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后卫生防疫基本方法措施

洪水过后卫生防疫基本方法措施

1、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污染源。各地区应组织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预防传染病发生。对灾民临时安置的聚居点,要搭建临时厕所,并进行消毒,搞好临时住所的室内外卫生。对过水村屯及内涝和被水淹村屯,待洪水撤后应组织村民清淤、修路、修厕所、牲畜圈,整修院庭、填平坑洼,清除游积在村内的易腐烂变质动、植物。消灭蚊蝇孳生地和污染源,彻底改变村屯的卫生面貌;在此基础上,对外环境普遍用生石灰消毒一次,室内用0.5%过氧乙酸或5%漂白粉澄清液喷撒消毒一次,切断粪一口传播途径。

2、保护好水源,做好饮用水消毒。水灾后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居民饮用的大口井、家庭小井、手压井等浅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特别是被淹村屯的水井还有有机物淤积,因此保护好水源,做好饮水消毒是预防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各灾区应组织群众清淘水井,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提倡喝开水。常用的饮水消毒剂及使用方法是:含氯量25%漂白粉粉剂,大口井水质消毒使用塑料袋装漂白粉(1000克)在塑料袋两侧各扎五个孔,用绳子系于井内水面下即可;用于缸水消毒浓度及用量为4—6克/立方米(吨)。用含氯量25%漂白粉澄清液饮水消毒应先配制100%漂白粉澄清清备用(可保存2—3周),每100市斤饮水加澄清原液一匙,搅拌后作用半小时至二小时再饮用。用含氯量60—70%的漂白精饮水消毒可每100市斤饮水加漂白精片一片(0.3克)或加漂白精粉剂0.4克,搅拌后作用半小时至二小时再饮用。消毒后饮水余氯含量应达以0.3mg/L,保证饮水安全。

3、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消灭疾病传播媒介。灾后由于环境污染加之高温天气,蚊蝇极易孳生繁殖,应发动群众,采取专群结合,落实“防、打、药”等综合措施,即安纱窗、纱门、人工捕打和药物杀灭。常用杀虫剂有有机磷、有机氯和拟菊脂类杀虫剂,使用方法80%敌敌畏原药1.25—4毫升加水100毫升,配制成0.1--0.3%浓度用于灭蝇。敌百虫10毫升或克加水100毫升,配制成0.1%浓度与稀饮或其他食物1:4混全诱杀成蝇。6%可湿性666原药84克加水100毫升,配制0.5%浓度,喷撒地面、墙壁、天棚灭蝇。0.4%灭害灵喷撒灭蝇。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区,特别是内涝和过水村屯室内鼠密度较高,应在水灾后及早采取预防性灭鼠,把室内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采取夹、扣、压等器械灭鼠,并组织货源,积极开展药物灭鼠。药物灭鼠宜采用对畜、禽毒性小,使用安全的灭鼠安、杀鼠灵、敌鼠钠、溴敌隆等灭鼠药。

4、搞好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发生。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教育灾区群众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品)和病(死)畜肉,不采食有毒山野菜和毒蘑,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加强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监督,严禁向灾区居民出售超期、变质食品和未经检疫畜禽肉,一经发现就地封存或销毁。指导群众采取煮沸或药物方法做好餐具消毒,确保饮食安全卫生。

5、加强疾病监测,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疫区流调和处理。由于灾区饮水、饮食、环境卫生较差,居民易患肠道传染病;接触疫区机会多易感染猪型钩端螺旋体病;进入秋收季节,野外作业极易接触鼠类,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机会较多,因此各地应严密监视疫情动态,及时做出疫情预测预报。对散发病例和疫区要及时组织力量做好流调和疫区处理,防止暴发流行。

6、加强鼠疫监测。

要高度注视灾区人间鼠疫疫情。各级医疗卫生防疫人员均应掌握国家《鼠疫诊断标准》,注意发现疑似病病例,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凡发现疑似病例,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以最快的方式逐级报告,其时限为农村应于12小时内,城镇应于6小时内上报疫情。疫区应按国家《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进行处理。

7、开展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保证儿童计划免疫正常运行和接种率,对儿童计划免疫中断的乡镇或村,要查清0—14岁儿童的去向。对投亲靠友、转移灾民临时安置点的

