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13周周练及答案

厦门翔安一中2014~2015学年(下)高二年语文第13周周练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15分,每小题3分)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

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木欣欣以.向荣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彼且.奚适也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报养刘之.日短也 D.其.返汝耕桑 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6分)

偶 见 (明)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①玉鞭:马鞭

8.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余杭四月 (元)白堤

四月余杭道,一睛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8.“一晴生意繁”中“生意”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一晴生意繁”在整首诗中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桃 之 夭 夭①

张定浩

“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这是《今生今世》的第一句话。“桃花是村中井头惟有一株,春事烂漫到难收难管,亦依然简静,一如我的小时候。”我过去思绪迷乱之时就会找来这句读一读,好比面前真的有一树桃花,人也顿时静下来。

之所以说桃花简静,是因为世上人家过得即是这样简静的生活。梅兰竹菊虽好,却各有凌厉不甘之气,故而,远放的游宦、失意的文人、与世寡合的志士,常常种几棵梅竹,画几笔兰菊,作为寄托。许由在颍水边洗耳,巢父嘲笑他,便是知道他还未断绝名利之心,而梅兰竹菊也一如许由的洗耳。

桃花的静,又非心如槁木的死静,而是与人不诈不欺相敬如宾的贞静,也如凡俗的人世,愿意守着平和安稳的岁月,却也不惧青面獠牙的威权。有年春天,我在虎丘小住,与“五人墓”相邻,曾于落日时分前往瞻仰。跨过几进门厅,面前是一块长方形的墓石横陈,上面是春草青青,转到后面,俨然竟有一个后花园,回廊间几个老者闲坐下棋,另有人拨弄丝竹,斜阳之下,竟无一丝墓地的阴凄之感。因这不知姓名的五人,不过是桃花扇上的血迹,这刚烈不屈不过是平凡人家小儿女的血性,即便“浓浓淡淡,鲜血乱照”,略加点染,反倒能变化作几枝桃花的红艳,看惯这一点的苏州人与之相伴,自然是无惊与惧。

桃之夭夭。这份欢喜原本便是寻常人家新嫁妇脸上的欢喜,不单要当日“花盈树上簇胭脂”的艳丽,还要日后的“果压枝头垂锦弹”。思想起逐日的夸父居然会道渴而死,亦可见当日天地间的荒凉。许是心有不甘,他精魄所至,那伴随一路的拄杖便化作一片桃林,有桃花可看,还要有桃子可吃,人世应有的华丽才得以齐全。

《西游记》第五回,孙大圣来到蟠桃园,看到那“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也不免欢喜无任。从此也不交友,也不他游,自是每天赏玩其中。若非后来见到蟠桃盛会居然无己之份,一怒之下叛了天庭,他或许会在这桃园里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也未可知。说起来,行者八戒沙僧三人,为天庭所弃,发落人世,竟然都是缘出蟠桃会。只是有一点他们都不晓得,这西王母摆下的蟠桃会,本来只为一人而设。因这人惊鸿一现后便无有消息,又寻访不得,这才设下宴会,请得天上地下各路仙子,希望这宴会的声名远播,那人若健在,或许可以因缘而来。这人便是周穆天子,那年他一时兴起,驾车西游,与西王母相会于瑶池。酒意阑珊之际,她明白他是要走的,她开始唱一

首悲伤的歌:“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他是个年轻气盛的男子,自然不会说什么丧气的话,许诺三年后治理好国家便回来看她。只是她如世间一切聪明的女子,早知道分手总会比重逢要多一次,故而并不因为他的诺言而欣喜,“吹笙鼓簧,中心翔翔”,她暂且只要这片刻的歌舞动人情。一个人的日子里,她种下桃花,那桃子,三千年一熟,六千年一熟,九千年一熟。

海子的诗里面有这样一句,“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海子所说的周天子,一定便是周穆天子。他天马踢踏地穿行过中国芬芳的稻田,来到雪山之下,遇见西王母,惹得别人为他种下桃花,自己却逃之夭夭。

“逃”通“桃”,《思凡》《下山》里,小尼姑来自仙桃庵,小和尚来自碧桃寺,要的就是一个“逃”字。人世间真的有地方可以逃吗?周穆天子自西域逃回到他的镐京,许由从阳城逃到箕山,可他们仍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彼得在罗马城里传道,遇到尼禄的血腥镇压,他起初不愿意离开,后来经不住信徒们执意相劝,便决意逃离这座笼罩在疯狂中的城市。然而,就在罗马郊外的山上,他看见了基督迎面走来,他问主:“你往何处去?”基督回答道:“既然你抛弃了那座城市,我只好亲自前去那浸淫在鲜血里的罗马,再让他们把我绑上十字架。”彼得顿悟,转身回到罗马,从容就义。 有些死亡即是逃之夭夭,有些死亡却不是。只是我不能分辨得清楚,因为面对死亡,一如站在桃花面前,我只能是安静的。

