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信阳市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并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积极探索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积累经验、探索模式、作出示范。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三、预期目标  
通过改革试验,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现代农业大发展、农村面貌大改变、农民收入大提高。到2020年,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是:  
(一)建成粮食生产重点区  
实施水利设施兴利除害工程和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5亿斤,农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形成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建成特色农业示范区  
具有信阳特色的林果、畜禽、水产等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茶叶面积发展到200万亩,产量达到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l0000元以上。  
(三)建成村镇建设样板区依托“两纵一横”交通干线,形成以信阳市为主中心,潢川、固始为副中心,六个县城及明港镇为骨干,中心镇为基点,中心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础的城镇村体系。到2020年,建制镇达到120个,人口规模1500人以上的中心村达到xx个。基本实现农民居住集约化、生产方式合作化、公共产品社会化。  
(四)建成生态环境友好区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巩固提高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建设水平。到2020年,全面完成生态县建设,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自然生态优美,人居环境优越,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应用,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建成文化建设引领区  
以特色文化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魅力信阳的文化之魂,提高信阳文化竞争力。到2015年,建立完备的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基层服务网络,建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特色县、文化特色企业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明乡镇、文明社区。  
(六)建成城乡统筹先行区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建立统一的城乡公共服务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农村恩格尔系数低于30%。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  
1、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依法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流转行为。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扶持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土地协会等流转中介组织。建立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制度体系,鼓励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和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开展土地纠纷仲裁试点,完善仲裁程序、方法和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补偿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探索以土地换社保、换就业、换稳定收益的具体办法。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地流转。  

2、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  
3、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力实施村庄整治,稳步推进迁村并镇建设试点,建立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依法置换为建设用地。  
4、建立土地综合整治机制。对利用不充分、不合理和废弃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进行整理复垦,依法依规将整理复垦增加的农用地和耕地置换为建设用地,用于还建和产业项目用地。建立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交易平台,实现全市土地占补平衡。  (二)创新农村资金投入的体制机制  
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实施涉农资金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土地收入分成机制,把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新农村建设。创新新农村建设筹资方式,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2、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扶持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户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制定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创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鼓励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制定和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产权改革,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4、创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模式。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奖补资金引导、筹补结合、多元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  
(三)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体制机制  
1、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创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各类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服务中心。推进跨行业、跨县区发展,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开放性。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承担农、林、牧、渔、农产品加工重点工程等各类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2、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华英模式”,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创新龙头企业信贷担保方式,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3、加快完善农技农机应用推广体系。建立和完善以乡镇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引导、培育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4、探索建立农业新型保险机制。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和品种,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探索成立农业保险共保体。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中介体系,探索发展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  
(四)创新农村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  
1、健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惠及全体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药品配送和监管。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实施乡村医生系列培训计划,并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原则,对乡村医生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工定点医院工作,完善参合农民工灵活就医机制。  
2、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探索建立基本帐户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积极改进保险资金享受办法,支持低成本的社会化养老保险服务业发展。  
3、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分类实施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低保资金保障机制。  
4、创新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体系,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瞄准贫困人口,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支持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五)创新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的体制机制  
1、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体制。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教育、农业、扶贫、劳动“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制。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探索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理念、新途径、新做法,推行订单劳务培训,积极开展涉外劳务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2、引导创业人才投身农业发展。鼓励机关、事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各类创业人才参与农村改革发展,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高效农业庄园等。实施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归工程”,发展“回归经济”。  
(六)创新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1、建立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机制。围绕“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让桂花香醉商城”、“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让华英富庶潢川”等主题,加快文化资源开发和后续产业发展,让文化软实力转换成现实生产力。  
2、建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发展文化产业,激活文化消费,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全民参与文化发展,激发农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文化潜力,着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七)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食品工业、新型能源、环保建材、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战略支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繁荣农村二、三产业。  
2、积极实施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土地整理等项目,因地制宜撤并“偏、远、小”自然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3、探索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治理新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开展社区公益服务,实行乡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  
4、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  
(八)创新农村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  
1、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在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社区成立党总支(党委),根据不同特点分类建立党支部。推行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产业链及非公有制经济等“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深化在外出务工地建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工作。  
2、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探索激发村民踊跃参与的方式途径。  
3、建立乡村干部培养选任和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补贴标准增长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担任乡镇领导的方法途径。加强对优秀乡镇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信阳成立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综合试验工作的组织实施。县区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市直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措施。县区确定试验重点,逐一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在全面综合试验的同时,重点在农村土地流转、农村融资体制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力求尽快取得突破。  
(四)营造宽松改革环境。在不违背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只要能造福全市人民,只要有益于改革发展,鼓励大胆实践、大胆探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信阳市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并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积极探索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积累经验、探索模式、作出示范。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三、预期目标  
通过改革试验,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现代农业大发展、农村面貌大改变、农民收入大提高。到2020年,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是:  
(一)建成粮食生产重点区  
实施水利设施兴利除害工程和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5亿斤,农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形成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建成特色农业示范区  
具有信阳特色的林果、畜禽、水产等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茶叶面积发展到200万亩,产量达到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l0000元以上。  
(三)建成村镇建设样板区依托“两纵一横”交通干线,形成以信阳市为主中心,潢川、固始为副中心,六个县城及明港镇为骨干,中心镇为基点,中心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础的城镇村体系。到2020年,建制镇达到120个,人口规模1500人以上的中心村达到xx个。基本实现农民居住集约化、生产方式合作化、公共产品社会化。  
(四)建成生态环境友好区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巩固提高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建设水平。到2020年,全面完成生态县建设,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自然生态优美,人居环境优越,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应用,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建成文化建设引领区  
以特色文化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魅力信阳的文化之魂,提高信阳文化竞争力。到2015年,建立完备的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基层服务网络,建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特色县、文化特色企业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明乡镇、文明社区。  
(六)建成城乡统筹先行区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建立统一的城乡公共服务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农村恩格尔系数低于30%。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  
1、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依法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流转行为。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扶持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土地协会等流转中介组织。建立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制度体系,鼓励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和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开展土地纠纷仲裁试点,完善仲裁程序、方法和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补偿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探索以土地换社保、换就业、换稳定收益的具体办法。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地流转。  

