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_现代私塾_的现状与出路

北京“现代私塾”的现状与出路

熊江宁

李勇刚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

“现代私塾”是伴随着国学热和读经运动、在家教育的国际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

教育形式。本文在对北京十余家私塾进行访谈与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对于私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私塾在教学和经营各方面的情况,以及私塾所面对的问题,并对于私塾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现代私塾;经典教育;民办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054(2011)05-0057-05

[中图分类号]G6

私塾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科举取士的年代,私塾是传授文化知识、进行道德教育并且通向官场的重要教育场所,具有启蒙教育的功能。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白话文运动之后,私塾逐渐没落。而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上“在家教育”运动的开展与国内对于经典教育的呼声,私塾出现了复兴之势,在学校教育之外,一些家长开始尝试让孩子在课余时间读经。对于私塾的合法性问题经过早前的多番争论,2006年11月28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义务教育以外的各类学校,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有关部门申报,获得有关部门的程序批准也可以办。这被看成是国家五十多年来首次对于私塾合法性的承认,私塾存在的合法性争论渐息,私塾发展日盛。

目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私塾二百余家,开办时间从一年到十年不等,接受全日制私塾教育的孩子也已万计,此外业余读经的孩子将,并且成近千万。这些私塾被称为“现代私塾”为影响日益扩大的一种民间教育模式。

根据万方期刊网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1年,对“现代私塾”进行论述和探讨的论文数量较少,总共只有9篇,且基本上是在理念上探

讨现代私塾的产生原因、意义与局限,所调查案例和所涉及的主题较为有限,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

2010年11月到2011年4月,北京大学“现代私塾”调查课题组对北京10家有代表性的私塾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与访谈。

表1私塾名称四海孔子学院大成经典幼儿园七宝阁书院香堂得谦学堂世和学堂世谦学堂在谦学堂中正学堂三人行家塾海印学堂

北京受访私塾名录与基本状况

学生数量98人,分三个班3-6岁儿童,百名

3人40人左右30人左右6人70人左右40人左右17人左右4人

创办时间[***********][***********]2010

本调查收回私塾家长调查问卷26份、学生调查问卷77份、老师调查问卷58份,并对非私塾家长发放问卷,共收回135份。本研究采取了

[收稿日期]2011-07-11

[作者简介]熊江宁(1980-),男,江西丰城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李勇刚(1981-),男,四川阆中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57—

比较分析的方法,希望通过比较各家私塾的创办情况和运作情况,发现一般性的影响因素和结构变项。

一、私塾的基本情况

1. 教学情况

可以把私塾看成是民办教育的“准机构”。这个“准机构”一方面进行着体制外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通过收费维持自身的运行。而北京的私塾,由于占有地利,一般情况下的办学硬件条件都较好。私塾教育具有“私学”的特点。尽管各家私塾在总体上都接受读经的理念,但没有一家私塾在操作观点上是完全相同的,这导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虽然现在北京有很多幼儿园也都在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和全日制教授经典的私塾还是有很大区别。

大部分私塾的学生一般都住在学堂,有的一周回家一次,有的两周一次。这些私塾普遍认为,在家里家长会溺爱和纵容孩子,要让孩子远离电脑和电视,一心一意地学习,就必须采取寄宿的方式。几乎所有的学堂都执行着严格的作息时间,比如9点半入睡,5点半起床,这在都市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也只有住校能够保证这种符合春秋子午的作息习惯。

而对于英语课的看法几乎毫无争议,所有的学堂都认为需要上英语课。有的学堂是背诵英文的莎士比亚原著,有的是背诵英文格言。当然也有反对把英文放到教学内容中的私塾,认为应当先学好中文,英文的教育可以从后。另外,学堂的体育课一般都是中国传统武术。还有很多学堂有书法课和围棋课,这些在体制内属于兴趣小组的内容,在私塾里都是正规教授的课程。

不同私塾用的教材大多不同,相关出版机构出版的教材比较多,此外还有许多自编教材,这和体制内基本统一课本的情况大相径庭。而对于不同教材的采用和选取,各个私塾的差别也非常大。

2. 经营情况

私塾实质上都有自己的投资者、管理者、具体的目标人群、收费项目、固定的成本和支出。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问题:经营。如果经营不