儿童,采取就近就地的原则,实行临时属地管理。对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2月令内儿童,由所在地的地段医院、乡卫生院或村卫生所建立临时计划免疫卡证,依据接种证或计划免疫程序,推断儿童应接种疫苗种类,如漏种两种以上的疫苗可实施联合免疫措施进行补种,即两种以上疫苗可同时在左右臂三角肌接种部分分别接种或口服。对灾区内老伤寒疫区的重点人群开展伤寒VI多糖菌苗注射。对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青壮年劳力等易感人群,未接种过流行性出血热野鼠型疫苗的可按0天(注射第1针当天)、7天、28天免疫程序,各肌肉注射出血热疫苗1毫升,六个月后再加强一针。对灾区中小学7—14岁学生开展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用法为1毫升,上臂三角肌外侧皮下注射。以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指挥系统,成立“救灾防病指挥部”,负责全县救灾防病工作的统一指挥,并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疫情及工作情况。

2、成立救灾防病专家指导组,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情况反馈和决策咨询。

3、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使广大群众提高对救灾防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参与和主动做好各项卫生防病工作。

4、加强督促检查和效果考核,县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对各单位的卫生防疫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由专家组做出效果评价。对措施不到位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影响防病效果,造成疫病流行的要层层追究领导者责任。

关于灾后防疫的一些建议

讲究饮水卫生:一是保护好水源,做好饮用水消毒;二是尽可能喝开水。水灾后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居民饮用的大口井、家庭小井、手压井等浅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特别是被淹村屯的水井还有有机物淤积,因此保护好水源,做好饮水消毒是预防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一是不吃腐败变质和受污染食物;二是不吃病死、淹死的动物肉,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教育灾区群众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品)和病(死)畜肉;三是不吃生食,瓜果吃前削皮或洗烫;四是食品要煮透,热吃;五是不采食有毒山野菜和毒蘑,以免发生食物中毒。搞好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发生。

搞好环境卫生:一是确保粪便和生活垃圾不入水,已被洪水冲入者应尽快清理消毒;二是减少蚊蝇,关健在于填平坑洼和积水,消灭蚊蝇滋生地,同时安装或修复沙窗;三是腐烂动物尸体先焚烧后深埋;四是及时组织群众迅速清除污泥、浊水;五是要注意搞好厨房卫生和个人卫生,可以利用漂白剂消毒。各地区应组织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可显著降低灾后传染病的发生。

开展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保证儿童计划免疫正常运行和接种率,对儿童计划免疫中断的乡镇或村,要查清0—14岁儿童的去向。对投亲靠友、转移灾民临时安置点的儿童,采取就近就地的原则,实行临时属地管理。

应特别注意肠道传染病如肝炎、各种肠炎、痢疾、伤寒、霍乱和手足口病等,蚊虫传播疾病如乙脑。由于目前正值手足口病和乙脑等公众关注度高、影响大、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发病高峰季节,我省手足口病死亡人数已排全国第三位,做好相应的预防及疾病的早期识

别和治疗意义尤为重要。

要做好上述工作,首选应成立市、县救灾防病专家指导组,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情况反馈和决策咨询;其次是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使广大群众提高对救灾防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参与和主动做好各项卫生防病工作。

村落、家庭卫生防疫“十必须”

过水房屋冲洗通风; 桌椅床柜洗刷晾干;

碗筷炊具煮沸杀菌; 被褥衣服阳光曝晒;

村中水井淘洗消毒; 粪坑便池清理冲洗;

户外阴沟淤泥掏净; 村边水渠除草撒灰;

垃圾废物分类处理; 死禽死畜深埋压实。

个人卫生“四做到”

不喝生水;不用脏水;

不食淹死动物;不到污染水域洗澡。

洪水过后卫生防疫基本方法措施

1、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污染源。各地区应组织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预防传染病发生。对灾民临时安置的聚居点,要搭建临时厕所,并进行消毒,搞好临时住所的室内外卫生。对过水村屯及内涝和被水淹村屯,待洪水撤后应组织村民清淤、修路、修厕所、牲畜圈,整修院庭、填平坑洼,清除游积在村内的易腐烂变质动、植物。消灭蚊蝇孳生地和污染源,彻底改变村屯的卫生面貌;在此基础上,对外环境普遍用生石灰消毒一次,室内用0.5%过氧乙酸或5%漂白粉澄清液喷撒消毒一次,切断粪一口传播途径。

