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遥感的发展趋势)

遥感是多学科相结合,利用航天或航空遥感器对陆地、海洋、大气、环境等进行监测与测绘的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已广泛用于测绘、气象、国土资源勘察、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国防、能源、交通、工程等诸多学科及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尝试,现在已经在实用化的方向上出重要的一步。

从1960年4月1日TIROS—l气象卫星发射至今不到40年的时间里,遥感技术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遥感平台、遥感器、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等方面。我国从70年代起开始从事空间遥感与应用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20年以上,近年来印度在遥感平台和微波遥感技术方面都比我国发展快,已形成严重的挑战。

1国内外遥感技术最新技术

1.1高分辨率小型商业卫星发展迅速

所谓小卫星,是指质量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其地面分辨率可达5m,甚至lm。由于其研制和发射成本低廉,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IKONOS一2是美国Space Imaging公司于1999年9月成功发射的第一颗高分辨率商业小卫星,并已开始出售数据;Orbview3/4卫星是美国Orbital Sciences公司研制和即将发射的小型卫星,其空间分辨率为1 m(全色)和4—8 m(多波段),其中,Orbview-4还为一个拥有200个波段高光谱传感器的卫星。高分辨率小型卫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高频率的、立体的观测能力,其数据将是近年来商业服务最为活跃的数据源,在大比例尺图件制作、GIS制图和DEM立体图形制作等方面,均能产生良好的应用效果。

1.2雷达卫星遥感日益受到青睐

雷达遥感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和具有一定穿透功能的特性,在遥感发展初期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l995年11月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1的发射,标志着卫星微波遥感的重大进展,为建立一个能生存的国际遥感数据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RADARSAT一1除了有一个地面SAR数据接收站网之外,卫星上还载有磁带记录器,可以覆盖全球。同以前的卫星雷达成像器比较,RADARSAT一1为地面分辨率、成像行宽和波束入射角提供了更宽的选择范围。它的SAR扫描波束的成像行宽为500km,分辨率为lOOm,适于全球或区域尺度的综合观测;50 km的成像行宽和不足lOm分辨率的精波束,对于局部详细研究是理想的。除了使RADARSAT一1 SAR数据的应用商业化和使这些数据适应于各类陆地和海洋应用之外,RADARSAT一1的大纲还从事于两个重要任务:第一任务的目标是对南极大陆提供第一个完全的高分辨率卫星覆盖,由此所得的数据将在监测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第二个任务是对全球产生多次SAR覆盖,每一次都是全球动力过程的一个快镜

头。后一任务称为RADARSAT—l的背景任务。在1996年初开始的卫星正常运作之后,立即开始了这一任务,意图是建立全球多模式和多季节SAR数据档案。一般说来,背景任务利用的是各种RADARSAT—l 用户的数据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剩余的卫星SAR成像时间。

1.3干涉雷达遥感技术

干涉雷达遥感技术(INSAR)是一种用于测量高程、地面位移和地表变化的全新技术。根据雷达图像像对的获取方式不同,干涉雷达分为横轨、同轨和重轨三种方式。其中横轨和同轨方式将两部天线架设在同一飞行平台上利用两部天线之间的间隔,进行干涉处理。由于对天线间的距离有较高要求,所以通常用于机载平台。重轨方式在飞行平台上仅架设一部天线,同一遥感器或相同性能的遥感器在同一区域上空做两次探测,要求两次飞行轨道间有一定的间距,且飞行轨迹基本平行、飞行器姿态稳定,因此,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航天飞行器。目前可用于干涉雷达处理的卫星,如JERS、EPSl/2、RADARSAT等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

1.4航空传感器——成像光谱仪

70年代以来,美国机载传感器技术发生重要革命,相继推出航空传感器一成像光谱仪,成像光谱仪不但具有连续光谱(陆地卫星MSS、TM,SPOT卫星的光谱是离散的)成像的特性,而且还能描绘单个岩矿石的光谱曲线。它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精细的光谱分辨率的特征,能满足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要求,目前,已广泛用于岩性、矿物填图。