—58—

善,私塾的教育理念无法得到良好的贯彻。虽然大部分私塾创办人并不认为这是个生意或者项目,但是收入和支出的问题恰恰关系到私塾的生存与发展。所有的私塾都是自主经营,由私塾创办人自己寻找资金来建立。有的是私塾创办人做其他生意赚到的钱拿来投资,有的就是个人工作的积蓄。

私塾的形成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渐进型”

。很多私塾的创办者一开始都是自己在家里从几个孩子开始教,这样能够节约下来场地费用和教师工资,然后慢慢地才有更多的学生进来,并且由家教成为私塾,这种类型的私塾稳扎稳打,收支容易平衡。其次是“明确型”

。一些创办者在开始就有志于将私塾作为一种事业,希望能够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时间上能够长期维持。这种类型的私塾容易出现较大的资金压力。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家学型”,类似古代的家塾,由经济实力较好的家庭“延请”西宾教育子女及亲戚子女。

关于私塾的选址,考虑到费用的问题,大多数私塾都是在郊区,分布在昌平、海淀、顺义等地方,而规模较大的学堂多为大的院落或者郊区的别墅。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塾,至少要包括场地费用、人员工资、教材教具、生活支出等。由于现在的私塾多是全日制的,要有教室和学生的宿舍,因此需要一定面积的场地。

不同地区的私塾收费并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北京大部分私塾采取一年三万的收费标准,这个费用,尤其是在学龄前阶段包吃包住,相对于北京好一点的幼儿园收费都要2000元左右来说,基本上家长都能承受。但是到了孩子六岁以后,这个费用和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比起来就高了许多。因此,虽然没有把收费问题放到明处来谈,但是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私塾面对的问题

私塾兼有教育机构和经营实体的双重性质,因此必须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流动频繁

和体制内学校相比,作为民间教育“准机构”的私塾不能提供户口、编制等来限制人员

数量过多的情况。

大多数读私塾的孩子自己没有选择权,由家长决定在哪里读书。家长来自不同的阶层,收入和教育背景各异。父母把孩子送到私塾,可能是出于功利的期待,也可能怀着其他想法。问题往往在于很多父母的分歧难以

图1

私塾教师对私塾教育作用的看法

避免,而老师的流动又比较频繁,因此一些在私塾读经的孩子,学习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境地。大多数孩子是在私塾和学校之间辗转徘徊,在接受私塾读经教育的同时,也不敢不兼及学校课本的学习,甚至回学校参加考试。

这些情况造成了私塾中学生的不稳定性,并且和老师的不稳定性交织在

图2选择做私塾教师的原因

一起。学生的流动,年龄

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6岁和12岁各是一个回流和分流的时间段。孩子在私塾读到6岁,家长就会考虑是否要让他们回到体制内来读小学;而在私塾读到12岁,家长要考虑是否让孩子到体制内读初中的问题,每个学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孩子对自己所接受的私塾读经教育以及之前可能接受过的学校教育的看法。①总体来说,80%的孩子认为私塾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好,54. 2%的学生认为私塾应该改善教学方式,也有高达42%的孩子最想了解的是私塾的出路问题,64%的孩子表示想在大学之前回到体制内。②基本上所有孩子在进入私塾前后,对私塾的认识变动不大。有42%左右的孩子认为在私塾可以学到自己在体制内学不到的东西,而在对不同教育的看法上,孩子们的选择也表现出了这个年龄跟着家长走的态度。基本上选其他的孩子和选无所谓的孩子都是一个态度,那就是不关心,在哪里学都行。3. 8%不想念私塾的孩子之所以还在念私塾,当然是出于家

—59—

流动、保障人员稳定,因此,教学人员的流动不可避免。私塾的吸引力,经济方面的因素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道义和文化方面的契合。

私塾教师的来源渠道比较多,有的是自己对国学和私塾教育感兴趣而主动要求做私塾老师,有的则是私塾通过广告招募来的老师。“找老师难,找好老师更难”是很多私塾共同的看法。北京私塾教师的薪酬大概是两千元左右,包吃包住,寒暑假各一个月。私塾老师薪酬的来源主要靠学生的学费。

我们此次调查回收的58份教师问卷,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教师们的想法,试列主要几项。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对于私塾教师而言,文化理想的因素大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2. 学生来源不稳定

私塾一般很少通过广告、营销等正规企业手段进行招生,生源主要依靠人际关系网络或互联网信息。作为一个经营体,私塾的学生数量如果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可能产生累计效应,实现收支平衡。而北京几家较早的学堂甚至出现了学生

