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等6种疾病的诊疗指南

过敏性紫癜等6种疾病诊疗指南

卫生部办公厅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常见发病年龄为7-14岁,1周岁以内婴儿少见。

一、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资料显示,过敏性紫癜大多数情况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也可早期表现为不规则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痛及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表现。

(一)皮肤症状:皮疹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主要分布在负重部位,多见于下肢远端,踝关节周围密集。其次见于臀部。其他部位如上肢、面部也可出现,躯干部罕见。特征性皮疹为高出皮肤,初为小型荨麻疹或粉红色斑丘疹,压之不退色,即为紫癜。皮损部位还可形成出血性水疱,甚至坏死,出现溃疡。紫癜可融合成片,最后变为棕色。一般1-2周内消退,不留痕迹;也可迁延数周或数月。有时发病早期可出现手臂、足背、眼周、前额、头皮及会阴部血管神经性水肿,肿胀处可有压痛。

(二)消化系统症状:较为常见,约2/3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一般出现在皮疹发生1周以内。最常见症状为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也可波及腹部任何部位。可有压痛,但很少有反跳痛。同时伴有呕吐。约半数患儿大便潜血阳性,部分患儿出现血便,甚至呕血。如果腹痛在皮肤症状之前出现,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甚至误行手术治疗。少数患儿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及出血性小肠炎,需外科手术治疗。

(三)泌尿系统症状:可为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及蛋白尿,或管型尿。上述症状可发生于过敏性紫癜病程的任何时期,但多数于紫癜后2-4周出现,也可出现于皮疹消退后或疾病静止期。病情轻重不等,重症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虽然半数以上患儿的肾脏损害可以临床自行痊愈,但少数患儿的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可持续很久。

(四)关节症状:大多数患儿仅有少数关节疼痛或关节炎。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为最

疼痛及触痛,可同时伴有活动受限。关节病变常为一过性,多在数日内消失而不留关节畸形。

(五)其他症状:一些少见的症状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视神经炎及格林巴利综合征。

二、辅助检查

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升高。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块收缩时间等均正常。部分患儿白细胞总数增高达20.0×109 /L,伴核左移。血沉可增快,C 反应蛋白及抗链球菌溶血素可呈阳性,咽培养可见β溶血性链球菌。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常阴性。约半数患儿急性期血清IgA 、IgM 升高。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患儿,大便潜血可阳性。肾脏受累时可出现镜下血尿及肉眼血尿。有时严重蛋白尿可致低蛋白血症。对有消化道症状者可进行腹部B 型超声波检查,有利于肠套叠的早期诊断。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对症状典型者不难作出诊断。非典型病例,如在紫癜出现前出现其他系统症状的,诊断较为困难。

(二)鉴别诊断。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皮疹的形态、分布及血小板数量一般不难鉴别。

2. 外科急腹症:在皮疹出现以前如出现急性腹痛者,应与急腹症鉴别。过敏性紫癜的腹痛虽较剧烈,但位置不固定,压痛轻,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除非出现肠穿孔才有上述情况。出现血便时,需与肠套叠、梅克尔憩室作鉴别。

3. 细菌感染:如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败血症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均可出现紫癜样皮疹。这些疾病的紫癜,其中心部位可有坏死。患儿一般情况危重,且血培养阳性。

4. 肾脏症状突出时,应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等相鉴别。

5.此外,还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溶血、尿毒症相鉴别。

四、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要注意出入液量、营养及保持电解质平衡。有消化道出血者,如腹痛不重,仅大便潜血阳性者,可用流食。如有明显感染,应给予有效抗生素。注意寻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

(二)对症治疗: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源性水肿时,应用抗组织胺药物和钙剂;近年来又提出用H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20-40mg/kg·d ,分二次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1-2周后改为口服,15-20mg/kg·d ,分三次服用,继续应用1-2周。有腹痛时应用解痉挛药物,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三)抗血小板凝集药物:阿司匹林3-5 mg/kg·d 或25-50mg/kg·d ,每日一次口服;潘生丁3-5mg/kg·d ,分次服用。

