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实验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谢 振 华 编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3 年 9 月

前 言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是《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进一步的验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实验室的具体设备编写的。实验内容包括水静压强实验,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动量方程实验,雷诺实验,管路沿程阻力实验,管路局部阻力实验,毕托管测速实验,文丘里流量计实验。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实验技术和测量技巧,为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做准备。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和实验设备的限制,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3年7月

目 录

实验1 水静压强实验 …………………………………………………………………… 1 实验2 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动量方程实验 ………………………………………… 3 实验3 雷诺实验 ………………………………………………………………………… 6 实验4 管路沿程阻力实验 ……………………………………………………………… 8 实验5 管路局部阻力实验……………………………………………………………… 12 实验6 毕托管测速实验………………………………………………………………… 15 实验7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17

实验1 水静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等压面的概念。

2.理解封闭容器内静止液体表面压强及其液体内部某空间点的压强。 3.观察压强传递现象。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水静压强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原理

对密封容器(即水箱)的液体表面加压时,设液体表面压强为P0,则P0>Pa,pa为大气压强。从U形管中可以看到有压差产生,U形管与密封水箱上部连通的一面,液面下降,而与大气相通的一面,液面上升。密闭水箱内液体表面压强p0为:

p0pah

1

式中 ——液体的重度;

h——U形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

当密闭水箱内压强P0下降时,U形管内的液面呈现相反的现象,即P0<Pa,这时密闭水箱内液面压强p0为:

p0pah

式中 h——U形管中液面下降的高度。 四、实验步骤

1.关闭排气阀,用加压器缓慢加压,U形管出现压差h。在加压的同时,观察左侧A、B管的液柱上升情况。由于水箱内部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在左侧的测压管中,可以看到由于A、B两点在水箱内的淹没深度h不同,在压强向各点传递时,先到A点后到B点。在测压管中反应出的是A管的液柱先上升,而B管的液柱滞后一点也在上升,当停止加压时,A、B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2.打开排气阀,使液面恢复到同一水平面上。关闭排气阀,打开密闭容器底部的水门,放出一部分水,造成容器内压力下降,观察U形管中液柱的变化情况。 五、分析和讨论

1.液体表面压强p0与表压强、真空度有什么关系?

2.用该实验装置是否可以测出其他液体的重度?为什么?

2

实验2 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动量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射流对水箱的反作用力和射流对平板的作用力验证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

的动量方程。

2. 通过对动量与流量、流速、射流角度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掌握流体的动量守恒定理。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动量方程实验装置简图

1.实验水箱 2.控制阀门 3.高位水孔 4.低位水孔 5.砝码 6.转动轴承 7.挡板 8.固定插销 9.水平仪 10.喷嘴 11.水泵 12.水箱 13.挡水板 14.实验台支架

三、实验原理

1.射流对水箱的反作用力原理

以水箱水面Ⅰ—Ⅰ,出口断面Ⅱ—Ⅱ及箱壁为控制面,对水平x轴列动量方程:

F

——水的密度; Q——射流流量;

x

RxQ(02v2x01v1x)

式中 Rx——水箱对射流的反作用;

01,02——动量修正系数,取1;

v1x——水箱水面的平均流速在x轴的投影,取0; v2x——出口断面的平均流速在x轴的投影。 由对转轴计算力矩M求得Rx。

3

MRxLQvL

式中 L——出口中心至转轴的距离; v——出口流速。

移动平衡砝码得到实测力矩M0:

M

GS

式中 G——平衡砝码重量; S——SSS0;

S——出流时(动态)砝码至转轴的距离;

S0——未出流时(静态)平衡砝码至转轴的距离。 2.射流对平面的作用力原理

取喷嘴出口断面Ⅰ—Ⅰ,射流表面,以及平板出流的截面Ⅱ—Ⅱ为控制面,对水平x轴列动量方程:

FxRxQ(02v2x01v1x)

