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在植物及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

第33卷 第5期Vol. 33 No. 5中 国 皮 革

                2004年3月CHINA  L EA THER Mar. 2004

铬在植物及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

Chrome remove and transformation in plant and soil

李桂菊Ξ(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300222)

L i Guij u (Tianjin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 Tianjin 300222)

摘  要 通过在实验室内对铬的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及利用制革污泥堆肥进行盆栽试验, 对铬的化学行为进行了深

入研究, 为制革污泥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铬 迁移 转化

中图分类号 TS 59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study on chrome rem ove and trans forming mechanism is done in the laboratory. the tannery sludge compost for

the contrast experiments between pot experiment and their further on action are als o conducted in this experiment. All these offer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K eyw ords  chrome  remove  transformation

  制革污泥经堆肥处理用于农田, 因其较高的含氮量, 显的[1]。物中累积, 健康。在实验室内做淋溶试验, 研究铬在土壤剖面上的迁移能力及铬的存在形态, 选用制革污泥堆肥, 通过盆栽试验, 初步探讨了污泥堆肥作为肥源对作物中铬累积的影响。

1 试验方案

111 铬在土壤剖面上迁移能力的研

[2]5-降雨

(5) 施堆肥45g/hm 2, (6) 施堆肥112t/hm 2, (7) 施堆肥225t/hm 2。每一处理

, 灌水时间在保证田间持水量下, 于10d 间隔灌水16次, 每次25mm , 观测铬在

40cm 土层中的分布。以45t/hm 2施

重复4次, 试验时先将土壤过015cm 筛, 每盆装土10kg 与1g 磷酸二氢钾及不同堆肥, 均匀混合, 盆栽作物选用绿豆, 每盆定株8株, 试验于5月6日开始,7月18日结束。试验结束后, 分别对土壤及作物不同部位中的铬含量进行了测定。铬采用混合酸消解,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211 铬在土壤剖面上迁移能力的研究

肥量为例, 测定0~20cm 土层内铬的存在形态[3]。

112 盆栽试验

试验采用装有10kg 土壤的盆栽方式进行。试验共设7个处理:(1) 不堆肥处理(CK ) , (2) 单施化肥处理(施硫铵212g , 折合10kg 氮/hm 2) , (3) 施堆肥11t/hm 2。(4) 施堆肥22t/hm 2,

  表1 施肥后铬在剖面中的分布

45t/hm

2

铬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主要是因土壤水运移及重金属与土粒间的各种物理、化学吸附引起, 当然, 土壤的类型、孔隙率、含水率等, 会对铬的迁移、转化有很大影响。本试验对3种质地的土壤施肥后, 通过灌水淋溶试验观测铬在40cm 土层中的分布, 从而估计铬的迁移对地下水的影响。

设轻壤(砂土) 、中壤(中性土) 、重壤(粘土) 观测40cm 土层中铬的迁移能力, 试验设施肥量:(1) 45t/hm (肥施在20cm 内, 土重的2%[2]) ; (2)

112t/hm 2(肥施在20cm 内, 土重的

2

测定结果见表1、表2。

2

112t/hm

层次

0~10cm/

1~20cm/2~30cm/3~40cm/

(mg ・kg ) (mg ・kg -1) (mg ・kg -1)

-1

(mg ・kg ) 淋出量/μg 淋出∶投入/%淋出20cm 土层铬量/%总铬量/mg -1

(投入铬量为300mg ) (投入铬量为750mg )

轻壤[***********][***********]98中壤[***********][***********]6重壤[***********][***********]8轻壤[***********][***********]2742中壤[***********][***********]8重壤[***********][***********]47  注:每10cm 土层以3kg 计。

Ξ作者简介:李桂菊, 女,1969年生, 硕士,

副教授

・30・

 第5期        李桂菊 铬在植物及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        环境保护 

(图中白色代表112t/hm 2施肥量, 黑色

图2 

中壤铬含量剖面图  表2 施肥土壤铬的存在形态

图3 重壤铬含量剖面图

代表45t/hm 2施肥量。图2、图3同)

图1 

轻壤中铬的剖面含量

2 施肥量

  从表1及图1、图2、图3可知, 随施肥量的增加, 各层铬含量均增加。在同一施肥量下, 铬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目前2种施肥量下, 铬的迁移能力较强, 在深40cm 处已有铬迁入。不同质地土壤铬的迁移能力不同, 依次为:轻壤>中壤>重壤。由于, 出量不高, %0103%, 重壤的淋出量最小, 形态

