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教案[1]

绪 论

一、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

服装结构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生产工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

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

1.平面结构设计

将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衣的动、静及舒适要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基本部件或样板的结构设计过程。主要有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两种。

比例分配法

原型法

2.立体结构设计

将样布披覆在人体模型上,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的手法,直接裁剪岀指定的服装款式或经整理成服装的基本纸样的设计过程。

单一式

混合式

展平式

三、服装结构的内容

服装人体工学

规格设计

服装设计原理

服装平面、立体结构设计的方法

特体服装的结构处理

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庛病与修改

第一章 服装与人体工学

第一节 人体的构成

一、人体主要部位的构成

人的基本体型由头部、躯干部、上肢部、下肢部四大部分构成。

二、 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

人体主要基准点是服装人体测量、结构设计制图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主要基准点的构成分前面、后面与侧面两大部分。

1.头顶点:人站立时头顶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是身高测量的基准点。

2.颈围前中心点:连接左右锁骨之中点。

3.颈侧点:位于颈侧面根部,从人体侧面观察,位于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此基准点不易确定,宜斟酌而定。

4.肩峰点:肩胛骨肩峰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5.肩端点:位于肩峰点偏前的位置,此点是衣袖缝合线袖山的位置,同样也是肩宽、袖长确定的基准点。

6.前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前面形成绉纹的起点,此点位置因人而异。7.乳头点(胸高点):胸部最高点即乳头的中点。

8.腰围线前中心点:腰围线与前中心线之交点。

9.腹部前突点:位于前中心线腹部向前最突出点。

10.膝盖骨中点:膝盖骨的中心点。

11.大转子点:大腿股骨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12.颈围后中心点(颈椎点):颈后第6-7颈椎的突出点,是背长测量的基准点。

13.后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后面形成绉纹的起点。

14.腰围线后中心点:腰围线与后中心线之交点。由于人体型的关系腰围后中心点往往比腰围线前中心点稍低。

15.肘点:上肢弯曲时肘关节向外最突出点。

16.臀部后突点:臀部向后最突出点。

17.手根点:位于手腕部后外侧最突出点,是测量袖长的基准点。

18.外踝点:踝关节向外侧突出点。

三、人体主要基准线的构成

人体基准线是结构设计的根基,也是理解人体形体结构的基础。

1.颈根围线:是人体躯干与颈部的分界线。此基准线通过颈部前、后中心点、颈侧点。 颈部前中心点略低颈部后中心点1cm左右。

2.臂根围线:人体躯干与上肢的分界线。

3.肩线:肩端点与颈侧点的连线。

4.胸围线:经过两乳头点的水平围线。

5.腰围线:人体腰部最细部位的水平围线。

6.臀围线:人体臀部最丰满部位的水平围线。

7.袖肘线:通过肘关节的水平线。

8.膝盖线:通过膝盖中点的水平线

四、人体主要体表形态的构成:

人体由骨胳、关节、肌肉等组成,它们是决定人体体型的基本因素。

骨胳是人体内固定的支架,由二百多个不同形态与尺寸的骨头所组成。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连接的部位,人体的所有动作都是与关节有关,它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关节有不同的形态与种类。

人体的肌肉组织极其复杂,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人身上有五百多块可分离的肌肉,肌肉附于骨骼与关节之上。

第二节 人体的体型特征

一、人体的比例

我国正常成人男女的人体比例为七头至七头半高。

二、人体体形生长变化规律

不同的年龄段,人体比例各不相同。人体体形生长变化规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三、男、女、童体型差异

1、儿童体型特征

儿童体型与成人体型的差别:

(1)下肢与身长比 越年幼腿越短,1~2 岁的孩子,下肢大约是身长的32%

(2)和小腿比 越年幼的孩子大腿越短。随着成长,下肢与身长的比例逐渐接近1:2,其中大

腿的增长很显著,1 岁乳儿大腿的内侧尺寸只有10cm,而3 岁时是15cm,8 岁时是25cm,10 岁时是30cm,与身长的增长率比其他部位大。

(3)儿童的头身比 如下图所示

(4)8 岁前的孩子 男女没有体型上的差异,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小儿体型。

(5)从侧面看童体 腹部向前凸出,乍一看就象肥胖型的成人一样,但是,成人的后背是平的,

而儿童由于腰部(正好是在脐正后的背部)最凹,因此,身体向前弯曲,形成弧状。

(6)颈长 乳儿的颈长只有身长的2%左右,但1~2 岁就是达到3.5%,6 岁时就达到4.8%。

(7) B 类体型 腹部在后面(腰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侧腹其次,前腹部沉积有非常多的脂

肪,向前方挺出。下肢中的大腿 受腹部前凸的影响,前面比后面沉积有皮下脂肪是一般倾向。

2、男女体型差异

胸部差异 女体为以BP为顶点的圆锥体—用对准BP的省道消除前浮

男体为盆状体—用不对准BP的省(撇胸)或工艺方法消除前浮

肩部差异 女体﹤3 个头宽 男体=3个头宽

男体肩斜≥女体肩斜=22°

B﹡﹣W﹡ 男体为Y体(22~17㎝)A体(16~12㎝)B体(11~7 ㎝)C体(6~2 ㎝)

H﹡﹣B﹡ 男体为2~4㎝

前后腰节差 男(前腰节-后腰节)=﹣1.5㎝

女(前腰节-后腰节)=1㎝

第三节 人体测量

一、测量工具

1.人体测高仪:主要由一杆刻度以毫米为单位垂直安装的尺及一把可活动的尺臂(游标)组成。

2.直脚规:用于测量人体短而不规则部位的直线距离。

3.弯脚规:用于人体不能直接以直尺测量的两点间距离的测量。如肩宽,胸厚等部位的尺寸。

4.软尺:最常见、最简易的人体测量工具之一,一般以厘米(cm)为单位。

5.人体截面测量仪:用于测量人体水平与垂直横截面尺寸的仪器。

6.现代化测量工具:如电子激光扫描,摄影仪等。

二、 测量注意事项

被测者挺胸直立,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自然呼吸,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保持立正姿势,裤带放松,软尺轻紧适宜。

三、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

1、测量基准点、基准线

要点:基准点——常是骨骼的端点

基准线——常是人体形体凹凸状变化大的部位

重要的点、线:BNP、SNP、BP、EP、踝点、NL 、BL、UBL、LBL、WL、HL、MHL、股下长

2、测量方法

产业常用方法:软尺测量(坐姿、立姿)

科研常用方法:常规:马丁测量法、截面测量法

特殊:莫尔等高线法、三维全息非接触测量法

3、常用测量方法和项目:

前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BP 的垂直长

后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脊骨的垂直长

衣长——自BNP~所需部位的垂直长

袖长——自SP~所需部位沿手臂形态的长

胸围——通过左右BP 的水平围长

领围——沿BNP、SNP、FNP 为基础领围,实际领围在颈部领高部位围量

肩宽——左右SP 通过BNP 的横长

腰围——通过腰部最细部的水平围长

裤长——腰围线~踝骨附近的垂直长

臀围——通过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长

上裆长——腰围~臀凹处的垂直长,或裤长—股下长

注意:测量方法必要时要示范,特别注意围度尺寸要达到水平围长的要求。

第四节 服装放松量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一、放松量确定的原则

1.体形适合原则

肥胖体形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紧凑些,瘦体型的人放松量可大些,以调整体形的缺陷。

2.款式适合原则

决定放松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服装的造型,服装的造型是指人穿上衣服后的形状,它是忽略了服装各局部的细节特征的大效果,服装作为直观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首先是其轮廓外型。体现服装廓型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肩、胸、腰、臀、臂及底摆的尺寸。

3.合体程度原则

真实地表现人体,尽量使服装与人体形态吻合的紧身型服装,放松量小些;含蓄地表现人体,宽松、休闲、随意性的服装,放松量则大些。

4.板型适合原则

不同板型其各部位的放松量是不同的,同一款式,不同的人打出的板型不同,最后的服装造型也千差万别,简洁贴体的制板,严谨的服装、有胸衬造型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单衣、便服要大些。

5.面料厚薄原则

厚重面料放松量要大些、轻薄类面料的放松量要小些。

二、放松量与空隙度的关系

三、各部位放松量大小

第五节 制图基本知识

一、基本术语

1.基本线:构成服装结构制图的框架的线条;