(四)抗凝治疗:本病可有纤微蛋白原沉积、血小板沉积及血管内凝血的表现,故近年来有使用肝素的报道,剂量为肝素钠120-150U/kg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天,或肝素钙10U/kg·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7天。也有推荐使用尿激酶2500U/kg。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单独皮肤或关节病变时,无须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几种情况是用激素的指征:

1. 有严重消化道病变,如消化道出血时,可服泼尼松1-2mg/kg·d ,分次口服,或用地塞米松、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即可停用;

2.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可用泼尼松1-2mg/kg·d ,不短于8周;

3. 急进性肾炎可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剂量同狼疮性肾炎。激素治疗无效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六)有肾功能衰竭时,可采用血浆置换及透析治疗。

滴注,连用2-3天。对急进性肾炎可进行血浆置换疗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一、临床表现

偶见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多发生于注射后15-35天。本病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分急性(≤6个月)与慢性(>6个月)两型。小儿时期多为急性ITP 。急性期发病突然,出血严重,出血前不久或出血同时常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病例无明显年龄高峰但多见于学龄期,多数发病潜隐,出血症状较轻,约10%患儿是由急性转为慢性。也可依照病情分为四度: ①轻度:50×109/L<血小板<100×109/L(10万/mm3),只在外伤后出血; ②中度: 25×109/L<血小板≤50×109/L,尚无广泛出血; ③重度:10×109/L <血小板≤25×109/L,见广泛出血,外伤处出血不止。 ④极重度:血小板≤10×109/L, 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

ITP 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状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形成瘀点或瘀斑;四肢较多,但也可为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肿;有些患儿以大量鼻衄(约占20%-30%)或齿龈出血为主诉。常见呕血或黑便,多为口鼻出血时咽下所致,发生真正胃肠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见。球结膜下出血也是常见症状。偶见肉眼血尿。约1%患儿发生颅内出血,成为ITP 致死的主要原因。

二、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周围血中最主要改变是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出血轻重与血小板高低成正比,血小板<50×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20×109/L时出血明显,<10×109/L时出血严重。其余两系基本正常,偶有失血性贫血。

(二)骨髓涂片:主要表现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核细胞分类:原巨核细胞和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成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加,可达80%;而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极少见。

(三)血小板抗体检查:主要是血小板表面IgG(PA IgG) 增高,阳性率为66%-100%。发同时检测抗血小板抗体(PAIgG 、PAIgM 、PAIgA ),可提高检测阳性率。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中巨核细胞分类,以成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PAIgG 、PAIgM 、PAIgA ),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

(二)鉴别诊断。临床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Wiskortt-Aldrich 综合征、Evans 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治疗原则

约80%的患儿可在6个月内痊愈,约20%可转为慢性ITP ,但多数仍可痊愈。

(一)减少活动,避免创伤。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用强的松60mg/m2·d (2mg /kg·d) 分2-3次或清晨一次口服。若出血严重,强的松可用至120mg/m2·d 口服或用氢化可的松400mg/m2·d 或氟美松10-15mg/m2·d 静脉点滴,待出血好转即改为强的松60mg/m2·d 。一般用药至血小板正常后逐渐减量至停药。若再次发生广泛出血,仍需加用激素治疗。

(三)静脉输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重度以上出血患儿,可静脉输入大剂量精制丙种球蛋白(IgG ),约0.4g/ kg·d ,连用5天,可提高血小板计数。

(四)输新鲜血小板:仅可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

(五)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试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六)慢性患儿可考虑应用环孢菌素A 。

可能推迟切脾时间。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脱髓鞘为特征,细胞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通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后,故又称为感染后脑脊髓炎。

一、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一般有10-14天潜伏期,急性起病,经过数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症状和体征可相继在2周内完全出现。临床表现多样,以脑症状为主,常有头痛、头晕、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可有颅神经受累和小脑受损;脊髓受累部位不同,可有截瘫或四肢瘫、感觉障碍及尿潴留。

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三型,脑脊髓型即脑和脊髓均受累;脑型即脑症状突出;脊髓型即脊髓受累突出。