。68. 2%应当有大学文凭”的家长认为私塾现在最需要改善的是教学方式。而对于私塾的好处,不同的变量也得到不同的答案。图4可以反映出家长心中对私塾的期待,这些期待亦为私塾所回应。但是家长的思想又在不断地变化,私塾往往需要和家长进行博弈,以决定学生

图3

认为在私塾能够有何收获的调查

的走向。

三、私塾的出路与未来

私塾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有不少学者认为私塾的出现与存在是“教育多元化的结果”,是家长对现行教育体制不满的选择。而对于私塾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孩子的出路。私塾不能够提供文

图4

家长对私塾的看法

凭,但是如果导致了学生的

边缘化,一定是所有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家长再开明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后变成一个满口“之乎者也”,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他一定希望自己孩子的学问是经世致用的,私塾的创办者也一定这样希望。但问题是孩子受到的是体制外的教育,虽然学的是五千年的智慧,可是在这个时代却变得微妙而边缘化。因此,私塾的最大症结就在于上私塾的孩子将来如何融入这个社会。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前面提到的国际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 )运动当中。

本次调查材料充分显示,家长们不是不重视经典,超过60%的家庭里有《论语》《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等书,并且孩子在进入体制内读书之前接触过经典。67. 4%的家长知道私塾,只有9. 6%的家长参观过私塾,考虑把子女送到私塾的只有5. 2%。但是对于问卷里是否“认为私塾不符合时代与落伍”的问题,大部分家长保持了中立。认为“私塾没有文凭难以立足社会”的家长,达到了63. 5%。可见,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私塾最担心的就是出路问题,因

长的要求。③对于私塾能够学到什么,如图3所示,学生对民族认同感的认识比例最低,只有11. 3%;而认为有利于提高应试能力和有助于学会做人的道理的比例几乎一样,都接近61. 5%。可以看出孩子们心中的私塾与大人们所加于他们的认识似乎有着一些出入。

3. 家长的思想问题

接受我们问卷调查的家长人数为25人,来自不同的私塾。调查结果显示:私塾学生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职业,从司机到公司老板;不同的籍贯,从大城市到农村,甚至国外;收入也差别极大;唯一有明显导向的是父母的学历,学历在本科以上的达到了96%。对于孩子教育的选择主要是来自于家长的想法,因此,家长的教育背景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80%的家长都认为孩子在私塾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有75%的家长认为孩子将会在小学阶段返回体制内学习,25%的家长认为是在高中阶段返回体制内学习,返回的原因是“不能总是与社会主流脱轨,

—60—

此想让孩子读私塾的家长还很少。

对于私塾的发展,从私塾自身来说需要解决学生的出路或者与体制内接轨的问题。现在有一些私塾也在申请私立学校的资格,这样就可以解决没有毕业证的问题。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当对私塾这种民间教育机构进行一定的政策扶助与监管。在资金方面,有人曾经呼吁国家补贴。如果私塾能够提供与义务教育水平相当的教育,国家应该把义务教育费用补贴给学生或私塾。毕竟,国家拨款来自纳税人,其中也包括私塾学生的父母。这在逻辑上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短期内很难实现。参考文献:

[1]吴丽娟.私塾[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

[2]龚鹏程.读经有什么用[C ].现代七十二位名家

论学生读经之是与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向村仁.私塾手册[M ].香港:华夏文艺出版社,

2008.

[4]金忠明,李若驰,王冠.中国民办教育史[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康安峰.论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及学生教育选择权

[J ].现代教育论丛,2009(5).

[6]杨娟.家庭教育权的合法性及其在我国义务教育

中的实践[J ].现代教育管理,2011(1).

[7]牛征.论民办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J ].中国教

除了资金的支持之外,最有效和可行的方式就是政策支持。现代私塾作为一种特殊的民办教育组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认同,但是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财政支持、免税优惠等政策,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有学者提出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持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机制,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民办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抛开私塾自我设定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功能与意义不谈,将私塾放到与其他民办教育形式同等的起跑线上,也充分反映出我国对于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育学刊,2003(10).

[8]王伟.论民办教育的制度环境[J ].教育发展研

究,2002(4).

[9]何艳珍.产权不清制约民办教育发展[J ].石家

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10).

