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试题

历史(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 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

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

A .威慑性、实效性

C .等级性、仪式性 B .制度性、强制性 D .规范性、持久性

25.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

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理学影响有限,文化教育落后

C .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26.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

体制的否定。秦统一后,确立新的体制,又是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否定。这种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由此,作者认为行省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 .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27.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

《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B .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C .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D.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

28.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

本质上体现了

A .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 .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29.(中国)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表明人民公社

A .组织军事化 B.行动战斗化

C .贸易自由化 D.生活集体化

30.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

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

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 .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

31.罗马法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

(2)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3)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4)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由此推断,此时期的罗马法应是

A .习惯法 B.自然法

C .公民法 D.万民法

32.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

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 .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 .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33.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的

影响是

A .促使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B .促使世界各地交流密切,矛盾不断缓和

C .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性调整

D .推动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34.1939年,罗斯福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国际问题上。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

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他认为

A .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民众生活

B .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 .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D .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35.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

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由此可见,该组织

A .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 B.推动了欧洲国家一体化

C .制定了关税壁垒政策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第II 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来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10分)

(2)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12分)

(3)请你为保护传统古建筑设计两条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在15字以内。(4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中国古代外交实践形式有文武两类。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这些形式的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外交体制为天下体系,即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摘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10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简要评价。(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对下图内容进行解读并评价。

请考生在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确立了盐铁专卖制度,齐国实行“官山海”,农闲时由农民制盐,官府包收储存,待盐价上涨至十倍时,再到不产盐地区销售。商鞅变法时期,在煮盐业发达地区,设置专门的官员和机构,负责盐业生产和销售。“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西汉初期,“驰山泽之禁,不与民争利”,出现了大量靠经商盐铁致富的商人。汉武帝中期,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以向富豪借贷,“富商大贾,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汉武帝实施盐铁专卖,采用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办法。唐肃宗时期,创立就场征税的专卖制度,在产盐地设置盐官,负责收买盐户所煮之盐,再由商人转运到各地销售。除产盐地外,不再设置盐官。

宋代的盐课有两种形式,一是禁榷法,二是通商法。禁榷法是国家控制盐的产销,实行全部专卖;通商法是国家将盐售与商人,寓税于盐,然后由商人在指定地区经销,实行局部专卖。清代盐课制度,主要有官督商办、官督商销、官运商销、商运商销、民运民销等七种形式,主要形式为官督商销,系由官府特许的盐商向官府领取引票,按引购盐,在指定地区贩卖,即引岸制。

——摘编自王芙蓉《略论中国古代盐铁官营制度变化及启示》

(1)据材料,概括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特点。(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专卖制度的影响。(8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材料二

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材料三

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畀机会以讨论。

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

(1)据材料二、三,概括国民集会应遵循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 (6分)

(2)根据上述规则,概括民主的内涵。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认为“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的原因。(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P.R. 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8分)

(2)结合史实分析这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

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6分)

(2)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历史答案

24——28 BAACB 29——33 DACDA 34——35 DA

40.(1)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正式的外交观念);文武并用,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注重文化感召;形成朝贡体制,确立君臣关系;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没有正式外交机构。(10分)

(2)变化: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改变了外交态度;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9分)

评价:打破了“华夷观念”,开始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表现之一,是中国的进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6分)

41.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观点不一。(2分)

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抛出高帽,溢美不断,仿佛中国真成了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实质是要要求中国承担超出实际能力的“责任”。(2分)

唱白脸者将国际金融危机归咎于全球失衡,又将失衡主要归到中国头上,由此要求中国“转变政策”,承担更多责任。(2分)

西方国家的本质意图是想借此转移视线、推卸责任、缓解压力、掩盖矛盾,在谋求本国利益的同时牵制中国的发展。(4分)

世界各国应该建立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共同致力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2分)

(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2分)

45.(1)历史悠久、控制严格、持续性强、形式多样(7分)

(2)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推动国家政治统一;打击地方势力,从经济上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阻碍了民营工商业的发展。(8分)