1.5推帚式扫描成像光谱技术

采用大型固体线阵或面阵探测器件(CCD)的推帚式扫描成像光谱技术,将把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新的水平,它的成像机理使它的分辨率明显提高,如法国的SPOT卫星。SPOT卫星是世界上首先具有立体成像能力的遥感卫星。在地质学应用领域,它可对岩性、构造等作更精细解译,而且可同时重复观测目标,成像周期短。SPOT图像精度十分高,分辨率高于20m(短波红外:15-17 μm),lOm分辨率的全色通道改为 l0 m分辨率,波段范围为0.61-0.68 μm的红色通道。ttRV的波段由原来3个改为4个,并增加一个地面分辨率不低于1 k m扫描带宽约为2000Km的宽视扫描仪,这些将是SPOT4卫星的特点。

1.6增强的专题绘图仪

美国的LANDSAT一7上的遥感仪有了改进,是增强的专题绘图仪(Enhanced ThematicMapper Plus,缩写为ETM+),它测量地面反射或发射的太阳辐射,包括空间分辨率为l5米的全色段和空间分辨率为60米的热红外信道。LANDSAT一7每25分钟就可以得到一帧面积约为l85kmX l70km的图像,全球共划分为57784帧。LANDSAT一7还有一个378千兆比特的固态记录器,用于存储全球覆盖。高空间分辨率、高质量的辐射和谱鉴别

率与16天的重复周期相结合,提供了唯一的、可估计陆地覆盖的观察能力,其尺度是能清晰地看出人类活动的迹象。

1.7多模态微波遥感器

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是我国第一台实验性的微波遥感系统,也是神舟四号飞船有效载荷应用任务中的重头戏。它不受云、雷、雨的限制,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而且对土壤和植被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这次神舟四号飞船有效载荷应用任务是由三种微波遥感器担任“主角”,他们时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和雷达散射计。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三位“主角”的不同分工。微波辐射计主要用于探测土壤温度、降水、大气水汽含量、积雪、土壤成分、海面温度;还可

以得到植被生长情况,对农作物进行估产。通过雷达高度计的测量可获得海浪的有效波高、海洋环流等海洋动力学参数,这种测量方法是目前能对全球范围的海水、海冰表面进行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测量的唯一手段。对全球军事、自然灾害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雷达散射计可以测量海面风速与风向,从而测到海面风场,可应用与海洋动力学研究、海况预测及灾害监测等许多方面。这三位“主角”联手后,在太空中组成复合观测模式,将获得更全面、丰富的信息。

2国内外遥感发展趋势

随着传感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一个能动态、快速、多平台、多时相、高分辨率地提供对地观测数据地新阶段。

2.1 5S技术的联合应用

遥感本身就是多学科的综合,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将大大拓宽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是智能引导系统。系统本身是在国际先进的超图数据结构(HBDS)理论基础上,实现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系统(IS)和多媒体系统(MMS)即五“S”的联合。在电子地图的支持下可对光盘CD—ROM进行检索,采用分层技术,为用户提供自定义、多层次目标库,用户可自己定义起点、终点、绕行点、必经点。智能模块为用户提供最佳路径及最短距离。

2.2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未来空间遥感发展的核心内容

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指既能对目标成像又可以测量目标物波谱特性的光学传感器,其特点是光谱分辨率高、波段连续性强。其传感器在0.4 μm一2.511 m范围内可细分成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将达到5nm-10nm。但目前其发展仍停留在航空实验和应用阶段,预计下个世纪将会在轨道高度崭露头角,如澳大利亚的资源信息与环境卫星(ARIES-I)。美国一些公司或组织

及空军、海军等部门也都在研制和发射自己的成像光谱卫星。美国Geosat Committee目前正在对高光谱传感器Probe一1进行矿产、油气、环境及农业等4大领域的应用试验。人们希望通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矿物、岩石的类型,农作物、森林的种类,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成份进行遥感定量分析。高光谱和超高光谱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将是未来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高空间分辨率已达米级,高光谱分辨率已达纳米级,波段数已达数十甚至数百个。表l为目前已发射和即将发射的部分商用高分辨率卫星系统。

表1 已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商用高分辨章卫星系统

卫星

组织机构

发射对间

扫描宽度(km)

分辨率(m)

