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表达方式

第二章 表达方式

什么叫表达方式?作者在写作时用来把知识信息、认识感受、思想感情写进文章并传递给读者的方式方法,叫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反映客观事物、表现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手段,它是文章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语言是文章内容形成的基本要素)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对于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散文家秦牧就曾经说过:“我们的笔墨,有时应该像怒潮奔马那样的豪放,有时又要像吹箫踏月那样清幽;有时应该像咚咚雷呜的战鼓,有时又应该像寒光闪闪的解剖刀„„努力学习掌握这样的文字功夫,描绘事物时,形象生动;倾注感情时激越感人;发挥议论时,鞭辟入里;而且像云母在石头里闪闪发光一样,妙语,警句,精彩的譬喻,贴切的描绘,也能够在整篇作品里闪闪放光。在思想内容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这样,也就能够较大程度地发挥作品的艺术力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五种。

第一节 叙 述

一、叙述的含义、要素与种类

1、叙述的含义: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就是叙述。

2、叙述的要素:就是叙述过程中必须交代的因素,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新闻写作把它归纳为“5个W ”: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何故) 和how(如何) 。在叙述文中,人、事、时、地是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

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和故事演变、推进的时间。时间(年月日,时分秒)的交代视文章的需要,可虚可实,可明可暗。如鲁迅的《阿Q 正传》

第七章:“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 将搭连卖给赵白眼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的河埠头。”这个时间到关重要,它指的是1911年11月4日,即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第25天。这一天杭州被民军占领了,绍兴府也宣布光复。所以举人老爷逃到乡下未庄来了。由此引出阿Q 要革命而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的故事。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反映的是俄国整个沙皇时代小人物的心理状态,因此无需点出具体时间,只是泛指“有一个挺好的傍晚”。鲁迅的《药》则仅仅以几个士兵“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来暗示故事发生在清代。地点(社会背景或具体地点)的交代也可以有虚有实。一般来说,反映真人真事的作品,其地点必须真实,新闻报道尤其如此。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一九三四年二月,我利用寒假,专程由北平赴上海,去探望阔别已久、殷切怀念的鲁迅先生。„„我直接落脚在当年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他的寓所——大陆新村九号。”从哪里到哪里,住在什么地方,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虚构的文艺作品,地点的揭示往往比较虚。鲁迅《药》中的“古□亭口”,就是暗指秋瑾烈士就义的地方——绍兴古轩亭口。有些文学作品中也写真实地点,如《促织》中的华阴(陕西东部)县和《竞选州长》中的纽约州。地名虽然真实,但未必有实在的用意。总之,反映真人真事的文章中的地点是真实可靠的;虚构的作品,不管是真实地名还是虚拟地名,都只能作为典型环境的“缩影”来理解。

人物:即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人。人物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一般都包含三个要素:身份、性格和外貌。叙述过程中对人物的介绍都是概括性的,用较少的文字,给人以总的印象。它不像描写那么细致,那么栩栩如生。如《二六七号牢房》中对“老爸爸”的介绍:老爸爸名叫约瑟夫•贝舍尔,是一个60岁的老教员、教师联合会的主席。他比我早85天被捕,由于草拟一个准备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改进学校教育的计划而得了个“阴谋反对德意志帝国”的罪名。对外貌的介绍也是概括性的。如《项链》中写罗瓦赛尔戴上一条假项链去参加晚会:“晚会到了。罗瓦赛尔太太十分成功。她比所有女人都漂亮,又优雅又妩媚,笑容满面,快活得发狂。”这些都只有客观的叙述,没有或很少有艺术描写的成份。

事件:就是故事。交代事件就要说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起因(原因)与结果,要有始有终。比如《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华阴本无蟋蟀,由于县令诌媚上官,宫庭便要华阴常供蟋蟀,这就是故事的起因。由成名为里正,自寻蟋蟀,得后又失,失后复得,为故事的发展。最后成名“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3、叙述的种类:可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详细)叙述两种。概括叙述是对人或事作简要的介绍,只求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例如《背影》的开头:“„„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几句话概括地叙述了自己家中的变故,至于祖母是怎么死的,父亲的差使是怎么交卸的,“我”是怎样从北京到徐州的,都没有具体叙说,这就是概括叙述。具体(详细)叙述是细微地刻划人、事,以求给人以生动的感觉。《背影》第四段写父亲从南京渡江到浦口,送“我”上车的情景:“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段文字看起来似乎琐碎,其实写出了父亲的慈爱,爱得连“我”都嫌他“迂”了。这就是具体(详细)概括。

二、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要求有三点:头绪清楚,交代明白,掌握好人称。其中“人称问题”尤为重要。

什么叫人称?作者向读者叙述时所站立的角度,就叫人称。文章叙述的主体只能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以“我”的口气进行叙述,“我”是事件的经历者或目击者。在反映真人真事的文章中,“我”即作者。如鲁迅的《风筝》、朱自清的《背影》。在虚构的作品中,“我”便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如鲁迅的《祝福》、茹志鹃的《百合花》。以“我”来叙述故事,可以给人以直观的印象,容易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写法的局限则在于“我”的见闻和行踪。不能写“我”看不见、听不到的事,不能对自己的肖像作描写,也不能刻划别人的心理活动。第三人称的写法是作者站在“局外”的客观的立场,以第三者的口气向读者述说“他”或“他们”的故事。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是一个全知全能全觉的角度,它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天南海北,古往今来,都可以反映。它的缺点就在于缺乏第一人称那种亲切感,也不便于作者大段地抒情。

曾经有人提出第二人称“你”的叙述角度问题。其实,第二人称的叙述方法是不存在的。例如:“亲爱的朋友,当你早晨坐上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这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片断,而全文采用的仍然是第一人称。这里只是转向读者,以读者为对象提出问题,让读者思考。而且问题的提出还是站在“我”的立场上。所以这篇文章只能看作是第一人称而不是第二人称。

再看《这样的战士》:“你的排——是部队的前卫排,而你——是排的先头尖兵。/天刚黑,战斗就在马村打响了。敌人用炽热的火力封锁你前进的开阔地。无数带着火光的子弹在眼前乱飞。你端着机枪冲过去。突然,子弹打进你的腹部,你倒下了。带着伤,你还往前爬。紫黑色的血迹拖得长长的,印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这篇文章自始至终用的是“你”(即何大庆)。作者不是在写自己的经历,显然不是“我”的立场。事实上,作者是在讲别人的事迹,作者的立场是第三者,只不过没有以“他”而是以“你”来称呼何大庆而已。如果改一下:“他的排——是部队的前卫排„„”完全无损于文

章的内容和表达。因此,此文仍然属于第三人称写法,只是为了表示亲切、敬佩而采用“你”的称呼罢了。

三、叙述的方式

叙述时为了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而一件事情不管如何的复杂,它总是依照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因此,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就是叙述顺序的基础。由于叙述时对事件与时间的关系处理不同,叙述的方法也就呈现出多种多样。顺叙、倒叙、插叙、分叙是叙述方式中的最主要的几种。

1、顺叙: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叙述方式。《水浒》第23回“武松打虎”一节就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前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在这段故事中,作者不断地强调时间:武松与宋江分手之后,“当晚投客店歇了”。休息一夜,“次日早”上了路,“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至此,开始进入打虎故事,先是在“当日晌午时分”到店里喝酒、吃肉,待到酒足食饱、再走上景阳岗时,已是“申牌时分”(下午4、5点钟)。接着遇上猛虎,打死老虎以后,“天色看看黑了”。等到猎户们抬了死虎和武松下山走进庄子时,已“点起五七个火把”,暗示已到夜深了。武松打虎是一个情节紧凑的故事,这种情形一般采用顺叙的方式。顺叙法的特点是脉络清楚,一贯而下。但有些事件时间跨度较大,掌握不好就会导致结构松散。其次,顺叙不是平铺直叙,不是记流水帐,它也要有波澜,有起伏,讲求详略得当。

2、倒叙:先叙述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的一种方式。《高山下的花环》就是先从出生于军人家庭的教导员赵蒙生在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了一等功,“我”去采访他,准备为他写一篇《将门虎子》的通讯写起,然后转由赵蒙生讲述他是如何从军部机关下放到连队当指导员,准备演一场“曲线调动”的戏。不想等到下调令时,部队奉命要上前线了。母亲把电话挂到了前沿指挥所,结果引起雷军长的勃然大怒。

战斗中,副连长靳开来、司号员小金、补充到九连的小战士“北京”、连长梁三喜都先后英勇牺牲,赵蒙生也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将军后代的尊严。战后评功受奖是后来的事却提到了小说的开头;战斗历程是先发生的事却挪到了后面。这就是倒叙。

