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人类的关系

汽车与人类的关系

中文摘要:汽车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一方面,作为优秀产物,汽车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汽车量的剧增带来全球能源短缺等环境危机。因此,为了构造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我们必须认识汽车与人类的关系,我们必须从事实本质解决汽车带来的问题。

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证汽车的诞生,但是在我们眼皮底下,看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逐渐完善的交通设施,各式各款的汽车奔驰穿梭于其中,不禁令我们感叹人类文明的伟大!

纵观历史,由1769年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诞生,到1867年德国奥托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发动机,再到“现代汽车诞生日”1886年1月29日德国卡尔•本茨为在1885年研制成功第一辆单缸三轮汽车,到现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大步跨向汽车新时代。由此可见,汽车历史长河是人类文明伟大发展的一大见证。

当初人类造就汽车,如今汽车掀起新时代,影响着我们国人,相信必定影响我们后代的子子孙孙。为此,我们不得不深入探究汽车与人类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许你会抱着主宰者的思想认为汽车与人类如何能放在同你高度相提并论呢,其实“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样的道理罢了,人类只不过是整个世界领域的一个原子,我们原子间紧密联系,正确认识原子间的关系,是我们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使命之一。

以下让我们认识汽车与人类间的关系。

曾听说,“汽车与人类间的关系就是效率与压力并存,大大增加了文明之间交流的频度和广度,汽车缩小了时间上的距离,拉近了空间上的距离。”我认为很正确。

何为效率?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个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进入21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更加追求个性,更加挑剔,思想更加多元化,这也导致多种风格同时涌现,汽车行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圣殿。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

其实,汽车文化的成就全赖于人类。

汽车本来是个钢铁的物件,是人给它赋予了一种影响生活方式的生命内涵。反过来这种内涵又作用于人类,拉近了人与车之间的距离,形成消费理念、生活情趣以及审美趋向等文化范畴,亦即汽车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汽车文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汽车本身的,另一方面是汽车折射出来的,比如美国人那种自由、大气的喜好观念。我们知道,二战之后美国的汽车突然大了起来,经历了二战的人们精神上有死里逃生的感觉,思想上要铺张,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在这种心态畸变下诞生了宽大的美国汽车,折射出了二战之后人们那种绝地重生的感觉。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地大物博,人们崇尚自由、宽松。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仍以美国为例,它的汽车文化包含了美国人天生具备的幽默感:驾驶汽车时,别出心裁地把五颜六色的贴纸剪成字母拼在车尾,其中与追尾相关的内容最多:“千万别吻我,那很可怕”、“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撞上来吧,我正需要钱”。汽车在这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被充分、广泛地赋予了精神特质,折射出美国人的性格和感情。

汽车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环境、人类性格,而不同国家的汽车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期间,文化的历史传承性非常重要。早期的汽车工业造一辆车是非常细腻的工艺过程,在那种手工的琢磨中,历史传承的文化渗透都微妙而绵长。随着工业流水线的出现,汽车工业规模化了,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个性和内涵。欧洲车的品牌价值为什么要比日本高呢?像雷克萨斯,一直说自己是非常棒的豪华品牌,但是品牌价值始终没有奔驰和宝马高,因为奔驰和宝马的历史文化传承性更好。

此外,汽车文化最贴切的外延应该是生活方式,欧洲的汽车文化非常典型。法国人是浪漫、不拘束的,所以他们造出的汽车有玻璃面积大等特点;而德国车则如德国人一样,一直保持那种严谨、保守的风格。就是这样形成了鲜明的五彩缤纷的汽车文化世界。而且,不同的文化理念也直接影响到了用户群的认同,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

由上而见,随着时代变迁,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养育出缤纷的汽车文化,相反我们可以通过汽车文化水平来衡量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它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性格特色的产品。 那么何为压力呢?接下来我们围绕当今论坛津津乐道的“汽车与人类争粮食”一说来继续探讨吧。