2.结构线:客观反映服装内部结构的线条;

3.轮廓线:适合人体体型、款式特点,表示服装外形的线条;

4.尺寸标注线:标注服装结构计算公式及细部尺寸的辅助线条。

二、制图规则符号

(一)制图规则

1.服装结构制图顺序:先前衣片,后后衣片;先长度线,后围度线;先基本线,后结构线,再轮廓线。

2.服装结构制图(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一律以厘米为单位。

3.服装结构制图部位、部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4.结构制图所用线条(基础线、结构线、轮廓线、尺寸线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5.服装主要部位的尺寸标注应尽量采用比例分配方式表示,以适合不同规格尺寸计算要求。

(二)制图符号

1.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 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

胸 围——B 腰 围——W 臀 围——H 领 围——N

胸围线——BL 腰围线——WL 臀围线——HL 领围线——NL

肘 线——EL 膝盖线——KL 胸高点——BP 颈肩点——

NP

袖窿长——AH 长 度——L 中腹围——MH 肩 宽——SW 背 宽——BW 前胸宽——FW 领 宽——NW 领 深——NH

前中线——FCL 后中线——BCL 颈前点——FNP 颈后点——BNP 颈侧点——SNP 袖山高——ST

2.结构制图符号

三、制图工具

1.直尺:以公制为计量单位的尺子,一般以厘米为单位。

2.角尺:两边成直角90°的尺子。

3.弯尺:两侧分别为弧线状的尺子,主要用于绘制侧缝线,袖缝线等弧线。

4.自由曲线尺:可以任意弯曲的尺,一般用来测量直尺不能测量的弧线长度的尺子,也可用来绘制弧线。

5.比例尺:用来按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绘制结构图的尺子。常见的有三棱比例尺, 6种不同的有比例。

6.曲线板:服装专用的曲线板用来绘制袖笼、袖山、侧缝、裆缝等部位的曲线。

7.针管笔:绘图专用水笔,其常用的规格有0.3、0.6、0.9mm等几种,一般用来分别绘制结构线、轮廓线等。

四、服装结构线的名称

1.上衣前、后衣片结构线的名称

2.袖子结构线的名称

3.裤(裙)前片、后片结构线的名称

4.中式服装的结构线的名称

第六节 成衣号型标准与成衣规格设计

一、GB服装号型

1.号型定义

2.体形分类

以人体的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依据来划分体型,并将人体体型分为四类,体型分类代号分别为Y、A、B、C。

3.号型标志

号型的表示法为号与型之间用斜线分开,后接体型分类代号。

4.号型应用

号:服装上标明的号的数值,表示该服装适用于身高与此号相近似的人。

型:服装上标明的型的数值及体形分类代号,

表示该服装适用于胸围或腰围与此型相近

以及胸围与腰围之差数在此范围之内的人。

5.号型系列

号型系列是服装批量生产中规格制定和购买成衣的依据。号型系列以各体形中间体为中心,向两边依次递增或递减组成。身高以5CM分档组成系列,胸围以4CM分档组成系列,腰围可以4CM或2CM分档组成系列。身高与胸围、腰围搭配分别组成5·4、5·3或5·2号型系列。

二、成衣规格设计

控制部位数值是人体主要部位的数值(系净体数值),是设计服装规格的依据,成衣规格尺寸指服装关键部位的尺寸。上衣通常有衣长、胸围(B)、总肩宽、袖长、领大五个部分的尺寸,下装通常有裤(裙)长、腰围、臀围三个部位的尺寸。

男上装规格设计

女上装规格设计

男、女下装规格设计

第一章 服装与人体工学

第一节 下体的体型特征及测量

一、下肢特征

人体的下肢由胯部,腿部和足部组成。腿部上粗下细,大腿肌肉丰满、粗壮,小腿后侧形成

从臀股截面图看,胯部两侧最宽处为大转子。两腿直立时,臀大肌向后隆起。

从人体的腰臀截面图看,两截面在前面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长度不等上,而在后面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形状不同上。臀突部由于肌肉厚实,形状比腰部尖圆。

二、下体静态参数

人体以前中心线和后中心线为对称,前后为非对称。人体腹部与前中心的垂直倾角α=8°,臀部侧面垂直

β=20°左右。臀沟垂直

倾角δ=8°,臀突垂直倾角倾角γ=10°~˜12°(

男小,

女大),

三、下体动态参数

四、测量部位

五、裤装主要结构线名称

第二节 裤装基本结构

一、裤装的分类

1. 按长度分类:迷你裤,短裤,中裤,中长裤,吊脚裤,长裤等。

2. 按腰部形态分类:连腰裤,装腰裤,高腰裤,低腰裤等。

3. 按外形轮廓分类:三角裤,灯笼裤,马裤,裙裤,喇叭裤,西裤,直筒裤,锥形裤等。

4. 按穿着层次分类:内裤,外裤等。

5. 按性别和年龄分类:男裤,女裤,童裤等。

二、裤装的基本规格设计

裤长L=0.6G+(0-2)cm

腰围W=W*+(0-3)cm

(2-6)cm (贴体)

臀围H=H*+x (6-14)cm (合体)

14cm以上(宽松)

脚口大=0.22H

中档大=脚口大+(4-6)cm

上裆长=H/4+2或=G/10+H/10-m(女0,男、童

1)

腰围=W/4-1(cm)+褶量

前臀围=H/4-1(cm)

裆宽=0.05H或=0.07H

腰围=W/4+1(cm)+省量

后臀围=H/4+1(cm)

裆宽=0.11H或=0.09H

三、裤装基本结构

G=160 cm, W=68+2=70 cm,

H=92+6=98cm, L=98cm

(一) 前裤身

1. 前侧缝线(1),上平线(2),裤长线(3),横裆线(4),臀围线(5),中裆线(6)

2. 前臀宽线(7),前裆宽点(8),前挺缝线(9),前中裆大点(10),前脚口大点(11)

3. 腰侧点(12),前腰点(13),画顺前侧缝线(14)

4. 重新确定前裆宽点(8'),画顺前裆弯弧线,前缝线(15),下裆缝线(16)

5. 画顺腰口线及脚口线

6. 确定褶位及褶量

(二) 后裤身

1. 上平线,臀围线,横裆线,中裆线,脚口线均由前裤片作延长线而得

2. 侧缝线(17),臀宽线(18)

3. 裆宽点(19),挺缝线(20),中裆大点(21),脚口大点(22),腰侧点(23)

4. 画顺侧缝线(24),重新确定后裆宽点(19')

5. 上裆缝线,裆弧线(25),下裆缝线(26)

6. 画顺腰口线,脚口线

7. 确定省位及省量

第三节 裤装的结构分析

一、裤装的放松量

服装的规格主要由人体的净尺寸和放松量两部分构成。人体净尺寸可实际测量获得,而放松量却是灵活多变的。它涉及到裤装的品种、款式造型、流行趋势、着装者的体型、性别、生活习惯、面料特征和个人的审美观念等多种因素。

二、腰、臀差的处理

1. 腰臀差的大小

2.褶的分布

3.省的分布:

三、腰臀围的分配比例

人体的侧缝线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位于侧缝线前部的腰臀为均匀的圆弧状,而位于后侧的腰臀部为曲率变化较大的圆弧状,因此后臀围应大于前臀围。所以在裤装基本结构中,采用前臀围为H/4-1cm,后臀围为H/4+cm1。为使腰部的分配方式与臀围一致,便于计算,也采用前腰围W/4-1cm,后腰围W/4+1cm的分配形式。 四、中裆围、脚口围的分配比例

中裆围和脚口围主要关系到造型,其大小可由款式而定。由于臀围的分配为前小后大,为保持裤身的整体平衡,前中裆和脚口围较后中档和脚口围要小,随着前后裤片比例大小的变化,前后中档围和脚口围的差数也随着变化。 五、前后上裆宽的分配比例