二、辅助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半数以上患儿急性期脑脊液可有异常,淋巴细胞轻至中度增高,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均正常。部分患儿脑脊液IgG 指数升高,寡克隆抗体阳性。

(二)脑电图:多有弥漫性慢波活动变化。

(三)脑CT 检查多显示正常。

(四)脑MRI 显示脑白质多发性散在非对称性长T2信号,也可侵犯基底节、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病史、上述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四、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

1.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20mg/kg·d ,持续3天,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口服泼尼松1. 5-2mg/kg·d ,持续15天后递减为1 mg/kg·d ,持续4-6周后渐减剂量至0.5mg/kg·d ;泼尼松总疗程3-6个月。

2. 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 ):400mg/kg·d ,持续5天,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用法同上)。

3. 地塞米松静脉滴注:0.4-0.6mg/kg·d ,每日2次,持续10-15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用法同上)。

(二)其他治疗。

包括急性期予以脱水剂、止惊剂等。重视患儿每日出入量、热量和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重视肢体功能训练及康复治疗。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累及多脏器症状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因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突然发生而且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一、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表现和过程不一,与致敏原的强度、患儿的健康状况和遗传因素有关。一般症状开始很快,可发生在暴露于致敏原后即刻或迟发。大多数患儿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并常伴出汗、红斑,瘙痒特别多见于手、足和腹股沟。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是暂时的,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重时可出现紫绀。上呼吸道症状有口腔、舌、咽或喉水肿,其中喉水肿从声音嘶哑、失语到窒息轻重不等,后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下呼吸道症状有胸部

对升压剂无反应)、心率不齐、心肌缺血、心脏停搏。胃肠道症状少见,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其中腹痛常是本病的早期表现。神经系统症状有焦虑、抽搐、意识丧失等,患儿多疲乏无力。此外,患儿还会因暂时脑缺氧出现一些精神症状。

上述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大多数严重反应涉及呼吸和心血管反应。开始就意识丧失者可在几分钟内死亡,也可发生在几天或几周后,但一般过敏反应的症状开始越晚,反应的程度越轻。在早期过敏反应消散后4-8小时,可再次出现。

有些患儿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即发作-缓解-再发作;尽管采取适宜的治疗,仍可再次发作,约30%病例有再次发作;较迟的再发作可出现在首次发作后8-12小时。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发病前有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某种药物病史或有蜂类叮咬病史。

2. 起病急,很快发生上述全身反应,又难以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鉴别诊断。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严重哮喘、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异物吸入、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过度通气综合征和药物过量等。

三、治疗原则

由于死亡可发生于几分钟内,因此迅速处理十分重要。开始治疗的关键是维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持有效血液循环。

(一)患儿斜卧,双脚抬高,确保气道开放,给氧。如果出现威胁生命的气道阻塞,立即气管插管。

(二)肾上腺素1:1000(0.01mg/kg),0.01-0.3mg/kg 肌肉注射,如果需要可每15分钟重复一次。

1mg/kg (0.1mg/kg);静脉给入生理盐水20ml/kg;如果低血压持续存在,予肾上腺素2-4ug/kg﹒min 或多巴胺 2-10 ug/kg﹒min 持续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

(四)甲基泼尼松龙 1-2mg/kg 静脉注射,最大量125mg ,每4-6小时/次,或泼尼松1-2mg/kg 口服,最大量80mg 。

(五)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喘鸣。

(六)监测生命指征, 因有些患儿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因此观察患儿至少8-12小时,如为严重反应或有哮喘病史,最少观察24小时。临床表现严重需住院治疗。

剥脱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是疫苗接种中极为罕见的一种皮肤副反应,与接触性皮炎有关。若在发生变态反应后,释放的皮肤因子量大而溶酶体少,则表现为接触性皮炎;若两者量都很大则表现为剥脱性皮炎。

一、临床表现

发病隐袭或突然。皮疹初起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迅速融合成片,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继后皮肤出现大块脱屑,其基底有糜烂、渗液、结痂,另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等。

由于皮肤血流量增加导致过多热量丢失, 患儿可能有畏寒和体温升高。全身性剥脱性皮炎可造成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低血钙,缺铁或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处于心功能不全代偿边缘的患儿) 。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