倒叙实际上是顺叙的变形用法,即先写事件的结果,再写事件的起因、发展,最后写到结局,再与开头写出的结果相衔接、相呼应。倒叙的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波涛起伏,制造悬念,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不可故弄玄虚而滥用倒叙。另要注意,从倒叙转为顺叙的衔接处要有必要的过渡,免得让人摸不清头脑。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刻划人物、表达主题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这种叙述方法就叫插叙。由于插入的内容和方式的差异,插叙又可分为追叙和补叙。追忆过去的片断叫追叙;补充说明的片断叫补叙。例如鲁迅的《故乡》全文用的是顺叙。当母亲跟“我”提起闰土时,顺叙中断了:“这时候,我的脑子里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接着便叙述了一段童年闰土的聪明、活泼,以及我与闰土之间友谊的亲密、纯真。这种叙述方法叫插叙,更准确一点叫追叙。还有的插叙虽然写的也是往事,但带有说明来历的意思,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从此,树影斑驳的村道上,人们每天都看见吴吉昌弯着残废的手,拖着打伤的腿,艰难地跪在地上打扫。人们记得,这街道两旁的白杨树,还是几年前吴吉昌领回来的奖品。那时,县里要奖给他一辆自行车。他说成绩是大家的,要求改奖1000棵白杨树苗让全村人栽种。如今这些白杨树已经有碗口粗了。可是,为全村赢得这些荣誉树的人,却受到这样的折磨。„„”这中间插入的对白杨树来历的叙述,带有明显的说明性质。这就是补叙。

插叙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注意,插叙的内容要和文章的主旨有关,不能随意中断线索,也不宜插叙过长,以免冲淡气氛,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

4、平叙:把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平行地进行叙述的方法,叫平叙。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在叙述时常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

接着又叙一件,所以又叫分叙。这种方法在古典章回小说中表现为“花开并蒂,各表一枝”,在说书艺术中则表现为“此事暂且按下不表”等手法。这种叙述方法在《水浒》中俯拾皆是。例如鲁智深在菜园子里降伏了一群泼皮之后,正在他们面前舞弄他那枝62斤浑铁禅杖时,园子外面一声喝彩,于是林冲出场了。两人的相聚,马上就引出了林冲的故事。如果说这里再去回顾林冲的故事是属于追叙的话,那么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汴京城卖刀、智取生辰纲、怒杀阎婆惜、景阳岗打虎等等故事多数是异地同时发生的。108位英雄的故事各有自己的独立性,又因共同的命运将他们联结在一起,最后如百川汇海,由分而合,走向声势浩大的梁山泊大聚义的高潮。

运用平叙,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事件写得有条不紊,眉目清晰。但要注意:一是平叙的线索虽然是平行的,但这种“平行”是暂时的,最后的线索一定会交叉,并且合而为一。二是分别叙述时,一定把事情发生的时间交代清楚,末了还要很好地衔接起来 。

第二节 描 写

一、描写的含义、类别和要求

1、含义: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地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和叙述一样,都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二者的区别是,叙述着重于对人物、事件的介绍和交代,使之清楚明白;描写着重于对人物、景物的描绘与刻划,使之生动传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的鼻子冻红了”,这是叙述;“他的鼻子冻得像个胡萝卜”,这就是描写。

2、类别:描写的类别很多,运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从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从描写的风格上分,有白描、细描;从描写的方法上分,有动态描写、静态描写;从描写的角度上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要求:目的明确,形象逼真,新颖独创。

二、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一般可分为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容貌、服饰、表情、风度、姿态等等的描写。描写肖像是为了“以形传神”,借外貌展示人物的思想品格、脾气禀性。《故乡》里多次描写闰土的外貌:(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焦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穿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是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对少年闰土,鲁迅没有描写他的头发、眉毛、眼神、长相,只是用“紫色的圆脸”表明他的健壮;用头上戴的毡帽、颈上套的银项圈说明他所受到的疼爱。中年闰土那灰黄的脸色、深深的皱纹、红肿的眼睛、破旧的毡帽,表明了艰辛、劳累、破产已经把他彻底压垮了。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时间的推移和境遇的变迁,给人的肖像所留下的痕迹。

行动描写: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人物的行动是人物内在思想感情支配下的活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通过行动描写来刻划人物,这是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例如,阿Q 在未庄原是个被人瞧不起、处处受凌辱的人物,而他对自己的低贱地位很不甘心。后来他进城打工赚了点外快,回来后很想摆摆阔气。鲁迅用了这样一个行动描写:“但阿Q 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这里,不仅写出了阿Q 在做什么(付钱打酒),而且还描写了他是怎么样做的,“满把银的铜的在柜台上一扔”,一个扔字就显示了阿Q 的“财大气粗”的神气,揭示了他急于炫耀阔气的可

笑心理。同样是买酒,鲁迅还描写了另一个人物——孔乙己:孔乙己一进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人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读书人”偷书挨了打,被人耻笑,本是很丢面子的事,为了维护自尊,他仍然要做出读书人的斯文动作:“排出九文大钱”。

语言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包括独白和对话。独白是通过人物的自言自语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刻划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独白往往有一个假托的对象,似乎是在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对象说话。因此,独白不仅要受独白者的思想情绪的制约,还要受到假托对象的制约。契诃夫的《凡卡》中9岁的小主人公伊凡•茹科夫写给他爷爷的那封信,实际上就是小凡卡的内心独白。信的内容一方面要受到凡卡自己生活境遇、思想情感的制约,还要受到他的爷爷、65岁的守夜人的制约。就是说,爷爷是他唯一的亲人,是唯一疼他爱他并有可能把他从苦难深渊中解救出动的人,所以他才写出了自己心中的冤屈和期待,并且郑重其事地把它投进邮箱,寄给“乡下的爷爷”。对话,是通过两个人或几个人的交谈来刻划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对话可以用来交代事件线索,发展故事情节,但主要还是用来刻划人物性格。独白也好,对话也好,人物的语言都要求个性化,要符合人物的地位、身份、年龄、经历、教养、气质等,要“严格按着主人公的本性去说完要说的话”,“不可将主人公和作者浑在一起”(高尔基语)

心理描写:即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描写的“内向化”、“深刻化”。心理描写多种多样,它可以通过作者的直接描述,向读者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自言自语,即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通过梦境、幻觉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吴吉昌无医无药,生命垂危,看来是没有指望了。老伴悄悄地为他安排后事。她用灰水染了一块布,裁制老衣,一边裁一边伤心地想着:老伴生平爱的是棉花,总不能让他穿着破衣烂衫死去。买不起棺材,农村又无法火葬,家里还有一对大瓮,合在一起,让老伴蜷缩着躺在里面罢。”这就是直接心理描写。《大

坂》:“他梦见了一座冰雪砌成的大厦。„„他看见了妻子。他走过去,想用双臂接住她。但却飘忽难即。他眼前闪过一道金黄色的电光,一个赤裸着胖乎乎的小孩在正午的太阳地里爬着。满天的星斗都深不可测地望着他。妻子也用那星斗般的眼睛望着他。”这里通过梦境描写,揭示了一个地质工作者对他第二次流产的妻子的思念和很想有个胖小子的内心思想。这就是间接心理描写。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景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自然风景描写:以自然风景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它常常是作者借以说明环境、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好的自然风景描写不仅能真实地表现风景风物,给读者以亲历其境的感觉;而且能点明时间、地点,显示人物的身份、心情,有效地衔接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更重要的还能烘托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如《儒林外史》第一回写王冕在七泖湖畔放牛:“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燥。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里天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作者写雨后荷花,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衬托王冕的冲淡闲远的襟怀,从而突出他那清高脱俗的性格。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它不但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还可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的作用。例如《药》中关于刑场的描写:“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这段环境交代,就显示出了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

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下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这个画面除了人物的活动外,往往还包含景物。它与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描写的区别是,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是以静态描写为主,场面描写(包括劳动、战斗、聚会等场面)则是以刻画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活动为中

心,以动态描写为主。《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场面描写,《挥手之间》中毛泽东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时的场面描写等等,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活动。

三、细描和白描

1、细描:以细腻的笔法,精细地描绘人或物。其特点是较多地借助各种修辞手段,或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或细致入微地刻划事物。如《祝福》:“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受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是一个乞丐了。”这段文字细致地描绘了祥林嫂的头发、神色、眼珠和她手中的竹篮、破碗和竹竿。这是细描。