观察人体的侧面,臀部为一个前倾的椭圆形。以耻骨联合点作垂线,前一半为凸点靠上的腹凸,靠下较平缓的部分是前裆弯,故前裆弯小而平缓。后一半为凸点靠下的臀凸,也是后裆弯。由于后裆弯通过臀部转向腹部,且臀突靠下面挺起,所以后裆弯较急而深。另外,从人体臀部运动屈大于伸的规律,要求后裆宽增加必要的活动量,因此后裆宽应大于前裆宽。 六、上裆长的确定

测量法:

1. 测量人体下裆长,用裤长减去下裆长,为上裆长。 2. 量取腰节线至臀凹处的长度。

3. 人体坐在椅子上,测量腰部至椅面的长度再加上3cm。 计算法:

1. H/4+2cmS 2. L/10+H/10+6cm 3. G/10+H/10-m{1男,0女} 七、后上裆缝倾角与起翘量的确定

后上裆缝倾角的变化与人体特征和裤装造型有关。在一般基本裤装结构中,后上裆缝倾角控制在0°到20°之间(男小,女大)。从人体来讲,后上裆缝倾角随臀高的增加而增加。从造型来讲,它与前后裤片收褶、省量有关。当前裤片不收褶或收褶量很小时,前侧缝线撇进量d增加,但d量的增加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量就是当前后侧缝撇进量相加为(d+e)。此时将(b+c)的量放在后上裆缝线处,约10°左右,加上基本结构中的10°,最大可达22°。如果用15:X来表示后上裆缝倾角,贴体裤X在4~5之间,合体裤X在2.6-4之间,宽松裤、便裤等X在0-2之间。 八、腰口线的定位

在裤子基本结构中,腰围线(除去腰宽)基本定在人体胯骨点以上1cm 的水平位置上,此腰位为标准束腰位。但在实际中,由于款式的变化,束腰位置往往在标准位置上有所变化,如贴体的牛仔裤、筒裤等束腰位置低于标准位置2-3cm,而一些宽松的裙裤、灯笼裤的束腰位置常高于标准位置1cm左右,在束腰位置确定之后,腰头的宽窄可根据款式造型任意确定。

九、下裆缝垂直倾角与裤形的关系

第四节 裤装结构变化原理及应用

一、贴体裤

H=H*+x(x≤6cm)

W=W*+(0-2)cm+腰位下降2cm时所增加的腰大2cm =W*+(2-4)cm

上裆长=G/10+H/10-(0-2)cm 由于H较小,虽然腰位降低2cm,但上裆长不宜简单的一概减2cm。

后上裆缝倾角在11°至15°之间,最大可为20°,若用15:x表示,x=4-5。 中档围线在基本裤装基础上向上提2cm左右。 前 腰=W/4 臀=H/4-(0-1)cm 裆宽=0.05H -(0-0.5)cm 后 腰=W/4 臀=H/4+(0-1)cm 裆宽=0.11H-(0-1)cm 例1牛仔裤

G=160cm, W=68+4=72cm, H=94+4=98 cm, L=102cm, 脚口=18 cm

例2 男牛仔裤: G=174cm, W=70+4=74cm, H=94+6=100cm, L=105 cm, 脚口=22cm, 中档

=24cm

例3 小喇叭裤:G=160cm, W=68+4=72cm H=92+4=96cm, L=102cm, 脚口=24cm

二、合体型

例1 男西裤:G=174cm, W=74+2=76cm, H=94+9=103cm, L=106cm, 脚口=23cm, 中档=25cm

例2 女西裤:G=160cm, W=68+2=70cm, H=92+8=100cm, L=100cm, 脚口=22cm, 中档=24cm

三、宽松裤

H=H*+X(X>14cm) W=W*+(1-3) cm

后上裆缝倾角

前臀围=H/4+(0-1.5)cm 裆宽=0.05H-(0-1)cm 腰围=W/4+省 后臀围=H/4-(0-1.5)cm 裆宽=0.11H-(0-1)cm 脚口较小,中档可不控制。

例1 太子裤:G=175cm, W=79+3=79cm, H=92+15=107cm, L=104cm, 脚口=20cm

例2 断腰太子裤:G=180cm, W=74+2=76cm, H=94+16=120cm, L=107cm, 脚口=21cm

例3 女时装裤:G=166cm W=68+2=70cm H=91+15=106cm L=100cm 脚口

=17cm

四、裙裤

1. 裤装风格的裙裤

臀部较合体,后上裆缝线较贴合人体臀沟,横裆线以上部位可按裤装结构方法进行设计。由于下裆缝倾角为零,前后落裆差为零,上裆宽可在基本裤型上适当增加由.0.16H到0.21H之间变化。前后裆宽的大小可根据造型适当调节。

2. 裙装风格的裙裤

臀部放松量较大,横裆容量增加,臀部前屈运动所需的变形量由横向放松量来满足。

上裆缝倾角随着臀围放松量的增加而减少,直至为垂直线,成为裙装结构的裙裤。此时起翘量为零,裆宽控制在0.18H~0.21H之间,前后裆宽的大小可根据造型和习惯而定。 例1 裙裤:G=164cm, W=66+2=68cm, H=92+8=100cm, L=65cm

例2 裙裤:

G=160cm, W=66+2=68cm, H=92+14=106 cm, L=65cm

例3 裙裤:G=160cm, W=66+2=68cm, L=60cm.

五、短裤

短裤在外观上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合体型,另一种是宽松型。

合体型短裤的结构设计与基本裤型相同,只是将长度裁短即可。

宽松型短裤臀部较宽松,透气型较好。在总裆宽不变的情况下,用增加下裆缝倾角的方法,既可使缝合后的成品裤装腹臀宽增加,又不影响外观造型。此时前后落裆差可控制在3cm左右。

例1 无腰短裤:G=160cm,W=66+2=68cm, H=90+4=94cm,L=40cm,脚口=26cm。

例2 男西短裤:G=174cm,W=72+2=74cm,H=92+8=100cm,L=40cm,脚口=28cm。

六、田径裤 三角裤

田径裤和三角裤都是要求穿着较舒适的短裤。在西短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下裆缝倾角,使前后落裆差加大,成品裤装的腹臀宽增大。当前后下裆缝倾角均为90°时,前后落裆差为后裆宽减前裆宽。下裆长转为裆底宽,变为三角裤结构。

例1 田径裤:G=174cm,H=92+13=105cm,L=32cm,脚口=28cm。

例2 三角裤:G=162cm,H=90cm,L=12cm。

例3 睡裤:G=164cm,H=92+10=102cm,L=90cm,脚口=22cm。

第三章 裙装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一节 裙装原理

一、测量部位

腰围:腰部最细处水平围绕一周的长度

臀围: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绕一周的长度

裙摆围:裙子下摆周长

裙长:腰节

的长度

二、裙装基本结

构线名称 线至所需裙长

三、裙装的分类

(一)按裙装的长度分类:超短裙,短裙,膝裙,中长裙,长裙等。

(二)按腰位高低分类:低腰裙,无腰裙,腰带裙,高腰带裙,高腰裙等。

(三)按裙外形分类:窄裙,直裙,A字裙,斜裙,圆裙等。

(四)按裙的片数分类:一片裙,四片裙,多片裙,节裙等。

(五)按褶的类别分类:单向褶裙,对褶裙,活褶,碎褶,立体褶等。

四、裙原型

裙原型是取自女体直立状态下绕腰、臀部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形态。

(一) 作前中心线(1),上平线(2),下平线(3)。

(二) 作臀围线(4),中臀围线(5),侧缝线(6),后中心线(7)。

(三) 确定前腰侧点(8),后腰侧点(9),后中心点(10)。

(四) 画顺前侧缝线(11),后侧缝线(12),前腰口线(13),后腰口线(14)。

(五) 作前后省。

第二节 裙装结构分析

一、 裙装的放松量

(一) 腰围的放松量

人在呼吸及站、坐时腰围会有2cm的差值变化。从生理学角度讲,人体腰部周长缩小2cm时,人体不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所以裙装的放松量可控制在0~2cm。

(二) 臀围的放松量

臀围放松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裙装的造型风格。人体一般坐立的变化需要,臀围的放松量一般控制在4~6cm左右。

(三)裙摆围的放松量

裙摆围的大小由款式的造型而定。宽松裙的摆围可呈A形,圆形,甚至超过360°。运动类型裙摆围波浪起伏、飘逸、舒展,而合体的裙摆围设计则要考虑到人体的活动范围。裙叉一般开在距腰口线40cm以下为宜。无裙叉的裙摆围应随裙长的增加而增加。

