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新编)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 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4、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2、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 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 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 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 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6. 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欣赏古建筑图片。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 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 、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 、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 、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 、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 、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 学生欣赏分析。(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3. 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4.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等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 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 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 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 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1)学生欣赏。 (2)学生分析。 (3)学生记录。

(4)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四、学生分析:

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五、完成作业

1. 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2. 教师巡回指导。

3. 展示有创意的作品。完成作业。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 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

教后反思:

2、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2、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笔、尺子等;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1)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2)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3)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2.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3.板书课题。学生欣赏。 4.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布置讨论题:

1. 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 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 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 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 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作或他人的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俄国 1911 《我和我的村庄》 油画

教后反思:

3、添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和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引出课题——《添画人像》,根据作品分析添画人像的方法。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8页、9页的图片,分析、讨论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2、讲解、演示添加人物头像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谈出感受。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交流并添画人像的另一半。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收集自己的头像图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2、技能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带来的图片,说一说人的五官特点。 三、探究学习:

1、添画游戏:发给学生一些人物头像图片的一半,添画人物的另一半。 2、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添画作品,分组讨论:添画人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可以发挥想象?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艺术实践,进行添画人像。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还可以选择其他绘画题材的作品进行添画。 教学反思:

4、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 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 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 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板书)

学生欣赏。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 《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 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 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线条粗细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 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 小组探究,汇报

线条的粗细不同;线条的疏密排列不同;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黑白色块。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 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 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 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 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 (3)线描 (4)调整 5. 学生设计。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

5、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

课前准备:

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等。 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的亲密合影,或者从报刊、杂志上收集表现人与人之间或动物间亲情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

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

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 表演。

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内容:

1、 三人离很远。

2、 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 认识新材料。

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

四、 教师演示:

1、 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 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 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五、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六、作业步骤:

1、构思

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

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七、自主创作。

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八、展示评价。

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九、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亲亲密密一家子

你的家里都有谁?

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最温暖、最甜蜜的表情是什么?

教后反思:

6、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情感目标: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2、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

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学生发言。学生设计作品。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邻近色

教后反思:

7、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难点: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作品。

1、引导学生评议。

2、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3、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后反思:

8、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教学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参观券(实物) 数枚 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 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小结并板书: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2. 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

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学生设计。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

参观券的设计

设计形式:

(1) 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课后反思:

9、神秘的礼盒

教学目标:

1、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2、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3、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教学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1.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2.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3.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4.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布置讨论题:

1. 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 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 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 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 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神秘的礼盒

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后反思:

10、故事里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

教学难点:

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故事梗概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2、出示观察投影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 学生欣赏。

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

三、教学新课,教师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

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

教师示范。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

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观察。

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集体交流。

五、艺术创作。

大胆想象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作。

六、小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板书设计: 故事里的人

教后反思:

11、镜头里的花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代表性花卉,名字和寓意。初步了解摄影的入门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拍下构图均衡、角度优美的花卉。

3、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互相合作;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相机的构造及功能,学习拍摄的技巧。

教学难点:拍摄一组姿态优美、构图均衡的花卉作品。

教学准备:图片实例 数码相机 像素高的手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书中和自己的作品在大屏上展示,激发学生热情。

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花卉图片,学生谈感受) 板书课题:镜头里的花。

二、新授 :

1、认识家乡的花卉,了解相关知识。

2、那这些精美的图片是怎么拍的呢? 展示教材左下的两幅图片,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幅主次混乱,取景没有重点。第二幅构图均衡,抛弃不必要的细节,可以突出你要拍摄的重点景物。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分析,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4、讲解景深的作用:突出主题,弱化背景。

5、景深法则: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曝光规律:一、 按照主体的亮度曝光,背景亮,突出主体;二、按照背景的亮度曝光,背景暗,突出主体。

三、艺术实践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取景,拍摄一组有艺术韵味的花卉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有条件的可以把照片冲洗出来,举办一次摄影展)把学生拍摄的照片输出到展屏上,共同欣赏。提出建议或意见,师生交流讨论。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