(轻壤

-1

中壤

/%[1**********]71(-1

重壤

/%[**************]

(-1

) ) ) /%[***********]011657121

水溶态

交换态可给态沉淀态有机态[***********][***********]3152183

[***********][**************]4

表3 土壤及作物不同部位铬累积状况处理号1234567

豆 类/(mg ・kg

[***********][1**********]41

-1

茎 叶

/%[***********]8141493164

/(mg ・kg

[***********][1**********]26

-1

/%[***********]6851554108

/(mg ・kg [***********][**************]21

-1

土壤中

/%[***********][**************]49

-1

/(mg ・kg )

为中壤、轻壤。

由表2可知, 各种形态的百分含量的依次顺序为:残渣态>有机态>沉淀态>可给态及速效态(即水溶态与交换态之和) 。3种质地土壤各形态的百分含量相当。3种质地的水溶态、交换态、有机态之和分别为

24148%、23148%、22178%。与有机

) ) ) /%[***********]100

72124

[***********][**************]9

#

  注:铬含量以4个重复的平均值计;1#、2为未施铬污泥土壤, 作为对比物。

质释铬试验中,25%的释放量相当, 说明有机质在分解的过程中, 可释放铬的主要形态为速效态和有机态, 还有少量的沉淀态。

212 利用制革污泥堆肥进行盆栽试验21211 不同污泥堆肥施用量铬在作

48%~57%(6#、7#偏低) , 茎叶中铬

果实中的含量均严重超标。

21212 土壤中铬的迁移状况

含量变化范围为5%~8%(7#偏低) , 豆荚中的铬含量在4%~7%。由此可见, 收获后土壤中的铬含量, 与相应作物中根、茎叶、豆荚中的铬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在随施肥量增加的不同堆肥处理中, 根系吸收铬占土壤总铬百分比与对比物差异不明显, 而茎叶铬吸收的百分比(7%左右) 高于对比物

(2%左右) , 铬在茎叶中的累积相对较

表4列出了盆栽试验前后不同施肥量状况下土壤中铬含量的状况。由表4可知, 随着铬投入量的增加, 土壤中铬的迁移量明显增加。5#、6#、7#随着施肥量的进一步增加, 其铬迁移量较大, 输出量占到施入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216%、2517%、2917%。与“污泥堆肥释放铬及供氮能力研究”试验结果中得出的:污泥堆肥中铬的总释放量占总输入量的25%左右相吻合。说明铬大量淋失。

3 试验结论

(下转第34页)

物中的积累及迁移状况

在4月20日至8月17日的119d 作物生长期内的测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 随施肥量的增加, 土壤中的铬累积量呈递增趋势, 相应作物中豆荚、茎叶、根中的铬含量也随之增加, 不同处理, 作物不同部位的铬累

积量依次为:根系>茎叶>豆荚。

以收获后土壤中铬含量占100%计, 不同堆肥处理中, 根的铬含量在

高, 而豆荚中铬含量的百分比(6%左右) 明显高于对比物(0117%) , 可见, 随着土壤中铬含量的增加, 植物中铬含量的增加幅度依次为:豆荚>茎叶

>根系。在所有的施肥处理中, 铬在

・31・

化工材料            第33卷中 国 皮 革            

1630136,1472157,1414103(苯环骨

b

架振动) , 1306115, 1153150(SO 2-NH ) 见式4。

MS:42019(M +Na ) ,39819(M +H ) 。

1

H 3a H 2N

d

SO 2N HC H 2CH 2HNO 2e

f

g

NH 2CH 3

HNMR (DMSO , 400MHz ) :3134

(s ,4H ,a ) ;2109(s ,6H ,b ) ,6198(s ,2H , c ) ,6179,6179(d ,2H ,d ) ,7106,7108(d , 2H ,e ) ,5131(t ,2H ,f ) ,2170(s ,4H ,g ) ,

式4

见式4。

2 讨论

211 3-甲基-4-乙酰氨基苯磺酰

消失以及玫红酸钠检测烷基二胺消

失, 制得中间体Ⅰ和Ⅱ。缩合反应中温度较高或碱性过强, 将会造成磺酰氯水解。

脱乙酰基反应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也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但工业化中, 酸易腐蚀设备, 所以选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用NaHCO 3溶液或者