[10]范亮.新课改与农村教育边缘化问题探讨[J ].

当代教育论坛,2006(7下).

[11]李保平.西方社会群体边缘化的亚文化机制[J ].

文化学刊,2009(4).

[12]J.MiltonYinger.Contraculture and Subculture [J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60(25).

[13]Ruderman.R.

S ,Godwin R.

K.

Liberalism and

Parental Control of Education [J ].The Review of Politics ,2000(3).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utlet of

“Modern Private School of Old-Style ”in Beijing

XIONG Jiang-ning

Abstract :

LI Yong-gang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

“Modern Private School of Old-Style ”is a kind of non-government funded education ,

developing with the movement of reading classics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of homeschool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running situation of “Modern Private School of Old-Style ”in Beijing ,which points out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ose schools face with and also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ivate School of Old-Style ”on the basis of field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research.

Keywords :Modern Private School of Old-Style ;Classical Education ;non-government funded education

—61—

北京“现代私塾”的现状与出路

熊江宁

李勇刚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

“现代私塾”是伴随着国学热和读经运动、在家教育的国际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

教育形式。本文在对北京十余家私塾进行访谈与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对于私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私塾在教学和经营各方面的情况,以及私塾所面对的问题,并对于私塾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现代私塾;经典教育;民办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054(2011)05-0057-05

[中图分类号]G6

私塾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科举取士的年代,私塾是传授文化知识、进行道德教育并且通向官场的重要教育场所,具有启蒙教育的功能。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白话文运动之后,私塾逐渐没落。而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上“在家教育”运动的开展与国内对于经典教育的呼声,私塾出现了复兴之势,在学校教育之外,一些家长开始尝试让孩子在课余时间读经。对于私塾的合法性问题经过早前的多番争论,2006年11月28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义务教育以外的各类学校,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有关部门申报,获得有关部门的程序批准也可以办。这被看成是国家五十多年来首次对于私塾合法性的承认,私塾存在的合法性争论渐息,私塾发展日盛。

目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私塾二百余家,开办时间从一年到十年不等,接受全日制私塾教育的孩子也已万计,此外业余读经的孩子将,并且成近千万。这些私塾被称为“现代私塾”为影响日益扩大的一种民间教育模式。

根据万方期刊网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1年,对“现代私塾”进行论述和探讨的论文数量较少,总共只有9篇,且基本上是在理念上探

讨现代私塾的产生原因、意义与局限,所调查案例和所涉及的主题较为有限,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

2010年11月到2011年4月,北京大学“现代私塾”调查课题组对北京10家有代表性的私塾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与访谈。

表1私塾名称四海孔子学院大成经典幼儿园七宝阁书院香堂得谦学堂世和学堂世谦学堂在谦学堂中正学堂三人行家塾海印学堂

北京受访私塾名录与基本状况

学生数量98人,分三个班3-6岁儿童,百名

3人40人左右30人左右6人70人左右40人左右17人左右4人

创办时间[***********][***********]2010

本调查收回私塾家长调查问卷26份、学生调查问卷77份、老师调查问卷58份,并对非私塾家长发放问卷,共收回135份。本研究采取了

[收稿日期]2011-07-11

[作者简介]熊江宁(1980-),男,江西丰城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李勇刚(1981-),男,四川阆中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57—

比较分析的方法,希望通过比较各家私塾的创办情况和运作情况,发现一般性的影响因素和结构变项。

一、私塾的基本情况

1. 教学情况

可以把私塾看成是民办教育的“准机构”。这个“准机构”一方面进行着体制外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通过收费维持自身的运行。而北京的私塾,由于占有地利,一般情况下的办学硬件条件都较好。私塾教育具有“私学”的特点。尽管各家私塾在总体上都接受读经的理念,但没有一家私塾在操作观点上是完全相同的,这导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虽然现在北京有很多幼儿园也都在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和全日制教授经典的私塾还是有很大区别。

大部分私塾的学生一般都住在学堂,有的一周回家一次,有的两周一次。这些私塾普遍认为,在家里家长会溺爱和纵容孩子,要让孩子远离电脑和电视,一心一意地学习,就必须采取寄宿的方式。几乎所有的学堂都执行着严格的作息时间,比如9点半入睡,5点半起床,这在都市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也只有住校能够保证这种符合春秋子午的作息习惯。