注:①“桃之夭夭”出自《诗经》,夭夭:美丽茂盛的样子。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五人墓”后有人闲坐下棋,有人拨弄丝竹,“竟无一丝墓地的阴凄之感”,在作者看来,是因为苏州人懂得“这五人的刚烈不屈不过是平凡人家小儿女的血性”,“自然是无惊与惧” 。 B、西王母摆下蟠桃会,是因为她觉得这宴会的声名肯定会远播四方,而负心的周穆天子听说了一定会想起很久以前的约定,前来赴宴。

C、行者八戒沙僧三人本来想在桃园里守着平和安稳的岁月,但蟠桃会居然不邀请他们,故而奋起反抗,结果三人为天庭所弃,发落人世。

D、在作者眼中,梅兰竹菊常常作为远放的游宦、失意的文人、与世寡合的志士的精神寄托,却各有凌厉不甘之气,未能真的彻底断绝名利的侵扰。

E、文章写周穆天子和彼得,采用了对比手法,一反一正,暗示出了自己的意图,即使“逃”最终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反不如直面人生,淡然以对。 11、如何理解文中桃花之“静”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赏析文章题目“桃之夭夭”的含义及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厦门翔安一中2014~2015学年(下)高二年语文第13周周练答案

一课外古诗文阅读(21分) 4. B (慰劳)。

5. C(A、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第二个“以”,连词,表修饰。B、第一个“且”,况且,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其”第一个语气词,表委婉语气,第二个表选择,是„„还是„„。) 6. D(排除法,“廉洁无私”只能是D项)

7. (1)译: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关键词:所以、安、鬻)

(2)译: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3)译我想你们哪是造反的人呢?实在是因为官吏的贪婪暴虐造成的。。(关键词:意、岂、良。) 【译文】

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他的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分封徐、邳二州,所以在徐州安家州。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给他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他,他应答安详文雅,世祖很喜欢他,让他经常侍奉在身边,民间的事情太祖经常向他询问意见。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回来,趁机进言说大军经过的地方,百姓经受不住骚扰,饥寒交迫接近死亡的边缘,应该给予赈济,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分别赐给边疆人民粮食、布帛、牛、马,依靠这些生存下来的人很多。至元二十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这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是用来供应祭礼、培养人才的,怎麽能够卖掉呢?”立即制止了这种做法。回到朝廷上报此事,皇帝很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人民难以忍受疾苦,自杀和在监狱中死亡的要用百来计算。朝中大臣有所顾忌,都不敢进言。彻里于是在皇帝面前把桑哥耍奸和贪污误国害民的罪状全部说了出来,言辞激烈。皇帝大怒,说他诋毁重臣,不合礼制,让左右打他的脸。彻里更加用力争辩,而且说:“我和桑哥间没有仇恨,奋力陈数他的罪状而卜顾惜自身性命的原因,正是为国家考虑啊。”这时皇帝彻底醒悟,当即命令他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内府收藏的一半。桑哥被诛杀之后,各类被冤枉逮捕的人才被释放。彻里又遵照圣旨到江南,抄没桑哥的亲家、同党江浙行省大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产,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死,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天下人心大快。彻里在执行这项命令的来回中,共四次路过徐州,全是经过家门而不进去。

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等地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消灭,于是彻里领兵征讨他,号令森严,所过之地秋毫无犯。有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慰劳他们并放他们回去,说:“我想你们哪是造反的人呢?实在是因为官吏的贪婪暴虐造成的。现在既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在你们的田园里安心居住居,不

要担心。”其他山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部来归顺。没多久,欧狗被他的同党绑着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被胁迫追随他的人一个也不杀,汀、漳地区被平定。

九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他去世的时候,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他清廉。

二.8.“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3分)

9.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生意即勃勃生机之意(1分)。“一晴生意繁”在全诗中起统帅全诗内容,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的作用。(2分)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袖影飘动。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2分) 9.(6分)第二联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四月乡间春意盎然的图景。初夏,樱桃成熟,红艳欲滴,豆子青青,绿草如茵,白鹅成群嬉戏。(3分)①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色彩鲜明,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②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绘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③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排列在一起,烘托静谧的气氛,给人一种画面感。(①②③答出任意一点,手法加分析即可得3分) 四.现代文阅读