NaOH 溶液, 应, 合成了2种磺酰胺染料中间体, 此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产率高、纯度高等优点。因其不含禁用的

21类致癌芳香胺, 在无致癌染料生产

上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 德国禁用的偶氮染料及我们的

氯的合成

反应采用过量的氯磺酸, 摩尔比为1∶5, 反应时间短, 产率达70%以上。反应温度以30~40℃为宜。温度太低, 收率低, 温度太高, 容易使磺酰氯分解。产物磺酰氯稳定性差, 最好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212 胺化与水解反应

3-甲基-4-,1995,32(3) :7L , Matthias W. Polyazo dyes ,

precursors and their use [P ].G er. offen :19648939,1988-05-28[3] 张淑芬, 闫飞, 杨锦宗. 含磺酰胺桥基偶氮

) :4,4′染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Ⅱ-二氨

, ; 的NaOH 溶液, 摩尔比为1∶

4~5。最后用稀盐酸溶液中和至弱碱

基双苯磺酰脂肪二胺系黑色染料的合成及应用. 染料工业,1997,34(2) :1-6[4] 王双青, 杨鸿敏, 包志林. 邻乙酰氨基苯

与乙二胺和对苯二胺缩合, 皆采用滴加略低于理论量的胺, 并以纯碱水溶液控制p H 在弱碱性中进行的方法, 其终点可分别用薄板层析检测对苯二胺

性, 析出产物。

3 结论

甲醚氯磺化产物结构研究. 天津大学学报,1999,32(2) :237-240

以邻甲苯胺、对苯二胺和乙二胺为原料, 经过磺酰化、缩合及水解反

(收稿日期:2003-09-30)

(上接第31页)

(1) 随施肥量的增加, 土壤各层的

表4 试验前后土壤中铬含量状况

处理号123456铬含量均增加。在同一施肥量下, 铬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由于土壤对铬吸附的固定能力较强, 故淋出量不高, 重壤的淋出量最小, 其后依次为中壤、轻壤。

(2) 有机质在分解的过程中, 可释

试验前([***********][**************]-1

试验后

)

([***********][**************]-1

输出量

)

([***********]16664161-1

输出・投入

)

/%[***********]162517放铬的主要形态为速效态和有机态, 还有少量的沉淀态。

(3) 不同处理, 作物不同部位的铬

参考文献

[1] Tiwari V N. Composting of dairy farm

wastes and evaluation of

manual value. Pro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India , 1989;59b :109-114

[2] 丁启夏. 国外利用制革污泥堆肥改良土

累积量依次为:根系>茎叶>豆荚。

(4) 本试验采用的制革污泥中, 铬含

壤来增产作物的研究概况.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2(3) :38-39

[3] 陈英旭, 何增耀. 土壤中铬的形态及其

量超标40倍, 如果制革污泥中铬含量达标, 果实的铬含量达到食品中的标准是可能的。降低污泥中的铬含量是关键。

转化. 环境科学,1993(3) :53-56

(收稿日期:2003-09-03)

・34・

第33卷 第5期Vol. 33 No. 5中 国 皮 革

                2004年3月CHINA  L EA THER Mar. 2004

铬在植物及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

Chrome remove and transformation in plant and soil

李桂菊Ξ(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300222)

L i Guij u (Tianjin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 Tianjin 300222)

摘  要 通过在实验室内对铬的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及利用制革污泥堆肥进行盆栽试验, 对铬的化学行为进行了深

入研究, 为制革污泥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铬 迁移 转化

中图分类号 TS 59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study on chrome rem ove and trans forming mechanism is done in the laboratory. the tannery sludge compost for

the contrast experiments between pot experiment and their further on action are als o conducted in this experiment. All these offer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K eyw ords  chrome  remove  transformation

  制革污泥经堆肥处理用于农田, 因其较高的含氮量, 显的[1]。物中累积, 健康。在实验室内做淋溶试验, 研究铬在土壤剖面上的迁移能力及铬的存在形态, 选用制革污泥堆肥, 通过盆栽试验, 初步探讨了污泥堆肥作为肥源对作物中铬累积的影响。