46.(1)会长的职责是维持会场秩序:会长应该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会员要协助会长维持会议秩序:会员要保持文明的举止;会议要依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会议的结果要过半数人同意才能通过。(6分)

(2)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按照规则办事;尊重合法的权威。(答三点即可6分)

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压抑,丧失了合群的天性;中国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开会;中国人不懂得如何在开会中实施自己的权力。(3分)

47.(1)一战后:强调容忍,不顾后果;不区分战争的性质和根源,认为通过谈判和妥协就能制止战争。(4分)二战后:强调大国在维护和平中的主导作用;以反核为核心;以维护人类的发展为宗旨。(4分)

(2)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想无法制止战争,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绥靖妥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4分)二战后的和平思想推动和平主义运动在全球的兴起,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3分)

48.(1)理解:兴办洋务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洋务人才非常缺乏;(3分)在科举仍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洋务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鄙视和排斥。(3分)

(2)转变: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思想。(3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的无望;严复的个人经历及品质。(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历史(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 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

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

A .威慑性、实效性

C .等级性、仪式性 B .制度性、强制性 D .规范性、持久性

25.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

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理学影响有限,文化教育落后

C .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26.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

体制的否定。秦统一后,确立新的体制,又是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否定。这种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由此,作者认为行省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 .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27.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

《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B .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C .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D.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

28.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

本质上体现了

A .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 .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29.(中国)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表明人民公社

A .组织军事化 B.行动战斗化

C .贸易自由化 D.生活集体化

30.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

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

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 .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

31.罗马法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

(2)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3)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4)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由此推断,此时期的罗马法应是

A .习惯法 B.自然法

C .公民法 D.万民法

32.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

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 .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 .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33.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的

影响是

A .促使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B .促使世界各地交流密切,矛盾不断缓和

C .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性调整

D .推动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34.1939年,罗斯福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国际问题上。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

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他认为

A .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民众生活

B .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 .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D .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35.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

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由此可见,该组织

A .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 B.推动了欧洲国家一体化

C .制定了关税壁垒政策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第II 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来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10分)

(2)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12分)

(3)请你为保护传统古建筑设计两条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在15字以内。(4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中国古代外交实践形式有文武两类。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这些形式的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外交体制为天下体系,即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摘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10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简要评价。(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对下图内容进行解读并评价。

请考生在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确立了盐铁专卖制度,齐国实行“官山海”,农闲时由农民制盐,官府包收储存,待盐价上涨至十倍时,再到不产盐地区销售。商鞅变法时期,在煮盐业发达地区,设置专门的官员和机构,负责盐业生产和销售。“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西汉初期,“驰山泽之禁,不与民争利”,出现了大量靠经商盐铁致富的商人。汉武帝中期,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以向富豪借贷,“富商大贾,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汉武帝实施盐铁专卖,采用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办法。唐肃宗时期,创立就场征税的专卖制度,在产盐地设置盐官,负责收买盐户所煮之盐,再由商人转运到各地销售。除产盐地外,不再设置盐官。

宋代的盐课有两种形式,一是禁榷法,二是通商法。禁榷法是国家控制盐的产销,实行全部专卖;通商法是国家将盐售与商人,寓税于盐,然后由商人在指定地区经销,实行局部专卖。清代盐课制度,主要有官督商办、官督商销、官运商销、商运商销、民运民销等七种形式,主要形式为官督商销,系由官府特许的盐商向官府领取引票,按引购盐,在指定地区贩卖,即引岸制。

——摘编自王芙蓉《略论中国古代盐铁官营制度变化及启示》

(1)据材料,概括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特点。(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专卖制度的影响。(8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材料二

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材料三

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畀机会以讨论。

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

(1)据材料二、三,概括国民集会应遵循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 (6分)

(2)根据上述规则,概括民主的内涵。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认为“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的原因。(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P.R. 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8分)

(2)结合史实分析这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

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6分)

