常应用文字,而后一阶段是和读《经》配合进行的,包括当时的诗赋等文体,采用模仿前人作品的训练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蒙学教育内容与汉代无本质区别,基本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写字教材往往编成韵语,同时进行思想教育。教材有除了延用汉代的以外,还新编《千字文》、《开蒙要训》等。学童初学写作的文体,大概韵文居多,一般先要学作诗,还要学习写应用文。写作练习的形式有拟作、自拟题目或师长命题作文、自作或代长辈为应用文笔、跟随长辈参加写作活动。同时受永明体诗和文的影响,十来岁的学童也要接受隶事、音韵、修辞和连珠训练。

隋唐五代时期的私塾中,在以识字教学为主的同时进行专门的知识教育和封建思想教育。有的学校还教当时文人所写的诗篇。除了前代的字书以外还编写了名言谚语、典故韵语、历史故事、诗歌选本等供学章讽诵。由于隋唐时期科举考试的兴起,进士要考时务策,还要试诗赋,所以儿童读诗、学诗的风气也很重。从咏物短诗开始,然后是身边事物和日常生活的应酬诗,大多是从绝句入手,进一步学写律诗,以便为应举作准备,同时要进行声韵对偶、使事用典等单项基础训练。

宋元理学的发展,“学而优则仕”以外的知识分子大多走上了兴办私学和蒙养教育的道路。《三字经》、《百家姓》等识字课本都是当时流行的教材,丽《童蒙训》、《童蒙须知》、《教子斋规》等课本中又体现了道德教育的内容,为进入经馆和书院等应付科举考试打基础。作文训练与识字、读书相辅相成,不仅在识字时注意炼词、炼句,学属对、叶韵,在介绍作文训练的要领和方法上也出现《文说》、《文鉴》、《文则》、《文章百段锦》等指导书。比如:养气、抱题、明体、分问、立意、用事、造句、下子等“八点”方法;

还有收集唐宋名家的文章以便学子摸仿、创作之用。属对这种初级作文训练形式开始在这个时期出现,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作用,作诗成为宋元时期私塾作文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但限于模仿演文导致开始走向程式化的道路,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明清的私挚教育的经验依然冶袭前人,从汉字入手,学会写字和掌握文言文特点并进行阅读训练,基本功扎实之后/d一进行作文教学。明清两代尤其重视学壹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与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规范化有密切关系,清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王筠就提出“不敢望子弟为圣贤,亦当望子弟为鼎甲”。的教育目标。相应的在这一时期指导儿童学习作文的教材也大量出现,教育理论也同趋发展成熟,相继出现崔学占的《幼训》,王筠的《教鼋子法》以及唐彪的《父师善诱法》和《读书作文谱》(二者合刻统称《家塾教育法》)等专门培养读书、作文的教学法类的书籍。崔学古在专著《少学》里对作文的规定:“造意要超卓,立格要正大,题旨要明透,笔气要清顺。”已经对写作文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受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在私塾中接受读书作文的训练的目的就是针对日后科举作文,蒙学教育的中心也自然转向如何教和学写作八股文,虽然八股文这种应试的文体教学起到一定僵化思想的副作用,但其中关于作文的教学专著中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至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中国占代私塾的作文教学是伴随着两千年封建传统教育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它的兴起到兴盛以至成为流弊而淡出历史舞台,都在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成为现在语文作文教学的基础,其中的教学程序、步骤、原则、方法等有一些因循的传统和基本规律,将在下文中详细探讨和论述。

(二)私塾作文教学程序和方法

私塾中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经验型的语文教学,其中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的“读写”功夫是重中之重。私塾中培养作文能力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学会作文是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以及文史道德学习的统一,因此是需要循|芋渐进的步骤和程序进行逐步培养的。

1.识字、写字基础训练

识字、写字是读书、作文的基础。儿童初入学塾,首先是要识字,分集中识字和进一步识字,然后才能进行写的训练。清代学者王筠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二于字,乃可读书。”3因此古代私塾中很突出的一种做法就是在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一年左右)集中地教儿童识一批字,这是进行读写的基础,主要的教材有汉代流传的《急就篇》,还有宋代以后即所谓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章蒙识字课本往往韵语整齐,韵律工整,易于诵读和记忆。o从书靠瞳教蕈了庄‘M!中华书局,198.|’

1厶.一集成.数蕈f症MJ中华书罡…J4

儿童在认识了二三干单字之后,就可以在阅读的训练中继续进一步识字,开始教读《四书》《五经》。配合读经,学生还阅读简短的散文故事和浅易的诗歌,塾师教给学生一点极浅近的文字、音韵的知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疑难的生字,也是一种复认识字的好方法。集中识字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习汉字还要分别识记音、形、义,在掌握三者联系时训练了学童的记忆力、思维力;同时讲解汉字的过程还能对学壹进行品德和修身教育。

汉字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难写,因此写字训练也是私塾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古人采取的方法是,把识字和写字分开,不让两件事同步前进以致互相干扰,互相掣肘,识字学习是依“三,百,干”的顺序,写字练习的却是从“上大人,丘(或作孔)乙己……”开始。除此之外,教写字还有一套步骤:包括执笔的方法、笔顺的训练、I临摹等。“笔之不正则知其心之不正矣,故养蒙者必养之以正,而后圣功从此而始。写字虽非正心之本务,而亦正心之一端”。函因此写作训练也能与道德行为的养成联系起来,为后来作文教学中作文必须与做人相结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阅读写作的结合训练

读是写的基础,通过读才可以获得大量信息,为写取得信息储备,所以古代学童并不急于“开笔”写作,一般十五六岁十多万字的“字书”、“经书”通透之后才有作文课,七八岁之后开始读四书五经,读古文百数十篇然后读古诗,以及一些时艺之文。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明确指出:“通鉴、韩文、楚辞既看既读之后,约才二十岁,或二十一岁,仍以每日早饭前循环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诸经正文,温看史,温读韩文、楚辞之外,以二三年之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知文体,何文不做?”可见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是成就文章的扎实根基。而阅读作为基础功课又涉及到阅读的内容,尤其在私塾中的学童,需要教师给于适当的选择。清代唐彪把书分成五类:“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各以查资料之书……”,如果不分类,“工夫缓急先后俱误矣”,o学问知识就不能长进。

在阅读训练方法上,讲书是第一个环节。教师给学生指定阅读的文章慢慢讲清字义、句读和段落,对文中的一些长句、难句还要举一反三地分析,使学生能够领会,背诵起来也容易。“明清时期蒙学的读书教学,大多是学童立于教师案旁,教师先读,学童随之跟读,读至数遍或十数遍,令学壹回到座位自读,读至数百遍后,再至教师案前背诵,背诵无误再教新课。”@除了私塾课掌上的阅读,课外自学的阅读方法也是必要的。阅读时在书上画上符号叫“圈点”,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或说明写在书眉叫“评注”。读书同时准备好笔墨,随时对要点“圈之抹之”,并将自己的收获批写于书眉处。唐彪还为读书的圈点和评注设计了一些标记性的符号,这些方法实质上都在于提高学生注意力,检查自己读书的程度与理解的情况。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多读、背诵的目的在于培养语感,在阅读中掌握大量4徐梓,王雩梅蒙学要义【M]【明】侠名《教子良规》山两教育廿;版社,1991

。f清】.庸彪辑家瞽教学珐。M:华东帅范大学H:版科.1992.6

8毛礼锐,沈馐群《中国教育通史》【嗍,第二卷祷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5

词汇、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同时,通过阅读还可以扩充知识,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以及揣摩其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并且在学习写作中用到掌握的典故和生活素材,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古人在私塾作文的教学之前,把阅读作为基础训练下大功夫。

3.阶梯式分步作文训练

(1)开笔

塾章在识得一定数量的文字、具有一般阅读能力以后,便开始进行习作练习,也就是进入“开笔”阶段。私塾中教师对学章的“开笔”训练从传统的“属对”开始。宋元时期已经成为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形式,主要体现一种语音、词汇和语法训练,同时也包含有修辞和逻辑训练。

塾师首先要求塾童将《声律蒙求》之类的书籍熟读成诵,目的是掌握词性,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在训练时,注意以“天”对“地”,以“水”对“山”,以“屋后”对“房前”等名词、动词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缀字、缀句,讲解诗词时着重讲虚实、平仄对字。清代的王筠对属对训练极为重视,他主张“凡每日属对,必相其本曰所读,有可对者,而后出之,可以验其敏钝,即或忘之,亦教责之无词也。”。诗作文章中的押韵对偶是中国文学样式中独特的形势,因此弄清词性的属对训练不仅是为诗作文的基础,也成为语言、词汇、语法,以至修辞、逻辑的综合训练。“开笔”时期的训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连词成句的能力,为辞章的润色打下基础,更为下一步作文教学清除障碍。

(2)习作短文

塾童掌握了缀字缀句等为诗作文的基本知识以后,即开始短文的习作。所谓短文主要是指做小段日记、纪实性的小文章,或称之为片断描写。清代石天基等撰写的《训蒙辑要》中记载,对于这一阶段的作文者说:“作文各有体格,要看题思索”,“记文须选前辈文极简浅切当者,每日读两篇。作文之日,仿读过文法者出题,庶易引触”。这就是说,初学作文者,应以前人简明易懂的文章作范文,从此处入手熟悉文章的结构,表情达意的方法,在学作文时要找一根拐棍。塾师应令学生在动笔前“将通篇主意口说一遍”,这样才能够做到“无糊涂重复之弊”。塾师所出题目,应“极明浅易于发挥”。@

(3)为诗作文

第三步是为诗作文,塾童有了一定基础后,塾师便开始教其为诗作文,而且其要求要不断地提高,在鼓励其兴趣和信心的同时,要求精练和严谨。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腾出时间集中作文。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人生作文,须有数月发愤工夫,而后文章始得大进。盖平常作文,非不用力,然未用紧迫工夫,从心打透,故其获效自浅。必专一致功,连作文一二月,然后心窍开通,灵明焕发,文机增长,自有不可以常理论者。”他不仅主张要经常写,而且要集中攻关,这当然有一些机械死板,但是他所强调的在某一段时闻多看。熊贤君私挚教学方往的现代伊值【刀谋程教材教癌,199'9.9

。【清】白天摹枷蒙辑茧:.J。川量th…,o从书集成教草};击也中年书局,1983

多写,使写作方法达到比较娴熟的程度,这则是有道理的。还有一些塾师也强调为诗作文.不要硬着头皮去写,要组织好实在的内容再动笔,否则就会无病呻吟,或胡乱连缀成篇。

(4)章法训练

程式化的作文训练也是过去学塾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属于学童作文训练的高级形式,渊源于唐代的贴经和应试诗,到了宋代罢诗赋,以经义策论取士,于是作文开始有了程式,讲究“冒,原,讲,证,结”。直到明清的八股文取士盛行,私塾蒙馆黾也开始在学生掌握一定作文技巧的基础上训练“代圣人立言”的应试文章。清代还出现《钦定四书文》等专门指导学生学作八股文的课本和文选,供学生阅读和模仿以应付考试的需要。

蔡元培先生在谈到八股文的训练程序时说:“八股文的作法,先作破题,共两句,把题目的大意说一说。破题作得及格了,乃试作承题,约四五句。承题作得合格,乃试作起讲,大约十余句。起讲作得合格了,乃作全篇。全篇的作法,是起讲后,先作领题,其后分作八股(六股亦可)。每两股是相对的。最后作一结论。由简而繁,乃是一种学文的方法。”。因此抛开僵化的行文内容和对经书典籍的阐明,八股文从形式上来看既有起承转合的纵向主线,又有横向的整齐对称,符合一般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尤其对于初学者掌握议论的一般的步骤和方法,先学局部,后学整体,先学勾出轮廓,后学发挥充实,对于训练基本技能也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也是有益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写八股文的过程也是对文章章法的有效训练,是值得肯定的。

4.修改成文

“文章全藉改窜”,古人认为为诗作文,还须多改。修改文章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的再认识、再研究的过程,是作文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塾师们对如何改学生的文章有不少见解。一是少改,即“随其立意而改之”。学生在蒙养阶段作文,应该保持儿童纯真的情趣和写作的兴趣,启发才思,父师少改为宜。唐彪在《父师善诱法》中记述“先生与弟子之文,改亦不佳者,宁置之”。清代王日休《事林广记》中有“若改小儿文字,纵作得未是,亦须留少许,不得尽改。若尽改,则沮挫其才思……直待做得十分是了,方可尽改作十分。若只随他立意而改,亦是一法。”;二是自改。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具备修改能力的学童,要“令弟子将文自加细点”。塾师应指导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练,主动思考的方法,自己要反复推敲,反复润色,在修改的过程中文章会有很大的进步。三是隔时改。文章写成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改,容易发现问题。“文章初脱稿时,弊病多不自觉,过数月后,遗漏之义始能见及,故易改也。又当其时执着其意,即不能转改他意,异时心意虚平,无所执着,前日所作有未是处,惧能辩之,所以易改。”8四是反复改。唐彪主张做成一篇之后“改而复改”,才能精益求精。他举了许多名人修改文章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如欧阳永叔为文既成,书而粘之于壁,朝夕观览,有改而仅存其半者,有改而复改,与原本无一字存者”,“欧公尚然,人可以悟。矣。”因此可以看出,修改文章也是关系作文好坏的有益i)lI练手段。

4幕几壤我d教育界的经验【A】.见张忠公传统语文教育韧探fM】

宝I清】.唐彪辑冢蛰教学往。射:.毕东帅艳夫学卅版社,1992,6347

对于文章的修改,古代私塾中的教学认为对待学生作文,不可能“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自工者”,无论是教师改还是学生自己修改,都是要通过完善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锤炼语言等,使作者的主观认识和反映的客观事物和揭示的规律更加贴近,更加协调。

(三)私塾作文教学的原则

1.词意并重

古代私塾中训练学生作文,提出了词意并重,或者说辞章、义理并重的原则。作文训练的这种原则来自中国古来有之的“文道统一”的思想,在中国占人的心目中,书面语言文字不仅具有历史记载的功能,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感染力,还具有实现生命永恒的理想的价值。南宋的朱熹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往往说某人“道德文章”如何如何,特别是封建社会中通过科举考试的“一篇文章定乾坤”的价值取向,更把“文以载道”发挥到极致,而这种社会的价值取向必然反映到中国占代文章启蒙,即私塾中的作文教学上来。