式中 Rx——平板对射流的反作用力;

v1x——喷嘴出口平均流速在轴的投影,即流速; v2x——Ⅱ—Ⅱ断面平均流速在x轴的投影,取0。 由对转轴计算力矩M求得Rx。

MRxL1QvL1

式中 L1——水流冲击点至转轴的距离; v——喷嘴出口的平均流速。 添加砝码得到实测力矩M0:

M

GL2

式中 G——砝码重量;

L2——砝码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射流对水箱的反作用力实验

1)实验步骤

① 开启进水阀门,将水箱充满水,关小阀门,使之保持较小溢流。

② 拔出插销,移动砝码,使水平仪水平,记下此时(静态)砝码位置S0。 ③ 插上插销,将出口转至高孔位置。调节阀门,使之仍保持较小溢流。

④ 拔出插销,移动砝码,使水平仪水平,记下此时(动态)砝码的位置S。 ⑤ 用体积法测量流量,计算流速。

⑥ 将出口转至低孔位置,重复步骤③~⑤。 2)注意事项

① 调节前,必须将插销插上。

② 拔出插销后,应用手托扶水箱,以免摆动过大损坏仪器。

2.射流对平面的作用力实验

4

1)实验步骤

① 在拉链端部加重量50克砝码,然后开启并调节阀门,使平板保持垂直位置,记下砝码位置,用体积法测流量。 ② 改变砝码重量,重复步骤①。 2)注意事项

① 应缓慢开启和调节阀门。 ② 注意单位换算。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1.水箱法

仪器常数:L= cm,S0= m,G= N

2.平板法

仪器常数:L1,L2六、分析和讨论

分析用动量方程求得的作用力值和实测值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

5

实验3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流体在不同流动状态时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 2. 观察流体由层流变紊流及由紊流变层流的过渡过程。 3. 测定液体在圆管中流动时的下临界雷诺数Rec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3.1所示。

图3.1 雷诺实验装置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溢流管 4.电源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墨盒 8.墨针 9.实验管 10.调节阀 11.接水箱 12.量杯 13.回水管 14.实验桌

三、实验原理

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有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其阻力性质也不同。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箱中的水位恒定,即水头H不变。如果管路中出口阀门开启较小,在管路中就有稳定的平均速度v,微启红色水阀门,这时红色水与自来水同步在管路中沿轴线向前流动,红颜色水呈一条红色直线,其流体质点没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红色直线没有与周围的液体混杂,层次分明地在管路中流动。此时,在流速较小而粘性较大和惯性力较小的情况下运动,为层流运动。如果将出口阀门逐渐开大,管路中的红色直线出现脉动,流体质点还没有出现相互交换的现象,流体的流动呈临界状态。如果将出口阀门继续开大,出

6

现流体质点的横向脉动,使红色线完全扩散与自来水混合,此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紊流运动。

即在t时间内流入计量水箱中流体的体积V。

Q

Vt

vd

流体的雷诺数Re,根据连续方程:QAv,v

QA

。流量Q用体积法测出,

, A

d4

2

式中 A——管路的横截面积;

d——管路直径;

v——流体繁荣流速; ——水的运动粘度。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水箱充水至经隔板溢流流出,将进水阀门关小,继续向水箱供水,以保持水位高度H不变。

2.缓慢开启阀门7,使玻璃管中水稳定流动,并开启红色阀门9,使红色水以微小流速在玻璃管内流动,呈层流状态。

3.开大出口阀门7,使红色水在玻璃管内的流动呈紊流状态,再逐渐关小出口阀门7,观察玻璃管中出口处的红色水刚刚出现脉动状态但还没有变为层流时,测定此时的流量,计算出下临界流速vc。重复做三次,即可算出下临界雷诺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d = mm 水温 = ℃

下临界雷诺数的计算公式为:

Re

c

vcd

7

实验4 管路沿程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速的关系。 2. 测定不同管路的沿程阻力系数。

3. 对照雷诺实验,观察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及其转换过程。 二、实验装置

1.水泵电机 2.水泵 3.循环储水箱 4.计量水箱 5.孔板及比托管实验管段进水阀 6.阀门阻力实验管段进水阀 7.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进水阀 8.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 9.阀门阻力实验管段 10.孔板流量计 11.比托管 12.测阻阀门 13.测压管及测压管固定板 14.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 15阀门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 16.孔板及比托管实验管段出水阀 17.文丘里实验管段出水阀 18.D=10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 19.管支架 20.D=10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 21.文丘里流量计 22排水阀门