2、白描:以质朴的文字,寥寥数笔地勾勒出人或物的特征。其特点是不尚修饰,较少使用形容词、修饰语。《藤野先生》:“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除下帽来,油光查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对醉死梦生的“清国留学生”的描写,虽然只写了几条辫子,却写出了国家的衰微和民族潜伏的危机。

四、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1、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即直接地正面地去描写人、景、物。上面所举的例子,除了吴吉昌的老伴为病危的吴吉昌安排后事的那段描写,相对吴吉昌来说是间接描写外,其余的都是直接描写。

2、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即不直接对被描写对象进行描写,而是通过他人的观察、口述等方式以达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又称为“烘云托月”。如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以上为叙述)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以上为正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以上为侧面描写)

第三节 说 明

一、说明的含义、内容与作用

1、含义: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把事物的形态、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经历、特点等等表述明白,这就是说明。

2、内容:从定义上看,说明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说,被讲解、介绍、阐释的,除了人物之外,还可以是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楼阁器皿等具体实物,甚至是思想、文化、技术、经验等抽象事理。

3、作用:在记叙文中,它可以介绍背景材料、人物经历、环境方位、物体特点及功能等。在抒情和描写性散文中,它为写意、抒情、议论做铺垫。在议论文中,它可以交代情况、援用论据和作诠解注释。例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间插入一段背景材料:“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武帝刘秀曾于此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28宿,即刘秀的28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这段文字介绍了南阳的历史背景和战略地位,也为下面分析蒋介石极为重视南阳,指派白崇禧到此惨淡经营的原因,提供了依据。这是记叙文中的说明。《荷塘月色》是抒情散文,在描写了荷香月影之后,也插入了一段说明:“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

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的人不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这段说明为作者抒发对故乡无限眷恋的情思作了铺垫。在议论文中使用说明的有《包公不持一砚》:“当时贪污盛行,一些土豪劣绅为了升官发财结纳权贵,争相以精雕细刻的端砚作为行贿之物。”这段说明为下文包公离开端州时“突然江风大作,波涛汹涌,乌云蔽天”作了注脚。

二、说明的特点和方法

说明的特点有三个:解说性、知识性、客观性。这些特点不难理解,所以不多作解释。

说明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重点介绍六种:

1、定义说明:就是给事物下一个定义,用简练概括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并通过揭示概念内涵来说明概念的一种说明方法。例如什么是“神话”,《辞海》的定义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并非现代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古代生产力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借助幼稚的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

2、概括说明:把被说明的事物所属的范围及其共同特点指出来,使读者明确它所属的类别,以便对它的属性有全局性的了解。如:“老虎属哺乳动物,食肉类,毛黄色,有黑色斑纹。”“樟树,樟科,常绿乔木,叶子椭圆型或卵型,花白色略带绿色,结暗紫色浆果。”

3、分类说明:就是把说明的对象按同一标准划类,一类一类地说明。分类说明时要注意一次分类只能使用一个标准。如桌子,按用途分,可分为课桌、饭桌、办公桌;按形态分,可分为方桌、圆桌、条桌等等。不同类别不能混同在一起来说明,以免说不清。

4、举例说明: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食物从何处来》:“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为了说明“异养”现象,作者不可能列举所有的动物和微生物,于是采取了举例说明:“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

5、数字说明:它是一种运用确凿的数字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方法。例如《长寿的奥秘》:“一个动物的寿命相当于它的生长期的5倍到7倍。例如猫的生长期是1年半,猫的寿命就是8到10年;牛的生长期是4年,牛的寿命应该是20到30年。人类的生长期大致需要20到25年,人类可以活到100岁到175岁。”

6、比较说明:把两种或者更多的事物加以比较,来说明需要说明的事物的方法。有一篇介绍激光通讯的文章说:“利用激光通讯线路,一束光可以载一亿路电话。”为了让普通读者认识激光通讯的功能,作者把它与其他通讯线路作了比较:“人们一向认为,无线电通讯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可是激光通讯比它更先进。一根普通电话线,只能通三路电话;一条微波线路,可通十万路电话;而一条激光通讯线路,可以通一亿路电话。就是说,两亿人可以同时通过一条线路讲话而互不干扰,听得清清楚楚。

第四节 抒 情

一、什么是抒情?

(一)含义: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表现与抒发。

(二)表现:在不同的文体中,抒情的运用方法不同,表现也会各异。

1、在叙事类文章中,通过叙事抒情,情依附于事,这种方法称之为“即事抒情”。如《她的中国心》,写一个日本战俘遗弃的一个小女孩,被中国母亲哺养大后,定居在中国,她将日本名字立花珠美改为中国名字乌云,并成了库伦草原的一名小学教师。文中有这么一段:“库伦缺柴,学校把配购的煤,挑好的分给她;过冬的菜窖,老师们总是提前给她挖好;旗里为了照顾她,专门为她盖了三间房,好漂亮,比得上北京的院宅!可她执意不去,带着礼品找教育局,找组织部,找旗委书记,硬是把房退了回去。/这些可能算不了什么,可要知道,饱受了百年欺凌和侮辱,劫掠与压迫的中国还穷啊!她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吞咽着屈辱和辛酸,以节俭和勤奋、自信和自尊一点一滴地营造着自己的家园,哺育着自己的孩子,并且还用她所能挤出的最甜的乳汁去哺育曾经吮吸过仇恨的另一个国家的孩子。只有妈妈才有这样深厚的爱,只有母亲才具有这种博大的胸怀。”

2、在描写类文章中,通过描写人、景、物来抒发感情,情依附于景,这种方法称之为“借景抒情”,或者“寄情于人”、“寓情于物”。如冰心的《笑》:“笑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有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里表面是写景状物,包含的却是深切的情感和纯洁的爱。这就是“借景抒情”。郭沫若的《银杏》:“你的枝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清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你为多少庙宇戴上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穷苦人民撑出了清凉的华盖。”作者借对银杏的赞美而歌颂一种端直、无私的品格。这就是“寓情于物”。鲁迅《藤野先生》中对“清国留学生”们的辫子的描写,由于使用了“形成一座富士山”、“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讽刺性的比喻,表现了作者对这些醉死梦生的留学生的轻蔑和讥讽。这就是“寄情于人”。

3、在议论类文章中,通过议论抒情,情依附于理,这种方法称之为“说理抒情”。如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当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当拍掌欢迎它。举起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纯粹抒情的文章是不存在的,所以教材中使用了“抒情性文体”的字眼。它实际上是特指抒情诗、抒情散文。在抒情诗中,它的抒情总是比较直接、鲜明、强烈的。如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成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作用:就作者而言,是抒发情怀;就文本而言,是以情纬文;就读者而言,是陶冶情操。

(四)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要有个性风采;③要健康向上;④要自然和谐;⑤要生动具体;⑥要丰富细腻。

二、抒情的方法

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情有所感,不能无所寄;意有所郁,不能无所泄。”泄意寄情,于是就有了抒发主观情感之作。但人们对于所接触的人、事、景、物等客体,各自的主观感受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个笑话说,有3个暖饱无忧的绅士老爷,附庸风雅,赏雪吟诗:“大雪纷飞满地,尽是皇家瑞气。惟愿再下三月„„”一个冻得要命的穷汉听到后破口大骂:“放你娘的狗屁。”所谓“像随心变”就是这个道理。

抒情的方法,大而言之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就是直截了当地表露、倾诉自己的感情,即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中有的是赞美、是歌颂,有的是控诉、是抨击。如《白杨礼赞》,开头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又写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

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就是赞美的抒情。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就是控诉的抒情。

2、间接抒情:就是针对或凭借一定的外物,曲折地抒发感情,即托物咏怀、托物言志。感情的抒发不是直接地突现在字面上,而浸透在叙述、描写、议事、论理的过程中。这种抒情方法,前面已有阐述和举例,这里不再画蛇添足。

三、抒情的要求

简单地说,抒情时应当做到:①情趣健康;②真挚自然;③生动具体。不管你采用哪种方法来抒发感情,都要做到健康自然、真挚具体,不要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第五节 议 论

一、议论的含义、作用和要素

1、含义:所谓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发表评论或意见,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的评论。

2、作用:议论可以分为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和议论性文章中的议论两种。在记叙性文章中,议论只是一个判断。作者通过议论,表明对人物、事物或某些景物的认识、评价。例如“这桂花太素太雅,这清香太浓太纯了。”由于它不需要论证,并且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因而它在文章中的

作用主要是抒情。在议论性文章中,议论是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展开,用以直接表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阐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它的作用是表明主张、阐述事理。简单地说,它的作用: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抒情;在议论文中主要是论理。

3、要素:一篇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议论同样包含这三个要素。那么,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什么是论证呢?