词意并重的原则就是说作文应该以“意”为主,以“义理”为根本,但是好的“意”和正确的“义理”必须用恰当的“词”好的“辞章”表达出来。清代学者唐彪曾借用袁了凡的话说:“有词有理,而理为之主,故理明则词显,理密则词精,理当则词确。理譬则主人,词譬则奴仆也。”他认为,“词”“意”的关系是奴仆与主人的关系,“词”(形式)为“意”(内容)服务,因此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思想内容,并说“意思到时,只须直写胸臆,家常说话,都是精光闪烁。”‘但绝不是忽视辞章在写作时的重要作用,比如唐彪引顾泾阳的话是:“意与词相为联属者也。意铸矣而词不琢,将其意而失之。……是作文不可有意无词也。然琢词不可无法。短则欲该如欧阳公‘环滁皆山也’一句,省却许多字而意未尝不尽也。长则欲逸,如昌黎公‘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玉良造父为之后也’,字虽多而逸致动人。”。传统的作文原则在于强调“修词”,但并不单纯追求华丽与无趣,也就要求从形势和内容两方面权衡二者关系入手作文。可见私塾教学当中对作文的词意并重是十分讲究的,并把“文”与“道”不可偏废的思想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

2.循序渐进,步步着实

古代私零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循序渐进、步步着实的原则。循亭渐进的教学思想和原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倡导的,孟子最早提出“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他以流水作比喻,说明学习必须循宁渐进,有志于做学问的人也必须日积月累,力求充实,达到一定的成就然后才能精通达晓。《学记》中也用“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来说明:不按教学内容深浅和学生程度的高低,违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会带来条理和秩序的混乱结果。可见循序渐进的原则就是主张在教。转引自高于阳《刨放语史教育史》.《唐彪论语文教学》【J1

。转引臼张廿…,谎话^“口叫¨¨J卜冉教育出版利,第1版,196.£,叭。38

学上要注意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做学问也要打好基础,切忌急于求成。

作文教学中也同样遵循这种有梯度和有次序的教学原则,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按照“学字一组词一成句一成段一成篇”这样的步骤来习作的。在私塾的学习过程,学章前两年时间都是集中识字,在认读两千字左右才能读短文、练“属对”,在进一步的读写训练中也都要达到“步步着实,事事专心”。清代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出“识字时,专心致志于识字,不要打算读经:读经时,专心致志于读经,不要打算作文。”也就是说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完成都是为了下一阶段打基础,开始模仿别人的文章目的也是为发表自己见解作准备。如果瞻前颐后,势必“欲其双美,反致两伤矣。”从前人总结的经验可以看出,遵循这种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原则,符合儿童的心理接受特点,易于收到较好的效果。

3.读写思结合

写作历来和读书密不可分,读写思紧密结合的原则一直贯穿于传统的文章教学中。汉代大文学家杨雄说过“能读千赋,则能为文。”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读写是不能分割的过程,元代程端礼把读书比作销铜,把作文比作铸器,说销铜时极费力气,而铸器时只要识模,一冶即成,全不费力。因为多读书又得到师傅的指点,书中的义理和作文的法度就能了然于心,“握笔构思时,自有确然见解,天然议论,出于心手”。4读是吸收的过程,为写的释放奠定基础,王筠就对私塾中将读写割裂教学的现象进行批判:“今之教者,弟子入学视之废才,到十三、四岁,视为天才,何也?书不取其多,不取其熟,不取其解,但念藏经而已,是废才也:忽然十余岁,便使之作文,岂有生而知作文者乎?是天才也。”o

而对写作有帮助的有效阅读更强调熟读精思,即朱熹提倡“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眼到是看,口到是读,心到就是理解领会。熟读精思,是一些塾师所特别强调的,它并不意味着只要捧着少数的几篇文章死念,面是眼到则字不差,心到则书易入,口到则书易熟。遍数多,则久不忘。只有这样才可以熟能生巧,将读到的章法和构思充分体现在自己的篇章中,常写常练达到运用自如。唐彪认为一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还认为“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为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作文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只有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既注重常写常练的数量问题,又不忽视作文的质量,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才下笔成文,因此可以看出,读书是思考的基础,深思熟虑才能成就文章的质量,读写思是密不可分的。

4.先放后收

“先放后收”是历代学者主张的写作指导原则,是我国古代作文教学的传统观点,合乎规律,很有实效。欧阳修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丌始作文不要设下许多条框。【清]唐彪券乳教学法【M】卜向华东帅范人擘if{版{},1992年版71

4从鹄囊战教重}法M.中华书局.198394

1清】唐彪瘃帮教学珐【M1I舟华东师弛人学出皈科,1992年皈97

。【蒲】唐彪家挚教学垃【M】卜海华东师范大掌…版针,1992年版.979

来束缚学生。要任他驰骋思想、情感。少年人作文要任其自由表现,可以写得气势磅礴,文采绚丽,宋代谢枋得也主张:“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胆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瑞不窘束矣。”。如果在小的时候就把学生的写作视野限制住,将来就不容易放开手脚,初学写作就要放丌胆子去写。

清代学者乇筠在《教童子法》中更是详细地指出作文“放”“收”的三个过程。即第一阶段:“放”,初学作文“以放为主,越多越好”,“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跽跳咆嗥,不受羁绊”,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放手地写,不挫伤其兴趣和信心。第二阶段“脱换”,即在“放”的基础上稍加限制。“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放久了,不加以收束,自己也感觉到厌烦,也就难以成手,“作文而不脱换,终是无才也,屡次脱换,必能成家者也。”当然此时学生作文有可能不住,但不必苛责,要多加鼓励与指导,多次“脱换”后,“文境必大进”。第三阶段“收”,限定学生的作文范围,让其了解作文之道,把文章写精炼和严谨。

“放”与“收”的过程符合学习作文的一般规律,鼓励初学者发挥想象,抒发胸臆,打破畏难情绪,在文章内容丰满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炼,作文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为h…J哥^+矗一diMl转引白杨敬珐中国古代iF^协,.厶÷蕈I力…李^茸

二、对私塾作文教学的评价

私塾自产生到退出历史舞台延绵两千年,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存在种种弊端。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它受到我们本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受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及心理特点的制约,在当今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作文作为语文教育中久攻不克的堡垒,更应该用现代的科学眼光,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砾沙披金,有选择地继承,建立适合自己国情的母语作文教育之路。现代语文教育的作文教学只有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私塾作文教学的经验

1.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

中国古代私塾的教学以汉语文言文为主,尤其是古汉语具有单音节语素多,讲究和谐的声律韵调,无形态变化等特点。区射于其他语言的教学,古代私塾作文教学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产生了不少值得今天借鉴的经验。

(1)积累词汇,丰富学生语言

词汇是作文的“零件”,。胸藏万汇凭吞吐”,词汇积累有利于辅助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尤其汉语的词汇表意丰富,往往一个意思可以由多个词语来表达,对于初识汉字的学童难免遇到识记困难的问题,为避免日后为诗作文产生障碍只有掌握更多的词汇量,才能为文章增光添色。古人在入私塾读书时,十分重视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词汇的累积,过好词汇关才能为进一步读写打基础.总结汉语汉文的规律,前人在积累词汇方面总结了集中识字词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积词的经验。

首先是集中识字积词的经验,创造这种方法适合汉语特点: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而且大部分为构词能力极强的自由语素,基本上每个语素都有一个或几个相对稳定的意思。并且常用汉字非常集中。学习汉语不能像欧美儿童那样,学会了二三十个字母以后,可以一边识字,一边很快就能阅读;学习汉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认,一个一个地记,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前,无法阅读。因此前人采取集中识字积词的办法,即前文中所提到的利用“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识字课本来集中积累词汇的方法,确保在积累了一定词汇量的情况下才能读写自如。其次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积词的经验,即通过文选式教材或专著式教材,学习汉语的经验。“随文识字”较之于单纯孤立地识字,其优点在于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生字词是通过阅读得到巩固和学会运用的。只有把生字词的出现和文章中的事、理、情、境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习者印象深、记忆牢,而且也会用得适当恰当。以上两条经验使汉语教育兴旺发达,使汉语写作出现了唐诗宋词高峰,出现了熔诗词与语体于一炉11

的明清小说高峰,出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联剑作高峰;这种识记方法符合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同时也使应用语言极其丰富发达。

(2)注重音韵,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汉字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几种声调: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现代略做调整,称之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传统的私塾教育也善于利用汉语的音韵特点,特别注意语言音韵美的训练。

首先,利用音韵识记大量字词。要在短时间内识记大量词语,最好的办法是将常用的词语分类依韵编辑。许多从早期一直到清末的童蒙识字教材,为了便于学童识记都是把一些关系不太密切的文字联缀在一起,如《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把声调和节奏韵脚很好地处理,易形成抑扬顿挫、整齐押韵的优美的语音,达到容易诵读容易记忆的目的。对于作文基础阶段的彭f|练,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其次,运用汉语音韵美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在掌握丰富词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进一步提高表达水平,韵这种独特形式的使用就容易使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尤其古时诗体作文是考试的科目,更在日常属对和短诗的练习中训练平仄和压韵,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等等,在学童小时候加强声韵调的训练,在“书读百遍”之后就会形成正确读音的习惯,再不会误读。中国文章历来讲究声调锵然动听,节奏舒缓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以舒适回味的美感,历史上著名文人大家的诗词都很好地体现了韵的运用,这既是我国习作文章的优良传统,也鲜明的体现了汉语音的特点。

(3)语感训练,文法知识弱化处理

在古代传统的母语教学中,并没有记述专门独立的语法和文体知识的讲授,而是在共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以并不成文的、习惯的、以直觉语感形式体现的法财。两作文中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文法知识则是靠广泛占有资料,熟读成诵和模仿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语感来帮助体悟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基本上道出了中国写作基本原理,古代凡是才华横溢之士,无不是满腹文章。当代老一辈专家学者对于背诵的好处更是津津乐道的,茅以升曾说:“经常背诵古文,使我渐渐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谙练了语言的流畅和优美。”。巴金说:“我仍然得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o之所以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写作境界,是因为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能积累大量的文章材料和语言词汇,以供写作时调配、驱谴,使文章材料和词汇丰富多彩;能积累文章章法、句法的写作图式和语感,也可以积累写作技能、技法。

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体悟和实践的过程。作文教学并不是老师讲解分析才能理解,且效果十分明显,立竿见影的。优秀的篇章中深远的意境、高。茅以升.我学习作文的故事.引自专家作家谈语文学习IMl语文出皈社.

。巴金.谈我的敖文,尉自E金选集l^哇】浙江人民出版社,12

妙的立意、细致的刻画等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老师讲解分析得再透,一般都无济于事,代替不了学生主体的感受体悟。千百年的私垫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积累的基础上不断体悟,在体悟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是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2.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规律

作文教学并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经过完善的教学步骤和不断的积累形成的对母语运用的综合能力。从作文心理学的角度看,古代私塾教学采用了分步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1)遵循儿童认知特点

从宏观上看,蒙学的作文教学遵循了“学字一组词一成句一成段一成篇,”这样的成文规律。即先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识字:然后在识字的基础上读短诗文,练属对,进一步识字,进行读写基础训练;再进一步进行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现代作文心理学有观点认为,学生作文本质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对于正常的儿童来说,言语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是同步的,从语声、到叠音词、单词句、复杂句,表达方式的进步,标志着思维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回在学生还没具备熟练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前,扎实的基础性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而古代私塾的作文训练正是遵循儿童的认知习惯,逐步锻炼其思维的成熟并总结出符合成文规律的教学步骤。

同时在单项作文训练上,私塾的作文教学也注重从学童的兴趣入手。例如属对训练一般从“一字对”做起,进而“二字对”、“三字对”,以至“四字对”,在逐渐加大难度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字能力。这种方法显然比通过抽象的语法、修辞、逻辑等高深的写作理论更适合启蒙时期的儿童,看似文字游戏的方法实际上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进行着作文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的作文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避免了单调的方法,减少畏难情绪的产生。

(2)培养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初学作文都是从背诵和模仿前人的文章开始的,这种训练符合读写训练的认知规律和训练规律,也起到增强学生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

私塾在进行作文训练前更是在背诵上下了大功夫,其做法是在学生十五岁以前,趁学生记忆能力强的时候,让学生背一定数量的文章。清代陆世仪说的根据是:“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末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岁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学之书,皆自十五岁以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即如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这罩提倡趁青少年时期多读多背,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如再有名师指点,“悟性”渐开,先前的读背功夫,就会化为很强的写作能力。

背诵是记忆的结果和表现。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想三个环节,记忆的内。刘淼著作文心理学[M1高等教育d{皈科.2002.7

。:清.陆世仪.论小学:MJ转引自李;每峰语文教学胁从传统中敬取精华[N]

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而诗文的背诵,基本上属于逻辑记忆,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记忆,它可以增强学生的汇忆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相对减轻了负担,较好地培养了能力。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本来就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期,易于模仿的阶段,因此熟读背诵的越多,在作文时,立意、谋篇、遣词、造句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历代语文学习中都看重背诵和模仿,是有~定科学意义的。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自古以来倡导的教育方法和原则,尤其在蒙养教育阶段很多教育家都提出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加以积极引导,注意儿童个性的发展等意见。明代王守仁讲究教学方法要囡学生的个性而异;王筠提出“学生是人,不是猪狗”的教学思想,提倡针对小儿的心理、生理、喜好等因材施教的理论;唐彪也主张成人和重蒙分馆教授,针对不同程度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在当时都是十分先进的经验。