10、B C (B、 原文只是说“希望这宴会的声名远播,那人若健在,或许可以因缘而来”。C、不被蟠桃会邀请,一怒之下奋起反抗,结果为天庭所弃,发落人世只有孙大圣。共24分)

11、(共2分)其一、简静,如世上人家过着简静生活一般,断绝了名利之心;其二、贞静,与人不诈不欺相敬如宾,愿意守着平和安稳的岁月,却也不惧青面獠牙的威权。(每点1分)

12、(共4分)(1)谐音双关,富有意味。一方面“桃之夭夭”指桃树桃花夭夭灼灼,美丽茂盛;一方面“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谐音,指人们面对爱情与真理正义时的态度。(2)“桃之夭夭”是行文线索,“桃”字能勾连各段,使全文成为一个整体;(3)“桃之夭夭”语出《诗经》,在此引用,使文章意蕴丰富,富有文化气息,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味。(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就得4分)

厦门翔安一中2014~2015学年(下)高二年语文第13周周练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15分,每小题3分)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

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木欣欣以.向荣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彼且.奚适也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报养刘之.日短也 D.其.返汝耕桑 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6分)

偶 见 (明)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①玉鞭:马鞭

8.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余杭四月 (元)白堤

四月余杭道,一睛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8.“一晴生意繁”中“生意”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一晴生意繁”在整首诗中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桃 之 夭 夭①

张定浩

“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这是《今生今世》的第一句话。“桃花是村中井头惟有一株,春事烂漫到难收难管,亦依然简静,一如我的小时候。”我过去思绪迷乱之时就会找来这句读一读,好比面前真的有一树桃花,人也顿时静下来。

之所以说桃花简静,是因为世上人家过得即是这样简静的生活。梅兰竹菊虽好,却各有凌厉不甘之气,故而,远放的游宦、失意的文人、与世寡合的志士,常常种几棵梅竹,画几笔兰菊,作为寄托。许由在颍水边洗耳,巢父嘲笑他,便是知道他还未断绝名利之心,而梅兰竹菊也一如许由的洗耳。

桃花的静,又非心如槁木的死静,而是与人不诈不欺相敬如宾的贞静,也如凡俗的人世,愿意守着平和安稳的岁月,却也不惧青面獠牙的威权。有年春天,我在虎丘小住,与“五人墓”相邻,曾于落日时分前往瞻仰。跨过几进门厅,面前是一块长方形的墓石横陈,上面是春草青青,转到后面,俨然竟有一个后花园,回廊间几个老者闲坐下棋,另有人拨弄丝竹,斜阳之下,竟无一丝墓地的阴凄之感。因这不知姓名的五人,不过是桃花扇上的血迹,这刚烈不屈不过是平凡人家小儿女的血性,即便“浓浓淡淡,鲜血乱照”,略加点染,反倒能变化作几枝桃花的红艳,看惯这一点的苏州人与之相伴,自然是无惊与惧。

桃之夭夭。这份欢喜原本便是寻常人家新嫁妇脸上的欢喜,不单要当日“花盈树上簇胭脂”的艳丽,还要日后的“果压枝头垂锦弹”。思想起逐日的夸父居然会道渴而死,亦可见当日天地间的荒凉。许是心有不甘,他精魄所至,那伴随一路的拄杖便化作一片桃林,有桃花可看,还要有桃子可吃,人世应有的华丽才得以齐全。

《西游记》第五回,孙大圣来到蟠桃园,看到那“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也不免欢喜无任。从此也不交友,也不他游,自是每天赏玩其中。若非后来见到蟠桃盛会居然无己之份,一怒之下叛了天庭,他或许会在这桃园里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也未可知。说起来,行者八戒沙僧三人,为天庭所弃,发落人世,竟然都是缘出蟠桃会。只是有一点他们都不晓得,这西王母摆下的蟠桃会,本来只为一人而设。因这人惊鸿一现后便无有消息,又寻访不得,这才设下宴会,请得天上地下各路仙子,希望这宴会的声名远播,那人若健在,或许可以因缘而来。这人便是周穆天子,那年他一时兴起,驾车西游,与西王母相会于瑶池。酒意阑珊之际,她明白他是要走的,她开始唱一

首悲伤的歌:“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他是个年轻气盛的男子,自然不会说什么丧气的话,许诺三年后治理好国家便回来看她。只是她如世间一切聪明的女子,早知道分手总会比重逢要多一次,故而并不因为他的诺言而欣喜,“吹笙鼓簧,中心翔翔”,她暂且只要这片刻的歌舞动人情。一个人的日子里,她种下桃花,那桃子,三千年一熟,六千年一熟,九千年一熟。