1 试验方案

111 铬在土壤剖面上迁移能力的研

[2]5-降雨

(5) 施堆肥45g/hm 2, (6) 施堆肥112t/hm 2, (7) 施堆肥225t/hm 2。每一处理

, 灌水时间在保证田间持水量下, 于10d 间隔灌水16次, 每次25mm , 观测铬在

40cm 土层中的分布。以45t/hm 2施

重复4次, 试验时先将土壤过015cm 筛, 每盆装土10kg 与1g 磷酸二氢钾及不同堆肥, 均匀混合, 盆栽作物选用绿豆, 每盆定株8株, 试验于5月6日开始,7月18日结束。试验结束后, 分别对土壤及作物不同部位中的铬含量进行了测定。铬采用混合酸消解,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211 铬在土壤剖面上迁移能力的研究

肥量为例, 测定0~20cm 土层内铬的存在形态[3]。

112 盆栽试验

试验采用装有10kg 土壤的盆栽方式进行。试验共设7个处理:(1) 不堆肥处理(CK ) , (2) 单施化肥处理(施硫铵212g , 折合10kg 氮/hm 2) , (3) 施堆肥11t/hm 2。(4) 施堆肥22t/hm 2,

  表1 施肥后铬在剖面中的分布

45t/hm

2

铬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主要是因土壤水运移及重金属与土粒间的各种物理、化学吸附引起, 当然, 土壤的类型、孔隙率、含水率等, 会对铬的迁移、转化有很大影响。本试验对3种质地的土壤施肥后, 通过灌水淋溶试验观测铬在40cm 土层中的分布, 从而估计铬的迁移对地下水的影响。

设轻壤(砂土) 、中壤(中性土) 、重壤(粘土) 观测40cm 土层中铬的迁移能力, 试验设施肥量:(1) 45t/hm (肥施在20cm 内, 土重的2%[2]) ; (2)

112t/hm 2(肥施在20cm 内, 土重的

2

测定结果见表1、表2。

2

112t/hm

层次

0~10cm/

1~20cm/2~30cm/3~40cm/

(mg ・kg ) (mg ・kg -1) (mg ・kg -1)

-1

(mg ・kg ) 淋出量/μg 淋出∶投入/%淋出20cm 土层铬量/%总铬量/mg -1

(投入铬量为300mg ) (投入铬量为750mg )

轻壤[***********][***********]98中壤[***********][***********]6重壤[***********][***********]8轻壤[***********][***********]2742中壤[***********][***********]8重壤[***********][***********]47  注:每10cm 土层以3kg 计。

Ξ作者简介:李桂菊, 女,1969年生, 硕士,

副教授

・30・

 第5期        李桂菊 铬在植物及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        环境保护 

(图中白色代表112t/hm 2施肥量, 黑色

图2 

中壤铬含量剖面图  表2 施肥土壤铬的存在形态

图3 重壤铬含量剖面图

代表45t/hm 2施肥量。图2、图3同)

图1 

轻壤中铬的剖面含量

2 施肥量

  从表1及图1、图2、图3可知, 随施肥量的增加, 各层铬含量均增加。在同一施肥量下, 铬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目前2种施肥量下, 铬的迁移能力较强, 在深40cm 处已有铬迁入。不同质地土壤铬的迁移能力不同, 依次为:轻壤>中壤>重壤。由于, 出量不高, %0103%, 重壤的淋出量最小, 形态

(轻壤

-1

中壤

/%[1**********]71(-1

重壤

/%[**************]

(-1

) ) ) /%[***********]011657121

水溶态

交换态可给态沉淀态有机态[***********][***********]3152183

[***********][**************]4

表3 土壤及作物不同部位铬累积状况处理号1234567

豆 类/(mg ・kg

[***********][1**********]41

-1

茎 叶

/%[***********]8141493164

/(mg ・kg

[***********][1**********]26

-1

/%[***********]6851554108

/(mg ・kg [***********][**************]21

-1

土壤中

/%[***********][**************]49

-1

/(mg ・kg )

为中壤、轻壤。

由表2可知, 各种形态的百分含量的依次顺序为:残渣态>有机态>沉淀态>可给态及速效态(即水溶态与交换态之和) 。3种质地土壤各形态的百分含量相当。3种质地的水溶态、交换态、有机态之和分别为