(二)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三、治疗原则

本病可危及生命, 必须住院治疗。在水浴后涂凡士林可暂时缓解症状。其局部治疗同接触性皮炎。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甲基泼尼松龙:儿童剂量每天5-30mg/kg(总量不超过1g ),或强的松每天1-2 mg/kg ,约10天后改为隔日1次,其剂量常可进一步减少。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指先发热,后有惊厥,体温一般在38℃以上,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开始12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

一、临床表现

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

预防接种引起的惊厥,多数只发生1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很少有超过20分钟者。有些儿童可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

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

(二)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脑炎、脑膜炎、破伤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脑水肿、癫痫、癔症发作等疾病鉴别。

三、治疗原则

(一)静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

(二)止痉,如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内注射,也可用10%水合氯醛,每岁每次1ml ,灌肠。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剌人中。

(三)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退热。

过敏性紫癜等6种疾病诊疗指南

卫生部办公厅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常见发病年龄为7-14岁,1周岁以内婴儿少见。

一、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资料显示,过敏性紫癜大多数情况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也可早期表现为不规则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痛及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表现。

(一)皮肤症状:皮疹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主要分布在负重部位,多见于下肢远端,踝关节周围密集。其次见于臀部。其他部位如上肢、面部也可出现,躯干部罕见。特征性皮疹为高出皮肤,初为小型荨麻疹或粉红色斑丘疹,压之不退色,即为紫癜。皮损部位还可形成出血性水疱,甚至坏死,出现溃疡。紫癜可融合成片,最后变为棕色。一般1-2周内消退,不留痕迹;也可迁延数周或数月。有时发病早期可出现手臂、足背、眼周、前额、头皮及会阴部血管神经性水肿,肿胀处可有压痛。

(二)消化系统症状:较为常见,约2/3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一般出现在皮疹发生1周以内。最常见症状为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也可波及腹部任何部位。可有压痛,但很少有反跳痛。同时伴有呕吐。约半数患儿大便潜血阳性,部分患儿出现血便,甚至呕血。如果腹痛在皮肤症状之前出现,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甚至误行手术治疗。少数患儿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及出血性小肠炎,需外科手术治疗。

(三)泌尿系统症状:可为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及蛋白尿,或管型尿。上述症状可发生于过敏性紫癜病程的任何时期,但多数于紫癜后2-4周出现,也可出现于皮疹消退后或疾病静止期。病情轻重不等,重症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虽然半数以上患儿的肾脏损害可以临床自行痊愈,但少数患儿的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可持续很久。

(四)关节症状:大多数患儿仅有少数关节疼痛或关节炎。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为最

疼痛及触痛,可同时伴有活动受限。关节病变常为一过性,多在数日内消失而不留关节畸形。

(五)其他症状:一些少见的症状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视神经炎及格林巴利综合征。

二、辅助检查

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升高。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块收缩时间等均正常。部分患儿白细胞总数增高达20.0×109 /L,伴核左移。血沉可增快,C 反应蛋白及抗链球菌溶血素可呈阳性,咽培养可见β溶血性链球菌。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常阴性。约半数患儿急性期血清IgA 、IgM 升高。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患儿,大便潜血可阳性。肾脏受累时可出现镜下血尿及肉眼血尿。有时严重蛋白尿可致低蛋白血症。对有消化道症状者可进行腹部B 型超声波检查,有利于肠套叠的早期诊断。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对症状典型者不难作出诊断。非典型病例,如在紫癜出现前出现其他系统症状的,诊断较为困难。

(二)鉴别诊断。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皮疹的形态、分布及血小板数量一般不难鉴别。

2. 外科急腹症:在皮疹出现以前如出现急性腹痛者,应与急腹症鉴别。过敏性紫癜的腹痛虽较剧烈,但位置不固定,压痛轻,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除非出现肠穿孔才有上述情况。出现血便时,需与肠套叠、梅克尔憩室作鉴别。

3. 细菌感染:如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败血症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均可出现紫癜样皮疹。这些疾病的紫癜,其中心部位可有坏死。患儿一般情况危重,且血培养阳性。