汽车将会与人类争粮食?最近这样一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说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为减轻环境、能源压力,很多国家都在研制以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代替汽油,给汽车提供动力。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受生物燃料工业的需求以及干旱的影响,全球谷类的价格,特别是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已升到了最近十年来的最高点。我国日前已经限制使用玉米等可食用谷物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鼓励生物燃料产业“坚持非粮为主”,保证生物燃料的发展既不能影响人们的粮食消费,也不能同粮食争夺耕地。

的确,我国粮食危机四伏,“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环境学家、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1994年提出的令中国人深感不安甚至政府官吏们十分愤慨的问题。布朗先生认为,到203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6亿,但粮食总产量至少减少20%,届时中国将进口约3.54亿吨粮食,中国政府或许有财力购买这些粮食,但世界粮食市场却无法提供如此多的粮食!“当中国持续地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时,他的粮食匮乏将成为世界性的匮乏;他的耕地及灌溉用水的短缺将成为世界性的短缺„..”

试问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粮食自给率逐年大幅下滑,粮食危机已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蔓延开来了,这应引起全体中国人的警觉与反省。同时,中国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将成为粮食价格上涨的最大受害者。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目前却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对能源的依存度远高于发达国家。2009年,能源上涨加上粮价上涨,最终导致CPI居高不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耕地锐减、油价高涨、粮价上涨、CPI攀高、人民币升值压力高涨、银行利率提高、通胀压力加强„„毫不夸张地说,一圈类似于当年日本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泡沫正在我国聚集。正如温家宝总理今年“两会”期间直言:“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这种能源、粮食皆短缺的两难局面下,人类面临诸多挑战,这形势由谁而来,汽车还是我们自己人类呢?

因此,有人就此直言,“汽车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和最坏的发明”。

当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取资源的强度超过它的自然再生能力,而排放废物的强度超过它的自然净化能力之时,生态系统就受到了毁灭性地破坏,它的持续生存能力受到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威胁。这就提出了产品的“环境成本”概念.现阶段,全球性的粮食短缺将转变为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压力,因此中国的辘辘饥肠不仅将剥夺不发达国家穷人的生存权利,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乱,还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危及全人类以及我们的后代的生存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粮食短缺对世界的危害比军事入侵还要严重。

人这个智能行走机器除了吃饭消耗粮食以外,还需要“行”,还有“穿”、“住”。在中国人的“吃穿住行”中,现在还有个“行”的问题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假设全国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如日本),则全国需要4亿辆私人汽车,这样每年需要消耗汽油2亿吨(按每辆车每年0.5吨汽油计),相当于现在的全国原油产量。如果中国人都开上汽车的话,必将会把地球上的所有的汽油烧掉! 在所有限制汽车发展的条件中,土地是最刚性的。能源问题可以通过寻找新动力去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新一代智能汽车去解决,汽车的报废回收问题也可以通过使用新材料提高回收利用率去解决,唯有土地问题不好解决,即便是汽车能长出翅膀飞上了天,它的停驻还要用地。因此,汽车产业到底能有多大发展空间,必须要查看土地资源状况。

据相关资料表明,一辆静止的汽车停放所需要的物理面积大概是7-10平方米,小汽车运行时间仅占5%左右,而且停车时间高达90%左右,对泊车需求较大。一般情况下,一辆小汽车分别需要一个居住区的停车位和一个工作场所的停车位,还需要在城市商业区和其它出行目的地布置社会停车场,基本上需要三个停车位。中国的汽车基本上是以平面摆放而非立体为主,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共需占用700万平方米土地,再乘以3就是2100万平方米,这数字相当吓人。如果要是500万辆汽车的话,那就大的可观了。若再摊上汽车上道、以及与汽车相关设施的面积以及道路,一辆车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将更加巨大。

有一项报导载文:“在轿车保有量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的工业化社会(如德国、英国和日本),每辆汽车平均占有200平方米的土地(在美国每辆汽车平均需要使用688平方米土地)。如果中国在未来的汽车保有量达到日本的水平(每两人拥有一辆汽车),那么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5亿辆, 6.5亿辆的汽车意味着要占用1300万多公顷左右的土地,其中多数土地属于可耕地。这个数字占中国可耕地面积的10%以上,占中国2300万公顷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还多。”中国可耕地面积仅占全球的7%,却要养活全球22%以上的人口,到时候“谁来养活中国”!