私塾里的学生数量比较少,塾师在教学时易于实施个别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塾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习字时,常常将学生唤卿桌案前,采用耳提面命的方式,一对一地批改作业。这有利于抓住学童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塾师在修改时往往运用连圈断句,对突出佳句加上连点的方法,标志精华之处。学生在习字时,塾师也常常在学生中巡视,发现问题如运笔方法、握笔姿势、笔画肥瘦、间架结构等,当面指正。学生作文作诗时,塾师根据其生活经历和学业程度出题。对部分学生有时出对联,塾师出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为下一步作诗打下“对仗句”的基础。而所出的上联,均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程度稍低的学生难度较小;程度较高的学生,对上下联要费一番脑筋,既不至于使学生望而却步,也不至于使学生轻易得手,得不到锻炼。学童的作文篇篇都有眉批总批,一一指出问题所在,深入分析犯错误的原因等等,学童每一篇作文做下来都能够有收获,批改后都有所进步。私塾的作文讲评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额小学生少给塾师创造了条件,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行文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改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作文方面得到提高。

4.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的教育规律在作文教学中也有所体现,特别是在文章修改方面,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主张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并不主张教师包办式地批改学生作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提醒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思考和总结中促进自觉的作文能力的提高。

唐彪在《家塾教学法》中引用王虚中的话:“阅童子之文,但宜其立意而改之,通达其气脉字句,极能长发爿’思。若拘题罩而尽改之,则扭挫其才思,己后既不能发出矣。”作文习作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塾师的大包大揽容易限制学童的思路。而私垫中强调的启发式改文的做法,绝对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在逐渐的修改和揣摩中导入正途也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对于当今作文教学我们可以借鉴的是,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廊尽量少改.要多鼓励,以加强学生作文的信心和兴趣;要改得精要,起

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同时还必须揣摩学生的原意,根据其思路修改,不能按教师的主观意愿增损,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私塾作文教学的弊端

纵观我国古代的作文教学,是一种经验型的语文教育,其问人才选拔制度对作文教学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先秦文人到处游说,诸侯根据他们的主张决定是否录用,所以作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散文写作能力。汉代以后,以“策问”取贤良,要考生陈述治国制民等事理,公学和私馆就进行策论的训练。唐宋以诗赋取土,写作教学就有诗赋的“起承转合”格局训练。明清以八股取土,学馆就进行“制艺”的训练。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一方面,这种考试制度推动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强化了论说文体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受封建统治者专制思想的影响,又为作文训练贴上了内容空洞、形式僵化的标签,也为私墼的作文教学带来不少弊端。

首先,作文训练程式化。

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张志公认为,“模式是某些方面规律性的一种概括,它是有用的。”“把模式搞成僵死的东西,就成了程式化。”。而“程式化的作文训练,渊源于唐代的帖经和应试诗。”。经过宋元,到明清时期,八股文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在形式上将作文的程式化发挥到极致:一篇文章严格按照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等部分来完成。每股说什么大体都作了规定,甚至全篇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起承转合”这种本是我国古代诗学的结构理论和方法,后被完全僵化地移植到八股文中来应对科举考试,成为八股文的代名词。

既然朝廷倡导科举,蒙馆里训练学生作文自然也走上了程式化的道路。“起承转合”就简单地理解为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几部分。八股文时期更是训练学生先学作破题,仅这一项就搞出明破、暗破、分破、合破、倒破等等名目。各种破法掌握之后才进行承题的训练,直至能做全篇八股文章。这样的呆板的作文方法只能把青少年的精力消耗在这些无用的程式训练中。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文方式严重制约学童思维的发展,走进了模式的误区。蓿代顾炎武在《只知录》中也曾记述过当时科考过程中,僵化的八股文带来的弊病:“初场试所习本经义四道,而本经文中,场屋可出之题不过数十。富家巨族,延请名士馆于家塾,将此数十题各撰一篇,计篇酬价,令其弟子及僮奴之俊慧者,记诵熟习,入场命题,十符八九,即以所记之文抄誊上卷。”。考试的弊病必然不能给这种应试的文体训练带柬多大的尘机和活力。

其次,非主体性的写作内容。

中国古代写作教学虽然泣重主体人格修养的培养塑造,但在封建社会,这种主体人格的素养是以封建帝王、古代圣贤的标准束作为标准的。文章写作的目的就是“以文载道”,一切以封建帝王、占代圣贤的意志为最高价值,塑造出缺乏自由创造、缺乏批判。张,&公语上教育论集:c:人民教育i‘:皈补.1994

4张。占公传统语丘教育叫探:M:f舟教育“J皈衬1962.10139

4转‘,f臼张鹕莓语文教学方往论IM】北京:北尿帅范入学m版秸24815

精神的异化性、非主体性的文风,最终影响了真正的自由写作。另一方面,写作的题目、内容同样破限制在“文以载道”的政治、伦理的狭小的功利的价值圈于之内,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自己真情实感的抒发、表现,也限制了他们对客观世界原理规律的探寻。科举时代的作文教学把这种写作内容非主体性的写作教学舰范推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极大地扼杀了私塾中学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写作能力。古代的这种作文教学或者说是写作的价值取向,是极不适应我们今天的时代的。在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应注意剔除糟粕的教学内容,使作文教学更加科学化,生活化和人本化。6

三、中国古代私塾作文教学对当今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语文独立设科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白话文的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敦学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引进,当今基础教育的作文教学较之古代的文言作文讲习已发生了变化。西方的写作教学思想填补了白话文写作指导理论的空白,但二十一世纪仞的中学作文教学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主要受指导性文件、应试模式、学校和老师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作文中不能得以发挥;同时在作文教学过程C如写前指导——写作训练——写后评价)和训练方法上也存在不少弊病和不科学的因素。如果说“他山之石”难以“攻玉”的话,我们不妨因循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认真审视中国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宝贵经验,从先贤处汲取智慧,在新时期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作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作文训练系统化、规范化

为了进一步推进2】世纪语文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新一轮的作文教学改革也拉开了序幕。其中关于作文教学的目标除了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总目标之外,还明确了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如第一学段(I-2年级)的“写话”,第二、三学段(3-6年级)的“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不同年级的目标要求有所不同,明显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的梯度差异。目的是在教学上对初学作文的学生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方法进行的训练。

中国占代在作文训练时也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原则,所遵循的教学理念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小心文”,即降低初学时的难度,培养写作兴趣而逐步拓宽加深.注意不同阶段方法的使用,并有一套成熟的、从识写到成文的作文教学程序。然而现实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也没有寻找到一个可以依傍的程序和一个序列完整、便于操作的教学体系,各年级乃至中小学之『日J出现衔接不紧密或“断层”现象,学校的作文教学呈现无审和盲从的教学状态,主要表现在:首先,作文课没有相对确定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的设雷往往在阅读单元结束后加入一次作文练习。尤其是课程改革后倡导“一纲多本”,即各地区在语文教材的选择上没有明确要求而差别很大。其结果就是教师在上作文课时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Il练的具体内容、训练的先后步骤等,这样在作文实践中教学内容常常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其次,中学的作文教学容易受到中考高考的应试影响。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作文上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占高考语文卷面总分17

40%的作文分数引起学校、家长和考生的多重重视。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关系到学校里的常规作文教学,比如从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歼始“话题作文”风行,高中生几乎从~年级就开始就专门针对高考训练不限文体、题目自拟的“话题作文”,围绕高考作文进行“套路”训练,其他类型的作文则很少联系。而对于语占、词汇、语篇等基础性的作文教学内容更是忽视甚龟轻视,就更不用谈到学生的作文基本功和实质的写作能力培养了。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作文教学中教学的无序化和盲从化已经成为目前学校作文教学的一大通病。我国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不管学生接受程度和情感意愿,在两节课的时间内必须交上来一篇不少于几百字的作文是基本要求。长期以来受应试作文的影响,教学生写作一开始就要求成篇地写,严格限定字数,成为一种为写作丽写作的“模仿”,严重影响了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迸一步提高。对钌学写作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写作是习作丽不是创作,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化、规范化的作文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更应该吸取占人作文方面的经验,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指导规范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兴趣采取多种方式的教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整体的训练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地确定循序渐进的、详细的专题训练点,对学生进行从观察到写句、构段、谋篇的全面堋练,让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各种文体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使学生作文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写作教学中“文无定法”的盲目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虞遵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不能只顾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稗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只有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经们才能从“有规范”达到“超越规范”的高度,如同时圣陶先生所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罾不然的话,入了门的学生就只知道在门口呆呆地站着,那便是规范化训练的失败了。古代作文教学中的启发诱导的经验在今天仍然适用,而只有夯实写作基本功,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以阅读促进作文能力培养

阅读是积累知识、拓宽视野、进行思索的基础,只有大量地读,积累大量的直观的信手拈来的素材,才能为提高写作水准打下峰实的物质基础。古代文豪大家,无一例外是“骏存诗书气自华”,从前文分瓠的古人经验柬看,阅读在促进写作方面的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私塾早读书背书作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量阅读、模仿成文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作文的方法。叶圣陶老先生曾讲:“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还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纠睾陶浯z教育论蟹》第725甄。t¨f幸‰-a工缸酉论燕》第721贞

老的话明确地概括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作文训练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以辅助作文能力的增长。

首先,要提出阅读目标。这个目标可分为阶段总体目标和每组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对材料的选择、阅读重难点的把握、阅读能力的逐步培养等方西有一个宏观的尺度: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要求学生对涉及字音、词义、句式、谋篇布局等都能了然于心,即从微观方面进行控制为了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形式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就像唐彪所倡导的一样,读书也应该有选择地分类阅读,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合理的目标是有效阅读的前提和保证。

其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阅读方法的问题,占人要求熟读与精思结合,思考就必然带来疑问,“小疑则小迸,大疑则大进,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只有多问、会问、善问,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准,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质疑问难,才能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恩想内容,才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而疑问解答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辨明是非、集思广益、形成共识,为此后的写作获得更多的知识能量。而教师还要主宰阅读的全过程,根据所要达刘的目标,有意识、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去读、品味和积累,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

第三,阅读的基础上模仿。这是古代作文教学中优秀的经验,这是量的积累,是吸收到放的思维转化过程。古人认为“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熟读了某人的文章,自然会受到熏陶影响,写出的文章多少有别人文章的影子。朱熹说:“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熬,便做出苏文的文字。””这是很有道理的。初学作文者,对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较生疏,从模仿开始,慢慢地就容易摸到作文的路子。所以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提倡初学者仿效,这是传统语文教学发现的~条捷径,也是一般的写作规律。事实上,学生初学作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课本中一篇篇规范的文章就是学生仿效的样本。当今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不应该放弃这种方式,同时对古涛文的背诵对于增添文采,增强文学素养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和背诵中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积累以及生活积累,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础。

(三)作文训练培养创新精神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通。朱誊:《朱于语类》卷一玎三t九

。宋熹:《束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丸

。教育部摹础教育司语文傈程标准解读(实验稿)[G]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19

过立意构思去安排材料,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创新,创新即写作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精神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我国中学作文的教学历史演迸,呈现出明显的不断积累丰富和改革创新的过程,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作文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迸。因此在作文的内容、形式和语言方面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刨新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避免陷入“新八股”的误区。

1.作文内容表达个性化感受

清人袁枚曾说过:“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古代文人撰文注重情感,讲究有感而发,中学生写作其实也是如此。关于作文中情感表达在世纪之初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所体现,“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之所以“真情实感”在纲领性文件中的阐释着重提出,是因为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学作文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泛滥,应付考试背范例和模式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写作出来的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成为束缚学生写作情感创新能力的枷锁,也是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背弃。

要在作文情感内容上有所创新,就要放开手脚,彰显学生个性。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久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谋程标准》中多次提到“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其中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实质上就体现了个性化特征。个性化作文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构思及内容等方面有新颖不俗的视角,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创作不受俗套影响,思维活跃。古人尚且鼓励学生做“放胆文”,从学童的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性出发,鼓励我手写我心,在愉快的环境中充分激发写作的欲望,那么当今时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禁锢学生头脑,阻碍其创新的才思和灵性?

在新时期的作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首先,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无尽源泉,放开书本和学校的局限,走进自然、贴近生活远比闭门造车有更大的实效。古人培养学童作诗写文章。就是从日常所见和身边景物入手开始咏叹。如今的中学生每天吸收是巨大的信息量。他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头脑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用理性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来分析周围发生的事件,丰富的体验随之反映在自己的作文中,就不乏有新鲜独到的见解和个性的文章出现。其次,注重个性思考,不设写作框架。叶圣陶先生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己采命题作文之办法。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甚。”可见作文题目能否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对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影响颇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命题时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选取那些与学生思想、生活较为贴近的题目,使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2.突破文体、套路的形式束缚

在中国的写作历史上,文言是我国古代书面表达的规范语言。随着白话文写作的兴起,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和写冬的教学规范已不能适应白话文写作的要求。于是西方的文20

法、修辞学、文体学知识对中国现代的作文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以“文体中心”论,即教会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思想,作为一种应急的教学模式,这种作文教学思想在20世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却把作文教学局限在文体的范围内,使作文教学产生模式化、僵化的负面效应。今天,迫于考试的压力,浸淫于应试教育影响中的作文教学仍然逐步陷入一种僵化的训练模式,正如叶老所言“不幸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兴办学校数十年,还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在这种程式化教育训练下炮制出来的千人一面的学生作文,仿佛让人嗅到了丝丝缕缕新八股的气息。

明清时期在私塾中因循的八股文教学就在文体形式上严重地制约了学童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程式化的作文训练缺少生气和活力,是我国作文教学上不能重蹈的覆辙。形式上的束缚成为的无形桎梏,影响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因此当前作文教学中核心问题就是个性和创造性问题,学生的表达方式也应该避免单一性和平庸化,为了符合表达要求,学生对文体的选择就应该多元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同时,适当淡化文体界限以服从主体内在的表达需要。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指出“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环节”。指导纲要上开始淡化了过去十分强调的文体规范教学,对一般的写作过程能力和文体写作教学能力进行了整合,而近几年高考中涌现出的用寓言、童话、科幻、小说、诗歌、戏剧、采访录、快信、评书等文体刨制的佳作让人“拍案”,其浓郁的文学色彩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展现出当代青年学生蓬勃的创造力,也为作文教学走出狭隘的天地揭开了亮丽的一角。

