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实验方法

羊绒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实验方法

织物在服用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外力摩擦的继续作用使毛绒纠缠成球并凸起在织物表面,这种现象称为织物的起毛起球。因此,在设计织物、选择服装面料或监控织物质量时都应重视织物的抗起球性。

一、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a)表示织物原样;

(b)表示第一阶段,织物表面的纤维因不断经受摩擦从织物中抽出产生毛绒;

(c)表示第二阶段,未脱落的纤维相互纠缠,并加剧纤维的抽拔;

(d)表示第三阶段,纤维纠缠越来越紧,最后形成小球粒;

(e)表示第四阶段,连接球粒的纤维断裂或抽拔;

(f)表示第五状态,部分球粒脱落[1]。

二、羊绒针织品起毛起球的影响因素

在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诸多因素中,如纤维性质、纺织工艺参数(纱线捻度与织物结构) 、染整后加工、穿着服用时的条件等,纤维性质是织物起毛起球的主要原因。

1、原料性质

山羊绒纤维细而短且卷曲度较小,横截面接近圆形,伸长和弹性好,抗弯刚度低、耐疲劳性能好,这些性能都使织物倾向于易起球; 其中纤维的短绒率、长度和长度离散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山羊绒制品加

工中必须根据产品的性能和用途合理选用山羊绒原料,再结合其他工艺手段,达到对山羊绒织物起球的有效控制。

2、纺纱捻度

对于针织产品来讲,在考虑原料因素的前提下,纺纱对起球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纱线捻度,纱线捻度大小、捻系数的配比都直接影响织物的起球。在成纱捻度中,单纱捻度决定纤维间的抱合程度,股纱捻度决定纱线内应力的平衡,所以单纱捻度的大小是决定起球的最关键因素。

3、编织参数

针对羊绒针织物而言,编织密度与线圈长度成反比,单面平针织物的编织密度小,线圈长度就大,当织物表面受到外力的摩擦时,纱线中的纤维受到阻止其游移出纱线表面的力就小,纤维端容易伸出纱线,增加织物起球的概率。

4、染色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染色过程会影响原料的指标,染色过程的时间、温度、pH 值是保证染色质量三要素,但这也是影响纤维指标的因素。在安排投料时,技术人员要考虑到染色过程对原料的损伤程度,以便充分利用原料的各项指标。染色前后原料的指标值有明显变化,长度降低了、长度离散有增有减、短绒率增加了,由此可知染色对原料是有影响的,从而对最终产品的起球性能造成影响。

5、后整理工艺

羊绒针织品的后整理工艺通常是指纱线织成成衣后至最终成品前所需经过的整理工艺,主要包括缩绒、特种整理(如防起球、防缩等) 和整烫定型等。缩绒是羊绒针织物后整理工艺的重要环节,影响缩绒效果的主要工艺因素有:缩绒剂、浴比、温度、pH 值、时间、机械作用力等,缩绒工艺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外观质量、成品规格以及起球性能。

三、国内外起毛起球测试方法的比较

用不同的起球试验方法对同一样品,尤其是针织品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差异很大,因此用不同试验方法测出的结果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国内外起毛起球测试标准有很多,常用标准的测试方法相关的原理、技术参数、方法特点等的比较见表1[2-7]。

四、羊绒制品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方法

贸易上以顾客为主导,根据客户提供的标准进行测试,经验表明,通常羊绒制品采用马丁代尔和随机转筒法测试时,结果很难达到3级及以上。针对羊绒针织物,适用的抗起球测试方法是I.C.I 起球箱法,现对GB/T4802.3(以下简称GB) 、ISO 12945-1(以下简称ISO) 以及JSL1076 A(以下简称JIS) 法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1、起球试验箱

GB 与ISO 标准中对旋转箱的规定一致,尺寸为235mm 立方体,软木衬垫厚度为3.2mm ,更换周期未具体规定;JIS 标准中规定尺寸为23mm 立方体,软木衬垫厚度为(3±0.2)mm,密度(0.25±0.03)g/mm?,拉伸强力为980kPa(10kgf/mm?),并且使用限度为1500小时。GB 与ISO 标准中未对密度和拉伸强力以及使用限度进行说明。三个标准规定的转速均为(60±2)r/min。

2、聚氨酯载样管

G B 与I S O 标准中对载样管的规定一致, 管长(140±1)mm、厚度(3.2±0.5)mm、外径(31.5±1)mm,质量(52.25±1)g;JIS标准中规定管长150mm 、厚度3mm 、外径31mm ,质量51g ,限度为47g ,有破损时立即更换,还对硬度做出规定为(42±5)?。

3、胶带

GB 与ISO 标准中规定为19mm 宽的PVC 胶带,JIS 中规定为约18mm 宽的乙烯粘贴带。

GB 与ISO 标准中规定试样尺寸为125mm×125mm,距边12mm 缝合后,两端各剪6mm 缝纫变形,里面翻出装在载样管上,经纬向各两块试样。JIS 标准中规定试样尺寸为10mm×12mm,试样缠绕在载样管后再用棉纱缝合,经纬向各两块试样。