4. 肾脏症状突出时,应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等相鉴别。

5.此外,还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溶血、尿毒症相鉴别。

四、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要注意出入液量、营养及保持电解质平衡。有消化道出血者,如腹痛不重,仅大便潜血阳性者,可用流食。如有明显感染,应给予有效抗生素。注意寻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

(二)对症治疗: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源性水肿时,应用抗组织胺药物和钙剂;近年来又提出用H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20-40mg/kg·d ,分二次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1-2周后改为口服,15-20mg/kg·d ,分三次服用,继续应用1-2周。有腹痛时应用解痉挛药物,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三)抗血小板凝集药物:阿司匹林3-5 mg/kg·d 或25-50mg/kg·d ,每日一次口服;潘生丁3-5mg/kg·d ,分次服用。

(四)抗凝治疗:本病可有纤微蛋白原沉积、血小板沉积及血管内凝血的表现,故近年来有使用肝素的报道,剂量为肝素钠120-150U/kg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天,或肝素钙10U/kg·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7天。也有推荐使用尿激酶2500U/kg。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单独皮肤或关节病变时,无须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几种情况是用激素的指征:

1. 有严重消化道病变,如消化道出血时,可服泼尼松1-2mg/kg·d ,分次口服,或用地塞米松、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即可停用;

2.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可用泼尼松1-2mg/kg·d ,不短于8周;

3. 急进性肾炎可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剂量同狼疮性肾炎。激素治疗无效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六)有肾功能衰竭时,可采用血浆置换及透析治疗。

滴注,连用2-3天。对急进性肾炎可进行血浆置换疗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一、临床表现

偶见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多发生于注射后15-35天。本病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分急性(≤6个月)与慢性(>6个月)两型。小儿时期多为急性ITP 。急性期发病突然,出血严重,出血前不久或出血同时常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病例无明显年龄高峰但多见于学龄期,多数发病潜隐,出血症状较轻,约10%患儿是由急性转为慢性。也可依照病情分为四度: ①轻度:50×109/L<血小板<100×109/L(10万/mm3),只在外伤后出血; ②中度: 25×109/L<血小板≤50×109/L,尚无广泛出血; ③重度:10×109/L <血小板≤25×109/L,见广泛出血,外伤处出血不止。 ④极重度:血小板≤10×109/L, 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

ITP 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状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形成瘀点或瘀斑;四肢较多,但也可为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肿;有些患儿以大量鼻衄(约占20%-30%)或齿龈出血为主诉。常见呕血或黑便,多为口鼻出血时咽下所致,发生真正胃肠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见。球结膜下出血也是常见症状。偶见肉眼血尿。约1%患儿发生颅内出血,成为ITP 致死的主要原因。

二、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周围血中最主要改变是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出血轻重与血小板高低成正比,血小板<50×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20×109/L时出血明显,<10×109/L时出血严重。其余两系基本正常,偶有失血性贫血。

(二)骨髓涂片:主要表现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核细胞分类:原巨核细胞和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成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加,可达80%;而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极少见。

(三)血小板抗体检查:主要是血小板表面IgG(PA IgG) 增高,阳性率为66%-100%。发同时检测抗血小板抗体(PAIgG 、PAIgM 、PAIgA ),可提高检测阳性率。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中巨核细胞分类,以成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PAIgG 、PAIgM 、PAIgA ),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

(二)鉴别诊断。临床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Wiskortt-Aldrich 综合征、Evans 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治疗原则

约80%的患儿可在6个月内痊愈,约20%可转为慢性ITP ,但多数仍可痊愈。

(一)减少活动,避免创伤。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用强的松60mg/m2·d (2mg /kg·d) 分2-3次或清晨一次口服。若出血严重,强的松可用至120mg/m2·d 口服或用氢化可的松400mg/m2·d 或氟美松10-15mg/m2·d 静脉点滴,待出血好转即改为强的松60mg/m2·d 。一般用药至血小板正常后逐渐减量至停药。若再次发生广泛出血,仍需加用激素治疗。

(三)静脉输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重度以上出血患儿,可静脉输入大剂量精制丙种球蛋白(IgG ),约0.4g/ kg·d ,连用5天,可提高血小板计数。