①论点:文章中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文章对论点的要求:一是正确。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必须客观、真实,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比方说:“犯错误的青年都是聪明好动的青年,只要把他们教育过来,就都会有所作为。”这个观点显然有片面性。因为不聪明好动的青年不一定百分之百不犯错误,犯过错误教育过来的青年也不会百分之百有所作为。二是鲜明。对问题或事物表明看法和主张时,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吞吞吐吐,不能模棱两可。三是集中。一是议论事物是不可贪大求全,集中阐明一个论点就行了。二是论证过程中不能偷换论题或者转移论题。

②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或作者建立自己的观点的理由和依据。要求:一是要真实可靠。如果是事实论据,必须确有其事,不能道听途说,凭空编造。如果是理论论据,不能以照抄书本为满足,必须是经过检验的真理。虚假的论据不仅不能证明任何观点,而且往往会不攻自破。二是要典型有力。要尽可能地选择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材料来说明论点。例如鲁迅在论“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这个论点时举了一个例子,辛亥革命时的绍兴革命军都督王金发曾经抓住了杀害秋谨的谋主,并且想为秋谨报仇。后来却因“不应再修旧怨”的理由而放了他。最后王金发被袁世凯枪杀了,促使袁世凯杀他的正是被他释放的杀害过秋瑾的谋主。这个事例非常典型,而且有力地证明了“不打落水狗会误人子弟”这个论点。三是论据与论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论据与论点之间只有似是而非甚至根本没有联系,那么就不能由论据引出论点,也不能达到论证的目的。

③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的要求:一要坚持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议论文中,材料所能说明的问题以及观点所能统率的材料,应当是统一的。如果作者提出的是某一观点,而材料所能证明的却是另一观

点,或者材料不能完全揭示观点的内涵等,有此情形之一,论据就很难证明论点。二是推理必须合乎逻辑。论证过程中离不开推理,要推理就必须遵循逻辑规律,遵守推理规则,不能强词夺理。三要安排好论证顺序。论证顺序既有逻辑问题也有方法问题。根据什么样的思路进行论证才能把道理说清楚,才有说服力,这是逻辑问题;采取什么方法安排材料,则是方法问题。比如文章中的材料之间有平行关系也有递进关系和因果关系,作者一定要妥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先后次序和主次详略。

④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确立了论点,是解决了“证明什么”的问题;选好了论据,是解决了“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而研究论证的方法,则是为了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务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与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这里所说的“心与理合”指的是论点与论据必须统一,“辞与心密”指的是论证中必须把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论证是把论据和论点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它应当使论据能够充分地、有力地阐明观点;同时它还应当为论点服务,使论点能够统率论据。一篇议论文,即使论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可靠,而论证却逻辑混乱,杂乱无章,它也会因科学性不足而缺乏说服力。

二、论证的类别

两类:一是立论,又叫证明。即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是正确的,从而把论点建立起来的议论形式。二是驳论,又叫反驳。即批驳对立的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从而驳倒对方的议论形式。

三、论证的方法

1、立论的方法

立论的方法又称证明的方法,即用事实或事理说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立论的方法很多,这里只讲最主要的三种。

①演绎法:由一般规律推论到个别事物的论证方法,即用已知的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性的论点。因为它是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又叫“事理论证”。例如陈毅的《关于红与专问题》:“学好专业是一个学生的政治任务,培养出大量专家,就是学校的政治任务,因为今天我们的国家需要几百万具有各种专门知识、精通本行业务的专门建设人才,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艺术院校就都是培养各方面的专家的。”这段推论中,“今天我们的国家需要几百万具有各种专门知识、精通本行业务的专门建设人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是推理的大前提;“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艺术等院校就都是培养各方面的专家的”,这也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推论的小前提。学好专业是一个学生的政治任务,培养大量人才是学校的政治任务则是运用推演法推论出来的论点。

②归纳法:从个别事例中推论出一般规律的论证方法,即由若干事例推出一个一般性或共同性的结论。因为它用事实作依据,举例说明论点,所以又称“事实论证”。例如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用的就是归纳法。文章先说俄国沙皇是纸老虎,二月革命一阵风就把它吹走了;希特勒、墨索里尼是纸老虎,中国皇帝是纸老虎,日本帝国主义也是纸老虎,它们都被证明“并没有什么力量”,最后说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帝国主义也是纸老虎,它们也将被证明总有一天要失败。文章通过列举一系列典型事例,证明并得出一个结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种论证方法,就叫归纳法。

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就在于推理的形式恰好相反。一个由个别到一般,一个由一般到个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张三的成绩很好,李四的成绩很好,王五的成绩也很好,我们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很好。”这是用的归纳法。“我们班同学的写作都很高,某某自然也不例外。”这是用的演绎法。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去推论论点时,都有必须注意大前提的正确性。以免出现如冯梦龙《笑府》中所描写的“万字万画”那样的笑话。

③类比法:从已知的特殊事物推论到相类的特殊事物的论证方法。它的逻辑推理形式是由特殊(个别)到特殊(个别)。例如:已知——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有空气,有水分,有气候变化,有生物。/相类——火星是太阳

系的行星,有空气,有水分,有气候变化,/论断——所以火星上也有生物。当然,这个论断是否正确还有待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去证实。但在逻辑推理上,这是类比法的正确运用。

运用类比法必须遵循两个条件:一是所举的类似占应当是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不是偶有表面现象;二是被类推的前提必须反映类比事例的共性,类推出的事物性质不能包含与结论相矛盾的因素。例如甲乙同年、同乡、同校、同班,这都是类似之处。如果拿这些同类特点作比较,因甲成绩优异考上了湖南大学,就推断乙也必定考上湖南大学,这个结论就未必正确。因为甲乙类比的特点,不是属于固有的本质属性,而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这种类比违反了第一个条件,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又比如甲乙上学时的班次相同,教师相同,教材相同,学习时间相同,智商也相当,可是甲刻苦乙贪玩,如果类比时忽略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因为甲考上了大学就推断乙也必定能考上大学,这就违反了第二个条件,犯了类推不当的逻辑错误。因为甲乙的情况并不完全具有共性,乙的特性同“必定成绩好,能考上大学“的结论发生了矛盾。

2、反驳的方法

反驳就是用事实或道理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以说明和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它实际上是一种反证法。其方法是: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三种。

①反驳论点。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是不能成立的。它分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两种。直接反驳是用确凿的事实或一般原理从正面直接证明对方论点的荒谬。间接反驳不直接涉及错误论点,而是从侧面或反面来驳斥对方,从而确定对方论点是错误的。间接反驳又分独立证明和归谬法两种。⑴独立证明的方法是从反面着手进行反驳,即先设立一个与对方的论点相反的论点,然后证明与对方相反的这个论点是真实而正确的,那么对方的论点肯定就是错误的了。⑵归谬法也不直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而是先假定对方的错误论点是正确的,进而按照逻辑规律进行合理的引申,推导出荒谬的结果,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

②反驳论据。就是证明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从而使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因为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驳倒了论据,论点就站不住脚了。

③反驳论证。就是从逻辑推理入手,揭露对方错误的推理论证,从而使对方的证明不能成立。

思考与练习:

1、结合具体文例,说明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的基本特点及其应当注意的事项。

2、掌握各种描写手法的基本要求,理解不同描写类别的相互关系。

3、结合具体文例,说明“情”与“事”、“情”与“景”、“情”与“理‘的关系。

第二章 表达方式

什么叫表达方式?作者在写作时用来把知识信息、认识感受、思想感情写进文章并传递给读者的方式方法,叫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反映客观事物、表现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手段,它是文章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语言是文章内容形成的基本要素)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对于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散文家秦牧就曾经说过:“我们的笔墨,有时应该像怒潮奔马那样的豪放,有时又要像吹箫踏月那样清幽;有时应该像咚咚雷呜的战鼓,有时又应该像寒光闪闪的解剖刀„„努力学习掌握这样的文字功夫,描绘事物时,形象生动;倾注感情时激越感人;发挥议论时,鞭辟入里;而且像云母在石头里闪闪发光一样,妙语,警句,精彩的譬喻,贴切的描绘,也能够在整篇作品里闪闪放光。在思想内容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这样,也就能够较大程度地发挥作品的艺术力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五种。

第一节 叙 述

一、叙述的含义、要素与种类

1、叙述的含义: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就是叙述。

2、叙述的要素:就是叙述过程中必须交代的因素,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新闻写作把它归纳为“5个W ”: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何故) 和how(如何) 。在叙述文中,人、事、时、地是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

