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人生]丨颜回坐忘:令孔子惊叹不已

[导读]选择“坐忘”成为修养身心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健脑益智的功能锻炼,成为舒缓情绪的减压方式,在熙熙攘攘之余,给自己片刻的清静。选择“坐忘”与自己相处,观照心灵,观照内在的神性。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心远地自偏。(资料图)

与大道相通,与清静融合

《庄子 大宗师》有一则关于颜回坐忘的故事。孔子的弟子颜回来见孔子,很高兴地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道:“怎么进步了?”颜回答道:“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啊!”过了一段日子,颜回又来见孔子:“老师,我进步了。”孔子问:“颜回,你怎么进步了?”颜回答道:“颜回忘记礼乐了!”孔子还是说:“好是好,不过还是不够啊!”又过了一段日子,颜回又来拜见孔子说:“老师,我进步了!”孔子问:“颜回,你又怎么进步了?”颜回回答道:“颜回这次‘坐忘’了!”这次,孔子很惊叹地问道:“颜回,那么你告诉我,你是怎样‘坐忘’的?”颜回恭敬地回答道:“四肢躯体轻松自然,彻底沉下;聪明智慧、思考意念完全忘却;元神离开形体和思想,与大道相通,与清静融合。这就是我做到的‘坐忘’。”

与道相通,则无分别、喜好;与道变化,则无挂碍、滞碍。(资料图)

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则无分别、喜好;与道变化,则无挂碍、滞碍。颜回你真是得道的大贤者啊!那我孔子也愿意和你一起‘坐忘’啊!”颜回通过忘却仁义、通过忘却礼乐、最后通过“坐忘”,而与大道相通,与清静融合。最后连孔子都愿意和他一起“坐忘”。

好像刚出生的婴儿保持和合一气,而没有分别心、善恶念。(资料图)

观照内在的神性

《道德经》第20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我独自将内心淡泊而宁静,用混沌无分别的境界来修持,好像刚出生的婴儿保持和合一气,而没有分别心、善恶念。道家选择保持内心的宁静,关注生命的永恒,尽可能将世俗之仁义礼乐、善恶祸福深深忘却、远远抛开,不予分别,只是在与道合真的状态下完成生命的自然、自由和自在。对于一个真正选择出世修行或在世修行的人来讲,通过“坐忘”修炼,而成出世之路。

选择“坐忘”成为修养身心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健脑益智的功能锻炼,成为放松心情、舒缓情绪的减压方式,在烦躁不安、熙熙攘攘之余,给自己片刻的清静。选择“坐忘”与自己相处,观照心灵,观照内在的神性。(编辑:孟淅)

(本文由腾讯道学授权发布,文/方崇阳,选编自方崇阳道长著《道德经与人生》,文汇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导读]选择“坐忘”成为修养身心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健脑益智的功能锻炼,成为舒缓情绪的减压方式,在熙熙攘攘之余,给自己片刻的清静。选择“坐忘”与自己相处,观照心灵,观照内在的神性。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心远地自偏。(资料图)

与大道相通,与清静融合

《庄子 大宗师》有一则关于颜回坐忘的故事。孔子的弟子颜回来见孔子,很高兴地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道:“怎么进步了?”颜回答道:“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啊!”过了一段日子,颜回又来见孔子:“老师,我进步了。”孔子问:“颜回,你怎么进步了?”颜回答道:“颜回忘记礼乐了!”孔子还是说:“好是好,不过还是不够啊!”又过了一段日子,颜回又来拜见孔子说:“老师,我进步了!”孔子问:“颜回,你又怎么进步了?”颜回回答道:“颜回这次‘坐忘’了!”这次,孔子很惊叹地问道:“颜回,那么你告诉我,你是怎样‘坐忘’的?”颜回恭敬地回答道:“四肢躯体轻松自然,彻底沉下;聪明智慧、思考意念完全忘却;元神离开形体和思想,与大道相通,与清静融合。这就是我做到的‘坐忘’。”