而对于英语课的看法几乎毫无争议,所有的学堂都认为需要上英语课。有的学堂是背诵英文的莎士比亚原著,有的是背诵英文格言。当然也有反对把英文放到教学内容中的私塾,认为应当先学好中文,英文的教育可以从后。另外,学堂的体育课一般都是中国传统武术。还有很多学堂有书法课和围棋课,这些在体制内属于兴趣小组的内容,在私塾里都是正规教授的课程。

不同私塾用的教材大多不同,相关出版机构出版的教材比较多,此外还有许多自编教材,这和体制内基本统一课本的情况大相径庭。而对于不同教材的采用和选取,各个私塾的差别也非常大。

2. 经营情况

私塾实质上都有自己的投资者、管理者、具体的目标人群、收费项目、固定的成本和支出。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问题:经营。如果经营不

—58—

善,私塾的教育理念无法得到良好的贯彻。虽然大部分私塾创办人并不认为这是个生意或者项目,但是收入和支出的问题恰恰关系到私塾的生存与发展。所有的私塾都是自主经营,由私塾创办人自己寻找资金来建立。有的是私塾创办人做其他生意赚到的钱拿来投资,有的就是个人工作的积蓄。

私塾的形成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渐进型”

。很多私塾的创办者一开始都是自己在家里从几个孩子开始教,这样能够节约下来场地费用和教师工资,然后慢慢地才有更多的学生进来,并且由家教成为私塾,这种类型的私塾稳扎稳打,收支容易平衡。其次是“明确型”

。一些创办者在开始就有志于将私塾作为一种事业,希望能够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时间上能够长期维持。这种类型的私塾容易出现较大的资金压力。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家学型”,类似古代的家塾,由经济实力较好的家庭“延请”西宾教育子女及亲戚子女。

关于私塾的选址,考虑到费用的问题,大多数私塾都是在郊区,分布在昌平、海淀、顺义等地方,而规模较大的学堂多为大的院落或者郊区的别墅。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塾,至少要包括场地费用、人员工资、教材教具、生活支出等。由于现在的私塾多是全日制的,要有教室和学生的宿舍,因此需要一定面积的场地。

不同地区的私塾收费并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北京大部分私塾采取一年三万的收费标准,这个费用,尤其是在学龄前阶段包吃包住,相对于北京好一点的幼儿园收费都要2000元左右来说,基本上家长都能承受。但是到了孩子六岁以后,这个费用和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比起来就高了许多。因此,虽然没有把收费问题放到明处来谈,但是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私塾面对的问题

私塾兼有教育机构和经营实体的双重性质,因此必须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流动频繁

和体制内学校相比,作为民间教育“准机构”的私塾不能提供户口、编制等来限制人员

数量过多的情况。

大多数读私塾的孩子自己没有选择权,由家长决定在哪里读书。家长来自不同的阶层,收入和教育背景各异。父母把孩子送到私塾,可能是出于功利的期待,也可能怀着其他想法。问题往往在于很多父母的分歧难以

图1

私塾教师对私塾教育作用的看法

避免,而老师的流动又比较频繁,因此一些在私塾读经的孩子,学习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境地。大多数孩子是在私塾和学校之间辗转徘徊,在接受私塾读经教育的同时,也不敢不兼及学校课本的学习,甚至回学校参加考试。

这些情况造成了私塾中学生的不稳定性,并且和老师的不稳定性交织在

图2选择做私塾教师的原因

一起。学生的流动,年龄

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6岁和12岁各是一个回流和分流的时间段。孩子在私塾读到6岁,家长就会考虑是否要让他们回到体制内来读小学;而在私塾读到12岁,家长要考虑是否让孩子到体制内读初中的问题,每个学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孩子对自己所接受的私塾读经教育以及之前可能接受过的学校教育的看法。①总体来说,80%的孩子认为私塾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好,54. 2%的学生认为私塾应该改善教学方式,也有高达42%的孩子最想了解的是私塾的出路问题,64%的孩子表示想在大学之前回到体制内。②基本上所有孩子在进入私塾前后,对私塾的认识变动不大。有42%左右的孩子认为在私塾可以学到自己在体制内学不到的东西,而在对不同教育的看法上,孩子们的选择也表现出了这个年龄跟着家长走的态度。基本上选其他的孩子和选无所谓的孩子都是一个态度,那就是不关心,在哪里学都行。3. 8%不想念私塾的孩子之所以还在念私塾,当然是出于家