2、保护好水源,做好饮用水消毒。水灾后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居民饮用的大口井、家庭小井、手压井等浅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特别是被淹村屯的水井还有有机物淤积,因此保护好水源,做好饮水消毒是预防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各灾区应组织群众清淘水井,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提倡喝开水。常用的饮水消毒剂及使用方法是:含氯量25%漂白粉粉剂,大口井水质消毒使用塑料袋装漂白粉(1000克)在塑料袋两侧各扎五个孔,用绳子系于井内水面下即可;用于缸水消毒浓度及用量为4—6克/立方米(吨)。用含氯量25%漂白粉澄清液饮水消毒应先配制100%漂白粉澄清清备用(可保存2—3周),每100市斤饮水加澄清原液一匙,搅拌后作用半小时至二小时再饮用。用含氯量60—70%的漂白精饮水消毒可每100市斤饮水加漂白精片一片(0.3克)或加漂白精粉剂0.4克,搅拌后作用半小时至二小时再饮用。消毒后饮水余氯含量应达以0.3mg/L,保证饮水安全。

3、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消灭疾病传播媒介。灾后由于环境污染加之高温天气,蚊蝇极易孳生繁殖,应发动群众,采取专群结合,落实“防、打、药”等综合措施,即安纱窗、纱门、人工捕打和药物杀灭。常用杀虫剂有有机磷、有机氯和拟菊脂类杀虫剂,使用方法80%敌敌畏原药1.25—4毫升加水100毫升,配制成0.1--0.3%浓度用于灭蝇。敌百虫10毫升或克加水100毫升,配制成0.1%浓度与稀饮或其他食物1:4混全诱杀成蝇。6%可湿性666原药84克加水100毫升,配制0.5%浓度,喷撒地面、墙壁、天棚灭蝇。0.4%灭害灵喷撒灭蝇。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区,特别是内涝和过水村屯室内鼠密度较高,应在水灾后及早采取预防性灭鼠,把室内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采取夹、扣、压等器械灭鼠,并组织货源,积极开展药物灭鼠。药物灭鼠宜采用对畜、禽毒性小,使用安全的灭鼠安、杀鼠灵、敌鼠钠、溴敌隆等灭鼠药。

4、搞好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发生。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教育灾区群众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品)和病(死)畜肉,不采食有毒山野菜和毒蘑,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加强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监督,严禁向灾区居民出售超期、变质食品和未经检疫畜禽肉,一经发现就地封存或销毁。指导群众采取煮沸或药物方法做好餐具消毒,确保饮食安全卫生。

5、加强疾病监测,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疫区流调和处理。由于灾区饮水、饮食、环境卫生较差,居民易患肠道传染病;接触疫区机会多易感染猪型钩端螺旋体病;进入秋收季节,野外作业极易接触鼠类,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机会较多,因此各地应严密监视疫情动态,及时做出疫情预测预报。对散发病例和疫区要及时组织力量做好流调和疫区处理,防止暴发流行。

6、加强鼠疫监测。

要高度注视灾区人间鼠疫疫情。各级医疗卫生防疫人员均应掌握国家《鼠疫诊断标准》,注意发现疑似病病例,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凡发现疑似病例,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以最快的方式逐级报告,其时限为农村应于12小时内,城镇应于6小时内上报疫情。疫区应按国家《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进行处理。

7、开展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保证儿童计划免疫正常运行和接种率,对儿童计划免疫中断的乡镇或村,要查清0—14岁儿童的去向。对投亲靠友、转移灾民临时安置点的

儿童,采取就近就地的原则,实行临时属地管理。对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2月令内儿童,由所在地的地段医院、乡卫生院或村卫生所建立临时计划免疫卡证,依据接种证或计划免疫程序,推断儿童应接种疫苗种类,如漏种两种以上的疫苗可实施联合免疫措施进行补种,即两种以上疫苗可同时在左右臂三角肌接种部分分别接种或口服。对灾区内老伤寒疫区的重点人群开展伤寒VI多糖菌苗注射。对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青壮年劳力等易感人群,未接种过流行性出血热野鼠型疫苗的可按0天(注射第1针当天)、7天、28天免疫程序,各肌肉注射出血热疫苗1毫升,六个月后再加强一针。对灾区中小学7—14岁学生开展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用法为1毫升,上臂三角肌外侧皮下注射。以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指挥系统,成立“救灾防病指挥部”,负责全县救灾防病工作的统一指挥,并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疫情及工作情况。

2、成立救灾防病专家指导组,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情况反馈和决策咨询。

3、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使广大群众提高对救灾防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参与和主动做好各项卫生防病工作。

4、加强督促检查和效果考核,县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对各单位的卫生防疫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由专家组做出效果评价。对措施不到位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影响防病效果,造成疫病流行的要层层追究领导者责任。