(四)输新鲜血小板:仅可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

(五)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试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六)慢性患儿可考虑应用环孢菌素A 。

可能推迟切脾时间。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脱髓鞘为特征,细胞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通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后,故又称为感染后脑脊髓炎。

一、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一般有10-14天潜伏期,急性起病,经过数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症状和体征可相继在2周内完全出现。临床表现多样,以脑症状为主,常有头痛、头晕、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可有颅神经受累和小脑受损;脊髓受累部位不同,可有截瘫或四肢瘫、感觉障碍及尿潴留。

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三型,脑脊髓型即脑和脊髓均受累;脑型即脑症状突出;脊髓型即脊髓受累突出。

二、辅助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半数以上患儿急性期脑脊液可有异常,淋巴细胞轻至中度增高,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均正常。部分患儿脑脊液IgG 指数升高,寡克隆抗体阳性。

(二)脑电图:多有弥漫性慢波活动变化。

(三)脑CT 检查多显示正常。

(四)脑MRI 显示脑白质多发性散在非对称性长T2信号,也可侵犯基底节、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病史、上述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四、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

1.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20mg/kg·d ,持续3天,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口服泼尼松1. 5-2mg/kg·d ,持续15天后递减为1 mg/kg·d ,持续4-6周后渐减剂量至0.5mg/kg·d ;泼尼松总疗程3-6个月。

2. 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 ):400mg/kg·d ,持续5天,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用法同上)。

3. 地塞米松静脉滴注:0.4-0.6mg/kg·d ,每日2次,持续10-15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用法同上)。

(二)其他治疗。

包括急性期予以脱水剂、止惊剂等。重视患儿每日出入量、热量和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重视肢体功能训练及康复治疗。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累及多脏器症状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因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突然发生而且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一、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表现和过程不一,与致敏原的强度、患儿的健康状况和遗传因素有关。一般症状开始很快,可发生在暴露于致敏原后即刻或迟发。大多数患儿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并常伴出汗、红斑,瘙痒特别多见于手、足和腹股沟。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是暂时的,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重时可出现紫绀。上呼吸道症状有口腔、舌、咽或喉水肿,其中喉水肿从声音嘶哑、失语到窒息轻重不等,后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下呼吸道症状有胸部

对升压剂无反应)、心率不齐、心肌缺血、心脏停搏。胃肠道症状少见,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其中腹痛常是本病的早期表现。神经系统症状有焦虑、抽搐、意识丧失等,患儿多疲乏无力。此外,患儿还会因暂时脑缺氧出现一些精神症状。

上述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大多数严重反应涉及呼吸和心血管反应。开始就意识丧失者可在几分钟内死亡,也可发生在几天或几周后,但一般过敏反应的症状开始越晚,反应的程度越轻。在早期过敏反应消散后4-8小时,可再次出现。

有些患儿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即发作-缓解-再发作;尽管采取适宜的治疗,仍可再次发作,约30%病例有再次发作;较迟的再发作可出现在首次发作后8-12小时。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发病前有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某种药物病史或有蜂类叮咬病史。

2. 起病急,很快发生上述全身反应,又难以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鉴别诊断。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严重哮喘、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异物吸入、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过度通气综合征和药物过量等。

三、治疗原则

由于死亡可发生于几分钟内,因此迅速处理十分重要。开始治疗的关键是维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持有效血液循环。

(一)患儿斜卧,双脚抬高,确保气道开放,给氧。如果出现威胁生命的气道阻塞,立即气管插管。

(二)肾上腺素1:1000(0.01mg/kg),0.01-0.3mg/kg 肌肉注射,如果需要可每15分钟重复一次。

1mg/kg (0.1mg/kg);静脉给入生理盐水20ml/kg;如果低血压持续存在,予肾上腺素2-4ug/kg﹒min 或多巴胺 2-10 ug/kg﹒min 持续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

(四)甲基泼尼松龙 1-2mg/kg 静脉注射,最大量125mg ,每4-6小时/次,或泼尼松1-2mg/kg 口服,最大量80mg 。

(五)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喘鸣。

(六)监测生命指征, 因有些患儿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因此观察患儿至少8-12小时,如为严重反应或有哮喘病史,最少观察24小时。临床表现严重需住院治疗。