—59—

流动、保障人员稳定,因此,教学人员的流动不可避免。私塾的吸引力,经济方面的因素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道义和文化方面的契合。

私塾教师的来源渠道比较多,有的是自己对国学和私塾教育感兴趣而主动要求做私塾老师,有的则是私塾通过广告招募来的老师。“找老师难,找好老师更难”是很多私塾共同的看法。北京私塾教师的薪酬大概是两千元左右,包吃包住,寒暑假各一个月。私塾老师薪酬的来源主要靠学生的学费。

我们此次调查回收的58份教师问卷,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教师们的想法,试列主要几项。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对于私塾教师而言,文化理想的因素大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2. 学生来源不稳定

私塾一般很少通过广告、营销等正规企业手段进行招生,生源主要依靠人际关系网络或互联网信息。作为一个经营体,私塾的学生数量如果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可能产生累计效应,实现收支平衡。而北京几家较早的学堂甚至出现了学生

。68. 2%应当有大学文凭”的家长认为私塾现在最需要改善的是教学方式。而对于私塾的好处,不同的变量也得到不同的答案。图4可以反映出家长心中对私塾的期待,这些期待亦为私塾所回应。但是家长的思想又在不断地变化,私塾往往需要和家长进行博弈,以决定学生

图3

认为在私塾能够有何收获的调查

的走向。

三、私塾的出路与未来

私塾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有不少学者认为私塾的出现与存在是“教育多元化的结果”,是家长对现行教育体制不满的选择。而对于私塾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孩子的出路。私塾不能够提供文

图4

家长对私塾的看法

凭,但是如果导致了学生的

边缘化,一定是所有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家长再开明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后变成一个满口“之乎者也”,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他一定希望自己孩子的学问是经世致用的,私塾的创办者也一定这样希望。但问题是孩子受到的是体制外的教育,虽然学的是五千年的智慧,可是在这个时代却变得微妙而边缘化。因此,私塾的最大症结就在于上私塾的孩子将来如何融入这个社会。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前面提到的国际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 )运动当中。

本次调查材料充分显示,家长们不是不重视经典,超过60%的家庭里有《论语》《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等书,并且孩子在进入体制内读书之前接触过经典。67. 4%的家长知道私塾,只有9. 6%的家长参观过私塾,考虑把子女送到私塾的只有5. 2%。但是对于问卷里是否“认为私塾不符合时代与落伍”的问题,大部分家长保持了中立。认为“私塾没有文凭难以立足社会”的家长,达到了63. 5%。可见,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私塾最担心的就是出路问题,因

长的要求。③对于私塾能够学到什么,如图3所示,学生对民族认同感的认识比例最低,只有11. 3%;而认为有利于提高应试能力和有助于学会做人的道理的比例几乎一样,都接近61. 5%。可以看出孩子们心中的私塾与大人们所加于他们的认识似乎有着一些出入。

3. 家长的思想问题

接受我们问卷调查的家长人数为25人,来自不同的私塾。调查结果显示:私塾学生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职业,从司机到公司老板;不同的籍贯,从大城市到农村,甚至国外;收入也差别极大;唯一有明显导向的是父母的学历,学历在本科以上的达到了96%。对于孩子教育的选择主要是来自于家长的想法,因此,家长的教育背景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80%的家长都认为孩子在私塾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有75%的家长认为孩子将会在小学阶段返回体制内学习,25%的家长认为是在高中阶段返回体制内学习,返回的原因是“不能总是与社会主流脱轨,

—60—

此想让孩子读私塾的家长还很少。

对于私塾的发展,从私塾自身来说需要解决学生的出路或者与体制内接轨的问题。现在有一些私塾也在申请私立学校的资格,这样就可以解决没有毕业证的问题。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当对私塾这种民间教育机构进行一定的政策扶助与监管。在资金方面,有人曾经呼吁国家补贴。如果私塾能够提供与义务教育水平相当的教育,国家应该把义务教育费用补贴给学生或私塾。毕竟,国家拨款来自纳税人,其中也包括私塾学生的父母。这在逻辑上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短期内很难实现。参考文献:

[1]吴丽娟.私塾[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

[2]龚鹏程.读经有什么用[C ].现代七十二位名家

论学生读经之是与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向村仁.私塾手册[M ].香港:华夏文艺出版社,

2008.