Quick Bird

Earth Watch

1999

22

0.82

Ikonos

Space imaging

1999

ll

l

Orbview3

Orbimmage

1999

8

l

Orbvi ew4

Orbimmage

2000

8

0.5

Eros B West

West Indian Space

1999

13.5

1.3

Spot 5 Spot

Spot Image

2001

60

5

2.3微波遥感技术

微波遥感技术(如合成孔径雷达等)是当前国际遥感技术发展重点之一,其全天候性、穿透性和纹理特性是其它遥感方法不具备的。利用这一特性对解决我国海况监测,恶劣气象条件下的灾害监测,冰雪覆盖区、云雾覆盖区、松散层掩盖区及国土资源勘查等将有重大作用。微波遥感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为多极化技术、多波段技术和多工作模式,表2为即将发射的雷达卫星系统。

表2计划发射的雷达卫星系统

卫星

组织机构

发射时间

扫描宽度(km)

分辨率(m)

波长(CM)

RADARSAT——2

加拿大

2002

50~500

9~25

5.6(C)

Envi sat-1

欧空局

2000

50~100

30

5.6(C)

Light SAR

JPL

2002

100

2524

24.0(L)

Toposat——l

美国

2002

85

30

2.0(Ku)

Toposat——2

美国

2002

30

30

24.0(L)

2.4小卫星群计划

为协调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这对矛盾,小卫星群计划将成为现代遥感的另一发展趋势。例如,可用6颗小卫星在2~3天内完成一次对地重复观测,可获得高于l m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除此之外,机载和车载遥感平台,以及超低空无人机载平台等多平台的遥感技术与卫星遥感相结合,将使遥感应用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景象。

3结语

总之,近年来遥感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各国的空间发展计划表明:从现在到2010年,世界遥感技术面临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传感器将使遥感技术应用的领域进

一步拓宽,监测精度不断提高,新的遥

感处理软件将使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各种综合使网各种遥感资料变成可能,人们对遥感技术的重视加密后进一步提高,遥感技

遥感的发展趋势默认分类 2010-03-10 12:29:46 阅读7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美国NOAA2005-2015国际遥感研究报告提出,“在未来10年遥感工业强壮发展”。从遥感影像的普及性看主要的发展方向:

1、携带传感器的微小卫星发射与普及

为协调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这对矛盾,小卫星群计划将成为现代遥感的另一发展趋势,例如,可用6颗小卫星在2-3天内完成一次对地重复观测,可获得高于1m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除此之外,机载和车载遥感平台,以及超低空无人机载平台等多平台的遥感技术与卫星遥感相结合,将使遥感应用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景象。

2、地面高分辨率传感器的使用

商业化的高分辨率卫星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已有亚米级的传感器在运行。未来几年内,将有更多的亚米级的传感器上天,满足1比5000甚至1比2000的制图要求。如美国的OrbView-5、韩国的KOMPSAT-2等

3、高光谱/超光谱遥感影像的解译

高光谱数据能以足够的光谱分辨率区分出那些具有诊断性光谱特征的地表物质,而这是传统宽波段遥感数据所不能探测的,使得成像光谱仪的波谱分辨率得到不断提高。从几十到上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也向更小的数量级发展。

从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应用水平上看,主要发展方向:

1、多源遥感数据源的应用

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遥感数据源的极大丰富,每天都有数量庞大的不同分辨率的遥感信息,从各种传感器上接收下来。这些数据包括了光学、高光谱和雷达影像数据。

2、定量化:空间位置定量化和空间地物识别定量化

遥感信息定量化,建立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系统,实现全球观测海量数据的定量管理、分析与预测、模拟是遥感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遥感技术的发展,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但是仅靠目视解译和常规的计算机数据统计方法来分析遥感数据,精度总提不高,应用效率相对低,寻找应用的新突破口也非常困难。尤其对多时相、多遥感器、多平台、多光谱波段遥感数据的复合研究中,问题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遥感器在数据获取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譬如,仪器老化、大气影响、双向反射、地形因素及几何配准等,使其获取的遥感信息中带有一定的非目标地物的成像信息,再加上地面同一地物在不同时间内辐射亮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变化,获得的数据预处理精度达不

