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说课稿范例

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说课稿范例

时间:2013-2-25 14:59:35 点击:1037 【大 中 小】

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说课稿范例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 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酶和ATP 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以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知识基础。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

(2)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小结】:所以说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B:理解)

(2)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A:知道)

(3)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过程及其有关问题;(C:掌握)

(4)光合作用的过程;(D:应用)

(5)光合作用的实质;(D:应用)

(6)光合作用的意义。(D: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2)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方法。

(3)初步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渗透“线条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

(2)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

(3)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光合作用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的选择

1、坚持启发式家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体方法是: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结论;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使用多媒体教室,将许多地方用多媒体课件来表达,从

而增强直观效果。

(二)学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的学习中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

2、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

二、引入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从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讲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体课件)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

(二)讲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根据概念,导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把它和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发现。

(三)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在1771年所做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而引入以下几个著名的实验。

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 做的这个实验:他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现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注意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应该注意的地方)

2、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C.Engelmann)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他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再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他的实验证明了: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注意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应该注意的地方;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恩吉尔曼的实验巧妙之处)恩吉尔曼的实验巧妙之处A 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B 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进行。C 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地部位。D 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从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用氧地同位素--18O ,分别标记H2O 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 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18O 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 和C18O2。在相同的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的氧进行了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这两组实验并从中得出结论,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示踪元素及同位素标记法。)

四、结束新课

简单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思考题:这些科学家为什么会成功?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方面?

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说课稿范例

时间:2013-2-25 14:59:35 点击:1037 【大 中 小】

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说课稿范例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 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酶和ATP 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以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知识基础。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

(2)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小结】:所以说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B:理解)

(2)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A:知道)

(3)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过程及其有关问题;(C:掌握)

(4)光合作用的过程;(D:应用)

(5)光合作用的实质;(D:应用)

(6)光合作用的意义。(D: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2)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方法。

(3)初步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渗透“线条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

(2)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

(3)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光合作用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的选择

1、坚持启发式家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体方法是: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结论;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使用多媒体教室,将许多地方用多媒体课件来表达,从

而增强直观效果。

(二)学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的学习中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

2、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

二、引入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从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讲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体课件)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

(二)讲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根据概念,导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把它和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发现。

(三)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在1771年所做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而引入以下几个著名的实验。

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 做的这个实验:他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现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注意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应该注意的地方)

2、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C.Engelmann)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他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再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他的实验证明了: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注意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应该注意的地方;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恩吉尔曼的实验巧妙之处)恩吉尔曼的实验巧妙之处A 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B 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进行。C 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地部位。D 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从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用氧地同位素--18O ,分别标记H2O 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 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18O 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 和C18O2。在相同的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的氧进行了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这两组实验并从中得出结论,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示踪元素及同位素标记法。)

四、结束新课

简单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思考题:这些科学家为什么会成功?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方面?


相关内容

  • 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总结
  • 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总结 在人的所有潜能中,最宝贵的当属创新的潜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 过: 据有关创造能力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 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健康个性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探索和尝试,认为生物创新教学可以要求如下 : 一.改革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创新教 ...

  • 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支架式教学方法在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廖美芳 崔 鸿 (华中师范大学生铜斗学学院武汉4300"/9)寇永奎 (江西省灿工第一中学332000) 擒薹支架式教学的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刨设探究情境.搭建探究支架.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性实验的效果评价以及开展表达和交流活动五个 ...

  • 2013年浙江温州中考部分科目分值有变
  • 2013年浙江温州中考部分科目分值有变 内容由京翰教育一对一家教辅导(http://www.zgjhjy.com)整理 上午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从2013年起对我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部分学科分值调整,其中科学学分由200分调整为180分,而一直被学校和家长[微博]所忽视的社会·思 ...

  • 高中语文教学优化范例的策略探析
  •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科书的变化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增加而教学时间不变上,总的说就是内容多.杂.深,时间少.短.紧.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增加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教学呢?范例是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的典型材料,使用范例教学的优点是将分散的.繁多的教学内容加以集中, ...

  • 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认真做好新课改
  • 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认真做好高中生物新课改 --暑假杭州师德培训收获与思考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私立中学 何彬 一.集中培训的心得体会 路桥区一直是我省课程改革的急先锋,我区的路桥实验中学初中段的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总结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8字教学方针也早就名声在外.身处 ...

  •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
  • 作者:刘鑫 教育科学论坛 2012年01期 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首先提出某种作为理论基本前提的假说来,然后以假说作为出发点,逻辑地演绎出可由经验检验的结论,构成一个理论系统. ...

  • 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摘 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革新,高中化学也迎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让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以把握.本文针对高中化学课堂中这一现象,简单阐述了支架教学模式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其以后的发展做出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 一.引言 就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 ...

  •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 ...

  • 参加科技活动心得体会
  • 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十几年来,在省.市科协和教育行政部门关怀指导下,在我校领导重视支持下, ...