12、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2、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教学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

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2.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3. 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

请大家继续研究长城。

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 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 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 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 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 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 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四、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五、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交流感受。

板书设计: 神州风采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复合遗产

教后反思:

13、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 资料 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

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

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

2、学生自主探究。

3、认识大师。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

(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

(2)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揭示课题

(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

(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

(3)学生自学教材33页的小知识。

(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2006年第一届“文化遗

产日”的主题。

二、分析范例

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 木偶的制作与表演 皮影艺术的特色。

4、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

四、调查家乡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

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

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

五、艺术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

六、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课堂延伸

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

14、家乡的小吃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2、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想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你们准备拿什么招待呢?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

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学生回答: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三、探究学习。

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

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学生制作。

五、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伸。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

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教后反思:

15、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班班通畅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佛教溯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

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

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

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三、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

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四、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

广东泥咕咕河南 面花山西剪纸陕西 刺绣贵州

五、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六、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16、发现老房子的美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学生能够利用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3、学生会发现身边的老房子,知道老房子的历史,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

难点: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老郑州的视频。

1、回忆:在你的身边或是你的家乡、你出游的时候,见过过去建造的老房子吗?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

2、学生交流:你搜集到了哪些老房子的资料?这些老房子美在哪里?(花园南溪古寨)

3、学生探究其他老房子的艺术特色。

二、新授

(一)小组探究: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尝试表现:

一组:屋顶上的瓦片可以有哪些表现方法?

二组:墙面的厚度和衔接?

三组:木质材料的表现?

四组:石头墙面的表现?

五组:哪些装饰可以增强老房子的生活气息?

(二)学生反馈与交流:

1、谁的想法别具新意?

2、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三)欣赏作品:在尝试创作、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欣赏书中图片,

了解资料,知道不同的表现手法。

示范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另用刻、压、粘等方法,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四)艺术实践:

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点评。

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

(五)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

2、评出创意奖、细节胜出奖、最佳合作奖。

(六)课堂小结、延伸:

1、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

2、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创作,也可用其他方式表现老房子的美,表达对家乡,对生活的爱。

结束语:总之,本节课通过欣赏启发、小组探究、尝试表现、欣赏范作、动手实践等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17、家乡的老房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不同建筑物的构造特点。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

看。

师小结。

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二、同学们,我们知道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江南水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 、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 、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四、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五、欣赏教材43至44页老房子的风格特点。

教学反思:

18、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3、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4、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3、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课件:从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发展历史图片,引入“发展”的概念。 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提问:谁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家乡这几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

(3)小结:

我们亲眼见到的变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回答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无论大小均可以说。

二、授新课。

(1)家乡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了解。请各小组同学把本组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各组问题卡上的内容进行讨论。

(2)“我把家乡的发展说一说”(小展示会)。

①家乡的小道与现代街道的变化。

②城市与农村现代建筑

问题卡(课件) :

③交通工具的变迁

问题卡(课件) :

A.早期的交通工具

B.现代的交通工具

C.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D.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家乡的这些变化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与本组题目相关的文字、图片、物品等资料进行交流,并按照本组问题卡上的内容加以讨论和整理。

各组的学生代表发言。

认真倾听各组的发言。

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

三、把本组的题目用所学过的小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

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文字抄写、文字排版、图片绘制等各项工作。

四、小结: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家乡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新城。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让我们去了解它更多的历史和发展吧,你会更加热爱它。

五、作业用班级或校级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

19、庐阳花布

教学目标:

1、运用上一节课的学生作业,通过剪贴的方式,设计、制作新颖的花衣服。

2、认识生活中的花布及服装,了解服装设计的一些简单方法,让生了解何为庐阳花布,以及庐阳花布图案的题材来源。

3、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情感体验,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庐阳花布的图案设计方法、它的变形方法和组合规律。