美国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说,如果每增加100万辆汽车,就需要将2万公顷(200平方公里)土地铺成公路,如果这些土地是农田,那就意味着粮食产量要下降8万吨。北京市汽车总数达到第一个100万辆,足足用了48年的时间;但从100万辆发展到200万辆,只用了区区6年半的时间。来自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市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000辆,按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北京市每3年就会突破100万辆。那么北京市的土地面积允许汽车突破几次100万呢?或者说需要多少年北京市就可被汽车填满呢?

北京市土地面积为16807.8公里,我们按道路面积占城市土地面积1/4的比例(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为40%,洛杉矶25%,汉城为18%)来计算,北京市道路面积可以达到4201.95平方公里,可以允许21次突破100万,北京汽车保有量已接近300万辆,还允许突破18次,按每3年突破1000万计,50年即可把北京市道路面积填满!

目前,中国有120多家整车厂,30多个省、市有轿车或有商用车的生产项目。称为汽车城和要建成汽车城的城市有长春、十堰、上海、广州、武汉、合肥、南京、郑州等。全国大概有近千个类似亚运村汽车市场的有形市场,汽车销售4S店,汽车专卖店汽车超市、汽车广场、汽车快修店和汽车维修厂等等,其中汽车销售4S店是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占地非常大,最小是一万米,大一点的两三万,甚至四、五万平方米。与此同时眼下,中国大大小小汽车厂都在扩建、增产,都在疯狂地征地,所谓的汽车园区或者汽车城,还有零部件工业园区等等,占地往往都在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的规模。现在又有一个新的势头,各大汽车厂都在建设开发中心、试车场,这又是大面积的征地。一个环道就是五公里,圆周五公里起码得一两平方公里,加上配套的检测面积更大。

“汽车也是一种‘有形’的人口”,它和人的需求是基本相同的:它要吃、要住、要保养、要打扮、要排污,不断消费能源,还经常闯祸伤人和出人命。它对资源(尤其是能源、土地和道路)的需求甚至大过了任何一个活人——养一辆车比养一个人有时会更麻烦。

曾记得《汽车导报》的管宏业先生曾撰文指出,汽车这种人口的出生及增长速度不亚于城市人口。现在中国汽车行业不但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反而鼓励着早生、快生、多生,每一个城市道路上的汽车就象罐头里的沙丁鱼,一座座城市就在这无节制中毁灭。土地特别是耕地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土地、耕地的节约势在必行,对于日渐疯狂膨胀的汽车制造和汽车消费一定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之。

如果根据现在某某众国争石油争海域而战争连连,肉食者会因为一己私欲而罔顾大众以及环境保护等长远发展因素,我敢大胆预言:在未来,汽车将导致战争、饥饿与贫困。

世界粮食危机,现实和历史因素交织,表层和深层原因混杂,很难归咎于单方面原因。直到粮食危机来临前,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原油价格和能源危机。遍布于世界的近十亿辆汽车,每天需消耗的油料达到数千万桶。如果没有原油,这近十亿辆汽车毫无疑问将成为十亿堆废铁。在高油价和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们迫切希望找到可持续性替代能源的良方。

汽车替代生物燃料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确实能够迎合人类的诸多幻想,相比之下,石油埋藏于地下,不可再生;提取生物燃料的农作物,生长于地表,人工种植,源源不绝。一时间,生物燃料被视为填补石油短缺的“魔力工具”。但当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料消耗国美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生物燃料,将玉米和谷类用于制造生物燃料,而不再被用于食物时,稳定的全球粮食供应秩序开始失去平衡。

联合国官员在讨论日益高企的粮食价格对全球的影响及对策时,对于生物燃料发表了措辞激烈的批评。由于生物燃料与粮食一样同样来自于农作物。生物燃料实际上是将粮食从人们的餐桌上抢到了汽车油箱里,导致饥饿与贫困的发生,这是对人类的犯罪,大规模生物燃料对于全球粮食危机其责难逃。

