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理论

三螺旋理论(Triple Helix Theory)

目录

[隐藏]

1 三螺旋理论的概述[1]

2 三螺旋理论的影响

3 三螺旋理论的核心观点[2]

4 参考文献

[编辑]

三螺旋理论的概述[1]

美国遗传学家里查德·列万廷最先使用三螺旋来模式化基因、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三螺旋: 基因、生物体和环境》中, 总结了他的生物哲学思想。他指出, 并不存在一个既定的“生态空间”等待生物体去适应。环境离开了生物体是不存在的, 生物体不仅适应环境, 而且选择、创造和改变它们的生存环境, 这种能力写入了基因。因此, 基因、生物体和环境的关系, 是一种“辨证的关系”, 这三者就像三条螺旋缠绕在一起, 都同时是因和果。基因和环境都是生物体的因, 而生物体又是环境的因, 因此基因以生物体为中介, 又成了环境的因(方卫华, 2003) 。

通过引入生物学中的三螺旋概念, 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 (1997) 首次提出使用三螺旋模型来分析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关系的动力学, 并用以解释政府、企业和大学三者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自此, 三螺旋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结构理论。勒特·雷德斯道夫(LoetLeydesdorff) (1997) 对此概念进行了发展, 并提出了该模型的理论系统, 如下图所示。三螺旋模型由三个部门组成: 大学和其他一些知识生产机构; 产业部门包括高科技创业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 政府部门包括地方性的、区域性的、国家层面的以及跨国层面等不同层次。这三个部门在履行传统的知识创造、财富生产和政策协调职能外, 各部门之间的互动还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职能, 最终孕育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社会。三螺旋模型理论认为, 政府、企业和大学的“交迭”才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单元, 其三方联系是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各参与者互相作用, 从而推动创新螺旋上升。三螺旋模型理论还认为, 在创新系统中, 知识流动主要在三大范畴内流动:第一种是参与者各自的内部交流和变化。第二种是一方对其他某方施加的影响, 即两两产生的互动。第三种是三方的功能重叠形成的混合型组织, 以满足技术创新和知识传输的要求(吴敏, 2006) 。

三螺旋模型最发达模式是重叠模式, 见上图, 即通常所指的三螺旋创新模型理论。其具体结构是政府、大学、产业等三机构在保持各自独立身份的同时, 又都表现出另外两个机构的一些能力, 也就是说政府、大学和产业三机构除了完成他们的传统功能外, 还表现出另外两机构的作用。该理论着重探讨了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界、产业部门、政府等创新主体, 是如何借助市场需求这个纽带, 围绕知识生产与转化,相互联接在一起, 形成三种力量相互影响、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关系的。由于三重螺旋模型超越了以往的大学—产业、大学—政府、产业—政府的双螺旋关系模式, 克服了以往的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忽略国家层面考虑的不足,自提出以来一直为学界所热衷。

[编辑]

三螺旋理论的影响

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螺旋理论提供了一个方法论意义上的研究工具。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将具有不同价值体系的政府、企业和高校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形成知识领域、行政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三力合一,进而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创造这种合力的基石在于打破传统的边界,包括学科边界、行业边界、地域边界、观念边界等并在边界切面上建立起新的管理、教育和社会运作机制。

[编辑]

三螺旋理论的核心观点[2]

三螺旋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产业界-政府”三方应当相互协调,以推动知识的生产、转化、应用、产业化以及升级,促进系统在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它强调产业、学术界和政府的合作关系,强调这些群体的共同利益是给他们所处在其中的社会创造价值。其中关键是,在公共与私立、科学和技术、大学和产业之间的边界是流动的。

大学和公司正承担以前是由其他部门领衔的任务,对政府来说,在不同层次的科学和技术政策中,去塑造这些相互关系成为工作主线。总之,大学-产业-政府关系可以认为是以沟通为核心的进化网络的三个螺旋。显然,与 “双螺旋”中的直接地相互作用相比,三螺旋结构要更复杂得多,也更可能贴近现实状况。

[编辑]

参考文献

↑ 边伟军,罗公利.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官产学合作创新机制与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2):4-6,3.

↑ 武汉市机械工业促进办公室课题组.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武汉先进制造业产学研结合调查[J].长江论坛,2009,(1):19-24,3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分享到:

三螺旋理论(Triple Helix Theory)

目录

[隐藏]

1 三螺旋理论的概述[1]

2 三螺旋理论的影响

3 三螺旋理论的核心观点[2]

4 参考文献

[编辑]

三螺旋理论的概述[1]

美国遗传学家里查德·列万廷最先使用三螺旋来模式化基因、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三螺旋: 基因、生物体和环境》中, 总结了他的生物哲学思想。他指出, 并不存在一个既定的“生态空间”等待生物体去适应。环境离开了生物体是不存在的, 生物体不仅适应环境, 而且选择、创造和改变它们的生存环境, 这种能力写入了基因。因此, 基因、生物体和环境的关系, 是一种“辨证的关系”, 这三者就像三条螺旋缠绕在一起, 都同时是因和果。基因和环境都是生物体的因, 而生物体又是环境的因, 因此基因以生物体为中介, 又成了环境的因(方卫华, 2003) 。