2、根据不同花布的特点,设计出新颖而独特的花布图案,来装饰我们的生活。 教学准备:班班通畅言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带领学生逛花布店,欣赏里面展示的花布。

2、师生共同评价上节课的作业(从花纹、色彩和给人的感觉这几方面去评价): 有的给人感觉色彩和谐,可爱而安静,把它做成小女孩的睡衣,有种很想睡觉的感觉。

有的花布颜色吸引人,做成背带裤的话会让人产生快乐的心情。

有的没有画具体的东西,只有粗犷的线条和跳跃的彩点,但是还是让我们产生了很阳光的感觉。它适合哪位同学穿呢?可以做成什么款式的衣服呢?老师留给大家去想象。

3、揭示课题:“庐阳花布”。

每一块花布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块都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每一种感觉都会带着我们去想象:如果做成衣服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设计师,学习“新花布 新衣服”的第二课,尝试把自己上节课画的花布做成衣服。

二、教授“花布变变变”。

1、教师示范——花布怎么变成不同的图案:

剪去一个小半圆,领子出来了。剪去两个三角形,肩膀出来了。竖着两刀是身体,斜着两刀是袖子,小小衣服剪好啦! 只是这么简单的几刀,一条美丽的裙子就出现了。

把它贴在作业纸的中间,添上可爱的头,画上手和脚,摆个好看的姿势,小衣服就穿在了身上。

2、欣赏设计的美丽图案:(播放动画)

十字形挑花图案、庐阳花布图案。

3、介绍庐阳花布图案的设计方法:

选择素材、抽象与概括、涂色、完成作品

小结:庐阳花布的图案从现实生活中获取题材,但又不受自然物的束缚,而是采取夸张、变形、概括、抽象等手法,用简单的基本型组合成富有情趣和韵味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

4、欣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老师讲解。

三、思考与讨论:

1、庐阳花布的图案是如何形成的?你能找到它的变形方法和组合规律么?

2、庐阳花布的图案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四、艺术实践: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效仿书中的作品,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五、评一评自己设计的作品。

六、美丽的花布让我们有了美丽的衣服,装扮着我们,同时也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用花布给本子包个封面,本子就穿上了花衣服;把花布装框挂在墙上,墙壁也穿上了花衣服。感受花布的美,运用它的美,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20、泥条盘筑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并制作陶艺作品。

2、了解陶瓷文化和陶瓷成型的工艺。

3、在创作中体会陶瓷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陶瓷文化,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作品。

教学难点:

泥条盘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简单的盘筑好的作品1至2件,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分组

二、新授:

1、欣赏

(1)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陶艺作品

(2)示范作品

2、简介陶艺文化

(1)中国陶艺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国度。五千年中,陶瓷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相联。它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为广泛,渗透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它不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而且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它对了解民族个性、心理趋向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2)陶瓷名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大师烧制原始青瓷,到东汉烧制出成熟瓷器,以后瓷业不断发展,唐宋时进入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繁荣鼎盛时期,明清时景德镇成为瓷器制造的中心。自唐以后,名家辈出,名窑林立,为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贡献。在古代优秀名窑中,主要有:以烧制青瓷闻名的越窑、

以烧制白瓷闻名的邢窑、以烧制釉下彩绘闻名的长沙窑和磁州窑,以烧制黑瓷闻名的建窑,以烧制紫砂陶器闻名的宜兴窑,以烧制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等闻名的景德镇窑,此外,还有官窑、汝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德化窑等等。

3、泥条盘筑方法

泥条盘筑法是制陶技法中古老的方法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这一方法来制作陶器,由于这种方法的实用性,一直延用到今天。一般来说,徒手捏制的陶器大小有限,而泥条盘筑的方法则可以制作较大型的作品。

泥条盘筑的陶器,有自然的条状肌理,形态丰富。变化多端的几何图形组合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泥条盘筑的制作对技术要求不高,自由度也较大,因此,进行泥条盘筑,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从中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