然而作文教学在鼓励学生在形式上创新的同时,还要强化中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化创瓤思维训练,使学生建立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辩证、理性的眼光审视“话题”所触及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最佳的文体和灵活的表现手法去行文,否则就变得体裁不明,陷入“四不象”的怪圈。

3.锤炼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有人说,写文章的能力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人语言积累的水平决定着他的语文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他的语文能力的高下,更是衡量作文程度的天平。优秀的、有创意的学生习作,往往赢在用丰富、新颖的词汇,陌生化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然而不幸的是,在中学生的作文中,语言的苍白无力,用词的贫乏却是随处可见,学生作文中干瘪、乏味的语言也是阻碍其作文创新表达的致命伤之一。

古人在私塾中学习作文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对字词的积累。不仅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集中识字,而且还善在汉语的特殊语境中对词汇精益求精,加深扩大词汇量的掌握以适应为诗作文的需要,比如“月亮”的别名就有“会蟾、舍波、舍兔、会镜、银钩、玉轮、玉挂、玉盘、悬弓、婵娟、素娥、广寒、清光、团扇、蝉宫”等近30个之多。这些既通俗又形象的词汇能极大地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又避免了雷同之感。同时对音韵的美感也十分注重,不仅“三、百、千”等识字课本等是按韵编次,学习作文的时候还进行属对、连珠等训练,反复习得的过程亦增强自身文毒的表达效果。现代作文教2l

学也强调文章荚感,词汇和语言运用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中学生表达不畅的问题,应该学习传统经验强化作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首先,积极重视语言讥练。语言练习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作为阅读的副产品,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围绕作文教学,在传授写作知识的过程中,把语言训练纳入教学计划。建立一套持久性的语言训练体系,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语占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其次,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背诵是堋练学生积累语言好方法,让学生背诵古今中外的诗歌、名篇(片段),名言警句,掌握名家使用语言的技巧,然后再去恰当地运用语言。古人入私塾学习,六岁背诵,十二岁开讲,几千年来,这种教学方式因适合汉语的特点而久盛不衰。通过背诵,头脑垦装满了许多沉睡的语言材料,经过一定的时间,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就会产生如朱嘉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最后,鼓励大胆表达。语言的运用需要从积累到表达的转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多写,就是要通过多次的写作实践来积累词汇,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在写作中学习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多写,平日积累的语言就能用得上,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便之成为自己表情达意得心应手的工具。俗话说“读十篇不如写一篇”。学生要经常动笔,写日记、写随感、写评论、写论文,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从片段作文到整篇作文,把动笔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常写常练就会妙笔生花。

结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以把握的部分。学校中的作文教学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而言,作文能力的提高、学会写作不仅仅是一种创造和加工信息的手段、行为,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一种物质生产的手段和行为。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都试图寻找一个可以依傍的程序以形成一个序列完整、便于操作的教学体系。然而事实上作文教学实践仍旧困难重重,几番改革的结果也都令人遗憾。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文章写作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也出现了辉煌的文学创作时期,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扎实地基础性作文训练有关。对于语文教育,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其教学规律都是一脉相承的,民族的传统作文教学有许多文化精华值得继承和发扬。

本文从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挖掘经验,选取私塾——古代基础教育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教育形式之一作为载体,梳理其关于作文教学的发展脉络,寻找适合本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程序,总结古代作文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并本着扬其所长、弃其所短的精神发现适用于当今基础教育中作文教学的合理因素,结合时代精神和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当前的基础语文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从整体上说,古代私垫中关于作文教学和写作训练可供研究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只不过是对古代私塾作文教学的概貌作一种描述与粗浅的思考,希望借此来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和伟大,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注入一点可以借鉴的营养。

参考文献

[1]王凌皓,中国教育史论mj.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8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rM].上鹰:华东师人出版社,2003,12

[3: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出版社,1995,3

[4]【清】唐彪辑家塾教学法:M】.上海:华自:师范人学出皈社,1992,6

[5: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J.上海:上晦教育出皈社,1962,10

[6:浦卫忠中国占代蒙学教育=M].第1版一E京:中国城市出皈社,1996,4

[7]王凯符.八股文概说[M】,第1版.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8

[8:丛#集成镦童子法rM].中华书局,1983

[9]许树橡历代名家写作经验介绍:M]语文出版社,1985,10

ElO]王凯符,张会恩.中国占代写作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9

[11][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黄山书社,1992

[12]张鸡苓.语文教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3

[13j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8

[14]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皈社,2003,1

[15]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教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9

[16]壬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17]何明著.中学作文教育实践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2

[18]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19]刘淼著.作文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0]曾徉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i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4

[2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G].湖北教育出皈社,2002,5

[2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G].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23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人纲汇编(语文卷)[G].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1,2

[24】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素描[J],中学语文教育,2000,5

[251曹动清,论传统语文教育思想f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7.8

[26]炅霞光,呼唤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J】.山卉、教育,2002,1

[27:翟艳浅析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现代价值f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

[28]千艳军,宋俊丽,从占代科举制度看今大的高考制变【J].教{S育人,2004,11

[29】李裕德私塾语文教学的利弊[J].中学语文教学,2000,4

[30:曾沽.白年语文教育经验漫述[J].中学语文教学,,2004,

[31]非鲁公,传统语文教育的得失[J].中英语文教育,’983,11

[32]马笑霞唐彪和他的《家塾教学法》eJ].中学语文教学,2002,7

[33]李真.《读抒作文谱》中蒙学教育理论价值的现代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34j杨敬法.中国占代作文教学法举要[J].山东教育,2002,5

[351熊贤君.私垫教学方法的现代价值IJ]课程教材教法,1999,9

[36]刘诗伟.八股文写作理念对作文教学的启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8

[37]韩红星.论王筠的蒙学语文教育思想【J],贵州师范人学学报,2001,3

[38]毛力群T对中国传统属对教学的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04。3

[39]王海林,吴书华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J].语文学习,2001,12

[401彭小明.从新课标看传统语文教育弊病[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卷,6

[41:徐基春.中学作文教学现状透析[J].中学教学研究,2005,7.8

[42]朱昌元.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1995,1

[43]孙立权.关于语文教育民族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建设,2002,2

[44]杜常善学习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提高作文教学水平[J].汉字文化,1996,2

[45】冯静.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及对策[J].昌吉学院学报,2002

[46]冯常林.语文课程标准视野中的写作教学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

[47]林姗姗.新课程作文教学取向与实践对笫[朗.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1

[48]王新伟.警惕学生作文的伪“个性化”倾向[J].语文学习,2005,3

[49]Bereiter,C&Scardamaha,M.(1982),From

developmentalprocess.conversanontocornpositmn:Theroleof咖CtlOn

ofma[50]Berelter,C.&Scardamaha,M.(1987).Thepsychologyofwnttencompositlon.[51jBntoonJ.,Burgess,T.,martm,N.,Mcleod,A.,&RosenJ-t.(1975).The

abilihes.London:Maermllan.

[52:DevitoJ.A.(1967).Levels

[53]Me

Omce.developmentventingofabstractionmspokenandwrittenlanguage.JoumalofCommmncataomandBetal(1993)UseTechnologytoSuportEducatlonReform,theU.S.GovernmentPrinting

后记

在电脑前将论文的最后一个字输入时,窗外已经满天星斗了,然而我的心并没有因夜幕的垂落而沉静下来。寒窗二十载,期盼的是落下这最后一笔的闭合曲线,当启明星再一次在东方升起的时候,我也要踏上新的征程了。回望和展望,我依然站在人生之圆的一个端点上……

我庆幸在我的求学道路上,遇到如此多的恩师,是他们一步步扶持我走进知识的殿堂,是他们让我看到博大的胸怀和坚毅的品格,更是他们塑造了我不服输的个性和诚恳的做人态度。我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王凌皓教授,她是我最亲近的师傅,如母亲如朋友。她带我开阔了眼界,使我接触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从论文的选题、构思、资料的搜集整理,到最终的完稿,都倾注了导师的心血。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邃敏锐的学术思想更是我今后追逐的方向。我为她精彩的授课所折服,更感到她的亲切自然传递的温暖,我永远是王老师的孩子,无论走至日世界的任何地方。我要感谢康平老师,大学生活全赖她的指引和培养,我才变得成熟而干练。还有本科、高中、初中乃至小学的所有被我呼唤过老师的亲人,我的每一次成绩的取得都与你们密不可分。

感谢我的父母对我学习生活的全力支持,那份浓郁的亲情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感谢我的同门师妹杨冰、杨子江,在我遇到挫折和困挠的时候,永远有你们陪在我的身旁;感谢我所有的朋友们,感谢东北师大,六年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播撒在长春这片热土上,我无怨无悔!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中国古代私塾的作文教学及其现代价值

姓名:周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指导教师:王凌皓

20070501

中文摘要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以文取仕的封建社会,学塾中作文训练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长久以来私塾中关于作文教学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图从教育史的视角,来梳理从汉代到明清传统语文教育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发展脉络,总结其教学程序和方法,用现代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审视传统私塾的作文教学并给予科学评价,挖掘适合中国汉语作文教学的优秀经验。

作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指把自己的生活和认识的_种操作活动,是社会中进行交际的手段,作文能力的培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些优秀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当今基础教育的作文教学中,针对现行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和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本文从历史经验入手,在新世纪语文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推进作文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古代私塾作文教学的概述,主要探讨我国古代私塾作文教学的产生、发展与嬗变,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作文教学的发展状况,总结作文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识字写字的基础Ⅺll练、阅读与作文的结合训练以及分步的作文教学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四种关于作文的教学原则;第二部分用现代的视角审视传统作文教学,分别在符合汉字特点,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方面阐述了中国占代塾师在教授蒙童作文时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并客观地评析应试作文的程式化和非主体性等弊端;第三部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对我国现今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有益启示及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私塾:蒙学;作文教学:现代价值

Abstract

TheprivmeschoolisoneofimportantformsoforganizationintheChinesetraditionaleducation,itmadethesignificantcontributiontotheChineseculturedevelopmenttalentedperson。sraisehas,InbyWenQu

atheSkifeudalsociety,studingintheprivateschoolthecompositiontrainingisveryimportantcurriculum,forthe

longtimeprivateschoolalsoaccumulatedtherichexperienceaboutthecompositionteaching.TIlisarticleattemptsfromtheperspectiveofthehistoryofeducationtocombfromtheHanDynastytotheMingandQingDynastiestraditionalchineseeducationabouttheveinofdevelopmentofthecompositionteachingsummarizesits

SOonteachingprocedureandthemethod,谢廿ltheoriesandmodemlinguistics,

psychology,pedagogycarefIlllyexaminesthetraditionalpfivmeschoolthethesisteachingandgivesthescienceappraisal,theexcavationstutstheChineseChinesethesisteachingtheoutstandingexperience.

Thethesis

understandingisreferswiththewrittenlanguageexpressionownlifeandtheOnonekindofoperationactivity,isinthesocietycarriesthehumanrelationsthemethod,thethesisabilityraisealwaysisinthe

indispensablepart.In

principlelanguageteachingtheoutstandingteachingthetraditionalthesisteachingaresomeandtheteachingmethodsuitablesimilarlyfornowintheelementary

andmiddleeducationthesisteaching,has

schoolsdiseaseinviewofthepresentandrestrictsitshealthyelementarylanguagethesisteachingindevelopmentthefactor,

centurylanguage

modernage,thisarticlefromhistoricalelementaryffxpel"ienceobtaining.inundertheneweducationreformbackground,unifiesthetraditionandthe

foradvancesthethesisteachingthereformtoprovidethereference.

ThisarticlecontentiSdividedthreeparts.thefirstpartWasabouttheancienttimespfivateschoolthesisteachingoutline,mainlydiscussedOur

timesthePrivateschoolthesisteachingproduction,thecountryAncientandthedevelopment

evolution,analyzedeachhistoricalperiodthesisteachingthedevelopmentcondition,summarizedthethesisteachingprocedureandthemethod:hicludmgisliteratethe

asfundamentaltraining.readingandthethesisuniontrainingaswelltheminutestep

thesisteachingprocedurewhichwrites,andinducesfourkindsinthisfoundationaboutthethesisteachingprinciple;Thesecondpartcarefullyexaminesthe

thesisteachingwiththemoderntraditionalangleofview,separatelyinconformstotheChineseIJ

charactercharacteristic,followedthechildcognitionruleandthelawsofeducation

childaspectelaboratedCl'unaancienttimesprivatetutorwhenprofessoruntaught

thesisaccumulatedthe

malpracticesand

aboveSOSuccessexperience.andevaluatedobjectivelytakesanexanlonthesisstylizationandnon—independent;ThethirdFartintheanalysisfoundation,obtmnssometoOurcountryNowadaysthe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sthesiseducationalreformbeneficiMenlightenmentandthemodelsignificance.

valueKeywords:Pnvateschool;Primary;Compositionteaching;Modern

I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f茎l苎红日期瘫s羔,2窒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指导教师签名:日圣:受鱼垄鳖:纠期:乎Z.£・20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电话:应2竖61f9j;jg邮编:£{盘口建望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f茎l苎红日期瘫s羔,2窒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指导教师签名:日圣:受鱼垄鳖:纠期:乎Z.£・20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电话:应2竖61f9j;jg邮编:£{盘口建望

引言

作文是指把自己的生活和认识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操作活动,是社会中进行交际的手段,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史料记载,我国有“以文取仕”的传统,因此从汉代开始就有了真正意义上作文教学。尤其私塾作为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作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人们对中国传统私塾的作文教学几乎是全盘否定,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孩子做官样文章,做八股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中国传统私垫中作文教学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认识。随着“语文教育民族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学者纷纷开始探究传统语文教育,试图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给民族语文教育一个科学的再认识。因此本文从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迪,试图从不同角度对古代私塾作文教学进行解读和探究。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私塾指的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是我国古代学制中的一种类型,与官学相对而言,多是私人所办的学校。“塾”的本义是古时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塾在西周时期属于乡学的一种,体现了“学在官府”的理念。至汉代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转变为私学的专有名词。汉代的私塾,唐代的村校等都有蒙学、经馆、乡塾和精舍等类别。宋以后,民间举办的私学可统称为私塾或家塾。

