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一 答案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一 答案

练习题第一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 课程标准是确定学校教育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准、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都曾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逐渐取代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指导作用,但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在性质、内容、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语文教学大纲的大部分内容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的叙述,而语文课程标准则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年之后各方面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描述;

(2)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语文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语文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是站在课程统整教学的“大课程观”角度来定位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更倾向于开放的课堂;

(4)同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把注重结果的评价变成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过程评价中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评价。

2.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时间。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学生的课余活动,也不是学生的假期作业,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组织来进行;

(2)保证全员参与。教师不应有功利的思想,将其变成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

(3)帮助学生成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起点不要太高,切入口不能太大,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开展活动;

(4)体现个性化。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自有特点。

3.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知识一种共同参与一直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注意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而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

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一篇言辞优美,意绪深远的散文。这就是本文,世家著名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随笔散文《花未眠》。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作者从夜深仍然开放的美丽的花朵,感受到邂逅和亲近是美获得的途径,美的获得是要有“机缘”的:从艺术美、生活美、特定的时间是感受、邂逅美的机缘与诱因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本课教学,以教材选文为基础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课文语言的深入挖掘,将文章抽象、概括、艺术的事理以具体、细节的重点语句的分析和理解,来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有关审美主旨,领会作者触景生情下对自然和艺术的美的执着追求。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蕴,深刻体会课文中关于“审美”的论述,教师补充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文学观点、美学追求。通过对课文难句的解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日本京都晚霞图的描绘更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略)

练习题第二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第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比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放眼世界的开阔胸怀、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二、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比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三、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比如语文知识目标包括:语音、文字、词语、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文言文基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读写知识、工具书使用知识等。语文能力目标包括:阅读能力目标、写作能力目标、口语交际能力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2.角色一词最早源于戏剧舞台,指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其角色行为主要取决于特定人物的地位。根据这一隐喻,角色被借用并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角色的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一套社会行为模式;其二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出的位置;其三是指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

教师角色是职业角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角色期待主要指社会对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所给予的期待。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与所扮演角色相适应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认识与理解。教师的角色行为则专指教师这一角色在社会期待及个人意识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在教育乃至社会体系中具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角色具有以下特征:语文教学的组织者;语文学习的引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社会道德的示范者;语文学科的研究者。

3.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自主性”学习层次上的一种高级学习阶段,是学生的学习触角深入到知识的深层去探究其联系和区别、并在近乎独立的情况下就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而建立自己的观点并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潜能。这种潜能一般出现在各学科教学的高级阶段,尤以高一高二明显。这个阶段学生语文学习呈现如

下特点:语文学习的内容更深入,范围更广泛;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能从语文学习的意义上改变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一些片面认识,不仅在课内学习中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将自觉性迁移到课外;语文学习表现出一定的思辩性,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观点、态度、理智与情感去体验生活,感受作品,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概括能力、议论能力和逻辑抽象能力;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形成并有所发展。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登高》是中学古诗歌的传统教学篇目。诗歌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以往的古代诗歌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分析诗歌语言入手,告诉学生这句诗的意思,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另外,给诗歌划分节奏。然而,却缺乏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和鉴赏诗歌,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正确的诵读体会诗歌的意义,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上面的《登高》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既训练学生读诗、鉴赏诗的能力,又使学生转变了传统的古代诗歌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诗的感情。总的说来,这个教例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适当和有效的引导; 第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在合作中集体解决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第三、对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诗歌的探究热情。

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语文学习方式,三者相互渗透,学生在整个的语文课堂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在合作中和同学、老师共同探究问题,打破了以往诗歌学习的传统简单翻译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对诗歌的新的体验,并且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当然,诗歌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教师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也是多样化的,但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诗歌学习的主动探究者。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略)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二 答案

练习题第三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综合性学习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优点和长处,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没有研究性学习领域宽,因为它要以语文相关的内容为对象,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注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更注重专题研究,注重研究品质的养成。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相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量要小一些,与课内联系紧密,而研究性学习完全是开放的。

