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著名禅师禅诗选

禅诗或称佛教诗歌,是指宣扬佛理或具有禅意禅趣的诗。自从佛教在汉晋之际从印度传入,这类诗歌就应运而生。禅诗是古代诗歌园地中一畦奇葩,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

神秀(606—706)

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惠能(638—713)

惠能于唐贞观十二年在新州出生,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立名“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 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重显(980—1052)

字隐之,遂州(今河北徐水县西遂)人。少志出世,离俗入道于普安院仁诜出家。后参智门光祚禅师而得道,为云门宗传人。曾入灵隐翠峰寺。晚年栖于明州(今浙江宁波)雪窦寺,因扬振宗风,四海云集,有“云门宗中兴之祖”之称。工翰墨,追慕禅月休公,与道潜、惠洪诸人专事吟咏,各辟蹊径。着有《瀑全集》。

狮子峰

踞地盘空势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

惟政(985—1049)

余杭(今属浙江)人。初学天台三观,后主持杭州净土院。严律厉身,人敬畏之。为人标致甚高,冬不拥炉,以获花作球,纳足于中,客至共之。好赏月,常盘膝于一盆中,浮飘于水面,自旋之,吟笑达旦。出入常跨一黄牛,角挂巾钵,人称政黄牛。惟政善诗,亦工书,笔法甚绝。曾与钱塘守蒋堂为方外之友。有《锦溪集》行世。

山中

桥上山万层,桥下水千里。

唯有白鹭鸶,见我常来此。

昙颖(989—1060)

号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13岁杭州龙兴寺出家,神清秀逸,聪颖超绝,博览群书。初谒大阳警玄,习曹洞宗法。后参谷隐蕴聪,嗣承其法,为临济宗传人。住持金山龙游寺,弘扬临济宗风。他开法示悟,直言谐谈,禅法机用常有妙招示化于人。能诗文,诗多出尘语,常与欧阳修、刁约交往。圆寂于金山龙游寺。部分作品收录于《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

小溪

小溪庄上掩柴扉,鸡犬无声月色微。

一只小舟临断岸,趁潮来此趁潮归。

法远(991—1067)

宋代名僧,字圆鉴,又号柴石野人,河南郑州人。初习史事,后出家嗣法于叶县归省禅师。晚岁住舒州(今安徽潜山)承天寺,工诗,着有《浮山九带》。

自叹

孤舟夜静泛波澜,两岸芦花对月圆。

金鳞自入深潭去,空使渔翁执钓竿。

契嵩(1007—1072)

字仲灵,号谮子,藤州(今广西藤县)人。云门宗名僧。庆历年间居于杭州灵隐寺。后应诏入京,仁宗赐号明教大师,终老于寻还山。契嵩博通内典,着有《镡津集》。

古意

风吹一点云,散漫为春雨。

洒予松柏林,青葱枝可取。

持此岁寒操,手中空楚楚。

幽谷无人来,日暮意谁与。

法辉(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住晋江(今福建晋江县)广福院。《宋诗纪事》载其“禅余以诗自娱,与吕缙叔、陈原道为同社”。

题宪师壁

远浸溪光碧,寒生松桧阴。

渔舟惊暮雨,高吹入秋林。

怀琏(1009—1090)

漳州(今福建漳州)人。少时出家,得法于泐潭怀澄禅师。明州(今浙江宁波)育王山诗僧,“学外工诗”。(《冷斋夜话》)仁宗赐号大觉禅师,曾住持东京净因院,治平中(1064—1067)请愿归山。

上仁宗皇帝乞还山

千簇云山万壑流,闲身归老此峰头。

殷勤愿祝如天寿,一炷清香满石楼。

宝黁(?—1077)

滏阳(今河北磁州)人。狂僧,往来于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之间。世传活了130岁。

题逆旅壁

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

只怪高声问不语,嗔余踏破苍苔色。

则之(生卒年不详)

字彝老,外冈(今江苏嘉定县)人。诗学于西湘顺老,参禅于怀琏禅师。有《禅外集》于世。

早梅

数萼初含雪,孤清画本难。

有香终是别,虽瘦亦胜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吹残。

灵澄(生卒年不详)

宋初云门宗禅师。承嗣巴陵鉴禅师衣钵,为南岳八世。住洪洲泐潭。性格洒脱不羁,人称散圣。

山居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记年。

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

显忠(生卒年不详)

