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生压力之不同(下)

2012年7月4日   A31:A31-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薛涌

□薛涌

上篇谈到,我女儿每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超过三四个小时,而这主要是受到外在压力的影响。下面着重分析一下。

我们当初是以“孟母三迁”的精神精心给女儿选了一个顶尖学区。现在回头看,最满意的地方还不在于好学校里优异的教学和师资力量,而是时时刻刻包围着孩子的社会文化气氛。在差的学区,聪明的孩子经常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被讥笑为“老师的宠物”、“书呆子”,不受同伴欢迎。不久前碰到一位中国母亲,她的儿子很聪明,所在的学区虽不突出,但在全美“最聪明”的“大波士顿”地区,也算中上等了。可惜,即使在那里,她儿子只能“装傻”,以求被同伴接受。女儿的学校环境则大为不同。聪明的孩子“社会地位”比较高,更受同伴的尊重。她刚转学过来时也一度受到排挤,但一年后就在同学群体中由边缘进入中心。这当然仰仗她的种种社会技能,但和她功课突出也有密切关系。学业和“社会地位”一旦挂钩,就给了她追求优异的压力。

举例而言。学校的各门课程,都鼓励学生们做项目。这些项目,常常要求学生们自发组成团队集体完成,最后打分也是集体分数。孩子们很快就发现,怎么组织团队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力比较低的孩子,找个聪明的伙伴,对自己的成绩有决定性意义。这样,女儿因为能给自己的小组带来A,就成为大家的争夺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她无论在哪个小组,都会扮演领导、组织者的角色,责任越来越大。许多后进生,习惯于把一切都交给几个领头的孩子,自己跟着白拿A。女儿则事无巨细都要操心。这样,即使大家同在一个学校,有的孩子功课在放学前就基本完成,回家主要是玩;女儿则夜以继日地忙这忙那。这也是她人气越来越高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学习方式,在聪明的孩子之间也形成了区别。比如,有的中国家长过分强调分数,孩子虽然也是优等生,但不合群,很难相处。当这样的孩子领导一个小组时,往往锱铢必较,一方面和后进生过不去:凭什么我干活你跟着拿分?另一方面也容易和其他聪明孩子发生冲突。因为大家常常为谁出风头而争执不休。有时,老师不得不找到性情温和的女儿:“另一个小组成员之间无法合作了,你能否和其中的一位优等生对换位置? ”女儿每次也都不辱使命。让我感到欣慰的,倒不是女儿能够拿A,而是她总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托。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成为领导者首先意味着接受人们的信托。美国高中毕业班的顶尖学生,即毕业致辞人,并不仅仅分数出众,而且也是师生们选出来的,是大家觉得可以信托的人。

许多中国家长可能会觉得,这种小组学习法,太强调集体,太过平均主义,把大家搞得都一样,忽视了个人能力的发展。中国的应试教育,考的都是孩子的个人能力,讲究的是如何拼掉竞争对手,与谁合作并无关系。高考其实就是一场零和游戏,别人考了高分,就等于你考了低分。人家赢了就等于你输。基于这种高考指挥棒经验的中国家长,对于美国式的集体主义自然会产生误解。从小女的经验看,小组一起做项目,表面上确实是鼓励大家共同进步,都拿一样的成绩。但实际上,后进生习惯于依赖优等生,一切交给人家去做,丧失了锻炼的机会。而优等生则不停地磨练自己,功课繁重,进步也甚快。久而久之,双方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社会技能,包括组织力和领导力。现代社会是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不管是微软也好,苹果也好,都不仅仅是盖茨、乔布斯一个人,更是运转优异的企业组织。哪怕是乔布斯这种性情乖张之士,也能笼络一批死心塌地的追随者。怪不得盖茨说,如果把我们的人才挖走,微软就成了二流公司。