2.传统教学技术又称为常规教学技术,指那些过去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并且现在仍在使用的、比较简单易行的教具、媒体。传统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使用的教学技术也比较简单,如教学语言、板书、教学模型、实物教具等。

多媒体教学技术相对于传统教学技术而言,又可称为电化教学技术或者电教技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相关成果,借助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等手段传输和调节教学信息,以取得教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技术。

任何教学技术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以此,一方面,语文教学技术的选择要以语文教学目标为依据。语文教学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体现在是否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否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否立足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另一方面,语文教学技术的选择要着眼于各种教学技术的个性特点和优势互补,实现各种教学技术的融合。传统语文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语文教学技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用范围、条件和操作方法,在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技术选择上要表现出包容与开放,不能因为对传统语文教学技术熟悉或因曾为语文教学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排斥多媒体教学技术,也不能因多媒体教学技术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技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熟悉不同的教学技术的优点与缺点,扬长避短,因地、因时、因课制宜,实现优势互补。

3.语文能力落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指掌握语文工具(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要把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统一起来,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赫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记忆、速度等四个因素。

写作能力分写作的一般能力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写作的一般能力主要是指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写作的基本能力根据不同的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各种体裁的文章的写作能力,如记叙文写作能力、说明文写作能力、议论文写作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即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写作能力。还有一类是写作各种体裁文章所共同要求的写作能力,主要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表达能力、修改文章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写作的基本因素,在写作活动中属于方法、技巧和技术活动的范围。

听说能力主要有这样一些构成因素: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语音的鉴别力和运用力。语义的理解和组织力。评价、判断力和反馈力。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1. 从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法国作文题目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1)作文题目设计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2)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思考;

(3)学术含量较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2. 从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中法作文题目的异同主要表现在:

相同点:

(1)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命题设计注重开放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不同点:

(1)法国作文题目多为命题作文,我国多为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2)法国作文题目按照高中的分科进行分别命制,而我国则文理科通用一个作文题目。

3.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增强作文题目的可选择性,充分考虑到文理科学生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特点;

(2)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哲学思辨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加强学生的人文积淀和公民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略)

练习题第四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打破教材的单一编写体系,建构多元的教材编写方式;

在坚持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保持教材基本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重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双重发展,使语文教材具有弹性和可开发性;

建立完整的教材编制理论体系,配置结构合理的教材编制队伍;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编制具有科技含量的新型教材。

2.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实施者;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

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合作者;

从呆板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

3.本次语文新课标的理念重要包括: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味,什么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意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意感性把握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次新课程改革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已经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具有现代意识。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这是一堂没有备的课,也是一堂体现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课。

学生对“天下大雪”兴奋不已,教师“投其所好”,果然改变了预设的计划,将学生置于大自然创设的学的情境之中,开展有滋有味有趣有益的教学活动,这是“顺省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这正是新课程的人文起点。

教师捕捉住天下大雪的自然现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贴紧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建设有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教师让学生用雪的象征意义,完成雪的配伍题,多角度抒发对雪的感受,围绕雪作文。所有这些都在紧扣一个“雪”字,调动学生关于雪的知识储备,不蔓不枝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让学生在关照自然、关照社会、关照人生中健全人格,提升精神境界,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改理念。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略)

练习题第五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而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与交际的重要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作为一个能正常生活的世界公民必须具备五大生活技能:听、说、读、写、算。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语言的作用和中学语文科的任务决定,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还具有人文性。语言,从形式上说,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从内容上说,它所承载的信息、交际交流的信息都是思维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因而语言具有人文性。并且,为学校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这里所承载、传流的信息更应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高、最的结晶,所以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就应更高、更严。没有哪一类信息能够比学校传播交流的信息对人类本身的发展更重要,因为学校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最主要阵地。因而,人文性自然应该成为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基本属性,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语文学科教育更不例外。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学生学语文是为了掌握这个工具去接受和传达人类文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在接、传人类文明的训练中才能实现对工具的掌握,也只有在掌握工具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接、传人类文明。二者相辅相成。