宋初名僧赞宁的弟子。参金山颖禅师契悟,为南岳十一世。栖于越州(今浙江绍兴市)石佛寺。能诗善吟。

白云庄

门外仙庄近翠岑,杖藜时得去幽寻。

牛羊数点烟云远,鸡犬一声桑柘深。

高下闲田如布局,东西流水若鸣琴。

更听野老谈农事,忘却人间万种心。

法演(1024—1104)

宋临济宗禅师,绵州(今四川绵阳)人。35岁出家,参守端禅师而悟,嗣承其法,为临济宗杨歧派传人。后居蕲州(今湖北蕲春)五祖山禅寺,随机答问,因事举扬,不假尖新,自然奇特,龙象盈门,乃一时极盛。座下得嗣名弟子有佛眼清元、佛果克勤、佛鉴慧勤,有“法眼下三佛”之称。

闲田地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守端(1025—1072)

湖南衡阳人。宋杨岐派禅师。20岁出家,圆具后参临济宗杨岐方会禅师。28岁住持江州(今江西九江)承天寺,安徽舒州白云山海会寺,所至禅众云集。胆识过人,学众敬而畏之。着有《白云守端禅师语录》2卷、《白云守端禅师广录》4卷。

赞师偈

百尺竿头曾进步,溪桥一踏没山河。

从兹不出茶川上,吟啸无非罗里罗。

祖心(1025—1100)

号晦堂,始兴(今属广东)人。19岁龙山寺出家后参黄檗慧南,朗悟厥旨,莞然奇之。继其法席,为临济宗黄龙派传人。性恬退淳厚,博学多识,修持谨严,栖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山崇恩禅院十二年,法门大兴。北宋大儒周敦颐等曾参禅于门下。卒谥赐号宝觉。

退黄龙院作

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

生涯三事衲,故旧一枝藤。

乞食随缘过,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

义青(1032—1083)

青社(今河南郾师县)人。7岁出家,遍识华严、唯论等经论,人称“青华严”,参临济宗浮山法远(991—1067)而悟旨,为曹洞宗大阳警玄禅师(948—1027)法嗣,住舒州(今安徽潜山县)投子山胜因院。承继曹洞细腻绵密的宗风,其“美食不中饱人餐”句为丛林传唱。

水出昆仑

水出昆仑山起云,钓人樵父昧来因。

只知洪流岩峦阔,不肯抛丝弃斧声。

道潜(1043—1102)

于潜(今浙江临安)人。号参寥子。参大觉怀琏得法,为云门宗传人。绍圣元年(1094),苏轼流放南方,道潜连坐还俗。建中靖国元年(1101),蒙赦,复僧籍。哲宗赐号妙总大师。宋朝着名诗僧,与秦观、苏轼为友,长诗工文,其诗清新流畅,绝句尤富诗情画意,为时人格外欣赏。苏轼谓之“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着有《参寥子诗集》。

临平道中

风蒲猎猎弄春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仲殊(生卒年不详)

安州(今湖北安陆)人。北宋诗僧。进士出身,后弃家为僧,居杭州吴山宝月寺。与苏轼友善,因其喜食蜜,故名蜜殊。能文善诗,工于歌辞,往往操笔而就。亦工艳词,风格奇丽清婉。

润洲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康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版权说明】诗词世界整理自网络

禅诗或称佛教诗歌,是指宣扬佛理或具有禅意禅趣的诗。自从佛教在汉晋之际从印度传入,这类诗歌就应运而生。禅诗是古代诗歌园地中一畦奇葩,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

神秀(606—706)

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惠能(638—713)

惠能于唐贞观十二年在新州出生,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立名“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 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重显(980—1052)

字隐之,遂州(今河北徐水县西遂)人。少志出世,离俗入道于普安院仁诜出家。后参智门光祚禅师而得道,为云门宗传人。曾入灵隐翠峰寺。晚年栖于明州(今浙江宁波)雪窦寺,因扬振宗风,四海云集,有“云门宗中兴之祖”之称。工翰墨,追慕禅月休公,与道潜、惠洪诸人专事吟咏,各辟蹊径。着有《瀑全集》。

狮子峰

踞地盘空势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

惟政(985—1049)

余杭(今属浙江)人。初学天台三观,后主持杭州净土院。严律厉身,人敬畏之。为人标致甚高,冬不拥炉,以获花作球,纳足于中,客至共之。好赏月,常盘膝于一盆中,浮飘于水面,自旋之,吟笑达旦。出入常跨一黄牛,角挂巾钵,人称政黄牛。惟政善诗,亦工书,笔法甚绝。曾与钱塘守蒋堂为方外之友。有《锦溪集》行世。