24148%、23148%、22178%。与有机

) ) ) /%[***********]100

72124

[***********][**************]9

#

  注:铬含量以4个重复的平均值计;1#、2为未施铬污泥土壤, 作为对比物。

质释铬试验中,25%的释放量相当, 说明有机质在分解的过程中, 可释放铬的主要形态为速效态和有机态, 还有少量的沉淀态。

212 利用制革污泥堆肥进行盆栽试验21211 不同污泥堆肥施用量铬在作

48%~57%(6#、7#偏低) , 茎叶中铬

果实中的含量均严重超标。

21212 土壤中铬的迁移状况

含量变化范围为5%~8%(7#偏低) , 豆荚中的铬含量在4%~7%。由此可见, 收获后土壤中的铬含量, 与相应作物中根、茎叶、豆荚中的铬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在随施肥量增加的不同堆肥处理中, 根系吸收铬占土壤总铬百分比与对比物差异不明显, 而茎叶铬吸收的百分比(7%左右) 高于对比物

(2%左右) , 铬在茎叶中的累积相对较

表4列出了盆栽试验前后不同施肥量状况下土壤中铬含量的状况。由表4可知, 随着铬投入量的增加, 土壤中铬的迁移量明显增加。5#、6#、7#随着施肥量的进一步增加, 其铬迁移量较大, 输出量占到施入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216%、2517%、2917%。与“污泥堆肥释放铬及供氮能力研究”试验结果中得出的:污泥堆肥中铬的总释放量占总输入量的25%左右相吻合。说明铬大量淋失。

3 试验结论

(下转第34页)

物中的积累及迁移状况

在4月20日至8月17日的119d 作物生长期内的测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 随施肥量的增加, 土壤中的铬累积量呈递增趋势, 相应作物中豆荚、茎叶、根中的铬含量也随之增加, 不同处理, 作物不同部位的铬累

积量依次为:根系>茎叶>豆荚。

以收获后土壤中铬含量占100%计, 不同堆肥处理中, 根的铬含量在

高, 而豆荚中铬含量的百分比(6%左右) 明显高于对比物(0117%) , 可见, 随着土壤中铬含量的增加, 植物中铬含量的增加幅度依次为:豆荚>茎叶

>根系。在所有的施肥处理中, 铬在

・31・

化工材料            第33卷中 国 皮 革            

1630136,1472157,1414103(苯环骨

b

架振动) , 1306115, 1153150(SO 2-NH ) 见式4。

MS:42019(M +Na ) ,39819(M +H ) 。

1

H 3a H 2N

d

SO 2N HC H 2CH 2HNO 2e

f

g

NH 2CH 3

HNMR (DMSO , 400MHz ) :3134

(s ,4H ,a ) ;2109(s ,6H ,b ) ,6198(s ,2H , c ) ,6179,6179(d ,2H ,d ) ,7106,7108(d , 2H ,e ) ,5131(t ,2H ,f ) ,2170(s ,4H ,g ) ,

式4

见式4。

2 讨论

211 3-甲基-4-乙酰氨基苯磺酰

消失以及玫红酸钠检测烷基二胺消

失, 制得中间体Ⅰ和Ⅱ。缩合反应中温度较高或碱性过强, 将会造成磺酰氯水解。

脱乙酰基反应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也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但工业化中, 酸易腐蚀设备, 所以选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用NaHCO 3溶液或者

NaOH 溶液, 应, 合成了2种磺酰胺染料中间体, 此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产率高、纯度高等优点。因其不含禁用的

21类致癌芳香胺, 在无致癌染料生产

上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 德国禁用的偶氮染料及我们的

氯的合成

反应采用过量的氯磺酸, 摩尔比为1∶5, 反应时间短, 产率达70%以上。反应温度以30~40℃为宜。温度太低, 收率低, 温度太高, 容易使磺酰氯分解。产物磺酰氯稳定性差, 最好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212 胺化与水解反应

3-甲基-4-,1995,32(3) :7L , Matthias W. Polyazo dyes ,

precursors and their use [P ].G er. offen :19648939,1988-05-28[3] 张淑芬, 闫飞, 杨锦宗. 含磺酰胺桥基偶氮