二、臀高线的确定

臀高线与人体的高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臀高线距腰口线的距离为身高/10+1,也有按H/6计算的。还可实际测量从腰节线至臀围线的长度进行确定。

三、腰省的确定

(一) 省量

腰省量为腰臀围的差值。它的放置与裙子的款式有关,每个省的省量过大或过小均不适宜。 过大会使省尖过分尖突,过小则达不到收省的目的。

对于贴体裙装,侧缝省应控制在0.5~1cm左右。随着宽松程度的增加,省量可在0.5~3cm之间变化。片内省的省量一般控制在1.5~3cm左右。

(二)省数

整个腰围的片内省个数一般为偶数。如果是4个或8个,则前后各一半,以对称形式出现。如果是6

2后4。

个,则前(三)省

四、臀围加放量与腰省的关系

若H*为净臀围,W*为净腰围,△H为臀围加放量,n为裙片数。经研究,在臀围加放量一定的情况下,每片裙的最小腰省量= H*- W*-2△Hn 。

若要使腰省为零,则臀围的最小放松量= H*- W*2 。

由此可见,裙摆量、臀围、腰省量是相互制约的。进而也将裙子的外形分为:紧身裙,半紧身裙,斜裙,圆裙几种轮廓。各式裙款均是在这几种裙形基础之上进行分割、拉展、打褶等变化而得到的。

第三节 各种廓形裙

一、紧身裙

为贴身的极限造型。如西装套裙,一步裙,窄摆裙等等。它的结构基本上在原型裙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性的设计而成。如上端为穿脱方便装加拉链,而下端为便于行走,设有开叉。

二、半紧身裙

半紧身裙也称A形裙。它是在紧身裙的基础上增加裙摆的围度而完成的。随着裙摆的增

加,侧缝线趋向变直,腰省量减小,腰侧点与前、后腰点距离增大,腰口线的弯曲度变大。结构制图是在裙原型基础上将侧缝线下摆放出,侧缝线变斜,同时减少腰省量,提高腰侧点位置。 三、斜裙

在半紧身裙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裙摆量,此时臀围放松量也相应增大,当放松量△H>H*- W*2 时,腰省为零。腰侧点与前后腰点距离、腰围线曲度均大于半紧身裙。 (一) 作前中心线(1),上平线(2),下平线(3)。 (二) 确定腰口斜线(4)。

(三)确定腰口大点(5),裙中线(6),腰口大点与(2)线和(6)线交点的连线(7),裙侧线(8),裙摆线(9)。

腰口大点若正好位于侧缝线上,按侧缝线处上提1cm,若不在侧缝线处,应按基本裙型的腰口线形状顺势修顺。

裙摆在斜纱处应考虑其长度的易变形性,根据面料适当裁短。 四、圆裙

在斜裙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裙摆围,则腰口线、下摆线将变得更加均匀而呈圆弧状,称为圆裙。

(一) 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1)。

(二) 以O为圆心,r+(L-腰宽)为半径画弧(2)。

(三) 圆心角为θ的扇面形,则两条母线L1L2与两弧(1)(2)所围成扇面形为裙片的基本形。

(四) 修顺腰口线及裙摆线。

将腰侧点、后腰点、前腰点按裙原型调整、修顺。裙摆在斜丝处适当裁短2~3cm,再修顺裙摆。

第四节 裙装结构变化原理及应用

一、设计步骤

(一)审视效果图,确定裙子的外形轮廓,并做出相应轮廓裙型。 (二)在裙型上根据效果图作各种分割。 (三)作分割线中的省、褶等细部结构处理。 (四)将各结构图分离出来。 二、分割裙的结构设计 例1. 筒裙

规格:160/68A L=70cm, W=70cm, H=92+4=96 cm, 腰宽=3 cm。

在原型裙的基础,加上叠门宽,下摆在侧缝线处收进。

例2. 无腰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2+4=96cm。 1. 按紧身裙做出基本结构,前片画出全图。

2. 按效果图做出分割线位置,腹臀部的分割线通过省尖。 3. 将省转移至分割线。 4. 后裙片中线处开襟装

链,下端开叉,前侧有装饰扣。

例3. 八片A型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基本H=92+4=96cm。

1. 做出基本裙原型

2. 画出分割线的位置,并将省放置在分割线及前后中心线处。 3. 在分割线处放出摆量,为保持裙面的平整,在侧缝处放得稍多些。

4. 画顺各片轮廓线。

例4. 育克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基本H=92+4=96cm。

1. 做出基本裙原型。

2. 做出纵横分割线,并将一省量放置在纵向分割线中,另一省转移至横向分割线中。 3. 在分割线处放出摆量。 4. 画顺各片轮廓线。

例5. 弧形褶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4cm,腰宽=3cm。

1. 做出基本裙原型。

2. 做出分割线的位置,并将省放置在分割线中。 3. 前片下摆弧线以中心线为对称轴。

4. 将分割裙片依效果图放出褶量,画顺轮廓线。 5. 后片为两片裙,底边为平线。

例6. 高腰波浪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6cm。

1. 做出基本裙原型。 2. 依效果图做出分割线。

3. 将分割线下的裙片采用剪切拉展法,在相应位置拉出褶量。褶量越大,分割线弯曲度越大,但分割线长度不变。

4. 修顺轮廓线

例7. 斜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

由于H、θ不控制,Y值可根据效果图及面料确定,按斜裙方法制图。

例8. 螺纹形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0+8=98cm。

1. 做出斜裙,Y=H-W2n =102-702×2 =8cm

2. 做出分割线,注意前后片分割线的衔接。 3. 将○3片作切展波浪。 4. 修顺各裙片轮廓。

例9. 60°圆心角四片裙

规格:160/68A,L=70cm,θ=60°,W=70cm, n=4cm。

例10. 鱼尾裙

规格:160/68A,L=98cm,W=70cm,H=96cm。

1. 做出裙原型。

2. 做出分割线,将省放置在分割线中。 3. 在膝围处收进,以突出鱼尾效果。 4. 在分割线裙摆处均匀放出摆量。 5. 修顺各片轮廓线。

三、褶裙结构设计

褶可以分为自然褶,如波形褶、缩褶;和规律褶,如普力特褶、塔克褶等。自然褶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丰富性和活泼性的特点。规律褶则表现出有秩序的动感。 例1. 抽褶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

例2. 波形裙

规格:160/68A,L=62cm,W=70cm,H=96cm,腰宽=3cm,结构制图见图3-4-12及图3-4-13。 1. 做出基本裙原型。

2. 做出分割线的位置及形状。

3. 将分割线下的部位应用切展的方法,根据褶量大小拉展。褶量越大,拉展量越大,分割线变形越大。但总长应保持不变。

绪 论

一、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

服装结构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生产工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

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

1.平面结构设计

将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衣的动、静及舒适要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基本部件或样板的结构设计过程。主要有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两种。

比例分配法

原型法

2.立体结构设计

将样布披覆在人体模型上,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的手法,直接裁剪岀指定的服装款式或经整理成服装的基本纸样的设计过程。

单一式

混合式

展平式

三、服装结构的内容

服装人体工学

规格设计

服装设计原理

服装平面、立体结构设计的方法

特体服装的结构处理

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庛病与修改

第一章 服装与人体工学

第一节 人体的构成

一、人体主要部位的构成

人的基本体型由头部、躯干部、上肢部、下肢部四大部分构成。

二、 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

人体主要基准点是服装人体测量、结构设计制图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主要基准点的构成分前面、后面与侧面两大部分。

1.头顶点:人站立时头顶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是身高测量的基准点。

2.颈围前中心点:连接左右锁骨之中点。

3.颈侧点:位于颈侧面根部,从人体侧面观察,位于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此基准点不易确定,宜斟酌而定。

4.肩峰点:肩胛骨肩峰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5.肩端点:位于肩峰点偏前的位置,此点是衣袖缝合线袖山的位置,同样也是肩宽、袖长确定的基准点。

6.前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前面形成绉纹的起点,此点位置因人而异。7.乳头点(胸高点):胸部最高点即乳头的中点。