到定量分析的高度,致使遥感数据定量分析专题应用模型得不到高质量的数据作输入参数而无法推广。GIS的实现和发展及全球变化研究更需要遥感信息的定量化,遥感信息定量化研究在当前遥感发展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因而是当前遥感发展的前沿。

3、信息的智能化提取

影像识别和影像知识挖掘的智能化是遥感数据自动处理研究的重大突破:遥感数据处理工具不仅可以自动进行各种定标处理,而且可以自动或半自动提取道路,建筑物等人工建筑。目前的商业化遥感处理软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ERDAS的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模块Feature Analyst、ENVI的流程化图像特征提取模块——FX和德国的易康(eCognition)等。

4、遥感应用的网络化

Internet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它已演变成为一种经济方式--网络经济。人们的生活也已离不开Internet。大量的应用正由传统的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向Brow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方式转移。Google Earth的出现,使遥感数据的表达和共享产生了一个新的模式。

遥感是多学科相结合,利用航天或航空遥感器对陆地、海洋、大气、环境等进行监测与测绘的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已广泛用于测绘、气象、国土资源勘察、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国防、能源、交通、工程等诸多学科及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尝试,现在已经在实用化的方向上出重要的一步。

从1960年4月1日TIROS—l气象卫星发射至今不到40年的时间里,遥感技术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遥感平台、遥感器、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等方面。我国从70年代起开始从事空间遥感与应用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20年以上,近年来印度在遥感平台和微波遥感技术方面都比我国发展快,已形成严重的挑战。

1国内外遥感技术最新技术

1.1高分辨率小型商业卫星发展迅速

所谓小卫星,是指质量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其地面分辨率可达5m,甚至lm。由于其研制和发射成本低廉,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IKONOS一2是美国Space Imaging公司于1999年9月成功发射的第一颗高分辨率商业小卫星,并已开始出售数据;Orbview3/4卫星是美国Orbital Sciences公司研制和即将发射的小型卫星,其空间分辨率为1 m(全色)和4—8 m(多波段),其中,Orbview-4还为一个拥有200个波段高光谱传感器的卫星。高分辨率小型卫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高频率的、立体的观测能力,其数据将是近年来商业服务最为活跃的数据源,在大比例尺图件制作、GIS制图和DEM立体图形制作等方面,均能产生良好的应用效果。

1.2雷达卫星遥感日益受到青睐

雷达遥感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和具有一定穿透功能的特性,在遥感发展初期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l995年11月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1的发射,标志着卫星微波遥感的重大进展,为建立一个能生存的国际遥感数据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RADARSAT一1除了有一个地面SAR数据接收站网之外,卫星上还载有磁带记录器,可以覆盖全球。同以前的卫星雷达成像器比较,RADARSAT一1为地面分辨率、成像行宽和波束入射角提供了更宽的选择范围。它的SAR扫描波束的成像行宽为500km,分辨率为lOOm,适于全球或区域尺度的综合观测;50 km的成像行宽和不足lOm分辨率的精波束,对于局部详细研究是理想的。除了使RADARSAT一1 SAR数据的应用商业化和使这些数据适应于各类陆地和海洋应用之外,RADARSAT一1的大纲还从事于两个重要任务:第一任务的目标是对南极大陆提供第一个完全的高分辨率卫星覆盖,由此所得的数据将在监测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第二个任务是对全球产生多次SAR覆盖,每一次都是全球动力过程的一个快镜

头。后一任务称为RADARSAT—l的背景任务。在1996年初开始的卫星正常运作之后,立即开始了这一任务,意图是建立全球多模式和多季节SAR数据档案。一般说来,背景任务利用的是各种RADARSAT—l 用户的数据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剩余的卫星SAR成像时间。

1.3干涉雷达遥感技术

干涉雷达遥感技术(INSAR)是一种用于测量高程、地面位移和地表变化的全新技术。根据雷达图像像对的获取方式不同,干涉雷达分为横轨、同轨和重轨三种方式。其中横轨和同轨方式将两部天线架设在同一飞行平台上利用两部天线之间的间隔,进行干涉处理。由于对天线间的距离有较高要求,所以通常用于机载平台。重轨方式在飞行平台上仅架设一部天线,同一遥感器或相同性能的遥感器在同一区域上空做两次探测,要求两次飞行轨道间有一定的间距,且飞行轨迹基本平行、飞行器姿态稳定,因此,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航天飞行器。目前可用于干涉雷达处理的卫星,如JERS、EPSl/2、RADARSAT等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