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和故事演变、推进的时间。时间(年月日,时分秒)的交代视文章的需要,可虚可实,可明可暗。如鲁迅的《阿Q 正传》

第七章:“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 将搭连卖给赵白眼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的河埠头。”这个时间到关重要,它指的是1911年11月4日,即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第25天。这一天杭州被民军占领了,绍兴府也宣布光复。所以举人老爷逃到乡下未庄来了。由此引出阿Q 要革命而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的故事。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反映的是俄国整个沙皇时代小人物的心理状态,因此无需点出具体时间,只是泛指“有一个挺好的傍晚”。鲁迅的《药》则仅仅以几个士兵“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来暗示故事发生在清代。地点(社会背景或具体地点)的交代也可以有虚有实。一般来说,反映真人真事的作品,其地点必须真实,新闻报道尤其如此。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一九三四年二月,我利用寒假,专程由北平赴上海,去探望阔别已久、殷切怀念的鲁迅先生。„„我直接落脚在当年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他的寓所——大陆新村九号。”从哪里到哪里,住在什么地方,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虚构的文艺作品,地点的揭示往往比较虚。鲁迅《药》中的“古□亭口”,就是暗指秋瑾烈士就义的地方——绍兴古轩亭口。有些文学作品中也写真实地点,如《促织》中的华阴(陕西东部)县和《竞选州长》中的纽约州。地名虽然真实,但未必有实在的用意。总之,反映真人真事的文章中的地点是真实可靠的;虚构的作品,不管是真实地名还是虚拟地名,都只能作为典型环境的“缩影”来理解。

人物:即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人。人物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一般都包含三个要素:身份、性格和外貌。叙述过程中对人物的介绍都是概括性的,用较少的文字,给人以总的印象。它不像描写那么细致,那么栩栩如生。如《二六七号牢房》中对“老爸爸”的介绍:老爸爸名叫约瑟夫•贝舍尔,是一个60岁的老教员、教师联合会的主席。他比我早85天被捕,由于草拟一个准备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改进学校教育的计划而得了个“阴谋反对德意志帝国”的罪名。对外貌的介绍也是概括性的。如《项链》中写罗瓦赛尔戴上一条假项链去参加晚会:“晚会到了。罗瓦赛尔太太十分成功。她比所有女人都漂亮,又优雅又妩媚,笑容满面,快活得发狂。”这些都只有客观的叙述,没有或很少有艺术描写的成份。

事件:就是故事。交代事件就要说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起因(原因)与结果,要有始有终。比如《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华阴本无蟋蟀,由于县令诌媚上官,宫庭便要华阴常供蟋蟀,这就是故事的起因。由成名为里正,自寻蟋蟀,得后又失,失后复得,为故事的发展。最后成名“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3、叙述的种类:可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详细)叙述两种。概括叙述是对人或事作简要的介绍,只求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例如《背影》的开头:“„„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几句话概括地叙述了自己家中的变故,至于祖母是怎么死的,父亲的差使是怎么交卸的,“我”是怎样从北京到徐州的,都没有具体叙说,这就是概括叙述。具体(详细)叙述是细微地刻划人、事,以求给人以生动的感觉。《背影》第四段写父亲从南京渡江到浦口,送“我”上车的情景:“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段文字看起来似乎琐碎,其实写出了父亲的慈爱,爱得连“我”都嫌他“迂”了。这就是具体(详细)概括。

二、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要求有三点:头绪清楚,交代明白,掌握好人称。其中“人称问题”尤为重要。

什么叫人称?作者向读者叙述时所站立的角度,就叫人称。文章叙述的主体只能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以“我”的口气进行叙述,“我”是事件的经历者或目击者。在反映真人真事的文章中,“我”即作者。如鲁迅的《风筝》、朱自清的《背影》。在虚构的作品中,“我”便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如鲁迅的《祝福》、茹志鹃的《百合花》。以“我”来叙述故事,可以给人以直观的印象,容易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写法的局限则在于“我”的见闻和行踪。不能写“我”看不见、听不到的事,不能对自己的肖像作描写,也不能刻划别人的心理活动。第三人称的写法是作者站在“局外”的客观的立场,以第三者的口气向读者述说“他”或“他们”的故事。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是一个全知全能全觉的角度,它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天南海北,古往今来,都可以反映。它的缺点就在于缺乏第一人称那种亲切感,也不便于作者大段地抒情。

曾经有人提出第二人称“你”的叙述角度问题。其实,第二人称的叙述方法是不存在的。例如:“亲爱的朋友,当你早晨坐上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这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片断,而全文采用的仍然是第一人称。这里只是转向读者,以读者为对象提出问题,让读者思考。而且问题的提出还是站在“我”的立场上。所以这篇文章只能看作是第一人称而不是第二人称。

再看《这样的战士》:“你的排——是部队的前卫排,而你——是排的先头尖兵。/天刚黑,战斗就在马村打响了。敌人用炽热的火力封锁你前进的开阔地。无数带着火光的子弹在眼前乱飞。你端着机枪冲过去。突然,子弹打进你的腹部,你倒下了。带着伤,你还往前爬。紫黑色的血迹拖得长长的,印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这篇文章自始至终用的是“你”(即何大庆)。作者不是在写自己的经历,显然不是“我”的立场。事实上,作者是在讲别人的事迹,作者的立场是第三者,只不过没有以“他”而是以“你”来称呼何大庆而已。如果改一下:“他的排——是部队的前卫排„„”完全无损于文

章的内容和表达。因此,此文仍然属于第三人称写法,只是为了表示亲切、敬佩而采用“你”的称呼罢了。

三、叙述的方式

叙述时为了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而一件事情不管如何的复杂,它总是依照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因此,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就是叙述顺序的基础。由于叙述时对事件与时间的关系处理不同,叙述的方法也就呈现出多种多样。顺叙、倒叙、插叙、分叙是叙述方式中的最主要的几种。

1、顺叙: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叙述方式。《水浒》第23回“武松打虎”一节就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前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在这段故事中,作者不断地强调时间:武松与宋江分手之后,“当晚投客店歇了”。休息一夜,“次日早”上了路,“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至此,开始进入打虎故事,先是在“当日晌午时分”到店里喝酒、吃肉,待到酒足食饱、再走上景阳岗时,已是“申牌时分”(下午4、5点钟)。接着遇上猛虎,打死老虎以后,“天色看看黑了”。等到猎户们抬了死虎和武松下山走进庄子时,已“点起五七个火把”,暗示已到夜深了。武松打虎是一个情节紧凑的故事,这种情形一般采用顺叙的方式。顺叙法的特点是脉络清楚,一贯而下。但有些事件时间跨度较大,掌握不好就会导致结构松散。其次,顺叙不是平铺直叙,不是记流水帐,它也要有波澜,有起伏,讲求详略得当。

2、倒叙:先叙述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的一种方式。《高山下的花环》就是先从出生于军人家庭的教导员赵蒙生在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了一等功,“我”去采访他,准备为他写一篇《将门虎子》的通讯写起,然后转由赵蒙生讲述他是如何从军部机关下放到连队当指导员,准备演一场“曲线调动”的戏。不想等到下调令时,部队奉命要上前线了。母亲把电话挂到了前沿指挥所,结果引起雷军长的勃然大怒。

战斗中,副连长靳开来、司号员小金、补充到九连的小战士“北京”、连长梁三喜都先后英勇牺牲,赵蒙生也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将军后代的尊严。战后评功受奖是后来的事却提到了小说的开头;战斗历程是先发生的事却挪到了后面。这就是倒叙。

倒叙实际上是顺叙的变形用法,即先写事件的结果,再写事件的起因、发展,最后写到结局,再与开头写出的结果相衔接、相呼应。倒叙的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波涛起伏,制造悬念,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不可故弄玄虚而滥用倒叙。另要注意,从倒叙转为顺叙的衔接处要有必要的过渡,免得让人摸不清头脑。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刻划人物、表达主题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这种叙述方法就叫插叙。由于插入的内容和方式的差异,插叙又可分为追叙和补叙。追忆过去的片断叫追叙;补充说明的片断叫补叙。例如鲁迅的《故乡》全文用的是顺叙。当母亲跟“我”提起闰土时,顺叙中断了:“这时候,我的脑子里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接着便叙述了一段童年闰土的聪明、活泼,以及我与闰土之间友谊的亲密、纯真。这种叙述方法叫插叙,更准确一点叫追叙。还有的插叙虽然写的也是往事,但带有说明来历的意思,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从此,树影斑驳的村道上,人们每天都看见吴吉昌弯着残废的手,拖着打伤的腿,艰难地跪在地上打扫。人们记得,这街道两旁的白杨树,还是几年前吴吉昌领回来的奖品。那时,县里要奖给他一辆自行车。他说成绩是大家的,要求改奖1000棵白杨树苗让全村人栽种。如今这些白杨树已经有碗口粗了。可是,为全村赢得这些荣誉树的人,却受到这样的折磨。„„”这中间插入的对白杨树来历的叙述,带有明显的说明性质。这就是补叙。

