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全国2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2011-2015)

一、2015年全国2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约842-约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意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

【答案】(1)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2)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1)的给3分,答出(2)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单分析的,给3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根据是的后两联分析作者情感。

二、2014年全国2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表达感情的。(2分)诗人虽然到处漂泊,

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1分)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分)说明:答“以景衬情”“对比衬托”也可。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情?(6分)

【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1分)中的凄清、失

神、怅惘之情(2分);郭诗中,“灯前”表现了住宿在渔家(1分)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2分)。

三、2013年全国2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 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 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2012年全国卷【贵州 云南 甘肃 新疆 内蒙古青海西藏】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解析】略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解析】略

答案

【小题1】第一、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趣。(4分)(答出“思”、“信”两字的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小题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4分)(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五、2011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1)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渐“渐向瞑”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退一直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私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上一层。(打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解析】两道题目都比较简单,考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倾向的能力。

【点睛】“古诗词鉴赏”是每年必出的经典题目,在中华文化弘扬全世界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是诗意的民族,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继承和发扬这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何况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鉴赏古诗词的水平,就必须经常诵读、涵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要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去,而不是小学生、初中生的泛泛而读。

一、2015年全国2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约842-约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意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

【答案】(1)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2)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1)的给3分,答出(2)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单分析的,给3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根据是的后两联分析作者情感。

二、2014年全国2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表达感情的。(2分)诗人虽然到处漂泊,

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1分)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分)说明:答“以景衬情”“对比衬托”也可。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情?(6分)

【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1分)中的凄清、失

神、怅惘之情(2分);郭诗中,“灯前”表现了住宿在渔家(1分)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2分)。

三、2013年全国2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 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 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2012年全国卷【贵州 云南 甘肃 新疆 内蒙古青海西藏】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解析】略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解析】略

答案

【小题1】第一、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趣。(4分)(答出“思”、“信”两字的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小题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4分)(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五、2011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1)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渐“渐向瞑”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退一直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私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上一层。(打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解析】两道题目都比较简单,考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倾向的能力。

【点睛】“古诗词鉴赏”是每年必出的经典题目,在中华文化弘扬全世界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是诗意的民族,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继承和发扬这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何况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鉴赏古诗词的水平,就必须经常诵读、涵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要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去,而不是小学生、初中生的泛泛而读。


相关内容

  • [古代诗歌鉴赏]说课稿
  • 一样孤雁 别样情怀 古代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 一.学习目标 1.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探究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2.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二.重点难点 1.依据学情,促成学生的学习生成,有效地 ...

  •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试题研究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一.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32分. ...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2016届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6年广东高考将采用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全国卷分三类: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新课标Ⅱ卷.全国大纲卷.今年广东省使用全国Ⅰ卷.本文有三个内容:一.简要对比广东卷和全国卷的差异,2.解读2016年历史高考考纲及分析2 ...

  • 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探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规律及教学意义 英文题目:To explore the rul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 ...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 戴俊和 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 一.&q ...

  • 2015年语文课标卷二试题分析讲解2016预测
  •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试卷简述. 全国课标二卷按照语文学科基本能力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其中阅读部分70分,表达部分80分,全卷共150分. 二.分析试题结构,明确双向细目. 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 ...

  • [2015高考必备]全国重点名校2014高考语文试题精选分类汇编.古诗词欣赏
  • 2015高考精品 内部整理严谨外传 全国重点名校2015高考语文[月考.期中.期末.联考.模拟]考前精选汇编 (第一期) 7. 古诗词欣赏 1. (2014·山东桓台二中4月检测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秋思寄子由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 ...

  • 历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1"的命题分析的报告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语文试卷知识点统计 续表 续表 注:红色字表示四年都涉及的知识或方法,铺底字表示三年涉及的知识或方法,黑色字表示只涉及一年和两年的知识或方法.续表 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和题型的分布情况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高考语文试卷总论 一.题型特征 ...

  • 2010-2015年高考湖北卷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及答案
  •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