(2)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历史答案

24——28 BAACB 29——33 DACDA 34——35 DA

40.(1)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正式的外交观念);文武并用,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注重文化感召;形成朝贡体制,确立君臣关系;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没有正式外交机构。(10分)

(2)变化: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改变了外交态度;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9分)

评价:打破了“华夷观念”,开始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表现之一,是中国的进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6分)

41.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观点不一。(2分)

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抛出高帽,溢美不断,仿佛中国真成了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实质是要要求中国承担超出实际能力的“责任”。(2分)

唱白脸者将国际金融危机归咎于全球失衡,又将失衡主要归到中国头上,由此要求中国“转变政策”,承担更多责任。(2分)

西方国家的本质意图是想借此转移视线、推卸责任、缓解压力、掩盖矛盾,在谋求本国利益的同时牵制中国的发展。(4分)

世界各国应该建立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共同致力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2分)

(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2分)

45.(1)历史悠久、控制严格、持续性强、形式多样(7分)

(2)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推动国家政治统一;打击地方势力,从经济上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阻碍了民营工商业的发展。(8分)

46.(1)会长的职责是维持会场秩序:会长应该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会员要协助会长维持会议秩序:会员要保持文明的举止;会议要依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会议的结果要过半数人同意才能通过。(6分)

(2)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按照规则办事;尊重合法的权威。(答三点即可6分)

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压抑,丧失了合群的天性;中国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开会;中国人不懂得如何在开会中实施自己的权力。(3分)

47.(1)一战后:强调容忍,不顾后果;不区分战争的性质和根源,认为通过谈判和妥协就能制止战争。(4分)二战后:强调大国在维护和平中的主导作用;以反核为核心;以维护人类的发展为宗旨。(4分)

(2)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想无法制止战争,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绥靖妥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4分)二战后的和平思想推动和平主义运动在全球的兴起,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3分)

48.(1)理解:兴办洋务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洋务人才非常缺乏;(3分)在科举仍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洋务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鄙视和排斥。(3分)

(2)转变: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思想。(3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的无望;严复的个人经历及品质。(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相关内容

  •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数学)
  • 10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一.选择题 1.若(ax-1)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80,则实数a的值是 A.-2 B. 22 C. 2 .若(x- 4 D. 2 n 的展开式中第三项系数等于6,则n等于( ) A. 4 B. 8 C. 12 D. 16 3.若(1+mx)6=a0+a1x+a2x2+„ ...

  • 2015高考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 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三联考(201501)]13. 下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月革命 B . ...

  • 高三年级教学组长工作汇报
  • 作为年级组长,我对这个职位工作的理解是: 按学校的指示,融合自己的理解扎扎实实地.有成效地贯彻下去.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团结组内所有的老师,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共同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其实我本人没做什么,成绩归功我们团队的所有老师.归功于校领导每一步的决策. 高三是学校的生命 ...

  • 反函数专题练习试卷及解析
  • www.cakestudy.com 反函数专题练习试卷及解析 1.2015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理科数学数学试题第21题 10x -1 , x ∈R ,函数y =f (x ) 是函数y =g (x ) 的反函数. 已知函数g (x ) =x 10+1 求函数y =f (x ) 的解析式 ...

  • 高考语文修改病句整理
  • 一.修改病句练习(一) 1.(2016全国卷I)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 ...

  • 文化常识题汇编1
  • 文化常识题汇编 1.(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 ...

  • 同位语从句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 同位语从句模拟试题汇编 1. (2010吉林市高三第二次市统考) _______was known to us all that Johnson had broken his promise _______ he would give each of us a small gift. A. As ; ...

  • 2015届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上):a单元 细胞与化学组成
  • A单元 细胞与化学组成 目录 A1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 ................................. - 1 - A2 蛋白质和核酸 ........................................................ - 5 - ...

  • 圆锥曲线填空题
  • 2012届全国百套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08圆锥曲线 二.填空题 1.(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二) 已知抛物线y2=a (x +1)的准线方程是x = -3,那么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______. 答案:(1,0) 22 2.(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三) 已知动圆P 与定圆C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