与道相通,则无分别、喜好;与道变化,则无挂碍、滞碍。(资料图)

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则无分别、喜好;与道变化,则无挂碍、滞碍。颜回你真是得道的大贤者啊!那我孔子也愿意和你一起‘坐忘’啊!”颜回通过忘却仁义、通过忘却礼乐、最后通过“坐忘”,而与大道相通,与清静融合。最后连孔子都愿意和他一起“坐忘”。

好像刚出生的婴儿保持和合一气,而没有分别心、善恶念。(资料图)

观照内在的神性

《道德经》第20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我独自将内心淡泊而宁静,用混沌无分别的境界来修持,好像刚出生的婴儿保持和合一气,而没有分别心、善恶念。道家选择保持内心的宁静,关注生命的永恒,尽可能将世俗之仁义礼乐、善恶祸福深深忘却、远远抛开,不予分别,只是在与道合真的状态下完成生命的自然、自由和自在。对于一个真正选择出世修行或在世修行的人来讲,通过“坐忘”修炼,而成出世之路。

选择“坐忘”成为修养身心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健脑益智的功能锻炼,成为放松心情、舒缓情绪的减压方式,在烦躁不安、熙熙攘攘之余,给自己片刻的清静。选择“坐忘”与自己相处,观照心灵,观照内在的神性。(编辑:孟淅)

(本文由腾讯道学授权发布,文/方崇阳,选编自方崇阳道长著《道德经与人生》,文汇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相关内容

  •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 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摘要:阅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后,我对渐渐开始对中国的哲学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让我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在我为古代中国哲学家智慧的思考而惊叹不已时,孔子孟子的仁和义.墨子的兼爱.杨朱的隐忍.道家的"道无名论",这一切 ...

  • [孔子家语]中的伦理思想
  • [摘 要] 文章以<孔子家语>为考察中心,结合<论语>等其他资料,深入探析了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认为,在<孔子家语>中,"自然之天"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天人和谐&q ...

  • 孔子的义利观:上层社会不能只追求"先富起来"|孔子|国学
  • 商帝辛(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西周封于宋,其弟微仲即位乃孔子14世祖,孔子出身没落贵族是也. 先祖的尊贵显赫是否影响孔子的人生,现已无从说起.而成为鲁国人的孔子早没有了贵族的富与贵.孔子就曾讲:"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有如此贴近的人生况味,也就有了让我们相信孔子具有平民立场和温 ...

  • 槐乡的孩子
  • 槐乡的孩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课题串写 <槐乡的孩子>住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他们生活得无忧无虑,幸福甜蜜.他们就读于<我们的民族小学>.走进校园,处处生机盎然.学校的教室里悬挂着<神笔马良>精心绘画的<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

  •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 INTELLIGENCE 人文论坛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连理工大学 任婵媛 摘 要: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性化.全球化,已极大地打乱了人与自然的均衡.在人与自然关系问 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因而主张尊重自然规律,"仁&quo ...

  • 苏教版2015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 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预习资料 第一部分 古诗词默写 一.<论语>十二章: 1.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 2.论述从师之道或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是" .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 ...

  • 中华文化论文
  • 题 目 一己遍照--己学之灵魂 学生姓名 杨 婷 婷 课 程 中华文化(哲学篇) 学 号 [1**********]30 专 业 医学技术类 学 院 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6年 6 月 8 日 一己遍照--己学之灵魂 绪 论:贯穿儒学改造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易本体".易本体,即自 ...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 高风云 成由勤俭败由奢--<时评两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这篇时评从2003年发表至今已近十年,可是我们这种奢侈消费的现状是否改变了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我们现在 ...

  • "崇高"与历史学
  • 作者:路新生 历史教学问题 2010年03期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36(2009)06-0012-06 一.引言 自从二十世纪初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这样一些学界精英将"美学"(Aesthetik)这门原产于西方隶属于哲学的学科移植进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