中国的应试教育,以课程为中心,集中考查每个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全由老师组织。这样,社会技能就较难得到锻炼。而美国一些优秀的学校教育,善于把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过程镶嵌在学生群体的“社会脉络”之中。孩子们往往知道如何自己组织起来更有效地工作,并通过用功来赢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外在压力很快也会变成内在动力。

在全球化的高科技时代,教育竞争在所难免。大家越是高喊“减压”,孩子们的压力往往越大。在我看来,一味减压,未免无视现实,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压力的性质及其来源。教育过程比我们传统观念所认识到的要复杂得多。应试教育把学习和社会脉络隔离,实际上是对教育的简化。以上介绍,并无意鼓吹“美式教育”的优越。其实,那种逼着孩子“装傻”的教育并不优越,而美国的大部分学区大概都是如此。在发达国家中义务教育相对落后,恰恰是美国的软肋。这需要另文讨论。不过,集中在少数顶尖学区的优异美国教育,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希望我对小女的上述观察的分析,能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些许启发。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2012年7月4日   A31:A31-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薛涌

□薛涌

上篇谈到,我女儿每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超过三四个小时,而这主要是受到外在压力的影响。下面着重分析一下。

我们当初是以“孟母三迁”的精神精心给女儿选了一个顶尖学区。现在回头看,最满意的地方还不在于好学校里优异的教学和师资力量,而是时时刻刻包围着孩子的社会文化气氛。在差的学区,聪明的孩子经常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被讥笑为“老师的宠物”、“书呆子”,不受同伴欢迎。不久前碰到一位中国母亲,她的儿子很聪明,所在的学区虽不突出,但在全美“最聪明”的“大波士顿”地区,也算中上等了。可惜,即使在那里,她儿子只能“装傻”,以求被同伴接受。女儿的学校环境则大为不同。聪明的孩子“社会地位”比较高,更受同伴的尊重。她刚转学过来时也一度受到排挤,但一年后就在同学群体中由边缘进入中心。这当然仰仗她的种种社会技能,但和她功课突出也有密切关系。学业和“社会地位”一旦挂钩,就给了她追求优异的压力。

举例而言。学校的各门课程,都鼓励学生们做项目。这些项目,常常要求学生们自发组成团队集体完成,最后打分也是集体分数。孩子们很快就发现,怎么组织团队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力比较低的孩子,找个聪明的伙伴,对自己的成绩有决定性意义。这样,女儿因为能给自己的小组带来A,就成为大家的争夺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她无论在哪个小组,都会扮演领导、组织者的角色,责任越来越大。许多后进生,习惯于把一切都交给几个领头的孩子,自己跟着白拿A。女儿则事无巨细都要操心。这样,即使大家同在一个学校,有的孩子功课在放学前就基本完成,回家主要是玩;女儿则夜以继日地忙这忙那。这也是她人气越来越高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学习方式,在聪明的孩子之间也形成了区别。比如,有的中国家长过分强调分数,孩子虽然也是优等生,但不合群,很难相处。当这样的孩子领导一个小组时,往往锱铢必较,一方面和后进生过不去:凭什么我干活你跟着拿分?另一方面也容易和其他聪明孩子发生冲突。因为大家常常为谁出风头而争执不休。有时,老师不得不找到性情温和的女儿:“另一个小组成员之间无法合作了,你能否和其中的一位优等生对换位置? ”女儿每次也都不辱使命。让我感到欣慰的,倒不是女儿能够拿A,而是她总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托。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成为领导者首先意味着接受人们的信托。美国高中毕业班的顶尖学生,即毕业致辞人,并不仅仅分数出众,而且也是师生们选出来的,是大家觉得可以信托的人。