私塾的办学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富裕人家聘请教师前来设立的“家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二是由一村一族集资建立的村学或族学,延请教师教其子弟;三是塾师在自己家垦,或借祠堂、庙字,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附近学童就读。应该说第三类私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塾或家塾,在私学中最具代表性。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一股不由官学承担,即使贵胄子弟也必须进入私塾或延请私人教师来进行这一阶段的学习,因此私塾长期承担了中国古代的基础教育,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有力载体。

私塾中的学习是蒙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学教育一般是指幼童阶段的教育与学习,古代也称之为“蒙养教育”,取《易经》中“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目的是以启蒙儿童为主,使儿童还在蒙昧之时,认真学习,修养正道,日后成就至圣之功。传统的蒙学教学经验和方法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四部分,从而通过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规范训练”。,也具有奠定基础和普及教育的双重职能。

历史文献中,对于“作文”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记载,因为传统的蒙养时期的教育,常常是将识字、写字、读书、读经、修身等教育纽合在一起,并没有完全分离出来。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中对“作文”的解释是:“(1)写文章(多指学of凌昭中国教育史论:Mj.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8356l

生练习写作);(2)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在颐远明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皈社,1992年)中指出:“作文(1)中国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2)中国清末学常的教学科目。”可见,作文的主体指学习汉语文的学生,并要求在学习期间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学会~种最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作文的过程不同于作家的“创作”、非作家的社会人士的“写作”,作文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仞期而进行的语占表达和交流的方式。

私墼对蒙壹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一经验对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水平仍有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国有句老话“知今宜鉴占,无占不成今”,中华民族历来有继承优良传统的习惯。如今正进行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针对以往教学中的弊端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但目前学校中作文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作文教学盲目和不成体系,训练程式化,应试作文大行其道,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内容苍自无力等。针对以上诸问题,本文将通过历史角度,对传统中了解中国占代是如何培养儿童从入私塾识字、读书、练笔,学会简单作文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超凡的写作能力的。一脉相承的汉语作文教学应有规律可循的,几千年传承的优秀文化更是改革的有力基础。从经验看作文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有一定的训练程序和方法,因此对古代私塾中作文教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和科学地认识,理性分析,取其精华,摒弃糟粕,对指导当代中学作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三)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以及历史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典籍,深入了解各时期对我国古代私塾作文研究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揭示传统私塾作文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并运用现代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对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方法、原则等作现代性的分析。通过对占代私塾作文教学的考察和探讨,分析其方法和经验,对丰富当今作文教学提供历史借鉴。.2

一、私塾作文教学概述

私塾是私学的一种,属于私学的初级教育阶段,它发轫于春秋时期,盛行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兴于唐、宋、元、明、清,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私塾中并没有明确的语文教育,与历史、哲学等混杂在一起;作文的教学系统也没有在早期形成,只有到了宋以后才出现专门的教学法样的著作,儿童的作文也以识字、写字、读书、模仿为基础。因此要想了解私塾的作文教学发展情况,有必要从私塾的历史以及作文之前的识字、写字和阅读等基础阶段的变化来窥见其发展轨迹。

(一)私塾作文教学的产生、发展

秦代既禁私学,又不设官学,但对识字写字教学还是相当注意的,为了统一文字,秦始皇下令编写《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这样流传久远的字书。汉代重视识字教学,“书馆”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识字写字,并问世了《急就篇》。秦代民间教学童的大概是一些日常应用文和律令文书,汉代休养生息,对书面表达的能力要求提高,私塾中的作文教学和识字教学相配合,基础阶段主要是教授日常应用文字,而后一阶段是和读《经》配合进行的,包括当时的诗赋等文体,采用模仿前人作品的训练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蒙学教育内容与汉代无本质区别,基本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写字教材往往编成韵语,同时进行思想教育。教材有除了延用汉代的以外,还新编《千字文》、《开蒙要训》等。学童初学写作的文体,大概韵文居多,一般先要学作诗,还要学习写应用文。写作练习的形式有拟作、自拟题目或师长命题作文、自作或代长辈为应用文笔、跟随长辈参加写作活动。同时受永明体诗和文的影响,十来岁的学童也要接受隶事、音韵、修辞和连珠训练。

隋唐五代时期的私塾中,在以识字教学为主的同时进行专门的知识教育和封建思想教育。有的学校还教当时文人所写的诗篇。除了前代的字书以外还编写了名言谚语、典故韵语、历史故事、诗歌选本等供学章讽诵。由于隋唐时期科举考试的兴起,进士要考时务策,还要试诗赋,所以儿童读诗、学诗的风气也很重。从咏物短诗开始,然后是身边事物和日常生活的应酬诗,大多是从绝句入手,进一步学写律诗,以便为应举作准备,同时要进行声韵对偶、使事用典等单项基础训练。

宋元理学的发展,“学而优则仕”以外的知识分子大多走上了兴办私学和蒙养教育的道路。《三字经》、《百家姓》等识字课本都是当时流行的教材,丽《童蒙训》、《童蒙须知》、《教子斋规》等课本中又体现了道德教育的内容,为进入经馆和书院等应付科举考试打基础。作文训练与识字、读书相辅相成,不仅在识字时注意炼词、炼句,学属对、叶韵,在介绍作文训练的要领和方法上也出现《文说》、《文鉴》、《文则》、《文章百段锦》等指导书。比如:养气、抱题、明体、分问、立意、用事、造句、下子等“八点”方法;

还有收集唐宋名家的文章以便学子摸仿、创作之用。属对这种初级作文训练形式开始在这个时期出现,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作用,作诗成为宋元时期私塾作文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但限于模仿演文导致开始走向程式化的道路,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明清的私挚教育的经验依然冶袭前人,从汉字入手,学会写字和掌握文言文特点并进行阅读训练,基本功扎实之后/d一进行作文教学。明清两代尤其重视学壹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与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规范化有密切关系,清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王筠就提出“不敢望子弟为圣贤,亦当望子弟为鼎甲”。的教育目标。相应的在这一时期指导儿童学习作文的教材也大量出现,教育理论也同趋发展成熟,相继出现崔学占的《幼训》,王筠的《教鼋子法》以及唐彪的《父师善诱法》和《读书作文谱》(二者合刻统称《家塾教育法》)等专门培养读书、作文的教学法类的书籍。崔学古在专著《少学》里对作文的规定:“造意要超卓,立格要正大,题旨要明透,笔气要清顺。”已经对写作文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受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在私塾中接受读书作文的训练的目的就是针对日后科举作文,蒙学教育的中心也自然转向如何教和学写作八股文,虽然八股文这种应试的文体教学起到一定僵化思想的副作用,但其中关于作文的教学专著中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至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中国占代私塾的作文教学是伴随着两千年封建传统教育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它的兴起到兴盛以至成为流弊而淡出历史舞台,都在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成为现在语文作文教学的基础,其中的教学程序、步骤、原则、方法等有一些因循的传统和基本规律,将在下文中详细探讨和论述。

(二)私塾作文教学程序和方法

私塾中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经验型的语文教学,其中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的“读写”功夫是重中之重。私塾中培养作文能力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学会作文是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以及文史道德学习的统一,因此是需要循|芋渐进的步骤和程序进行逐步培养的。

1.识字、写字基础训练

识字、写字是读书、作文的基础。儿童初入学塾,首先是要识字,分集中识字和进一步识字,然后才能进行写的训练。清代学者王筠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二于字,乃可读书。”3因此古代私塾中很突出的一种做法就是在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一年左右)集中地教儿童识一批字,这是进行读写的基础,主要的教材有汉代流传的《急就篇》,还有宋代以后即所谓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章蒙识字课本往往韵语整齐,韵律工整,易于诵读和记忆。o从书靠瞳教蕈了庄‘M!中华书局,198.|’

1厶.一集成.数蕈f症MJ中华书罡…J4

儿童在认识了二三干单字之后,就可以在阅读的训练中继续进一步识字,开始教读《四书》《五经》。配合读经,学生还阅读简短的散文故事和浅易的诗歌,塾师教给学生一点极浅近的文字、音韵的知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疑难的生字,也是一种复认识字的好方法。集中识字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习汉字还要分别识记音、形、义,在掌握三者联系时训练了学童的记忆力、思维力;同时讲解汉字的过程还能对学壹进行品德和修身教育。

汉字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难写,因此写字训练也是私塾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古人采取的方法是,把识字和写字分开,不让两件事同步前进以致互相干扰,互相掣肘,识字学习是依“三,百,干”的顺序,写字练习的却是从“上大人,丘(或作孔)乙己……”开始。除此之外,教写字还有一套步骤:包括执笔的方法、笔顺的训练、I临摹等。“笔之不正则知其心之不正矣,故养蒙者必养之以正,而后圣功从此而始。写字虽非正心之本务,而亦正心之一端”。函因此写作训练也能与道德行为的养成联系起来,为后来作文教学中作文必须与做人相结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阅读写作的结合训练

读是写的基础,通过读才可以获得大量信息,为写取得信息储备,所以古代学童并不急于“开笔”写作,一般十五六岁十多万字的“字书”、“经书”通透之后才有作文课,七八岁之后开始读四书五经,读古文百数十篇然后读古诗,以及一些时艺之文。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明确指出:“通鉴、韩文、楚辞既看既读之后,约才二十岁,或二十一岁,仍以每日早饭前循环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诸经正文,温看史,温读韩文、楚辞之外,以二三年之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知文体,何文不做?”可见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是成就文章的扎实根基。而阅读作为基础功课又涉及到阅读的内容,尤其在私塾中的学童,需要教师给于适当的选择。清代唐彪把书分成五类:“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各以查资料之书……”,如果不分类,“工夫缓急先后俱误矣”,o学问知识就不能长进。

在阅读训练方法上,讲书是第一个环节。教师给学生指定阅读的文章慢慢讲清字义、句读和段落,对文中的一些长句、难句还要举一反三地分析,使学生能够领会,背诵起来也容易。“明清时期蒙学的读书教学,大多是学童立于教师案旁,教师先读,学童随之跟读,读至数遍或十数遍,令学壹回到座位自读,读至数百遍后,再至教师案前背诵,背诵无误再教新课。”@除了私塾课掌上的阅读,课外自学的阅读方法也是必要的。阅读时在书上画上符号叫“圈点”,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或说明写在书眉叫“评注”。读书同时准备好笔墨,随时对要点“圈之抹之”,并将自己的收获批写于书眉处。唐彪还为读书的圈点和评注设计了一些标记性的符号,这些方法实质上都在于提高学生注意力,检查自己读书的程度与理解的情况。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多读、背诵的目的在于培养语感,在阅读中掌握大量4徐梓,王雩梅蒙学要义【M]【明】侠名《教子良规》山两教育廿;版社,1991

。f清】.庸彪辑家瞽教学珐。M:华东帅范大学H:版科.1992.6

8毛礼锐,沈馐群《中国教育通史》【嗍,第二卷祷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5

词汇、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同时,通过阅读还可以扩充知识,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以及揣摩其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并且在学习写作中用到掌握的典故和生活素材,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古人在私塾作文的教学之前,把阅读作为基础训练下大功夫。

3.阶梯式分步作文训练

(1)开笔

塾章在识得一定数量的文字、具有一般阅读能力以后,便开始进行习作练习,也就是进入“开笔”阶段。私塾中教师对学章的“开笔”训练从传统的“属对”开始。宋元时期已经成为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形式,主要体现一种语音、词汇和语法训练,同时也包含有修辞和逻辑训练。

塾师首先要求塾童将《声律蒙求》之类的书籍熟读成诵,目的是掌握词性,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在训练时,注意以“天”对“地”,以“水”对“山”,以“屋后”对“房前”等名词、动词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缀字、缀句,讲解诗词时着重讲虚实、平仄对字。清代的王筠对属对训练极为重视,他主张“凡每日属对,必相其本曰所读,有可对者,而后出之,可以验其敏钝,即或忘之,亦教责之无词也。”。诗作文章中的押韵对偶是中国文学样式中独特的形势,因此弄清词性的属对训练不仅是为诗作文的基础,也成为语言、词汇、语法,以至修辞、逻辑的综合训练。“开笔”时期的训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连词成句的能力,为辞章的润色打下基础,更为下一步作文教学清除障碍。

(2)习作短文

塾童掌握了缀字缀句等为诗作文的基本知识以后,即开始短文的习作。所谓短文主要是指做小段日记、纪实性的小文章,或称之为片断描写。清代石天基等撰写的《训蒙辑要》中记载,对于这一阶段的作文者说:“作文各有体格,要看题思索”,“记文须选前辈文极简浅切当者,每日读两篇。作文之日,仿读过文法者出题,庶易引触”。这就是说,初学作文者,应以前人简明易懂的文章作范文,从此处入手熟悉文章的结构,表情达意的方法,在学作文时要找一根拐棍。塾师应令学生在动笔前“将通篇主意口说一遍”,这样才能够做到“无糊涂重复之弊”。塾师所出题目,应“极明浅易于发挥”。@

(3)为诗作文

第三步是为诗作文,塾童有了一定基础后,塾师便开始教其为诗作文,而且其要求要不断地提高,在鼓励其兴趣和信心的同时,要求精练和严谨。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腾出时间集中作文。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人生作文,须有数月发愤工夫,而后文章始得大进。盖平常作文,非不用力,然未用紧迫工夫,从心打透,故其获效自浅。必专一致功,连作文一二月,然后心窍开通,灵明焕发,文机增长,自有不可以常理论者。”他不仅主张要经常写,而且要集中攻关,这当然有一些机械死板,但是他所强调的在某一段时闻多看。熊贤君私挚教学方往的现代伊值【刀谋程教材教癌,199'9.9

。【清】白天摹枷蒙辑茧:.J。川量th…,o从书集成教草};击也中年书局,1983

多写,使写作方法达到比较娴熟的程度,这则是有道理的。还有一些塾师也强调为诗作文.不要硬着头皮去写,要组织好实在的内容再动笔,否则就会无病呻吟,或胡乱连缀成篇。

(4)章法训练

程式化的作文训练也是过去学塾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属于学童作文训练的高级形式,渊源于唐代的贴经和应试诗,到了宋代罢诗赋,以经义策论取士,于是作文开始有了程式,讲究“冒,原,讲,证,结”。直到明清的八股文取士盛行,私塾蒙馆黾也开始在学生掌握一定作文技巧的基础上训练“代圣人立言”的应试文章。清代还出现《钦定四书文》等专门指导学生学作八股文的课本和文选,供学生阅读和模仿以应付考试的需要。