山中

桥上山万层,桥下水千里。

唯有白鹭鸶,见我常来此。

昙颖(989—1060)

号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13岁杭州龙兴寺出家,神清秀逸,聪颖超绝,博览群书。初谒大阳警玄,习曹洞宗法。后参谷隐蕴聪,嗣承其法,为临济宗传人。住持金山龙游寺,弘扬临济宗风。他开法示悟,直言谐谈,禅法机用常有妙招示化于人。能诗文,诗多出尘语,常与欧阳修、刁约交往。圆寂于金山龙游寺。部分作品收录于《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

小溪

小溪庄上掩柴扉,鸡犬无声月色微。

一只小舟临断岸,趁潮来此趁潮归。

法远(991—1067)

宋代名僧,字圆鉴,又号柴石野人,河南郑州人。初习史事,后出家嗣法于叶县归省禅师。晚岁住舒州(今安徽潜山)承天寺,工诗,着有《浮山九带》。

自叹

孤舟夜静泛波澜,两岸芦花对月圆。

金鳞自入深潭去,空使渔翁执钓竿。

契嵩(1007—1072)

字仲灵,号谮子,藤州(今广西藤县)人。云门宗名僧。庆历年间居于杭州灵隐寺。后应诏入京,仁宗赐号明教大师,终老于寻还山。契嵩博通内典,着有《镡津集》。

古意

风吹一点云,散漫为春雨。

洒予松柏林,青葱枝可取。

持此岁寒操,手中空楚楚。

幽谷无人来,日暮意谁与。

法辉(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住晋江(今福建晋江县)广福院。《宋诗纪事》载其“禅余以诗自娱,与吕缙叔、陈原道为同社”。

题宪师壁

远浸溪光碧,寒生松桧阴。

渔舟惊暮雨,高吹入秋林。

怀琏(1009—1090)

漳州(今福建漳州)人。少时出家,得法于泐潭怀澄禅师。明州(今浙江宁波)育王山诗僧,“学外工诗”。(《冷斋夜话》)仁宗赐号大觉禅师,曾住持东京净因院,治平中(1064—1067)请愿归山。

上仁宗皇帝乞还山

千簇云山万壑流,闲身归老此峰头。

殷勤愿祝如天寿,一炷清香满石楼。

宝黁(?—1077)

滏阳(今河北磁州)人。狂僧,往来于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之间。世传活了130岁。

题逆旅壁

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

只怪高声问不语,嗔余踏破苍苔色。

则之(生卒年不详)

字彝老,外冈(今江苏嘉定县)人。诗学于西湘顺老,参禅于怀琏禅师。有《禅外集》于世。

早梅

数萼初含雪,孤清画本难。

有香终是别,虽瘦亦胜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吹残。

灵澄(生卒年不详)

宋初云门宗禅师。承嗣巴陵鉴禅师衣钵,为南岳八世。住洪洲泐潭。性格洒脱不羁,人称散圣。

山居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记年。

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

显忠(生卒年不详)

宋初名僧赞宁的弟子。参金山颖禅师契悟,为南岳十一世。栖于越州(今浙江绍兴市)石佛寺。能诗善吟。

白云庄

门外仙庄近翠岑,杖藜时得去幽寻。

牛羊数点烟云远,鸡犬一声桑柘深。

高下闲田如布局,东西流水若鸣琴。

更听野老谈农事,忘却人间万种心。

法演(1024—1104)

宋临济宗禅师,绵州(今四川绵阳)人。35岁出家,参守端禅师而悟,嗣承其法,为临济宗杨歧派传人。后居蕲州(今湖北蕲春)五祖山禅寺,随机答问,因事举扬,不假尖新,自然奇特,龙象盈门,乃一时极盛。座下得嗣名弟子有佛眼清元、佛果克勤、佛鉴慧勤,有“法眼下三佛”之称。

闲田地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守端(1025—1072)

湖南衡阳人。宋杨岐派禅师。20岁出家,圆具后参临济宗杨岐方会禅师。28岁住持江州(今江西九江)承天寺,安徽舒州白云山海会寺,所至禅众云集。胆识过人,学众敬而畏之。着有《白云守端禅师语录》2卷、《白云守端禅师广录》4卷。