) :4,4′染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Ⅱ-二氨

, ; 的NaOH 溶液, 摩尔比为1∶

4~5。最后用稀盐酸溶液中和至弱碱

基双苯磺酰脂肪二胺系黑色染料的合成及应用. 染料工业,1997,34(2) :1-6[4] 王双青, 杨鸿敏, 包志林. 邻乙酰氨基苯

与乙二胺和对苯二胺缩合, 皆采用滴加略低于理论量的胺, 并以纯碱水溶液控制p H 在弱碱性中进行的方法, 其终点可分别用薄板层析检测对苯二胺

性, 析出产物。

3 结论

甲醚氯磺化产物结构研究. 天津大学学报,1999,32(2) :237-240

以邻甲苯胺、对苯二胺和乙二胺为原料, 经过磺酰化、缩合及水解反

(收稿日期:2003-09-30)

(上接第31页)

(1) 随施肥量的增加, 土壤各层的

表4 试验前后土壤中铬含量状况

处理号123456铬含量均增加。在同一施肥量下, 铬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由于土壤对铬吸附的固定能力较强, 故淋出量不高, 重壤的淋出量最小, 其后依次为中壤、轻壤。

(2) 有机质在分解的过程中, 可释

试验前([***********][**************]-1

试验后

)

([***********][**************]-1

输出量

)

([***********]16664161-1

输出・投入

)

/%[***********]162517放铬的主要形态为速效态和有机态, 还有少量的沉淀态。

(3) 不同处理, 作物不同部位的铬

参考文献

[1] Tiwari V N. Composting of dairy farm

wastes and evaluation of

manual value. Pro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India , 1989;59b :109-114

[2] 丁启夏. 国外利用制革污泥堆肥改良土

累积量依次为:根系>茎叶>豆荚。

(4) 本试验采用的制革污泥中, 铬含

壤来增产作物的研究概况.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2(3) :38-39

[3] 陈英旭, 何增耀. 土壤中铬的形态及其

量超标40倍, 如果制革污泥中铬含量达标, 果实的铬含量达到食品中的标准是可能的。降低污泥中的铬含量是关键。

转化. 环境科学,1993(3) :53-56

(收稿日期:2003-09-03)

・34・


相关内容

  • 环境化学复习总结全部(戴树桂)
  •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式 1. K+,Ca+,Na+,Mg+,HCO3-,NO3-,Cl-,SO4(2-) 2.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服从Henry 定律: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溶解度[X (aq )]=KH ×p G K H ...

  •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总结
  •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定义:利用污染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的物理学特性的差异将污染物从环境 中去除.分离的方法. 基本原理: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形状.大小.磁性.表面特性等物理性质,利用相关的物理 技术将其从环境中提取.分离 基本类型:粒径分离,水动力学分离,密度分离,浮选分离,磁分离 采用物理分离技术的适用粒 ...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 日期:2014-05-12   文章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网 近几年来,"舌尖上的安全"可以说是公众最为关注的话题."镉大米".重金属蔬菜等诸多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受到污染,有害物质已经随着粮食.饮水被"端上"我 ...

  • 土壤汞污染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综述
  • 研究与探讨 能源与环境 ISSN1672-9064CN35-1272/TK 土壤汞污染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综述 杨燕娜 温小乐福建福州 (福州大学环境资源学院 350002) 摘要:影响汞在土壤环境中存在形态与迁移转化的因素主要有pH值.有机质.氧化还原电位.温度等,对当前土壤汞污染的治理措施进行总结 ...

  •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其环境学意义
  • 生态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Ecology 2005,24(12):1499-1502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其环境学意义3 韩春梅 王林山 巩宗强 1,2 2 133 许华夏 2 1 (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东北大学理学院,沈阳110006) 摘 要 介绍 ...

  •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 考试范围: 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内容: 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 ...

  • 环境土壤学复习
  • 土壤环境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组具有毒性.持久性,并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有机化合物:他们能进行长距离的迁移和沉积,且对源头附近或远方环境与人体产生危害. 2.电动力学技术:向土壤施加直流电场,在电解.电迁移.扩散.电渗透.电泳等作用的共同作用下,使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向电极附 ...

  • 大学环境化学总试题题库(不包括选择与判断)
  •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自由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的电子碎片. 2.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3.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是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间接或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 物质. 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干扰体内激素平 ...

  • 农药与土壤污染
  • 农药与土壤污染 农药, 土壤污染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化学农药在确保农业生产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全世界每年的农药总产量已超过500万吨,并且仍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尽管如此,化学农药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客观需要. 农药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是与其在保证农业增产方面所起的作用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