三、实验原理

1.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

对沿程阻力两测点的断面列伯努利方程

z1

8

p1

a1v12g

2

z2

P2

a2v2

2g

2

hl

因实验管段水平,且为均匀流动,所以

z1z2,d1d2,v1v2,121,hlhf

由此得

hf

p1yp2

h

即管路两点的沿程水头损失hf等于测压管水头差h。

由此式求得沿程水头损失,同时根据实测流量计算平均流速v,将所得hf和v数据绘在对数坐标纸上,就可确定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速的关系。

2.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

hf

p1yp2

h

由达西公式:

hf

lv

d

2

2g

用体积法测得流量Q,并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即可求得沿程阻力系数:



四、实验步骤

1. 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实验

2gdhlv

2

1)实验前准备工作。将实验台个阀门置于关闭状态,开启实验管道阀门,将泵开启,检验系统是否有泄露;排放导压胶管中的空气。

2)开启调节阀门,测读测压计水面差。

3)用体积法测量流量,并计算出平均流速。

4)将实验的hf与计算得出的v值标入对数坐标纸内,绘出lghflgv关系曲线。 5)调节阀门逐次由大到小,共测定10次。

2. 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

1)本实验共进行粗细不同管径的两组实验,每组各作出6个实验。 2)开启进水阀门,使压差达到最大高度,作为第一个实验点。

3)测读水柱高度,并计算高度差。 4)用体积法测量流量,并测量水温;

5)用不同符号将粗细管道的实验点绘制成lgRelg100对数曲线。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1.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数据及计算如表4.1所示,lghflgv关系曲线如图4.2所示。

仪器常数:d = cm, A = cm2 L= m, t= ℃

9

表4.1 数据表

2.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数据及计算如表4.2所示,lgRelg100关系曲线如图4.3所示。

仪器常数: d粗 = cm, d细 = cm, l = m

t = ℃ 水 = N/m3

10

图4.2 lghflgv关系曲线

表4.2 数据表

图4.3 lgRelg100关系曲线

11

实验5 管路局部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法、四点法测量局部阻力系数的技能。

2. 通过对圆管突扩局部阻力系数的包达定理和突缩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的实验验证与分析,熟悉用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法建立函数式的途径。

3. 加深对局部阻力损失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同实验4,如图4.1所示。 三、实验原理

写出局部阻力前后两断面的伯努利方程,根据推导条件,扣除沿程水头损失可得局部水头损失。

1. 突然扩大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

采用三点法计算,下式中hf12由hf23按流长比例换算得出: 实测

hre[(z1

p1

av1

2

)

2g

e

][(z2

av12gA1A2

2

p2

)

av22g

2

]hf12]

理论

hre/

(1

e)

2

2

ehre

av1

2g

2. 突然缩小

采用四点法计算,下式中B点为突缩点,hf4B由hf34hf3-4换算得出,hfB5由h换算得出。 实测

hrs[(z4

p4

av42g

2

f56

)

)hf4B)[(z5

p5

)

av52g

2

)hfB5]

shrs/

经验

av52g

2

s0.5(1

12

A5A3

)

shrs

av52g

2

四、实验步骤

1.测记实验有关常数。

2.打开水泵,排除实验管道中的滞留气体及测压管气体。

3.打开出水阀至最大开度,等流量稳定后,测记测压管读数,同时用体积法计量流量。

4.改变出水阀开度3~4次,分别测记压管读数及流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1. 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d1D1 cm,d2d3d4D2cm,d5d6D3 cm,l12cm,l23cm,l34cm,l4B cm,lB5 cm,

l56

 cm,(1

e

A1A2

),s0.5(1

2

A5A3

)