8.腰围线前中心点:腰围线与前中心线之交点。

9.腹部前突点:位于前中心线腹部向前最突出点。

10.膝盖骨中点:膝盖骨的中心点。

11.大转子点:大腿股骨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12.颈围后中心点(颈椎点):颈后第6-7颈椎的突出点,是背长测量的基准点。

13.后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后面形成绉纹的起点。

14.腰围线后中心点:腰围线与后中心线之交点。由于人体型的关系腰围后中心点往往比腰围线前中心点稍低。

15.肘点:上肢弯曲时肘关节向外最突出点。

16.臀部后突点:臀部向后最突出点。

17.手根点:位于手腕部后外侧最突出点,是测量袖长的基准点。

18.外踝点:踝关节向外侧突出点。

三、人体主要基准线的构成

人体基准线是结构设计的根基,也是理解人体形体结构的基础。

1.颈根围线:是人体躯干与颈部的分界线。此基准线通过颈部前、后中心点、颈侧点。 颈部前中心点略低颈部后中心点1cm左右。

2.臂根围线:人体躯干与上肢的分界线。

3.肩线:肩端点与颈侧点的连线。

4.胸围线:经过两乳头点的水平围线。

5.腰围线:人体腰部最细部位的水平围线。

6.臀围线:人体臀部最丰满部位的水平围线。

7.袖肘线:通过肘关节的水平线。

8.膝盖线:通过膝盖中点的水平线

四、人体主要体表形态的构成:

人体由骨胳、关节、肌肉等组成,它们是决定人体体型的基本因素。

骨胳是人体内固定的支架,由二百多个不同形态与尺寸的骨头所组成。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连接的部位,人体的所有动作都是与关节有关,它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关节有不同的形态与种类。

人体的肌肉组织极其复杂,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人身上有五百多块可分离的肌肉,肌肉附于骨骼与关节之上。

第二节 人体的体型特征

一、人体的比例

我国正常成人男女的人体比例为七头至七头半高。

二、人体体形生长变化规律

不同的年龄段,人体比例各不相同。人体体形生长变化规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三、男、女、童体型差异

1、儿童体型特征

儿童体型与成人体型的差别:

(1)下肢与身长比 越年幼腿越短,1~2 岁的孩子,下肢大约是身长的32%

(2)和小腿比 越年幼的孩子大腿越短。随着成长,下肢与身长的比例逐渐接近1:2,其中大

腿的增长很显著,1 岁乳儿大腿的内侧尺寸只有10cm,而3 岁时是15cm,8 岁时是25cm,10 岁时是30cm,与身长的增长率比其他部位大。

(3)儿童的头身比 如下图所示

(4)8 岁前的孩子 男女没有体型上的差异,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小儿体型。

(5)从侧面看童体 腹部向前凸出,乍一看就象肥胖型的成人一样,但是,成人的后背是平的,

而儿童由于腰部(正好是在脐正后的背部)最凹,因此,身体向前弯曲,形成弧状。

(6)颈长 乳儿的颈长只有身长的2%左右,但1~2 岁就是达到3.5%,6 岁时就达到4.8%。

(7) B 类体型 腹部在后面(腰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侧腹其次,前腹部沉积有非常多的脂

肪,向前方挺出。下肢中的大腿 受腹部前凸的影响,前面比后面沉积有皮下脂肪是一般倾向。

2、男女体型差异

胸部差异 女体为以BP为顶点的圆锥体—用对准BP的省道消除前浮

男体为盆状体—用不对准BP的省(撇胸)或工艺方法消除前浮

肩部差异 女体﹤3 个头宽 男体=3个头宽

男体肩斜≥女体肩斜=22°

B﹡﹣W﹡ 男体为Y体(22~17㎝)A体(16~12㎝)B体(11~7 ㎝)C体(6~2 ㎝)

H﹡﹣B﹡ 男体为2~4㎝

前后腰节差 男(前腰节-后腰节)=﹣1.5㎝

女(前腰节-后腰节)=1㎝

第三节 人体测量

一、测量工具

1.人体测高仪:主要由一杆刻度以毫米为单位垂直安装的尺及一把可活动的尺臂(游标)组成。

2.直脚规:用于测量人体短而不规则部位的直线距离。

3.弯脚规:用于人体不能直接以直尺测量的两点间距离的测量。如肩宽,胸厚等部位的尺寸。

4.软尺:最常见、最简易的人体测量工具之一,一般以厘米(cm)为单位。

5.人体截面测量仪:用于测量人体水平与垂直横截面尺寸的仪器。

6.现代化测量工具:如电子激光扫描,摄影仪等。

二、 测量注意事项

被测者挺胸直立,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自然呼吸,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保持立正姿势,裤带放松,软尺轻紧适宜。

三、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

1、测量基准点、基准线

要点:基准点——常是骨骼的端点

基准线——常是人体形体凹凸状变化大的部位

重要的点、线:BNP、SNP、BP、EP、踝点、NL 、BL、UBL、LBL、WL、HL、MHL、股下长

2、测量方法

产业常用方法:软尺测量(坐姿、立姿)

科研常用方法:常规:马丁测量法、截面测量法

特殊:莫尔等高线法、三维全息非接触测量法

3、常用测量方法和项目:

前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BP 的垂直长

后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脊骨的垂直长

衣长——自BNP~所需部位的垂直长

袖长——自SP~所需部位沿手臂形态的长

胸围——通过左右BP 的水平围长

领围——沿BNP、SNP、FNP 为基础领围,实际领围在颈部领高部位围量

肩宽——左右SP 通过BNP 的横长

腰围——通过腰部最细部的水平围长

裤长——腰围线~踝骨附近的垂直长

臀围——通过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长

上裆长——腰围~臀凹处的垂直长,或裤长—股下长

注意:测量方法必要时要示范,特别注意围度尺寸要达到水平围长的要求。

第四节 服装放松量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一、放松量确定的原则

1.体形适合原则

肥胖体形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紧凑些,瘦体型的人放松量可大些,以调整体形的缺陷。

2.款式适合原则

决定放松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服装的造型,服装的造型是指人穿上衣服后的形状,它是忽略了服装各局部的细节特征的大效果,服装作为直观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首先是其轮廓外型。体现服装廓型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肩、胸、腰、臀、臂及底摆的尺寸。

3.合体程度原则

真实地表现人体,尽量使服装与人体形态吻合的紧身型服装,放松量小些;含蓄地表现人体,宽松、休闲、随意性的服装,放松量则大些。

4.板型适合原则

不同板型其各部位的放松量是不同的,同一款式,不同的人打出的板型不同,最后的服装造型也千差万别,简洁贴体的制板,严谨的服装、有胸衬造型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单衣、便服要大些。

5.面料厚薄原则

厚重面料放松量要大些、轻薄类面料的放松量要小些。

二、放松量与空隙度的关系

三、各部位放松量大小

第五节 制图基本知识

一、基本术语

1.基本线:构成服装结构制图的框架的线条;

2.结构线:客观反映服装内部结构的线条;

3.轮廓线:适合人体体型、款式特点,表示服装外形的线条;

4.尺寸标注线:标注服装结构计算公式及细部尺寸的辅助线条。

二、制图规则符号

(一)制图规则

1.服装结构制图顺序:先前衣片,后后衣片;先长度线,后围度线;先基本线,后结构线,再轮廓线。

2.服装结构制图(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一律以厘米为单位。

3.服装结构制图部位、部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4.结构制图所用线条(基础线、结构线、轮廓线、尺寸线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5.服装主要部位的尺寸标注应尽量采用比例分配方式表示,以适合不同规格尺寸计算要求。

(二)制图符号

1.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 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

胸 围——B 腰 围——W 臀 围——H 领 围——N

胸围线——BL 腰围线——WL 臀围线——HL 领围线——NL

肘 线——EL 膝盖线——KL 胸高点——BP 颈肩点——

NP

袖窿长——AH 长 度——L 中腹围——MH 肩 宽——SW 背 宽——BW 前胸宽——FW 领 宽——NW 领 深——NH

前中线——FCL 后中线——BCL 颈前点——FNP 颈后点——BNP 颈侧点——SNP 袖山高——ST

2.结构制图符号

三、制图工具

1.直尺:以公制为计量单位的尺子,一般以厘米为单位。

2.角尺:两边成直角90°的尺子。

3.弯尺:两侧分别为弧线状的尺子,主要用于绘制侧缝线,袖缝线等弧线。

4.自由曲线尺:可以任意弯曲的尺,一般用来测量直尺不能测量的弧线长度的尺子,也可用来绘制弧线。

5.比例尺:用来按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绘制结构图的尺子。常见的有三棱比例尺, 6种不同的有比例。