1.4航空传感器——成像光谱仪

70年代以来,美国机载传感器技术发生重要革命,相继推出航空传感器一成像光谱仪,成像光谱仪不但具有连续光谱(陆地卫星MSS、TM,SPOT卫星的光谱是离散的)成像的特性,而且还能描绘单个岩矿石的光谱曲线。它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精细的光谱分辨率的特征,能满足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要求,目前,已广泛用于岩性、矿物填图。

1.5推帚式扫描成像光谱技术

采用大型固体线阵或面阵探测器件(CCD)的推帚式扫描成像光谱技术,将把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新的水平,它的成像机理使它的分辨率明显提高,如法国的SPOT卫星。SPOT卫星是世界上首先具有立体成像能力的遥感卫星。在地质学应用领域,它可对岩性、构造等作更精细解译,而且可同时重复观测目标,成像周期短。SPOT图像精度十分高,分辨率高于20m(短波红外:15-17 μm),lOm分辨率的全色通道改为 l0 m分辨率,波段范围为0.61-0.68 μm的红色通道。ttRV的波段由原来3个改为4个,并增加一个地面分辨率不低于1 k m扫描带宽约为2000Km的宽视扫描仪,这些将是SPOT4卫星的特点。

1.6增强的专题绘图仪

美国的LANDSAT一7上的遥感仪有了改进,是增强的专题绘图仪(Enhanced ThematicMapper Plus,缩写为ETM+),它测量地面反射或发射的太阳辐射,包括空间分辨率为l5米的全色段和空间分辨率为60米的热红外信道。LANDSAT一7每25分钟就可以得到一帧面积约为l85kmX l70km的图像,全球共划分为57784帧。LANDSAT一7还有一个378千兆比特的固态记录器,用于存储全球覆盖。高空间分辨率、高质量的辐射和谱鉴别

率与16天的重复周期相结合,提供了唯一的、可估计陆地覆盖的观察能力,其尺度是能清晰地看出人类活动的迹象。

1.7多模态微波遥感器

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是我国第一台实验性的微波遥感系统,也是神舟四号飞船有效载荷应用任务中的重头戏。它不受云、雷、雨的限制,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而且对土壤和植被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这次神舟四号飞船有效载荷应用任务是由三种微波遥感器担任“主角”,他们时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和雷达散射计。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三位“主角”的不同分工。微波辐射计主要用于探测土壤温度、降水、大气水汽含量、积雪、土壤成分、海面温度;还可

以得到植被生长情况,对农作物进行估产。通过雷达高度计的测量可获得海浪的有效波高、海洋环流等海洋动力学参数,这种测量方法是目前能对全球范围的海水、海冰表面进行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测量的唯一手段。对全球军事、自然灾害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雷达散射计可以测量海面风速与风向,从而测到海面风场,可应用与海洋动力学研究、海况预测及灾害监测等许多方面。这三位“主角”联手后,在太空中组成复合观测模式,将获得更全面、丰富的信息。

2国内外遥感发展趋势

随着传感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一个能动态、快速、多平台、多时相、高分辨率地提供对地观测数据地新阶段。

2.1 5S技术的联合应用

遥感本身就是多学科的综合,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将大大拓宽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是智能引导系统。系统本身是在国际先进的超图数据结构(HBDS)理论基础上,实现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系统(IS)和多媒体系统(MMS)即五“S”的联合。在电子地图的支持下可对光盘CD—ROM进行检索,采用分层技术,为用户提供自定义、多层次目标库,用户可自己定义起点、终点、绕行点、必经点。智能模块为用户提供最佳路径及最短距离。

2.2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未来空间遥感发展的核心内容

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指既能对目标成像又可以测量目标物波谱特性的光学传感器,其特点是光谱分辨率高、波段连续性强。其传感器在0.4 μm一2.511 m范围内可细分成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将达到5nm-10nm。但目前其发展仍停留在航空实验和应用阶段,预计下个世纪将会在轨道高度崭露头角,如澳大利亚的资源信息与环境卫星(ARIES-I)。美国一些公司或组织