三、盘筑泥条:首先要搓好泥条,搓泥条时一定要注意泥条的干湿程度。太干泥条不容易弯曲且容易断裂,太湿容易粘手,支撑力也弱。

具体步骤:

1. 搓一个泥球。

2. 用手掌将泥球均匀地压成厚度大约为0.5厘米的泥片,准备做成罐底。

3. 另取一泥块用手掌压成泥板。

4. 用泥刀把泥板裁切成条。

5. 搓泥条。

6. 将圆泥片放在转台上盘筑。

7. 逐步往上盘筑。

8. 一边盘筑,一边用手指将内侧抹平并用泥浆粘牢。

9. 继续往上盘筑,直至成型。

四、泥条编织: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用藤条或竹条等编织的器物,其实,用泥条也可以编织,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却也是五花八门、别具一格。用泥条来进行编织,趣味无穷,乐在其中。

具体步骤:

1、在辅助物上套上一个塑料袋,然后放一个圆形泥片。

2、将泥条等距离地斜粘在泥片上。

3、粘完一圈后,再从相反的方向粘一圈,同时在泥条的交接处用手指轻轻压实。

4、搓一根较粗的泥条做口沿并压实。

5、除去多余泥条。

6、将做好的花篮取下。

7、将两根泥条搓成麻花形提梁。

8、将提梁粘牢,完成。

五、作业:

学习泥条成型的方法,创作一件或一组有特色的作品。

六、辅导学生练习:

1、泥条要软硬适中。

2、根据自己能力仿制书上范例或自己创作作品。

3、可以合作

4、学习制作中没有转台,要注意造型

七、作品展示

1、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2、注意保存自己的作品

21、国画之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国画教学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起学生热爱中国画,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干湿浓淡的运用方法。同时认识中国画的特色。 3: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2:掌握好墨色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材、范画、示范用具、毛笔、墨、纸等。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本节课题。

国画之乡在哪里?简单介绍

1、教师利用范画(闲趣、田家拾趣、丝路风情等)介绍中国画的特色。

2、教师介绍画中国画的所需工具。

3、课文中这些国画作品描绘的内容你熟悉么?在哪里经常看到?

4、写意国画的笔墨有何特色?对你有哪些启示?

三:动手操作。

1、教师边范画边讲授。主要让学生感知干湿浓淡墨、中侧锋的运用方法。

2、学生边听边试着模仿画画。

3、出示范画让学生进行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四:示展作品。

1、让学生自己把作品展示到黑板前面,作者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完成的作品的。

2、评视画得好的作品。

五:总结。

教师根据墨色、动态、趣味三方面对优秀作品进行讲评作业,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

六:布置作业。

艺术实践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析,感受一下国画艺术的笔墨趣味。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 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4、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2、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 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 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 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 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6. 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欣赏古建筑图片。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 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 、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 、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 、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 、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 、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 学生欣赏分析。(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3. 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4.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等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 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 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 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 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1)学生欣赏。 (2)学生分析。 (3)学生记录。

(4)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四、学生分析:

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五、完成作业

1. 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2. 教师巡回指导。

3. 展示有创意的作品。完成作业。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 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

教后反思:

2、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2、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笔、尺子等;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1)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2)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3)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2.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3.板书课题。学生欣赏。 4.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布置讨论题:

1. 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 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 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 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 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作或他人的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俄国 1911 《我和我的村庄》 油画

教后反思:

3、添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和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引出课题——《添画人像》,根据作品分析添画人像的方法。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8页、9页的图片,分析、讨论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2、讲解、演示添加人物头像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谈出感受。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交流并添画人像的另一半。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收集自己的头像图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2、技能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带来的图片,说一说人的五官特点。 三、探究学习:

1、添画游戏:发给学生一些人物头像图片的一半,添画人物的另一半。 2、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添画作品,分组讨论:添画人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可以发挥想象?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艺术实践,进行添画人像。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还可以选择其他绘画题材的作品进行添画。 教学反思:

4、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 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 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 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板书)

学生欣赏。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 《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 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 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线条粗细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 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 小组探究,汇报

线条的粗细不同;线条的疏密排列不同;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黑白色块。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 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 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 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 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 (3)线描 (4)调整 5. 学生设计。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

5、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

课前准备:

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等。 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的亲密合影,或者从报刊、杂志上收集表现人与人之间或动物间亲情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

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

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 表演。

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内容:

1、 三人离很远。

2、 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 认识新材料。

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

四、 教师演示:

1、 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 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 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五、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六、作业步骤:

1、构思

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

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七、自主创作。

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八、展示评价。

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九、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亲亲密密一家子

你的家里都有谁?

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最温暖、最甜蜜的表情是什么?

教后反思:

6、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情感目标: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2、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

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学生发言。学生设计作品。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邻近色

教后反思:

7、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难点: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作品。

1、引导学生评议。

2、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3、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后反思:

8、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教学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参观券(实物) 数枚 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 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小结并板书: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2. 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

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学生设计。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

参观券的设计

设计形式:

(1) 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课后反思:

9、神秘的礼盒

教学目标:

1、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2、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3、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教学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1.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2.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3.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4.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布置讨论题:

1. 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 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 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 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 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神秘的礼盒

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后反思:

10、故事里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

教学难点:

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故事梗概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2、出示观察投影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 学生欣赏。

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

三、教学新课,教师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

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

教师示范。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

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观察。

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集体交流。

五、艺术创作。

大胆想象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作。

六、小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板书设计: 故事里的人

教后反思:

11、镜头里的花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代表性花卉,名字和寓意。初步了解摄影的入门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拍下构图均衡、角度优美的花卉。

3、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互相合作;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相机的构造及功能,学习拍摄的技巧。

教学难点:拍摄一组姿态优美、构图均衡的花卉作品。

教学准备:图片实例 数码相机 像素高的手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书中和自己的作品在大屏上展示,激发学生热情。

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花卉图片,学生谈感受) 板书课题:镜头里的花。

二、新授 :

1、认识家乡的花卉,了解相关知识。

2、那这些精美的图片是怎么拍的呢? 展示教材左下的两幅图片,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幅主次混乱,取景没有重点。第二幅构图均衡,抛弃不必要的细节,可以突出你要拍摄的重点景物。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分析,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4、讲解景深的作用:突出主题,弱化背景。

5、景深法则: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曝光规律:一、 按照主体的亮度曝光,背景亮,突出主体;二、按照背景的亮度曝光,背景暗,突出主体。

三、艺术实践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取景,拍摄一组有艺术韵味的花卉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有条件的可以把照片冲洗出来,举办一次摄影展)把学生拍摄的照片输出到展屏上,共同欣赏。提出建议或意见,师生交流讨论。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

12、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2、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教学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

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2.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3. 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

请大家继续研究长城。

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 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 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 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 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 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 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四、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五、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交流感受。

板书设计: 神州风采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复合遗产

教后反思:

13、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 资料 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

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

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

2、学生自主探究。

3、认识大师。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

(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

(2)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揭示课题

(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

(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

(3)学生自学教材33页的小知识。

(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2006年第一届“文化遗

产日”的主题。

二、分析范例

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 木偶的制作与表演 皮影艺术的特色。

4、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

四、调查家乡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

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

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

五、艺术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

六、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课堂延伸

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

14、家乡的小吃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2、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想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你们准备拿什么招待呢?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

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学生回答: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三、探究学习。

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

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学生制作。

五、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伸。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

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教后反思:

15、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班班通畅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佛教溯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

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

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

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三、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

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四、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

广东泥咕咕河南 面花山西剪纸陕西 刺绣贵州

五、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六、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16、发现老房子的美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学生能够利用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3、学生会发现身边的老房子,知道老房子的历史,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

难点: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老郑州的视频。

1、回忆:在你的身边或是你的家乡、你出游的时候,见过过去建造的老房子吗?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

2、学生交流:你搜集到了哪些老房子的资料?这些老房子美在哪里?(花园南溪古寨)

3、学生探究其他老房子的艺术特色。

二、新授

(一)小组探究: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尝试表现:

一组:屋顶上的瓦片可以有哪些表现方法?