蔡元培先生在谈到八股文的训练程序时说:“八股文的作法,先作破题,共两句,把题目的大意说一说。破题作得及格了,乃试作承题,约四五句。承题作得合格,乃试作起讲,大约十余句。起讲作得合格了,乃作全篇。全篇的作法,是起讲后,先作领题,其后分作八股(六股亦可)。每两股是相对的。最后作一结论。由简而繁,乃是一种学文的方法。”。因此抛开僵化的行文内容和对经书典籍的阐明,八股文从形式上来看既有起承转合的纵向主线,又有横向的整齐对称,符合一般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尤其对于初学者掌握议论的一般的步骤和方法,先学局部,后学整体,先学勾出轮廓,后学发挥充实,对于训练基本技能也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也是有益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写八股文的过程也是对文章章法的有效训练,是值得肯定的。

4.修改成文

“文章全藉改窜”,古人认为为诗作文,还须多改。修改文章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的再认识、再研究的过程,是作文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塾师们对如何改学生的文章有不少见解。一是少改,即“随其立意而改之”。学生在蒙养阶段作文,应该保持儿童纯真的情趣和写作的兴趣,启发才思,父师少改为宜。唐彪在《父师善诱法》中记述“先生与弟子之文,改亦不佳者,宁置之”。清代王日休《事林广记》中有“若改小儿文字,纵作得未是,亦须留少许,不得尽改。若尽改,则沮挫其才思……直待做得十分是了,方可尽改作十分。若只随他立意而改,亦是一法。”;二是自改。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具备修改能力的学童,要“令弟子将文自加细点”。塾师应指导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练,主动思考的方法,自己要反复推敲,反复润色,在修改的过程中文章会有很大的进步。三是隔时改。文章写成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改,容易发现问题。“文章初脱稿时,弊病多不自觉,过数月后,遗漏之义始能见及,故易改也。又当其时执着其意,即不能转改他意,异时心意虚平,无所执着,前日所作有未是处,惧能辩之,所以易改。”8四是反复改。唐彪主张做成一篇之后“改而复改”,才能精益求精。他举了许多名人修改文章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如欧阳永叔为文既成,书而粘之于壁,朝夕观览,有改而仅存其半者,有改而复改,与原本无一字存者”,“欧公尚然,人可以悟。矣。”因此可以看出,修改文章也是关系作文好坏的有益i)lI练手段。

4幕几壤我d教育界的经验【A】.见张忠公传统语文教育韧探fM】

宝I清】.唐彪辑冢蛰教学往。射:.毕东帅艳夫学卅版社,1992,6347

对于文章的修改,古代私塾中的教学认为对待学生作文,不可能“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自工者”,无论是教师改还是学生自己修改,都是要通过完善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锤炼语言等,使作者的主观认识和反映的客观事物和揭示的规律更加贴近,更加协调。

(三)私塾作文教学的原则

1.词意并重

古代私塾中训练学生作文,提出了词意并重,或者说辞章、义理并重的原则。作文训练的这种原则来自中国古来有之的“文道统一”的思想,在中国占人的心目中,书面语言文字不仅具有历史记载的功能,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感染力,还具有实现生命永恒的理想的价值。南宋的朱熹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往往说某人“道德文章”如何如何,特别是封建社会中通过科举考试的“一篇文章定乾坤”的价值取向,更把“文以载道”发挥到极致,而这种社会的价值取向必然反映到中国占代文章启蒙,即私塾中的作文教学上来。

词意并重的原则就是说作文应该以“意”为主,以“义理”为根本,但是好的“意”和正确的“义理”必须用恰当的“词”好的“辞章”表达出来。清代学者唐彪曾借用袁了凡的话说:“有词有理,而理为之主,故理明则词显,理密则词精,理当则词确。理譬则主人,词譬则奴仆也。”他认为,“词”“意”的关系是奴仆与主人的关系,“词”(形式)为“意”(内容)服务,因此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思想内容,并说“意思到时,只须直写胸臆,家常说话,都是精光闪烁。”‘但绝不是忽视辞章在写作时的重要作用,比如唐彪引顾泾阳的话是:“意与词相为联属者也。意铸矣而词不琢,将其意而失之。……是作文不可有意无词也。然琢词不可无法。短则欲该如欧阳公‘环滁皆山也’一句,省却许多字而意未尝不尽也。长则欲逸,如昌黎公‘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玉良造父为之后也’,字虽多而逸致动人。”。传统的作文原则在于强调“修词”,但并不单纯追求华丽与无趣,也就要求从形势和内容两方面权衡二者关系入手作文。可见私塾教学当中对作文的词意并重是十分讲究的,并把“文”与“道”不可偏废的思想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

2.循序渐进,步步着实

古代私零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循序渐进、步步着实的原则。循亭渐进的教学思想和原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倡导的,孟子最早提出“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他以流水作比喻,说明学习必须循宁渐进,有志于做学问的人也必须日积月累,力求充实,达到一定的成就然后才能精通达晓。《学记》中也用“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来说明:不按教学内容深浅和学生程度的高低,违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会带来条理和秩序的混乱结果。可见循序渐进的原则就是主张在教。转引自高于阳《刨放语史教育史》.《唐彪论语文教学》【J1

。转引臼张廿…,谎话^“口叫¨¨J卜冉教育出版利,第1版,196.£,叭。38

学上要注意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做学问也要打好基础,切忌急于求成。

作文教学中也同样遵循这种有梯度和有次序的教学原则,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按照“学字一组词一成句一成段一成篇”这样的步骤来习作的。在私塾的学习过程,学章前两年时间都是集中识字,在认读两千字左右才能读短文、练“属对”,在进一步的读写训练中也都要达到“步步着实,事事专心”。清代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出“识字时,专心致志于识字,不要打算读经:读经时,专心致志于读经,不要打算作文。”也就是说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完成都是为了下一阶段打基础,开始模仿别人的文章目的也是为发表自己见解作准备。如果瞻前颐后,势必“欲其双美,反致两伤矣。”从前人总结的经验可以看出,遵循这种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原则,符合儿童的心理接受特点,易于收到较好的效果。

3.读写思结合

写作历来和读书密不可分,读写思紧密结合的原则一直贯穿于传统的文章教学中。汉代大文学家杨雄说过“能读千赋,则能为文。”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读写是不能分割的过程,元代程端礼把读书比作销铜,把作文比作铸器,说销铜时极费力气,而铸器时只要识模,一冶即成,全不费力。因为多读书又得到师傅的指点,书中的义理和作文的法度就能了然于心,“握笔构思时,自有确然见解,天然议论,出于心手”。4读是吸收的过程,为写的释放奠定基础,王筠就对私塾中将读写割裂教学的现象进行批判:“今之教者,弟子入学视之废才,到十三、四岁,视为天才,何也?书不取其多,不取其熟,不取其解,但念藏经而已,是废才也:忽然十余岁,便使之作文,岂有生而知作文者乎?是天才也。”o

而对写作有帮助的有效阅读更强调熟读精思,即朱熹提倡“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眼到是看,口到是读,心到就是理解领会。熟读精思,是一些塾师所特别强调的,它并不意味着只要捧着少数的几篇文章死念,面是眼到则字不差,心到则书易入,口到则书易熟。遍数多,则久不忘。只有这样才可以熟能生巧,将读到的章法和构思充分体现在自己的篇章中,常写常练达到运用自如。唐彪认为一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还认为“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为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作文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只有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既注重常写常练的数量问题,又不忽视作文的质量,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才下笔成文,因此可以看出,读书是思考的基础,深思熟虑才能成就文章的质量,读写思是密不可分的。

4.先放后收

“先放后收”是历代学者主张的写作指导原则,是我国古代作文教学的传统观点,合乎规律,很有实效。欧阳修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丌始作文不要设下许多条框。【清]唐彪券乳教学法【M】卜向华东帅范人擘if{版{},1992年版71

4从鹄囊战教重}法M.中华书局.198394

1清】唐彪瘃帮教学珐【M1I舟华东师弛人学出皈科,1992年皈97

。【蒲】唐彪家挚教学垃【M】卜海华东师范大掌…版针,1992年版.979

来束缚学生。要任他驰骋思想、情感。少年人作文要任其自由表现,可以写得气势磅礴,文采绚丽,宋代谢枋得也主张:“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胆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瑞不窘束矣。”。如果在小的时候就把学生的写作视野限制住,将来就不容易放开手脚,初学写作就要放丌胆子去写。

清代学者乇筠在《教童子法》中更是详细地指出作文“放”“收”的三个过程。即第一阶段:“放”,初学作文“以放为主,越多越好”,“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跽跳咆嗥,不受羁绊”,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放手地写,不挫伤其兴趣和信心。第二阶段“脱换”,即在“放”的基础上稍加限制。“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放久了,不加以收束,自己也感觉到厌烦,也就难以成手,“作文而不脱换,终是无才也,屡次脱换,必能成家者也。”当然此时学生作文有可能不住,但不必苛责,要多加鼓励与指导,多次“脱换”后,“文境必大进”。第三阶段“收”,限定学生的作文范围,让其了解作文之道,把文章写精炼和严谨。

“放”与“收”的过程符合学习作文的一般规律,鼓励初学者发挥想象,抒发胸臆,打破畏难情绪,在文章内容丰满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炼,作文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为h…J哥^+矗一diMl转引白杨敬珐中国古代iF^协,.厶÷蕈I力…李^茸

二、对私塾作文教学的评价

私塾自产生到退出历史舞台延绵两千年,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存在种种弊端。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它受到我们本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受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及心理特点的制约,在当今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作文作为语文教育中久攻不克的堡垒,更应该用现代的科学眼光,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砾沙披金,有选择地继承,建立适合自己国情的母语作文教育之路。现代语文教育的作文教学只有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私塾作文教学的经验

1.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

中国古代私塾的教学以汉语文言文为主,尤其是古汉语具有单音节语素多,讲究和谐的声律韵调,无形态变化等特点。区射于其他语言的教学,古代私塾作文教学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产生了不少值得今天借鉴的经验。

(1)积累词汇,丰富学生语言

词汇是作文的“零件”,。胸藏万汇凭吞吐”,词汇积累有利于辅助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尤其汉语的词汇表意丰富,往往一个意思可以由多个词语来表达,对于初识汉字的学童难免遇到识记困难的问题,为避免日后为诗作文产生障碍只有掌握更多的词汇量,才能为文章增光添色。古人在入私塾读书时,十分重视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词汇的累积,过好词汇关才能为进一步读写打基础.总结汉语汉文的规律,前人在积累词汇方面总结了集中识字词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积词的经验。

首先是集中识字积词的经验,创造这种方法适合汉语特点: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而且大部分为构词能力极强的自由语素,基本上每个语素都有一个或几个相对稳定的意思。并且常用汉字非常集中。学习汉语不能像欧美儿童那样,学会了二三十个字母以后,可以一边识字,一边很快就能阅读;学习汉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认,一个一个地记,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前,无法阅读。因此前人采取集中识字积词的办法,即前文中所提到的利用“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识字课本来集中积累词汇的方法,确保在积累了一定词汇量的情况下才能读写自如。其次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积词的经验,即通过文选式教材或专著式教材,学习汉语的经验。“随文识字”较之于单纯孤立地识字,其优点在于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生字词是通过阅读得到巩固和学会运用的。只有把生字词的出现和文章中的事、理、情、境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习者印象深、记忆牢,而且也会用得适当恰当。以上两条经验使汉语教育兴旺发达,使汉语写作出现了唐诗宋词高峰,出现了熔诗词与语体于一炉11

的明清小说高峰,出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联剑作高峰;这种识记方法符合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同时也使应用语言极其丰富发达。

(2)注重音韵,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汉字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几种声调: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现代略做调整,称之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传统的私塾教育也善于利用汉语的音韵特点,特别注意语言音韵美的训练。

首先,利用音韵识记大量字词。要在短时间内识记大量词语,最好的办法是将常用的词语分类依韵编辑。许多从早期一直到清末的童蒙识字教材,为了便于学童识记都是把一些关系不太密切的文字联缀在一起,如《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把声调和节奏韵脚很好地处理,易形成抑扬顿挫、整齐押韵的优美的语音,达到容易诵读容易记忆的目的。对于作文基础阶段的彭f|练,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其次,运用汉语音韵美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在掌握丰富词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进一步提高表达水平,韵这种独特形式的使用就容易使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尤其古时诗体作文是考试的科目,更在日常属对和短诗的练习中训练平仄和压韵,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等等,在学童小时候加强声韵调的训练,在“书读百遍”之后就会形成正确读音的习惯,再不会误读。中国文章历来讲究声调锵然动听,节奏舒缓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以舒适回味的美感,历史上著名文人大家的诗词都很好地体现了韵的运用,这既是我国习作文章的优良传统,也鲜明的体现了汉语音的特点。

(3)语感训练,文法知识弱化处理

在古代传统的母语教学中,并没有记述专门独立的语法和文体知识的讲授,而是在共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以并不成文的、习惯的、以直觉语感形式体现的法财。两作文中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文法知识则是靠广泛占有资料,熟读成诵和模仿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语感来帮助体悟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基本上道出了中国写作基本原理,古代凡是才华横溢之士,无不是满腹文章。当代老一辈专家学者对于背诵的好处更是津津乐道的,茅以升曾说:“经常背诵古文,使我渐渐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谙练了语言的流畅和优美。”。巴金说:“我仍然得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o之所以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写作境界,是因为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能积累大量的文章材料和语言词汇,以供写作时调配、驱谴,使文章材料和词汇丰富多彩;能积累文章章法、句法的写作图式和语感,也可以积累写作技能、技法。

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体悟和实践的过程。作文教学并不是老师讲解分析才能理解,且效果十分明显,立竿见影的。优秀的篇章中深远的意境、高。茅以升.我学习作文的故事.引自专家作家谈语文学习IMl语文出皈社.