4、测试时间

GB 中建议粗纺翻转7200r ,精纺翻转14400r;ISO 中无统一规定转动次数;JIS 中通常设定机织物10h ,针织物5h 。针对羊绒针织品,国内外通常采用的是粗纺翻转7200r ,精纺翻转10800r 。

五、结论

本文对影响羊绒制品起毛起球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适合羊绒制品的起球箱测试法进行了对比。人们对羊绒制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织物起毛起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主要的评价方法大多是主观方法,就有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样品得到不同评级结果的情况。在统一起球试验方法标准、测试仪器等客观条件的前提下,统一各实验室的标准样照,对减小同一样品评级结果的分散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羊绒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实验方法

织物在服用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外力摩擦的继续作用使毛绒纠缠成球并凸起在织物表面,这种现象称为织物的起毛起球。因此,在设计织物、选择服装面料或监控织物质量时都应重视织物的抗起球性。

一、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a)表示织物原样;

(b)表示第一阶段,织物表面的纤维因不断经受摩擦从织物中抽出产生毛绒;

(c)表示第二阶段,未脱落的纤维相互纠缠,并加剧纤维的抽拔;

(d)表示第三阶段,纤维纠缠越来越紧,最后形成小球粒;

(e)表示第四阶段,连接球粒的纤维断裂或抽拔;

(f)表示第五状态,部分球粒脱落[1]。

二、羊绒针织品起毛起球的影响因素

在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诸多因素中,如纤维性质、纺织工艺参数(纱线捻度与织物结构) 、染整后加工、穿着服用时的条件等,纤维性质是织物起毛起球的主要原因。

1、原料性质

山羊绒纤维细而短且卷曲度较小,横截面接近圆形,伸长和弹性好,抗弯刚度低、耐疲劳性能好,这些性能都使织物倾向于易起球; 其中纤维的短绒率、长度和长度离散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山羊绒制品加

工中必须根据产品的性能和用途合理选用山羊绒原料,再结合其他工艺手段,达到对山羊绒织物起球的有效控制。

2、纺纱捻度

对于针织产品来讲,在考虑原料因素的前提下,纺纱对起球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纱线捻度,纱线捻度大小、捻系数的配比都直接影响织物的起球。在成纱捻度中,单纱捻度决定纤维间的抱合程度,股纱捻度决定纱线内应力的平衡,所以单纱捻度的大小是决定起球的最关键因素。

3、编织参数

针对羊绒针织物而言,编织密度与线圈长度成反比,单面平针织物的编织密度小,线圈长度就大,当织物表面受到外力的摩擦时,纱线中的纤维受到阻止其游移出纱线表面的力就小,纤维端容易伸出纱线,增加织物起球的概率。

4、染色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染色过程会影响原料的指标,染色过程的时间、温度、pH 值是保证染色质量三要素,但这也是影响纤维指标的因素。在安排投料时,技术人员要考虑到染色过程对原料的损伤程度,以便充分利用原料的各项指标。染色前后原料的指标值有明显变化,长度降低了、长度离散有增有减、短绒率增加了,由此可知染色对原料是有影响的,从而对最终产品的起球性能造成影响。

5、后整理工艺

羊绒针织品的后整理工艺通常是指纱线织成成衣后至最终成品前所需经过的整理工艺,主要包括缩绒、特种整理(如防起球、防缩等) 和整烫定型等。缩绒是羊绒针织物后整理工艺的重要环节,影响缩绒效果的主要工艺因素有:缩绒剂、浴比、温度、pH 值、时间、机械作用力等,缩绒工艺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外观质量、成品规格以及起球性能。

三、国内外起毛起球测试方法的比较

用不同的起球试验方法对同一样品,尤其是针织品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差异很大,因此用不同试验方法测出的结果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国内外起毛起球测试标准有很多,常用标准的测试方法相关的原理、技术参数、方法特点等的比较见表1[2-7]。

四、羊绒制品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方法

贸易上以顾客为主导,根据客户提供的标准进行测试,经验表明,通常羊绒制品采用马丁代尔和随机转筒法测试时,结果很难达到3级及以上。针对羊绒针织物,适用的抗起球测试方法是I.C.I 起球箱法,现对GB/T4802.3(以下简称GB) 、ISO 12945-1(以下简称ISO) 以及JSL1076 A(以下简称JIS) 法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1、起球试验箱

GB 与ISO 标准中对旋转箱的规定一致,尺寸为235mm 立方体,软木衬垫厚度为3.2mm ,更换周期未具体规定;JIS 标准中规定尺寸为23mm 立方体,软木衬垫厚度为(3±0.2)mm,密度(0.25±0.03)g/mm?,拉伸强力为980kPa(10kgf/mm?),并且使用限度为1500小时。GB 与ISO 标准中未对密度和拉伸强力以及使用限度进行说明。三个标准规定的转速均为(60±2)r/min。