6.曲线板:服装专用的曲线板用来绘制袖笼、袖山、侧缝、裆缝等部位的曲线。

7.针管笔:绘图专用水笔,其常用的规格有0.3、0.6、0.9mm等几种,一般用来分别绘制结构线、轮廓线等。

四、服装结构线的名称

1.上衣前、后衣片结构线的名称

2.袖子结构线的名称

3.裤(裙)前片、后片结构线的名称

4.中式服装的结构线的名称

第六节 成衣号型标准与成衣规格设计

一、GB服装号型

1.号型定义

2.体形分类

以人体的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依据来划分体型,并将人体体型分为四类,体型分类代号分别为Y、A、B、C。

3.号型标志

号型的表示法为号与型之间用斜线分开,后接体型分类代号。

4.号型应用

号:服装上标明的号的数值,表示该服装适用于身高与此号相近似的人。

型:服装上标明的型的数值及体形分类代号,

表示该服装适用于胸围或腰围与此型相近

以及胸围与腰围之差数在此范围之内的人。

5.号型系列

号型系列是服装批量生产中规格制定和购买成衣的依据。号型系列以各体形中间体为中心,向两边依次递增或递减组成。身高以5CM分档组成系列,胸围以4CM分档组成系列,腰围可以4CM或2CM分档组成系列。身高与胸围、腰围搭配分别组成5·4、5·3或5·2号型系列。

二、成衣规格设计

控制部位数值是人体主要部位的数值(系净体数值),是设计服装规格的依据,成衣规格尺寸指服装关键部位的尺寸。上衣通常有衣长、胸围(B)、总肩宽、袖长、领大五个部分的尺寸,下装通常有裤(裙)长、腰围、臀围三个部位的尺寸。

男上装规格设计

女上装规格设计

男、女下装规格设计

第一章 服装与人体工学

第一节 下体的体型特征及测量

一、下肢特征

人体的下肢由胯部,腿部和足部组成。腿部上粗下细,大腿肌肉丰满、粗壮,小腿后侧形成

从臀股截面图看,胯部两侧最宽处为大转子。两腿直立时,臀大肌向后隆起。

从人体的腰臀截面图看,两截面在前面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长度不等上,而在后面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形状不同上。臀突部由于肌肉厚实,形状比腰部尖圆。

二、下体静态参数

人体以前中心线和后中心线为对称,前后为非对称。人体腹部与前中心的垂直倾角α=8°,臀部侧面垂直

β=20°左右。臀沟垂直

倾角δ=8°,臀突垂直倾角倾角γ=10°~˜12°(

男小,

女大),

三、下体动态参数

四、测量部位

五、裤装主要结构线名称

第二节 裤装基本结构

一、裤装的分类

1. 按长度分类:迷你裤,短裤,中裤,中长裤,吊脚裤,长裤等。

2. 按腰部形态分类:连腰裤,装腰裤,高腰裤,低腰裤等。

3. 按外形轮廓分类:三角裤,灯笼裤,马裤,裙裤,喇叭裤,西裤,直筒裤,锥形裤等。

4. 按穿着层次分类:内裤,外裤等。

5. 按性别和年龄分类:男裤,女裤,童裤等。

二、裤装的基本规格设计

裤长L=0.6G+(0-2)cm

腰围W=W*+(0-3)cm

(2-6)cm (贴体)

臀围H=H*+x (6-14)cm (合体)

14cm以上(宽松)

脚口大=0.22H

中档大=脚口大+(4-6)cm

上裆长=H/4+2或=G/10+H/10-m(女0,男、童

1)

腰围=W/4-1(cm)+褶量

前臀围=H/4-1(cm)

裆宽=0.05H或=0.07H

腰围=W/4+1(cm)+省量

后臀围=H/4+1(cm)

裆宽=0.11H或=0.09H

三、裤装基本结构

G=160 cm, W=68+2=70 cm,

H=92+6=98cm, L=98cm

(一) 前裤身

1. 前侧缝线(1),上平线(2),裤长线(3),横裆线(4),臀围线(5),中裆线(6)

2. 前臀宽线(7),前裆宽点(8),前挺缝线(9),前中裆大点(10),前脚口大点(11)

3. 腰侧点(12),前腰点(13),画顺前侧缝线(14)

4. 重新确定前裆宽点(8'),画顺前裆弯弧线,前缝线(15),下裆缝线(16)

5. 画顺腰口线及脚口线

6. 确定褶位及褶量

(二) 后裤身

1. 上平线,臀围线,横裆线,中裆线,脚口线均由前裤片作延长线而得

2. 侧缝线(17),臀宽线(18)

3. 裆宽点(19),挺缝线(20),中裆大点(21),脚口大点(22),腰侧点(23)

4. 画顺侧缝线(24),重新确定后裆宽点(19')

5. 上裆缝线,裆弧线(25),下裆缝线(26)

6. 画顺腰口线,脚口线

7. 确定省位及省量

第三节 裤装的结构分析

一、裤装的放松量

服装的规格主要由人体的净尺寸和放松量两部分构成。人体净尺寸可实际测量获得,而放松量却是灵活多变的。它涉及到裤装的品种、款式造型、流行趋势、着装者的体型、性别、生活习惯、面料特征和个人的审美观念等多种因素。

二、腰、臀差的处理

1. 腰臀差的大小

2.褶的分布

3.省的分布:

三、腰臀围的分配比例

人体的侧缝线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位于侧缝线前部的腰臀为均匀的圆弧状,而位于后侧的腰臀部为曲率变化较大的圆弧状,因此后臀围应大于前臀围。所以在裤装基本结构中,采用前臀围为H/4-1cm,后臀围为H/4+cm1。为使腰部的分配方式与臀围一致,便于计算,也采用前腰围W/4-1cm,后腰围W/4+1cm的分配形式。 四、中裆围、脚口围的分配比例

中裆围和脚口围主要关系到造型,其大小可由款式而定。由于臀围的分配为前小后大,为保持裤身的整体平衡,前中裆和脚口围较后中档和脚口围要小,随着前后裤片比例大小的变化,前后中档围和脚口围的差数也随着变化。 五、前后上裆宽的分配比例

观察人体的侧面,臀部为一个前倾的椭圆形。以耻骨联合点作垂线,前一半为凸点靠上的腹凸,靠下较平缓的部分是前裆弯,故前裆弯小而平缓。后一半为凸点靠下的臀凸,也是后裆弯。由于后裆弯通过臀部转向腹部,且臀突靠下面挺起,所以后裆弯较急而深。另外,从人体臀部运动屈大于伸的规律,要求后裆宽增加必要的活动量,因此后裆宽应大于前裆宽。 六、上裆长的确定

测量法:

1. 测量人体下裆长,用裤长减去下裆长,为上裆长。 2. 量取腰节线至臀凹处的长度。

3. 人体坐在椅子上,测量腰部至椅面的长度再加上3cm。 计算法:

1. H/4+2cmS 2. L/10+H/10+6cm 3. G/10+H/10-m{1男,0女} 七、后上裆缝倾角与起翘量的确定

后上裆缝倾角的变化与人体特征和裤装造型有关。在一般基本裤装结构中,后上裆缝倾角控制在0°到20°之间(男小,女大)。从人体来讲,后上裆缝倾角随臀高的增加而增加。从造型来讲,它与前后裤片收褶、省量有关。当前裤片不收褶或收褶量很小时,前侧缝线撇进量d增加,但d量的增加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量就是当前后侧缝撇进量相加为(d+e)。此时将(b+c)的量放在后上裆缝线处,约10°左右,加上基本结构中的10°,最大可达22°。如果用15:X来表示后上裆缝倾角,贴体裤X在4~5之间,合体裤X在2.6-4之间,宽松裤、便裤等X在0-2之间。 八、腰口线的定位