海子的诗里面有这样一句,“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海子所说的周天子,一定便是周穆天子。他天马踢踏地穿行过中国芬芳的稻田,来到雪山之下,遇见西王母,惹得别人为他种下桃花,自己却逃之夭夭。

“逃”通“桃”,《思凡》《下山》里,小尼姑来自仙桃庵,小和尚来自碧桃寺,要的就是一个“逃”字。人世间真的有地方可以逃吗?周穆天子自西域逃回到他的镐京,许由从阳城逃到箕山,可他们仍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彼得在罗马城里传道,遇到尼禄的血腥镇压,他起初不愿意离开,后来经不住信徒们执意相劝,便决意逃离这座笼罩在疯狂中的城市。然而,就在罗马郊外的山上,他看见了基督迎面走来,他问主:“你往何处去?”基督回答道:“既然你抛弃了那座城市,我只好亲自前去那浸淫在鲜血里的罗马,再让他们把我绑上十字架。”彼得顿悟,转身回到罗马,从容就义。 有些死亡即是逃之夭夭,有些死亡却不是。只是我不能分辨得清楚,因为面对死亡,一如站在桃花面前,我只能是安静的。

注:①“桃之夭夭”出自《诗经》,夭夭:美丽茂盛的样子。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五人墓”后有人闲坐下棋,有人拨弄丝竹,“竟无一丝墓地的阴凄之感”,在作者看来,是因为苏州人懂得“这五人的刚烈不屈不过是平凡人家小儿女的血性”,“自然是无惊与惧” 。 B、西王母摆下蟠桃会,是因为她觉得这宴会的声名肯定会远播四方,而负心的周穆天子听说了一定会想起很久以前的约定,前来赴宴。

C、行者八戒沙僧三人本来想在桃园里守着平和安稳的岁月,但蟠桃会居然不邀请他们,故而奋起反抗,结果三人为天庭所弃,发落人世。

D、在作者眼中,梅兰竹菊常常作为远放的游宦、失意的文人、与世寡合的志士的精神寄托,却各有凌厉不甘之气,未能真的彻底断绝名利的侵扰。

E、文章写周穆天子和彼得,采用了对比手法,一反一正,暗示出了自己的意图,即使“逃”最终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反不如直面人生,淡然以对。 11、如何理解文中桃花之“静”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赏析文章题目“桃之夭夭”的含义及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厦门翔安一中2014~2015学年(下)高二年语文第13周周练答案

一课外古诗文阅读(21分) 4. B (慰劳)。

5. C(A、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第二个“以”,连词,表修饰。B、第一个“且”,况且,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其”第一个语气词,表委婉语气,第二个表选择,是„„还是„„。) 6. D(排除法,“廉洁无私”只能是D项)

7. (1)译: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关键词:所以、安、鬻)

(2)译: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3)译我想你们哪是造反的人呢?实在是因为官吏的贪婪暴虐造成的。。(关键词:意、岂、良。) 【译文】

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他的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分封徐、邳二州,所以在徐州安家州。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给他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他,他应答安详文雅,世祖很喜欢他,让他经常侍奉在身边,民间的事情太祖经常向他询问意见。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回来,趁机进言说大军经过的地方,百姓经受不住骚扰,饥寒交迫接近死亡的边缘,应该给予赈济,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分别赐给边疆人民粮食、布帛、牛、马,依靠这些生存下来的人很多。至元二十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这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是用来供应祭礼、培养人才的,怎麽能够卖掉呢?”立即制止了这种做法。回到朝廷上报此事,皇帝很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人民难以忍受疾苦,自杀和在监狱中死亡的要用百来计算。朝中大臣有所顾忌,都不敢进言。彻里于是在皇帝面前把桑哥耍奸和贪污误国害民的罪状全部说了出来,言辞激烈。皇帝大怒,说他诋毁重臣,不合礼制,让左右打他的脸。彻里更加用力争辩,而且说:“我和桑哥间没有仇恨,奋力陈数他的罪状而卜顾惜自身性命的原因,正是为国家考虑啊。”这时皇帝彻底醒悟,当即命令他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内府收藏的一半。桑哥被诛杀之后,各类被冤枉逮捕的人才被释放。彻里又遵照圣旨到江南,抄没桑哥的亲家、同党江浙行省大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产,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死,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天下人心大快。彻里在执行这项命令的来回中,共四次路过徐州,全是经过家门而不进去。