目前,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都被用于制造生物燃料,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被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如此大比例原本用于人类口粮的农作物被转入制造能源,自然推动了粮食价格暴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预计,生物燃料发展计划将使食品成本上升15%,但实际上,近年来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已上涨了不止一倍。

在生物燃料应用中,美国、巴西和欧盟分别为急先锋。2007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中,仅仅美国一家就超过40%。约有5385万吨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占美国玉米总消耗量的18.9%。在国际油价不断飙升的刺激作用下,美国2007年年底通过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量。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用于生物燃料的农作物消耗量增加,出口量减少,这直接引发国际粮价大涨,从而导致汽车与人争夺粮食的危机愈演愈烈。饥荒中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原本属于他们的粮食,就这样被无穷无尽无止地用去填满汽车的油箱。

我国日前已经限制使用玉米等可食用谷物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鼓励生物燃料产业“坚持非粮为主”,保证生物燃料的发展既不能影响人们的粮食消费,也不能同粮食争夺耕地。这表明了我国人民政府已科学地意识到了“汽车夺粮”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紧级刹车的有力措施。据去年《经济学人》分析,生物能源分为二类:一是从甘蔗、玉米和薯类作物中提炼燃料酒精(乙醇),二是从向日葵、油棕榈和蓖麻等油料作物中精炼成生物柴油。 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刺激生质能源的快速发展,汽车跟人抢农作物,造成玉米、小麦等谷物价格飞涨,即便今年全球谷物产量创历史新高,却无法抑制价格下跌。国际粮食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十年,谷物价格还会上涨一至二成,这对穷人的冲击最大。

旅车的油箱加满大约需要消耗的谷物足以供应一个人吃一整年。华盛顿土地政策研究所主席雷斯特说:“现在食品超市不得不和生物燃料工业抢农产品了。”全球土地将无法同时养活全世界的人口又供应生物燃料给汽车工业,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更多的人得挨饿了,使全球30亿贫困人口的生存受到威胁。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全世界所有的人。”

可见,汽车为我们带来便利,不知不觉也会把我们带来黑暗的未来,从本质着手才能解决事情,汽车就像一把双刃剑,这把剑必须用合适的剑鞘控制,剑才能用得其所。

诚然,今天汽车品牌款式百花斗艳,那围绕着光荣、梦想、荣耀的伟大情感,已升华成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色彩。那华丽的外表,精致的内饰,凝结着智慧与血汗的人类历史文化。但是许多人都盲目追随汽车时代的旗帜,热捧买车为先,驾车为行的生存模式,却忽视环境的日益破坏,没有意识到能源需求在扩大的同时面临着短缺的危机。为了挽救如此严峻局势,作为前线倡导环保主义的专业大学生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低碳生活,以自行车待步,节约水电。凡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坚信,汽车能帮助我们承载梦想,驶向成功之路,同时,我们能共同努力,创造和谐,绿色的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高巍 北京娱乐信报 2005年09月23日

2.梁朝辉 林雷 《汽车文化的作用》摘自《经济观察报》

汽车与人类的关系

中文摘要:汽车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一方面,作为优秀产物,汽车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汽车量的剧增带来全球能源短缺等环境危机。因此,为了构造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我们必须认识汽车与人类的关系,我们必须从事实本质解决汽车带来的问题。

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证汽车的诞生,但是在我们眼皮底下,看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逐渐完善的交通设施,各式各款的汽车奔驰穿梭于其中,不禁令我们感叹人类文明的伟大!

纵观历史,由1769年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诞生,到1867年德国奥托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发动机,再到“现代汽车诞生日”1886年1月29日德国卡尔•本茨为在1885年研制成功第一辆单缸三轮汽车,到现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大步跨向汽车新时代。由此可见,汽车历史长河是人类文明伟大发展的一大见证。

当初人类造就汽车,如今汽车掀起新时代,影响着我们国人,相信必定影响我们后代的子子孙孙。为此,我们不得不深入探究汽车与人类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许你会抱着主宰者的思想认为汽车与人类如何能放在同你高度相提并论呢,其实“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样的道理罢了,人类只不过是整个世界领域的一个原子,我们原子间紧密联系,正确认识原子间的关系,是我们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使命之一。