2. 实验数据记录见表5.1,实验数据计算结果如表5.2所示。

3. 将实测局部阻力系数与理论值或经验值进行比较。

表5.1 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5.2 计算表

13

六、分析和讨论

1.根据实验成果,分析比较突扩与突缩在相应条件下的局部损失大小关系。 2.结合流动演示的水力现象,分析局部阻力损失机理何在?产生突扩与突缩局部阻力损失的主要部位在那里?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

3.现有一段与调节阀相连,内径与实验管道相同的直管段(见图4.1),如何用两点法测量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

14

实验6 毕托管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管嘴淹没出流流速及流速系数的测量,掌握用毕托管测量某一点流速的技能。

2. 了解普朗特型毕托管的构造和适用性,并检验其测量精度,进一步明确传统流体力学测量仪器的现实作用。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同实验4,如图4.1所示。 三、实验原理

用毕托管测量流速时,

uc2ghkh

式中 u——毕托管测点处的流速; c——毕托管的流速校正系数;

h——毕托管的全压水头与静水压水头差; k——仪器常数,kc2g。

对管嘴出流:

u2gH

式中 u——测点处流速,由毕托管测定; ——管嘴的流速系数; H——管嘴的作用水头。

联立解以上两式,可得:

ch/H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水泵和出水阀,读取管嘴的上下游水位和毕托管水头。 2.调节出水阀,再重复步骤1)三次。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1.计算常数。毕托管的校正系数 c = ,常数k = cm0.5/s。

2.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见表6.1。 表6.1 数据表

15

16

实验7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定流量系数,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测量管道流量的技术。 2.验证能量(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同实验4,如图4.1所示。 三、实验原理 二 实验原理

根据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可得不计阻力作用的文丘里管过水能力关系式为:

2

d1

p1p2

4

Q2g[(z1)(z2)]kh

d14

()1d2

式中 k

(4d1d2

d1

4

2

,为仪器常数;

)1p1

p2

),为两断面测压管水头差。

QQ

h(z1

)(z2

由于阻力的存在,实际通过流量Q恒小于Q。引入无量纲系数里流量修正系数,简称流量系数),则有:

QQk

h

(称为文丘

四、实验步骤

1.测计各有关常数。

2.打开水泵,调节进水阀门,全开出水阀门,使压差达到测压计可测量的最大高度。 3.测读压差,同时用体积法测量流量。

4.逐次关小调节阀,改变流量7~9次,注意调节阀门应缓慢。 5.把测量值记录在实验表格内,并进行有关计算。 6.如测管内液面波动时,应取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1.记录计算有关数据。 实验装置台No d1= cm, d2= cm, 水温 t = ℃,水箱液面标尺值s0 = ,管轴线高程标尺值 s = cm。常数k = cm0.25/s。

2.整理记录计算表如表7.1、表7.2。

17

表7.2 计算表

18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谢 振 华 编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3 年 9 月

前 言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是《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进一步的验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实验室的具体设备编写的。实验内容包括水静压强实验,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动量方程实验,雷诺实验,管路沿程阻力实验,管路局部阻力实验,毕托管测速实验,文丘里流量计实验。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实验技术和测量技巧,为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做准备。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和实验设备的限制,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3年7月

目 录

实验1 水静压强实验 …………………………………………………………………… 1 实验2 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动量方程实验 ………………………………………… 3 实验3 雷诺实验 ………………………………………………………………………… 6 实验4 管路沿程阻力实验 ……………………………………………………………… 8 实验5 管路局部阻力实验……………………………………………………………… 12 实验6 毕托管测速实验………………………………………………………………… 15 实验7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17

实验1 水静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等压面的概念。

2.理解封闭容器内静止液体表面压强及其液体内部某空间点的压强。 3.观察压强传递现象。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水静压强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原理