关于灾后防疫的一些建议

讲究饮水卫生:一是保护好水源,做好饮用水消毒;二是尽可能喝开水。水灾后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居民饮用的大口井、家庭小井、手压井等浅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特别是被淹村屯的水井还有有机物淤积,因此保护好水源,做好饮水消毒是预防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一是不吃腐败变质和受污染食物;二是不吃病死、淹死的动物肉,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教育灾区群众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品)和病(死)畜肉;三是不吃生食,瓜果吃前削皮或洗烫;四是食品要煮透,热吃;五是不采食有毒山野菜和毒蘑,以免发生食物中毒。搞好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发生。

搞好环境卫生:一是确保粪便和生活垃圾不入水,已被洪水冲入者应尽快清理消毒;二是减少蚊蝇,关健在于填平坑洼和积水,消灭蚊蝇滋生地,同时安装或修复沙窗;三是腐烂动物尸体先焚烧后深埋;四是及时组织群众迅速清除污泥、浊水;五是要注意搞好厨房卫生和个人卫生,可以利用漂白剂消毒。各地区应组织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可显著降低灾后传染病的发生。

开展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保证儿童计划免疫正常运行和接种率,对儿童计划免疫中断的乡镇或村,要查清0—14岁儿童的去向。对投亲靠友、转移灾民临时安置点的儿童,采取就近就地的原则,实行临时属地管理。

应特别注意肠道传染病如肝炎、各种肠炎、痢疾、伤寒、霍乱和手足口病等,蚊虫传播疾病如乙脑。由于目前正值手足口病和乙脑等公众关注度高、影响大、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发病高峰季节,我省手足口病死亡人数已排全国第三位,做好相应的预防及疾病的早期识

别和治疗意义尤为重要。

要做好上述工作,首选应成立市、县救灾防病专家指导组,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情况反馈和决策咨询;其次是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使广大群众提高对救灾防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参与和主动做好各项卫生防病工作。

村落、家庭卫生防疫“十必须”

过水房屋冲洗通风; 桌椅床柜洗刷晾干;

碗筷炊具煮沸杀菌; 被褥衣服阳光曝晒;

村中水井淘洗消毒; 粪坑便池清理冲洗;

户外阴沟淤泥掏净; 村边水渠除草撒灰;

垃圾废物分类处理; 死禽死畜深埋压实。

个人卫生“四做到”

不喝生水;不用脏水;

不食淹死动物;不到污染水域洗澡。


相关内容

  • 中学生安全教育班课教案
  • 中学生安全教育班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

  • 洪灾后如何预防疾病
  • 洪 涝 当洪水来临,我们该怎么办?遇到水灾我们应当怎样自救呢? 1.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应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来不及躲避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

  • 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措施
  • 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措施 在闽南地区,"自然灾害"通常有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等.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闽南地区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措施: 1.雷电 ...

  • 汛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汛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1.教育学生雨季路上安全行走常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学生知道汛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青少年学生是我们祖国和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与希望,你们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伴随着闷热天气的到来,主汛期 ...

  • 164安全知识教育
  • 中小学生汛期安全知识教育 一. 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避免雷击应当做到: 1.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

  • 安全宣传手册
  • 安全宣传册 个人日常篇 一.中暑 同学们,当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迎来夏季的时候,可要当心啊,千万别玩过了劲,伤了自已的身体.因为在暑季气温高,人长时间的处在户高温环境中,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发生障碍时,身体内的热量因散发不出来而越积越多,人就很容易会中暑. 如果发现有小伙伴中暑了,该怎么办呢?首先要 ...

  • 5.12防灾减灾讲话稿
  •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历史将永远铭记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山摇的发一刻,人类在灾害面前是那么的无助,但从未停止过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有血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另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一万六千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 ...

  • 二年级 了解常见的突发公共事故
  • 第五课了解常见的突发公共事故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突发事件的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懂得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积极避险,科学逃生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共同探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在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数据导入 据统计,每年我 ...

  • 飓风桑迪的启示
  • 2012年10月下旬,飓风桑迪侵袭加勒比海岸多个国家,并登陆美国东海岸,短时间内影响了美国24个州,给纽约.新泽西等地带来严重损失.居民区断电.公共交通中断.数百人死伤,桑迪给美国带来了超过五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此次飓风灾害中,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的压力急剧增大,纽约多家医院由于电源问题停诊或需要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