插叙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注意,插叙的内容要和文章的主旨有关,不能随意中断线索,也不宜插叙过长,以免冲淡气氛,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

4、平叙:把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平行地进行叙述的方法,叫平叙。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在叙述时常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

接着又叙一件,所以又叫分叙。这种方法在古典章回小说中表现为“花开并蒂,各表一枝”,在说书艺术中则表现为“此事暂且按下不表”等手法。这种叙述方法在《水浒》中俯拾皆是。例如鲁智深在菜园子里降伏了一群泼皮之后,正在他们面前舞弄他那枝62斤浑铁禅杖时,园子外面一声喝彩,于是林冲出场了。两人的相聚,马上就引出了林冲的故事。如果说这里再去回顾林冲的故事是属于追叙的话,那么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汴京城卖刀、智取生辰纲、怒杀阎婆惜、景阳岗打虎等等故事多数是异地同时发生的。108位英雄的故事各有自己的独立性,又因共同的命运将他们联结在一起,最后如百川汇海,由分而合,走向声势浩大的梁山泊大聚义的高潮。

运用平叙,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事件写得有条不紊,眉目清晰。但要注意:一是平叙的线索虽然是平行的,但这种“平行”是暂时的,最后的线索一定会交叉,并且合而为一。二是分别叙述时,一定把事情发生的时间交代清楚,末了还要很好地衔接起来 。

第二节 描 写

一、描写的含义、类别和要求

1、含义: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地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和叙述一样,都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二者的区别是,叙述着重于对人物、事件的介绍和交代,使之清楚明白;描写着重于对人物、景物的描绘与刻划,使之生动传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的鼻子冻红了”,这是叙述;“他的鼻子冻得像个胡萝卜”,这就是描写。

2、类别:描写的类别很多,运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从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从描写的风格上分,有白描、细描;从描写的方法上分,有动态描写、静态描写;从描写的角度上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要求:目的明确,形象逼真,新颖独创。

二、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一般可分为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容貌、服饰、表情、风度、姿态等等的描写。描写肖像是为了“以形传神”,借外貌展示人物的思想品格、脾气禀性。《故乡》里多次描写闰土的外貌:(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焦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穿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是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对少年闰土,鲁迅没有描写他的头发、眉毛、眼神、长相,只是用“紫色的圆脸”表明他的健壮;用头上戴的毡帽、颈上套的银项圈说明他所受到的疼爱。中年闰土那灰黄的脸色、深深的皱纹、红肿的眼睛、破旧的毡帽,表明了艰辛、劳累、破产已经把他彻底压垮了。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时间的推移和境遇的变迁,给人的肖像所留下的痕迹。

行动描写: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人物的行动是人物内在思想感情支配下的活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通过行动描写来刻划人物,这是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例如,阿Q 在未庄原是个被人瞧不起、处处受凌辱的人物,而他对自己的低贱地位很不甘心。后来他进城打工赚了点外快,回来后很想摆摆阔气。鲁迅用了这样一个行动描写:“但阿Q 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这里,不仅写出了阿Q 在做什么(付钱打酒),而且还描写了他是怎么样做的,“满把银的铜的在柜台上一扔”,一个扔字就显示了阿Q 的“财大气粗”的神气,揭示了他急于炫耀阔气的可

笑心理。同样是买酒,鲁迅还描写了另一个人物——孔乙己:孔乙己一进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人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读书人”偷书挨了打,被人耻笑,本是很丢面子的事,为了维护自尊,他仍然要做出读书人的斯文动作:“排出九文大钱”。

语言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包括独白和对话。独白是通过人物的自言自语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刻划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独白往往有一个假托的对象,似乎是在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对象说话。因此,独白不仅要受独白者的思想情绪的制约,还要受到假托对象的制约。契诃夫的《凡卡》中9岁的小主人公伊凡•茹科夫写给他爷爷的那封信,实际上就是小凡卡的内心独白。信的内容一方面要受到凡卡自己生活境遇、思想情感的制约,还要受到他的爷爷、65岁的守夜人的制约。就是说,爷爷是他唯一的亲人,是唯一疼他爱他并有可能把他从苦难深渊中解救出动的人,所以他才写出了自己心中的冤屈和期待,并且郑重其事地把它投进邮箱,寄给“乡下的爷爷”。对话,是通过两个人或几个人的交谈来刻划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对话可以用来交代事件线索,发展故事情节,但主要还是用来刻划人物性格。独白也好,对话也好,人物的语言都要求个性化,要符合人物的地位、身份、年龄、经历、教养、气质等,要“严格按着主人公的本性去说完要说的话”,“不可将主人公和作者浑在一起”(高尔基语)

心理描写:即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描写的“内向化”、“深刻化”。心理描写多种多样,它可以通过作者的直接描述,向读者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自言自语,即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通过梦境、幻觉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吴吉昌无医无药,生命垂危,看来是没有指望了。老伴悄悄地为他安排后事。她用灰水染了一块布,裁制老衣,一边裁一边伤心地想着:老伴生平爱的是棉花,总不能让他穿着破衣烂衫死去。买不起棺材,农村又无法火葬,家里还有一对大瓮,合在一起,让老伴蜷缩着躺在里面罢。”这就是直接心理描写。《大

坂》:“他梦见了一座冰雪砌成的大厦。„„他看见了妻子。他走过去,想用双臂接住她。但却飘忽难即。他眼前闪过一道金黄色的电光,一个赤裸着胖乎乎的小孩在正午的太阳地里爬着。满天的星斗都深不可测地望着他。妻子也用那星斗般的眼睛望着他。”这里通过梦境描写,揭示了一个地质工作者对他第二次流产的妻子的思念和很想有个胖小子的内心思想。这就是间接心理描写。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景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自然风景描写:以自然风景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它常常是作者借以说明环境、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好的自然风景描写不仅能真实地表现风景风物,给读者以亲历其境的感觉;而且能点明时间、地点,显示人物的身份、心情,有效地衔接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更重要的还能烘托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如《儒林外史》第一回写王冕在七泖湖畔放牛:“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燥。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里天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作者写雨后荷花,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衬托王冕的冲淡闲远的襟怀,从而突出他那清高脱俗的性格。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它不但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还可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的作用。例如《药》中关于刑场的描写:“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这段环境交代,就显示出了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

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下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这个画面除了人物的活动外,往往还包含景物。它与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描写的区别是,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是以静态描写为主,场面描写(包括劳动、战斗、聚会等场面)则是以刻画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活动为中

心,以动态描写为主。《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场面描写,《挥手之间》中毛泽东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时的场面描写等等,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活动。

三、细描和白描

1、细描:以细腻的笔法,精细地描绘人或物。其特点是较多地借助各种修辞手段,或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或细致入微地刻划事物。如《祝福》:“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受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是一个乞丐了。”这段文字细致地描绘了祥林嫂的头发、神色、眼珠和她手中的竹篮、破碗和竹竿。这是细描。

2、白描:以质朴的文字,寥寥数笔地勾勒出人或物的特征。其特点是不尚修饰,较少使用形容词、修饰语。《藤野先生》:“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除下帽来,油光查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对醉死梦生的“清国留学生”的描写,虽然只写了几条辫子,却写出了国家的衰微和民族潜伏的危机。

四、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1、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即直接地正面地去描写人、景、物。上面所举的例子,除了吴吉昌的老伴为病危的吴吉昌安排后事的那段描写,相对吴吉昌来说是间接描写外,其余的都是直接描写。

2、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即不直接对被描写对象进行描写,而是通过他人的观察、口述等方式以达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又称为“烘云托月”。如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以上为叙述)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以上为正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以上为侧面描写)

第三节 说 明

一、说明的含义、内容与作用

1、含义: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把事物的形态、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经历、特点等等表述明白,这就是说明。

2、内容:从定义上看,说明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说,被讲解、介绍、阐释的,除了人物之外,还可以是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楼阁器皿等具体实物,甚至是思想、文化、技术、经验等抽象事理。