以下让我们认识汽车与人类间的关系。

曾听说,“汽车与人类间的关系就是效率与压力并存,大大增加了文明之间交流的频度和广度,汽车缩小了时间上的距离,拉近了空间上的距离。”我认为很正确。

何为效率?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个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进入21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更加追求个性,更加挑剔,思想更加多元化,这也导致多种风格同时涌现,汽车行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圣殿。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

其实,汽车文化的成就全赖于人类。

汽车本来是个钢铁的物件,是人给它赋予了一种影响生活方式的生命内涵。反过来这种内涵又作用于人类,拉近了人与车之间的距离,形成消费理念、生活情趣以及审美趋向等文化范畴,亦即汽车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汽车文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汽车本身的,另一方面是汽车折射出来的,比如美国人那种自由、大气的喜好观念。我们知道,二战之后美国的汽车突然大了起来,经历了二战的人们精神上有死里逃生的感觉,思想上要铺张,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在这种心态畸变下诞生了宽大的美国汽车,折射出了二战之后人们那种绝地重生的感觉。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地大物博,人们崇尚自由、宽松。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仍以美国为例,它的汽车文化包含了美国人天生具备的幽默感:驾驶汽车时,别出心裁地把五颜六色的贴纸剪成字母拼在车尾,其中与追尾相关的内容最多:“千万别吻我,那很可怕”、“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撞上来吧,我正需要钱”。汽车在这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被充分、广泛地赋予了精神特质,折射出美国人的性格和感情。

汽车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环境、人类性格,而不同国家的汽车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期间,文化的历史传承性非常重要。早期的汽车工业造一辆车是非常细腻的工艺过程,在那种手工的琢磨中,历史传承的文化渗透都微妙而绵长。随着工业流水线的出现,汽车工业规模化了,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个性和内涵。欧洲车的品牌价值为什么要比日本高呢?像雷克萨斯,一直说自己是非常棒的豪华品牌,但是品牌价值始终没有奔驰和宝马高,因为奔驰和宝马的历史文化传承性更好。

此外,汽车文化最贴切的外延应该是生活方式,欧洲的汽车文化非常典型。法国人是浪漫、不拘束的,所以他们造出的汽车有玻璃面积大等特点;而德国车则如德国人一样,一直保持那种严谨、保守的风格。就是这样形成了鲜明的五彩缤纷的汽车文化世界。而且,不同的文化理念也直接影响到了用户群的认同,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

由上而见,随着时代变迁,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养育出缤纷的汽车文化,相反我们可以通过汽车文化水平来衡量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它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性格特色的产品。 那么何为压力呢?接下来我们围绕当今论坛津津乐道的“汽车与人类争粮食”一说来继续探讨吧。

汽车将会与人类争粮食?最近这样一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说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为减轻环境、能源压力,很多国家都在研制以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代替汽油,给汽车提供动力。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受生物燃料工业的需求以及干旱的影响,全球谷类的价格,特别是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已升到了最近十年来的最高点。我国日前已经限制使用玉米等可食用谷物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鼓励生物燃料产业“坚持非粮为主”,保证生物燃料的发展既不能影响人们的粮食消费,也不能同粮食争夺耕地。

的确,我国粮食危机四伏,“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环境学家、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1994年提出的令中国人深感不安甚至政府官吏们十分愤慨的问题。布朗先生认为,到203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6亿,但粮食总产量至少减少20%,届时中国将进口约3.54亿吨粮食,中国政府或许有财力购买这些粮食,但世界粮食市场却无法提供如此多的粮食!“当中国持续地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时,他的粮食匮乏将成为世界性的匮乏;他的耕地及灌溉用水的短缺将成为世界性的短缺„..”

试问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粮食自给率逐年大幅下滑,粮食危机已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蔓延开来了,这应引起全体中国人的警觉与反省。同时,中国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将成为粮食价格上涨的最大受害者。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目前却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对能源的依存度远高于发达国家。2009年,能源上涨加上粮价上涨,最终导致CPI居高不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耕地锐减、油价高涨、粮价上涨、CPI攀高、人民币升值压力高涨、银行利率提高、通胀压力加强„„毫不夸张地说,一圈类似于当年日本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泡沫正在我国聚集。正如温家宝总理今年“两会”期间直言:“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这种能源、粮食皆短缺的两难局面下,人类面临诸多挑战,这形势由谁而来,汽车还是我们自己人类呢?