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等地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消灭,于是彻里领兵征讨他,号令森严,所过之地秋毫无犯。有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慰劳他们并放他们回去,说:“我想你们哪是造反的人呢?实在是因为官吏的贪婪暴虐造成的。现在既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在你们的田园里安心居住居,不

要担心。”其他山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部来归顺。没多久,欧狗被他的同党绑着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被胁迫追随他的人一个也不杀,汀、漳地区被平定。

九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他去世的时候,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他清廉。

二.8.“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3分)

9.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生意即勃勃生机之意(1分)。“一晴生意繁”在全诗中起统帅全诗内容,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的作用。(2分)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袖影飘动。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2分) 9.(6分)第二联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四月乡间春意盎然的图景。初夏,樱桃成熟,红艳欲滴,豆子青青,绿草如茵,白鹅成群嬉戏。(3分)①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色彩鲜明,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②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绘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③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排列在一起,烘托静谧的气氛,给人一种画面感。(①②③答出任意一点,手法加分析即可得3分) 四.现代文阅读

10、B C (B、 原文只是说“希望这宴会的声名远播,那人若健在,或许可以因缘而来”。C、不被蟠桃会邀请,一怒之下奋起反抗,结果为天庭所弃,发落人世只有孙大圣。共24分)

11、(共2分)其一、简静,如世上人家过着简静生活一般,断绝了名利之心;其二、贞静,与人不诈不欺相敬如宾,愿意守着平和安稳的岁月,却也不惧青面獠牙的威权。(每点1分)

12、(共4分)(1)谐音双关,富有意味。一方面“桃之夭夭”指桃树桃花夭夭灼灼,美丽茂盛;一方面“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谐音,指人们面对爱情与真理正义时的态度。(2)“桃之夭夭”是行文线索,“桃”字能勾连各段,使全文成为一个整体;(3)“桃之夭夭”语出《诗经》,在此引用,使文章意蕴丰富,富有文化气息,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味。(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就得4分)


相关内容

  • 03高二上语文期末复习提纲答案-现代文阅读
  • 高二上语文期末复习提纲--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1.AE (解析:A对应区间在原文第一段,E对应原文倒数第三段: B答题区间在第四段,原文是"愈矛盾则体验愈深", 是矛盾与体验的因果关系,而选项中却变成了"矛盾体验"与& ...

  •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试题参考答案
  • 2012-2013学年(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D 2.D 3.B 4.B 5.C 6.B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 7.D 8.B 9 A 10.D 卷面分5分,由专人评判. 一档:(5分)在规定 ...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B 2.B 3.C 4.B 5.A 8.B 9.D 16.D (告老还乡) 17.C (因为:于是,就) 18.C ("尽管不忍心"理解错误) 6.(4分):杭州开始汽车限牌(2分),或有更多城市跟进(1分).语句通顺(1分) 7.(5分):如果说某一个 ...

  •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考试名称: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一.试卷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1. 试卷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少于200字) 本次试卷题型依据高考题型(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篇名句背诵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基础知识.作文) 其中文言文考察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诗歌鉴赏选 ...

  • 高二语文每周一练(6)及答案
  • 高二每周一练(六) 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刊载/千载难逢 落拓/丢三落四 叱咤/姹紫嫣红 ...... B .苗圃/惊魂甫定 躯壳/金蝉脱壳 饮马/饮水思源 ...... C .供奉/供不应求 露脸/抛头露面 扛枪 ...

  • 高二20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 高二20班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翻译题阅卷反思 本次考试同学们的"翻译题"失分较为严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同学卷面书写欠规范,乱涂乱画现象依然存在. 2.翻译时照搬原文,甚至有交空白卷现象. 3.不忠于原文,随意猜测.比如,个别同学把"牧伯"( ...

  •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古代诗歌散文)期末巩固练习二(含答案) 姓名 总分60分,你的成绩 ▲苏幕遮(周邦彦) (课本50页)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①浦. [注]①芙蓉:荷花的别 ...

  • 高二语文限时训练(附答案)
  • 高二语文限时训练(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 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 来界定"公务员热" ...

  • 2010-201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 2010-201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依次读:bǔ,lào,luò.A依次读:chàn/zhàn,lè/lēi,yōu/shū:C依次读:chuānɡ,cī,niè/liè:D依次读:shèn,bó,hè/hài) 2.D(A暗 ...

  • 内蒙古省2015-16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 内蒙古省2015-16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第 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常言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谎者一旦把谎言编造出,哪怕编造得再"天衣无缝",理论上讲,最终也逃不脱科学家犀利的透视谎言的&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