2、聚氨酯载样管

G B 与I S O 标准中对载样管的规定一致, 管长(140±1)mm、厚度(3.2±0.5)mm、外径(31.5±1)mm,质量(52.25±1)g;JIS标准中规定管长150mm 、厚度3mm 、外径31mm ,质量51g ,限度为47g ,有破损时立即更换,还对硬度做出规定为(42±5)?。

3、胶带

GB 与ISO 标准中规定为19mm 宽的PVC 胶带,JIS 中规定为约18mm 宽的乙烯粘贴带。

GB 与ISO 标准中规定试样尺寸为125mm×125mm,距边12mm 缝合后,两端各剪6mm 缝纫变形,里面翻出装在载样管上,经纬向各两块试样。JIS 标准中规定试样尺寸为10mm×12mm,试样缠绕在载样管后再用棉纱缝合,经纬向各两块试样。

4、测试时间

GB 中建议粗纺翻转7200r ,精纺翻转14400r;ISO 中无统一规定转动次数;JIS 中通常设定机织物10h ,针织物5h 。针对羊绒针织品,国内外通常采用的是粗纺翻转7200r ,精纺翻转10800r 。

五、结论

本文对影响羊绒制品起毛起球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适合羊绒制品的起球箱测试法进行了对比。人们对羊绒制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织物起毛起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主要的评价方法大多是主观方法,就有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样品得到不同评级结果的情况。在统一起球试验方法标准、测试仪器等客观条件的前提下,统一各实验室的标准样照,对减小同一样品评级结果的分散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内容

  • 羊绒衫起球的原因分析及评定指标
  • 陈新生,毕业于北京纺织工程学院,工作单位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主要从事纺织纤维.纺织品的检验工作,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有着丰富的检验经验,曾多次发表纺织相关内容的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标准与检验. 羊绒衫以其非凡的风格和高雅的气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羊绒衫起球问题普遍,严重困扰着消费者的 ...

  • 起毛起球标准及改进
  • 织物起毛起球不同的测试标准 纺检0801 鲁瑶 邹薇 摘要:本文对<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中的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及随机翻滚法四种测定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并对其中包含多种测试条件的两个标准各种测试条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各个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 ...

  • 小知识丨纺织干货:起毛起球影响因素与测试方法分析.第288期
  • 起毛起球影响因素与测试方法分析 小知识.第288期 ┃ 每天学习一点点 作者:中纺联检(苏州) 起毛起球测试属于常规性物理测试:也是日常的服装消费中,消费者反应较为强烈的易引起消费者投诉的一个质量指标织物与服装在洗涤过程中或者实际穿着过程中,不断经受来自与外界.自身的摩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端露出于织 ...

  • 大豆蛋白纤维的研究进展
  • 纤维·广角 Fiber and its Wide Watch 大豆蛋白纤维的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on Progress of Soybean Protein Fiber 文/郎思遥 唐艳云 肖玫 李烽 何东海 胡艳 摘要 大豆蛋白纤维作为一种再生蛋白质纤维,其独特的理化性能在纺织行业 ...

  • 服装面料成分
  • 服装面料成分分析 麻: 是一种植物纤维,被誉为凉爽高贵的纤维,它吸湿性好,放湿也快,不易产生静电热传导大,迅速散热,穿着凉爽,出汗后不贴身,较耐水洗,耐热性好. 桑蚕丝: 天然的动物蛋白质纤维,光滑柔软,富有光泽,有冬暖夏凉的感觉,磨擦时有独特的"丝鸣"现象,有很好的延伸性,较好 ...

  • 实验实训报告1
  • 纤维鉴别实验 实验实训任务书 课程名称:服装材料 任课老师:杨陈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纤维鉴别实验 实验实训目的及内容:用手感目测法.显微镜观察法.燃烧法和化学溶解法对 服装面料的纤维进行正确鉴别. 实验实训要求:使用普通生物显微镜观察和认识各种纤维的表面形态及其特征, 同时了解普通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并 ...

  • 17面料知识
  • 常见面料 A.长绒棉:棉花纤维较长,质地很好,多产于中国新疆.印度. 埃及和美国等.属高品质棉花之一. B.彩棉:原产自美洲,印地安人几千年来一直种植,中国的新 疆也种植天然彩色棉花.目前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养 出 来有棕色和绿色两种颜色,现正在开发蓝.紫.灰红.褐 色 等颜色. 特点:完全符合人 ...

  • 纺织品测试知识简介
  • 纺织品测试知识简介 一. 测试与分类: 1.按产品出口地不同,可分为: a )AATCC ,ASTM---美洲国家 b )AS---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c )BS---英国 d )CAN/CGSB-加拿大 e )DIN---德国 f )EN---欧洲国家 g )FTM ,US CPSC---美国 h ...

  • 纺织品测试仪器
  • 一.测试纺织纤维.纱线和纺织品物理性质.机械性质以及工艺性质的仪器 纺织测试仪器是纺织生产发展的手段,由简单测试工具逐渐发展成为手动的机械式测试仪器,进而发展成为机电结合的现代化测试仪器.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除用人的感官评定丝织物质量外,还用五色雉的羽毛作为评定织品染色的色泽标准.从周代起开始用尺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