在裤子基本结构中,腰围线(除去腰宽)基本定在人体胯骨点以上1cm 的水平位置上,此腰位为标准束腰位。但在实际中,由于款式的变化,束腰位置往往在标准位置上有所变化,如贴体的牛仔裤、筒裤等束腰位置低于标准位置2-3cm,而一些宽松的裙裤、灯笼裤的束腰位置常高于标准位置1cm左右,在束腰位置确定之后,腰头的宽窄可根据款式造型任意确定。

九、下裆缝垂直倾角与裤形的关系

第四节 裤装结构变化原理及应用

一、贴体裤

H=H*+x(x≤6cm)

W=W*+(0-2)cm+腰位下降2cm时所增加的腰大2cm =W*+(2-4)cm

上裆长=G/10+H/10-(0-2)cm 由于H较小,虽然腰位降低2cm,但上裆长不宜简单的一概减2cm。

后上裆缝倾角在11°至15°之间,最大可为20°,若用15:x表示,x=4-5。 中档围线在基本裤装基础上向上提2cm左右。 前 腰=W/4 臀=H/4-(0-1)cm 裆宽=0.05H -(0-0.5)cm 后 腰=W/4 臀=H/4+(0-1)cm 裆宽=0.11H-(0-1)cm 例1牛仔裤

G=160cm, W=68+4=72cm, H=94+4=98 cm, L=102cm, 脚口=18 cm

例2 男牛仔裤: G=174cm, W=70+4=74cm, H=94+6=100cm, L=105 cm, 脚口=22cm, 中档

=24cm

例3 小喇叭裤:G=160cm, W=68+4=72cm H=92+4=96cm, L=102cm, 脚口=24cm

二、合体型

例1 男西裤:G=174cm, W=74+2=76cm, H=94+9=103cm, L=106cm, 脚口=23cm, 中档=25cm

例2 女西裤:G=160cm, W=68+2=70cm, H=92+8=100cm, L=100cm, 脚口=22cm, 中档=24cm

三、宽松裤

H=H*+X(X>14cm) W=W*+(1-3) cm

后上裆缝倾角

前臀围=H/4+(0-1.5)cm 裆宽=0.05H-(0-1)cm 腰围=W/4+省 后臀围=H/4-(0-1.5)cm 裆宽=0.11H-(0-1)cm 脚口较小,中档可不控制。

例1 太子裤:G=175cm, W=79+3=79cm, H=92+15=107cm, L=104cm, 脚口=20cm

例2 断腰太子裤:G=180cm, W=74+2=76cm, H=94+16=120cm, L=107cm, 脚口=21cm

例3 女时装裤:G=166cm W=68+2=70cm H=91+15=106cm L=100cm 脚口

=17cm

四、裙裤

1. 裤装风格的裙裤

臀部较合体,后上裆缝线较贴合人体臀沟,横裆线以上部位可按裤装结构方法进行设计。由于下裆缝倾角为零,前后落裆差为零,上裆宽可在基本裤型上适当增加由.0.16H到0.21H之间变化。前后裆宽的大小可根据造型适当调节。

2. 裙装风格的裙裤

臀部放松量较大,横裆容量增加,臀部前屈运动所需的变形量由横向放松量来满足。

上裆缝倾角随着臀围放松量的增加而减少,直至为垂直线,成为裙装结构的裙裤。此时起翘量为零,裆宽控制在0.18H~0.21H之间,前后裆宽的大小可根据造型和习惯而定。 例1 裙裤:G=164cm, W=66+2=68cm, H=92+8=100cm, L=65cm

例2 裙裤:

G=160cm, W=66+2=68cm, H=92+14=106 cm, L=65cm

例3 裙裤:G=160cm, W=66+2=68cm, L=60cm.

五、短裤

短裤在外观上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合体型,另一种是宽松型。

合体型短裤的结构设计与基本裤型相同,只是将长度裁短即可。

宽松型短裤臀部较宽松,透气型较好。在总裆宽不变的情况下,用增加下裆缝倾角的方法,既可使缝合后的成品裤装腹臀宽增加,又不影响外观造型。此时前后落裆差可控制在3cm左右。

例1 无腰短裤:G=160cm,W=66+2=68cm, H=90+4=94cm,L=40cm,脚口=26cm。

例2 男西短裤:G=174cm,W=72+2=74cm,H=92+8=100cm,L=40cm,脚口=28cm。

六、田径裤 三角裤

田径裤和三角裤都是要求穿着较舒适的短裤。在西短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下裆缝倾角,使前后落裆差加大,成品裤装的腹臀宽增大。当前后下裆缝倾角均为90°时,前后落裆差为后裆宽减前裆宽。下裆长转为裆底宽,变为三角裤结构。

例1 田径裤:G=174cm,H=92+13=105cm,L=32cm,脚口=28cm。

例2 三角裤:G=162cm,H=90cm,L=12cm。

例3 睡裤:G=164cm,H=92+10=102cm,L=90cm,脚口=22cm。

第三章 裙装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一节 裙装原理

一、测量部位

腰围:腰部最细处水平围绕一周的长度

臀围: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绕一周的长度

裙摆围:裙子下摆周长

裙长:腰节

的长度

二、裙装基本结

构线名称 线至所需裙长

三、裙装的分类

(一)按裙装的长度分类:超短裙,短裙,膝裙,中长裙,长裙等。

(二)按腰位高低分类:低腰裙,无腰裙,腰带裙,高腰带裙,高腰裙等。

(三)按裙外形分类:窄裙,直裙,A字裙,斜裙,圆裙等。

(四)按裙的片数分类:一片裙,四片裙,多片裙,节裙等。

(五)按褶的类别分类:单向褶裙,对褶裙,活褶,碎褶,立体褶等。

四、裙原型

裙原型是取自女体直立状态下绕腰、臀部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形态。

(一) 作前中心线(1),上平线(2),下平线(3)。

(二) 作臀围线(4),中臀围线(5),侧缝线(6),后中心线(7)。

(三) 确定前腰侧点(8),后腰侧点(9),后中心点(10)。

(四) 画顺前侧缝线(11),后侧缝线(12),前腰口线(13),后腰口线(14)。

(五) 作前后省。

第二节 裙装结构分析

一、 裙装的放松量

(一) 腰围的放松量

人在呼吸及站、坐时腰围会有2cm的差值变化。从生理学角度讲,人体腰部周长缩小2cm时,人体不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所以裙装的放松量可控制在0~2cm。

(二) 臀围的放松量

臀围放松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裙装的造型风格。人体一般坐立的变化需要,臀围的放松量一般控制在4~6cm左右。

(三)裙摆围的放松量

裙摆围的大小由款式的造型而定。宽松裙的摆围可呈A形,圆形,甚至超过360°。运动类型裙摆围波浪起伏、飘逸、舒展,而合体的裙摆围设计则要考虑到人体的活动范围。裙叉一般开在距腰口线40cm以下为宜。无裙叉的裙摆围应随裙长的增加而增加。

二、臀高线的确定

臀高线与人体的高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臀高线距腰口线的距离为身高/10+1,也有按H/6计算的。还可实际测量从腰节线至臀围线的长度进行确定。

三、腰省的确定

(一) 省量

腰省量为腰臀围的差值。它的放置与裙子的款式有关,每个省的省量过大或过小均不适宜。 过大会使省尖过分尖突,过小则达不到收省的目的。

对于贴体裙装,侧缝省应控制在0.5~1cm左右。随着宽松程度的增加,省量可在0.5~3cm之间变化。片内省的省量一般控制在1.5~3cm左右。

(二)省数

整个腰围的片内省个数一般为偶数。如果是4个或8个,则前后各一半,以对称形式出现。如果是6

2后4。

个,则前(三)省

四、臀围加放量与腰省的关系

若H*为净臀围,W*为净腰围,△H为臀围加放量,n为裙片数。经研究,在臀围加放量一定的情况下,每片裙的最小腰省量= H*- W*-2△Hn 。

若要使腰省为零,则臀围的最小放松量= H*- W*2 。

由此可见,裙摆量、臀围、腰省量是相互制约的。进而也将裙子的外形分为:紧身裙,半紧身裙,斜裙,圆裙几种轮廓。各式裙款均是在这几种裙形基础之上进行分割、拉展、打褶等变化而得到的。