3、作用:在记叙文中,它可以介绍背景材料、人物经历、环境方位、物体特点及功能等。在抒情和描写性散文中,它为写意、抒情、议论做铺垫。在议论文中,它可以交代情况、援用论据和作诠解注释。例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间插入一段背景材料:“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武帝刘秀曾于此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28宿,即刘秀的28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这段文字介绍了南阳的历史背景和战略地位,也为下面分析蒋介石极为重视南阳,指派白崇禧到此惨淡经营的原因,提供了依据。这是记叙文中的说明。《荷塘月色》是抒情散文,在描写了荷香月影之后,也插入了一段说明:“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

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的人不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这段说明为作者抒发对故乡无限眷恋的情思作了铺垫。在议论文中使用说明的有《包公不持一砚》:“当时贪污盛行,一些土豪劣绅为了升官发财结纳权贵,争相以精雕细刻的端砚作为行贿之物。”这段说明为下文包公离开端州时“突然江风大作,波涛汹涌,乌云蔽天”作了注脚。

二、说明的特点和方法

说明的特点有三个:解说性、知识性、客观性。这些特点不难理解,所以不多作解释。

说明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重点介绍六种:

1、定义说明:就是给事物下一个定义,用简练概括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并通过揭示概念内涵来说明概念的一种说明方法。例如什么是“神话”,《辞海》的定义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并非现代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古代生产力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借助幼稚的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

2、概括说明:把被说明的事物所属的范围及其共同特点指出来,使读者明确它所属的类别,以便对它的属性有全局性的了解。如:“老虎属哺乳动物,食肉类,毛黄色,有黑色斑纹。”“樟树,樟科,常绿乔木,叶子椭圆型或卵型,花白色略带绿色,结暗紫色浆果。”

3、分类说明:就是把说明的对象按同一标准划类,一类一类地说明。分类说明时要注意一次分类只能使用一个标准。如桌子,按用途分,可分为课桌、饭桌、办公桌;按形态分,可分为方桌、圆桌、条桌等等。不同类别不能混同在一起来说明,以免说不清。

4、举例说明: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食物从何处来》:“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为了说明“异养”现象,作者不可能列举所有的动物和微生物,于是采取了举例说明:“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

5、数字说明:它是一种运用确凿的数字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方法。例如《长寿的奥秘》:“一个动物的寿命相当于它的生长期的5倍到7倍。例如猫的生长期是1年半,猫的寿命就是8到10年;牛的生长期是4年,牛的寿命应该是20到30年。人类的生长期大致需要20到25年,人类可以活到100岁到175岁。”

6、比较说明:把两种或者更多的事物加以比较,来说明需要说明的事物的方法。有一篇介绍激光通讯的文章说:“利用激光通讯线路,一束光可以载一亿路电话。”为了让普通读者认识激光通讯的功能,作者把它与其他通讯线路作了比较:“人们一向认为,无线电通讯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可是激光通讯比它更先进。一根普通电话线,只能通三路电话;一条微波线路,可通十万路电话;而一条激光通讯线路,可以通一亿路电话。就是说,两亿人可以同时通过一条线路讲话而互不干扰,听得清清楚楚。

第四节 抒 情

一、什么是抒情?

(一)含义: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表现与抒发。

(二)表现:在不同的文体中,抒情的运用方法不同,表现也会各异。

1、在叙事类文章中,通过叙事抒情,情依附于事,这种方法称之为“即事抒情”。如《她的中国心》,写一个日本战俘遗弃的一个小女孩,被中国母亲哺养大后,定居在中国,她将日本名字立花珠美改为中国名字乌云,并成了库伦草原的一名小学教师。文中有这么一段:“库伦缺柴,学校把配购的煤,挑好的分给她;过冬的菜窖,老师们总是提前给她挖好;旗里为了照顾她,专门为她盖了三间房,好漂亮,比得上北京的院宅!可她执意不去,带着礼品找教育局,找组织部,找旗委书记,硬是把房退了回去。/这些可能算不了什么,可要知道,饱受了百年欺凌和侮辱,劫掠与压迫的中国还穷啊!她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吞咽着屈辱和辛酸,以节俭和勤奋、自信和自尊一点一滴地营造着自己的家园,哺育着自己的孩子,并且还用她所能挤出的最甜的乳汁去哺育曾经吮吸过仇恨的另一个国家的孩子。只有妈妈才有这样深厚的爱,只有母亲才具有这种博大的胸怀。”

2、在描写类文章中,通过描写人、景、物来抒发感情,情依附于景,这种方法称之为“借景抒情”,或者“寄情于人”、“寓情于物”。如冰心的《笑》:“笑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有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里表面是写景状物,包含的却是深切的情感和纯洁的爱。这就是“借景抒情”。郭沫若的《银杏》:“你的枝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清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你为多少庙宇戴上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穷苦人民撑出了清凉的华盖。”作者借对银杏的赞美而歌颂一种端直、无私的品格。这就是“寓情于物”。鲁迅《藤野先生》中对“清国留学生”们的辫子的描写,由于使用了“形成一座富士山”、“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讽刺性的比喻,表现了作者对这些醉死梦生的留学生的轻蔑和讥讽。这就是“寄情于人”。

3、在议论类文章中,通过议论抒情,情依附于理,这种方法称之为“说理抒情”。如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当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当拍掌欢迎它。举起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纯粹抒情的文章是不存在的,所以教材中使用了“抒情性文体”的字眼。它实际上是特指抒情诗、抒情散文。在抒情诗中,它的抒情总是比较直接、鲜明、强烈的。如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成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作用:就作者而言,是抒发情怀;就文本而言,是以情纬文;就读者而言,是陶冶情操。

(四)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要有个性风采;③要健康向上;④要自然和谐;⑤要生动具体;⑥要丰富细腻。

二、抒情的方法

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情有所感,不能无所寄;意有所郁,不能无所泄。”泄意寄情,于是就有了抒发主观情感之作。但人们对于所接触的人、事、景、物等客体,各自的主观感受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个笑话说,有3个暖饱无忧的绅士老爷,附庸风雅,赏雪吟诗:“大雪纷飞满地,尽是皇家瑞气。惟愿再下三月„„”一个冻得要命的穷汉听到后破口大骂:“放你娘的狗屁。”所谓“像随心变”就是这个道理。

抒情的方法,大而言之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就是直截了当地表露、倾诉自己的感情,即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中有的是赞美、是歌颂,有的是控诉、是抨击。如《白杨礼赞》,开头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又写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

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就是赞美的抒情。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就是控诉的抒情。

2、间接抒情:就是针对或凭借一定的外物,曲折地抒发感情,即托物咏怀、托物言志。感情的抒发不是直接地突现在字面上,而浸透在叙述、描写、议事、论理的过程中。这种抒情方法,前面已有阐述和举例,这里不再画蛇添足。

三、抒情的要求

简单地说,抒情时应当做到:①情趣健康;②真挚自然;③生动具体。不管你采用哪种方法来抒发感情,都要做到健康自然、真挚具体,不要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第五节 议 论

一、议论的含义、作用和要素

1、含义:所谓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发表评论或意见,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的评论。

2、作用:议论可以分为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和议论性文章中的议论两种。在记叙性文章中,议论只是一个判断。作者通过议论,表明对人物、事物或某些景物的认识、评价。例如“这桂花太素太雅,这清香太浓太纯了。”由于它不需要论证,并且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因而它在文章中的

作用主要是抒情。在议论性文章中,议论是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展开,用以直接表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阐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它的作用是表明主张、阐述事理。简单地说,它的作用: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抒情;在议论文中主要是论理。

3、要素:一篇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议论同样包含这三个要素。那么,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什么是论证呢?