因此,有人就此直言,“汽车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和最坏的发明”。

当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取资源的强度超过它的自然再生能力,而排放废物的强度超过它的自然净化能力之时,生态系统就受到了毁灭性地破坏,它的持续生存能力受到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威胁。这就提出了产品的“环境成本”概念.现阶段,全球性的粮食短缺将转变为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压力,因此中国的辘辘饥肠不仅将剥夺不发达国家穷人的生存权利,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乱,还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危及全人类以及我们的后代的生存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粮食短缺对世界的危害比军事入侵还要严重。

人这个智能行走机器除了吃饭消耗粮食以外,还需要“行”,还有“穿”、“住”。在中国人的“吃穿住行”中,现在还有个“行”的问题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假设全国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如日本),则全国需要4亿辆私人汽车,这样每年需要消耗汽油2亿吨(按每辆车每年0.5吨汽油计),相当于现在的全国原油产量。如果中国人都开上汽车的话,必将会把地球上的所有的汽油烧掉! 在所有限制汽车发展的条件中,土地是最刚性的。能源问题可以通过寻找新动力去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新一代智能汽车去解决,汽车的报废回收问题也可以通过使用新材料提高回收利用率去解决,唯有土地问题不好解决,即便是汽车能长出翅膀飞上了天,它的停驻还要用地。因此,汽车产业到底能有多大发展空间,必须要查看土地资源状况。

据相关资料表明,一辆静止的汽车停放所需要的物理面积大概是7-10平方米,小汽车运行时间仅占5%左右,而且停车时间高达90%左右,对泊车需求较大。一般情况下,一辆小汽车分别需要一个居住区的停车位和一个工作场所的停车位,还需要在城市商业区和其它出行目的地布置社会停车场,基本上需要三个停车位。中国的汽车基本上是以平面摆放而非立体为主,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共需占用700万平方米土地,再乘以3就是2100万平方米,这数字相当吓人。如果要是500万辆汽车的话,那就大的可观了。若再摊上汽车上道、以及与汽车相关设施的面积以及道路,一辆车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将更加巨大。

有一项报导载文:“在轿车保有量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的工业化社会(如德国、英国和日本),每辆汽车平均占有200平方米的土地(在美国每辆汽车平均需要使用688平方米土地)。如果中国在未来的汽车保有量达到日本的水平(每两人拥有一辆汽车),那么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5亿辆, 6.5亿辆的汽车意味着要占用1300万多公顷左右的土地,其中多数土地属于可耕地。这个数字占中国可耕地面积的10%以上,占中国2300万公顷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还多。”中国可耕地面积仅占全球的7%,却要养活全球22%以上的人口,到时候“谁来养活中国”!

美国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说,如果每增加100万辆汽车,就需要将2万公顷(200平方公里)土地铺成公路,如果这些土地是农田,那就意味着粮食产量要下降8万吨。北京市汽车总数达到第一个100万辆,足足用了48年的时间;但从100万辆发展到200万辆,只用了区区6年半的时间。来自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市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000辆,按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北京市每3年就会突破100万辆。那么北京市的土地面积允许汽车突破几次100万呢?或者说需要多少年北京市就可被汽车填满呢?

北京市土地面积为16807.8公里,我们按道路面积占城市土地面积1/4的比例(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为40%,洛杉矶25%,汉城为18%)来计算,北京市道路面积可以达到4201.95平方公里,可以允许21次突破100万,北京汽车保有量已接近300万辆,还允许突破18次,按每3年突破1000万计,50年即可把北京市道路面积填满!