(2)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科的重要属性

首先,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这使它和中学的其它学科都鲜明地区别开来。它的综合 性表现为: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教学原则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其次,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要靠实际训练来形成。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又是基础学科。学习语文,是为学习其它学科打基础,掌握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更应注意学生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培育和形成,离开语文实践,没有其它的途径。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还表现在,语文的学习必须遵循“大语文”教育观,把学校内语文学习和社会中、家庭中的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语文运用结合起来的良好习惯。一道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实践的各种场合、各个环节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2.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作文言之无物。学生作文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表、言之无物、读来无味。原因是缺乏观察、体验、积累。(2)作文中语汇贫乏。标点使用、错字别字、词不达意、用词不当、词汇贫乏,用语干瘪以及语句不通、语序混乱等毛病在作文中比较普遍。(3)作文中心不明,立意不高。这方面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思维水平等密切相关。(4)作文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明晰。应把握四种关系:时空关系、顺逆关系、详略关系、内外关系。

作文训练:(1)育人训练(2)积累训练:观察和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3)思维训练:善于联想和想象;深入思考生活;辩证地看待问题,全面地认识事物;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4)语言训练:准确、简明、得体、生动。(5)技能训练:审题能力的训练、立意技能的训练、选材技能的训练、谋篇技能的训练、成文技能的训练、修改技能的训练。

(6)文体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7)速度训练。

3.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注意力与语文学习:要巧妙利用无意注意、要依靠有意注意组织学习、要争取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2)观察力与语文学习: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传授观察的方

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3)记忆力与语文学习:充分利用无意记忆,增强记忆力;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加工水平;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4)想象力与语文学习:可以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或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5)思维能力与语文学习: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思维;要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思维力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动机与语文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提供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归因。(2)兴趣与语文学习:扩大知识视野,发展多种兴趣;把学生原有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以感情带动兴趣。(3)情感与语文学习: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间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和参与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4)意志力与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是培养意志的重要条件;增强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试题的价值取向:

1. 在命题形式上有创意。在形式上大胆以一篇作文设计整套试卷,改革了长期以来中考试卷繁琐内容的弊端;

2. 材料具有文化品味。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不是对学习结果的单一性、线性式记忆考察,评价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生成知识、激润情感、接受价值理念。文本内容在评价中与学生思想碰撞,实现着价值的交流、冲突、协调与融合,进行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展现学生对语言的价值观念等文化特性的思考。这则材料讲了果园的主人把一些成熟的过失留下给鸟儿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生命的关爱。“其实,无论自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每天都在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什么”这些提示语很有启发性,启发学生对认识的思考,对人奉献、助人为乐、追求和谐等价值观念的强调。

3. 从评价目标上来看,语文新课标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作文的重要标准,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把作文与做人紧密联系起来,是从写作主体出发提出的要求,也是自主学习、自主写作的具体体现。

4. 从评价的途径上看,在这次中考中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改变了在选拔性考试中,学生仅是被评价对象的情况。学生自评的引入,既是对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尊重,又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5. 从评价的方法上看,这是一次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所以评价仍是用分数进行了量化,分项给分并且由三位老师大分取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评价的公平性。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略)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一 答案

练习题第一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 课程标准是确定学校教育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准、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都曾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逐渐取代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指导作用,但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在性质、内容、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语文教学大纲的大部分内容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的叙述,而语文课程标准则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年之后各方面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描述;

(2)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语文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语文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是站在课程统整教学的“大课程观”角度来定位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更倾向于开放的课堂;

(4)同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把注重结果的评价变成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过程评价中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评价。

2.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时间。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学生的课余活动,也不是学生的假期作业,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组织来进行;

(2)保证全员参与。教师不应有功利的思想,将其变成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

(3)帮助学生成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起点不要太高,切入口不能太大,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开展活动;

(4)体现个性化。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自有特点。

3.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知识一种共同参与一直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注意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而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