剥脱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是疫苗接种中极为罕见的一种皮肤副反应,与接触性皮炎有关。若在发生变态反应后,释放的皮肤因子量大而溶酶体少,则表现为接触性皮炎;若两者量都很大则表现为剥脱性皮炎。

一、临床表现

发病隐袭或突然。皮疹初起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迅速融合成片,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继后皮肤出现大块脱屑,其基底有糜烂、渗液、结痂,另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等。

由于皮肤血流量增加导致过多热量丢失, 患儿可能有畏寒和体温升高。全身性剥脱性皮炎可造成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低血钙,缺铁或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处于心功能不全代偿边缘的患儿) 。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

(二)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三、治疗原则

本病可危及生命, 必须住院治疗。在水浴后涂凡士林可暂时缓解症状。其局部治疗同接触性皮炎。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甲基泼尼松龙:儿童剂量每天5-30mg/kg(总量不超过1g ),或强的松每天1-2 mg/kg ,约10天后改为隔日1次,其剂量常可进一步减少。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指先发热,后有惊厥,体温一般在38℃以上,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开始12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

一、临床表现

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

预防接种引起的惊厥,多数只发生1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很少有超过20分钟者。有些儿童可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

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

(二)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脑炎、脑膜炎、破伤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脑水肿、癫痫、癔症发作等疾病鉴别。

三、治疗原则

(一)静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

(二)止痉,如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内注射,也可用10%水合氯醛,每岁每次1ml ,灌肠。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剌人中。

(三)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退热。


相关内容

  •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轻度CAP,患儿精神反应好,无明显呼吸困难.低热3天以内.胸片仅提示斑片状阴影 ...

  • 人性化服务在门诊中的应用
  • 2014年6月 为探讨血液灌流在小儿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1例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免疫系统疾病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1例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免疫系统疾 ...

  •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制订)
  • ·标准与规范·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制订) 冯晓纯,段晓征,孙丽平,林双竹,王 锐,刘 健13002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吉林 长春 摘要: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及文献总结,三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 床一致性评价,形成<中 ...

  • 企业如何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壮大自身
  •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于其管理的力度不同,对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要求也不同.尽管现在很多企业都知道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真正把人才当成一种资源并视之为战略高度的企业并不多. 有机制的问题,由于机制不灵活,尤其是某种机制下的决策者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影响,较难有突破性的举措.譬如现在尽管是市场经济,但其管理 ...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
  • 分布较广.易变:SLE所引起的肺脏间质性病变主要是处于急粥样硬化和抗磷脂抗体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可能是冠状动脉动脉炎可能参与了发病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加速了动脉Sack心内膜炎),目前临床少见.可有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但心包填塞少见.可有心肌炎.心律失常,重症SLE可伴有心2.2.4心脏.肺部表现: ...

  • 实用中西医内科诊疗
  • 您的位置:超星读书  > 医学  > 内科学  > 总论  > 实用中西医内科诊疗 3分 我来评价 4人评价 请选择星星评价 想要纸本书?按需印刷服务 实用中西医内科诊疗 作者:韩涛主编 出版日期:2009 页数:488 分类: 医学 >总论 在线阅读实用中西医内科诊疗 ...

  • 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检测与诊治_杨福梅
  •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 第12期(总第164期)2012年4月 综合医学 Zongheyixue 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检测与诊治 杨福梅① 兰信国② [摘要] 分析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种类及诊治,采用简单易行的皮肤点刺试验及仪器分析诊疗系统.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仪器分析诊疗系统的 ...

  • 平遥县十大名老中医简介
  • 平遥县"十大名老中医"简介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县中医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患者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中医临床专家.2012年,经基层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考核等一系列严格程序,我县推出"十大名老中医".这些名 ...

  • 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研究分析
  • [摘要] 目的 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我部总院收治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肾脏损害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男性患儿60例,占60%,女性患儿40例,占40%:(2)100例均先后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以胃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者l1例(10%),以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