目前,中国有120多家整车厂,30多个省、市有轿车或有商用车的生产项目。称为汽车城和要建成汽车城的城市有长春、十堰、上海、广州、武汉、合肥、南京、郑州等。全国大概有近千个类似亚运村汽车市场的有形市场,汽车销售4S店,汽车专卖店汽车超市、汽车广场、汽车快修店和汽车维修厂等等,其中汽车销售4S店是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占地非常大,最小是一万米,大一点的两三万,甚至四、五万平方米。与此同时眼下,中国大大小小汽车厂都在扩建、增产,都在疯狂地征地,所谓的汽车园区或者汽车城,还有零部件工业园区等等,占地往往都在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的规模。现在又有一个新的势头,各大汽车厂都在建设开发中心、试车场,这又是大面积的征地。一个环道就是五公里,圆周五公里起码得一两平方公里,加上配套的检测面积更大。

“汽车也是一种‘有形’的人口”,它和人的需求是基本相同的:它要吃、要住、要保养、要打扮、要排污,不断消费能源,还经常闯祸伤人和出人命。它对资源(尤其是能源、土地和道路)的需求甚至大过了任何一个活人——养一辆车比养一个人有时会更麻烦。

曾记得《汽车导报》的管宏业先生曾撰文指出,汽车这种人口的出生及增长速度不亚于城市人口。现在中国汽车行业不但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反而鼓励着早生、快生、多生,每一个城市道路上的汽车就象罐头里的沙丁鱼,一座座城市就在这无节制中毁灭。土地特别是耕地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土地、耕地的节约势在必行,对于日渐疯狂膨胀的汽车制造和汽车消费一定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之。

如果根据现在某某众国争石油争海域而战争连连,肉食者会因为一己私欲而罔顾大众以及环境保护等长远发展因素,我敢大胆预言:在未来,汽车将导致战争、饥饿与贫困。

世界粮食危机,现实和历史因素交织,表层和深层原因混杂,很难归咎于单方面原因。直到粮食危机来临前,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原油价格和能源危机。遍布于世界的近十亿辆汽车,每天需消耗的油料达到数千万桶。如果没有原油,这近十亿辆汽车毫无疑问将成为十亿堆废铁。在高油价和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们迫切希望找到可持续性替代能源的良方。

汽车替代生物燃料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确实能够迎合人类的诸多幻想,相比之下,石油埋藏于地下,不可再生;提取生物燃料的农作物,生长于地表,人工种植,源源不绝。一时间,生物燃料被视为填补石油短缺的“魔力工具”。但当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料消耗国美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生物燃料,将玉米和谷类用于制造生物燃料,而不再被用于食物时,稳定的全球粮食供应秩序开始失去平衡。

联合国官员在讨论日益高企的粮食价格对全球的影响及对策时,对于生物燃料发表了措辞激烈的批评。由于生物燃料与粮食一样同样来自于农作物。生物燃料实际上是将粮食从人们的餐桌上抢到了汽车油箱里,导致饥饿与贫困的发生,这是对人类的犯罪,大规模生物燃料对于全球粮食危机其责难逃。

目前,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都被用于制造生物燃料,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被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如此大比例原本用于人类口粮的农作物被转入制造能源,自然推动了粮食价格暴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预计,生物燃料发展计划将使食品成本上升15%,但实际上,近年来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已上涨了不止一倍。

在生物燃料应用中,美国、巴西和欧盟分别为急先锋。2007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中,仅仅美国一家就超过40%。约有5385万吨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占美国玉米总消耗量的18.9%。在国际油价不断飙升的刺激作用下,美国2007年年底通过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量。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用于生物燃料的农作物消耗量增加,出口量减少,这直接引发国际粮价大涨,从而导致汽车与人争夺粮食的危机愈演愈烈。饥荒中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原本属于他们的粮食,就这样被无穷无尽无止地用去填满汽车的油箱。

我国日前已经限制使用玉米等可食用谷物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鼓励生物燃料产业“坚持非粮为主”,保证生物燃料的发展既不能影响人们的粮食消费,也不能同粮食争夺耕地。这表明了我国人民政府已科学地意识到了“汽车夺粮”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紧级刹车的有力措施。据去年《经济学人》分析,生物能源分为二类:一是从甘蔗、玉米和薯类作物中提炼燃料酒精(乙醇),二是从向日葵、油棕榈和蓖麻等油料作物中精炼成生物柴油。 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刺激生质能源的快速发展,汽车跟人抢农作物,造成玉米、小麦等谷物价格飞涨,即便今年全球谷物产量创历史新高,却无法抑制价格下跌。国际粮食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十年,谷物价格还会上涨一至二成,这对穷人的冲击最大。