[4]金忠明,李若驰,王冠.中国民办教育史[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康安峰.论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及学生教育选择权

[J ].现代教育论丛,2009(5).

[6]杨娟.家庭教育权的合法性及其在我国义务教育

中的实践[J ].现代教育管理,2011(1).

[7]牛征.论民办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J ].中国教

除了资金的支持之外,最有效和可行的方式就是政策支持。现代私塾作为一种特殊的民办教育组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认同,但是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财政支持、免税优惠等政策,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有学者提出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持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机制,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民办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抛开私塾自我设定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功能与意义不谈,将私塾放到与其他民办教育形式同等的起跑线上,也充分反映出我国对于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育学刊,2003(10).

[8]王伟.论民办教育的制度环境[J ].教育发展研

究,2002(4).

[9]何艳珍.产权不清制约民办教育发展[J ].石家

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10).

[10]范亮.新课改与农村教育边缘化问题探讨[J ].

当代教育论坛,2006(7下).

[11]李保平.西方社会群体边缘化的亚文化机制[J ].

文化学刊,2009(4).

[12]J.MiltonYinger.Contraculture and Subculture [J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60(25).

[13]Ruderman.R.

S ,Godwin R.

K.

Liberalism and

Parental Control of Education [J ].The Review of Politics ,2000(3).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utlet of

“Modern Private School of Old-Style ”in Beijing

XIONG Jiang-ning

Abstract :

LI Yong-gang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

“Modern Private School of Old-Style ”is a kind of non-government funded education ,

developing with the movement of reading classics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of homeschool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running situation of “Modern Private School of Old-Style ”in Beijing ,which points out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ose schools face with and also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ivate School of Old-Style ”on the basis of field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research.

Keywords :Modern Private School of Old-Style ;Classical Education ;non-government funded education

—61—


相关内容

  • [转载]百问千答视频--文字稿(目???录)
  • 百问千答视频--文字稿(目   录) 文章来源:http://bbs.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14&topic=322&show=0 整理:方哲宣 录制地点:北京 策划:张利民/柏林 主持人:张晓灵 目   录 1.问:您是国内非常知名的 ...

  • 论中国古代私塾的作文教学及其现代价值
  •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中国古代私塾的作文教学及其现代价值 姓名:周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指导教师:王凌皓 20070501 中文摘要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以文取仕的封建社会,学塾中作文训练是一门很重要 ...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现实意义
  • 无论是过去古代的私塾和官办学校,还是现代社会的各类教育机构和技能培训机构和学校,体现的都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实质,不同的是古今教育之特色和重点不同,这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但是,正常社会的教育其实质未变,只是具体教学的不同罢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总述
  • 来源: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编,1-16页 总述 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盎然,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新事物如雨后春笋,新观念不断涌现,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思想的空前活跃,带来了大量新词语和词语的新用法,带来了话语表达方式的不断更新变化,并围绕社会热点常常形成流行语.伴随着通信. ...

  • 2016年儿童国学教育培训行业分析报告
  • 目 录 一. 行业发展背景 . .................................................................................................. 1 1.儿童国学教育内容 . .................... ...

  • 老舍"市民世界"中的平民意识
  • 老舍"市民世界"中的平民意识 摘 要: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里主要活跃着老派市民.新 派市民.正派市民和城市贫民这四类形象.老派市民闭塞.保守: 新派市民一味追"新"逐"洋",人格堕落:正派市民体现了老舍 对理想和未来 ...

  • 野草和朝花夕拾
  • 第四节<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不仅创造了现代小说的经典<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更在传统文学最具实力的散文领域(另一个领域是诗歌),也创造了堪称经典的<朝花夕拾>与<野草>.这真正显示了鲁迅的创造活力.& ...

  • [经理日报]对李广斌创业故事的专访
  • 德行早教,让昔日富豪再次崛起 --2009年6月<经理日报>对李广斌创业故事的专访 如今,生活富裕.独生子.父母溺爱,造成了成千上万个骄横跋扈的中国式"小皇帝",面对自己一手打造.既爱又恨的小"祖宗",无数家长冷静下来后忧心如焚:"这些不 ...

  • 我国行政伦理困境原因及出路
  • 第23卷 第2期 2011年3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 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 ocial S cien ces Edition ) Vo l . 23 No . 02M ar . 2011 ◆行政学·伦理学研究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