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一篇言辞优美,意绪深远的散文。这就是本文,世家著名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随笔散文《花未眠》。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作者从夜深仍然开放的美丽的花朵,感受到邂逅和亲近是美获得的途径,美的获得是要有“机缘”的:从艺术美、生活美、特定的时间是感受、邂逅美的机缘与诱因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本课教学,以教材选文为基础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课文语言的深入挖掘,将文章抽象、概括、艺术的事理以具体、细节的重点语句的分析和理解,来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有关审美主旨,领会作者触景生情下对自然和艺术的美的执着追求。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蕴,深刻体会课文中关于“审美”的论述,教师补充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文学观点、美学追求。通过对课文难句的解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日本京都晚霞图的描绘更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略)

练习题第二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第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比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放眼世界的开阔胸怀、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二、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比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三、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比如语文知识目标包括:语音、文字、词语、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文言文基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读写知识、工具书使用知识等。语文能力目标包括:阅读能力目标、写作能力目标、口语交际能力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2.角色一词最早源于戏剧舞台,指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其角色行为主要取决于特定人物的地位。根据这一隐喻,角色被借用并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角色的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一套社会行为模式;其二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出的位置;其三是指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

教师角色是职业角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角色期待主要指社会对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所给予的期待。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与所扮演角色相适应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认识与理解。教师的角色行为则专指教师这一角色在社会期待及个人意识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在教育乃至社会体系中具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角色具有以下特征:语文教学的组织者;语文学习的引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社会道德的示范者;语文学科的研究者。

3.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自主性”学习层次上的一种高级学习阶段,是学生的学习触角深入到知识的深层去探究其联系和区别、并在近乎独立的情况下就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而建立自己的观点并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潜能。这种潜能一般出现在各学科教学的高级阶段,尤以高一高二明显。这个阶段学生语文学习呈现如

下特点:语文学习的内容更深入,范围更广泛;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能从语文学习的意义上改变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一些片面认识,不仅在课内学习中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将自觉性迁移到课外;语文学习表现出一定的思辩性,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观点、态度、理智与情感去体验生活,感受作品,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概括能力、议论能力和逻辑抽象能力;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形成并有所发展。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登高》是中学古诗歌的传统教学篇目。诗歌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以往的古代诗歌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分析诗歌语言入手,告诉学生这句诗的意思,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另外,给诗歌划分节奏。然而,却缺乏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和鉴赏诗歌,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正确的诵读体会诗歌的意义,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上面的《登高》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既训练学生读诗、鉴赏诗的能力,又使学生转变了传统的古代诗歌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诗的感情。总的说来,这个教例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适当和有效的引导; 第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在合作中集体解决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第三、对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诗歌的探究热情。

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语文学习方式,三者相互渗透,学生在整个的语文课堂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在合作中和同学、老师共同探究问题,打破了以往诗歌学习的传统简单翻译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对诗歌的新的体验,并且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当然,诗歌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教师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也是多样化的,但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诗歌学习的主动探究者。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略)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二 答案

练习题第三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综合性学习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优点和长处,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没有研究性学习领域宽,因为它要以语文相关的内容为对象,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注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更注重专题研究,注重研究品质的养成。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相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量要小一些,与课内联系紧密,而研究性学习完全是开放的。

2.传统教学技术又称为常规教学技术,指那些过去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并且现在仍在使用的、比较简单易行的教具、媒体。传统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使用的教学技术也比较简单,如教学语言、板书、教学模型、实物教具等。

多媒体教学技术相对于传统教学技术而言,又可称为电化教学技术或者电教技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相关成果,借助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等手段传输和调节教学信息,以取得教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技术。

任何教学技术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以此,一方面,语文教学技术的选择要以语文教学目标为依据。语文教学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体现在是否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否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否立足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另一方面,语文教学技术的选择要着眼于各种教学技术的个性特点和优势互补,实现各种教学技术的融合。传统语文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语文教学技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用范围、条件和操作方法,在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技术选择上要表现出包容与开放,不能因为对传统语文教学技术熟悉或因曾为语文教学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排斥多媒体教学技术,也不能因多媒体教学技术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技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熟悉不同的教学技术的优点与缺点,扬长避短,因地、因时、因课制宜,实现优势互补。

3.语文能力落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指掌握语文工具(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要把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统一起来,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赫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记忆、速度等四个因素。