及空军、海军等部门也都在研制和发射自己的成像光谱卫星。美国Geosat Committee目前正在对高光谱传感器Probe一1进行矿产、油气、环境及农业等4大领域的应用试验。人们希望通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矿物、岩石的类型,农作物、森林的种类,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成份进行遥感定量分析。高光谱和超高光谱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将是未来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高空间分辨率已达米级,高光谱分辨率已达纳米级,波段数已达数十甚至数百个。表l为目前已发射和即将发射的部分商用高分辨率卫星系统。

表1 已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商用高分辨章卫星系统

卫星

组织机构

发射对间

扫描宽度(km)

分辨率(m)

Quick Bird

Earth Watch

1999

22

0.82

Ikonos

Space imaging

1999

ll

l

Orbview3

Orbimmage

1999

8

l

Orbvi ew4

Orbimmage

2000

8

0.5

Eros B West

West Indian Space

1999

13.5

1.3

Spot 5 Spot

Spot Image

2001

60

5

2.3微波遥感技术

微波遥感技术(如合成孔径雷达等)是当前国际遥感技术发展重点之一,其全天候性、穿透性和纹理特性是其它遥感方法不具备的。利用这一特性对解决我国海况监测,恶劣气象条件下的灾害监测,冰雪覆盖区、云雾覆盖区、松散层掩盖区及国土资源勘查等将有重大作用。微波遥感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为多极化技术、多波段技术和多工作模式,表2为即将发射的雷达卫星系统。

表2计划发射的雷达卫星系统

卫星

组织机构

发射时间

扫描宽度(km)

分辨率(m)

波长(CM)

RADARSAT——2

加拿大

2002

50~500

9~25

5.6(C)

Envi sat-1

欧空局

2000

50~100

30

5.6(C)

Light SAR

JPL

2002

100

2524

24.0(L)

Toposat——l

美国

2002

85

30

2.0(Ku)

Toposat——2

美国

2002

30

30

24.0(L)

2.4小卫星群计划

为协调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这对矛盾,小卫星群计划将成为现代遥感的另一发展趋势。例如,可用6颗小卫星在2~3天内完成一次对地重复观测,可获得高于l m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除此之外,机载和车载遥感平台,以及超低空无人机载平台等多平台的遥感技术与卫星遥感相结合,将使遥感应用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景象。

3结语

总之,近年来遥感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各国的空间发展计划表明:从现在到2010年,世界遥感技术面临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传感器将使遥感技术应用的领域进

一步拓宽,监测精度不断提高,新的遥

感处理软件将使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各种综合使网各种遥感资料变成可能,人们对遥感技术的重视加密后进一步提高,遥感技

遥感的发展趋势默认分类 2010-03-10 12:29:46 阅读7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美国NOAA2005-2015国际遥感研究报告提出,“在未来10年遥感工业强壮发展”。从遥感影像的普及性看主要的发展方向:

1、携带传感器的微小卫星发射与普及

为协调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这对矛盾,小卫星群计划将成为现代遥感的另一发展趋势,例如,可用6颗小卫星在2-3天内完成一次对地重复观测,可获得高于1m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除此之外,机载和车载遥感平台,以及超低空无人机载平台等多平台的遥感技术与卫星遥感相结合,将使遥感应用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景象。

2、地面高分辨率传感器的使用

商业化的高分辨率卫星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已有亚米级的传感器在运行。未来几年内,将有更多的亚米级的传感器上天,满足1比5000甚至1比2000的制图要求。如美国的OrbView-5、韩国的KOMPSAT-2等

3、高光谱/超光谱遥感影像的解译

高光谱数据能以足够的光谱分辨率区分出那些具有诊断性光谱特征的地表物质,而这是传统宽波段遥感数据所不能探测的,使得成像光谱仪的波谱分辨率得到不断提高。从几十到上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也向更小的数量级发展。

从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应用水平上看,主要发展方向:

1、多源遥感数据源的应用

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遥感数据源的极大丰富,每天都有数量庞大的不同分辨率的遥感信息,从各种传感器上接收下来。这些数据包括了光学、高光谱和雷达影像数据。

2、定量化:空间位置定量化和空间地物识别定量化

遥感信息定量化,建立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系统,实现全球观测海量数据的定量管理、分析与预测、模拟是遥感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遥感技术的发展,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但是仅靠目视解译和常规的计算机数据统计方法来分析遥感数据,精度总提不高,应用效率相对低,寻找应用的新突破口也非常困难。尤其对多时相、多遥感器、多平台、多光谱波段遥感数据的复合研究中,问题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遥感器在数据获取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譬如,仪器老化、大气影响、双向反射、地形因素及几何配准等,使其获取的遥感信息中带有一定的非目标地物的成像信息,再加上地面同一地物在不同时间内辐射亮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变化,获得的数据预处理精度达不

到定量分析的高度,致使遥感数据定量分析专题应用模型得不到高质量的数据作输入参数而无法推广。GIS的实现和发展及全球变化研究更需要遥感信息的定量化,遥感信息定量化研究在当前遥感发展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因而是当前遥感发展的前沿。

3、信息的智能化提取

影像识别和影像知识挖掘的智能化是遥感数据自动处理研究的重大突破:遥感数据处理工具不仅可以自动进行各种定标处理,而且可以自动或半自动提取道路,建筑物等人工建筑。目前的商业化遥感处理软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ERDAS的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模块Feature Analyst、ENVI的流程化图像特征提取模块——FX和德国的易康(eCognition)等。

4、遥感应用的网络化

Internet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它已演变成为一种经济方式--网络经济。人们的生活也已离不开Internet。大量的应用正由传统的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向Brow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方式转移。Google Earth的出现,使遥感数据的表达和共享产生了一个新的模式。


相关内容

  • 遥感技术综述
  • 遥感技术综述 14空间 摘要:本文主要讲了有关遥感的定义.分类.问题.应用.发展趋势等,并通过总结得出遥感技术必承载 着现代人们的智慧,给我们带来更便捷.科学.合理化的世界.遥感技术已揭开了人类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的序幕,为人类认识国土.开发资源.监测环境.研究灾害以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

  • 浅析我国遥感应用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 技术论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浅析我国遥感应用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文/刘晓宇 [摘要] 本文就遥感目前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范围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遥感应用中存在的几点 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遥感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应用范围 问题 引言1956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为遥感技术 ...

  • 太湖遥感反射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4期,总第91期2011年12月15日 国土资源遥感 No.4,2011Dec.,2011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RESOURCES 太湖遥感反射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1222 钱昊钟,赵巧华,何金海,孙德勇,姜雨薇,陶蓉茵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 ...

  •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_杨哲海
  • 第23卷第6期2003年11月 海 洋 测 绘 Vol.23,No.6Nov.,2003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杨哲海,韩建峰,宫大鹏,李之歆 1 2 2 2 (1.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2.65015部队,辽宁大连 116023) TheDevelopmenta ...

  • 黄河流域土壤水分遥感计算及水循环过程分析
  •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4,34(增刊I):1-12 黄河流域土壤水分遥感计算及水循环 过程分析串 杨胜天舻+刘昌明①② (①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5: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877) 摘要在1982-1998年AVHRRpathfinder遥感数据和黄河流域土壤 ...

  • 遥感变化监测流程
  • 多时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 方法及数据选取 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它处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界面,是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场所.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就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Land Use and Land Cover).由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与人类的生活 ...

  • 学科专题讲座报告 地大
  • <学科专题讲座>科技论文报告 题 目: 院( 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与趋势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31000 李波 目录 摘要-------------------------------1 1 无人机简介--- ...

  • 近10年我国荒漠化地区干湿变化分析
  • 2013年8月第4期 林业资源管理 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 August2013 No.4 近10年我国荒漠化地区干湿变化分析 付蓉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 摘要:降水状况对于维持和稳定干旱区生态系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运用静止气象卫星和地面气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三.遥感科学与技术 (一)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非接触传感器来获取有关目标的时空信息,不仅着眼于解决传统目标的几何定位,更为重要的是对利用外层空间传感器获取的影像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