。巴金.谈我的敖文,尉自E金选集l^哇】浙江人民出版社,12

妙的立意、细致的刻画等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老师讲解分析得再透,一般都无济于事,代替不了学生主体的感受体悟。千百年的私垫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积累的基础上不断体悟,在体悟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是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2.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规律

作文教学并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经过完善的教学步骤和不断的积累形成的对母语运用的综合能力。从作文心理学的角度看,古代私塾教学采用了分步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1)遵循儿童认知特点

从宏观上看,蒙学的作文教学遵循了“学字一组词一成句一成段一成篇,”这样的成文规律。即先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识字:然后在识字的基础上读短诗文,练属对,进一步识字,进行读写基础训练;再进一步进行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现代作文心理学有观点认为,学生作文本质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对于正常的儿童来说,言语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是同步的,从语声、到叠音词、单词句、复杂句,表达方式的进步,标志着思维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回在学生还没具备熟练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前,扎实的基础性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而古代私塾的作文训练正是遵循儿童的认知习惯,逐步锻炼其思维的成熟并总结出符合成文规律的教学步骤。

同时在单项作文训练上,私塾的作文教学也注重从学童的兴趣入手。例如属对训练一般从“一字对”做起,进而“二字对”、“三字对”,以至“四字对”,在逐渐加大难度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字能力。这种方法显然比通过抽象的语法、修辞、逻辑等高深的写作理论更适合启蒙时期的儿童,看似文字游戏的方法实际上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进行着作文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的作文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避免了单调的方法,减少畏难情绪的产生。

(2)培养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初学作文都是从背诵和模仿前人的文章开始的,这种训练符合读写训练的认知规律和训练规律,也起到增强学生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

私塾在进行作文训练前更是在背诵上下了大功夫,其做法是在学生十五岁以前,趁学生记忆能力强的时候,让学生背一定数量的文章。清代陆世仪说的根据是:“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末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岁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学之书,皆自十五岁以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即如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这罩提倡趁青少年时期多读多背,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如再有名师指点,“悟性”渐开,先前的读背功夫,就会化为很强的写作能力。

背诵是记忆的结果和表现。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想三个环节,记忆的内。刘淼著作文心理学[M1高等教育d{皈科.2002.7

。:清.陆世仪.论小学:MJ转引自李;每峰语文教学胁从传统中敬取精华[N]

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而诗文的背诵,基本上属于逻辑记忆,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记忆,它可以增强学生的汇忆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相对减轻了负担,较好地培养了能力。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本来就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期,易于模仿的阶段,因此熟读背诵的越多,在作文时,立意、谋篇、遣词、造句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历代语文学习中都看重背诵和模仿,是有~定科学意义的。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自古以来倡导的教育方法和原则,尤其在蒙养教育阶段很多教育家都提出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加以积极引导,注意儿童个性的发展等意见。明代王守仁讲究教学方法要囡学生的个性而异;王筠提出“学生是人,不是猪狗”的教学思想,提倡针对小儿的心理、生理、喜好等因材施教的理论;唐彪也主张成人和重蒙分馆教授,针对不同程度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在当时都是十分先进的经验。

私塾里的学生数量比较少,塾师在教学时易于实施个别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塾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习字时,常常将学生唤卿桌案前,采用耳提面命的方式,一对一地批改作业。这有利于抓住学童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塾师在修改时往往运用连圈断句,对突出佳句加上连点的方法,标志精华之处。学生在习字时,塾师也常常在学生中巡视,发现问题如运笔方法、握笔姿势、笔画肥瘦、间架结构等,当面指正。学生作文作诗时,塾师根据其生活经历和学业程度出题。对部分学生有时出对联,塾师出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为下一步作诗打下“对仗句”的基础。而所出的上联,均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程度稍低的学生难度较小;程度较高的学生,对上下联要费一番脑筋,既不至于使学生望而却步,也不至于使学生轻易得手,得不到锻炼。学童的作文篇篇都有眉批总批,一一指出问题所在,深入分析犯错误的原因等等,学童每一篇作文做下来都能够有收获,批改后都有所进步。私塾的作文讲评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额小学生少给塾师创造了条件,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行文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改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作文方面得到提高。

4.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的教育规律在作文教学中也有所体现,特别是在文章修改方面,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主张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并不主张教师包办式地批改学生作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提醒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思考和总结中促进自觉的作文能力的提高。

唐彪在《家塾教学法》中引用王虚中的话:“阅童子之文,但宜其立意而改之,通达其气脉字句,极能长发爿’思。若拘题罩而尽改之,则扭挫其才思,己后既不能发出矣。”作文习作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塾师的大包大揽容易限制学童的思路。而私垫中强调的启发式改文的做法,绝对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在逐渐的修改和揣摩中导入正途也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对于当今作文教学我们可以借鉴的是,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廊尽量少改.要多鼓励,以加强学生作文的信心和兴趣;要改得精要,起

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同时还必须揣摩学生的原意,根据其思路修改,不能按教师的主观意愿增损,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私塾作文教学的弊端

纵观我国古代的作文教学,是一种经验型的语文教育,其问人才选拔制度对作文教学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先秦文人到处游说,诸侯根据他们的主张决定是否录用,所以作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散文写作能力。汉代以后,以“策问”取贤良,要考生陈述治国制民等事理,公学和私馆就进行策论的训练。唐宋以诗赋取土,写作教学就有诗赋的“起承转合”格局训练。明清以八股取土,学馆就进行“制艺”的训练。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一方面,这种考试制度推动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强化了论说文体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受封建统治者专制思想的影响,又为作文训练贴上了内容空洞、形式僵化的标签,也为私墼的作文教学带来不少弊端。

首先,作文训练程式化。

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张志公认为,“模式是某些方面规律性的一种概括,它是有用的。”“把模式搞成僵死的东西,就成了程式化。”。而“程式化的作文训练,渊源于唐代的帖经和应试诗。”。经过宋元,到明清时期,八股文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在形式上将作文的程式化发挥到极致:一篇文章严格按照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等部分来完成。每股说什么大体都作了规定,甚至全篇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起承转合”这种本是我国古代诗学的结构理论和方法,后被完全僵化地移植到八股文中来应对科举考试,成为八股文的代名词。

既然朝廷倡导科举,蒙馆里训练学生作文自然也走上了程式化的道路。“起承转合”就简单地理解为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几部分。八股文时期更是训练学生先学作破题,仅这一项就搞出明破、暗破、分破、合破、倒破等等名目。各种破法掌握之后才进行承题的训练,直至能做全篇八股文章。这样的呆板的作文方法只能把青少年的精力消耗在这些无用的程式训练中。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文方式严重制约学童思维的发展,走进了模式的误区。蓿代顾炎武在《只知录》中也曾记述过当时科考过程中,僵化的八股文带来的弊病:“初场试所习本经义四道,而本经文中,场屋可出之题不过数十。富家巨族,延请名士馆于家塾,将此数十题各撰一篇,计篇酬价,令其弟子及僮奴之俊慧者,记诵熟习,入场命题,十符八九,即以所记之文抄誊上卷。”。考试的弊病必然不能给这种应试的文体训练带柬多大的尘机和活力。

其次,非主体性的写作内容。

中国古代写作教学虽然泣重主体人格修养的培养塑造,但在封建社会,这种主体人格的素养是以封建帝王、古代圣贤的标准束作为标准的。文章写作的目的就是“以文载道”,一切以封建帝王、占代圣贤的意志为最高价值,塑造出缺乏自由创造、缺乏批判。张,&公语上教育论集:c:人民教育i‘:皈补.1994

4张。占公传统语丘教育叫探:M:f舟教育“J皈衬1962.10139

4转‘,f臼张鹕莓语文教学方往论IM】北京:北尿帅范入学m版秸24815

精神的异化性、非主体性的文风,最终影响了真正的自由写作。另一方面,写作的题目、内容同样破限制在“文以载道”的政治、伦理的狭小的功利的价值圈于之内,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自己真情实感的抒发、表现,也限制了他们对客观世界原理规律的探寻。科举时代的作文教学把这种写作内容非主体性的写作教学舰范推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极大地扼杀了私塾中学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写作能力。古代的这种作文教学或者说是写作的价值取向,是极不适应我们今天的时代的。在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应注意剔除糟粕的教学内容,使作文教学更加科学化,生活化和人本化。6

三、中国古代私塾作文教学对当今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语文独立设科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白话文的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敦学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引进,当今基础教育的作文教学较之古代的文言作文讲习已发生了变化。西方的写作教学思想填补了白话文写作指导理论的空白,但二十一世纪仞的中学作文教学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主要受指导性文件、应试模式、学校和老师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作文中不能得以发挥;同时在作文教学过程C如写前指导——写作训练——写后评价)和训练方法上也存在不少弊病和不科学的因素。如果说“他山之石”难以“攻玉”的话,我们不妨因循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认真审视中国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宝贵经验,从先贤处汲取智慧,在新时期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作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作文训练系统化、规范化

为了进一步推进2】世纪语文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新一轮的作文教学改革也拉开了序幕。其中关于作文教学的目标除了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总目标之外,还明确了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如第一学段(I-2年级)的“写话”,第二、三学段(3-6年级)的“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不同年级的目标要求有所不同,明显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的梯度差异。目的是在教学上对初学作文的学生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方法进行的训练。

中国占代在作文训练时也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原则,所遵循的教学理念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小心文”,即降低初学时的难度,培养写作兴趣而逐步拓宽加深.注意不同阶段方法的使用,并有一套成熟的、从识写到成文的作文教学程序。然而现实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也没有寻找到一个可以依傍的程序和一个序列完整、便于操作的教学体系,各年级乃至中小学之『日J出现衔接不紧密或“断层”现象,学校的作文教学呈现无审和盲从的教学状态,主要表现在:首先,作文课没有相对确定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的设雷往往在阅读单元结束后加入一次作文练习。尤其是课程改革后倡导“一纲多本”,即各地区在语文教材的选择上没有明确要求而差别很大。其结果就是教师在上作文课时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Il练的具体内容、训练的先后步骤等,这样在作文实践中教学内容常常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其次,中学的作文教学容易受到中考高考的应试影响。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作文上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占高考语文卷面总分17

40%的作文分数引起学校、家长和考生的多重重视。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关系到学校里的常规作文教学,比如从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歼始“话题作文”风行,高中生几乎从~年级就开始就专门针对高考训练不限文体、题目自拟的“话题作文”,围绕高考作文进行“套路”训练,其他类型的作文则很少联系。而对于语占、词汇、语篇等基础性的作文教学内容更是忽视甚龟轻视,就更不用谈到学生的作文基本功和实质的写作能力培养了。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作文教学中教学的无序化和盲从化已经成为目前学校作文教学的一大通病。我国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不管学生接受程度和情感意愿,在两节课的时间内必须交上来一篇不少于几百字的作文是基本要求。长期以来受应试作文的影响,教学生写作一开始就要求成篇地写,严格限定字数,成为一种为写作丽写作的“模仿”,严重影响了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迸一步提高。对钌学写作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写作是习作丽不是创作,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化、规范化的作文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更应该吸取占人作文方面的经验,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指导规范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兴趣采取多种方式的教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整体的训练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地确定循序渐进的、详细的专题训练点,对学生进行从观察到写句、构段、谋篇的全面堋练,让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各种文体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使学生作文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写作教学中“文无定法”的盲目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虞遵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不能只顾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稗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只有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经们才能从“有规范”达到“超越规范”的高度,如同时圣陶先生所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罾不然的话,入了门的学生就只知道在门口呆呆地站着,那便是规范化训练的失败了。古代作文教学中的启发诱导的经验在今天仍然适用,而只有夯实写作基本功,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以阅读促进作文能力培养

阅读是积累知识、拓宽视野、进行思索的基础,只有大量地读,积累大量的直观的信手拈来的素材,才能为提高写作水准打下峰实的物质基础。古代文豪大家,无一例外是“骏存诗书气自华”,从前文分瓠的古人经验柬看,阅读在促进写作方面的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私塾早读书背书作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量阅读、模仿成文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作文的方法。叶圣陶老先生曾讲:“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还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纠睾陶浯z教育论蟹》第725甄。t¨f幸‰-a工缸酉论燕》第721贞

老的话明确地概括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作文训练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以辅助作文能力的增长。

首先,要提出阅读目标。这个目标可分为阶段总体目标和每组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对材料的选择、阅读重难点的把握、阅读能力的逐步培养等方西有一个宏观的尺度: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要求学生对涉及字音、词义、句式、谋篇布局等都能了然于心,即从微观方面进行控制为了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形式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就像唐彪所倡导的一样,读书也应该有选择地分类阅读,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合理的目标是有效阅读的前提和保证。

其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阅读方法的问题,占人要求熟读与精思结合,思考就必然带来疑问,“小疑则小迸,大疑则大进,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只有多问、会问、善问,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准,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质疑问难,才能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恩想内容,才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而疑问解答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辨明是非、集思广益、形成共识,为此后的写作获得更多的知识能量。而教师还要主宰阅读的全过程,根据所要达刘的目标,有意识、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去读、品味和积累,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

第三,阅读的基础上模仿。这是古代作文教学中优秀的经验,这是量的积累,是吸收到放的思维转化过程。古人认为“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熟读了某人的文章,自然会受到熏陶影响,写出的文章多少有别人文章的影子。朱熹说:“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熬,便做出苏文的文字。””这是很有道理的。初学作文者,对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较生疏,从模仿开始,慢慢地就容易摸到作文的路子。所以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提倡初学者仿效,这是传统语文教学发现的~条捷径,也是一般的写作规律。事实上,学生初学作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课本中一篇篇规范的文章就是学生仿效的样本。当今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不应该放弃这种方式,同时对古涛文的背诵对于增添文采,增强文学素养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和背诵中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积累以及生活积累,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础。

(三)作文训练培养创新精神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通。朱誊:《朱于语类》卷一玎三t九

。宋熹:《束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丸

。教育部摹础教育司语文傈程标准解读(实验稿)[G]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19

过立意构思去安排材料,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创新,创新即写作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精神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我国中学作文的教学历史演迸,呈现出明显的不断积累丰富和改革创新的过程,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作文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迸。因此在作文的内容、形式和语言方面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刨新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避免陷入“新八股”的误区。

1.作文内容表达个性化感受

清人袁枚曾说过:“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古代文人撰文注重情感,讲究有感而发,中学生写作其实也是如此。关于作文中情感表达在世纪之初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所体现,“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之所以“真情实感”在纲领性文件中的阐释着重提出,是因为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学作文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泛滥,应付考试背范例和模式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写作出来的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成为束缚学生写作情感创新能力的枷锁,也是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背弃。

要在作文情感内容上有所创新,就要放开手脚,彰显学生个性。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久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谋程标准》中多次提到“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其中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实质上就体现了个性化特征。个性化作文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构思及内容等方面有新颖不俗的视角,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创作不受俗套影响,思维活跃。古人尚且鼓励学生做“放胆文”,从学童的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性出发,鼓励我手写我心,在愉快的环境中充分激发写作的欲望,那么当今时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禁锢学生头脑,阻碍其创新的才思和灵性?