对密封容器(即水箱)的液体表面加压时,设液体表面压强为P0,则P0>Pa,pa为大气压强。从U形管中可以看到有压差产生,U形管与密封水箱上部连通的一面,液面下降,而与大气相通的一面,液面上升。密闭水箱内液体表面压强p0为:

p0pah

1

式中 ——液体的重度;

h——U形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

当密闭水箱内压强P0下降时,U形管内的液面呈现相反的现象,即P0<Pa,这时密闭水箱内液面压强p0为:

p0pah

式中 h——U形管中液面下降的高度。 四、实验步骤

1.关闭排气阀,用加压器缓慢加压,U形管出现压差h。在加压的同时,观察左侧A、B管的液柱上升情况。由于水箱内部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在左侧的测压管中,可以看到由于A、B两点在水箱内的淹没深度h不同,在压强向各点传递时,先到A点后到B点。在测压管中反应出的是A管的液柱先上升,而B管的液柱滞后一点也在上升,当停止加压时,A、B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2.打开排气阀,使液面恢复到同一水平面上。关闭排气阀,打开密闭容器底部的水门,放出一部分水,造成容器内压力下降,观察U形管中液柱的变化情况。 五、分析和讨论

1.液体表面压强p0与表压强、真空度有什么关系?

2.用该实验装置是否可以测出其他液体的重度?为什么?

2

实验2 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动量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射流对水箱的反作用力和射流对平板的作用力验证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

的动量方程。

2. 通过对动量与流量、流速、射流角度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掌握流体的动量守恒定理。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动量方程实验装置简图

1.实验水箱 2.控制阀门 3.高位水孔 4.低位水孔 5.砝码 6.转动轴承 7.挡板 8.固定插销 9.水平仪 10.喷嘴 11.水泵 12.水箱 13.挡水板 14.实验台支架

三、实验原理

1.射流对水箱的反作用力原理

以水箱水面Ⅰ—Ⅰ,出口断面Ⅱ—Ⅱ及箱壁为控制面,对水平x轴列动量方程:

F

——水的密度; Q——射流流量;

x

RxQ(02v2x01v1x)

式中 Rx——水箱对射流的反作用;

01,02——动量修正系数,取1;

v1x——水箱水面的平均流速在x轴的投影,取0; v2x——出口断面的平均流速在x轴的投影。 由对转轴计算力矩M求得Rx。

3

MRxLQvL

式中 L——出口中心至转轴的距离; v——出口流速。

移动平衡砝码得到实测力矩M0:

M

GS

式中 G——平衡砝码重量; S——SSS0;

S——出流时(动态)砝码至转轴的距离;

S0——未出流时(静态)平衡砝码至转轴的距离。 2.射流对平面的作用力原理

取喷嘴出口断面Ⅰ—Ⅰ,射流表面,以及平板出流的截面Ⅱ—Ⅱ为控制面,对水平x轴列动量方程:

FxRxQ(02v2x01v1x)

式中 Rx——平板对射流的反作用力;

v1x——喷嘴出口平均流速在轴的投影,即流速; v2x——Ⅱ—Ⅱ断面平均流速在x轴的投影,取0。 由对转轴计算力矩M求得Rx。

MRxL1QvL1

式中 L1——水流冲击点至转轴的距离; v——喷嘴出口的平均流速。 添加砝码得到实测力矩M0:

M

GL2

式中 G——砝码重量;

L2——砝码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射流对水箱的反作用力实验

1)实验步骤

① 开启进水阀门,将水箱充满水,关小阀门,使之保持较小溢流。

② 拔出插销,移动砝码,使水平仪水平,记下此时(静态)砝码位置S0。 ③ 插上插销,将出口转至高孔位置。调节阀门,使之仍保持较小溢流。

④ 拔出插销,移动砝码,使水平仪水平,记下此时(动态)砝码的位置S。 ⑤ 用体积法测量流量,计算流速。

⑥ 将出口转至低孔位置,重复步骤③~⑤。 2)注意事项

① 调节前,必须将插销插上。

② 拔出插销后,应用手托扶水箱,以免摆动过大损坏仪器。

2.射流对平面的作用力实验

4

1)实验步骤

① 在拉链端部加重量50克砝码,然后开启并调节阀门,使平板保持垂直位置,记下砝码位置,用体积法测流量。 ② 改变砝码重量,重复步骤①。 2)注意事项

① 应缓慢开启和调节阀门。 ② 注意单位换算。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1.水箱法