写作能力分写作的一般能力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写作的一般能力主要是指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写作的基本能力根据不同的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各种体裁的文章的写作能力,如记叙文写作能力、说明文写作能力、议论文写作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即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写作能力。还有一类是写作各种体裁文章所共同要求的写作能力,主要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表达能力、修改文章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写作的基本因素,在写作活动中属于方法、技巧和技术活动的范围。

听说能力主要有这样一些构成因素: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语音的鉴别力和运用力。语义的理解和组织力。评价、判断力和反馈力。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1. 从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法国作文题目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1)作文题目设计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2)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思考;

(3)学术含量较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2. 从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中法作文题目的异同主要表现在:

相同点:

(1)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命题设计注重开放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不同点:

(1)法国作文题目多为命题作文,我国多为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2)法国作文题目按照高中的分科进行分别命制,而我国则文理科通用一个作文题目。

3.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增强作文题目的可选择性,充分考虑到文理科学生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特点;

(2)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哲学思辨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加强学生的人文积淀和公民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略)

练习题第四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打破教材的单一编写体系,建构多元的教材编写方式;

在坚持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保持教材基本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重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双重发展,使语文教材具有弹性和可开发性;

建立完整的教材编制理论体系,配置结构合理的教材编制队伍;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编制具有科技含量的新型教材。

2.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实施者;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

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合作者;

从呆板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

3.本次语文新课标的理念重要包括: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味,什么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意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意感性把握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次新课程改革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已经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具有现代意识。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这是一堂没有备的课,也是一堂体现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课。

学生对“天下大雪”兴奋不已,教师“投其所好”,果然改变了预设的计划,将学生置于大自然创设的学的情境之中,开展有滋有味有趣有益的教学活动,这是“顺省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这正是新课程的人文起点。

教师捕捉住天下大雪的自然现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贴紧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建设有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教师让学生用雪的象征意义,完成雪的配伍题,多角度抒发对雪的感受,围绕雪作文。所有这些都在紧扣一个“雪”字,调动学生关于雪的知识储备,不蔓不枝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让学生在关照自然、关照社会、关照人生中健全人格,提升精神境界,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改理念。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略)

练习题第五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而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与交际的重要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作为一个能正常生活的世界公民必须具备五大生活技能:听、说、读、写、算。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语言的作用和中学语文科的任务决定,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还具有人文性。语言,从形式上说,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从内容上说,它所承载的信息、交际交流的信息都是思维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因而语言具有人文性。并且,为学校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这里所承载、传流的信息更应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高、最的结晶,所以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就应更高、更严。没有哪一类信息能够比学校传播交流的信息对人类本身的发展更重要,因为学校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最主要阵地。因而,人文性自然应该成为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基本属性,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语文学科教育更不例外。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学生学语文是为了掌握这个工具去接受和传达人类文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在接、传人类文明的训练中才能实现对工具的掌握,也只有在掌握工具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接、传人类文明。二者相辅相成。

(2)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科的重要属性

首先,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这使它和中学的其它学科都鲜明地区别开来。它的综合 性表现为: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教学原则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其次,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要靠实际训练来形成。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又是基础学科。学习语文,是为学习其它学科打基础,掌握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更应注意学生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培育和形成,离开语文实践,没有其它的途径。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还表现在,语文的学习必须遵循“大语文”教育观,把学校内语文学习和社会中、家庭中的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语文运用结合起来的良好习惯。一道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实践的各种场合、各个环节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2.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作文言之无物。学生作文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表、言之无物、读来无味。原因是缺乏观察、体验、积累。(2)作文中语汇贫乏。标点使用、错字别字、词不达意、用词不当、词汇贫乏,用语干瘪以及语句不通、语序混乱等毛病在作文中比较普遍。(3)作文中心不明,立意不高。这方面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思维水平等密切相关。(4)作文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明晰。应把握四种关系:时空关系、顺逆关系、详略关系、内外关系。