第三节 各种廓形裙

一、紧身裙

为贴身的极限造型。如西装套裙,一步裙,窄摆裙等等。它的结构基本上在原型裙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性的设计而成。如上端为穿脱方便装加拉链,而下端为便于行走,设有开叉。

二、半紧身裙

半紧身裙也称A形裙。它是在紧身裙的基础上增加裙摆的围度而完成的。随着裙摆的增

加,侧缝线趋向变直,腰省量减小,腰侧点与前、后腰点距离增大,腰口线的弯曲度变大。结构制图是在裙原型基础上将侧缝线下摆放出,侧缝线变斜,同时减少腰省量,提高腰侧点位置。 三、斜裙

在半紧身裙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裙摆量,此时臀围放松量也相应增大,当放松量△H>H*- W*2 时,腰省为零。腰侧点与前后腰点距离、腰围线曲度均大于半紧身裙。 (一) 作前中心线(1),上平线(2),下平线(3)。 (二) 确定腰口斜线(4)。

(三)确定腰口大点(5),裙中线(6),腰口大点与(2)线和(6)线交点的连线(7),裙侧线(8),裙摆线(9)。

腰口大点若正好位于侧缝线上,按侧缝线处上提1cm,若不在侧缝线处,应按基本裙型的腰口线形状顺势修顺。

裙摆在斜纱处应考虑其长度的易变形性,根据面料适当裁短。 四、圆裙

在斜裙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裙摆围,则腰口线、下摆线将变得更加均匀而呈圆弧状,称为圆裙。

(一) 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1)。

(二) 以O为圆心,r+(L-腰宽)为半径画弧(2)。

(三) 圆心角为θ的扇面形,则两条母线L1L2与两弧(1)(2)所围成扇面形为裙片的基本形。

(四) 修顺腰口线及裙摆线。

将腰侧点、后腰点、前腰点按裙原型调整、修顺。裙摆在斜丝处适当裁短2~3cm,再修顺裙摆。

第四节 裙装结构变化原理及应用

一、设计步骤

(一)审视效果图,确定裙子的外形轮廓,并做出相应轮廓裙型。 (二)在裙型上根据效果图作各种分割。 (三)作分割线中的省、褶等细部结构处理。 (四)将各结构图分离出来。 二、分割裙的结构设计 例1. 筒裙

规格:160/68A L=70cm, W=70cm, H=92+4=96 cm, 腰宽=3 cm。

在原型裙的基础,加上叠门宽,下摆在侧缝线处收进。

例2. 无腰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2+4=96cm。 1. 按紧身裙做出基本结构,前片画出全图。

2. 按效果图做出分割线位置,腹臀部的分割线通过省尖。 3. 将省转移至分割线。 4. 后裙片中线处开襟装

链,下端开叉,前侧有装饰扣。

例3. 八片A型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基本H=92+4=96cm。

1. 做出基本裙原型

2. 画出分割线的位置,并将省放置在分割线及前后中心线处。 3. 在分割线处放出摆量,为保持裙面的平整,在侧缝处放得稍多些。

4. 画顺各片轮廓线。

例4. 育克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基本H=92+4=96cm。

1. 做出基本裙原型。

2. 做出纵横分割线,并将一省量放置在纵向分割线中,另一省转移至横向分割线中。 3. 在分割线处放出摆量。 4. 画顺各片轮廓线。

例5. 弧形褶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4cm,腰宽=3cm。

1. 做出基本裙原型。

2. 做出分割线的位置,并将省放置在分割线中。 3. 前片下摆弧线以中心线为对称轴。

4. 将分割裙片依效果图放出褶量,画顺轮廓线。 5. 后片为两片裙,底边为平线。

例6. 高腰波浪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6cm。

1. 做出基本裙原型。 2. 依效果图做出分割线。

3. 将分割线下的裙片采用剪切拉展法,在相应位置拉出褶量。褶量越大,分割线弯曲度越大,但分割线长度不变。

4. 修顺轮廓线

例7. 斜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

由于H、θ不控制,Y值可根据效果图及面料确定,按斜裙方法制图。

例8. 螺纹形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0+8=98cm。

1. 做出斜裙,Y=H-W2n =102-702×2 =8cm

2. 做出分割线,注意前后片分割线的衔接。 3. 将○3片作切展波浪。 4. 修顺各裙片轮廓。

例9. 60°圆心角四片裙

规格:160/68A,L=70cm,θ=60°,W=70cm, n=4cm。

例10. 鱼尾裙

规格:160/68A,L=98cm,W=70cm,H=96cm。

1. 做出裙原型。

2. 做出分割线,将省放置在分割线中。 3. 在膝围处收进,以突出鱼尾效果。 4. 在分割线裙摆处均匀放出摆量。 5. 修顺各片轮廓线。

三、褶裙结构设计

褶可以分为自然褶,如波形褶、缩褶;和规律褶,如普力特褶、塔克褶等。自然褶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丰富性和活泼性的特点。规律褶则表现出有秩序的动感。 例1. 抽褶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

例2. 波形裙

规格:160/68A,L=62cm,W=70cm,H=96cm,腰宽=3cm,结构制图见图3-4-12及图3-4-13。 1. 做出基本裙原型。

2. 做出分割线的位置及形状。

3. 将分割线下的部位应用切展的方法,根据褶量大小拉展。褶量越大,拉展量越大,分割线变形越大。但总长应保持不变。


相关内容

  • 做一回服装设计师教案2010.5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服装的介绍和欣赏,了解服装设计要素,提高对服装文化的审美水平. 能力目标:通过服装设计练习 ,培养学生对色彩知识.图案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服装设计和表演,激发和提高学生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和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服装的设计要素,设计制作服 ...

  • 我为校园添色彩教案
  • 课 时:课时 课 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通过校服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难点:服装设计过程中把握大体比例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人体 ...

  • 初中美术教案案例分析
  • 初中美术教案案例分析 我为校园添色彩 --服装设计与模拟制作 科 目: 美 术 学 校: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授课教师: 毛 利 群 [课题] 我为校园添色彩 --服装设计与模拟制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通过学生装.校服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活动,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 2 ...

  •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教学进度表 1 课题:套色剪纸(工艺)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我国民间套色剪纸的制作技巧,美术教案理解它的特点,并能制作出一幅套色剪纸,从而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工作的习惯. 课前准备:1.教师备美术教案范品. 2.学生备美术教案剪纸用品.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展示范品,学生欣赏. ...

  • 我们的风采(第二课时)教案
  • 第三课 我们的风采 --学生装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将通过学生装设计的学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校园服装的功能,并尝试设计属于自己的服装.达到关注生活,关心校园文化的目的.第二课时:将重点学习服装设计效果图的表现技法以及色彩搭配的规律.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 ...

  • 幼儿园教案设计参考
  • 活动名称: 单 位: 班 级: 教 师: 时 间:毕业典礼准备 房山幼儿园 大二班 王东方 2005年6月24日 一.活动由来 接近大班的毕业典礼了,我们的活动进入到离园倒计时阶段,孩子们提出要在毕业典礼上展示他们自己的制作服装,进行"模特"服装展示.女孩子们愿意展示夏天的裙子, ...

  • 服装美术教案
  • 教 师 备 课 本 2011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均安职业技术学校 年级 11 级 学科 服装美术 教师 甘 萍 备 课 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 教师备课 ...

  •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特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 ...

  • 拉丁舞教学设计
  • 体育舞蹈专选技术课教案 第一学期 周次二 课次2 课时1 人数20人 教师: 日期2011年6月15日 场地:舞蹈房 篇二:少儿拉丁舞教案 第 周 第 1 次课 教学专业 拉丁舞 班级 少儿初级 学生人数 任课教师 ** 课的目标: 1.了解拉丁舞基本常识. 2.学习并初步掌握形体练习.拉丁舞基本手 ...

  • 教案[条纹乖乖]
  • 湘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七课 <条纹乖乖>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条纹的基本样式,能画出各种条纹. 2.能力目标:能画出穿条纹衣服的人物形象,创造出有个性的条纹服装. 3.情感目标:感受条纹给人的视觉影响所产生的美感. 教学重点 能够设计出不同的条纹图案. 教学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