赞师偈

百尺竿头曾进步,溪桥一踏没山河。

从兹不出茶川上,吟啸无非罗里罗。

祖心(1025—1100)

号晦堂,始兴(今属广东)人。19岁龙山寺出家后参黄檗慧南,朗悟厥旨,莞然奇之。继其法席,为临济宗黄龙派传人。性恬退淳厚,博学多识,修持谨严,栖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山崇恩禅院十二年,法门大兴。北宋大儒周敦颐等曾参禅于门下。卒谥赐号宝觉。

退黄龙院作

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

生涯三事衲,故旧一枝藤。

乞食随缘过,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

义青(1032—1083)

青社(今河南郾师县)人。7岁出家,遍识华严、唯论等经论,人称“青华严”,参临济宗浮山法远(991—1067)而悟旨,为曹洞宗大阳警玄禅师(948—1027)法嗣,住舒州(今安徽潜山县)投子山胜因院。承继曹洞细腻绵密的宗风,其“美食不中饱人餐”句为丛林传唱。

水出昆仑

水出昆仑山起云,钓人樵父昧来因。

只知洪流岩峦阔,不肯抛丝弃斧声。

道潜(1043—1102)

于潜(今浙江临安)人。号参寥子。参大觉怀琏得法,为云门宗传人。绍圣元年(1094),苏轼流放南方,道潜连坐还俗。建中靖国元年(1101),蒙赦,复僧籍。哲宗赐号妙总大师。宋朝着名诗僧,与秦观、苏轼为友,长诗工文,其诗清新流畅,绝句尤富诗情画意,为时人格外欣赏。苏轼谓之“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着有《参寥子诗集》。

临平道中

风蒲猎猎弄春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仲殊(生卒年不详)

安州(今湖北安陆)人。北宋诗僧。进士出身,后弃家为僧,居杭州吴山宝月寺。与苏轼友善,因其喜食蜜,故名蜜殊。能文善诗,工于歌辞,往往操笔而就。亦工艳词,风格奇丽清婉。

润洲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康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版权说明】诗词世界整理自网络


相关内容

  • 中国禅宗的境界(易中天)
  • 禅宗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说明什么呢?成佛在瞬间,人人可成佛,关键在觉悟,方式无所谓.这是一个智慧的境界,一个自由.自觉和自然的境界. 禅宗是一种中国的学问,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流派之一.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最早是周易,然后是先秦诸子,再然后后是禅宗,禅宗代表 ...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 ...

  • 六祖慧能大师南宗禅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 六祖慧能大师南宗禅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宗文化是佛教文化的一支奇葩.六祖慧能大师创立于广东地区的南宗禅,又是禅宗最具思辩和顿悟特色的宗派,是中国佛教发展的质的飞跃.慧能大师以其罕见的智慧和悟性,对佛法很多概念进行了创造性诠释,继承了道信以来提倡禅与菩萨戒行相 ...

  •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
  • 小中大 改变字体 作 者: 来 源: 紫光阁网 时 间: 2011年08月02日 中国出版网讯  7月30日上午,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今年第七讲(总第二十七讲)在新闻出版总署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葛兆 ...

  • [六祖坛经白话译义]序-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
  • <六祖坛经白话译义>序- 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 徐恒志居士著 (一) (二) (三) (一)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由印度传入我国后,近二千年来,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护持.译述与弘扬,不断演变和发展,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宗派纷呈,妙谛流布,逐步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六祖'顿悟自性 ...

  • 几个禅意故事
  • 几个禅意故事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 ...

  • 坛经两则教案
  • <坛经>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坛经>的学习,了解禅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导入:提及佛教,作为河南人,首先想到的地方是?少林寺为禅宗祖庭,什么是禅宗?达摩于梁武帝统治时到中国传法,自己的禅法并不能并梁武帝接受,于是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广度信众,静心悟法, ...

  • [坛经]两则教案
  • <坛经>两则导学案 备课人:张晟浩 审定:高二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了解<坛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 课前需知: (一)佛教是从域外传入我国的.最早是在东汉 ...

  • 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 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早些时候,在书店看到一本<林清玄散文>,拿起书来细看,蓝白相间的封面于隐约中透露着一股袭面而来的清丽之感,再仔细品味作者的名字,思绪仿佛立刻回到了忙碌的高中时代,记得那时候曾在阅读短文中遇到过林清玄的文章,也就是那时候起,便被他清丽.充满禅意的文章深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