通过引入生物学中的三螺旋概念, 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 (1997) 首次提出使用三螺旋模型来分析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关系的动力学, 并用以解释政府、企业和大学三者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自此, 三螺旋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结构理论。勒特·雷德斯道夫(LoetLeydesdorff) (1997) 对此概念进行了发展, 并提出了该模型的理论系统, 如下图所示。三螺旋模型由三个部门组成: 大学和其他一些知识生产机构; 产业部门包括高科技创业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 政府部门包括地方性的、区域性的、国家层面的以及跨国层面等不同层次。这三个部门在履行传统的知识创造、财富生产和政策协调职能外, 各部门之间的互动还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职能, 最终孕育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社会。三螺旋模型理论认为, 政府、企业和大学的“交迭”才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单元, 其三方联系是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各参与者互相作用, 从而推动创新螺旋上升。三螺旋模型理论还认为, 在创新系统中, 知识流动主要在三大范畴内流动:第一种是参与者各自的内部交流和变化。第二种是一方对其他某方施加的影响, 即两两产生的互动。第三种是三方的功能重叠形成的混合型组织, 以满足技术创新和知识传输的要求(吴敏, 2006) 。

三螺旋模型最发达模式是重叠模式, 见上图, 即通常所指的三螺旋创新模型理论。其具体结构是政府、大学、产业等三机构在保持各自独立身份的同时, 又都表现出另外两个机构的一些能力, 也就是说政府、大学和产业三机构除了完成他们的传统功能外, 还表现出另外两机构的作用。该理论着重探讨了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界、产业部门、政府等创新主体, 是如何借助市场需求这个纽带, 围绕知识生产与转化,相互联接在一起, 形成三种力量相互影响、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关系的。由于三重螺旋模型超越了以往的大学—产业、大学—政府、产业—政府的双螺旋关系模式, 克服了以往的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忽略国家层面考虑的不足,自提出以来一直为学界所热衷。

[编辑]

三螺旋理论的影响

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螺旋理论提供了一个方法论意义上的研究工具。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将具有不同价值体系的政府、企业和高校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形成知识领域、行政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三力合一,进而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创造这种合力的基石在于打破传统的边界,包括学科边界、行业边界、地域边界、观念边界等并在边界切面上建立起新的管理、教育和社会运作机制。

[编辑]

三螺旋理论的核心观点[2]

三螺旋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产业界-政府”三方应当相互协调,以推动知识的生产、转化、应用、产业化以及升级,促进系统在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它强调产业、学术界和政府的合作关系,强调这些群体的共同利益是给他们所处在其中的社会创造价值。其中关键是,在公共与私立、科学和技术、大学和产业之间的边界是流动的。

大学和公司正承担以前是由其他部门领衔的任务,对政府来说,在不同层次的科学和技术政策中,去塑造这些相互关系成为工作主线。总之,大学-产业-政府关系可以认为是以沟通为核心的进化网络的三个螺旋。显然,与 “双螺旋”中的直接地相互作用相比,三螺旋结构要更复杂得多,也更可能贴近现实状况。

[编辑]

参考文献

↑ 边伟军,罗公利.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官产学合作创新机制与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2):4-6,3.

↑ 武汉市机械工业促进办公室课题组.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武汉先进制造业产学研结合调查[J].长江论坛,2009,(1):19-24,3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分享到:


相关内容

  • 基于螺旋理论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自由度分析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第24卷,第4期,2007年7月 JournalofZhejiangSci-TechUniversity V01.24,No.4,Jul.2007 文章编号:1673-385t(2007)04-0433-06 基于螺旋理论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自由度分析 李秦JII,杨元兆,陈巧红.胡 ...

  • "螺旋式教学法"浅谈
  • "螺旋式教学法"浅谈 序言: 为了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更有利于发挥在新世纪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达到理想的教学的目的.能够更加准确的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加速转变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力度,圆满完成现代素质教育教学的 ...

  • 创新研究的三螺旋模型_概念_结构和公共政策含义
  • 第19卷 第11期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 19, No. 11 2003年 11月Nov. , 2003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文章编号:1000-8934(2003) 11-0069-04 创新研究的三螺旋模型:概念.结构和公共政策含义 方 卫 华 (北京 ...

  • 船用螺旋桨小知识集锦
  • 船用螺旋桨小知识集锦 螺旋桨简介 由桨毂和若干径向地固定于毂上的桨叶所组成的推进器,俗称车叶.螺旋桨安装于船尾水线以下,由主机获得动力而旋转,将水推向船后,利用水的反作用力推船前进.螺旋桨构造简单.重量轻.效率高,在水线以下而受到保护. 普通运输船舶有1-2个螺旋桨.推进功率大的船,可增加螺旋桨数目 ...

  • 淘宝七天螺旋理论
  • 淘宝七天螺旋理论 淘宝七天螺旋理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淘宝的一个下架周期之内,如果销量增长,那么跟随而来的宝贝流量也增长.大家请仔细去体会这段话的意思. 实际上这段话的核心就是告诉大家,在一个下架周期内,淘宝会给你一定的流量,如果流量给了你之后,你的宝贝转换率不错,那么ok ,下个周期系统会给你更多 ...

  • 既然存在着「沉默的螺旋」,那么那些「相对弱势的真话」又有什么意义?
  • [Tfifthe的回答(82票)]: 「沉默的螺旋」本身不涉及观点的正确或者错误,我们不能说被压抑的一定就是真话.「沉默的螺旋」基础是人的从众心理,人们并非都是出于被社会孤立的恐惧才沉默,更为关键的是,人们无法保证自己所持有的异议是否正确,而这恰恰就决定了一个处在弱势地位的不同声音的价值. 在匿名性 ...

  •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 新闻系 王欢 1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具体出现在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随做的一项 ...

  • 沉默的螺旋
  • <沉默的螺旋>读后感 "沉默的螺旋"是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发表的一篇论文--<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所提出来的大众传播理论. 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 ...

  • 渐开线螺旋面性质分析及应用探讨
  • 第20卷增 刊 1998年4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Jo urnal of Shenyang Po ly technic U niver sity V ol. 20Sup. A pr. 1998 渐开线螺旋面性质分析及应用探讨 李文龙 商向东 郑 鹏 段振云 (机械工程系) 摘 要 根据渐开线螺旋面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