在新时期的作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首先,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无尽源泉,放开书本和学校的局限,走进自然、贴近生活远比闭门造车有更大的实效。古人培养学童作诗写文章。就是从日常所见和身边景物入手开始咏叹。如今的中学生每天吸收是巨大的信息量。他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头脑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用理性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来分析周围发生的事件,丰富的体验随之反映在自己的作文中,就不乏有新鲜独到的见解和个性的文章出现。其次,注重个性思考,不设写作框架。叶圣陶先生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己采命题作文之办法。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甚。”可见作文题目能否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对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影响颇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命题时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选取那些与学生思想、生活较为贴近的题目,使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2.突破文体、套路的形式束缚

在中国的写作历史上,文言是我国古代书面表达的规范语言。随着白话文写作的兴起,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和写冬的教学规范已不能适应白话文写作的要求。于是西方的文20

法、修辞学、文体学知识对中国现代的作文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以“文体中心”论,即教会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思想,作为一种应急的教学模式,这种作文教学思想在20世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却把作文教学局限在文体的范围内,使作文教学产生模式化、僵化的负面效应。今天,迫于考试的压力,浸淫于应试教育影响中的作文教学仍然逐步陷入一种僵化的训练模式,正如叶老所言“不幸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兴办学校数十年,还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在这种程式化教育训练下炮制出来的千人一面的学生作文,仿佛让人嗅到了丝丝缕缕新八股的气息。

明清时期在私塾中因循的八股文教学就在文体形式上严重地制约了学童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程式化的作文训练缺少生气和活力,是我国作文教学上不能重蹈的覆辙。形式上的束缚成为的无形桎梏,影响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因此当前作文教学中核心问题就是个性和创造性问题,学生的表达方式也应该避免单一性和平庸化,为了符合表达要求,学生对文体的选择就应该多元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同时,适当淡化文体界限以服从主体内在的表达需要。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指出“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环节”。指导纲要上开始淡化了过去十分强调的文体规范教学,对一般的写作过程能力和文体写作教学能力进行了整合,而近几年高考中涌现出的用寓言、童话、科幻、小说、诗歌、戏剧、采访录、快信、评书等文体刨制的佳作让人“拍案”,其浓郁的文学色彩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展现出当代青年学生蓬勃的创造力,也为作文教学走出狭隘的天地揭开了亮丽的一角。

然而作文教学在鼓励学生在形式上创新的同时,还要强化中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化创瓤思维训练,使学生建立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辩证、理性的眼光审视“话题”所触及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最佳的文体和灵活的表现手法去行文,否则就变得体裁不明,陷入“四不象”的怪圈。

3.锤炼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有人说,写文章的能力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人语言积累的水平决定着他的语文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他的语文能力的高下,更是衡量作文程度的天平。优秀的、有创意的学生习作,往往赢在用丰富、新颖的词汇,陌生化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然而不幸的是,在中学生的作文中,语言的苍白无力,用词的贫乏却是随处可见,学生作文中干瘪、乏味的语言也是阻碍其作文创新表达的致命伤之一。

古人在私塾中学习作文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对字词的积累。不仅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集中识字,而且还善在汉语的特殊语境中对词汇精益求精,加深扩大词汇量的掌握以适应为诗作文的需要,比如“月亮”的别名就有“会蟾、舍波、舍兔、会镜、银钩、玉轮、玉挂、玉盘、悬弓、婵娟、素娥、广寒、清光、团扇、蝉宫”等近30个之多。这些既通俗又形象的词汇能极大地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又避免了雷同之感。同时对音韵的美感也十分注重,不仅“三、百、千”等识字课本等是按韵编次,学习作文的时候还进行属对、连珠等训练,反复习得的过程亦增强自身文毒的表达效果。现代作文教2l

学也强调文章荚感,词汇和语言运用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中学生表达不畅的问题,应该学习传统经验强化作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首先,积极重视语言讥练。语言练习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作为阅读的副产品,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围绕作文教学,在传授写作知识的过程中,把语言训练纳入教学计划。建立一套持久性的语言训练体系,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语占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其次,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背诵是堋练学生积累语言好方法,让学生背诵古今中外的诗歌、名篇(片段),名言警句,掌握名家使用语言的技巧,然后再去恰当地运用语言。古人入私塾学习,六岁背诵,十二岁开讲,几千年来,这种教学方式因适合汉语的特点而久盛不衰。通过背诵,头脑垦装满了许多沉睡的语言材料,经过一定的时间,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就会产生如朱嘉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最后,鼓励大胆表达。语言的运用需要从积累到表达的转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多写,就是要通过多次的写作实践来积累词汇,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在写作中学习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多写,平日积累的语言就能用得上,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便之成为自己表情达意得心应手的工具。俗话说“读十篇不如写一篇”。学生要经常动笔,写日记、写随感、写评论、写论文,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从片段作文到整篇作文,把动笔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常写常练就会妙笔生花。

结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以把握的部分。学校中的作文教学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而言,作文能力的提高、学会写作不仅仅是一种创造和加工信息的手段、行为,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一种物质生产的手段和行为。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都试图寻找一个可以依傍的程序以形成一个序列完整、便于操作的教学体系。然而事实上作文教学实践仍旧困难重重,几番改革的结果也都令人遗憾。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文章写作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也出现了辉煌的文学创作时期,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扎实地基础性作文训练有关。对于语文教育,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其教学规律都是一脉相承的,民族的传统作文教学有许多文化精华值得继承和发扬。

本文从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挖掘经验,选取私塾——古代基础教育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教育形式之一作为载体,梳理其关于作文教学的发展脉络,寻找适合本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程序,总结古代作文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并本着扬其所长、弃其所短的精神发现适用于当今基础教育中作文教学的合理因素,结合时代精神和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当前的基础语文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从整体上说,古代私垫中关于作文教学和写作训练可供研究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只不过是对古代私塾作文教学的概貌作一种描述与粗浅的思考,希望借此来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和伟大,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注入一点可以借鉴的营养。

参考文献

[1]王凌皓,中国教育史论mj.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8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rM].上鹰:华东师人出版社,2003,12

[3: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出版社,1995,3

[4]【清】唐彪辑家塾教学法:M】.上海:华自:师范人学出皈社,1992,6

[5: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J.上海:上晦教育出皈社,1962,10

[6:浦卫忠中国占代蒙学教育=M].第1版一E京:中国城市出皈社,1996,4

[7]王凯符.八股文概说[M】,第1版.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8

[8:丛#集成镦童子法rM].中华书局,1983

[9]许树橡历代名家写作经验介绍:M]语文出版社,1985,10

ElO]王凯符,张会恩.中国占代写作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9

[11][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黄山书社,1992

[12]张鸡苓.语文教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3

[13j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8

[14]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皈社,2003,1

[15]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教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9

[16]壬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17]何明著.中学作文教育实践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2

[18]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19]刘淼著.作文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0]曾徉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i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4

[2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G].湖北教育出皈社,2002,5

[2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G].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23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人纲汇编(语文卷)[G].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1,2

[24】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素描[J],中学语文教育,2000,5

[251曹动清,论传统语文教育思想f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7.8

[26]炅霞光,呼唤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J】.山卉、教育,2002,1

[27:翟艳浅析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现代价值f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

[28]千艳军,宋俊丽,从占代科举制度看今大的高考制变【J].教{S育人,2004,11

[29】李裕德私塾语文教学的利弊[J].中学语文教学,2000,4

[30:曾沽.白年语文教育经验漫述[J].中学语文教学,,2004,

[31]非鲁公,传统语文教育的得失[J].中英语文教育,’983,11

[32]马笑霞唐彪和他的《家塾教学法》eJ].中学语文教学,2002,7

[33]李真.《读抒作文谱》中蒙学教育理论价值的现代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34j杨敬法.中国占代作文教学法举要[J].山东教育,2002,5

[351熊贤君.私垫教学方法的现代价值IJ]课程教材教法,1999,9

[36]刘诗伟.八股文写作理念对作文教学的启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8

[37]韩红星.论王筠的蒙学语文教育思想【J],贵州师范人学学报,2001,3

[38]毛力群T对中国传统属对教学的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04。3

[39]王海林,吴书华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J].语文学习,2001,12

[401彭小明.从新课标看传统语文教育弊病[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卷,6

[41:徐基春.中学作文教学现状透析[J].中学教学研究,2005,7.8

[42]朱昌元.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1995,1

[43]孙立权.关于语文教育民族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建设,2002,2

[44]杜常善学习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提高作文教学水平[J].汉字文化,1996,2

[45】冯静.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及对策[J].昌吉学院学报,2002

[46]冯常林.语文课程标准视野中的写作教学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

[47]林姗姗.新课程作文教学取向与实践对笫[朗.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1

[48]王新伟.警惕学生作文的伪“个性化”倾向[J].语文学习,2005,3

[49]Bereiter,C&Scardamaha,M.(1982),From

developmentalprocess.conversanontocornpositmn:Theroleof咖CtlOn

ofma[50]Berelter,C.&Scardamaha,M.(1987).Thepsychologyofwnttencompositlon.[51jBntoonJ.,Burgess,T.,martm,N.,Mcleod,A.,&RosenJ-t.(1975).The

abilihes.London:Maermllan.

[52:DevitoJ.A.(1967).Levels

[53]Me

Omce.developmentventingofabstractionmspokenandwrittenlanguage.JoumalofCommmncataomandBetal(1993)UseTechnologytoSuportEducatlonReform,theU.S.GovernmentPrinting

后记

在电脑前将论文的最后一个字输入时,窗外已经满天星斗了,然而我的心并没有因夜幕的垂落而沉静下来。寒窗二十载,期盼的是落下这最后一笔的闭合曲线,当启明星再一次在东方升起的时候,我也要踏上新的征程了。回望和展望,我依然站在人生之圆的一个端点上……

我庆幸在我的求学道路上,遇到如此多的恩师,是他们一步步扶持我走进知识的殿堂,是他们让我看到博大的胸怀和坚毅的品格,更是他们塑造了我不服输的个性和诚恳的做人态度。我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王凌皓教授,她是我最亲近的师傅,如母亲如朋友。她带我开阔了眼界,使我接触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从论文的选题、构思、资料的搜集整理,到最终的完稿,都倾注了导师的心血。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邃敏锐的学术思想更是我今后追逐的方向。我为她精彩的授课所折服,更感到她的亲切自然传递的温暖,我永远是王老师的孩子,无论走至日世界的任何地方。我要感谢康平老师,大学生活全赖她的指引和培养,我才变得成熟而干练。还有本科、高中、初中乃至小学的所有被我呼唤过老师的亲人,我的每一次成绩的取得都与你们密不可分。

感谢我的父母对我学习生活的全力支持,那份浓郁的亲情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感谢我的同门师妹杨冰、杨子江,在我遇到挫折和困挠的时候,永远有你们陪在我的身旁;感谢我所有的朋友们,感谢东北师大,六年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播撒在长春这片热土上,我无怨无悔!


相关内容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个人共选,且具体题目或论述角度应有所差异: 4.每届毕业生选 ...

  • 青少年夏令营策划书
  • 一、活动主题: 传承民族文化 塑造国学精英 二、国学教育活动目的: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是民族精神的家园,三千年的深厚集淀,使得中华国学对于海内外炎黄子孙具有特殊的文化凝聚力、和感召力。 国学教育之目的在于重拾并整合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得以系统地被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年轻人较为系统地学习国学知识基础, ...

  • 艺术培训创业计划书
  •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 公司名称:右军文化传播责任有限公司 追寻几千年书法发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高级艺术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文化也在朝着全 ...

  • [经理日报]对李广斌创业故事的专访
  • 德行早教,让昔日富豪再次崛起 --2009年6月<经理日报>对李广斌创业故事的专访 如今,生活富裕.独生子.父母溺爱,造成了成千上万个骄横跋扈的中国式"小皇帝",面对自己一手打造.既爱又恨的小"祖宗",无数家长冷静下来后忧心如焚:"这些不 ...

  • 2.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2.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高二政治组 吉鲁萍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能力: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 ...

  • 北京_现代私塾_的现状与出路
  • 北京"现代私塾"的现状与出路 熊江宁 李勇刚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 "现代私塾"是伴随着国学热和读经运动.在家教育的国际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 教育形式.本文在对北京十余家私塾进行访谈与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对于私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论文选题
  •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 ...

  • 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连载(十九)
  • 齐谦书院 12-14 19:37 大 推广读经二十余年来,教授从当年的意气风发,到如今两鬓霜华,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而今读经学堂遍地生花,读经的孩子一批批长大,重拾起教授当年的演讲,希望能给正受到教育困惑的家长以帮助. 低年级的学生是否要读图文并茂的才好 51问:低年级的学生是否要读图文并茂的好些? ...

  • 让经典浸润少年
  • 当现代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孩子们在网络上纵横驰骋的时候:当中国已经融入世界,孩子们迫切需要学习外语的时候,我们是否还需要诵读经典?当孩子们的作业越来越多.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升学备受煎熬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够诵读经典? 答案是肯定的.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