许多中国家长可能会觉得,这种小组学习法,太强调集体,太过平均主义,把大家搞得都一样,忽视了个人能力的发展。中国的应试教育,考的都是孩子的个人能力,讲究的是如何拼掉竞争对手,与谁合作并无关系。高考其实就是一场零和游戏,别人考了高分,就等于你考了低分。人家赢了就等于你输。基于这种高考指挥棒经验的中国家长,对于美国式的集体主义自然会产生误解。从小女的经验看,小组一起做项目,表面上确实是鼓励大家共同进步,都拿一样的成绩。但实际上,后进生习惯于依赖优等生,一切交给人家去做,丧失了锻炼的机会。而优等生则不停地磨练自己,功课繁重,进步也甚快。久而久之,双方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社会技能,包括组织力和领导力。现代社会是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不管是微软也好,苹果也好,都不仅仅是盖茨、乔布斯一个人,更是运转优异的企业组织。哪怕是乔布斯这种性情乖张之士,也能笼络一批死心塌地的追随者。怪不得盖茨说,如果把我们的人才挖走,微软就成了二流公司。

中国的应试教育,以课程为中心,集中考查每个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全由老师组织。这样,社会技能就较难得到锻炼。而美国一些优秀的学校教育,善于把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过程镶嵌在学生群体的“社会脉络”之中。孩子们往往知道如何自己组织起来更有效地工作,并通过用功来赢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外在压力很快也会变成内在动力。

在全球化的高科技时代,教育竞争在所难免。大家越是高喊“减压”,孩子们的压力往往越大。在我看来,一味减压,未免无视现实,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压力的性质及其来源。教育过程比我们传统观念所认识到的要复杂得多。应试教育把学习和社会脉络隔离,实际上是对教育的简化。以上介绍,并无意鼓吹“美式教育”的优越。其实,那种逼着孩子“装傻”的教育并不优越,而美国的大部分学区大概都是如此。在发达国家中义务教育相对落后,恰恰是美国的软肋。这需要另文讨论。不过,集中在少数顶尖学区的优异美国教育,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希望我对小女的上述观察的分析,能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些许启发。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相关内容

  • 力迈中美国际学校,构筑完善的课程体系
  • 近日,有着中美国际教育第一品牌之称的北京力迈中美国际学校宣布,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筹备,与美国名校--美国费尔蒙特学校联合打造的力迈中美费尔蒙特课程招生工作已接近尾声,由力迈中美和美国费尔蒙特共同培训的中外精英教师也已全部完成,费尔蒙特课程即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班.至此,力迈中美国际学校已建成包括费尔蒙特 ...

  • 形势与政策--专题三--国际形势之中美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计 复习 导入课题: 台海形势 → 中美关系. 专题三 国 际 形 势 --正确看待中美关系 2008年底至今,中美关系从一路高歌→风云突变→峰回路转,犹如过山车.悬疑剧. 一.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1.中美关系的开始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华至 ...

  • 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
  • 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 世界大国排行榜 • 美国 • 中国 • 日本 • 英国 • 欧盟 • 俄罗斯 与此同时,有55%的被调查者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超级大国 2009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 •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主动进取, 对外工作成绩显著.我 ...

  •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第1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 ...

  • 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任务
  • 11月5日晨,奥巴马享受了两年来难得的奢侈,从自己在芝加哥的家中醒来.这一天,他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但显然已经开始工作:11月5日,是77天美国总统交接期的第一天. 一个长长的工作清单在等待这位民主党当选总统,每一项都不轻松. ──要应对眼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 ──要结束"不必要 ...

  •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展望
  • 中美关系-大国博弈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展望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 ...

  • 当前中美关系与我国外交的新挑战
  • 当前中美关系与我国外交的新挑战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第一强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具有重大责任.回眸中美建交30年,两国关系发展既饱含相互斗争,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在国际新形势下,中美双方在许多全球性和经济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 ...

  •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 [教育・教学] 存在群体悬识与似主义.所从性与独立性.重'名"与重'利"等观念和纷馑上的 关键调:传统文化索窿教青比较 艚要: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7不同的家庭教穿,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方面 差异,使两目的家庭教育在穿儿观.培养方式和培养结果上存在者显著差异.学习和 借鉴美国先进的家 ...

  • 英美概况论文
  •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摘要]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将对中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结果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