2、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  
3、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力实施村庄整治,稳步推进迁村并镇建设试点,建立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依法置换为建设用地。  
4、建立土地综合整治机制。对利用不充分、不合理和废弃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进行整理复垦,依法依规将整理复垦增加的农用地和耕地置换为建设用地,用于还建和产业项目用地。建立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交易平台,实现全市土地占补平衡。  (二)创新农村资金投入的体制机制  
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实施涉农资金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土地收入分成机制,把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新农村建设。创新新农村建设筹资方式,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2、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扶持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户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制定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创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鼓励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制定和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产权改革,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4、创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模式。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奖补资金引导、筹补结合、多元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  
(三)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体制机制  
1、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创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各类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服务中心。推进跨行业、跨县区发展,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开放性。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承担农、林、牧、渔、农产品加工重点工程等各类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2、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华英模式”,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创新龙头企业信贷担保方式,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3、加快完善农技农机应用推广体系。建立和完善以乡镇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引导、培育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4、探索建立农业新型保险机制。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和品种,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探索成立农业保险共保体。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中介体系,探索发展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  
(四)创新农村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  
1、健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惠及全体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药品配送和监管。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实施乡村医生系列培训计划,并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原则,对乡村医生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工定点医院工作,完善参合农民工灵活就医机制。  
2、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探索建立基本帐户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积极改进保险资金享受办法,支持低成本的社会化养老保险服务业发展。  
3、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分类实施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低保资金保障机制。  
4、创新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体系,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瞄准贫困人口,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支持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五)创新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的体制机制  
1、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体制。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教育、农业、扶贫、劳动“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制。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探索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理念、新途径、新做法,推行订单劳务培训,积极开展涉外劳务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2、引导创业人才投身农业发展。鼓励机关、事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各类创业人才参与农村改革发展,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高效农业庄园等。实施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归工程”,发展“回归经济”。  
(六)创新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1、建立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机制。围绕“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让桂花香醉商城”、“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让华英富庶潢川”等主题,加快文化资源开发和后续产业发展,让文化软实力转换成现实生产力。  
2、建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发展文化产业,激活文化消费,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全民参与文化发展,激发农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文化潜力,着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七)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食品工业、新型能源、环保建材、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战略支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繁荣农村二、三产业。  
2、积极实施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土地整理等项目,因地制宜撤并“偏、远、小”自然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3、探索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治理新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开展社区公益服务,实行乡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  
4、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  
(八)创新农村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  
1、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在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社区成立党总支(党委),根据不同特点分类建立党支部。推行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产业链及非公有制经济等“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深化在外出务工地建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工作。  
2、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探索激发村民踊跃参与的方式途径。  
3、建立乡村干部培养选任和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补贴标准增长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担任乡镇领导的方法途径。加强对优秀乡镇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信阳成立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综合试验工作的组织实施。县区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市直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措施。县区确定试验重点,逐一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在全面综合试验的同时,重点在农村土地流转、农村融资体制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力求尽快取得突破。  
(四)营造宽松改革环境。在不违背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只要能造福全市人民,只要有益于改革发展,鼓励大胆实践、大胆探索。 


相关内容

  •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与政策建议
  •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试验,一些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展望未来,统筹城乡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一.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 ...

  • 深刻领会讲话精神 积极探索新农村道路
  • 深刻领会讲话精神 积极促进新农村进程 按照市委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认真学习了省委徐书记4月16日在省委常委会上的讲话,<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把信阳市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批复>.<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以及市委王书记今年以来关于农村 ...

  •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上海浦东新区 2005年6月批准成立的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浦东试验区着重探讨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希望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它方面改革结合起来,探索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点,从浦东新区政府职能转变.央行二总部设在浦东等具体事件上都有所体现. 天津滨海新区(20 ...

  • 关于创新领导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 毕地党发„2011‟25号 毕节试验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子方案一 关于创新领导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试验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 ...

  • 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
  • 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一行赴同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湖南省发改委."两型办".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就"两型"建设的推进机制和考评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 成都城乡统筹经验
  • 人民意志: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 2011年4月2日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这份非同寻常的决议是一千多万成都人民意志的最高体现形式.统筹城乡改 ...

  •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总结
  • 去冬今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机制、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建管机制、长效机制等“五大”机制创新,坚持思想认识、领导力度、项目建设、质量保证、工作职责“五到位”,充分发动群众大干农 ...

  • 2011年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举要山西日报
  • 2011年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举要 山西日报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27日至28日在太原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以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省委书记袁纯清,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作重要讲话 ...

  • 河南平原新区总体规划
  •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平原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豫政 [2010]23号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平原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平原新区作为科学发展示范区,是新乡市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