二组:墙面的厚度和衔接?

三组:木质材料的表现?

四组:石头墙面的表现?

五组:哪些装饰可以增强老房子的生活气息?

(二)学生反馈与交流:

1、谁的想法别具新意?

2、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三)欣赏作品:在尝试创作、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欣赏书中图片,

了解资料,知道不同的表现手法。

示范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另用刻、压、粘等方法,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四)艺术实践:

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点评。

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

(五)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

2、评出创意奖、细节胜出奖、最佳合作奖。

(六)课堂小结、延伸:

1、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

2、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创作,也可用其他方式表现老房子的美,表达对家乡,对生活的爱。

结束语:总之,本节课通过欣赏启发、小组探究、尝试表现、欣赏范作、动手实践等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17、家乡的老房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不同建筑物的构造特点。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

看。

师小结。

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二、同学们,我们知道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江南水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 、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 、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四、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五、欣赏教材43至44页老房子的风格特点。

教学反思:

18、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3、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4、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3、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课件:从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发展历史图片,引入“发展”的概念。 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提问:谁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家乡这几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

(3)小结:

我们亲眼见到的变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回答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无论大小均可以说。

二、授新课。

(1)家乡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了解。请各小组同学把本组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各组问题卡上的内容进行讨论。

(2)“我把家乡的发展说一说”(小展示会)。

①家乡的小道与现代街道的变化。

②城市与农村现代建筑

问题卡(课件) :

③交通工具的变迁

问题卡(课件) :

A.早期的交通工具

B.现代的交通工具

C.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D.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家乡的这些变化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与本组题目相关的文字、图片、物品等资料进行交流,并按照本组问题卡上的内容加以讨论和整理。

各组的学生代表发言。

认真倾听各组的发言。

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

三、把本组的题目用所学过的小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

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文字抄写、文字排版、图片绘制等各项工作。

四、小结: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家乡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新城。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让我们去了解它更多的历史和发展吧,你会更加热爱它。

五、作业用班级或校级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

19、庐阳花布

教学目标:

1、运用上一节课的学生作业,通过剪贴的方式,设计、制作新颖的花衣服。

2、认识生活中的花布及服装,了解服装设计的一些简单方法,让生了解何为庐阳花布,以及庐阳花布图案的题材来源。

3、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情感体验,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庐阳花布的图案设计方法、它的变形方法和组合规律。

2、根据不同花布的特点,设计出新颖而独特的花布图案,来装饰我们的生活。 教学准备:班班通畅言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带领学生逛花布店,欣赏里面展示的花布。

2、师生共同评价上节课的作业(从花纹、色彩和给人的感觉这几方面去评价): 有的给人感觉色彩和谐,可爱而安静,把它做成小女孩的睡衣,有种很想睡觉的感觉。

有的花布颜色吸引人,做成背带裤的话会让人产生快乐的心情。

有的没有画具体的东西,只有粗犷的线条和跳跃的彩点,但是还是让我们产生了很阳光的感觉。它适合哪位同学穿呢?可以做成什么款式的衣服呢?老师留给大家去想象。

3、揭示课题:“庐阳花布”。

每一块花布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块都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每一种感觉都会带着我们去想象:如果做成衣服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设计师,学习“新花布 新衣服”的第二课,尝试把自己上节课画的花布做成衣服。

二、教授“花布变变变”。

1、教师示范——花布怎么变成不同的图案:

剪去一个小半圆,领子出来了。剪去两个三角形,肩膀出来了。竖着两刀是身体,斜着两刀是袖子,小小衣服剪好啦! 只是这么简单的几刀,一条美丽的裙子就出现了。

把它贴在作业纸的中间,添上可爱的头,画上手和脚,摆个好看的姿势,小衣服就穿在了身上。

2、欣赏设计的美丽图案:(播放动画)

十字形挑花图案、庐阳花布图案。

3、介绍庐阳花布图案的设计方法:

选择素材、抽象与概括、涂色、完成作品

小结:庐阳花布的图案从现实生活中获取题材,但又不受自然物的束缚,而是采取夸张、变形、概括、抽象等手法,用简单的基本型组合成富有情趣和韵味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

4、欣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老师讲解。

三、思考与讨论:

1、庐阳花布的图案是如何形成的?你能找到它的变形方法和组合规律么?

2、庐阳花布的图案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四、艺术实践: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效仿书中的作品,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五、评一评自己设计的作品。

六、美丽的花布让我们有了美丽的衣服,装扮着我们,同时也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用花布给本子包个封面,本子就穿上了花衣服;把花布装框挂在墙上,墙壁也穿上了花衣服。感受花布的美,运用它的美,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20、泥条盘筑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并制作陶艺作品。

2、了解陶瓷文化和陶瓷成型的工艺。

3、在创作中体会陶瓷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陶瓷文化,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作品。

教学难点:

泥条盘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简单的盘筑好的作品1至2件,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分组

二、新授:

1、欣赏

(1)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陶艺作品

(2)示范作品

2、简介陶艺文化

(1)中国陶艺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国度。五千年中,陶瓷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相联。它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为广泛,渗透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它不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而且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它对了解民族个性、心理趋向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2)陶瓷名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大师烧制原始青瓷,到东汉烧制出成熟瓷器,以后瓷业不断发展,唐宋时进入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繁荣鼎盛时期,明清时景德镇成为瓷器制造的中心。自唐以后,名家辈出,名窑林立,为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贡献。在古代优秀名窑中,主要有:以烧制青瓷闻名的越窑、

以烧制白瓷闻名的邢窑、以烧制釉下彩绘闻名的长沙窑和磁州窑,以烧制黑瓷闻名的建窑,以烧制紫砂陶器闻名的宜兴窑,以烧制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等闻名的景德镇窑,此外,还有官窑、汝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德化窑等等。

3、泥条盘筑方法

泥条盘筑法是制陶技法中古老的方法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这一方法来制作陶器,由于这种方法的实用性,一直延用到今天。一般来说,徒手捏制的陶器大小有限,而泥条盘筑的方法则可以制作较大型的作品。

泥条盘筑的陶器,有自然的条状肌理,形态丰富。变化多端的几何图形组合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泥条盘筑的制作对技术要求不高,自由度也较大,因此,进行泥条盘筑,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从中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

三、盘筑泥条:首先要搓好泥条,搓泥条时一定要注意泥条的干湿程度。太干泥条不容易弯曲且容易断裂,太湿容易粘手,支撑力也弱。

具体步骤:

1. 搓一个泥球。

2. 用手掌将泥球均匀地压成厚度大约为0.5厘米的泥片,准备做成罐底。

3. 另取一泥块用手掌压成泥板。

4. 用泥刀把泥板裁切成条。

5. 搓泥条。

6. 将圆泥片放在转台上盘筑。

7. 逐步往上盘筑。

8. 一边盘筑,一边用手指将内侧抹平并用泥浆粘牢。

9. 继续往上盘筑,直至成型。

四、泥条编织: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用藤条或竹条等编织的器物,其实,用泥条也可以编织,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却也是五花八门、别具一格。用泥条来进行编织,趣味无穷,乐在其中。

具体步骤:

1、在辅助物上套上一个塑料袋,然后放一个圆形泥片。

2、将泥条等距离地斜粘在泥片上。

3、粘完一圈后,再从相反的方向粘一圈,同时在泥条的交接处用手指轻轻压实。

4、搓一根较粗的泥条做口沿并压实。

5、除去多余泥条。

6、将做好的花篮取下。

7、将两根泥条搓成麻花形提梁。

8、将提梁粘牢,完成。

五、作业:

学习泥条成型的方法,创作一件或一组有特色的作品。

六、辅导学生练习:

1、泥条要软硬适中。

2、根据自己能力仿制书上范例或自己创作作品。

3、可以合作

4、学习制作中没有转台,要注意造型

七、作品展示

1、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2、注意保存自己的作品

21、国画之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国画教学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起学生热爱中国画,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干湿浓淡的运用方法。同时认识中国画的特色。 3: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2:掌握好墨色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材、范画、示范用具、毛笔、墨、纸等。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本节课题。

国画之乡在哪里?简单介绍

1、教师利用范画(闲趣、田家拾趣、丝路风情等)介绍中国画的特色。

2、教师介绍画中国画的所需工具。

3、课文中这些国画作品描绘的内容你熟悉么?在哪里经常看到?

4、写意国画的笔墨有何特色?对你有哪些启示?

三:动手操作。

1、教师边范画边讲授。主要让学生感知干湿浓淡墨、中侧锋的运用方法。

2、学生边听边试着模仿画画。

3、出示范画让学生进行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四:示展作品。

1、让学生自己把作品展示到黑板前面,作者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完成的作品的。

2、评视画得好的作品。

五:总结。

教师根据墨色、动态、趣味三方面对优秀作品进行讲评作业,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

六:布置作业。

艺术实践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析,感受一下国画艺术的笔墨趣味。


相关内容

  •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式)
  • 2017-2018学年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 学校名称 : 姓 名 : 日 期 : 恩格贝镇中心小学 1 恩格贝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2 3 4 恩格贝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5 6 恩格贝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7 100多年前,摄影技术的发明和画家们 ...

  • 人美版2013六年级美术上册新版教案
  • 向阳学校(六)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1 2 向阳学校(六)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3 4 向阳学校(六)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5 6 向阳学校(六)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7 8 向阳学校(六)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9 10 向阳学校(六)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11 12 向阳学校(六)年级(美术)学科 ...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 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 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优 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 学生初步了解节日的装饰能够烘托节日气氛.简单了解各地区.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日活动, 人们会根据各自的文化传统, 施以各具特色的节日装饰.学习观察节日装饰的造型 ...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8课[提线纸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8课<提线纸偶>优质课 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2.过程和方法:通过策划.合作.展示等活动, 学习制作提线纸偶的方法. ...

  • 三年级美术上册 天然的斑纹教案 人美版
  •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两只小象 教学思路 学生喜欢小动物,爱看它的憨态,乐意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叫声,课堂教学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的活动方式适合他们的心理与他们的爱好,在求表演和游戏中学会知识,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小合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通过对动物的动作模仿,使肢体动作进一步协调.思维敏捷开 ...

  • 三年级美术上册 今天我值日教案 人美版
  • (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今天我值日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2. 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通过回忆,观察,描述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 ...

  • 四年级美术上册生活中的暖色1教案人美版
  •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生活中的暖色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 ...

  • 四年级美术上册 夏天的树和秋天的树教案 人美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夏天的树和秋天的树 教学重点: 对色彩的变化懂得观察.比较和分析,学习在复杂的色彩中,抓住主要的代表整体大感觉的主体颜色. 教学难点: 将观察感受的主体颜色找准,画出夏天的树和秋天的树本质不同的色彩. 教学目标: 1. 通过夏天树和秋天树的观察回忆与描绘过程,使学生了解到 ...

  • 六年级美术上册 参观劵的设计教案 人美版 精品
  • 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地: 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3.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教学难点:图案.文字.色彩 ...

  •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1
  •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 <对印版画> 教案 汉庄中心小学 杨艳 2015年11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印制技巧. 2.学习对印版画不同的表现方式. 3.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对印版画,学习简单的对印技巧.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将印好的画面进行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