仪器常数:L= cm,S0= m,G= N

2.平板法

仪器常数:L1,L2六、分析和讨论

分析用动量方程求得的作用力值和实测值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

5

实验3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流体在不同流动状态时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 2. 观察流体由层流变紊流及由紊流变层流的过渡过程。 3. 测定液体在圆管中流动时的下临界雷诺数Rec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3.1所示。

图3.1 雷诺实验装置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溢流管 4.电源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墨盒 8.墨针 9.实验管 10.调节阀 11.接水箱 12.量杯 13.回水管 14.实验桌

三、实验原理

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有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其阻力性质也不同。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箱中的水位恒定,即水头H不变。如果管路中出口阀门开启较小,在管路中就有稳定的平均速度v,微启红色水阀门,这时红色水与自来水同步在管路中沿轴线向前流动,红颜色水呈一条红色直线,其流体质点没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红色直线没有与周围的液体混杂,层次分明地在管路中流动。此时,在流速较小而粘性较大和惯性力较小的情况下运动,为层流运动。如果将出口阀门逐渐开大,管路中的红色直线出现脉动,流体质点还没有出现相互交换的现象,流体的流动呈临界状态。如果将出口阀门继续开大,出

6

现流体质点的横向脉动,使红色线完全扩散与自来水混合,此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紊流运动。

即在t时间内流入计量水箱中流体的体积V。

Q

Vt

vd

流体的雷诺数Re,根据连续方程:QAv,v

QA

。流量Q用体积法测出,

, A

d4

2

式中 A——管路的横截面积;

d——管路直径;

v——流体繁荣流速; ——水的运动粘度。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水箱充水至经隔板溢流流出,将进水阀门关小,继续向水箱供水,以保持水位高度H不变。

2.缓慢开启阀门7,使玻璃管中水稳定流动,并开启红色阀门9,使红色水以微小流速在玻璃管内流动,呈层流状态。

3.开大出口阀门7,使红色水在玻璃管内的流动呈紊流状态,再逐渐关小出口阀门7,观察玻璃管中出口处的红色水刚刚出现脉动状态但还没有变为层流时,测定此时的流量,计算出下临界流速vc。重复做三次,即可算出下临界雷诺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d = mm 水温 = ℃

下临界雷诺数的计算公式为:

Re

c

vcd

7

实验4 管路沿程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速的关系。 2. 测定不同管路的沿程阻力系数。

3. 对照雷诺实验,观察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及其转换过程。 二、实验装置

1.水泵电机 2.水泵 3.循环储水箱 4.计量水箱 5.孔板及比托管实验管段进水阀 6.阀门阻力实验管段进水阀 7.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进水阀 8.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 9.阀门阻力实验管段 10.孔板流量计 11.比托管 12.测阻阀门 13.测压管及测压管固定板 14.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 15阀门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 16.孔板及比托管实验管段出水阀 17.文丘里实验管段出水阀 18.D=10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 19.管支架 20.D=10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 21.文丘里流量计 22排水阀门

三、实验原理

1.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

对沿程阻力两测点的断面列伯努利方程

z1

8

p1

a1v12g

2

z2

P2

a2v2

2g

2

hl

因实验管段水平,且为均匀流动,所以

z1z2,d1d2,v1v2,121,hlhf

由此得

hf

p1yp2

h

即管路两点的沿程水头损失hf等于测压管水头差h。

由此式求得沿程水头损失,同时根据实测流量计算平均流速v,将所得hf和v数据绘在对数坐标纸上,就可确定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速的关系。

2.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

hf

p1yp2

h

由达西公式:

hf

lv

d

2

2g

用体积法测得流量Q,并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即可求得沿程阻力系数:



四、实验步骤

1. 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实验

2gdhlv

2

1)实验前准备工作。将实验台个阀门置于关闭状态,开启实验管道阀门,将泵开启,检验系统是否有泄露;排放导压胶管中的空气。

2)开启调节阀门,测读测压计水面差。

3)用体积法测量流量,并计算出平均流速。

4)将实验的hf与计算得出的v值标入对数坐标纸内,绘出lghflgv关系曲线。 5)调节阀门逐次由大到小,共测定10次。

2. 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

1)本实验共进行粗细不同管径的两组实验,每组各作出6个实验。 2)开启进水阀门,使压差达到最大高度,作为第一个实验点。

3)测读水柱高度,并计算高度差。 4)用体积法测量流量,并测量水温;

5)用不同符号将粗细管道的实验点绘制成lgRelg100对数曲线。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1.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数据及计算如表4.1所示,lghflgv关系曲线如图4.2所示。

仪器常数:d = cm, A = cm2 L= m, t= ℃

9

表4.1 数据表

2.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数据及计算如表4.2所示,lgRelg100关系曲线如图4.3所示。

仪器常数: d粗 = cm, d细 = cm, l = m

t = ℃ 水 = N/m3

10

图4.2 lghflgv关系曲线

表4.2 数据表

图4.3 lgRelg100关系曲线

11

实验5 管路局部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法、四点法测量局部阻力系数的技能。

2. 通过对圆管突扩局部阻力系数的包达定理和突缩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的实验验证与分析,熟悉用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法建立函数式的途径。

3. 加深对局部阻力损失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同实验4,如图4.1所示。 三、实验原理

写出局部阻力前后两断面的伯努利方程,根据推导条件,扣除沿程水头损失可得局部水头损失。

1. 突然扩大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

采用三点法计算,下式中hf12由hf23按流长比例换算得出: 实测

hre[(z1

p1

av1

2

)

2g

e

][(z2

av12gA1A2

2

p2

)

av22g

2

]hf12]

理论

hre/

(1

e)

2

2

ehre

av1

2g

2. 突然缩小

采用四点法计算,下式中B点为突缩点,hf4B由hf34hf3-4换算得出,hfB5由h换算得出。 实测

hrs[(z4

p4

av42g

2

f56

)

)hf4B)[(z5

p5

)

av52g

2

)hfB5]

shrs/

经验

av52g

2

s0.5(1

12

A5A3

)

shrs

av52g

2

四、实验步骤

1.测记实验有关常数。

2.打开水泵,排除实验管道中的滞留气体及测压管气体。

3.打开出水阀至最大开度,等流量稳定后,测记测压管读数,同时用体积法计量流量。

4.改变出水阀开度3~4次,分别测记压管读数及流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1. 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d1D1 cm,d2d3d4D2cm,d5d6D3 cm,l12cm,l23cm,l34cm,l4B cm,lB5 cm,

l56

 cm,(1

e

A1A2

),s0.5(1

2

A5A3

)

2. 实验数据记录见表5.1,实验数据计算结果如表5.2所示。

3. 将实测局部阻力系数与理论值或经验值进行比较。

表5.1 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5.2 计算表

13

六、分析和讨论

1.根据实验成果,分析比较突扩与突缩在相应条件下的局部损失大小关系。 2.结合流动演示的水力现象,分析局部阻力损失机理何在?产生突扩与突缩局部阻力损失的主要部位在那里?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

3.现有一段与调节阀相连,内径与实验管道相同的直管段(见图4.1),如何用两点法测量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

14

实验6 毕托管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管嘴淹没出流流速及流速系数的测量,掌握用毕托管测量某一点流速的技能。

2. 了解普朗特型毕托管的构造和适用性,并检验其测量精度,进一步明确传统流体力学测量仪器的现实作用。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同实验4,如图4.1所示。 三、实验原理

用毕托管测量流速时,

uc2ghkh

式中 u——毕托管测点处的流速; c——毕托管的流速校正系数;

h——毕托管的全压水头与静水压水头差; k——仪器常数,kc2g。

对管嘴出流:

u2gH

式中 u——测点处流速,由毕托管测定; ——管嘴的流速系数; H——管嘴的作用水头。

联立解以上两式,可得:

ch/H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水泵和出水阀,读取管嘴的上下游水位和毕托管水头。 2.调节出水阀,再重复步骤1)三次。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1.计算常数。毕托管的校正系数 c = ,常数k = cm0.5/s。