①论点:文章中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文章对论点的要求:一是正确。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必须客观、真实,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比方说:“犯错误的青年都是聪明好动的青年,只要把他们教育过来,就都会有所作为。”这个观点显然有片面性。因为不聪明好动的青年不一定百分之百不犯错误,犯过错误教育过来的青年也不会百分之百有所作为。二是鲜明。对问题或事物表明看法和主张时,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吞吞吐吐,不能模棱两可。三是集中。一是议论事物是不可贪大求全,集中阐明一个论点就行了。二是论证过程中不能偷换论题或者转移论题。

②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或作者建立自己的观点的理由和依据。要求:一是要真实可靠。如果是事实论据,必须确有其事,不能道听途说,凭空编造。如果是理论论据,不能以照抄书本为满足,必须是经过检验的真理。虚假的论据不仅不能证明任何观点,而且往往会不攻自破。二是要典型有力。要尽可能地选择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材料来说明论点。例如鲁迅在论“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这个论点时举了一个例子,辛亥革命时的绍兴革命军都督王金发曾经抓住了杀害秋谨的谋主,并且想为秋谨报仇。后来却因“不应再修旧怨”的理由而放了他。最后王金发被袁世凯枪杀了,促使袁世凯杀他的正是被他释放的杀害过秋瑾的谋主。这个事例非常典型,而且有力地证明了“不打落水狗会误人子弟”这个论点。三是论据与论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论据与论点之间只有似是而非甚至根本没有联系,那么就不能由论据引出论点,也不能达到论证的目的。

③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的要求:一要坚持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议论文中,材料所能说明的问题以及观点所能统率的材料,应当是统一的。如果作者提出的是某一观点,而材料所能证明的却是另一观

点,或者材料不能完全揭示观点的内涵等,有此情形之一,论据就很难证明论点。二是推理必须合乎逻辑。论证过程中离不开推理,要推理就必须遵循逻辑规律,遵守推理规则,不能强词夺理。三要安排好论证顺序。论证顺序既有逻辑问题也有方法问题。根据什么样的思路进行论证才能把道理说清楚,才有说服力,这是逻辑问题;采取什么方法安排材料,则是方法问题。比如文章中的材料之间有平行关系也有递进关系和因果关系,作者一定要妥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先后次序和主次详略。

④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确立了论点,是解决了“证明什么”的问题;选好了论据,是解决了“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而研究论证的方法,则是为了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务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与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这里所说的“心与理合”指的是论点与论据必须统一,“辞与心密”指的是论证中必须把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论证是把论据和论点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它应当使论据能够充分地、有力地阐明观点;同时它还应当为论点服务,使论点能够统率论据。一篇议论文,即使论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可靠,而论证却逻辑混乱,杂乱无章,它也会因科学性不足而缺乏说服力。

二、论证的类别

两类:一是立论,又叫证明。即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是正确的,从而把论点建立起来的议论形式。二是驳论,又叫反驳。即批驳对立的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从而驳倒对方的议论形式。

三、论证的方法

1、立论的方法

立论的方法又称证明的方法,即用事实或事理说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立论的方法很多,这里只讲最主要的三种。

①演绎法:由一般规律推论到个别事物的论证方法,即用已知的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性的论点。因为它是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又叫“事理论证”。例如陈毅的《关于红与专问题》:“学好专业是一个学生的政治任务,培养出大量专家,就是学校的政治任务,因为今天我们的国家需要几百万具有各种专门知识、精通本行业务的专门建设人才,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艺术院校就都是培养各方面的专家的。”这段推论中,“今天我们的国家需要几百万具有各种专门知识、精通本行业务的专门建设人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是推理的大前提;“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艺术等院校就都是培养各方面的专家的”,这也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推论的小前提。学好专业是一个学生的政治任务,培养大量人才是学校的政治任务则是运用推演法推论出来的论点。

②归纳法:从个别事例中推论出一般规律的论证方法,即由若干事例推出一个一般性或共同性的结论。因为它用事实作依据,举例说明论点,所以又称“事实论证”。例如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用的就是归纳法。文章先说俄国沙皇是纸老虎,二月革命一阵风就把它吹走了;希特勒、墨索里尼是纸老虎,中国皇帝是纸老虎,日本帝国主义也是纸老虎,它们都被证明“并没有什么力量”,最后说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帝国主义也是纸老虎,它们也将被证明总有一天要失败。文章通过列举一系列典型事例,证明并得出一个结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种论证方法,就叫归纳法。

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就在于推理的形式恰好相反。一个由个别到一般,一个由一般到个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张三的成绩很好,李四的成绩很好,王五的成绩也很好,我们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很好。”这是用的归纳法。“我们班同学的写作都很高,某某自然也不例外。”这是用的演绎法。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去推论论点时,都有必须注意大前提的正确性。以免出现如冯梦龙《笑府》中所描写的“万字万画”那样的笑话。

③类比法:从已知的特殊事物推论到相类的特殊事物的论证方法。它的逻辑推理形式是由特殊(个别)到特殊(个别)。例如:已知——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有空气,有水分,有气候变化,有生物。/相类——火星是太阳

系的行星,有空气,有水分,有气候变化,/论断——所以火星上也有生物。当然,这个论断是否正确还有待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去证实。但在逻辑推理上,这是类比法的正确运用。

运用类比法必须遵循两个条件:一是所举的类似占应当是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不是偶有表面现象;二是被类推的前提必须反映类比事例的共性,类推出的事物性质不能包含与结论相矛盾的因素。例如甲乙同年、同乡、同校、同班,这都是类似之处。如果拿这些同类特点作比较,因甲成绩优异考上了湖南大学,就推断乙也必定考上湖南大学,这个结论就未必正确。因为甲乙类比的特点,不是属于固有的本质属性,而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这种类比违反了第一个条件,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又比如甲乙上学时的班次相同,教师相同,教材相同,学习时间相同,智商也相当,可是甲刻苦乙贪玩,如果类比时忽略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因为甲考上了大学就推断乙也必定能考上大学,这就违反了第二个条件,犯了类推不当的逻辑错误。因为甲乙的情况并不完全具有共性,乙的特性同“必定成绩好,能考上大学“的结论发生了矛盾。

2、反驳的方法

反驳就是用事实或道理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以说明和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它实际上是一种反证法。其方法是: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三种。

①反驳论点。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是不能成立的。它分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两种。直接反驳是用确凿的事实或一般原理从正面直接证明对方论点的荒谬。间接反驳不直接涉及错误论点,而是从侧面或反面来驳斥对方,从而确定对方论点是错误的。间接反驳又分独立证明和归谬法两种。⑴独立证明的方法是从反面着手进行反驳,即先设立一个与对方的论点相反的论点,然后证明与对方相反的这个论点是真实而正确的,那么对方的论点肯定就是错误的了。⑵归谬法也不直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而是先假定对方的错误论点是正确的,进而按照逻辑规律进行合理的引申,推导出荒谬的结果,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

②反驳论据。就是证明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从而使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因为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驳倒了论据,论点就站不住脚了。

③反驳论证。就是从逻辑推理入手,揭露对方错误的推理论证,从而使对方的证明不能成立。

思考与练习:

1、结合具体文例,说明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的基本特点及其应当注意的事项。

2、掌握各种描写手法的基本要求,理解不同描写类别的相互关系。

3、结合具体文例,说明“情”与“事”、“情”与“景”、“情”与“理‘的关系。


相关内容

  • 播音主持专业
  • 播音主持专业 一.专业性质 在广播电视传播活动中,播音是重要的环节,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简括为"传播前沿""中介工序""联系纽带".它是播音员的创造性劳动完成的.广播电视播音是在话筒前进行的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简略而言,其创作特点有:有声性 ...

  • 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动漫衍生产品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 670111 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动漫衍生产品美术设计)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动画学院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2.课程教学目的 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系统.科学地将三大构成基本概念.原理及在专业中的应用技能进行整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基础,并结 ...

  • 暧昧的日本人--日本人的语言表现和审美意识
  • 型啦星已一一L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I学术论坛 暧昧的日本人 --日本人的语言表现和审美意识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秦音 [摘要]本文探讨了日语的语言表现同El本人审美之间的因果联系,暧昧的El语反映了El本人追求和谐之关,不完全之美和朦胧暧昧的审美意思. [关键词]暧昧语 ...

  • 2014年小学语文课标试题
  • 小学<新课程标准>答题作业 学科: 姓名: 逸夫艺术小学 2014年丛台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学校: 姓名: 一.填空. 1.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 能力,提升学生的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 的 . 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自己整理打印版)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 杨传益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 ...

  • 职场口才艺术的认识
  • <职场口才艺术>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文章来源于张海翔博客:http://www.51koucai.com/ <职场口才艺术>是面向高职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其它类型大专层次相关专业的一门通识课.本课程是口才学基本原理和实践在市场经济 ...

  • 胜任力词典
  • 胜任力词典 成就和行动 .................................................................................. 2 表1:成就导向的评量表 ......................................... ...

  • 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
  • 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 [教学要点] 1.继续讲解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表现手法 2.课堂训练. 3.规律方法总结. [教学内容] 一.回顾上节所讲内容,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 二.继续讲解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及技巧. III .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试题来 ...

  •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整理精校版)
  •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 高考二轮复习 0202 10:47 ::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 [教学要点] 1.继续讲解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表现手法 2.课堂训练. 3.规律方法总结. [教学内容] 一.回顾上节所讲内容,导入 ...

  • 讽刺与幽默漫画大纲1
  • 讽刺与幽默漫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 2.层次与学制:本科 3.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绘画专业漫画方向选修课程. 4.总学时:24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12 实践学时:12 5.学期与周学时:3年级.周学时4学时 6.适用专业:绘画专业漫画方向 7.执笔人:李鹏 8.审阅人: 二.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