旅车的油箱加满大约需要消耗的谷物足以供应一个人吃一整年。华盛顿土地政策研究所主席雷斯特说:“现在食品超市不得不和生物燃料工业抢农产品了。”全球土地将无法同时养活全世界的人口又供应生物燃料给汽车工业,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更多的人得挨饿了,使全球30亿贫困人口的生存受到威胁。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全世界所有的人。”

可见,汽车为我们带来便利,不知不觉也会把我们带来黑暗的未来,从本质着手才能解决事情,汽车就像一把双刃剑,这把剑必须用合适的剑鞘控制,剑才能用得其所。

诚然,今天汽车品牌款式百花斗艳,那围绕着光荣、梦想、荣耀的伟大情感,已升华成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色彩。那华丽的外表,精致的内饰,凝结着智慧与血汗的人类历史文化。但是许多人都盲目追随汽车时代的旗帜,热捧买车为先,驾车为行的生存模式,却忽视环境的日益破坏,没有意识到能源需求在扩大的同时面临着短缺的危机。为了挽救如此严峻局势,作为前线倡导环保主义的专业大学生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低碳生活,以自行车待步,节约水电。凡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坚信,汽车能帮助我们承载梦想,驶向成功之路,同时,我们能共同努力,创造和谐,绿色的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高巍 北京娱乐信报 2005年09月23日

2.梁朝辉 林雷 《汽车文化的作用》摘自《经济观察报》


相关内容

  • 模版范例-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书范文
  • 文章标题: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书范文 散发人性道德光辉沉淀人类管理智慧 江苏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划书 第一部分组织设计和岗位说明2 一.组织结构设置2 二.部门与岗位设计及人员编制拟订3 三.部门职责说明4 四.职务说明书8 第二部分人员招聘与聘用管理44 一.人员招聘与录用44 二.员工聘用管理5 ...

  •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最近雾霾几乎笼罩了中国,覆盖了中国近一半的地区,已经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雾霾天气,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重度污染的状况.例如杭州等地区连续几天发布雾霾橙色预警信号.江苏中西部.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 ...

  • 机器人怎样跟人类共处?
  • 机器人怎样跟人类共处? 看过<钢铁侠>.<终结者>.<我是机器人>等等电影,我们对机器人,有着期待与向往.我们知道,机器人的最新产品往往聚集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代表着人类科技的最高水平.这些机器人虽然在构造和特性上千差万别,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人类制造 ...

  • 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2
  • 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汽车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阐述了由于汽车快速发展而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和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结合自然辩证法的知识,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多面性,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可盲目,应与自然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避免"汽车社会"给人 ...

  • 建议书的范文(共9篇)
  • 篇一:建议书(范文) 建议书 罪恶的人类: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 ...

  •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知道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相关材料和图片,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讲述爱 ...

  • 西方哲学批判--二元决定论的谬误
  • 作者:wybah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154    更新时间:2011-8-23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西方哲学批判-----二元决定论的谬误 西方哲学的基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二元决定论 ...

  • 城市经济发展的六要素及其关系
  • 城市经济发展的六要素及其关系 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就是城市各要素在空间的一种组合.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发展城市的经济,此外兼顾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上,这里有个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关系,那就是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而环境是第二位的,虽然环境被破坏了也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经济发展或者在发展的过程中 ...

  • 关于治理老小区汽车乱停乱放的探讨
  • 关于治理老小区汽车乱停乱放的探讨 江苏南通 黄培鑫 以往人们将人类生存的条件概括为:衣.食.住.行.我认为应改成:气.食.住.衣.行.你同意吗? 本次探讨,只谈"气"和"住". 一.小区是居民稳定居住的场所 住房--是人们生存的主要场所,所以,人们化巨资,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