2.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见表6.1。 表6.1 数据表

15

16

实验7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定流量系数,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测量管道流量的技术。 2.验证能量(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同实验4,如图4.1所示。 三、实验原理 二 实验原理

根据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可得不计阻力作用的文丘里管过水能力关系式为:

2

d1

p1p2

4

Q2g[(z1)(z2)]kh

d14

()1d2

式中 k

(4d1d2

d1

4

2

,为仪器常数;

)1p1

p2

),为两断面测压管水头差。

QQ

h(z1

)(z2

由于阻力的存在,实际通过流量Q恒小于Q。引入无量纲系数里流量修正系数,简称流量系数),则有:

QQk

h

(称为文丘

四、实验步骤

1.测计各有关常数。

2.打开水泵,调节进水阀门,全开出水阀门,使压差达到测压计可测量的最大高度。 3.测读压差,同时用体积法测量流量。

4.逐次关小调节阀,改变流量7~9次,注意调节阀门应缓慢。 5.把测量值记录在实验表格内,并进行有关计算。 6.如测管内液面波动时,应取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1.记录计算有关数据。 实验装置台No d1= cm, d2= cm, 水温 t = ℃,水箱液面标尺值s0 = ,管轴线高程标尺值 s = cm。常数k = cm0.25/s。

2.整理记录计算表如表7.1、表7.2。

17

表7.2 计算表

18


相关内容

  •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系简介
  •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系简介 重庆大学力学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重庆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重庆市重点学科.作为以工科为主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开设基础力学课程的专业众多.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课程的建设一直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主要面向机械类和土木类各专业,工 ...

  •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实验中心 2006.05 目 录 1 化工原理实验的性质和任务 1 2 大纲编写依据 1 3 适用专业 1 4 先行课程 1 5 考核方式及办法 1 6 实验项目 2 7 实验学时分配 2 8 实验基本要求 3 9 教材及参考资料 7 ...

  •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2010
  • 工程力学专业 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执行单位: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2010年入学适用 四 年制本科生 一. 类别或专业 工程力学 二. 包含专业 工程力学 三. 专业设置简介 工程力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研究工程中具有共性的各种力学问题.近代计算机技术和近代实验技术的应用,使工程力学增强了解决 ...

  • 工程力学专业调研报告
  • 哈工大工程力学 学生提分网 发布时间:2011-01-05 通过对几届不同年级学生的调研,发现近年来的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非常关注专业学习内容及其应用,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以及毕业去向等等,力学学科本身就是科学与工程的桥梁,是大工业的基础,因此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其它工科专业也有明显的不同,其 ...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执行单位: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2010年入学适用 四年制本科生 一.类别或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二.包含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三.专业设置简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主要专业方向之一,本专业培养航空航天飞行器总体 ...

  • 2017年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最优秀的15所高校
  • 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最优秀的15所高校 什么是土木工程? 在很多学校,土木工程是一个院系的名称,也是一个招生大类名称,还是一个专业名称.我们这里说的土木工程,是专业的名称. 土木工程按照培养侧重点,各学校有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等不同方向,土木工程是国家建设 ...

  •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第一四六七项
  •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金属材料拉伸(GB/T 228-2002)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2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 ...

  •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pdf
  • <工程热力学> 实 验 指 导 书 汕头大学热工流体实验室 2015 年 前 言 一.实验要求 (1)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 (2)进入实验室后,应注意听取指导教师对实验方法的讲授,待完全弄清楚实 验方法与步骤后,方能动手实验. (3)实验时,应注意观察 ...

  •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力学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
  •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力学实验教学国家示 范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源于1957年随交通大学西迁的理论力学教研室和材料力学教研室.1996年,材料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教研室.工程力学系实现合并,成为学校"211.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十大校级教学实验中心之一,2007年8月被评为 ...

  • 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三号通知
  • 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 第三号通知 根据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各高校个人赛的成绩排序及报名参加团体赛的情况,竞赛组委会讨论决定,获得本届参加"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资格的院校有: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湖北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