作文训练:(1)育人训练(2)积累训练:观察和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3)思维训练:善于联想和想象;深入思考生活;辩证地看待问题,全面地认识事物;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4)语言训练:准确、简明、得体、生动。(5)技能训练:审题能力的训练、立意技能的训练、选材技能的训练、谋篇技能的训练、成文技能的训练、修改技能的训练。

(6)文体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7)速度训练。

3.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注意力与语文学习:要巧妙利用无意注意、要依靠有意注意组织学习、要争取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2)观察力与语文学习: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传授观察的方

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3)记忆力与语文学习:充分利用无意记忆,增强记忆力;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加工水平;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4)想象力与语文学习:可以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或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5)思维能力与语文学习: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思维;要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思维力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动机与语文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提供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归因。(2)兴趣与语文学习:扩大知识视野,发展多种兴趣;把学生原有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以感情带动兴趣。(3)情感与语文学习: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间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和参与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4)意志力与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是培养意志的重要条件;增强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试题的价值取向:

1. 在命题形式上有创意。在形式上大胆以一篇作文设计整套试卷,改革了长期以来中考试卷繁琐内容的弊端;

2. 材料具有文化品味。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不是对学习结果的单一性、线性式记忆考察,评价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生成知识、激润情感、接受价值理念。文本内容在评价中与学生思想碰撞,实现着价值的交流、冲突、协调与融合,进行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展现学生对语言的价值观念等文化特性的思考。这则材料讲了果园的主人把一些成熟的过失留下给鸟儿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生命的关爱。“其实,无论自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每天都在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什么”这些提示语很有启发性,启发学生对认识的思考,对人奉献、助人为乐、追求和谐等价值观念的强调。

3. 从评价目标上来看,语文新课标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作文的重要标准,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把作文与做人紧密联系起来,是从写作主体出发提出的要求,也是自主学习、自主写作的具体体现。

4. 从评价的途径上看,在这次中考中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改变了在选拔性考试中,学生仅是被评价对象的情况。学生自评的引入,既是对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尊重,又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5. 从评价的方法上看,这是一次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所以评价仍是用分数进行了量化,分项给分并且由三位老师大分取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评价的公平性。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略)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有效学业评价
  • 话题一:小学语文练习题与测试题的基本理论 三.语文命题的基本类型 培训目的:了解语文命题的基本类型及其原则,学会选用合适的命题并运用于教学中,从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时间:2012年12月 3日 培训内容:P 10-16 主讲教师:张 敏 培训过程: (一) ...

  • 育斌学校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 育斌学校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一.学生方面:1.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把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教师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 ...

  •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 与教学能力试题精选(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李商隐<锦瑟>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律,以下不合适的是( ). A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B .崔颢<黄鹤楼> ...

  • 语文学法指导
  • 语文学法指导 语文是什么? 孔庆东说: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 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主要的我们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你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能学好语文了. 一.立足课堂,严谨治学 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 要学会聆听,听老师讲解,听老师点 ...

  •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反思一: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此次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设偏题难题,从成绩来看,学生的总体水平有进步,但从学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来学生还存在很多不足,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平时学习不够扎实,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还有相当部分同学阅读理解能力差,知识的扩展和积 ...

  • 七年级语文[虽有佳肴]习题及答案
  • 虽有佳肴 <礼记·学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1.注音:佳( )肴( ) 自强 ...

  • 文言文的词类与句式2
  • 文言文的词类与句式 考点分析 实词 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习虚词来又小得多.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时很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 ...

  • 从2014中考命题看_语文课程标准_的落实
  • 本版编辑/张志刚 测评 ◆命题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从2014中考命题看 筅贾龙弟 (黄姑中学,浙江平湖314203) 文章以2014年中考命题为例,从"由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的语文性看语文教学的根摘要: 本任务"与"由现代文阅读题的设问看中考命题人对个性 ...

  • 人教版金色花阅读理解答案
  • 篇一:人教版金色花阅读理解答案 <金色花>阅读答案_英语考试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篇三:人教版金色花阅读理解答案 参考答案: 一.<金色花> 1.顽皮.活泼 2.因为"我"想回报母亲无私炽热的爱. 3.二者都是美丽的,把孩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